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执教工作汇报(最新9篇)

发布时间:

下面是编辑征途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9篇执教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执教 篇1

-、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助手,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没有学也就无所谓教。要想让学生学好,就必须了解学生,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了解学生呢?

与学生谈心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就是谈心,不能带有目的性,随便谈,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家庭观。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谈心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通过谈心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

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的反映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对这些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基本情况的大概了解。

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第一次的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

二、帮他们找准方向,树立学习目标。

“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做超真人”。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学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现状,了解通过努力可能能达到的目标。帮他们坚定信念,竖立一种舍我其谁的傲骨。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要想让他们坚定信念,就必须叫他们知道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意义。政治课可以帮他们竖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课可以帮他们正确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政治课可以帮他们去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让他们确实了解到学政治的功用,树立一种必须学的信念。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无小事,事事皆楷模”。我在平时一直注意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要做到亲其师,首先,教师要有可亲之处,也就是要为人和蔼可亲,学风严谨,工作认真,并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其次,要取信于学生,让他们把不想说的话说给你听,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朋友。

三、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平时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备学生,坚持新课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执教 篇2

关键词:“禅师”;语文教学;执教理念;教学策略

有“禅师”称号的菲尔•杰克逊,作为主教练,11次带领球队夺得NBA总冠军,开辟公牛王朝和湖人王朝,培养了乔丹、皮蓬、奥尼尔、科比等篮球明星,是当之无愧的金牌教练,出版专著《11枚戒指:禅师菲尔-杰克逊自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惊叹于“禅师”惊艳的战绩外,对他如何管理球队、如何制定战术、比赛中如何运筹帷幄也通过各种媒介有所了解。杰克逊的指挥管理艺术对如何做一名优秀语文教师也有颇多启示。

一、心灵净化,心理减压

每次比赛前,“禅师”都会让队员静坐,目的是让队员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在走出更衣室前,“禅师”总会拍拍每个队员的肩膀说:“孩子,我相信你能行。”队员们满怀信心走上球场,带来一场又一场胜利。当队员比赛中出现失误时,“禅师”很少叫暂停,更多的时候是让队员自己调节。不难看出,菲尔•杰克逊非常注重精神力量对球员的影响,他从东方“禅学”中悟理,让球员参禅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心灵净化、心理减压的过程。教师平时也应为学生心理减减压,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下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例如,在单元质量检测前,教师可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缓和缓和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不是大谈特谈如果学生考不好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包括家长、老师将会采用什么惩罚手段等。教师将检测作为目的而不是一个改良的手段,让学生一直带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去学习,怎么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呢?况且这种方式对学生身心健康也是很不利的。禅师善于管理球员,是符合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又何尝不需要教师暖人心怀的鼓励?“老师相信你们行!”“多想想,你一定能行的!”对于学生,教师要不吝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应该像“禅师”那样坚持不懈,赏识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过错,教师要善于正确引导,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只有经过挫折、自我反思、再次实践,他们才能真正成长。

二、善于钻研,勤于钻研

“禅师”深谙“三角进攻”战术,对这套战术运用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为芝加哥公牛队带来了六座总冠军奖杯,为洛杉矶湖人队带来五座总冠军奖杯。“三角进攻”战术是由强侧构成三角形的三名球员和弱侧的“二人游戏”构架而成,战术精髓是“变”,根据对方防守态势的变化,三角进攻会相机而动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从而发挥出各种不同的进攻组合。在教育工作者眼中,“三角进攻”战术其实就是一个高级别立项的课题,有了丰硕的成果,并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成果会更加喜人。一名有志于走专业化成长道路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课题既要立足于学校背景,又要有自己的思考,研出特色,研出成效。但凡有巨大影响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标记”:提起李吉林,就会想起“情境教育”;提起窦桂梅,就会想起“主题语文”;提起孙双金,就会想起“情智教育”;提起王笑梅,就会想起“生命语文”……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研究,不断丰富内涵,才会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语文教学是个大花园,可以采撷的花朵很多:诗词教学、作文教学、拼音教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师如果既能针对某一主题,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提炼出一定的教学模式,又能像“禅师”的“三角进攻”战术那样基于学生发展为本衍生出各种变式,将模式活化,便会有属于自己的鲜活灵动的课题。

三、多元化的人才观

“禅师”管理的球员中既有迈克尔•乔丹、科比那样的明星,也有坏小子罗德曼那样的刺头。对乔丹这样的明星,“禅师”强调的是对战术的把握,有团队篮球理念。“禅师”并没有采用其他教练常用的高压政策来限制罗德曼,而是要求罗德曼不能触犯美国法律,在队内要保证训练质量,其他是私事,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罗德曼用七届篮板王回报了教练对他的信任,在芝加哥公牛第二个三连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既有乔丹这样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也有罗德曼这样的既有某方面特长,也有明显缺点的学生。如果教师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要求他们个个“听话”,学习认真,那么乔丹式的学生在教师眼中就是鲜花,罗德曼式的学生便是小草,对他们会另眼相加。

于是,罗德曼式学生的优点被抹杀了,而缺点却被无限放大,结果很有可能使这些学生产生消极思想,背上“我不行”的心理包袱,甚至破罐子破摔。如果教师在教育中让这些所谓的“小草”和鲜花能同样享受阳光,能看到这些“小草”的优点,让这些优点得以充分发挥,那么他们将会展现出别样的精彩。因此,教师要有“禅师”那种包容的心态,有多元化的人才观,从而让学生各具特色,人人成才。

参考文献:

执教 篇3

近几年来,本院招收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毕业。起点高,经过了系统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另外,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对现代化教学知识掌握较快。同时,青年教师和高职学生年龄差距较小,没有代沟,易于沟通交流。这也是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就能迅速进入讲台的主要因素。然而,作为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经过了岗前培训,但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等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缺乏经验。因此,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必须要系统进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认清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积极的执教能力。

二、加强师德修养,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多方面的职业素质。年轻教师生活阅历浅,处理问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青年教师必须要加强政治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教育水平。向老教师学习,培养坚定的职业信念,强烈的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

三、积极参加说课、讲课比赛,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比赛。通过赛教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过程设计是上好一堂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院每年在11月份进行一次全院性的青年教师说课和赛教活动。作为青年教师,本人曾多次参加了这样的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赛认真的选题、周密的设计教学过程、情景创设、课件制作等各个环节的准备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力。通过参与赛教锻炼自己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

四、跟随名师是青年教师迅速提升执教能力的捷径

青年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必须要有专业教学名师进行传帮带。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制定学习和听课计划。从初上讲台起就应对自己从严要求,做到脱稿讲课,使思维不受限制,留有发挥的空间;充分准备,真正将讲台变为展示教师学识与风采的舞台。同时还要不断的聆听老教师上课。在听课中不仅要关注老师教的授课内容,同时还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比如:新课的导入、教学时间的分配、重点的强调,甚至从动作、手势、表情、举例、互动,讲台上的位置、走动、目光等,都要学习。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摩、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具有独特的自身教学风采。

五、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执教能力

1、创设临床情景,突出问题教学

教学设计中创设临床情景,选取典型案例导入教学,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推理和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启发教学,直至问题解决,最后对学习过程自我反思、评价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应用网络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能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特别是对于医学教学而言,直观教学最能体现临床医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生动和大信息量的要求,它可变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文字描述变为特定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清晰表达,易于理解。但同时,如果长时间采用现代化手段观看视频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必须恰当使用。

六、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及教学科研活动,不断自我提高

1、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做双师型教师

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计划地参加更高一级的学历学习,加强外语、计算机理论与实际应用操作的学习。特别是作为医学的教师我们应加强与医院的交流,利用假期或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为科研积累资料,为教学工作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好双师型教师。

2、加强学术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执教 篇4

我国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广为流传: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没有一流的名师,何来一流的学府?这个道理不言自明。但什么样的教授才是一流的名师?标准何在?是著作等身的研究者?是会议专业户式的社会名流?是商业性教学中走红的名人?甚或是靠新闻炒作出名的教授?这些年来,无论是在高校教师的观念中,还是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评聘、晋升和社会的评价上,名师的标准却有些模糊,导向不太清晰。而在现实中,名师的标准确实很重要,因为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和教师的职业理念,不仅是外界评价的尺度和衡量的依据,而且是教师行为的准则和从业的范式,对于广大的高校教师有着重大的引导、示范、激励和鞭策作用。因此,明确界定名师的标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而教育部规定的名师评选条件,便是对名师标准的重新确立和明晰界定。通过名师的评选,可以将这些标准广告于高校教师并以此作为评价的准绳,这对于树立正确的教师从业理念,规范教授的职业操守,纠正教授执业中的不正之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以名师的标准,高校教授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优秀的道德品行、深厚良好的人文素养,应该是教育事业的热爱者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不随物欲而横流,不被名利所支配,杜绝学术之腐败,远离世俗之浮躁,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严谨治学,匡正学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感召学生。

——以名师的标准,高校教授应该应当以三尺讲台为根基,直接面向本、专科生传播人类的文明与知识,为垫厚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懈耕耘。教授的正业是教学,其社会贡献不限于自己著书立说,更为深远和重大的价值则体现在所培养的学生身上。由于本科阶段的学习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奠基性的关键作用,因此,名教授驻足于本科课堂绝非是屈尊,而恰恰是最大的价值实现。

——以名师的标准,高校教授应该具备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应该长期从事于学术性科研或课题研究,并有自己独到的研究成果。一是因为科研是专业教学的基础,若没有科学研究成果,特别是对过去和现存事物的共识和对新事物的合理认知,本科的专业教育就失去了教学内容和生命力;二是因为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和高质量的教育依托于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先进性。名教授执教的最大优势在于他能够驾驭本学科的学术发展脉络与前沿,可以直接把最优秀和最先进的成果及时传播给学生。同时,名教授应当以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为己任,以认真而严谨的态度投入精力,对教材建设精益求精。例如美国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缪尔森教授倾其毕生精力于一本《经济学》教材,自1948年问世以来已经修订了17版次以上,成为公认的经济学精品教材而流传于全世界,各国数以千百万计的学生从中受益。

——以名师的标准,高校教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思想,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通过课堂内的讲授与课外指导为学生授业解惑,引领他们进入科学的殿堂。

执教 篇5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法律;德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高尚品德左右教学的行为和结果,影响学生对人格的塑造。教师像航海时的灯塔、像阳光下的旗帜、像分叉口的路标,教师是学生的向导,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完成“全人”的培养。高校是面向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为社会输入人才的机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而教师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上肩负着培养德高艺精、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对自身价值和责任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从思想态度、方式方法和政策意识等方面提升自我修养,约束教学行为。

1.树德促教

历来,诸多名家学者认为师德作用着施教的结果。爱因斯坦曾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德于才之先,常言道:无德无才是蠢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由此可见“德”的重要性。同理,对于教师来讲,即便满腹才华,而道德有缺乏,也会对学生形成不良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结果。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热情,以及面对工作问题的处理方式等等。比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能够按照规定时间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保证上课时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再或者,具备师德的教师更懂得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这些都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如今,由于社会的多元发展、生活环境的日益复杂、诱惑增加,出现部分教师自我要求逐渐宽松,为了名利,只关注个人专业发展以及地位的提升而忽视“德”的完善。因此出现了许多师德失范事件:比如四川美术学院某教授强吻女学生事件,该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再比如某高校教师由于学生出勤不理想,将学生拒之门外并与学生发生冲突,这样的行为滞碍了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还有济南某高校女教师在课堂上行为随意、吞云吐雾,使学生吸二手烟,这样的行为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不满,并表示“没有素质便不配做教师”。当今科技快速发展及通信手段的多元,教师对自我的行为更要严格要求,以免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

2.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在《论语•子路篇》提出这个观点,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榜样时,即使不发号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反之,如果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则、形成表率,那即便是三令五申,也不能够使被管理者服从他。该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倘若教师能够以高尚的道德来获得学生的尊敬与敬仰,学生们就更加信服教师,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管理。宋代教育家朱熹提出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真可谓八字真言,质朴而清晰的表述了教师学识与身教的重要作用。“学为人师”是需要教师知识渊博,具备高层次知识技能,能够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行为世范”是对教师的德性与品行提出要求,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情操、规范的行为,以己示范,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和仿效的榜样。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身教重于言传。所谓“身教”就是隐性教育的一部分。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个人发展,这种“润物细无声”方式,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谈家风好的孩子大多有教养,家风就是对于孩子的言传身教。家长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出示范指导,孩子耳濡目染,在此过程中获得教育。大学教育旨在培养高技能、广学识、重德行的全面人才。虽说高校教师面向的教育对象是刚刚成人的大学生,但我们仍不可忽视“身教”对于学生的作用。

3.依法执教

执教 篇6

一、新媒体时代师德的学者之实重构

1.新媒体时代的公众视野注视。早在2014年9月初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着重强调了“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师德建设方针,同时更倡导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集于一身的师德精神。为广大执教者划定了禁止逾越的“雷池”,对每况愈下的师德失范现象,进行了一次部级的亮剑[1]。以此为契机,教育领域师德建设的热潮开始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地展开。师德作为执教者的一项基本素质,有着学识、典范、道德等多个层面上的涵义,新时期的执教者,不仅应该成为师德与师才兼备的执教者,而且更应成为国家社会所期待的文明薪火的传承者与传递者。教师应以“学者之实”为体,以所携带的文化分量为用,以正身树德为教书育人之本,在不断提升自身学识的前提下,同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教育引领者。2.新媒体时代的师德重构意义。在新媒体时代,师德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师德既是整个教育事业内生重构与外延发展的原动力,又是各类学校办学水准的重要衡量标志。执教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价值引领、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与开拓进取、不负国家社会重托的时代使命。先贤哲言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作为人格表达的“修身”是第一位的。人格境界直接决定了执教者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专业学养与道德修养,两者整合而成的执教者的师德,最终决定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与人文风尚,是一所学校德育的标尺。可见,师德建设小而言之,对于一师一校至关重要,大而言之,对于一家一国举足轻重,执教者的严谨、自律、自尊,既是对职业本身的充分尊重,又是对国家社会所托的充分尊重,有着“捧着一颗心来”的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执教者必须拥有对于教育的高度信仰与高尚理想。执教者良好的师德素养,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基本素质的稳步提升,而且还有利于教学共同体集体教育教学素质的提升,全力驱策整个教育事业的与时俱进,进而一步步实现以德办学、以德兴业、以德治国等不断进阶的更加宏伟的社会愿景。3.新媒体时代的学者之实重构。新媒体时代的“学者之实”与执教之本,应以实务为先、以教学为先,以过硬的教学本领展现出自身的执教实力。这是每一位执教者在其第一层次阶梯所必须经历的基本修炼。任何执教者的成长之路,首先都是以成就“学者之实”作为先导的,“学者之实”为执教者起到了最为基本的赋能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正在转变成为一种整体驱策性的学生自觉的动态化过程,不仅学生的求知成长呈现出一种动态化的过程,就连知识本身也处在不断更新的动态化过程。因此,对于执教者而言,更宜持之以恒地针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不辞辛劳的努力耕耘,提炼出知识的精髓与真谛。执教者本体的动态学习与成长过程,既是其作为合格执教者获得“学者之实”的赋能过程,又是其作为合格教育者获得“学者之范”赋德的唯一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方能以其自身的文化体量与文化分量,成就执教者的“学者之实”,并以此向更高一级迈进,成为“师者之范”与“道者之尊”。同时,公众视野针对执教者的观注与凝视,亦不失为一种执教者重构师德的重要契机,借此契机,执教者师德的重构,不仅应以“学者之实”为体为器,而且应以“师者之范”为用为道[2]。

二、新媒体时代的师者之范重构

1.新媒体时代的师德建设契机新媒体时代复杂与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更加要求执教者这一师范性与示范性群体,必须有专业性为其赋能,在获得师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修炼出师者之范的师品。公众视野的关注,舆论媒体的重压,已。经为整个社会机制改革带来契机。同样,对于教育事业而言,舆论媒体的不断聚焦,为执教者由“学者之实”向“师者之范”更上层楼带来更大的动力。新媒体时代公众视野的关注,推动了师德建设的发展,为执教者带来了成就“学者之实”的不可或缺的赋能。众所周知,“学者之实”,重在执教者自身所挟带的文化体量与文化分量,而“师者之范”,则重在整个执教者集体所挟带的师德师品这一道德内涵的体量与分量,显然孰轻孰重自不待言,这也是现代社会从理念上积极倡导双师、双能、双德型人才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执教者不仅要成为学有所成的学问之师,更应成为人格卓著的品行之师、立德践行的道德之师。唯其如此,方能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至关重要;唯其如此,方能不负公众对于执教者的期许,不负家长、社会对于执教者的重托。2.新媒体时代师者之范的以德为本。如果说对标师能的“学者之实”,是执教者的第一个层次的晋身阶梯,那么对标师品的“师者之范”,就是执教者第二个层次的晋身阶梯,执教者师德建设必须以德为本。在新媒体时代,以德为本必将成为执教者行为规范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无论是从教学管理视域出发的以人为本,还是从执教者个体出发的以才为本,最终都将归结为以德为本这一执教者师者之范的必然核心。以德为本是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构的一种向内凝聚、向外辐射的教育教学根本,唯有以德为本才能形成一种蕴育良好师德的浓郁文化氛围,才能创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同时,校方亦应将公众凝视的反馈信息,通过各种信息交互渠道及时向执教者加以通报,以达到不断鞭策、激励、警示的作用最终形成一种系统化、体系化的良性的校园文化的正能量循环。例如,教育系统可以基于云系统构建部级的开放式师资资讯平台,将获得教师资格的师资全部置诸云端,可以由校方、校际、学子、公众等进行多级反馈与多级评价,这一系统既能让校方与执教者及时获得公众反馈,又能让公众及时获得师资的相关素质信息,这种资讯平台,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敦促师资立德的驱策。所谓欲树人德,先立己德。由以德为本到立德为先,才能一步步架构出全域体系与长效机制的师德建设框架,使得以德为本,成为师德建设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公众视野的凝视,事实上,已经成为师德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他者指涉维度,亦将由此为整个执教者以德为本的师德生态重构,带来他者警示与他者规训的强力约束。3.新媒体时代师者之范的以德为范。在教育领域这一片蓝海中,执教者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粒石子或一朵浪花,正是这些沙粒与浪花,才支撑起大海的辽阔与博大。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就是聚焦每一朵浪花与每一粒泥沙,汇聚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师德建设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将师德建设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要以德为本,重构出师德的正能量表达,更应以师德为范,重构“以学为师、以身为范”的教育风范。同时,更应将执教者内敛固化的师德之本,凝练外化,成为“以德立本、以德立身、以德立范”的师者之范,透过执教者师德的“以身先示识”与“以身直示范”,成就执教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道德品质。而作为师者之范的保障举措,为激发执教者充分发挥其职能,应进一步引进更加科学、合理、适用的师德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以师德建设为契机,将师资水平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维度[3]。

三、新媒体时代师德的道者之尊重构

1.新媒体时代的公众审视驱策。新媒体时代公众对教育的关注,为新时期执教者的赋能与赋德,带来了重要的提升契机。公众的审视驱策,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助推了执教者由师能而师品,最终成就了“学者之实”与“师者之范”。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公众由注视而凝视,由凝视而审视的过程中,执教者在与社会公众形成良性的无缝互动,与公众形成良好沟通过程中,执教者由个体而群体重树起来的师德师品,亦将进一步为执教者群体建构出一种《荀子•致士》“师术之道”的师风进阶表达,执教者形象的不断提升,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纸上得来,而是执教者内在以身作则、外在以身示范,逐渐累积而成的一种既向全社会辐射,又向后学者垂范的道德风尚,最终形成一种以师风为核心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吸引力、社会凝聚力。在新媒体时代,这种师风的向心性表达,将成为“由学者之实内聚,由师者之范耦合,由道者之尊发散”的一种诠释“传道授业解惑”与“师道尊严”的道德新风尚,而公众视野的审视,则将成为道德新风尚的一种后现代式的最佳驱策。2.新媒体时代道者之尊的以德为尊。客观而言,形诸于条条框框的文本,已经无法更好地规范师德,而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审视,却能够形成一种对于师德赋能、赋德的守望,成为针对师德规范的审视规训驱策。新媒体时代的公众审视,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具象化与表象化的审视而已,而是将其有机地转化为一种全社会监督与规训的评价体制,为每一位执教者,建立起由入职直至职业生涯结束,覆盖整个职业生涯的公开、透明、公允化的师德清单与师德档案,将执教者职业生涯的师德记录,面向全社会加以公示,并根据正负面的考核得分,给出该执教者的师德指数,从而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力震慑与制约机制。另一方面,以机制规则与体制规训为基础,进一步敦促执教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出由师德衍生师风的自发的理想状态,使得执教者都能够“以身正示尊”,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师道尊严,才是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根本。新时期的执教者,应以学者之实对标师资,以师者之范对标师德,以道者之尊对标师风,努力做好师德建设,坚守师道尊严,以师德的现代化重构,重塑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新风貌[4]。3.新媒体时代道者之尊的以德为魂。新媒体时代网络化的透明师德档案,将为每一位执教者的职业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执教者不仅要修学者之实学,更要修学者之节操,这才是执教者自律的基本原点,同时,执教者还要挣脱世俗的名利桎梏,以不傍不依的独立精神,不谄不谀的自由思想,重构德才兼备的品质。通过树德、广才、立能、布道获得师德重塑,通过“以行树德,以学广才,以知立能,以德布道”达成“树德树人,行为世范;广才广知,学为人师;立智立能,启迪真知”的师道尊严。以其“为学者之实,成就为师者之范”,以其“为师者之范,成就为道者之尊”,进而成为教育领域真正意义上的楷模。同时,执教者师德的养成,亦应修身向善,拥有一颗善良、有趣、高尚的灵魂,唯有以德为尊,方能成就以德为魂的形而上的道德至高境界。新媒体时代重构师德需秉持“学者之实、师者之范、道者之尊”三位一体的道德箴言,才能最终成就“德如高山人人景仰,德如大道人人遵循”的师德建设重构的终极理想[5]。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师以学,为范以德”。“学为师之骨,德乃师之魂”。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教育发展时代,新媒体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将公众的注视、凝视、审视集合为一种重构执教者师德的契机与驱策。执教者师德重构贵在“身先示识、身直示范、身正示德”,重在由“学者之实树师者之范”,由“师者之范立道者之尊”。师德建设的逐级重构,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师德建设的成效将成为各学校间未来激烈竞争的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指标。

参考文献

[1]程红菲。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师德要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09).

[2]秦苗苗,曲建武。改革开放以来师德建设的主要经验与现实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06).

[3]黄全明。论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及其评价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9(03).

[4]罗平西。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特征及实现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9(09).

执教 篇7

从执教的第一天起,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从今以后我将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一批人,即我所教育对象的未来,我要对他们负责。

在职业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意图使出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有次班上的学生手指破了,急需包扎,一时找不到红药水,我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去买了回来,后来这个学生与我亲近多了,上课也不再捣蛋大多数情况下,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尽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交流的习惯。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

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教育活动有其客观规律,正确运用教学规律,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这个规律的核心便是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靠自己不断地摸索才能得到。记得我做学生的时候,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度时光,最后顺利考入了重点大学,再看周围的同学大多是勤奋好学的,但总不乏努力不见成效的例子,分析下来,许社我的学习方法得当吧。从那时起,我就想以后去做老师吧,可以把我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别人,让更多的人受益。以至于我去求职面试时,曾坦言:有此优势。向学生建议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等于完成了科学施教的一大半。然而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实施这项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因为学生有惰性,他们习惯了填鸭式教育,懒得自己看书理解,哪怕再简单的东西,他也希望你讲,这样就需要我的教法打破传统模式。而与新学法相适应,而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但我还是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因为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基础何义?基础是一种能力,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社会,要立足于之,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获得新知识,充实自己,换句话说,在学校学的那些具体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的是一种能延续的东西,这就是能力,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个领域的知识,只要他想学,都不会觉得无师的困惑。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接受了我的建议。

执教 篇8

关键词:区域活动执教能力幼儿

一、绪言

幼儿园区域活动既要发展幼儿个人的知识能力,又要发展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幼儿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习惯去操作实践,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并能体验战胜环境的成功感。随着学习贯彻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近两年来许多幼儿园把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的执教能力建设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

二、幼儿区域活动和教师执教能力

区域活动是开放性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一般认为,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没置的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总之,幼儿区域活动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多样的活动环境,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地选择活动和操作。使幼儿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同时,教育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创设、幼儿活动的调控等方面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改革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执教能力的措施

1.创造丰富多彩的幼儿区域活动环境

为了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多种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与色泽特点,并将结构游戏与图书角、美工区进行整合,让部分幼儿自由地在图书角查找相关的建筑物图片资料,在美工区当设计师,把看到的建筑物画在纸上,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此外,幼儿区域活动中还可以利用手工操作制作幼儿结构游戏的材料。例如在美工区,幼儿可以设计图纸、制作街上的宣传广告;在手工操作区,幼儿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如纸盒、可乐罐制作各种各样马路上的汽车。

2.加强和幼儿之间的积极平等合作

“玩是孩子天生的一种需要,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要采用开放的模式,为幼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氛围。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区域活动来促进幼儿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发展,重视让幼儿体验交往与合作后的成功喜悦。对幼儿交往与合作过程中适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小到一个幼儿帮助另一个幼儿拿玩具,大到几个幼儿合作用积木拼搭公路、铁路或编出一串连续的故事,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幼儿从老师和同伴的肯定、表扬、奖励巾,亲身感受到了自己参与交往与合作的成功喜悦,必然增强了幼儿“再参与”、“再合作”的兴趣和信心。

3.采取幼儿区域活动中多样化执教方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线索来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不断创新区域活动教育方法和具体策略。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幼儿在区城中的活动情况,通过有目的的“设问”与幼儿展开讨论,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幼儿因受不同发展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给予积极的应答。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表达上的困难,进一步捕捉兴趣点,以推进幼儿的活动发展。在区域活动的策略上,教师要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本次参加活动的几个孩子处于什么水平,他们的兴趣点在哪,对材料的使用情况等。

4.幼儿教师进行适当的区域活动指导帮助

教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帮助、指导、培养和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重点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相互讲述自己高兴的事情。如“你是怎么玩的?‘心里感觉怎样?”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幼儿与同伴感受心灵交流的快乐,一起分享成功的果实;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孩子喜欢表达、愿意表达的愿望。例如教师可以设置操作式的问题情境:有一盆水,旁边放了一个较大的术块和一个很小的铁块。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大的术块飘浮,而小的铁块却下沉了。于是幼儿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多方面探索活动。

四、结语

执教 篇9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执教能力

1研究背景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强调,办好教育,离不开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其核心是教师的执教能力建设,使教师队伍与学生规模的扩张相适应。”但是,历年来关于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变化以及揭示新的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寥寥无几,对新任体育教师执教能力认识的不足,导致了体育教师培养机制与现实需求的突出矛盾。基于此,研究新任中学体育教师的执教能力有助于寻找出其执教能力的优点、缺陷及原因,为新任中学体育教师执教、培养及再教育提供有利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新任中学体育教师,5人;老教师5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新任中学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资料,以及近10年有关的研究资料和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支持。

2.2.2观察法

通过旁观、听课等观察新任中学体育老师的说课、教学实践等。

3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概述

体育教师能力是指在完成体育教育工作,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活动所具有的专门动作。其中包括了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执教能力只是作为一个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中学体育教师的执教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体育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主要体现在教案、示范讲解、教材教法的运用、纠正错误、处理突发事件、场地器材的运用、保护帮助的运用、考核评定的运用等)。所谓执教能力,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与管理的手段进行教学操作的能力,并以实际教学质量为标准的教学运行状态,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

4新任中学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特点

(1)理解学生。新任中学体育教师是刚刚进入教师岗位的学生,他们内化的社会文化结构相对开放和宽容,同时也是新教育理念的耳濡目染者,所接受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系统教育使得他们对待学生的方式较少武断和粗暴。并且,他们正试图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为体育教师,心理上与学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较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2)教学相长的特点突出。由于新任中学体育教师刚刚从身份上实现了角色转变,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更容易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而体育课堂教学情境的复杂性要求其不断汲取知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而其教学相长的特点更加突出。(3)教学的时代性更加突出。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出发,教育活动可以看成是社会文化结构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新任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特点和受教育特点,他们的知识储备更加接近时代前沿,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接收能力均较强,开放性较大,能够较好地理解并践行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且,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新形式较为敏感,学习能力强,能够根据学生的喜好及时地学习并开展新兴运动项目,是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吸纳新知识的一个途径。(4)教学形式、方法新颖多变。一些研究指出,“教师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孤立使教师们更多地依靠自己当学生时获得的关于教师工作的观念……”。新任中学体育教师孤身一人由学校场域步入社会场域,角色的巨大转变和体育教学经验的匮乏使得他们更多地依赖于受教育阶段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形式,而以往的受教育经验使得他们相比于老教师掌握了更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方法。另一方面,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新任中学体育教师大多试图谋求学校、学生的认同和更好的社会地位,因此他们对职业充满热情,常常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所以他们会不断地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创造新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新任中学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1)在教案的编、写、备等方面,新任中学体育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常沿袭以往在学校学习的编写模式,难以突破以往的思维模式,在编、写、备教案当中难免会存在不足,流于形式,且对教案的认识不足,认为无关紧要,从而导致了教案的质量不高,不能够很好地根据教案进行教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于对学生造成伤害。(2)在示范讲解、教材教法的运用方面,新任中学体育教师相比于老教师存在明显的差距。示范是体育教师教学中使学生建立运动表象的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也是体育教师的一种语言,一种用身体动作表达的语言。讲解就是结合示范动作而进行逐步的解释说明而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对比新、老中学体育教师的执教,发现无论是示范方法、位置、示范面的选择还是讲解的方法、顺序的运用,老体育教师都优于新任的中学体育教师。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将教材和教法结合起来,并牢牢地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目的,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的视、听进行讲解示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新任中学体育教师在这些方面往往是凭借过去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当中的一些教学经验,教学理论无法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了新任中学体育教师无法灵活有效地运用示范讲解、教材教法。(3)在纠正错误与处理突发事件方面,通过对个别新任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到,新任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技术或动作认识不够,面对不明显的错误动作或是技术不能够很好地纠正,而遇到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时,时常抓不住重点,模棱两可,对动作的示范或讲解常常含糊不清。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比如面临学生的挑衅,不能够耐心地去引导纠正,而是时常采用罚站或请家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把学生赶向对立面;对运动损伤等,只会简单的包扎处理,对损伤的程度缺乏明确的判断。(4)在场地器材的运用和保护与帮助方面,老教师遇到过的突发事件较多,处理问题和对事情预见的能力较强,所以能够很好地利用场地器材和合理地运用保护与帮助。而新任中学体育教师的主观性较强,思想上麻痹大意,对安全问题认识不够或忽略,时常是根据感觉进行教学,不能根据客观的事实条件运用保护与帮助进行教学辅助;与此同时,在场地器材的运用方面,时常把场地与器材割裂开来或者是出现场地与器材的搭配不当。(5)考核评定方面,新任中学体育教师对考核内容安排有时会过于墨守陈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一切按照考试大纲的考核内容和要求进行考核评定;有时受到社会对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和个人情感的左右,不能做出恰当的评定。(6)再教育途径的匮乏。再教育是新任中学体育教师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途径,但研究发现目前的学校教育系统中缺乏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师再教育途径,已有的体育教师再教育如岗前培训,假期理论学习侧重于理论的掌握,由于淡漠体育教学实践和技巧而大多流于形式。因此,新任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情境处理中大多追溯过往,然后闭门造车,教学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处理。

6结论及建议

(1)新任中学体育教师虽然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体育教育理论素养较高,但缺乏必要的教学实践经验,需要经过体育教学理论到体育教学实践的相互转化过程。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应寻找体育教学成果量化的途径,探寻体育教师教学的心理驱动机制,使新任中学体育教师获得职业认同。(2)应构建系统的再教育途径来帮助新任中学体育教师提高执教能力。通过老带新、教研室活动等手段来集体处理教学疑难问题。同时,建立体育教师图书资料库,使新任中学体育教师能通过慕课、阅读等手段扩充和更新知识储备。(3)完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新任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教学之初大多来源于受教育阶段的经验,从这一点来说,决定体育课堂质量好坏的因素之一就是体育师资培养体系。应构建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师资培养模式,使体育教师成为拥有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技巧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者。(4)新任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观看视频、自学、观摩、向优秀体育教师请教等方法,加强自我学习教育,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执教技能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作者:鲁娜娜 冯霞 单位:铜仁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康祝圣。重视教师的执教能力建设[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2):89.

[2]车志宏。从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分析体育教师培养[J].阴山学刊,2011.25(4):102.

[3]张玉梅,张玉阳。增强教师执教能力之途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9.22(5):142.

[4][法]玛丽。杜里—柏拉等著.学校社会学(第2版)——当代教育理论译丛[M].汪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6.

[5]马进荣。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探讨[J].科技信息,音体美: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