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声誉风险自查报告推荐3篇
落实声誉风险自查报告(通用3篇)
落实声誉风险自查报告 篇1
为建立和完善本行舆情监控体系,有效保护本行声誉,消除负面舆情特别是网络负面舆情的不利影响;及时收集公众意见和客户反馈,保护客户、我行和我行员工的合法权益。领导接到相关文件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为明确我行负责舆情工作的部门和联系人员负责确保网络舆情监测和银行声誉风险调查的有效开展,经领导决定,我行舆情监测部门审计、监管、保险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相关信息的上报、轮岗监测等工作。
二.在银行开展自我检查为及时掌握银行员工的异常行为趋势,防止员工参与非法集资或借用银行声誉实施违法行为,我行近期组织开展了对银行员工异常行为的调查,调查项目涵盖工作中的异常行为、组织纪律、个人行为、嫌疑人“赌博”筛选等九种人。并采取背靠背的互动判断和抽查谈话,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经过这次调查,还没有发现有异常行为的员工。
三.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来访部门建立信息交流渠道。为确保群众、客户和员工的信息及信访原因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直接面对问题,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本行积极与当地政府来访部门和监管机构联络,确保相关信访问题出现后及时收到信息,及时发现原因并接受监督。
四.本行继续通过信函、电话、传真、直接访问和互联网等方式开辟信访渠道。及时接收来信来访,确保每一个来信来访问题都得到及时认真的回答。此外,本行不定期检查客户建议书中登记的客户投诉和建议,并对异常情况实行问责制度。
截至报告日,本行未发现银行内部、银行外部和互联网存在负面舆论风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行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采取各种措施,有效防范我行声誉风险。
落实声誉风险自查报告 篇2
一、重大声誉风险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
为引导我社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做好惠民工作,指导各部门、各营业网点建立舆情分类报告机制,明确舆情监测责任和报告路径,逐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信息报告体系。
二、职责及分工
(一)组织机构
成立了信用社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
(二)领导小组人员分工
组长:组织和部署各网点要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把舆情工作作为为人民群众服务,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改善金融服务,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避免负面舆情升级和损害信用社声誉。
成员:做好舆情监测及时准确,要搜集调查传播源头和路径;要掌握传播范围,对舆论态度、评论、诉求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发现舆情第一时间及时上报;舆情引导要积极主动,正确有效,要将正面宣传、新闻调控、网评引导相结合,形成引导合力,舆情报告内容要完整,要将相关应对措施写入报告内容及时报告。
三、应急预案
根据联社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办法、相关制度和要求,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程度地减少对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监控我社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和有效性,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一)各网点必须明确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路径,确保其采取必要措施,持续、有效监测、控制和报告声誉风险,及时应对声誉事件。
(二)全体员工负责我社声誉风险管理,配备与我社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声誉风险管理资源。
(三)明确我社各网点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其执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四)确保全社员工接受相关领域知识,知悉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维护银行的良好声誉。
(五)培育我社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员工声誉风险意识。
(六)各网点要将舆情监测工作制度化,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对监测应对情况进行记录,尤其是做好负面信息和舆情的记录,并开展舆情研判,评估声誉状况,评价应对效果从维护客户关系、履行告知义务、解决客户问题、确保客户合法权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实施监督和评估。
(七)舆情信息研判,实时关注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
(八)做好声誉风险信息管理,记录、存储与声誉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九)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对声誉事件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评估
四、预防措施
(一)在重大声誉事件或可能引发重大声誉事件的行为和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拟定应对措施。
(二)各网点指定有责任心的员工担任此项工作,明确处置权限和职责。
(三)按照适时适度、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四)实时关注分析舆情,动态调整应对方案。
(五)重大声誉事件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联社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落实声誉风险自查报告 篇3
一、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由各类风险因素的将来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可能的亏损,将导致资产价值减少与负债价值增加的可能性称为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三类。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风险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价值的减少或负债价值的增加的风险。信用(违约)风险是指交易的某一方失去支付能力导致另一方的损失的产生。经营风险:是指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外的其它风险,通常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特殊风险。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企业的经营活动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必须而且只有及时采取须要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才能避免或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应对能力。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科学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企业只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施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2.有利于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但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目的的实现。因此,企业有须要进行风险管理,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保证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
3.有利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康开展。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企业的兴衰与国民经济的开展息息相关。因此通过施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降低企业的各种风险,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以企业的安康开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开展。
三、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1、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目的,建立有效的监视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是建立在明确的企业监视框架和适当的人员责任分配基础之上的,其目的是使风险成为企业文化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企业风险管理一定要和企业的技术及战略管理相结合,要在全企业范围内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目的和计划,并将其与企业业务、战略及业绩目的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由全企业层次集体支持的风险管理过程。
2、探素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更加关注风险,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的风险评估要素,进一步细分为目的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对策等要素,通过风险评估将各要素严密联络起来。而风险评估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技巧熟练的风险责任人;二是一套风险管理的共同语言;三是识别、分析、度量风险与机遇持续过程。要评估风险首先要识别风险,搜集、分析并综合处理相关的内部及外部数据以便为企业提供可靠、及时的风险管理信息。了解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关键性风险性质,分析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建立风险参数与限制,权衡风险与收益,评估不同战略的风险,并最终选择应对风险的措施。这种风险评估体系一旦开展起来并投入施行,就逐步走向了企业风险管理。
3、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主要、最活泼的因素,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其数量、质量、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没趣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才相比照较缺乏,而且由于开展空间有限,人才特别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骨干流失严重,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更有其须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掘员工的潜能,把员工个人的开展与企业的开展紧紧地联络在一起。
4、塑造符合本企业特质的企业文化,增强全员风险意识。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企业文化是企业开展的人文力量,是确立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通过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人的价值、自我实现和全面开展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全面的开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开展的力量源泉。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历史较短,且大多脱胎于个体私营企业,长期以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造成了人才难留的场面,因此,要塑造符合本企业特质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环境的感染、诱导和约束等方式去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使创新成为企业开展源源不决的动力。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强全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知识获取、交流、传输、共享机制,降低企业因知识差异产生的风险。
总之,企业风险管理需要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风险管理需要人们长期持续探索其实不断完善。虽然这项工作比较艰巨,但对于企业目的的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汇报的可靠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都将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