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路有关的诗句【通用7篇】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和路有关的诗句【通用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路的诗句 篇1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头不对马嘴”,痛失全分。例如: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问的正确答案是: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
许多考生审题出现了错误,将“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看成是“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于是有的答成:前三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有的答成:第一句、五句、六句写动景,第二句、三句、四句写静景,动静结合。”等等。其实“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指景物本身的特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则指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考生混淆了“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描写”这两个概念,因而致误。
审题失误常见的还有:表现手法是全诗的还是某一两个句子的,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常常没弄清就答题;“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妙”主要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但许多考生大谈特谈思想感情;对律诗诗句的赏析有些考生错把颔联当颈联或相反;忽视对背景注解的审读,导致对诗歌特定思想内容的错误理解等。
对策:审题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背景,包括文学常识、语言知识,这样才能读懂题目里涉及的一些概念(如颔联与颈联)和古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读题要全面,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要专注细心,逐字逐句,甚至咬文嚼字。要抓住关键词语,对可能会引起误解的概念反复推敲,比较异同,从而明确命题指向,确定答题内容。要弄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怎么问的。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做到问与答对缝合隼,通畅无碍。
二、手法误认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考生对全诗或诗中某一两句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指认,常常很容易出问题――把一种手法说成是另一种手法,造成该得分点失分。例如: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问的正确答案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绘声绘色)(以动衬静)
分析诗句,作者借助月色、雁声等意象表达对石头城夕盛今衰的伤感,所以说借景抒情;从写作的心理过程看,又可以说成融情于景。作者是从两方面来描写的,一个是声音,一个是色彩,所以又可说成绘声绘色。“石头”、“明月”是静景,“雁声”是静景,所以又可说成是以动衬静。但许多考生却说成比喻、拟人或者象征等,如果说象征还有一定的道理(“雁声”似乎也可看成是作者自身影像的投射),那么比喻和拟人就毫无道理了。
对手法的分析和指认,许多考生把握不准。有这样一些问题最为常见:把对全诗手法的分析看成是对一个局部、一两个句子,或者倒过来;实际上是衬托、虚实手法,却动不动就是借景抒情什么的;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常常混淆不清;当什么手法都看不出来的时候,则比喻拟人胡说一通。
对策:关于常见的表现手法,我们通常都是在课上和练习里学到的,还处于一种散乱的状态之中。如果你还没有整理,现在应该动手了,将它们系统化。这里提供一个分类整理作为参考:(1)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2) 描法:衬托(正衬和反衬)、虚实、对比、动静、细节描写(细描和白描)、正侧。 (3) 修辞手法: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接下来,在以后的练习、考试和评讲里,你更要认真对待每一道题。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各种手法的特征和作用。对于一种手法你很可能还会认错,但是不要气馁,知识转化为能力都需要过程的,下一次你就一定会确认不误了。我们只有在对古诗多次反复的鉴赏活动中才能掌握一个个的表现手法,进而形成一个鉴赏这些表现手法的能力网。心要细,对容易混淆的手法一定要比较出它们的区别来。例如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写景来在抒情,托物言志就是借助事物来表达思想、哲理、精神或志趣,载体和被载体就是不一样,两者不是一回事。还有,审准题目也是准确辨认的条件,例如是全诗手法还是局部手法――这又涉及到审题的问题了。
三、积淀先入
古诗内容丰富,主题多样。但由于中小学课本选文和资料练习的局限性,考生积淀和内化的思想内容相对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来说,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内容经过无数次的强化,已经非常牢固地积淀在考生的心里;有些内容接触较少,相对比较淡薄;有些内容则学得很少,几乎没有印象。所以,一旦试题所选古诗,内容稍微“冷”了一点,考生常常会“积淀先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那些印象很深刻的内容调动起来,走入了丢开文本胡答一气的误区。例如:
上面一首《石头城》,还有两道题目:
(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道题正确答案:“绿”通过色彩形象地写出了野草的连绵不断,满眼绿色显示石头城的衰败与荒凉。但是有许多考生却把连绵不断的野草说成是生命力旺盛,是乐景,进而认为“反衬”了石头城的寂寞。他们对野草意象只有一个很牢固的认识:写其绿就是显示生命力,写其枯就是显示衰败荒凉。当然“黍离之悲”的古诗可能也学过,但那种体验和感受可能太淡了,淡到几乎不存在。当然会“积淀先入”了。
第二道题正确答案:“空江”写开阔的江面上空空荡荡,通过“江空”衬托城空;空城直接点明了荒芜寂寞。都写出故都的沉寂凄凉之感。有的考生将后一点答成“都写出了作者思念故乡的凄凉之情”,殊不知,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由此看来,思乡之情在考生心里刻下的印象太深刻,而吊古伤今诗库存太少。
积淀先入的现象还有一些。例如,一个被赋予了历史文化内涵的意象,在许多诗歌里作者用它来表达该文化内涵,但也不尽然。比如“垂钓”一般用来表示隐者生活,但在宋诗《江上》(董颖)中,却表示对安定生活的期待和向往。积淀先入也常常表现在对手法的辨认上,借景抒情、比喻拟人平时接触最多,因而在考生难以辨认或觉得似是而非的时候,就随便挑一个最熟悉的说法搪塞过关。这一点与上文所说的“手法误认”密切相关。
对策:先说内容上的积淀先入。既然有了积淀才有唤起,那么我们何不积淀那些还未曾积淀或者积淀不深的东西?换句话说,你需要多多赏析一些在你来说内容可能比较“冷”的一些古诗。内容的“冷”与“热”因人而异。下面是就中学生所学古诗从内容的角度作出的整理,新颖、全面,不落俗套:一、古诗中的时间观念:1.“人生忽如寄”类――人生无常;2.“花开堪折直须折”类――“失时”主题(及时行乐和成就事业); 3.“暮去朝来颜色故”类――“失乐”主题 ; 4.“明年花开谁复在”类――对未来的迷茫、不安 ; 5.“此生此夜不常好”类 ――好景不常。二、古诗中的季节观念 :1.“人生几何春已夏”类――惜春主题 ; 2.“满地芦花和我老”类――悲秋主题; 3.“人生看得几清明”类 ――伤春主题 。三、古诗中体现的人生观:1.“荣名以为宝”类――自警自励 ; 2.“服药求神仙”类――讥讽误国 ;3.“思为双飞燕”类――爱情主题 ; 4.“先据要路津”类――权利意识 ; 5.“为乐当及时”类 ;6.“纵浪大化中”类――自我超越 。四、古诗中的历史智慧 :1.“无情最是台城柳”类――吊古伤今 ; 2.“旧时王谢堂前燕”类――富贵难保 3.“商女不知亡国恨”类――亡国之忧 。 五、古诗中的政治观念: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类 ――阶级对立; 2.“一将功成万骨枯”类――反战思潮;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类――思亲主题 ; 4.“振衣千仞冈”类――高洁主题。你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哪些掌握的不够好,就在那些方面多多留心,多背一些相关的诗歌或者诗句,并把它们聚焦在同一个主题上,积淀就有了而且深刻。通过查类补缺,消除盲点,可以有效地避免“积淀先入”的现象。至于手法上的积淀先入,你可以从上文第二点的“对策”里找到对策。
四、挂一漏二
挂一漏二主要指内容或手法上分析和指认的缺漏现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亦或其三,从而导致失分。例如: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露双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
(1) 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第一题正确答案:霜露浓重,黄叶落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秋的特色。第二题正确答案:第一问: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第二问: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化用典故。值得重视的是,这道题考生答案最大的问题就是“挂一漏二”,每道题都答不全。第一题,答了霜露、黄叶、寒花,就是没答幽泉,其实“断续”二字不正是秋水的特征吗?看来与季节常识缺失或者模糊有关。第二题,两问,第一问,许多考生只答落寞或者孤寂之类,没有体会出“愤”味和旷达而又无奈来,结合注释细细揣摩最后两句,其实这些情感是有的,只是没有直接说出来而已。第二问,只看出后两句“直抒胸臆”,由于忽视了注释③,漏掉了化用典故。
挂一漏二的问题比较普遍,以上这道题比较典型,代表了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有一种试题,似乎不是考内容和手法的,其实不然,它首先包含了内容和手法的考查。例如“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像这样的题,考生大多只从一点来答:为全诗奠定了什么什么基调一类,其实还要从题目和结构的角度来回答才算完整。
对策:你不要以为自己跳了一跳摘了一个桃子就大功告成,你要多看看树上有没有桃子了,有的长得比较隐蔽,需要你细心去找――这就是说,要仔细审读,严密思考,多想想是不是还有别的角度(如上述第二题的第二问),是不是还有别的意味(如上述第二题的第一问),是不是还没答到位(如上述第一题)。你还要加强积累,知识、感受、情感、思想等都要积累。积累的方式是多多阅读和训练,多多体验、领悟和评价。特别是借助写作背景,用心品味诗歌语言里蕴含的情感因素,就像上述第二题第一问,从一到六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诗人的孤寂,而七到八句呢?那种“愤”味和旷达而又无奈之情,就需要我们读懂注释,透过反问句的形式仔细体会才可能获得。它就像游丝一样,一不留神就会从你眼皮底下飘忽而过,可情感的玄机恰恰就在这里。你在鉴赏每首诗的时候都要重视这种积累,因为答题时对情感的敏感体认就来自这种积累。
五、思路紊乱
关于答题思路,人们总结出好多类型,一般有六种也有八种的。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答题会渐渐上路子的。但是有一种题目答题思路很单一却似乎还没总结进去,导致一些考生答题思路混乱。先看例题: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山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送别之情的。
正确答案: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再用想像手法写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情景,表达牵挂之情;最后写一别难再相见,直接表达不舍之情。“送”是题眼,命题人抓住这个字设置了这道题,可以说这是一种“题眼题”。考生由于没有正确的视角和思路,答案五花八门:有的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答,有的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答,有的从意象意境的角度答,有的则从方方面面来回答。
像“送”这样关涉全篇的字,有时出现在诗歌的开头一两句,可以称之为统领全篇的诗眼。命题人常常抓住它们来设置上述同类题。
对策:通过研究答案,不难发现答题的规律:抓住题眼,逐句或逐层分析。换句话说,诗歌是围绕题眼,一句一句或一层一层地展开的,我们只要循着作者的思路逐句或逐层展开答题就可以了。这一句推进一句、一层推进一层地揭示,就是回答“如何围绕”的。这种答题思路和方式,简言之:逐层分析法。
对每一层的分析要讲究切入点,一般从景或事的角度切入,即回答写什么;如果某个层次有一个突出的表现手法,也可从手法的角度切入,例如上题答案中第二句“用想象的手法”。
六、比较粗疏
比较粗疏指对比较性鉴赏题里诗歌的鉴赏和答题粗糙疏忽,不细心品味和比较。这种题目相同点可能好找一些,而不同点非仔细揣摩一定不可得。例如: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诗意。请简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
正确答案:两诗均在萧飒的秋风里借景抒发自己长期漂泊在外,年老而无归的孤独悲凉之情。但林诗多了万事不如意郁闷之情,并把感情写得含而不露;杜诗则流露出自己多病孤独登台的凄苦,“悲”、“独”二字尤为传神。大多学生能从季节、处境和心情三方面概括两联的相同点,但对不同点的回答就暴露出粗疏的缺点来了。他们不能从“万事已华发”里品出杜句里不甚突出的万事皆空的悲叹,也难以从杜诗里体认到林诗里没有的百病缠身;不能从林诗里看到感情的相对含蓄,也难以从杜句里意识到“悲”和“独”有直抒胸臆的作用。分析和比较粗疏,答案也就粗疏了。
更多的是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鉴赏。命题人可以从意境、感情、技巧和语言等方面择其一点到两点来设置比较性的试题。大致说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粗疏,不能细细品读,不能准确地辨出异同来,很多答案只是在打球。
关于路的诗句 篇2
古诗鉴赏是江苏语文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但历年来考生此题的得分都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诗歌,把握诗词的内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全面理解,深刻领悟”。需要注意诗歌的起承转合,诗馀的片间关系以及诗词的词意推敲
【关键词】
古诗鉴赏 起承转合 片间关系 词意推敲
古诗鉴赏是江苏语文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但历年来考生此题的得分都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诗歌,把握诗词的内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全面理解,深刻领悟”。“全面”强调要有全局观念,不可偏于一隅;“深刻”强调要由词想意――想到意思,想到意象,想到意境。“全面”能保证鉴赏的方向正确,“深刻”能保证品出诗歌的滋味。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还需做到以下三点:
1.通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起承转合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如此,绝句也是一样。起承转合四个任务,一般由四联分而担之。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找个话头。用这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所谓承,就是继续开头的话题,自然地往下说。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账,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不能没有内在的联系。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尤其是中间两联,出句与对句之间,要尽量说不同的方面,内容不能太近或相同。内容太近和相同就是合掌了,这是诗家之大忌。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要发展,要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上的事情。只有递进一步,发展一步,结尾才好结出更有意义的思想或感受。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就是很好的起。这是一个“孤舟夜泊”的“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接着,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来承接首联,这里出句是“星”,对句是“月”,不重复,开阔,大气,自然。接下来,便开始转。诗人开始抒发自己的情怀:我的名声难道是凭借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倒是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个转与首联的“危樯独夜舟”应该有内在的联系。结尾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通过比喻的手法收束全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漂泊无定。
律诗的章法,不是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杜甫的这首诗,是标准的正叙。除此之外,还可以倒叙和插叙等等。
2.把握大意,注意诗馀的片间关系
词又称“诗馀”“长短句”等。词的分片,是区别于诗的重要特征之一。片,是词的一段,一片就是一遍。词是配乐用的,音乐演奏了一遍,在文学上也就成了一遍或一片。音乐演奏结束时叫做阕,所以一遍也称一阕。上片和下片,是同一首词的两个部分,却又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上片的未句,既似合又似起,下片的起句,既似承又似结。下片的开头句子,称为过片,即从上片过渡到下片之意。
上片与下片之间的关系需要具体分析,常见的有这样几种:①情与景的关系:或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或情景并列。这些安排,重在一个情字。②时间的关系:上下片分别写不同时间的人、事、情、物,相互对比,突出变化这一层意思。③空间的远近、大小的对比关系:这类对比关系,更多用于写景、状物的作品。④虚实的关系:所谓虚,指词中所写的没有实体的感情、思想;所谓实,指词中所写有体积有重量,可以感触的物体。虚和实是相对的,如柳永的《雨霖铃》。
3.前后勾连,注意诗词的词意推敲
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几乎每个词都能表达丰富的含意,一词不懂,全诗皆涩。这一方面是由于个别词语确实是生疏的词语,平常没有见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阅读者孤立地审视这些词语,没有把前后文联系起来揣摩。联系前后文揣摩词意大致有三种情形:
(1)标题勾连
一个词或一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有时要联系标题反复揣摩。如2010年全国卷Ⅱ欧阳修的《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表面看是写景,写的是什么景,就要联系标题“梦中作”理解。“梦中作”,告诉我们所写之景应是梦中之景。接下来要思考所写梦中之景的内涵。“千山月”“路”,告诉我们,诗人在路上。这首诗约作于皇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回家的感觉真好!接下来的“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也是写景,不过这个景是场景,是人的活动之景,这也应该是梦中之景。懂得了这一点,才能从容地回答问题。扣住标题理解诗意是阅读所有诗词都要注意的步骤。
(2)句外勾连
诗句与诗句之间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是起承转合,从小的方面说主要是思考某词某句与其它诗句内在的意思关联。比如2010年安徽卷杜甫的《岁暮》:“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一首律诗,首联、颔联的意思比较明了,颈联也“转”得比较实在,只是收尾联中的“济时”是什么意思,需要揣摩一番。“济时”,从前三联看,吐蕃入侵,边关吃紧,朝廷无人请缨,再想“济”大致的意思,比如“拯救、救济”,可以揣摩出“济时”大概是“匡救时事”之意。
(3)句式勾连
关于路的诗句 篇3
1、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白居易《商山路有感》
2、门前向城路,一直复一曲。曲去日中还,直行日暮宿。陆龟蒙《门前路》
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4、世路如今一贯,此心到处悠然。张孝祥
5、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崔涂《题授阳镇路》
6、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白居易《板桥路》
7、宝马雕车香满路。辛弃疾
8、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杜甫
9、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皇甫冉《长安路》
10、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扬系画船。范成大
11、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宝月《行路难》
12、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
13、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
14、来去腾腾两京路,闲行除我更无人。白居易《京路》
15、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刘禹锡《九日登高》
16、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17、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忧人席不暖,残月马上明。飘飘岐路间,长见日初生。重嶂晓色浅,疏猿寒啼清。鲍溶《岐路》
1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19、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白居易《社日关路作》
20、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陆游
21、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白居易《初入太行路》
22、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戴叔伦《游少林寺》
2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24、要路豪家非往还,岩门先有不曾关。曹松《山中》
2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杜甫
26、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白居易《初出蓝田路作》
2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8、渐入新丰路,衰红映小桥。浑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销。陆龟蒙《归路》
29、南见青山道,依然去国时。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司空曙《望商山路》
30、衡门亦无路,何况入西秦。曹邺《入关》
31、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王维
3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
34、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白居易《邓州路中作》
3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
36、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皇甫冉《长安路》
37、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李商隐《淮阳路》
38、柳脸半眠丞相树,佩马钉铃踏沙路。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李贺《沙路曲》
39、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贾至
40、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横塘路》
4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42、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贫贱自耻归,此地谁留我。刘驾《青门路》
43、山路难行日易斜,烟村霜树欲栖鸦。白居易《冬日平泉路晚归》
44、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崔涂《晚次修路僧》
45、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如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洪应明编《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46、出门行路难,富贵安可期。淮阴不免恶少辱,阮生亦作穷途悲。戴叔伦《行路难》
4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
4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49、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
50、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
51、开目不见路,常如夜中行。曹邺《偶怀》
52、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白居易《出关路》
关于路的诗句 篇4
1、山路难行日易斜,烟村霜树欲栖鸦。——白居易《冬日平泉路晚归》
2、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刘禹锡《九日登高》
3、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白居易《初出蓝田路作》
4、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崔涂《题授阳镇路》
5、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如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洪应明编《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6、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白居易《商山路有感》
7、要路豪家非往还,岩门先有不曾关。——曹松《山中》
8、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白居易《社日关路作》
9、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白居易《出关路》
10、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贫贱自耻归,此地谁留我。——刘驾《青门路》
11、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崔涂《晚次修路僧》
12、南见青山道,依然去国时。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司空曙《望商山路》
13、门前向城路,一直复一曲。曲去日中还,直行日暮宿。——陆龟蒙《门前路》
14、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白居易《初入太行路》
15、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白居易《邓州路中作》
16、柳脸半眠丞相树,珮马钉铃踏沙路。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李贺《沙路曲》
17、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横塘路》
18、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白居易《板桥路》
19、来去腾腾两京路,闲行除我更无人。——白居易《京路》
20、开目不见路,常如夜中行。——曹邺《偶怀》
21、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宝月《行路难》
22、渐入新丰路,衰红映小桥。浑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销。——陆龟蒙《归路》
23、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李商隐《淮阳路》
24、衡门亦无路,何况入西秦。——曹邺《入关》
25、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皇甫冉《长安路》
26、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27、出门行路难,富贵安可期。淮阴不免恶少辱,阮生亦作穷途悲。——戴叔伦《行路难》
关于路的诗句 篇5
1、渐入新丰路,衰红映小桥。浑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销。--陆龟蒙《归路》
2、出门行路难,富贵安可期。淮阴不免恶少辱,阮生亦作穷途悲。--戴叔伦《行路难》
3、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白居易《商山路有感》
4、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贫贱自耻归,此地谁留我。--刘驾《青门路》
5、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白居易《初入太行路》
6、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崔涂《晚次修路僧》
7、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白居易《社日关路作》
8、柳脸半眠丞相树,佩马钉铃踏沙路。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李贺《沙路曲》
9、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横塘路》
10、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白居易《板桥路》
11、来去腾腾两京路,闲行除我更无人。--白居易《京路》
12、开目不见路,常如夜中行。--曹邺《偶怀》
13、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宝月《行路难》
14、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李商隐《淮阳路》
15、衡门亦无路,何况入西秦。--曹邺《入关》
16、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皇甫冉《长安路》
17、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18、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皇甫冉《长安路》
19、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戴叔伦《游少林寺》
20、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忧人席不暖,残月马上明。飘飘岐路间,长见日初生。重嶂晓色浅,疏猿寒啼清。--鲍溶《岐路》
21、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崔涂《题授阳镇路》
22、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如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洪应明编《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23、要路豪家非往还,岩门先有不曾关。--曹松《山中》
24、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白居易《初出蓝田路作》
25、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刘禹锡《九日登高》
26、山路难行日易斜,烟村霜树欲栖鸦。--白居易《冬日平泉路晚归》
27、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白居易《出关路》
28、南见青山道,依然去国时。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司空曙《望商山路》
29、门前向城路,一直复一曲。曲去日中还,直行日暮宿。--陆龟蒙《门前路》
30、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白居易《邓州路中作》
关于路的诗句 篇6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王芸生
2、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白居易《出关路》
3、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五灯会元》
4、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陆游
5、渐入新丰路,衰红映小桥。浑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销。——陆龟蒙《归路》
6、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我的历史。——吉鸿昌
7、要路豪家非往还,岩门先有不曾关。——曹松《山中》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俗语
9、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
10、老是把自我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我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孔繁森
11、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如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洪应明编《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12、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名言警句
14、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期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15、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王维
16、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才能开辟出康庄大道。——松下幸之助
17、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
18、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方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巴金
19、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俗语
20、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悲哀。——刘禹锡《九日登高》
21、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白居易《初入太行路》
22、车到山前必有路。
23、走自我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24、大路无边,各走一边。——俗语
25、通往美德的道路漫长而又陡峭。——赫西奥德唯美的网名
26、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贫贱自耻归,此地谁留我。——刘驾《青门路》
27、门前向城路,一向复一曲。曲去日中还,直行日暮宿。——陆龟蒙《门前路》
28、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29、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好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30、衡门亦无路,何况入西秦。——曹邺《入关》
31、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皇甫冉《长安路》
32、条条大路通罗马。
33、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好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鲁迅
34、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崔涂《晚次修路僧》
35、车到山前必有路。
3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7、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
38、走自我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39、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
40、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戴叔伦《游少林寺》
41、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吴本泰
4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3、南见青山道,依然去国时。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司空曙《望商山路》
44、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皇甫冉《长安路》
45、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
46、山路难行日易斜,烟村霜树欲栖鸦。——白居易《冬日平泉路晚归》
47、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李商隐《淮阳路》
48、来去腾腾两京路,闲行除我更无人。——白居易《京路》
49、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扬系画船。——范成大
50、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白居易《初出蓝田路作》
5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佚名
52、条条道路通罗马。——俗语
53、通往邪恶的路是平坦的。——柏拉图
54、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
5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56、有路必有福,有路必有胜。
57、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白居易《社日关路作》
58、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飘过,留下买路财。
59、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白居易《板桥路》
60、要想富,先修路。——俗语
61、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6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3、柳脸半眠丞相树,佩马钉铃踏沙路。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李贺《沙路曲》
64、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65、凌波但是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横塘路》
66、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宝月《行路难》
67、记住,当人生之路陡峭之时,要持续沉着。——林肯
6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9、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忧人席不暖,残月立刻明。飘飘岐路间,长见日初生。重嶂晓色浅,疏猿寒啼清。——鲍溶《岐路》
70、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
7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72、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73、信念是储备品,行路人在破晓时带着它登程,但愿他在日暮以前足够使用。——柯罗连科
7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75、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白居易《邓州路中作》
76、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崔涂《题授阳镇路》
77、一个兄弟姐妹1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俗语
78、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白居易《商山路有感》
79、出门行路难,富贵安可期。淮阴不免恶少辱,阮生亦作穷途悲。——戴叔伦《行路难》
8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81、开目不见路,常如夜中行。——曹邺《偶怀》
82、最完美的人生途径就是创造价值。——池田大作
关于路的诗句 篇7
有关于关于写路的优美诗句的文章,由成功励志网收集,希望能帮助到您
虚中【句】待暖还须去,门前有路岐。(《夜坐》)
徐凝【句】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别白公》)
刘得仁【句】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读书志》)
施肩吾【句】出路船为脚,供官本是奴。(《赠盐官主人》)
鲍溶【句】万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见张为《主客图》)
卢延让【句】云间闹铎骡驼至,雪里残骸虎拽来。(《蜀路》)
沈彬【句】九衢冠盖暗争路,四海干戈多异心。(《纪事》)
颜真卿【七言小言联句】长路迢遥吞吐丝。☆颜真卿蟭螟蚊睫察难知。☆皎然
任玠【梦中和句】故国路遥归去来(山叟),春风天远望不尽。(玠)
李昂【宫中题】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聂夷中【横吹曲辞·长安道】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
戴叔伦【相和歌辞·昭君词】汉宫若远近,路在沙塞上。到死不得归,何人共南望。
李暇【相和歌辞·怨诗三首】别来花照路,别后露垂叶。歌舞须及时,如何坐悲妾。
张祜【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月,何处是长安。
崔国辅【杂曲歌辞·长乐少年行】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
刘禹锡【杂曲歌辞·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
崔国辅【杂曲歌辞·小长干曲】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
元稹【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陈叔达【初年】和风起天路,严气消冰井。索索枝未柔,厌厌漏犹永。
王绩【夜还东溪】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王绩【山中别李处士】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
卢照邻【送二兄入蜀】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张九龄【答陆澧】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