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项羽的个人评价应该如何去写(汇编4篇)

发布时间:

对于项羽的个人评价应该如何去写(精选4篇)

对于项羽的个人评价应该如何去写 篇1

尽管如此,在理性之外,我们仍然有抒情的需求,清醒得太久,谁不想有一场放纵的迷醉,想击碎灵魂里那些粘连的含混的东西,摆脱各种戒备束缚,活他一个痛痛快快,杀他一个干干净净?管他对还是不对——为什么恋爱令人愉快,因为在其中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反智啊。

项羽因此格外迷人,直脾气的张飞也因此讨喜,杀人如麻的李逵,都有人觉得他很可爱,反智比政治正确更令人放松。这一点,似乎也为某些政客所察觉,相对于紧绷和谨慎的对手,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粗鲁、放肆、浮夸、无节操的一面,强调当下多过远景,看似口无遮拦,其实不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公关技巧,是他们向这世界卖的一个破绽。

对于项羽的个人评价应该如何去写 篇2

西汉时成书的《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并非因作者对项羽的偏爱,而是源于项羽的这次分封,是汉王朝的上溯法统。

刘邦的汉王,既非自封,亦非名义上的天子“义帝”所封,而是“政由羽出”的西楚霸王项羽所直接封授。同理,亦将陈胜这个在后世王朝史书中只会享受反贼待遇的草莽,列入世家,表彰张楚政权的首义反秦之功。

随着几百年后汉王朝政权巩固,就不再认项羽的法统了。东汉班固修《汉书》就只将项羽和陈胜合传,秉承“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都是楚义帝熊心的臣子,项羽弑君,刘邦讨逆”的历史观。

对于项羽的个人评价应该如何去写 篇3

所谓应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情理上理当如此,比如人应该孝顺。另一个是估计情况必然如此,比如这个任务应该可以完成。今天辩题中的应该,明显是第一个意思,即在我方看来,结合人格特征和当时的情况,项羽选择死亡是情理之中的。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虽然在正面战场无法与项羽匹敌,但厚积薄发,最终在垓下之战击败项羽,逼迫其自刎于江边。

具体到当时江边的情境,面对乌江亭长的一叶扁舟,当项羽选择留下的一刻,就是选择了死亡。项羽英雄气概,投降绝无可能。因此本题的争议,应该是逃亡和寻死对于项羽而言,哪个更符合情理。我方认为,项羽选择死亡是情理之中的,理由如下

首先,结合史实,项羽即使逃到江东也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

垓下之战时,刘邦已经控制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即使项羽东渡乌江,面临的也是以江东两郡对抗刘邦将近30个郡的局面,嫡系部队全军覆没再加上阴杀楚怀王,屡次屠城等行为早已大失民心。因此才有王安石所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所以,项羽即使逃走,也绝无翻盘可能。

对于项羽的个人评价应该如何去写 篇4

他并非不想如秦始皇一般统一天下,而是实力不足,根本做不到。所以,才玩驱虎吞狼之计,搅得天下大乱。

史书以为项羽当时在咸阳本可以凭所谓的四十万大军(绝大部分根本不属于他),直接继承秦始皇的帝业,君临天下。事实上,全无可行。

批判项羽分封是开历史倒车、对抗大一统的历史洪流等等,更是后人不顾及当事人所属军政集团的实际利益的妄言。

项羽亲手覆灭了大秦帝国,斩杀秦军将士超过四十万人,更是为了彻底断绝秦国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尽灭秦王室宗族,摧毁其贵族世家。因此,秦遗民对其恨之入骨,不可能拥戴他。他也难以御使亲人为己用,更勿论在关中立足。

项羽的楚军战力精良,冠绝天下,是项羽争霸的根本。军心思归人之常情,身为主帅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将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锦夜行”之叹。

鸿门宴后,项羽的头号大敌并非刘邦,而是义帝为首的六国旧王族们。甚至,从项羽的角度看来,刘邦非但不是敌人,还有可能作为一定程度上的盟友,和三秦王彼此牵制。 毕竟,两人从前在项梁账下关系甚好,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以项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的为人,感情并非虚假。

项羽的分封方式,其后亦被刘邦全盘继承,甚至连延绵四百年的汉朝国号,也来源于项羽分封的“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