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问题或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标志着他的学习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从学生学习化学情况来看,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出好的问题,往往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化学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学习形式

(1)史料分析式:根据化学上著名的实验或著名的发现事例,"追踪"当年科学家发现思路,模拟科学家发现的过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可先研究门捷列夫在杜柏莱纳"三元素组"和纽兰兹"八音律"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然后再学习"元素周期律。"这样做虽然算不上真正的科学"发现" 或"创造",但学生在短期内做了科学家多年才做成的事,其探索过程是具有创造意义的。

(2)思路牵引式: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思路。

采用二种形式:

一是"教师思路显示。"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思路。在新知识教学前,教师应以学习程序指导的形式给学生显示每章、每节的学习"思路",以便学生独立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清晰的"思路"呈现教学内容。给学生一条完整的线。

二是"学生思路开拓"。它的特点在于,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反复设想、反复评价,去寻找尽可能多的解题思路的方法。

(3)发现学习式:发现学习可采用两种形式:对于那些学生认知上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可采用"空白填充法",即先给学生一定的"铺垫"知识,然后留下一些知识的"空穴",让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去填补。而对于那些在原有知识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可采用"引线穿针法",即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能的结论。这种"以旧引新"的方法,不仅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能力,而且利于学生沟通新旧知识联系。

如"盐类水解"教师可从水的电离入手,通过一个典型例子(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启发学生做细致入微的分析,引导学生弄清水解的实质,其余的可设计成"空穴",留给学生去发现。

(4)开窍反应式:开窍反应式是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极大创造力的集体讨论方法,它的特点在于,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反复设想、反复评价,去寻找尽可能多的解题思路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可选择那些有多种解题思路的扩散性习题,如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无机物、有机物的多途合成,化学实验的多方案设计,物质鉴别、分离的多种方法构思等。

课外学习形式

(1)专题讲座式。专题讲座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开设"思维课",给学生通俗而详细地讲一些科学思维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能;二是举行化学史报告会指导学生探入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

(2)科学阅读式。配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现行教材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内容丰富,具有较多的教育功能,是进行科学阅读的理想材料,教学中除了组织阅读这些内容外,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富有启发创造性的报刊杂志和科普读物,指导学生阅读。

(3)习题研究式。习题研究,主要是对习题进行优化分析,探索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研究的内容有:一题多解研究、一题多变研究、一题多问研究、一式多题研究、精题巧解研究、习题优化(寻找习题缺点,进行优化改造)研究、习题编制(自找资料、自编习题)研究等。

(4)学科创造式。学科创造,主要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创造型活动中接受创造教育,发展创造力。

科学论文活动:化学科学论文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知识归类式:即在每章知识学完后及时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以图表式、图示式或线索式进行归类;二是心得体会式: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指导学生理解知识,写学习收获;三是真知灼见式: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的创造性见解整理成文,科学论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加工能力。  智力竞赛活动:智力竞赛重在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注重能力考察,通过使用富有创造性的题目,去激发学生琢磨新奇的思路,引导学生以独特的方法解题。

科幻创作活动:科幻创作主要是通过富有代表性的科学幻想作品去激发学生奇异的联想和不寻常的构思。指导学生在阅读科幻作品的基础上,自己进行想象、创作。

科学制作活动:科学制作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如泥塑原子、分子模型、化学微雕、石膏塑像、设计、改良、革新化学实验等。

化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序言》[实验4]中,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其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中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又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氢气必须“早通迟撤”,而酒精灯加热却要“迟到早撤”,这是为什么?能否调换顺序?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元素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用途 结构 性质 制法 保存

于是,学习过程中,抓住“果”(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来探求“因”(物质的结构或性质);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进行氧气用途的学习时,可以提出“氧气为何可以用于炼铁、航天和气焊?”问题。

方法七: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

化学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所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外延是指概念的对象范围。如“单质”和“分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概 念 内 涵 外 延

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物质化学性质 微粒


高一化学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