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名句【精选2篇】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陶渊明名句【精选2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孝敬父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古诗 篇1
【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浅谈陶渊明 篇2
一、官场的黑暗(客观条件影响)
东晋政权是衰败腐朽的政权。陶渊明有诗为证:
“蔼蔼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依阻。”①《停云》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②《庚子岁五月中从读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其①中以“停云”“雨”作为象征来暗示当时政治气候恶劣,时运混浊。其②中初看似为船停江畔目睹狂风恶浪的骇人景象,细味实则是当时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真实写照。
从上可知,当时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互相倾轧,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政局极为混乱,导致官场的险风恶浪,真是“八表同昏,平路依阻”。一般文人想入仕途的圈子,谈何容易,这使陶渊明对出仕的兴趣越来越淡。况且当时上层集团互相火并,几次废立皇帝,每一变革都是一场大清洗和大屠杀。这样的现实造成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陶渊明对此也不无恐惧之感。少年时“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信心,伟大的抱负化为泡影,“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的欢乐、希望付之东流。为了躲避伸向他的恶运,他不得不退出仕途,用自己的话说:
“性刚才拙,与物多杵。自量为己,必贻俗患。”《与子俨等疏》
“俗患“二字,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它是政治迫害,诛杀不赦的代名词。诗人开始产生一种厌恶官场的生活,恐怖黑暗官场的胆怯心理。在精神上造成了一种威胁。即使他归田多年后,回首往事,仍不免心有余悸: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饮酒》
他深为自己未待“高鸟尽,良弓藏”之时,就先行退出官场而万分庆幸。最终离开现实政治斗争,“聊为陇亩田”。
二、坚定的主观退隐意志(主观条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陶渊明面对无奈的现实,他最终还是过上自己朝思暮想的田园生活。在穷乡僻壤、饱经辛勤劳动和饥寒困顿的磨练中,他并没有为自己隐居山林而后悔:“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居》
相反的是他抵制上层统治集团的意志更加坚强,即使他的生活陷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地步,他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在隐居其间,他爱的只是一个和平宁静的田园世界: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③《归园田居》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殃。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④《归园田居》
③④句中,诗人对现有的田园生活,表现出无比的欢欣,他满怀激情的歌唱出田园生活的美好,对尘世官场的厌恶。尽管有达官贵人慕名而来,但是东晋士族门阀是“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的制度,这些实则是政治家利用的工具。在诗人眼里,醒,实则愚不可言;醉非真醉,实则聪明无比。当然诗人的心灵上也曾犹豫过: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拟古》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⑤《饮酒》
从诗中看出诗人准备出门,但又欲行复止,惟恐在险恶的官场上翻船,诗里生动再现了他苦闷的心情和徘徊动摇的行为;从⑤诗中看出他认为险恶的官场,人心狡诈,互相欺骗。不如弃官归隐,才能不使自己遭受厄运。其隐逸之志更坚,对仕途失去信心,坚定自我所走之道是正确的。他曾在《扇上画赞》里一口气赞美了八九个古代逃世绝俗的高人,表现了对隐士的浓厚兴趣。即使朝廷请他做官,他也拒而不就,表现出一个决意仕途,终老田园,逃世绝俗的高士。
总结:陶渊明政治理想的幻灭,对上层当权者的深刻失望,是他隐逸思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与其相反,他的创作生活,反映出他对现实和人生的执著。我们应该看到是一个既与上层社会对立,又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的伟大诗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