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做好中考知识点的归纳,会让你轻松迎接每一场考试。那么关于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计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
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
2、
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
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战争的爆发。
5、
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
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
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
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
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
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
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
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
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
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20、
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1、
计生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4、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
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8、
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9、
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30、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1、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2、
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5、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6、
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五、目的、目标
1、
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3、
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
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任务、职责、作用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七、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
1、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
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
6、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
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
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9、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
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
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4、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
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
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9、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八、特点、特征
1、
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
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
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
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5、
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九、内涵、含义、定义
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
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
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5、
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6、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
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8、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9、
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10、
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1、
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12、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机关、机构
1、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2、
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3、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4、
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5、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
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
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微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十一、制度、原则
1、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
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列举成就方面
1、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2)具体事例:"
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 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战胜洪水、非典、地震等自然灾害等。
2、
举例说明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1)生活用品的变化:
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
(2)休闲方式的变化:
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3、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 成果。请例举出三个这样的事例。
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陈旧的校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
(二)分析原因方面
4、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 主要原因:
①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⑤实行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
⑥坚持三个文明一起 抓;
⑦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⑧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和决策。
5、改革 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①
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②
说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正确性。
③
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实施的战略、国策及采取的各项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
7、
制定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依据。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三)经验总结
8、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改 革创新;
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
9、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
(四)学生实践活动
10、青少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活动形式。
举办改革开放成就图片、摄影展览;请专家作相关的主题报告 ;召开主题班会,分组讨论、交流。
11、调查途径:
假如让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做一个调查,你采取哪些途径?
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上网查找等。
12、
班级要出一期黑板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你可以按哪几个板块来展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或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13、
结合所学知识,为武汉"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 。(或请你为当地政府怎样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①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别
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低耗能、重环保"的绿色企业
③积极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贯彻"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④关注"三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⑤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14、面对 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去做?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事业的艰巨性,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我们还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中考政治答题技巧
1、练题。多做政治题,但是不是为了刷题而刷题,而是积累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词语,以及一些容易混淆意思的词语,做好笔记,打牢基础,语境+积累才是做好言语的关键。
2、提速。阅读一段文字、材料时,注重提高迅速而准确的理解能力,尤其在平时做政治题时,集中注意力,快速抓取信息点。
3、狂看。时评,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小说,申论材料,政府报告,反正就是多看,快速看,看完可以复述讲了什么就可以了。
4、学会放弃。政治数量题有的题目确实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对一些专业偏文科类的考生和一些艺术类的考生。
中考政治复习学习计划
一、复习要有据。
《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因此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课标不作要求的可不复习或不作重点复习。《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及知识点要求更具体与仔细,一定要认真研读,围绕《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复习内容覆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观点,还要将《考试说明》要求培养的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整合、表达、运用信息的能力目标渗透其中,在培养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在复习时,要将《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相结合,对《考试说明》要求的而《课程标准》中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几个方面不同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告诉学生,在教学中能放手的低层次要求的内容尽管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解决,对理解与要求掌握的内容,要下功夫,探求规律,学活学透。
二、复习要有点。
一是要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政治中考命题尽管愈来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但若胸中无数,能力从何谈起。因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要注重让学生读熟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观点,要求学生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含义,能复述其主要内容,并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为考试时翻阅教材作好准备,并且要把一个个的基本概念、原理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在了解基本概念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因为考试往往是:题在课外、理在书内,所以对基本理论要做到加深理解、重在运用,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与分析问题。当然,对基础的复习要抓住《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重点,切忌知识泛滥。
二是要关注时政,点击热点。《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与社会的命运。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注重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生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自己先弄清楚时事材料所设计的问题,再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解剖,其重点是方法的指导与解题技巧的培养,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的中考,我认为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法治国等仍是考察的重点。
三是要分类研究,找准结合点。对热点的透彻解剖,让学生由社会问题回归教材,这只是中考备考的一个层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热点问题,要做到处变不惊,还须对教材再次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与提高的能力,不仅要对本节、本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更要打破章节与年级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横向、纵向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找准分析热点问题的联结点。以构建与谐社会为例:它与教材可以结合的知识点有八年级的社会公平正义,九年级的社会责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
三、复习要有序。
复习时的有序安排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建议你复习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是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今年的时间紧,因而复习课必须目标明确,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讲练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进行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轮中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要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解题的方法。教师要注意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与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各个热点问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力求穷尽其与教材相结合的知识点,并根据开卷考试的开放性与答案的多元性特点,根据材料设计一些开放性训练题,训练全面、准确、迅速寻找材料与书本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的答题能力。第三轮为模拟练习,这一轮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与讲评,特别要加强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模糊点的训练,要注意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