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复习资料总结

发布时间:

高三是同学们要复习好各科知识点的时期,由于语文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应该做一做语文高考考点的归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考点复习资料总结,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语文复习内容知识点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

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五、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六、古今异义词。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3.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

5.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七、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军。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高考语文备考复习知识

1、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大约作于742年。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末段寄寓了对蜀中军阀可能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戒__者在形式险要之处应当好好地用人防守。诗歌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3、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4、《秋兴八首》(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萧瑟的秋景的描写,引发对国家盛衰和个人身世的感叹,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附近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遇为材料,发掘古人的情愫,抒发自己的感慨。本诗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书写自己的情怀。

《登高》: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诗中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此诗被后人推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5、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反对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6、《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叙事诗。诗歌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写作上,虽为叙事诗,但具有相当浓厚的抒情成分。特别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一段,由于作者精通音乐,运用细致生动的艺术语言,描写音乐的音响和旋律以及演奏琵琶的指法,并通过“急雨”、“丝语”、“流泉”、“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具体事物来比拟各种不同音响,写出音乐的复杂变化,写出声音的疾徐轻重,更从这音响节奏中,衬托出弹者、听者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都充分显示出作者诗歌创作的杰出才华。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情境、氛围、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7、李商隐,晚唐时期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温李”。

8、《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诗歌主要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多用典故。

《马嵬(其二)》: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用倒叙的手法来记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叙事中又采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诗歌批判了唐玄宗的自私虚伪,同时也隐含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之意,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9、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善于雄辩,气势磅礴。

10、《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记述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行驳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农民不要违农时,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写作特色:结构严谨:每部分结尾的一句话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善用比喻:全文从设喻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高超。气势宏伟,节奏感很强: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文章读起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琅琅上口。

11、荀子:战国时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性恶论”、“明礼义而化之”,强调教育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劝学》为代表作。

12、《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本文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

文中一共有20个形式多样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启人思考。(1)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青出于蓝”、“輮以为轮”等;正反设喻:“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等;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2)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天赋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的要专心致志。

13、贾谊,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他的政论文如《论积贮疏》《过秦论》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的辞赋也很有名,以《鹏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

14、《过秦论》:“论”是一种文体,是论断事理,包括论政、论史等内容,重在说理。这篇文章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希望汉王朝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来论证的?作者认为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作者用举事实、作比较的方式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一方面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较,另一方面是陈涉与九国的比较,从而得出论点。

15、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后世又称韩文公,中唐杰出的散文家。在文学上主要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的文风,主张“唯陈言之务去”。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时他又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颇大。

16、《师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文章表面上是韩愈送给学生的,但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其目的是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应采取的态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高考语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三、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