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小学除法也不例外,除法是小学数学的知识重点,学好数学,学好除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一起看看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72~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挂图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我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老师用凑十的方法和学生做游戏。)
2、揭题。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我通过数数,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师:让我们列个加法算式。
生1:9+5。
生2:也可以是5+9。
师:对,可以列两个算式。9+5=?你会算吗?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这一共有几瓶牛奶?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注意到一个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左边格子只差1个就是10格,可以从右边拿过来1个,那右边就剩下4个,一共加起来就是14个。
师:现在根据你们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口述操作过程。)
指定一个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我是这样摆的:右边已经有9个,从左边的5个格子里拿出1个放进去,盒子里就正好是10个,左边还有4个,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个。
师:为什么你先拿1个放在格子里?
生:因为9和1 好朋友正好凑成10。
师:箱子里原来有9个,再添上1个正好是10个,这种方法也叫“凑十法”,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得10。9和1得10,就从左边的5个中放进1个,和9个凑成10个。
板书:9 + 5 =
1 4
师: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十吗?
生:5的好朋友是5,5 + 5 = 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了,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 9 + 5 =
4 5
师:要算9 + 5 等于几,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
2、试一试。
9 + 3 = 7 + 9 =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9 + 4 = ?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师应先做示范,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用凑十法,鼓励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
师: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为什么你们在算4 + 9的时候要把4分成3和1,而不分成2和2呢?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凑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谁算得快。
9 + 5 = 9 + 6 = 9 + 9 = 9 + 8 =
(学生独立完成,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计算,然后集体反馈计算方法。)
3、“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看到了鱼缸里的鱼。
师:对了,小猫看见鱼高兴极了,你们猜小猫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小猫在想:“这里一共有几条鱼?”
师:小朋友你们都来帮忙吧,写个算式来告诉它。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生1:可以列为:9 + 8 = 17
生2:也可以这样列式:8 + 9 = 17
师: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9和1凑成10,从8里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于17。
生2:我们可以教小猫一只一只地数。
生3:也可以这样想:8加2等于10,从9里拿走2,剩下7,10加7等于17。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1、首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中间的9要与1到10这些数交朋友。
2、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写出算式,应鼓励学生要按顺序书写。
3、具体反馈。
五、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9加几,得数都超过10,在计算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凑十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一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互动一(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认真上课我最棒。快快乐乐学数学,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小伙伴们准备用鲜花来布置校园。
出示:花与花盆图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师:花与花盆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巧和小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一朵花种进一个花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一一对应
师:这种一个对应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阶段:创设情景,参与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准备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粗心的小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结果,进行汇报)
【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兴趣,积极自觉地想办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比的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描述比较的结果,对于同一种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话说一说】
形式
1、个别汇报——规范表达
2、补充表达——从不同角度描述比较结果
3、同桌互说——强化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第三阶段:在情境中练习,应用方法,熟练表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
学生边翻边说:翻翻翻,20页
【用口令的形式让学生重复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完成要求】
师:小巧和小丁丁也在为国庆节做着准备。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每幅图的内容比一比,说一说,练习用不同的话规范表达比较的结果)
形式:同桌互说,再个别汇报。
师:说的真棒!
【教师总结性的表扬,给与学生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互动二:轻松一下(放)
【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对于课堂的35分钟会有疲倦,在的学习阶段后安排一次放松,既能调整学生学习的情绪,消除疲劳,又能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继续学习】
互动三:一问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安静听),(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四阶段:游戏活动
1、抢椅子
出示三幅图(椅子数与人数比较,三种情况)
师:小朋友们想玩抢椅子的游戏,哪幅图适合来玩呢?为什么?
2、考考你的记忆力
出示四幅图,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忆。打乱次序提问,在某幅图中,谁多谁少。
【此游戏的设置既将记忆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融为一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的情境下结束教学,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而对应比较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思维中】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知识。 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 小组交流
自主学习提示
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观察3和1/3 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1/3÷5 4/5÷3 1/3÷5
指生演板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 15/16÷20 14/15÷21 8/9÷6 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5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 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一练第3、5、6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寻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
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准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爷爷”、“奶奶”、“妈妈”、“我自己”。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这个习惯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们愿意做好孩子吗?
学生齐答:“愿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书包。
2、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天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基础训练、数学基础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每天上学的`时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书本呢?
学生开始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整理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1)师:小精灵同学的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了?(老师将人物头像的图片,依次摆在实物投影仪上)哎呀,这么多客人呀!小精灵一边忙着给客人们倒茶,一边在开动小脑筋了,这么多客人可以分几类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灵是怎么给客人们分类的吗?请组长把一号信封里的客人请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帽子,藏在二号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小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领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2)学生分类的结果有:按性别分;按是否少先队员分;按衣服的颜色分;按是否戴眼镜分……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时,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把分类的本领掌握得更好了!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书包谁整理呀?
(四)校外实践活动
同学们回到家里,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柜、衣柜整理好,然后请爸爸、妈妈参观,好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20——+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