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9篇)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精选9篇)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1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收付实现制存在一定的弊端
随着权责发生制被大力提倡,收付实现制的弊端也让大家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收付实现制采用以现金的收入与支出为标准,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在现代社会中,在实际的会计记录中,收付实现制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尤其是单位中存在合同跨月份支付费用或资金收入等情况,收付实现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使得单位担负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2.预算会计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主要采取下报上审,再财政拨款的模式。而预算的制定则除了在对未来一定时间的收支做出一定的计划外,还会以以往的预算资金作为参考,这种模式往往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金额的上报过程中,在以往金额为基础的情况下,尽量提高预算金额。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严格的监督,预算的使用结果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评判,最后对下一年度的预算缺乏有效的总结与完善,在不完善的预算会计体系下,预算资金难以得到合理与高效地使用。
3.会计信息缺乏透明度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在透明度方面还做的不够。在新时期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会计信息在预算会计体系不完善的前提下,其核算和审查过程也相对简单,同时,会计信息在披露与公开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费用使用情况没有进行严格与合理的披露,比如财政部门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申请的预算金额进行拨付后,费用是否进行了严格与科学地使用;养老金、国有资产等实际运用情况和处理情况等。对于这些费用在无法得到完善的监督与披露的情况下,会计信息会出现失真现象。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1.部门预算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财政部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当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实际出现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预算编制方法。这种编制方法要求各部门对预算进行统一实行,按照既定的预算编制原则、编制依据、编制程序、收入与支出的编制标准、预算报表体系等,编制出独立完整的部门预算。这种改革有效地解决了预算编制过程不规范标准的弊病,让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统一化,在相关监管部门进行预算审核时,具有更加充分的参考依据和对比依据,在规范化的`预算编制流程下,提高了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不规范使用预算金额,以及对预算的使用绩效的评价,预算资金非法转为预算外资金等都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2.开展政府统一采购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政府统一采购无疑有效地控制了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环节出现的“寻租”现象。政府统一采购政策的实施,让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采购预算标准对所需采购的物资进行上报,在上报审核通过后,政府根据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等公开化、规范化流程,对物资进行统一采购。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失真性的问题,让行政事业单位无法通过采购环节,在会计方面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3.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国库单一账户改革规范了预算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等,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进行了有效地控制,财政零余额账户为财政向各行政事业单位拨款预算内资金的主要通道,这个账户的设置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账户资金不可提现,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部分人员利用预算资金“寻租”的现象。而对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确实出现特殊情况,而不得不额外支出预算外资金的情况,则会由相关部门进行严格审核后,再由财政进行授权支付,这个支付通道为单位零余额账户。通过这种账户的改革,有效地解決了单位内部对预算资金进行非法或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原有预算会计制度中体现出来的弊端进行了有效的规避与解决。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从政府统一采购、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单一账户改革等,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部分人员在预算资金上产生不合理想法,或非法行为等。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预算资金的合理合法地使用。
参考文献:
[1]汪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9):63.
[2]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20xx(3):56-57.
[3]黄清淦.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20xx(9):217.
作者简介:徐玲(1977-),女,汉族,山东东营人,大学,会计师,工作单位: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办事处,科室:财税所,主要从事预算会计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五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八条行政单位会计应当按照业务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九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十条行政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行政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监督和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全部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
第十五条行政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六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行政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不同行政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不同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七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三章资产
第十八条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前款所称占有,是指行政单位对经济资源拥有法律上的占有权。由行政单位直接支配,供社会公众使用的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也属于行政单位核算的资产。
第十九条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存货是指行政单位在工作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在建工程是指行政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设工程。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非货币性资产。
第二十条行政单位对符合本制度第十八条资产定义的经济资源,应当在取得对其相关的权利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货币计量时确认。
符合资产定义并确认的资产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二十一条行政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以及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额计量。
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但依法经过资产评估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其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即人民币1元,下同)入账。
第二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金额,应当根据无形资产原价和摊销年限确定。
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是否计提折旧由财政部另行规定;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的,折旧金额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原价和折旧年限确定。
第四章负债
第二十三条负债是指行政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等偿还的债务。
第二十四条行政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的流动负债包括应缴财政款、应缴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及暂存款项、应付政府补贴款等。
应缴财政款是指行政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
应缴税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国家税法等有关规定应当缴纳的各种税费。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行政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的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等。
应付及暂存款项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务,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应付政府补贴款是指负责发放政府补贴的行政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给政府补贴接受者的各种政府补贴款。
第二十六条行政单位的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是指行政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
第二十七条行政单位对符合本制度第二十三条负债定义的债务,应当在确定承担偿债责任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货币计量时确认。
符合负债定义并确认的负债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行政单位承担或有责任(偿债责任需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的负债,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第二十八条行政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承担的相关合同金额或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第五章净资产
第二十九条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第三十条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包括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等。
财政拨款结转是指行政单位当年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财政拨款结余是指行政单位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因故终止,剩余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其他资金结转结余是指行政单位除财政拨款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相抵后剩余的滚存资金。
资产基金是指行政单位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
待偿债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
第六章收入
第三十一条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三十二条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
第三十三条行政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
第七章支出
第三十四条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三十五条行政单位的支出包括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
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自身开展业务活动使用各项资金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拨付给所属单位的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
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支付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
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3
摘要:
伴随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也逐渐步入发展的轨道。“权责”,这个字眼代表的便是权利与责任,“发生制”则是指在本阶段已经发生的支付或流出。因此,所谓权责发生制,其实就是指无论资金是否已经收取或支出,都已产生相应的责任,应该加入本阶段对资金的统筹中。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运用,能够清楚的确定资金的流动,了解每个阶段的盈亏,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更加明朗,便于会计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权责发生制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大大提升了资金流动的统筹效率,让各个阶段资金的流入或流出更加清晰明了。便于会计对每个阶段的效益做出总结,更好的对下一阶段所获的收益进行预算,降低资金亏损的风险,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应用更是如此。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具有先决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对行政事业的单位改革制度的要求也是有其积极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具有先决性的意义,而权责发生制的实现基础是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归属不同期间的资产、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权责发生制能在借助付款、收款、预支等项目进行具体的记录。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有所不同,但是会计分期与持续经营也存在其实质中。这就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相关单位及会计者行为具有一致性
首先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方面来看,我国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会计行为具有一致性。事业单位因为需要运营,所以其必须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互相沟通联系,而这些相关机构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的。这样不仅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业务处理准确性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所以,实施权责发生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广大行政事业单位继续探讨并推广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有效运用。
(三)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更加完善
收付实现制跟权责发生制比起来,其在资产会计科目上是有纰漏的,例如收付实现制在固定资产方面始终以固定资产购入时的原始价值为计入值,在使用过程中是存在损耗的,当然就会出现账目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合的现象。这就不利于相关单位部门对资产价值的准确评估。而权责发生制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在固定资产中进行计提折旧,而在负债方面则是确认所有已经形成的负债并且按期计息。因此,根据实践证明,权责发生制在累计账目和首付款等方面更有准确性和依据性。所以不得不说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运用中是如此的强大。
二、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运用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行政管理相关制度
目前,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相关制度还不算完善,例如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评估标准低下、滞后,相关单位对资产的处置没有做到规范性的实施、账单与实际情况不符等现象,这些都对权责发生制的全面实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因此,在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应法规体系,明确规定会计工作具体操作内容,遵循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有序进行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有效运用。当然,只有单方面的操作是行不通的,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积极配合,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的制度规则,充分认识权责发生制实施的价值,摒弃不良思想,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中去,为完善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的运用尚未成熟,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全面发展权责发生制尤为重要。行政事业单位对权责发生制的认知十分模糊,在发展权责发生制的同时,首先要明确其所代表的含义,才能让其按照预定的方向稳定发展。如今在权责发生制发展的路上还具有很多阻碍,如相关法规不完善,会计人员不严谨,账目流入流出不符等。因此要想全面发展权责发生制,还要完善相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权责发生制全面发展。
(三)建立评价总结体系
建立评价总结体系是对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成功运用的有效手段。权责发生制的存在是为了让资金的流动更加透明化,使相关从业人员清楚地明白每一季度的盈利或亏损。针对每一阶段工作完成,进行评价总结是相当重要的。通过评价总结,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下一阶段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预算,合理的支配资金,做到可持续发展。建立评价总结体系的另一目的是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会计人员在实行权责发生制时,要对很多方面的资金流入或流出进行统筹。单位应该定期对会计人员工作进行评价,并适当的给予奖励,这是对其工作的认可,有效的增强了其工作动力。会计人员工作激情饱满,更有利于权责发生制的全面实行。
三、结束语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其有效的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流动的了解,让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更加准确。在权责发生制的有效施行下,相关会计人员能够详细对每一阶段的资金进行总结,清楚的明白本阶段的盈亏情况。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对下一阶段资金的流动进行预算,做到心中有数。权责发生制顺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业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要注重权责发生制的全面发展,并将其有效的推广到其他相关部门。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4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迅猛,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制度俨然无法适应新时代职能转变等各项要求。会计制度改革不仅是形势发展的必然,更是行政事业单位转型的根本。实际上会计制度改革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会计目标、核算基础、会计科目及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对此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促使现代会计制度稳定发展尤为关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对策
在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唯有不断创新管理才能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会计制度改革直接关乎其监督与协调职能发挥的程度。会计制度体系烦琐,全面深化改革难度较大,还需加强改革问题分析与整改。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既要履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社会服务等各项义务,更要实践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职能,为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作用,需不断强化内部改革。但单位会计制度在改革过程中,收付制度、会计报表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对单位发展形成不同程度的阻碍,若处理不到位,直接增加单位损失,对此会计制度改革意义重大。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收付实现制仍是主要会计制度核算基础,在反映会计信息真实度方面并不合理,常导致信息失真。基于单位收入、支出核算角度分析,各个核算时间段里的上下期收入与支出,实际核算会将归为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核算后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充分说明实际资金流动情况,与此同时导致同期收支配比失衡。基于单位投资角度分析,单位较长周期投资比重大,资本性支出,围绕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核算资本性支出,常与一般性支出一起核算,两者混淆会被监管部门认为单位国资不规范、不透明操作。
2.会计目标模糊
会计核算结果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判断依据,为满足上级监督管理单位等信息利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高标准利用,行政事业单位首要是明确会计目标以及各项会计信息规定,实现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利用价值。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并不明确,各项信息规定笼统,对信息利用者界定范畴狭窄,在会计报告中体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且少量,并不能切实反映单位财务运作真实状况。另外会计目标模糊,当单位财务出现问题时,未在第一时间进行责任划分,不利于监督部门审核、监管等工作的有序开展。
3.会计报告与科目设置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内容不完全符合本单位的发展实际情况。鉴于行政事业单位种类繁多,存在预算管理差异化,各单位科目多样化,导致科目设置不规范。会计科目设置混乱现象普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与各行政事业单位未完全按照现金流、业务特征及科目情况科学设置会计科目有关。在会计报告方面,单位财务管理报告形式化现象普遍。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将财务管理情况公之于众,实现透明化、规范化财务操作,会计报告也直接体现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重视程度等。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告问题重重并不严谨,在会计报告内仅体现了收入信息,对其他会计项目未准确表示,如负债、支出等现金流量情况,导致单位财务情况含糊,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不难看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的弊端,主要在于报告目标偏向于调控服务、经济宏观管理;而人力资源价值、预测信息等信息缺乏;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比例大,单位的发展前景等信息排除;报告体系滞后性严重,主要是围绕会计分期假设制定的报表,与未来财务信息关联性不大。
4.会计人员专业素养问题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选拔会计人员时,招聘门槛低,部分工作人员非会计专业毕业,完成会计业务吃力,未能很好地胜任此类工作。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年龄差异大,思想维度多元化,甚至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单位不注重会计工作者的.再教育,导致工作人员思想觉悟不高,工作多为形式化。甚至部分会计人员出现严重的业务操作失误,不规范操作也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纵容。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度方面不完善,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部分会计法律规定不健全,导致会计部门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与管理职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动力不足,重视程度不高,不利于现代会计业务开展。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的对策
1.优化会计核算基础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适应形势深化改革,在问题面前坚持走规范改革路子,一改当前会计工作混乱状态,切实夯实会计核算基础,优化会计核算体系,使其在明确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更能真实体现单位业务活动、财务质量、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会计信息在报表中真实反映,并被信息使用者高效利用,为决策者提供判断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优化改革会计制度时,必须优化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摸索前进。在实际工作中,除财政拨款专项活动外的业务,都可采取权责发生制,根据实际情况转变会计核算基础。为确保改革后的会计核算体系更符合实际情况,可在试点单位使用权责发生制,再将该种会计核算基础逐步拓展。基于政府专项采购会计核算工作,需积极完善相关采购管理标准、制度,优化招标程序,实现投标单位的透明化、规范化操作。
2.会计目标合理定位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新形势经济变化为基础明确定位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内容应考虑到自身核算目标的同时,还要包含决策者、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便利性,对单位发展全方位需求综合考量。上级监督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间相互联系,也是后者的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前者审核后者会计信息的同时,会依法对资金运作等方面情况展开全面审查。会计目标定位作用较大,不仅是单位运营状况的体现,更是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象征。重新定位目标,是协调单位利益、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及提升会计监督水平的必然。对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要加强重视对会计目标的准确定位,继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及市场竞争力。
3.完善会计科目与财务报告体系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不断改革,会计制度相关条例也逐渐完善优化。在信息化时代,财政部也不断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范条例,增加了拨出专款、专款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结转等几项规范,优化了会计科目体系。转变会计制度也必须围绕新《制度》要求规范改革,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及资产核算内容。将以往通过暂付款核算资产内容,划分为应收、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项,相应地将暂存款分为应付、长期应付款以及其他应付款项,并将应付政府补贴以及应缴税款等科目归类到负债核算内容。唯有更新会计科目,才能不断推动会计制度深入改革。更新财务报告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财务报告是单位对外信息交流、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在资源配置、优化资本市场等方面意义重大。在解决财务报告体系报告目标偏离实际、信息披露不完善、滞后性等局限性问题时,必须围绕贯彻落实财务会计改革、表内优先、满足需求、有效披露、成本效益等原则。改革的方向在于夯实财务报告模式基础、优化三大财务报表报告内容、规范披露会计信息、更新报告模式等。编制财务报告时,优化财务分析指标,强化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财务报告,使其财务报告体系更加优化。财务报告体系主要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录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行业竞争风险加剧等因素使财务报告体系逐渐落后,对此必须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实时获取有效信息,借助多媒体直观地表达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实际工作中,还需注重提升表外信息、预测性信息、分部信息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对现金流量表、多种计量属性对共存财务报告体系的突出作用,继而促使会计制度可持续发展,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利益最大化。
4.完善规章制度并优化会计人员素养
首先与各个高校合作,专门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提高选拔标准,提高入行门槛,并优化职员薪资待遇,强化会计人员归属感。其次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工作,定期举办会计业务交流会,鼓励财会人员参与、交流与经验分享。定期考核财会人员专业知识,并鼓励其参与各项活动。作为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给职员树立良好的三观,必须注重道德品质再教育工作,帮助其树立廉洁公正、爱岗敬业工作氛围。积极采取奖惩机制,鼓励工作人员间互相监督、举报,继而确保财会人员规范工作,尽可能避免舞弊等不良情况发生。最后完善各项会计制度法律法规。鉴于不同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各项制度规范时,必须围绕单位实际,充分采取群众意见,确保各项制度的实用性、可靠性。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地位,强化建设会计制度、内控制度等,坚持围绕《会计法》制定各项会计管理机制,规范会计核算等业务展开。强化各项制度的执行力,重点对成本控制等制度实践内部控制。注重内部审计,加强内控、外围监督,确保各经济活动有序、规范展开。新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财务报告体系以及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优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作为财会人员,应当未雨绸缪,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会计问题实际出发,不断反馈会计制度创新意见,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傅小韵.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研究.时代金融,20xx(2).
2.许洁.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经济管理:文摘版,20xx(4).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5
一、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基本属性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公共性质,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因为不参与市场的竞争,且纳税人资金的使用情况往往是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日常性工作完成,这样一来则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问题受到影响。尤其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面临的挑战更多,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模式则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往往会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还存在诸多缺陷,其一是缺乏先进的会计制度改革观念。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在运行中存在诸多缺陷,加强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所赋予的要求,但是在改革中其成效较小,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观念比较落后,部分会计人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缺乏责任感,且会计人员综合素养比较差,导致会计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其二是从会计人员角度分析,因为会计人员的素养比较低,甚至出现了老龄化现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这样则会导致核算不准确,财务数据疏漏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新预算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1.新预算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产生影响
毋庸置疑,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主要是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期需要构建全新的会计制度,并且要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演变为非盈利性质的会计工作,如此才能为社会提供帮助。另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积极引入财务管理的责权发生制管理方式,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也与国际接轨。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则是需要依照我国的国情,还要将引入的国外经验与我国会计元素进行融合,从而更好的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
2.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产生影响
在新预算会计制度推行之后,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成为了主要内容,且主要是将部门的收入以及支出的情况进行真实反映,且包括了预算资金。此外,在部门预算改革之后还需要将其中所涉及到的预算收支情况归纳到部门预算之中,从而实现对部门预算会计科目的重新整理。另外,还将部门之中各项支出的技术的编制方式去除,严格按照预算年度的主要因素实现对每一个科目、每一笔款项的预算。
3.政府采购制度对会计工作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在我国行政事业之中采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关系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采购不仅需要财政预算资金的支出,甚至还需要其它方面的资金支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因为所有的支出款项都有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则会导致预算单位的资金会朝着财政部门进行流动。另外在政府采购中,对于已经列入到采购计划中物品项目,均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集中采购,且这种采购往往需要通过国库进行集中支付。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政府采购的力度越来越大,其采购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会产生影响。
三、新预算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发展对策
正如上文所言,在新预算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且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面对这种发展趋势需要制定相关的对策,如此才能真正保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有序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所谓的权责发生制主要是指将企业的收入严格按照现金收入以及未来现金收入的债务情况加以计算,从某个角度分析,这种计算模式是非常科学的,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第二,要加强对预算报表的`创新变革。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当前事业单位制度会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进行整合,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利用率降的比较低。在此发展背景下,加强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报表的改进,并且积极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其中,根据实际的情况增加现金流量表,从根本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真实有效。第三,要加强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管理,因为在预算会计制度的应用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存在非常多的缺陷,所以需要加强管理,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知识能力,保证财务清晰度,提高预算会计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体系中不容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带来了发展要求,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对新预算会计制度的认识与了解,保证预算会计改革能够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有序发展,实现会计工作与国际会计的相互接轨。当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加强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措施,真正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创新发展,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郑芳.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xx,04:80-81.
[2]张国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xx,23:251.
[3]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1:56-57.
[4]韩晓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经贸实践,20xx,13:141.
[5]汪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09:63-64.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6
一、为了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
根据财政部规定适用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制度;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已经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执行。
三、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以上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四、事业单位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不需用的科目可以不用。
本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各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记至角、分。
六、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的管理,按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有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及会计核算事宜,按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办理。
七、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未经财政部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八、本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各地区、各部门在本制度生效前制定的`会计制度,凡与本制度不一致的,应停止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二、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第101号科目现金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
2.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库存现金数额。
3.事业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并编制“库存现金日报表”。
现金收入业务较多,单独设有收款部门的单位,收款部门的收款员应将每天所收现金连同收款收据副联编制“现金收入日报表”,送会计部门的出纳员核收;或者将所收现金直接送存开户银行后,将收款收据副联、“现金收入日报表”和向银行送存现金的凭证一并交会计部门的会计员核收记账。
4.有外币现金的事业单位,应分别按人民币、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由会计部门统一在银行开户,避免多头开户。
2.事业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银行存款数额。
3.事业单位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名称以及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终时,单位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4.有外币存款的事业单位,应在本科目下分别按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事业单位发生的外币银行存款业务,应按当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年度终了(外币存款业务量大的单位可按季或月结算),事业单位应将外币账户余额按照期末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种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溢列入事业支出科目。
第105号科目应收票据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因从事经营活动销售产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2.事业单位收到应收票据,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等有关科目。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的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为应收票据未到期数额。
单位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扣除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经营支出”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用说明
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臵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
(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臵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7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不管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言,它已经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核算、预算控制、信息纰漏以及成本核算的各个方面的需求,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结合自身实际,笔者在分析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相关部门带来一定的借鉴。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 滞后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体制经历了诸多改革,随之而来的,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它深入到了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以及相关的部门预算等。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财政和预算管理的需要,严重滞后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
(二) 采用收付实现制后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经常采用的一种会计核算制度,只有极少数的单位结合了权责发生制,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除财务收支业务以外的其他活动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揭露,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笔者指出,采用收付实现制以后会计核算常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首先,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能有效、完整的反映资产以及负债的实际价值。不管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还是对外投资,都没能表现出其真实的价值;其次,就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言,缺乏有关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这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最后,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建立会计报表,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只是现行的会计制度并不能完整的反映。
(三) 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正不断深入,在很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资金关系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社会上,会有更多的资金允许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正是这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不断出现新的业务,为此,我国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修订。
(四) 基建会计游离于财务会计核算之外
基建会计是指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建设单位的一种专业会计,它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份。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还没有有效的与整个会计核算融合在一起,这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既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以及监督,也不利于我国预算体制的改革。
二、改进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思路
结合自身实际,笔者指出,相关的思路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我国预算以及国库制度等的改革,要在明确财务规则修订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以及财务管理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在使用收付实现制的同时,要适当的引入权责发生制。这能够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以及负债的管理,也能够很好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再次,要能够有效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做到在积极调整会计报表内容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稳妥的推进修订后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使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而言
完善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收付实现制方面,从这些方面出发,既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的腾飞。首先,要积极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传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人们通常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新时期,人们指出要及时的引入权责发生制,要不断改变收付实现制统帅全局的局面,要能够实现收入、费用以及成本的准确确认,要使收入成本有一个很好的'配比,这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其次,要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的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完善相关的核算方法,就必须增设“在建工程”以及“待处理财产损益”等会计科目,相反的,要取消比如“固定基金”以及“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会计科目,当然,还有其他必须增设的科目,比如“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最后,做好有关基金的改革工作。专用基金,简单的说,就是净资产,只是这种净资产受到了某些因素的限制,本文指出,应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去。
(二)就会计监督方面而言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研究,保障会计制度有效执行的前提是什么?相关研究表明,它是强有力的会计控制制度,如果没有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只能是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当然,在会计控制中,必不可少的还有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完善,人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希望能给相关工作者一定的借鉴。首先,内部控制必须遵循会计法的要求,只有结合本单位、本公司的业务性质特征,才能明确各有关工作者的职责,才能做到提高业务效率的同时做到责任到人,最终真正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控制和控制作用;其次,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依法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违法法律法规的会计行为,这些行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阻碍相关单位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最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牵制制度。不管你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在具体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才能杜绝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的走人情、靠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三)就法律规范方面而言
法律是保障会计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发挥法律的作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重视一下几点问题:首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以真正意义上的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要怎样保证会计人员的权益呢?
本文指出,必须以法治作为经济工作的支柱以及经济活动的准则,就财务部门而言,可以建立相关的会计人员举报制度,可以设立举报中心,对于被举报的人员,也要积极的去调查,在查清真相之后给予他人一定的惩戒;其次,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外部工作必须受到一定的监督以及管理。就国家机关、审计单位而言,应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等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律意识。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8
预算会计制度是会计领域的重要内容,预算会计制度的全面性与稳定性对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逐渐建立,并形成了新型的预算会计模式。这种发展变说明了我国预算会计的变化,不仅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并且也推动了预算会计制度的创新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现状
(一)缺乏合理的预算会计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预算会计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系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的预算会计体系涉及到了各项内容,并将预算会计体系划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这种条块分割的方式不仅无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也无法真正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此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具备不合理性与不全面性。
(二)缺乏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观念
从整体角度分析,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弊端与问题,所以需加强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之中,改革形势与改革方法存在多样性,改革效率却难以提高。归根结底便是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观念有所落后,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缺乏责任感与创新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法得到深层次变革。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不够灵活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所采取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上个世纪所制定的,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变化,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的预算会计制度呈现出了不灵活现象,这种现象过于死板,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不符合,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阻碍作用。因此,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而言,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四)预算会计信息内容缺乏透明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变化,要想真正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需要针对性的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保证该体系的公平性与透明性。另外,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角度分析,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核算过于简单,各类财务信息内容比较狭窄,无法真正反映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现象,也无法将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报告进行反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产生的影响
(一)对未来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要以政府为主体,构建新型政府会计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将总账与明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另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积极转变为非盈利组织会计,不以盈利为目的,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部门会计。第二,要将权责发生制赢取其中,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特征制定具有国际化发展特点的会计核算制度。还要根据会计核算基础的基本特点,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现如今我国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素养,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所以需要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比如国有资产收益已经安排没有拨付的支出等结算收支需要采取权责发生制对资产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
(二)预算会计制度下部门预算改革带来的影响
第一,部门预算需要将部门收入以及部门支出的内容进行准确反映,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作为主要核算对象,实现对所有资金收支的预算。此外,由于我国基建会计存在一定的特殊,所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中需要适当的添加会计科目,以此实现资金核算[4]。第二,零基预算作为一项重要的预算方式,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将资金收支信息进行整合,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满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才能真正保证资金的可持续使用。
(三)预算会计制度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带来的影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之后,传统模式下所存在的预算资金流转方式会发生变革。无论是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各项经费都会汇总到财政总预算会计之中。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也正因为如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取的收付实现制也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5]。比如我国当前行政单位的工资是由财政部门通过银行转入到职工银行卡之中,这种方式下财政总预算会计需要严格按照拨款数据做出一笔支出的变化,但是一笔支出的方式与“收付实现制”有所不符。
(四)政府采购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资金包括预算资金与其它资金,一般情况下所有的资金全部由财政部门所管理,并由财政部门进行支付。通常情况下,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各项资金在流向财政部门的时候会导致整个收支过程中资金流动的脱节。除此之外,根据我国政府所制定的各项采购制度可以得知,所有在采购计划之中的商品需要由采购部门进行管理,并由相关部门部门支付相关的资金。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政府采购的规模得到拓展与扩大,所以为了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全面性与精准性,贝儒要在总预算会计支出之中设置相应的财政直接拨款科目,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预算会计制度的意义进行展现,将作用进行发挥。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9
摘要:国家经济体制不断的改革,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 政府开始重视预算管理,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了, 政府在通过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所以对于行使政府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来说其已经形成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很难发展下去, 因此在新时代,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加快, 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问题, 及时地调整会计工作方式方法。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改革; 影响;
为了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体制建设, 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要求, 因此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自己的会计体制, 虽然在会计体制建设过程中, 行政事业单位暴露出很多的会计问题, 但是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建设应该照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纸上, 逐步完善自己的会计体系建设, 最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看待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是财务管理效果, 而在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是最基础的内容和环节, 尤其是我国进入新纪元以后, 国家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策略,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制定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预算体系, 在我国的预算制度改革中, 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能够加强政府的管理。同时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做好预算工作, 重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重视预算的编制, 执行以及后续的核算和评估等内容, 推进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必要因素, 能够发挥会计的职能, 便于资源共享。
(二)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保障
现阶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普遍存在, 因此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 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水平下降, 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但是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带动下,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可以从最基础的方面解决现实工作中的不足的情况。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后, 可以按照相关的国家制度, 改进会计的预算方法, 提高预算管理的能力,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为更好的帮助行政事业单位适应新的财务管理的环境, 推进改革进程。
(三)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发展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不同, 它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所以其职能也应该与人民的需要相关,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因此在改革中, 最重要的就是改革会计制度, 因为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基础是资金的需求和管理, 只有合理的使用资金, 构建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促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发展取决于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规范预算编制秩序, 提高预算的质量, 清楚的了解资金的去向, 加强监督的作用, 预算公开透明,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内容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需要改革, 虽然会计制度的改革带来了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但是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 会计工作依然存在很多的发展问题。
(一) 预算会计制度管理体系不完善
预算会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报表, 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是资产管理表, 收支表, 资产负债表等, 但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看, 因为预算会计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因此单位管理者很难掌控单位的财务情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预算报表的管理不完善, 会计信息制度不健全, 报表的真实性很难验证, 因此对于资金的管理不安全, 所以各种会计的信息重复, 而且可利用的价值很小, 这就是由于预算会计制度管理体系不完善的结果, 所以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差。
(二) 预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完善
在预算制度改革的影响下, 核算制度也在变革, 但是因为我国的`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因此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管是预算还是核算的改革都不符合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 所以给单位的预算以及核算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因为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改变自己的预算管理体制, 但是其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很多单位的管理者对这种情况就会产生抵制的心理, 他们要避免因为自己的使用不当给单位的发展带来损失, 所以说, 由在没有法律保障下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发展。
(三) 会计科目设置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相悖
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费用支出方面, 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设置了费用支出的专款专用经费内容, 虽然看着类似的两个方面可以放在一起, 但是实际有很大差别,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后, 两者被合并在一起, 变成事业单位的支出, 只要是经费的支出就会进行统一的核算, 这样方便了核算的结果取得。所以说预算会计科目的设置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 缺少对资金的变化情况的管理, 虽然资金都是国家财政支出, 但是还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及时调会计科目, 防止因为会计科目的不科学印象预算会计制度的职能的发挥作用。
(四) 资产管理困难, 财务风险增加
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都是来源于财政, 不管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金, 因为资金来得容易, 因此对资产的管理不重视, 虽然已经意识到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因为不重视, 所以虽然在改革的制度下依然为自己说了算, 会计工作中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健全, 丢失现象严重, 缺少有效的处理机制, 尤其是维修保养和报废现象处理不当, 同时单位内部还出现虚报固定资产的想象, 这就造成固定资产的真正价值不能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完整体现出来。因此财务风险就很大, 这不利于国家财产的安全管理, 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解决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一) 完善会计工作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法律在任何行业都有权威性和约束性, 因此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开展工作, 因为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份保障, 所以说国家应该完善法律对预算会计制度的保护租用,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因此就能促进日常工作的开展, 规范各种出现的问题, 有利于监督部门作用的发挥, 在改革新环境下, 创新工作方法, 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最终在行政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的保护下进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
(二) 明确会计工作目标, 完善预算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需要依据会计目标来完成, 因此会计目标的制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仅仅联系会计的相关制度, 逐步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 依据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来改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程序, 然后依据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 规范统一的会计工作制度, 细化会计分工, 明确会计工作职责, 规范行业的发展秩序, 提高会计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要构建责任制度, 依据监督部门的权利,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重视预算的编制工作, 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以此来完善预算会计制度, 保证预算会计制度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 调整会计科目设置, 避免发生财务风险
会计科目的设置情况应该建立在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 依据财务情况做好预算管理, 然后调整现有的不合理的会计科目, 为了更好的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其次还要分类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固定资产管理, 资金管理, 经费的支出和收入报表等, 并且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会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减少会计的工作量, 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 最终做到资源的优化分配, 减少数据存在的问题, 按照正常的财务管理顺序, 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 建立统一的预算管理的标准, 最大限度的发挥预算会计制度的作用, 缩减收支之间的差距, 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显示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情况。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 我国政府需要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 重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影响, 并且单位应该从内部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 分析会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最终构建科学的预算会计制度, 避免财务风险发生, 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 创新工作方法,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xx (22) .
[2]郭晓爱.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现代商业, 20xx (23).
[3]周小燕.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商, 20xx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