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

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苏轼是有宋一代文学各人,宋文、宋诗、宋词都在他的手中到达了岑岭,个中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更是在文学史上为后人树立了规范。他的游记中,叙事、抒怀、议论三种成果经常是团结得水乳领悟。这方面的例子许多,这里,我要向各人先容是苏轼的出名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变乱时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此日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睡眠,怎奈被这柔美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启航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情意相等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路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实、淡泊而有天然流通。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清幽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施展想象:月光清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恰似积水空潭一样平常,更妙的是,"水"中尚有水草漂流,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瑶池一样平常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相互映衬、相比、比喻伎俩精当,新奇,恰如空气地渲染了景致的幽美肃穆。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应到,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然则有此闲情文雅来浏览这番景致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生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务",所接受的只是个著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抱负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婉转地反应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明确,难道快事!苏轼的头脑凌驾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立场有极大的海涵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虽然,他在窘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品魅力!

中门生在进修这篇文章时,要害点有二。其一,起源明确苏轼的人生观。俗话说:"知人论世",读文章又何尝不是?只有大抵相识了作者的头脑和配景,才更能深入地去掌握他的作品。苏轼的人生观,正如前所言。 其二,写文章贵在精辟。这不是说要盲目地删减字数,而是要注重笔墨的内在。福楼拜说过,写文章时,能适当示意一种意思的只有一个词,作家的使命就是要把谁人词找出来。我们看苏轼的文章,都是以"辞达"为准则,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些都是同窗们该当加以进修的。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是:( ) ( )4分)

A、相与步于中庭/ 寸步不离 B、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不忘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D、欣然起行/ 见机行事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2分)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11、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答:

【参考答案】

8、A、D

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1分;水中藻荇纵横交错,1分;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1分。

10、句子1分,理由1分。示例:例句一: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例句二: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例句三: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例句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11、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所以称自己为闲人,2分。心境: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