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发布时间: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1

3 递归下降法实现语法分析程序 .......................................................................................... 14

4 解释程序 .............................................................................................................................. 14

感 想 .................................................................................................................................. 15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16

“正文”不可省略。

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要着重反映设计或论文的工作,要突出毕业设计的设计过程、设计依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毕业论文重点要突出研究的新见解,例如新思想、新观点、新规律、新研究方法、新结果等。正文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等。

正文要求论点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精练,条理分明,文字图表规范、清晰和整齐,在论文的行文上,要注意语句通顺,达到科技论文所必须具备的“正确、准确、明确”的要求。计算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布的《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中规定和名称。各类单位、符号必须在论文中统一使用,外文字母必须注意大小写,正斜体。简化字采用正式公布过的,不能自造和误写。利用别人研究成果必须附加说明。引用前人材料必须引证原著文字。在论文的行文上,要注意语句通顺,达到科技论文所必须具备的“正确、准确、明确”的要求。

1.1 样本语言文法定义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纸 型:A4纸,单面打印。

(2) 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3) 页 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 字 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 行 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1.2 单词的识别模型-有穷自动机DFA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应由正文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封面不编入页码。将摘要、Abstract、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底部居中位置,宋体,小五。

页眉,宋体,五号,居中。填写内容是“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

模板中已经将字体和字号要求自动设置为缺省值,只需双击页面中页眉位置,按要求将填写内容替换即可。

1.3 论文正文格式

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模板中已经自动设置为缺省值。

模板中的正文内容不具备自动调整格式的能力,如果要粘贴,请先粘贴在记事本编辑器中,再从记事本中拷贝,然后粘贴到正文中即可。或者使用手动设置,将粘贴内容的格式设置成要求的格式。

1.4 章节标题格式

(1) 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每章另起一页。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 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3) 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正文各级标题编号的示例如图1.1所示。

图1.1 标题编号的示例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各章之间应重新分页,使用“分页符”进行分隔。

设置方法: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分隔符(B)?”,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分隔符类型为“分页符”,确定即可另起一页。

1.6 正文中的编号

正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如图1.2,表2.3,附注4.5,式6.7等。如“图1.2”就是指本论文第1章的第2个图。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阿拉伯数字根据全文统一编号,如文献[3],文献[3,4],文献[6-10]等,在正文中引用时用右上角标标出。附录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另行编号,如图A1,表B2,附注B3,或文献[A3]。

2 词法分析程序的实现

2.1 图的格式说明

2.1.1 图的格式示例

图在正文中的格式示例如图2.1所示。

图2.1 样式

表、图序号后面,同样适当留空(汉字状态敲两次空格键)。

图2.1显示了论文模板中所定义的样式选择方法。使用鼠标选择相应的样式,对应的文字格式就发生相应改变。

2.1.2 图的格式描述

(1) 图的绘制方法

① 插图、照片应尽量通过扫描粘贴进本文。

② 简单文字图可用WORD直接绘制,第一文库网复杂的图考虑使用相应的图形绘制软件完成,提高图形表达质量。

(2) 图的位置

① 图居中排列。

② 图与上文之间应留一空行。

③ 图中若有附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和右半圆括号按顺序编排,如注1),附注写在图的下方。

(3) 图的版式

① “设置图片格式”的“版式”为“上下型”或“嵌入型”,不得“浮于文字之上”。

② 图的大小尽量以一页的页面为限,不要超限,一旦超限要加续图。

(4) 图名的写法

① 图名居中并位于图下,编号应分章编号,如图2.1。

② 图名与下文留一空行。

③ 图及其名称要放在同一页中,不能跨接两页。

④ 图内文字清晰、美观。

⑤ 图名设置为宋体,五号,居中。

2.2 表的格式说明

2.2.1 表的格式示例

表在正文中的常用格式如表2.1至表2.3所示,请参考使用。

物流的概念和范围如表2.1表述。

表、图序号与后面文字同样应当适当留空(两次空格键)。

表2.1 物流的概念和范围

本质

途径或方法

目标

活动或作业

处理对象

范围

目的或目标 过程 规划、实施、控制 效率、成本效益 流动与储存 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相关信息 从原点(供应商)到终点(最终顾客) 适应顾客的需求(产品、功能、数量、质量、时间、价格)

美国广义物流后(勤)协会给出的定义如下:“为了符合顾客的要求,从原点到消费点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与相关信息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成本效益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由此可见,物流不是作为一种具体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的,而是一个过程或管理。

表2.2 统计表

产品

手机

电视机

计算机

合计 产量 11000 5500 1100 17600 销量 10000 5000 1000 16000

表2.3 分栏表

年度

产品 手机

计算机

手机

计算机 产量 11000 1100 16000 2100 销量 10000 1000 13000 1500 产值 500 280 550 320 产值 500 220 280 1000 比重 50% 22% 28% 100%

从表2.2和表2.3可以看出,公司销售情况?。

2.2.2 表的'格式描述

(1) 表的绘制方法

表要用WORD绘制,不要粘贴。

(2) 表的位置

① 表格居中排列。

② 表格与下文应留一行空格。

③ 表中若有附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和右半圆括号按顺序编排,如注1),附注写在表的下方。

(3) 表的版式

① 表的大小尽量以一页的页面为限,不要超限,一旦超限要加续表。

(4) 表名的写法

① 表名应当在表的上方并且居中。编号应分章编号,如表2.1、表2.2。

② 表名与上文留一空行。

③ 表及其名称要放在同一页中,不能跨接两页。

④ 表内文字全文统一,设置为宋体,五号。

⑤ 表名设置为宋体,五号,且居中。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由于一般的文献资料中所给出的载荷和抗力的统计参数主要为变异系数,为便于讨论,定义公式形式如下:

??R LRI?1/?????s????2??R????S??? (2.1) ?2

其中,μR和μS分别为抗力和载荷效应的均值,??。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1) 公式整行右对齐,并调整公式与公式序号之间的距离,使公式部分居中显示。

(2) 公式序号应按章编号,公式编号在行末列出,如(2.1)、(2.2)。

(3) 公式位置:公式之间及上下文间设置半行间距或者6磅,作者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以保证格式协调和美观。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关于主题法的起源众说不一。国内有人认为“主题法检索体系的形式和发展开始于1856年英国克雷斯塔多罗(Crestadoro)的《图书馆编制目录技术》一书”,“国外最早采用主题法来组织目录索引的是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相关主题索引?”[1]。也有人认出为“美国的贝加逊・富兰克林出借图书馆第一个使用了主题法”[2-4]。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引用的文献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以右上角标形式标注在引用处。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1) 参考文献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

(2) 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3) 标题“参考文献”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参考文献”,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行,段前为0行。

(4) 参考文献正文设置成字体:宋体,居左,字号:五号,多倍行距1.25行,段后、段前均为0行。

(5) 按照引用的文献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① 专著(注意应标明出版地及所参阅内容在原文献中的位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专著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②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注明应标明年、卷、期,尤其注意区分卷和期号),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 ③ 会议论文,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篇名[文献类型标志].会议名,会址,开会年: 起止页。 ④ 专著(文集)中析出的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篇名[文献类型标志].见(In):文集的编(著)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⑤ 学位论文,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标志]:(博(硕)士学位论文).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

⑥ 专利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文献类型标志及参考文献书写示例请见“参考文献”部分。

2.5 量和单位的使用

2.5.1 使用方法

(1)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g)p亩p克分子浓度(M)p当量能度(N)等。

(2) 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如表2.4至表2.8所示。

表2.4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量的名称平面角 立体角

单位名称 弧度 球面度

单位符号 rad sr

表2.5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频率 力;重力 压力,压强;应力 能量;功;热 功率;辐射通量

电荷量 电位;电压;电动势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剂量当量

单位名称 赫[兹] 牛[顿] 帕[斯卡] 焦[耳] 瓦[特] 库[仑] 伏[特] 法[拉] 欧[姆] 西[门子] 韦[伯] 特[斯拉] 亨[利]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贝可[勒尔] 戈[瑞] 希[沃特] 希[沃特]

单位符号 Hz N Pa J W C V F Ω S Wb T H ℃ lm lx Bq Gy Sv Sv

其他表示式例

s kg・m/s N/m N・m J/s A・s W/A C/V V/A A/V V・s Wb/m Wb/A cd・sr lm/m s J/kg J/kg J/kg

-1

222

2

-1

表2.6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单位名称 米 千克(公斤)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表2.7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时间

单位名称 分 [小]时 天(日) [角]秒 [角]分 度 转每分 海里 节 吨

原子质量单位

升 电子伏 分贝 特[克斯]

单位符号 min h d (“) (') (°) r/min n mile kn t u L,(1) eV dB tex

换算关系和说明 1min=60s 1h=60min=3600s 1d=24h=86400s 1”=(π/648000)rad 1'=60“=(π/10800)rad 1°=60'=(π/180)rad 1r/min=(1/60)s 1n mile=1852m (只用于航行) 1kn=1 n mile/h =(1852/3600)m/s (只用于航行)

3

1t=10kg

-27

1u≈1.6605655×10kg

1L=1dm3=10 m 1eV≈1.6021892×10J

1 tex=1g/km

-19

-3

3-1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平面角 旋转速度 长度 速度 质量 体积 能 级差 级密度

表2.8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所表示的因数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8-15-12-9-6-3-2-112369121518

词头名称 艾[克萨] 拍[它] 太[拉] 吉[咖] 兆 千 百 十 分 厘 毫 微 纳[诺] 皮[可] 飞[母托] 阿[托]

词头符号

E P T G M K h da d c m μ n p f a

2.6 规范表达注意事项

2.6.1 名词术语

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应按有关的标准或规定使用工程技术名词术语;应使用公认共知的尚无标准或规定的名词术语。作者自拟的名词术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须加注说明。表示同一概念或概念组合的名词术语,全文中要前后一致。外国人名可使用原文,不必译出。一般的机关、团体、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名称,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写全称。 2.6.2 数字

数字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2.6.3 外文字母

文中出现的易混淆的字母、符号以及上下标等,必须打印清楚或缮写工整。要严格区分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和黑白体等,必要时用铅笔注明,尤其注意上下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

(1) 斜体

斜体外文字母用于表示量的符号,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① 变量符号、变动附标及函数。

② 用字母表示的数及代表点、线、面、体和图形的字母。

③ 特征数符号,如Re(雷诺数)、Fo(傅里叶数)、Al(阿尔芬数)等。 ④ 在特定场合中视为常数的参数。 ⑤ 矢量、矩阵用黑体斜体。 (2) 正体

正体外文字母用于表示名称及与其有关的代号,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① 有定义的已知函数(例如sin, exp, ln等)。

② 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例如e=2.718 281 8?)及已定义的算子。 ③ 法定计量单位、词头和量纲符号。 ④ 数学符号。 ⑤ 化学元素符号。

⑥ 机具、仪器、设备和产品等的型号、代号及材料牌号。 ⑦ 硬度符号。

⑧ 不表示量的外文缩写字。

⑨ 表示序号的拉丁字母。

⑩ 量符号中为区别其它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下角标。 2.6.4 量和单位

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一律采用新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 2.6.5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3 递归下降法实现语法分析程序 4 解释程序

感 想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以下内容可放在附录之内:

(1) 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

(2) 方便他人阅读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 (3) 重复性数据和图表;

(4) 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5) 程序说明和程序全文 (6) 调研报告

这部分内容可省略。如果省略,删掉此页。 书写格式说明:

标题“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附录”;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行,段前为0行。

附录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

编译原理学习心得 篇2

编译程序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支撑软件。而“编译原理”这门课程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因为它的知识结构贯穿程序设计语言、系统环境以及体系结构,能以相对的视角体现从软件到硬件以及软硬件协同的整机概念。其理论基础又涉及形式语言与自动机、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计算机学科的许多重要方面,为联系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的典范。

虽然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在大多数的人里认为枯燥无味,学起来就像看天书一样。然而学习这门课程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比如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在一个语言种哪些写法是等价的,哪些是有差异的,可以更加客观的比较不同语言的差异,并且学习新的语言的效率也会更加高,语言转换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不学“编译原理”这门课程的话,自己的编程思想会很浅显。而且编程也只仅仅停留在编程上,无法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

学习编译原理的话,从文法、正规式、NFA与DFA的定义,下手,要用心动脑去体会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篇3

普通本科院校编译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专业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程序本质,还能提高学生进行问题求解能力。本文根据编译原理课程特点,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探讨了普通本科院校编译原理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对普通高校更深人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意义。

作 者:朱素英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系,湖南,娄底,417000 刊 名:科技致富向导 英文刊名:KEJI ZHIFU XIANGDAO 年,卷(期):2010 ”"(6) 分类号:G64 关键词:编译原理   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

编译原理期末总结复习 篇4

翻译程序:把一种语言程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程序,且在功能上是相同的这样的程序。 编译程序:把高级语言转换成低级语言,且在功能上是相同的这样的程序。

解释程序:边解释边执行源程序的程序。区别:编译程序有中间代码,而解释程序没有。 编译过程的五个阶段:

1、 词法分析 任务: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进行扫描和分解,识别出一个个单词。

2、 语法分析 任务: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语法

单位。

3、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 任务:对语法分析所识别出的各类语法范畴,分析其含义,

并进行初步翻译。

4、 优化 任务:对前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加工变换,以期在最后阶段能产生出更为高效

的目标代码。

5、 目标代码生成 任务:把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低级语言代码。

编译程序的七个部分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器、优化器、目标代码生成器、表格管理和出错处理。

编译程序生成的五个办法:机器语言、高级语言、移植、自编译方式和使用工具自动生成。 词法规则:指单词符号的形成规则。(也就是正规式)

语法规则:规定了如何从单词符号形成更大的结构。就是语法单位的形成规则。 空字:不包含任何符号的序列。

闭包:中所有的符号组成的集合。

上下文无关文法是指:所定义的语法范畴是完全独立于这种范畴可能出现的环境的文法。 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号、一组非终结符号、一个开始符号和一组产生式。

终结符号也就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符号。

非终结符号是用来代表语法范畴,表示一定符号串的集合。

开始符号是语言中我们最感兴趣的语法范畴。

产生式是定义语法范畴的书写规则。

句子:文法中从开始符号推导的终结符号串。

句型:从开始符号推导的符号串。

语言:文法中所有句子的集合。

程序语言的单词符号分为五种:关键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和界符。

二元式表示:(种类,属性)

正规式的运算符有三种:或,连接和闭包。优先顺序是:闭包,连接,或。

DFA怎么识别字:若存在一条从初态结点到某一终态结点的通路,且这条通路上所有弧的标记符连接成的字是a,则称a可为DFA所识别。

DFA怎么识别空字:若DFA的初态结点同时又是终态结点,则空字可为DFA所识别。 NFA怎么识别字:若存在一条从某一初态结点到终态结点的通路,且这条通路上所有弧的标记字依序连接成的字等于a,则称a可为NFA识别。

NFA怎么识别空字:若M的某些结点即是初态又是终态结点,或者存在一条从某个初态结点到某个终态结点的空通路,那么,空字可为M所识别。

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描述的。

语法分析分为两类:自上而下分析法,自下而上分析法。

自上而下分析法面临的问题:1.文法的左递归问题。2.回溯3.成功可能是暂时的,产生虚假匹配。4.难于知道输入串中出错的确切位置。5.效率低,代价高。

为什么消除左递归?因为含有左递归的文法将自上而下分析的过程陷入无限循环。 为什么消除回溯?因为回溯统一做一大堆无效的工作。

自下而上分析法:从输入串开始,逐步进行归约,知道归约到文法的开始符号。 短语:符号串推导过程中某非终结符推导的部分。

直接短语:符号串推导过程中某非终结符一步推导的部分。

句柄:一个句型的最左直接短语。

最左归约是最有推导的逆过程。

中间语言形式:后缀式,三元式,四元式,间接三元式。

中间语言的好处:1.便于进行与机器无关的代码优化工作。2.使编译程序改变目标机更容易。

3.使编译程序的结构在逻辑上更为简单,以中间语言为界面,编译前端和后端的借口更清晰。

编译原理学习心得 篇5

从联系最紧密的操作系统来说吧,你写多线程/多进程的程序就得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打交道。写多线程得加锁吧,临界区、死锁的四个条件之类的标准的操作系统的内容吧(不得不吐槽一下,某国内一线电商干了三年的程序猿,写多线程居然不知道加锁,也是醉了)。进程间通信的几种方式什么管道、socket、共享内存等,这也是操作系统的内容吧。文件系统,这也是经常要打交道的东西。还有内存什么的,你做 Android 开发,这些里边有很多东西都在系统层面被封装好了,但是你要是不知道原理,一旦出了错根本无从调试,况且你该不会打算写一辈子写 Android 就是填逻辑吧。

然后,是编译原理,普通的程序猿是接触不到编译器或者虚拟机的开发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编译原理就用不到。说个最常见的读取配置文件,只要你的配置文件有自定义的语法,你就要用编译原理的东西。还有类似于自动生成代码啦、正则表达式啦这些都算是编译原理的内容。你既然是写 Java 的不了解虚拟机怎么可以,最基本的字节码总是需要能看懂的吧,分析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字节码还是很有用的。

最后,是计算机原理,如果只是做应用开发的话计算机原理其实不必要掌握的多深入,但是一些基本的概念还是要清楚的。比如 寄存器、缓存、中断什么的,关键的时候可以帮助你调试。在一些对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场合,也是很有作用的。此外,学了计算机组成基本上汇编差不多能够看懂了吧,这个对于优化代码、查错、反汇编还是很有用的。

编译原理学习心得 篇6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编译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从文法和语言的概念到LL(1)文法和LR(0)文法的分析,几乎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抽象。因而,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后期学习具体文法的分析方法时,对于文法的概念不够清晰,影响了上课的效率,知道老师再次给我们讲解了文法等基础的知识点,我们才慢慢掌握后面所学的LL(1)文法等,也发现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此外,这门课程的课时被安排得很少,一周只有一次,这样很不利于我们对这门重要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我觉得我们很幸运,因为老师在有限的课程中尽量将知识点以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给我们讲解,教我们用简单的方法理解记忆不同的知识,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无论课上或是课外,老师一直是不厌其烦,甚至利用课余时间为我们讲解重要的难题。

编译原理这门课程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理论价值,更在于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LL(1)到LR(0),问题不断被解决的同时,又有一个个新的问题提了出来。对计算机语言世界的知识积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个逐渐递进,逐渐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我来说是收获很大的。整个过程好像踏着前人研究编译理论的路线,不断感觉他们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编译原理的课程带给我的不只是如何去编译程序这样的理论知识,相信更重要的是一种如何“自动计算”的思路。通过对相关编译问题的具体分析,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一种“自动计算”的思想,同时完成编译试验后,更是感到了一种“自动计算”的快乐。”然而我明白自己虽然对编译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懂得了文法的分析,学会了构造确定和非确定有限自动机,学会了LL(1)文法和LR(0)文法等,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对于这些知识点的实质性和其他方面,更是认识不深。作为一名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生,我明白编译原理是软件工程的'基础,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只有通过以后的学习,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知识点总结 篇7

编译原理知识点总结

编译原理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必修科目,也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好编译原理,有助于更好的进行编程的操作,下面是编译原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编译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 编译器

简单讲,编译器就是将“高级语言”翻译为“机器语言(低级语言)”的程序。一个现代编译器的主要工作流程:源代码 (source code) → 预处理器

(preprocessor) → 编译器 (compiler) → 汇编程序 (assembler) → 目标代码 (object code) → 链接器(Linker) → 可执行程序 (executables)

二 工作原理

编译是从源代码(通常为高阶语言)到能直接被计算机或虚拟机执行的目标代码(通常为低阶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然而,也存在从低阶语言到高阶语言的编译器,这类编译器中用来从由高阶语言生成的低阶语言代码重新生成高阶语言代码的又被叫做反编译器。

也有从一种高阶语言生成另一种高阶语言的编译器,或者生成一种需要进一步处理的的中间代码的编译器(又叫级联)。

典型的编译器输出是由包含入口点的名字和地址, 以及外部调用(到不在这个目标文件中的函数调用)的机器代码所组成的目标文件。一组目标文件,不必是同一编译器产生,但使用的编译器必需采用同样的输出格式,可以链接在一起并生成可以由用户直接执行的可执行程序

三 编译器的发展史

(1) 20世纪50年代

IBM的John Backus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对FORTRAN语言及其编译器进行开发。但由于当时人们对编译理论了解不多,开发工作变得既复杂又艰苦。与此同时,Noam Chomsky开始了他对自然语言结构的研究。他的发现最终使得编译器的结构异常简单,甚至还带有了一些自动化。Chomsky的研究导致了根据语言文法的难易程度以及识别它们所需要的算法来对语言分类。正如现在所称的Chomsky架构(Chomsky Hierarchy),它包括了文法的四个层次:0型文法、1型文法、2型文法和3型文法,且其中的每一个都是其前者的特殊情况。2型文法(或上下文无关文法)被证明是程序设计语言中最有用的,而且今天它已代表着程序设计语言结构的标准方式。分析问题(parsing problem,用于上下文无关文法识别的`有效算法)的研究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它相当完善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它已是编译原理中的一个标准部分。

有限状态自动机(Finite Automaton)和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ion)同上下文无关文法紧密相关,它们与Chomsky的3型文法相对应。对它们的研究与Chomsky的研究几乎同时开始,并且引出了表示程序设计语言的单词的符号方式。

人们接着又深化了生成有效目标代码的方法,这就是最初的编译器,它们被一直使用至今。人们通常将其称为优化技术(Optimization Technique),但因其从未真正地得到过被优化了的目标代码而仅仅改进了它的有效性,因此实际上应称作代码改进技术(Code Improvement Technique)。

当分析问题变得好懂起来时,人们就在开发程序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来研究这一部分的编译器自动构造。这些程序最初被称为编译器的编译器(Compiler-compiler),但更确切地应称为分析程序生成器(Parser Generator),这是因为它们仅仅能够自动处理编译的一部分。这些程序中最著名的是Yacc(Yet Another Compiler-compiler),它是由Steve Johnson在1975年为Unix系统编写的。类似的,有限状态自动机的研究也发展了一种称为扫描程序生成器(Scanner Generator)的工具,Lex(与Yacc同时,由Mike Lesk为Unix系统开发)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大量的项目都贯注于编译器其它部分的生成自动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代码生成。这些尝试并未取得多少成功,这大概是因为操作太复杂而人们又对其不甚了解。

(2) 国内编译器的研发历史

我国编译器研发工作起步并不算晚,早在60年代初期,董韫美院士和杨芙清院士就分别在中科院和北大领导研究组开发编译器,那时面向的高级语言是ALGOL和FORTRAN,目标机是国产机。

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家需要,中科院、国防科大、江南计算所、北大等单位一直在研制国产计算机,包括大型机和高性能计算机(如向量机、并行机),相应的也在研制高级语言编译器。中科院计算所以董韫美院士领导的研究组先后开发了119机、109机的类 ALGOL语言编译器BCY。国防科大开发了向量编译器和向量识别器。

70年代中科院计算所张兆庆教授研究组(以后称ACTGroup)开始在国产机上研制FORTRAN语言编译器,先后参与了众多的院级和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主持开发了013,757,KJ8920等国产大型机系统中的FORTRAN语言编译器,所研制的编译器支持了数百万行应用软件的运行。

90年代以来ACTGroup承担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先后开发了共享内存多处理机的并行识别器,分布式内存多处理机的并行识别器, SIMD芯片和VLIW芯片的并行优化C编译器。将编译技术与图形学结合,ACTGroup还推出了集成化、可视化的并行编程环境。ACTGroup在先进编译技术和并行编程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国际著名学者评价此研究组居编译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

(3) 研究现状

编译器设计最近的发展包括:首先,编译器包括了更加复杂算法的应用程序它用于推断或简化程序中的信息;这又与更为复杂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其中典型的有用于函数语言编译的Hindley-Milner类型检查的统一算法。其次,编译器已越来越成为基于窗口的交互开发环境(Interacti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的一部分,它包括了编辑器、连接程序、调试程序以及项目管理程序。这样的IDE标准并没有多少,但是对标准的窗口环境进行开发已成为方向。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在编译原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基本的编译器设计原理在近中都没有多大的改变,它现在正迅速地成为计算机科学课程中的中心环节。

在九十年代,作为GNU项目或其它开放源代码项目的一部分,许多免费编译器和编译器开发工具被开发出来。这些工具可用来编译所有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它们中的一些项目被认为是高质量的,而且对现代编译理论感性趣的人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它们的免费源代码。

大约在,SGI公布了他们的一个工业化的并行化优化编译器Pro64的源代码,后被全世界多个编译器研究小组用来做研究平台,并命名为Open64。Open64的设计结构好,分析优化全面,是编译器高级研究的理想平台。

(4)国内编译器开发的现状

90年代以来,国内主要以研制并行机为主,相应的并行编译器研制也在国内开展起来。代表性的成果有:上海复旦大学朱传琪教授研究组研制的面向共享存储并行机的并行优化编译器AFT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清华大学汤志忠教授研究组在软流水优化技术上做了很优秀的研究工作。清华大学郑纬民教授研究组开发了交互式并行化系统 TIPSExplorer,北京大学许卓群教授、李晓明教授研究组在HPF(High Performance Fortran)编译器方面做了多年工作,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此外,国防科大、江南计算所等单位也都有从事并行编译技术研究。随着芯片研制,国内还有若干单位也在开展基于GCC生成面向特定芯片的编译器工作。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8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1.机构的结构分析

理解零件、构件、运动副及运动链、机构、机械、机器的概念,了解机构引入运动副之后运动所受到的约束。能够正确绘制简单机构的运动简图;熟练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能识别机构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掌握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

2.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

对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杆组法有所了解;掌握速度瞬心概念及平面机构速度分析的瞬心法。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及运动特点;熟练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包括整转副存在条件、急回特性与极位夹角、压力角与传动角、死点位置),熟练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常用设计方法,重点是图解法,如:a)实现连杆位置的运动设计;b)两连架杆对应位置;c)已知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及附加条件。

3.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类型和应用;掌握从动件几种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冲击现象;掌握凸轮轮廓设计的反转法原理,熟练掌握尖底(或滚子)接触直动(或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设计的几何法;掌握凸轮机构偏距圆,凸轮基圆、推程运动角、回程运动角、理论轮廓与实际轮廓,从动件行程及机构压力角等概念,并能在图中标出;掌握基圆半径与压力角的定性影响关系;掌握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确定原则与方法,引起从动件运动失真的原因以及避免运动失真的措施。

4.齿轮机构

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及其性质;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掌握啮合线、啮合角、节圆、标准齿轮、标准安装与标准中心距等概念;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加工原理、根切与变位、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切制特点以及变位齿轮的尺寸变化;深入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传动、中心距可分性)及正确啮合条件、无侧隙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和运动设计应满足的条件;掌握齿轮传动的类型与特点。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基本参数及当量齿轮的概念。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关系,正确啮合条件;掌握蜗杆、蜗轮转向与轮齿旋向之间的关系;了解直齿圆锥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理解圆锥齿轮当量齿数的概念、基本参数所在位置、正确啮合条件。

5.轮系

熟练掌握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及主、从动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6.机械运动机构

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适用场合。

7.机械系统动力学

掌握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等效原则;理解机械运转的平均速度和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及调节方法;熟练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8.机械的平衡

掌握静平衡、动平衡概念及刚性回转件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条件与平衡设计计算方法。

9.机械的效率

理解运动副中的摩擦分析、机械效率的计算;深入理解机械自锁的概念,机械自锁性判别和自锁条件的建立。

10.机械执行系统方案设计

了解机械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内容。掌握执行机构型式设计的原理。

编译原理期末总结复习 篇9

学 院(系):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班 级:同 组 人 :

(姓名、班级、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3 论文正文格式 ...........................................................................................................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 3

1.6 正文中的编号 ........................................................................................................... 3

2 词法分析程序的实现 .......................................................................................................... 4

2.1 图的格式说明 ........................................................................................................... 4

2.1.1 图的格式示例 ................................................................................................ 4

2.1.2 图的格式描述 ................................................................................................ 4

2.2 表的格式说明 ........................................................................................................... 5

2.2.1 表的格式示例 ................................................................................................ 5

2.2.2 表的格式描述 ................................................................................................ 6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 7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 7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 7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 7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 7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 7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 7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 8

2.5 量和单位的使用 ....................................................................................................... 8

2.5.1 使用方法 ........................................................................................................ 8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 8

2.6 规范表达注意事项 ................................................................................................. 12

2.6.1 名词术语 ...................................................................................................... 12

2.6.2 数字 .............................................................................................................. 12

2.6.3 外文字母 ...................................................................................................... 12

2.6.4 量和单位 ...................................................................................................... 13

2.6.5 标点符号 ...................................................................................................... 13

相关栏目

财务工作总结办公室工作总结销售工作总结部门工作总结学生会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范文个人工作总结农村农业工作总结单位工作总结班级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安全工作总结学校工作总结信访工作总结党委党支部工作总结德育工作总结期末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结尾工作总结开头工作总结格式统计工作总结银行工作总结经济师工作总结审计工作总结工程师工作总结设计师工作总结美工工作总结科研工作总结招标工作总结业务员工作总结话务员工作总结项目工作总结营业员工作总结服务员工作总结保险工作总结秘书工作总结助理工作总结客服工作总结前台工作总结人事工作总结药师工作总结顾问工作总结律师工作总结公务员工作总结学期工作总结公司企业工作总结团委团支部工作总结幼儿园工作总结自我总结学习总结毕业总结年度工作总结人力资源工作总结培训工作总结科学发展观总结卫生工作总结思想工作总结转正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会计工作总结少先队工作总结税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试用期工作总结出纳工作总结采购工作总结商务工作总结营销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护士工作总结护师工作总结导游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写作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总结技术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半年工作总结学生工作总结政务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党团工作总结编辑工作总结保安工作总结护理工作总结司法工作总结月工作总结金融类工作总结行政后勤工作总结生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