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进社区工作总结【精选三篇】
法律进社区工作总结(精选3篇)
法律进社区工作总结 篇1
法律服务进社区深入人心,得到辖区居民的普遍欢迎,某街道开展多种形式普法教育活动,以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按照“五五”普法提出的“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目标,年初制定了《街道依法治街和法制宣传的实施意见》,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法制宣传。
在20xx年的普法工作中,尝试了一些新颖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采用律师讲坛、法律咨询、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的进行法制宣传,各社区成立法律读书角和法律服务咨询站为辖区百姓提供法律服务。可以说20xx年普法宣传是"有声、有色、有味道"。同时,我们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我们坚持对适龄应征青年进行普法宣传,讲授“宪法”、“国防法”、“刑法”等内容,20xx年普法工作的开展不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且对指导今后普法工作开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满足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工作的不断需求,营造良好的街道社区法治环境。某街道以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主线,在辖区内广泛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突出法律服务的便民、利民特色,实现了法律服务与辖区居民“零距离”的接触。
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对“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面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深化基层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4个社区法律工作者联系卡,与弱势群体结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模式,为辖区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社区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不同内容的法制讲座,采取以“辖区居民需要什么形式的法律服务”和“您对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有何建议”?的法律需求问卷调查。同时,利用社区法制宣传画廊,普及宣传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其次,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咨询接待站,开展“一事一法”法律服务活动。如: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劳动争议纠纷案、家庭矛盾引发的房屋纠纷案、房屋动回迁引发的纠纷案、经济合同引发的债务纠纷案等,针对不同案例,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修竹社区法律服务咨询站的马平原、范东升律师坚持做社区的义务法律顾问,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他们对群众提出的各类法律咨询认真解答;对家庭、邻里间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耐心调解,使广大居民群众提高了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增强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常识。辖区居民宋玉凤和老伴是一对再婚16年的夫妻,前不久,因老伴患脑血栓住院治疗期间,宋玉凤身体不好,没能及时到医院探望,加之宋在经济上不够大方,引起老伴及子女的不满。从此,不允许宋探望老伴,家庭矛盾就此开始,并日趋加剧。宋玉凤准备起诉离婚,律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细致工作,平息了老人的冲动。最后,宋玉凤同意律师的建议,放弃了起诉离婚念头,待老伴病情好转后,再进行调解。家住隆盛巷18号的低保户刘冬英,农转非,无工作,丈夫张军多年患精神病,且病情逐年加重。刘冬英已无法忍受张军的不正常行为,向张家提出离婚要求,由于涉及房屋问题,张家不同意离婚。刘冬英找到范律师,寻求法律解决,律师通过向张家人宣传法、讲解法,使张家人同意其离婚请求,并将房屋及孩子的扶养权给一并给了刘冬英。
某街道建立(4个)社区法律服务咨询站都配备了两至三名的律师,各类相关法律服务宣传、咨询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目前,各社区共举办法制讲座(4场),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6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起),代理各类诉讼案件(2件)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做出了努力。举办大型活动(2次)司法所联合街道工会在中山广场开展大型法律服务活动,各社区以不同形式的主题开展法律服务宣传活动。进社区的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志愿者(13人)。
群众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意见和反映:
年初司法所开展您需要什么形式的法律服务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满意,希望法律服务进社区经常性的开展下去,以形式多样、便民、贴近百姓的形式开展下去。
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继续作好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同时,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把法律服务进社区延伸到企业。
法律进社区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xx社区认真总结了20xx年“六五”普法启动工作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及普法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按照镇党委政府“六五”普法工作要求,统一部署结合本社区实际,紧紧围绕“六五”普法规划启动的目标和任务,稳步推进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进程,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有了新的成效,为我社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上半年的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普法工作回顾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普法工作有序开展。一年来,村党总支始终高度重视普法工作,把普法工作列为我社区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对照“六五”普法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四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社区委员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成员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经常性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严格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分年度逐步实施,注重工作开展的连续性,确保了__普法扎实有效开展;二是落实人员。由社区综治站专门负责“六五”普法工作,及时根据人员和干部分工调整,确定专人负责“六五”普法日常工作的开展。三是经费有保障。__普法经费实行支出实报实销。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__普法要求我社区制定了《“六五”普法学习制度》、《法制讲座制度》《村干部法律知识学习》等系列制度,为学法普法提供了制度保障。
2、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六五”普法重在宣传普及,半年来我社区围绕“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普法目标,发挥“五五”普法骨干队伍作用,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法律知识宣传。半年来,我村通过广播、宣传栏,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传染病预防法》、《食品卫生法》等二十多部法律条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法、用法,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3、“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社区认真按照普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要求,确定重点学习内容抓好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一是抓好干部学法。村干部既是“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同时还肩负着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职责。因此“六五”普法期间,我社区安排社区干部参加普法学习均在两天以上。二是抓好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三是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通过发放。
4、紧抓重点对象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单,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
5、认真开展“村民自治模范村”的创建活动,努力提升依法治村的工作质量。村委会全体人员利用半年时间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征求对村委会工作意见,向村民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央1号文件等。在创建期间,不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了有关政策,法律,实行了民主选举、村民自治,而且依法办理了一系列涉及集体经济、事关村级发展的事务,如经过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失地户的补贴费;村级道路养护办法,开展社会治安群防联防;拆迁户、无房户的安置工作;村级财务收支监督状况;计划生育等工作。
二、普法取得成效
1、依法行政得到加强。提高全村村民尤其是村干部的法律素质,逐步实现由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各项事业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事业的转变,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村普法教育领导小组还请老师来村讲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知识,通过学习提高社区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对村两委的监督、严格按照“一公开两民主”相关规定,定期检查村务公开情况,社区财务管理情况。在社居委换届工作上,真正让居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社区较大事项都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各项村级事务都能按照群众的意愿顺利开展。
2、依法治理工作扎实推进。社区班子人员在普法中坚持把学法与依法管理相结合,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推进服务建设,为村民办实事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办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村民学法守法,参政议政意识提高,社会秩序稳定,社会风气好转,村民代表大会的决定都能得到贯彻落实。普法依法治理的成效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社会秩序明显好转,近几年,未发生刑事案件和恶性治安案件,无群体性的事件和上访现象。
三、存在不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1、相当居民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主动普法的意识还不强,自觉主动学法的不多,虽然依法维权意识有所提高,但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更多的是凭感情靠人际关系来处理。
2、人民群众的面对面宣传难度大,加上相当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很难确保村民普及率达100%,普法的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四、下一步打算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是增强村级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的精神为指导,以“六五”普法工作的要求部署,以人为本,踏踏实实地工作,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思路,开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法律进社区工作总结 篇3
根据县依法治市学法用法办公室工作要求,县民政和扶贫移民局结合单位实际,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xx年“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深入开展法律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决策。依托去冬今春的城乡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村务公开条列》为契机,在全市深入开展法律文化进社区进农村活动,要求各乡镇(街道)以推进“四大民主”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做到凡是涉及民生民权的热点、难点问题、惠民政策、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公开,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不受影响,利用换届选举,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加强了村级民主监督,进一步增强村务公开工作对农村法律建设的促进作用,发挥好村务公开对城乡社区组织建设的政治保障作用。
今年,着重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营造氛围等方面整体推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法律文化的主题深入人心,营造了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以强化组织建设为先导,构建法律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各村、社区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制订方案、组织实施,齐抓共管、整合力量,宣传推动、督办落实。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发挥整体效能,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工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风法律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
(三)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依托,搭建法律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以乡镇、社区为载体,把法律文化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结合,与创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等活动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社区法律文化设施,开发法律文化景观,为群众接受廉洁教育提供便利,让每个社区有法律文化宣传志愿者队伍,有法律宣传栏,有法律书报架,有醒目的法律提示牌,有法律文化学习室,有一个法律举报箱等。同时,在城乡社区中开展了“学英模、倡法律、促先进”等近百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做法灵活、形式多样的法律文化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了党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树立了村、社区党员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法律建设的理念,营造了村、社区浓厚的法律氛围。
随着法律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加强,群众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法律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党员和群众对基层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这项工作缺少认同感和参与热情。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群众及基层干部对法律文化进基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群众和基层干部对法律文化进农村、进社区的意义和目的及其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一部分群众认为,法律文化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事情,与老百姓、普通党员没有什么关系,群众人微言轻,手中无权,又没有产生腐败的基础和条件。老百姓没有大的必要参加法律文化建设。有了这种思想,部分群众和基层干部忽视了法律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不理解不支持法律文化建设。
(二)法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目前我市绝大部分村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有的甚至连村委会的办公用房也没有,更谈不上法律文化活动室。此外,还缺乏电影播放、录像播放等设备,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
(三)基层法律文化建设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单一。法律文化是以法律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定文化,是法律的特殊性与文化的普遍性的有机统一,是法律内容与文化形式的巧妙结合。由于农民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因此需要通俗易懂的法律文化。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法律文化进农村,仅仅通过在农村悬挂法律标语、送几场法律戏和电影,很难在广大农村形成一种法律氛围。同时,法律文化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存在法律教育内容老化、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有的选择了法律格言,却大部分是古人名言,群众看不懂,理解不了。有的只是选择一些领导人的长篇讲话,群众觉得过于枯燥。
基层法律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以宣传为抓手,以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在全县积极开展法律文化建设。
(一)加强宣传,在人民群众中形成认同感。开展一系列短平快的法律文化活动,造氛围,出声势,建立法律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将法律文化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现有的宣传画廊、社区小报和社区阅览室的作用,宣传画廊要辟出一定的版面,社区小报每期要开辟党风法律专栏,社区阅览室要专门设立法律书架,宣传党风法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及时提供最新的反腐倡廉工作动态、成果、反腐时评和优秀文艺作品。在条件好的社区建立法律网站,开设法律论坛、居民心语等栏目,充分发挥网络容量大、形式新、透明度高、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讨论党风法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党风法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意见、建议,增强党风法律建设声势和社区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法律文化建设提供阵地。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全县村(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服务和活动用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