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优秀11篇)

发布时间: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11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青年人婚恋观调研报告 篇1

“每逢佳节被逼婚”,送走了西方的情人节,“网络情人节”520又到来了。如今,90后也慢慢迈入“剩男剩女”的行列了。90后对待爱情婚姻有何观点?每月恋爱经费支出多少……

昨日,某婚恋网站发布了针对90后的婚恋观调查报告。调查显示,90后月均恋爱花费2062元。对待恋爱,近七成90后拒绝出轨。另外,在90后的择偶回避职业排行榜中,明星、记者跻身难脱单榜单。

两成人耍朋友需父母赞助

男女的恋爱肯定会有相应的支出,大到一起出国旅行,小到平时的约会或看电影。针对90后在恋爱上的花销,调查显示,90后的平均恋爱花费每月2062元。

面对这笔每月不算少的固定支出,90后是独自一肩承担还是会找父母支持部分经费呢?对此,在实际调查中,90后的女性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够花,还需要父母赞助的比例为22%,而男性只有13%。不过,接受调查的男性普遍更有理财意识,每月收入有盈余积蓄的比例为59%,而女性只有38%。

尽管AA制已是目前年轻人聚会时很常采用、且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消费模式。不过,在男女恋爱中AA制是否也能被90后接受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90后并不太支持在恋爱也采取AA制的方式。只有19%的女性支持恋爱AA制、男性有13%表示支持AA制。

近七成90后拒绝出轨

一项在90后单身男女中展开的针对“出轨观”的调查显示:71%的男性和66%的女性对伴侣精神出轨及肉体出轨均不接受。同时,数据还显示,一旦发现对方出轨,60%的90后女性会选择与伴侣断绝来往;男性则显得较为犹豫,选择与伴侣断绝来往的占48%,50%的男性则在伴侣承诺不会再犯后会选择原谅对方。

另外,针对90后择偶是否会刻意回避某些职业这一问题,六成90后表示会刻意回避某些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无论男女,均把明星排在会刻意回避的职业首选。另外,记者、空姐(空少)也是90后择偶会回避的职业。

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篇2

在人们的印象中,东北汉子、东北妹子总是“豪爽”、“热情”、“敢爱敢恨”的代名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这些标签印象是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伴随时代的更迭,当70后、80后开始自称“老去”,90后、95后渐渐走到台前,爱情、婚姻,这些经典流传的话题正在东北地区年轻人身上显现出一个时代特有的颜色。3月3日,有调查机构发布《东北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据了解,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其中,获取东北地区有效样本近份,并最终形成《20xx东北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全国数据中离异人群占被调查总人数(73949人)的3.3%,而在东北地区,离异人群占东北被调查总人数(1938人)的7.17%。这组数据也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统计结果的佐证:黑龙江和吉林的离婚率排名全国第二、第三,辽宁离婚率排在前十。此外,辽宁未婚的单身人数占44.63%,也高于全国单身人数占比(41.57%)。所以,东北地区是未婚率高、离婚率高、单身率高。

二孩全面放开,东北爷们高兴了:“我还要生一个!”东北媳妇郁闷了:“一个还不知怎么整呢,还要再整一个!”东北媳妇带孩子的比率占比高达32.68%,多于全国平均数值29.04%;长辈带孩子的比率(37.4%)则低于全国平均(41.52%);而男方带孩子只占2.1%!东北媳妇不容易,东北奶爸是传说!

第一次恋爱:被调查对象初恋年龄集中在15岁至25岁之间,东北地区年轻人的初恋年龄最高峰为18岁(12.5%)和20岁(11.88%),20岁以后的`人群数量占比呈递减趋势。调研数据还显示,第一次恋爱的持续时间全国平均水平是17.29个月,而东北地区是16.59个月,略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解读: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分居家庭的子女恋爱最早,平均在12.88岁,其次是离异未再婚家庭,平均在14.68岁恋爱,其次是离异双方再婚和一方再婚家庭,分别在16.44岁和16.99岁恋爱。而婚姻感情良好家庭子女恋爱最晚,平均在17.97岁,其他类型家庭均在17岁左右恋爱,差异较小。

第一次结婚:被调查对象中,第一次结婚主要集中在20岁—33岁,其中选择在27岁结婚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15.36%,其次是28岁,达到12.99%。

解读:被调查对象中,不同父母婚姻状态家庭的孩子第一次结婚年龄部分差异较大,分居和离异未再婚家庭结婚年龄相对较早,分别平均在25.5岁和25.84岁,丧偶已再婚家庭结婚最晚,平均在28.8岁。其次是离异且一方再婚家庭,结婚年龄平均在27.2岁,其他类型家庭集中在26岁,差异较小。

被调查对象中,不同学历人群的第一次结婚年龄分布在24岁到27岁之间,第一次结婚年龄与学历高低大致呈正相关关系。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中专、技校学历较早,平均分别在24.9岁和26.57岁,而大学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平均结婚年龄较晚,分别为27.33岁和27.44岁。

青年人婚恋观调研报告 篇3

近日,某知名婚恋网站发布《20__-20__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针对中国各城市单身男女的恋爱观、性爱观、生活状态及习惯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一项“拜金指数”调查颇受关注,该调查结论指出东莞女性在全国各城市女性中最为拜金,而支撑这一结论的数据为,23%的东莞女性在结婚时要求男方有房有车,这一比例超过了其他23个重点城市的调查数据。

据了解,调查样本涵盖全国各个省份的160万多人。网站方面表示,今年首次在报告中提出了各大城市男女婚恋观拜金指数,数据显示,东莞的拜金指数排名第一,其次是广州、长沙、南京等。

该网站解释称,拜金指数排名主要是根据单身男女对另一半的物质要求,其中,东莞单身女性对另一半的要求普遍偏高,有23%的女性认为自己属于“金钱主义”,结婚时会要求对方有房有车。

此外,东莞女性对配偶身高的关注也排在其他城市女性的前面,有73%的东莞受访女性希望对方的身高范围在自己的预期之内,这比其他城市女性数据高出了10%左右,例如位于同省的广州、深圳,受访女性有67%在意配偶的身高。

在男性婚恋观方面,东莞男则在对“闪婚”、“逛街购物”方面的态度其他城市,因为有63%的东莞男性不排斥闪婚,更有21%的受访男性可接受频繁的逛街购物。

对于此调查,有适婚男女认为,适度拜金是对婚姻家庭的负责。在东城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傅孟依就认为,“婚姻的幸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这是对家庭的一种负责态度,无论男女,拜金都很正常。”

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协会副会长刘欣认为,结婚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情感需要和性需要,物质需要在婚姻中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确实对婚姻的影响很大。

青年人婚恋观调研报告 篇4

报告中将单身女性对理想男友月收入的最低要求定义为“恋爱起步价”。通过对全国77045人次的调研,全国90、80、70后女性“恋爱起步价”大多超过了5000元。而各地情况略有不同,深圳、北京的“恋爱起步价”分别高达8437元和8149元,都超过了8000元。最苛刻的是上海 ,恋爱起步价已经逼近一万元,达到9964元。

这报告让众多男网友倍感压力,直呼“爱不起”。

没有面包的爱情总是缺少后劲,必死无疑。那些说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人,要么是不愁吃穿的文艺纨绔,要么是寄生于父母的同学少年,以恋爱之名,推婚姻之责,万事不管只顾眼下,激情来得虽快却脆弱不堪。一旦遭遇到“生存”的重重挑战,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感情危机。

所以在面临“爱情与面包”的两难选择时,女人率先考虑面包并不应该被谴责,放弃“生存”,追逐“生活”的行为原本就违反了自然的准则。对男人定下“恋爱起步价”,从某个角度来说更是女人对双方人生负责任的表现。一段草率开始的恋爱如果最后因为物质的因素,不得不止步婚姻,除了浪费两人的时间精力,别无所获。

面包与爱情的选择并不一定这么绝对。现在没钱不是问题,婚后男人自然会为家庭加足马力,富一代生活指日可待!所以高昂的“恋爱起步价”会让人错过许多好男人。

这话部分有理。加一个“部分”是因为总有些个例是区别于普遍规律的,但是女人若都抱着这个想法,满怀期待的与穷小子们走进恋爱走进婚姻,必然会发现自己被生活诓大了去了。

假如你们不过是青葱十七八岁,未来确实还有改写可能;可如果一个二十好几的男人每月拿着三千块,成天带你从沙县小吃A分店吃到沙县小吃B分店,女人还做着一朝成皇后的黄粱美梦,那就是智商跌到无穷大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说:你看多少多少人大器晚成,老来出息。譬如达尔文譬如林肯,可关键问题是,即便男人大器晚成,成器之前的那漫漫数十年,如何度过?

如果不具备足够犀利的识人本事,在恋爱婚姻这种人生大事上,女人就应该秉着“宁可错过三千,不能误信一人”的态度,扎实做好排查工作。一时感情冲动,认为男人没钱也能给你爱与呵护的,总是在激情散去,才发现没有能力提供一定物质条件的男人,同样没有能力给你安全感,并不值得托付一生。

提高恋爱起步价并不是让女人增值。因为无论是豪门深院还是家徒四壁,婚姻说到底都是一个自我贬值的过程。恋爱起步价的高低决定的是贬值速度的快慢。

物质条件好的婚姻能够给女人足够好的装备、足够多的油,所以更能经受起柴米油盐给容颜、心态带来的损耗。相反,恋爱起步价越低,女人的贬值速度也就越快。假设婚姻进行到一半戛然而止,那么损耗度小的女人明显比损耗度大的女人更多机会迎接人生第二春。

从这个层面上讲,挑男以前先核实好“恋爱起步价”,不仅仅是对当下的人生做出的打算,也是给未来的自己留一条后路。

聪明的女人不会迷信男人的爱有多么痴心绝对。背信弃义或者始乱终弃的从来都不止李甲与陈世美,始终对一份感情保持忠贞的,要么是受到的诱惑不够大,要么是受到的生活摧残还不够多。

为自己做好万全的打算,不仅是打好婚姻持久战的前提,更是远离伤害的秘笈。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5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婚恋现状分析

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成年人,当代大学生群体在需求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因未入社会而总体上思想单纯,因已是成年人,而对婚恋存在着基本的需求,在我们本次进行的1000份问卷调查中,回收有效问卷985份,其中有强烈与异往意愿的男大学生占91.3%,女大学生占86.3%,可见,当代大学生因其思想单纯和内在需要而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在学校期间谈恋爱对他们来说已成为一种常见行为,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并不回避谈论该类话题,实际上,当代大学生很多处在恋爱的状态中或者正在走向恋爱。

针对恋爱与婚姻,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选取了一些可能的影响因子,如外貌、身高、学习成绩、财力、性格、品德、家庭出身、父母观点、学位学历及有无共同话题。据我们的调查,对恋爱与婚姻这二者存在着一些相同的影响因子,比如性格、品德、有无共同话题,这三个因素成为共性因素,还有一些因素实在恋爱时大学生们相对看重的,如外貌、身高、学习成绩,而财力、家庭出身、父母观点、学位学历这几个相对现实的方面则成为大学生们谈婚论嫁时的最主要考量因素。

大学生群体因为所处学校环境相对单纯,所需考虑问题较为单一,他们在恋爱时很难有长远规划,即使有也常常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毕业时恋爱双方找工作难以确保在同一个地方,加之大学生们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因此他们常常不得不充分尊重各自父母的意见,所以毕业时他们又常不得不因为各种现实因素而选择分手。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们虽然社会经验普遍缺乏,但因为身处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接触、了解的领域却未必狭窄,见识未必少,同时他们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未必完全陷于感性,无论是通过上课,参加社会实践,还是通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教导,他们的理性思维逐渐被培养起来,他们对社会的了解逐渐加深,这种理性思维以及对社会认知的加深使他们也逐渐对婚姻爱情有了相对理性的看法。

他们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感情和婚姻,假使不幸有离婚的可能,他们会出现两种选择,一种选择:他们不会为了孩子勉强维持已经没有感情的婚姻;第二种:他们会考虑成本问题,可能选择妥协将就。笔者认为,这两者看起来相反的做法其实并不矛盾,相反是内在统一的,实际上,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正反映了不同大学生的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他们的不同三观投射到具体的生活当中,他们当然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关键是他们会以一个理性思考的成熟个人的`状态来看待婚恋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群体对的看法

我们中国社会传统的婚恋模式是恋爱―结婚―模式。而现在的情况正逐渐发生着变化,据我们本次调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并不讳莫如深,他们能够坦然地面对话题,甚至表现出了一定的开放性,他们大部分不同意婚前会对今后的婚姻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相反,他们认为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一种自然行为,无须受到谴责,在恋爱的媒介方面,互联网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软件结交朋友也越来越成为他们恋爱的重要方式,他们对通过网络结交的朋友产生感情进而发生也常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但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女大学生相对保守,我们还发现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无论男女普遍缺乏性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识,这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从社会、家庭到学校性教育的缺失。

三、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1.将婚恋观教育纳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据我们本次调查,当前大学生们基本只能在《思想道德修养》或《法律基础》的个别章节中看到婚恋观教育的细枝末节,一带而过,粗浅而没有说服力,更别提教导性了。教育中大道理偏多,生动活泼、鲜活的案例教育偏少。学校在婚恋思想上并没有秉着“兼容并包”的思想,而是一味地回避,这只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己寻找途径对自己进行教育,很有可能误入非正常的渠道,也有可能得到错误的认知,使他们不能及时树立一个良好的婚恋观。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团委一线应整合资源,把婚恋观作为对广大大学生们重要的思政教育内容,牢牢占领婚恋观教育阵地。

2.加强家校联系,努力使家长与学校在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方面形成合力。经过艰辛的高考磨炼后,高中生的身份转换成大学生,他们常常一进大学立刻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其中当然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家长及中学老师的“高考成功,万事大吉”的功利甚至错误理念的引导,特别是家长们,因为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态度上的天然不重视,导致家长极少主动与高校教师沟通,不与高校沟通加上在家庭教育方面极少主动涉及婚恋观教育,使得他们不了解大学生在学校的真实生活情况,也使得大学生们在婚恋观方面常缺乏基本的常识,加强家校联系,正可以促使家长和学校两个层面形成合力,提高婚恋观教育的实效性。

3.社会应创造更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当代大学生群体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中,这一方面使得他们容易受到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大学生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在多元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己的判断力,特别在婚恋方面,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看法。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应注重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婚恋观教育方面,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是机遇也带来挑战,挑战在于教育主体很难树立权威,机遇是如果能利用好网络特别是新媒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那么婚恋观教育的实效将大大提升。社会还应特别注意加强性教育,与文化传统习惯有关,中国人对待性教育始终是采用一种含蓄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这使得大学生群体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实际上性安全常识十分匮乏,因此,大学生群体性教育缺乏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性教育的缺失,而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问题,可以效仿国外从孩提时代进行性意识、性安全教育的做法,回避不能减少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更有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利于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培育。

4.大学生群体自身应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自控力。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固然重要,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的重要性虽然不言而喻,但是最终能否形成正确的婚恋观,还是要看大学生群体自身,他们在学校期间如何把握好专业学习、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与恋爱的平衡,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思考个人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生活规划,加强自控力,都将十分有助于他们阳光、健康婚恋观的形成。

四、结语

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形成绝不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要密切配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婚恋观,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成为栋梁之才,永远健康幸福。

青年人婚恋观调研报告 篇6

那么大学生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和你一起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

一,恋爱类型与成功指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恋爱风遍及大学校园呢?即是说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呢?通过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大体可归纳以下五种:志同道合型,也可称理想型或事业型这种恋爱类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为了维系爱情的发展,不使对方失望,则往往对自己要求更高,学习和工作更勤奋。据调查这种类型的恋爱人数占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毕业以后能携手走出校园。

情投意合型,也可称情感型这种恋爱类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爱好为基础,一般感情专一、互敬互爱,遇到困难能够共同分担。校园里常看见他们成双成对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生的悲欢。这种恋爱人数占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达到86%。尝试型,进人大学校园的青年大学生,由于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另外,社会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男女私情、婚姻爱情的渲染,触发了他们较强烈的性的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神秘感,加之大学自由宽松的客观条件,于是他们便产生了想了解和尝试爱情的需要和行为。尝试型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而易遭对方的拒绝,出现“单相思‘’或悲观情绪,以致影响学业。即使偶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缺乏感情的交流,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标。这种恋爱人数占的比率比较高,有37%多,而最终走到一起的并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

弥补型,由于大学学习的枯燥乏味,班级、学校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藉以弥补。这种类型的大学生由于两人形影不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容易遭同学的议论和不满。由于其恋爱的基础只是精神空虚的补偿,毕业后恋爱关系易破裂。这种人数比率不多,只占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虚荣型,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一些人从虚荣出发,匆匆在同学中寻觅所谓的“知音”。虚荣型的恋爱,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缺乏明确的爱情基础和目标,极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这种类型的大学生较多的在学业上不思进取,自制力差,学习成绩低劣生活上比阔气讲排场。可以说这种心理谈恋爱的成功率最低,因为他们只是出于某一种目的,所以很难成功!

综上所述,这五中类型的恋爱占了大学生恋爱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过35%,可见大学生恋爱的失败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学生的迷茫——成年话题

先来看下面的两则资料吧:

相关资料一:“大学的性接触”状况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爱抚:男生25.6%女生28.9%性交: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国大学生异性交往》调查

相关资料二:我国青少年性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担心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京伦家庭科学中心等单位在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大中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青少年远比他们的父母“前卫”。在他们当中,同意“爱情是专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个真爱对象”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28.8%,认为现代婚姻应该“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的只有20%,赞成与已经有恋人者谈恋爱的超过了30%。在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开放。45%以上的人对婚前性关系持肯定态度,其中34%的人认为“这样可以巩固爱情”。来自北京的另一项调查则更能印证年轻人的“大胆”:3034名婚检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这使我国的性病、艾滋病预防专家们担心不已。

多项调查均表明,我国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现提前的倾向。性成熟的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认知心理学认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们的性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切,频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和生殖腺体,提早催开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动了性心理的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他们在社会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于生理的发育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于是,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就对性出现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们过早的涉足于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却使他们对性产生了迷茫。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大学生进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为学校方面还是采取了谨慎的做法,不敢过于强调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别是热恋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产生迷茫,而且会出现两种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驱使,出于无知和好奇,过早地进行性体验和性尝试。在青春期性萌发的初期发生性关系,它可以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受封建贞操观的影响,认为自己已是不贞不洁的人,从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头来,或者破罐破摔,糟贱自已;二是性欲过早的启动,形成性欲的猛烈递增,出现性亢奋,陷入追求性享乐的状态。这是一些青少年从性体验发展到性罪错所走过的路。性罪错容易形成动力定型,成为顽固的性癖恶习,要改变非常困难。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赖于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性行为的发生是以性爱作为基础,灵与肉、性与爱的结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与社会心理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人的性行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和精神性。同什么样的人发生性关系,以及在性行为中的表现,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感、责任感和人格特征。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两性间不断地调整适应,尤其是情感的不断升华,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篇7

近日,某知名婚恋网站发布《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份收集了7万余份样本的调查报告显示,独处时间太长以及圈子太小,是单身主要原因。报告显示,71.8%的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需要有车的比例为17.8%。调查报告还显示,在当代人的择偶观中,爱情已不再是进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证,人们在婚姻面前更加务实和理性。在被问及“会因为什么而选择结婚”时,有四成受访者的第一选择是“合适”,双方经济上的稳定性、是否门当户对乃至父母意志,都成了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有房才结婚”坚硬现实下的情感焦虑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人口流动化,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面临着婚恋困境。年龄边界、阶层边界、学历边界、城乡边界建构起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系统,不同的人在婚恋市场上具有截然不同的机会和待遇。那些缺乏优越家庭背景和丰厚物质财富的年轻人,在“有房才结婚”面前,被现实刺痛,却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人生突破。

在一个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好坏的时代里,“娶不起”不仅意味着情感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还意味着精神上的自我压抑和被淘汰感。围绕着“有房才结婚”,全社会呈现出鲜明的性别差异和话语裂痕——支持者认为,婚姻需要物质基础,“有房才结婚”为婚姻增添安全感和保障感;反对者认为,婚姻以情感为本位,一旦裹挟了太多的功利和算计,婚姻难免会变得庸俗而乏味。

“有房才结婚”有合理性。在消费社会,经济因素越来越多地嵌入日常生活,婚恋也不例外。穷人也好,富人也罢,都无法获得和享受“纯粹的”情感生活。在商品化中,人们逐渐失去了情感表达的能力,因为所有的手段都是物化的、商品化的。

在这样的语境下,一个经济上毫无基础的人,往往会被人们视为失败者和无能者,没有财富的情感面对的将是不断被累计起来的心灵的失败体验。社会评价的单一化和庸俗化,让无钱买房的年轻人成为边缘群体。为了迎合“有房才结婚”,他们不得不腾挪闪转。

当我们的身体和情感依从于市场与商品规律时,我们对所谓更好生活的追求使我们变得庸俗而乏味。“有房才结婚”不仅加剧了婚恋的功利化和世俗化,也带来深层的社会断裂和社会剥夺——为了帮助儿子完成人生大事,许多家长掏出了多年积蓄,甚至背负不少债务,不得不降低晚年生活质量。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在物质和情感的天平上,过于看重或者忽视某一端,通常都是不可取的。实现物质与情感的平衡,实现心理预期与行为能力的协调,是摆在每一位单身男女面前的现实议题。正视现实世界的无奈和艰辛,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婚恋环境,固然需要他们的个体救赎,也离不开社会评价体系的更新和不良社会心态的修复。

“超市型婚姻”是社会功利化的反映:新华每日电讯认识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就是去认识里面的人们如何工作、如何相爱、以及如何死亡。如果要试图认识当下的社会与时代,看这个社会的人是如何相爱、结婚的,同样是一个不错的观察视角。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第四次婚姻革命,其重要标志就是婚恋观正日趋多元化。从这份最新发布的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来看,爱情至上的观念正在遭遇挑战。无论是“四成以上单身男女更倾向于与条件合适的人结婚”,还是“超七成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都能看出现代社会的婚恋观正在变得越来越功利。不可否认,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婚恋问题上呈现出日趋现实、功利化的趋势,必然说明当今社会正在遭遇功利化危机。一个突出的例证是,在社会整体婚姻观向开放与多元演进的同时,一些非常现实的因素成为父母干预子女婚恋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显示,有三成左右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而导致感情失败;而父母在为子女择偶“把关”时,学历、职业、感情经历等因素均不重要,他们最看重的是经济因素。父母的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年轻人的婚恋观,以至于不少年轻人都将有车有房当成了结婚的'必备条件。功利化的婚恋观,在当下一些相亲节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某种程度上讲,功利化的婚恋观所倡导的是一种“超市型婚姻”,“拿钱选货,货比三家”是其主要特征。有一些节目甚至直接向观众灌输一些理念,比如“一起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模式已经过时”“在择偶时也是有钱才能任性”等,这在社会上颇有争议。功利化的婚恋观,容易扭曲社会人际关系,增加年轻人的压力。数以千万计的大龄单身青年害怕结婚、不敢正视婚姻,又将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现代人的婚姻观将继续在保守与开放、家庭与个人之间拉扯,如何规避过于功利的婚恋观,无疑也是社会转型期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内,人们遵从同样的范式来选择伴侣,走同样的阳光道路,过同样的幸福生活,犯同样的错误。在新的社会阶段,人们在继承也在摧毁过去关于婚姻的范式,并自由地走上一条不确定的新道路。这条新的道路应该倡导什么、避免什么,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婚恋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8

爱情,多么美好的东西。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婚姻观不一样。恋爱婚姻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和混应,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和今后对待婚姻的态度。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二的专科学生,对他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份,收回问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地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

4.调查时间:20xx年4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其中被调查对象中女生人,占30%;男生人,占70%。

据分析,本校大二学生的主要特点是:

1.对于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40%的人表示赞同,而更多的人表示无所谓。在调查中没有一人表示反对。

2.对恋爱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为目的的寻找伴侣,以共同的生活为目的的。有50%的人是为了自己将来的事业而选择;恋爱。

3.认识爱情的途径,有40%的人是从同学、朋友和同龄伙伴之间的交流认识爱情的,而有60%的人觉得认识爱情是因为年龄的增加,从而认识到了爱情。

4.现在恋爱的状况,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观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5.对于谈恋爱的最佳年龄是否在大学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学并不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当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学期间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

6.大学谈恋爱对只身的影响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学生谈恋爱让学习生活变

得更加的有动力,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仅有20%的人觉得在大学谈恋爱只会分散精力,同时也是在浪费时间。

7.对于恋爱和婚姻是否挂钩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为了单纯的谈一场恋爱,找一个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会精心的挑选对象,最后发展为结婚的对象。调查之中有20%的人觉得谈恋爱就是玩玩而已,没有不要当真。

8.在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中,有70%的人口觉得不支持,同时也不反对这种行为,仅有20%表示反对这一现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这一种行为很正常,没有必要反对和不支持。

9.在每一个月的恋爱消费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范围在100-200元之间,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觉得对于每个月的恋爱消费是不确定的,随心而定的。

10.根据这一次的调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会轻易的爱上一个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会爱一个人。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30%的人觉得恋爱是随兴而为的,是可以随意的。不过没有一个人赞同可以同时爱上多个人。

三、树立合理的恋爱婚姻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因此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么能与道德无?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例相当小。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篇9

每到年底,单身一族回家过年,不可避免地都会遇到催婚的尴尬。为什么找对象那么难,你为何会单身?近日,某知名婚恋网站刚刚发布了《我们要在一起——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概括了现在婚恋的几个特点,“宅”排在第一位。调查结果显示,单身人士超长时间“宅”家,男性上网,女性追剧。63%单身人士独处的平均时间超过6小时。昨天,根据这份报告,记者调查了岛城的单身青年。

超六成独处6个小时多

1月11日,一知名婚恋网站发布《我们要在一起——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已是该网连续第8年发布。20xx年的调查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线下深度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线上问卷覆盖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收有效样本7万余份;线下主要对200位单身男女进行了深度访谈。此外,该年度报告还由情感专家及媒体人士等组成的“百人推荐团”共同完成。报告除重点刻画了当代单身人群的生活状态、情感需求以及婚恋观外,还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并给出了结果,例如如何看待婚内出轨、男女对“二孩”的看法有何不同、中国男人哪里配不上中国女人等。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63%的单身人士在休息日独处时间平均6小时以上,其中31.7%的人独处时间超过10小时,可以说单身生活极其单调。当问及私人时间如何安排时,在家上网、和朋友聚会以及在家安静地呆着成为排在前三位的经常性活动。在性别差异上,32.3%的单身女性表示私人时间会在家追剧(日剧、港剧、韩剧);而男性(66.6%)则更多选择在家上网。

男性重相貌女性重经济

该报告指出,现在四成以上的单身男女表示和条件合适的人结婚。在当代人婚恋观中,爱情不再是进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证,大家都变得更加理性,结婚前双方条件要匹配。其中男性关心前三位的是外在相貌、身体健康、情感经历,女性则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身体健康和职业。另外近三成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有失败的感情经历,而父母影响方面,男性比例(33.5%)要高于女性(27.4%)。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超过四成的单身人士会因为“两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合适”而决定结婚。而男女差异明显的是,仍有26%的男性结婚的原因是“给相爱的人一个归属”(因爱而婚),相比男性,更多女性(23.2%)会因为“对方很爱我”决定结婚。

七成多女性要求“有房”

报告显示,71.8%的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需要有车的比例为17.8%。这个数据比20xx年的报告数据有明显提升,尤其对车的要求上升了9个百分点。另外,男女都觉得双方都有稳定的收入是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虽然国家开放“二孩”政策,不过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六成的女性不打算要二胎,高于男性近11个百分点。

此外,有33.3%的女性认为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主要集中在“内涵修养”和“自理能力”上。尽管大部分单身人群都表示在上一年努力“脱单”,但单身人士究竟在爱情中的投入有多少呢?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单身人士月花费排名前三分别是:购物(网购)、享受美食和各类朋友聚会。单身人士花在相亲约会上的费用占比则很小。相较于女性,在此项上花费的男性比女性多10.3%。不过总的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单身男女人士对于“脱单”投入较少。

【调查】朋友圈太窄独处时间长

对此,记者昨天走上街头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35%的人是单身,20%的人有在追求别人或者被追求,剩下45%的人是有对象的人。在这些人中,单身者周末更愿意待在家里。“我一周要工作6天,每天工作量都很大,十分辛苦,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就会待在家里睡懒觉,周末基本很少出门。”在一家企业上班的孔先生告诉记者。

在受访的单身一族中,他们宅在家里有两项最重要的活动,一个是上网打游戏,一个是上网看电视或电影。而且单身人群一个共有的特点就是朋友圈太窄,抱怨没有机会去认识那些合适的人。由于整天宅在家里,所以造成圈子越来越窄,由于圈子越来越窄,所以只能宅在家里,单身一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在追求别人或者被追求的人群中,大部分人周末都喜欢跟朋友们聚在一起,而不是宅在家中,就算是看电影,他们也喜欢约上好朋友一起去,而且这些人平均每个月都会去KTV唱歌,但是这在单身一族中的概率相当低,很多单身人士表示,他们平均一年只去一次KTV。

对于适婚年龄的男女们而言,更少交流,意味着“脱单”的更大挑战。每天超过6小时的独处时间,实在很难给爱情留下多少时间。纵观当代单身人群的人际现状,除了长时间宅在家中,圈子小、爱情开销少、情感寂寞也是这类人士的群体特征。

【探访】七成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在传统意义上是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适合结亲。随着时代的发展,门当户对被赋予了更多全新的涵义。70%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这些受访者中很多人认为门当户对有利于以后的婚姻,其中女性占的比例要比男性高。不过,65.6%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和爱情不是对立关系。数据显示现在的单身男女会找一个条件合适的人结婚,这也就意味着“超市型婚姻”增多,拿钱选购,货比三家。“当然应该门当户对,如果两人的地位、身份、知识和经济条件相差太大,很难生活在一起。”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有过几次相亲经历,但是因为对方家里条件一般而告吹。

【分析】脱单呈现两大特征

针对该报告,专家分析指出,单身人士的“脱单”行为呈现出两大特征:第一,有动力无机会。尽管六成单身人士表示在努力脱单,但效果欠佳,一年中遇到可能发展的'对象寥寥无几。报告显示,35.5%的单身人士今年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27.3%表示仅遇到1位,遇到4人以上的仅4.1%。第二、寻找伴侣方式传统单一,没有与时俱进。总的来看,70.1%的人主要靠亲朋好友介绍,61.2%的用婚恋网站寻找另一半;37.8%靠朋友聚会认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下载手机交友软件用户与日剧增,但把手机交友作为常用择偶途径的比例仍不高,尤其是女性的使用率仅6.7%。

【建议】找个人合住扩大社交面

对此,某知名婚恋网站专家建议:如果你是独居的单身人士,为了“脱单”,不妨找人合住,打破一潭死水的社交局面,说不定她(他)就在那等你。因为在报告中一项关于单身人群居住状况的调研结果很有趣味:单身4年以上的人士有36%是一个人居住,比跟人合住的比例高14.6%,比跟父母住的比例高13.8%。一旦习惯了一个人,便不会去羡慕别人成双成对。失去了“脱单”的想法,脱单自然遥遥无期。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10

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恋爱的认识和了解,对待爱情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当代大学生的优点是: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感觉敏锐、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强,缺点是:年轻气盛、好奇心强、判断能力较差。导致加强恋爱观教育比过去困难、复杂。以大学生适应和拥有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大学生如何处理好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爱的能力,忠于配偶的信念,确保爱情的纯真度,来维护以后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一、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变化

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废除在校大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高校恋爱情况也第一次以规定的形式出现在人们视线,这一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大学生在校恋爱的事实,让社会对大学生恋爱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同时,人们开始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婚姻和的问题。从相关文章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做的调查问卷发现,有1/4的学生表示有过失恋的经历,造成了心理的压力和负担,有1/4的学生处于恋爱期,将大半精力放在如何处理恋爱关系上,还有个别学生选择同居或试婚,开始承担“家庭”开销,其余的调查对象则表示:大学没有恋爱经历,将是很遗憾的事。

(二)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压力的减轻

高中时期学习任务繁重,考上大学是唯一的目标。为实现目标,每天都是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相对来说高中时期的男女接触较少,一般都是同学之间的关系。真正涉及到男女关系的感情的也会因考学而不敢表达。进入大学后,课程安排较少,学习压力减轻,出现较多课余时间。课余时间的安排,男生上网打游戏,女生则是逛街、看韩剧。校园里流传着“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使大学生产生了恋爱心理,看到别人成双成对时,加上不良环境得影响,多数大学生会认为谈恋爱是最好打发课余时间的方法。

(三)大学生恋爱的“追风”心理

寝室是大学生无所不谈的场所,看到同寝室同学都在谈恋爱,自己不谈会没面子,会产生自卑心理。尤其看到别人有男或女朋友陪时,自己一个人在寝室;每次聚餐朋友都带着男或女朋友,自己却孤苦伶仃;校园里随处可见肩并肩、手拉手的情侣,自己会产生失落感,就会形成一种想“证明自己的魅力”,“吃饭、学习、逛街有个伴”的盲目追风心理。这样的恋爱存在着冲动性和随机性,也会形成不良的恋爱观。盲目的“追风”心理是普通高等院校恋爱现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

(四)重恋爱过程,轻结果

大学生谈论的话题不仅仅是社会、学习、人生等方面,追求的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生活。更多大学生是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轰轰烈烈的恋爱过程,不在意恋爱结果的如何。多数男大学生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女大学生在恋爱时会选择浪漫的人,结婚时会选择稳重踏实的人,这就体现大学生在恋爱对象与结婚对象选择上的双重标准。“毕业就等于失恋”是大学生面临就业时、面对爱情与工作是否两全时,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分手。这也就表明多数大学生恋爱的目的不是婚姻,而是在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反映出大学生对恋爱缺乏责任感。

(五)大学生开放的性观念

在普通高等学校周围出现最多的是出租房屋这样小广告,使得大学生同居、适婚现象较为突出。随着思想的不断开放,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性道德也发生了变化。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大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体现在女大学生把都能“看得开,给自己喜欢的人就可以”。男大学生的性观念更开放,能对恋人以前的性经历表现出较大的宽容之心。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能接受婚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对婚前持反对态度。使得当前大学生对婚期的态度不断宽容,大学生非法同居、适婚现象不断提高。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和恋爱观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荣辱观教育

道德规范是约束行为,也是激励行为约束力。我国传统的婚恋道德规范以禁欲主义为基础,封建思想明显,与大学生恋爱观呈现出许多冲突和不相适应性。需要从理论上指导大学生种种思想困惑,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让大学生明确恋爱观是理想、义务、事业与相结合,是爱的义务与爱的权利的统一。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相结合,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融入有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中,向大学生灌输主流的性价值观。要加强对男生的责任感教育,加强对女生的自尊、自爱、自强精神的培养,让其知道荣、耻的涵意,只有旗帜鲜明地反对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性道德观念教育才能产生有效的力量,才能真正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课余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会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调动积极参与的热情,大学生在充实及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中,能放宽眼界,陶冶情操,提高人生境界,提升个人品位。可多举办丰富多彩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特长及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个性得到尊重,让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过滤功能,坚持弘扬主旋律,宣传正面典型。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为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婚育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培养高雅兴趣和爱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人文修养,体验健康、文明、纯洁、崇高的校园爱情。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学术科技竞赛及专家讲座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实际竞争能力。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他公益活动等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多方面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能力,从而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的生活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男女交往便利的条件,因为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发育已完成。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男女在一起,不免会产生想与异性接触、了解、交往等方面的强烈要求。正如心理学家所言:在生理上他们已达到成熟水平,但在心理方面还需继续发展。只有让大学生掌握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方法,才能增强大学生受挫力、自信心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恋爱心理素质与承受能力。还有利于发现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患者,以便能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让大学生减缓内心冲突,增强承受能力,减轻心理负担。

(四)开展健康的性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性信息快速的传播,使大学生性生理成熟不断超前,但大学生对性态度、的开放程度与性知识的贫乏、性心理的困惑状态是矛盾的。只有通过正规、全面性教育的宣传,让大学生自己掌握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及性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对性能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让大学生了解性疾病传播的。途径、预防措施和严重性的危害,增强大学生对性病的防范意识,不仅能有效预防性疾病及艾滋病的传播,更能减少许多因怀孕、流产造成身心伤害的事情发生,以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

通过法律课程或法制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对婚姻权利与义务的正确认识,向大学生正面宣传和解释与规范婚姻关系有关的法律知识,尤其是婚姻法与刑法中相关内容。在两性关系中让大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或犯罪的,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而法制观念的强化也有助于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完善。

三、增强大学生失恋的承受能力,避免意外发生

有恋爱就不可避免产生失恋。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它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然而失恋会使人产生悲观、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严重者会产生极端行为。近年来,在报刊经常可看到因爱情纠纷引发的流血性事件,遍布大学生的各个年级。由爱生恨,不惜毁人毁己。究其原因,除了大学生对婚恋问题认识不清楚、处理不理性外,还暴露出他们对生命的漠视及法律意识的淡薄。承受失恋的能力包括对待失恋应有正确的态度和失恋后能采取理智、道德的行为。恋爱无论成功和失败,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要做到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首先要正确对待失恋,摆脱自卑的束缚。失恋的人容易失去自信,认为失恋意味着自己无能。正如莫里哀所说:“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应该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爱情时时有知音。”大学生在培养承受失恋的能力时,应该学会调节情绪,从痛苦中振作起来,把情感转移到更广阔的领域,把精力倾注到对学业的追求和生活的挚爱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的失恋问题,进行生命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克服婚恋中容易出现的挫折,减少危害生命的悲剧发生。必须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教育大学生不应总活在昨天,明天会是崭新的一天。应该学会笑对人生,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性格。告诉大学生失恋也会是人生的必修课,失恋会让人成长,让人变得更加的成熟,以后的人生中会更加认真的对待爱情。教导大学生失恋过后不要误把友谊当爱情,把爱情当游戏,这样做不仅仅是伤害对方,最受苦的还是自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11

1、提出的背景

婚恋观是个体对恋爱、婚姻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影响着个体对待恋爱、婚姻问题的态度和责任的承担。传统社会中由于男女性别社会分工所导致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角色一直主宰着人们的婚恋观。随着现代科学社会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社会分工的性别差异渐趋弱化、民主、自由,平等意识深入人心,男女固化的社会角色定位逐渐被打破,女性不再满足自身的家庭角色,渴望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

近年来,大学生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着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开放的性观念和婚恋观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大学生婚恋观是大学生价值观在恋爱和婚姻过程中的体现,是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对恋爱、婚姻和性取向的基本看法。

1.1方法

本次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共计38个问题,包括基本情况、恋爱观念、择偶观念、性观念等。为研究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题,课题组对川南幼专2012级2-8班、14班,2015级18-25班1143名大专生发放了问卷调查表,结果报道如下。

1.2结果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在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中进行的,同质性较强。

(1)恋爱观:调查结果显示,64.6%的学生赞成谈恋爱,只有5.9%明确表示反对;到目前为止,73.4%的学生谈过或正在谈恋爱,只有26.6的学生还未有恋爱的经历;76%的学生希望在大学里能谈恋爱,没想过的只有24%。看来,大学生谈恋爱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方面:被对方的某些优点吸引的占60.2%,因为对方追求不好拒绝的占9.9%,因为空虚寻求寄托的7.8%,看到别人谈恋爱而跟风的有6.4%。

(2)消费上:40.6%的人主张应由男方买单,21.4%的认为应AA制。

(3)恋爱是否影响学习:40.8%的人认为不会有影响,42.6%的人认为积极影响多于消极影响。

(4)失恋方面:失恋后仍可做朋友的占45.4%,行同陌路和敌对关系的分别占35%和10.3%;在关于失恋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上,抱无所谓再找一个的有24.4%.积累恋爱经验的50.2%。

2、婚姻观

(1)在选择人生伴侣最看重对方什么这个问题上:占第一的是对方的人品,其次是兴趣爱好、发展潜力和外貌,看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分别有13.9%和13.4%;认为门当户对的有73.6%.

(2)当爱情与亲情、友情发生冲突时:选择爱情的只有16.6%;当爱情与事业发生冲突时,以事业为重的占37.4%,不知咋办的占30.5%;对于毕业后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这个问题上,49.6%的人认为先立业;在事业与家庭上,会把家庭放第一位的占38.7%。

(3)在结婚年龄上:47.9%认为25-29岁最好。

(4)关于婚后是否愿意与父母同住,只有21.2%的人愿意。

(5)对待离婚:23.2%的人认为离婚很正常,坚决不离婚的有15.3%;关于婚外情,不能接受的有41.8%,能理解但不接受的占46%。

3、教育引导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增强学生的鉴别是非的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全局工作。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位一体的婚恋教育联动机制。

(1)从政府和社会层面来看,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婚恋教育。并从观念、制度和资金方面予以指导、鼓励和支持,依托大众媒体创设弘扬科学婚恋观、普及相关知识的网站和电视频道或节目,节目的收益对象主要包括青少年、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①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氛围。要规范网络企业进入与退出门槛,加强日常网络监管,推行网络实名制,倡导网络文明。加大对的综合治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壮大执法队伍,健全执法体系,做到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文明上网。

②规范电视文化。相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同伴影响,电视媒介以其特定的传播影响力对青少年人生观、婚恋观等诸多方面起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要着力加强对电视节目的监管力度,尤其要规范相亲类、选秀类、感情类、婚姻类等与婚恋观有关的电视节目,并对婚恋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电视广告等严格把关。

(2)从高校的层面来看,要真正将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落实。

①根据学生年龄特定开展专题婚恋教育讲座。调查显示,在“高校是否有必要开设婚恋教育课程”中9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同时,仅22.5%受访者所在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高等学校要重视婚恋观教育,凸显性教育,把思想(下转第38页)(上接第27页)品德修养、婚恋教育与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我校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探索。每周,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以婚姻中的责任感为主题进行演讲,营造良好的氛围。定期由学校专业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婚恋教育的专题讲座。因为我校是以女生为主体,针对大一新生,邀请了本地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开展了如何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知识讲座。针对高年级学生处在容易发生恋爱行为的阶段,学校心理专业老师以青春期异性的正确交往为主题开展了讲座。此外,针对毕业班学生,我校心理老师进行了以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的专题讲座。

②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渗透婚恋观教育。我校每个专业都有心理健康课程。由我校教师编撰的校本教程中有专门的章节讲授大学生婚恋观。专业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思想认识,有利于正确婚恋观的形成。

③班主任在班团活动中渗透婚恋观教育。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渗透婚恋观教育,在专题班会中通过团体辅导及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在恋爱方面的心理问题,为其排忧解难,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大学生自身需要端正婚恋动机,调适婚恋心态。

①大学生应该端正婚恋动机。恋爱动机好坏,关系到恋爱能否成功,婚姻能否天长地久,家庭能否幸福美满。有了良好的恋爱动机,才能在恋爱过程中使爱情的心理结构逐步形成,才能建立起经得住一切考验的高洁爱情和稳定婚姻。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良好的情感品质,端正恋爱动机。

②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婚恋责任意识。道德品质是后天环境教育和自我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增强婚恋责任意识,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首先要自尊自重,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婚恋责任意识。

③理性对待爱情与学业,以学业为重。大学生要正确看待爱情,必须明确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本末倒置。当爱情与学业发生矛盾时,应理智地使爱情服从学业,保证完成学业。肩负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