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最新6篇】

发布时间:

当品读完一部水浒传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最新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 篇1

关键词:经典

兴趣

阅读

积累

经典名著是人类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是每位中学生必须接受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大幅度的改进。语文教师应该首当其中,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享受经典,享受语文学习。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推动学生多阅读,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近年在全国推行"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读书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连云港市中考走在前面,对名著的考查力度和深度加大了,不再满足于只是粗略了解梗概上,而是要求能熟练地说出人物事迹,把握人物形象,有时甚至是考到细节。

怎样真正做到让经典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才能把名著阅读进行到底?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把名著阅读落实到实处,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方面的努力,需要天长日久的坚持,需要拿出水滴石穿的精神。

一、教师要引导得法,帮扶到位,兴趣先导,打开大门

长期以来,古典名著阅读对学生来说都是头疼的事。为应付考试,一度流行"老师归纳简缩本"名著。就是老师把必读的名著故事梗概、主要人物事迹、主要人物形象等归纳概括而成,学生看看读读悟悟就行。说穿了,还是为分数而读书。

1.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

要真正做到好读书、读好书,教师就面临着引导、鼓励、帮扶、指点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们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其实名著经典应该是常读常新的,从经典故事入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活泼热情,对于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险欲,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很强,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帮扶到位,用名著激动人心的故事打开学生阅读的大门,学生就会感觉到"别有洞天"。笔者根据多年来自己教学的不断摸索和实践,认为用《水浒传》里丰富多彩的故事吸引学生好奇、追求新鲜的心理较为恰当。小说中随处可见引人入胜的情节: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风雪山神庙,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等。在课堂上,教师饶有兴趣地讲述其中一个故事,到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去阅读、去体悟,适时让学生自己讲述,恰当表扬,这样自然而然就掀起一股读书热潮。

2.适时引导学生做评价

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人物性格的大胆泼辣符合学生们叛逆、求新的心理。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渴望独立、自由,既活泼开朗又多愁善感,既聪明又懵懂,往往好心办错事。总想自由自在地冲破一切束缚自由翱翔,《水浒传》中人物的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侠风范令学生们羡慕不已。故事读多了,课间课后闲谈的话题也多了,词语积累也多了,感悟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一本《水浒传》,简直就是一百多个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大观园"。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性格丰富多样,绝不雷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做评价,学生跃跃欲试,自主性增强。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达到阅读小要求,并持之以恒

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不可能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如果教师每天指定的阅读内容太多,规定的条条框框太繁,学生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制定切实有效的阅读计划,要让学生做到每天看一点,每天讲一下所看到的故事(向老师、同学或父母等),最好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汇总,并持之以恒。当然也不要把它当做负担,要快乐阅读。每天坚持看一小章节,或自己调节适量就行。一般不应少于20分钟。当然周末两天自己可以适当加量。

长期快乐的阅读必会带来丰富的知识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指导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课、汇报课等,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自己学会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能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书中人物形象、谈自己的感受等。教师也可以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闲谈时的话题。教师要适时激励学生读书,促进学生读书。教师的指导要跟上,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检查、指导、鼓励、帮扶一定要有序进行。

三、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读、思、说、写相结合

光会读书还不行,还要会思、会说、会写。要做到读、思、说、写紧密结合。教师要有计划地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让学生讲讲故事情节,说说阅读心得,评价人物形象……学思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时作摘录、做卡片、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应要求学生有专一的名著笔记本,随时记下阅读的点点滴滴,包括切身的感受等,还可以摘抄优美的语句或经典片段丰富自己的积累。在写作指导中,还可以联系名著内容来拓展。比如读《水浒传》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写一写"我心目中的真英雄",有人从宋江、晁盖、卢俊义、吴用、武松等众人物身上看到了优点,也找到了缺点,从而赞颂今天身边的真英雄……真是百花齐放、见仁见智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又丰富了写作素材,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辩论能力。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博采众长,厚积薄发

名著,历经了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珍珠。名著,是发人深思的。手捧名著,读进去,会忘记了现实的酸甜苦辣,会任由时间的风驰电掣,会和书中的人物一同哭、一同笑,会感觉时光流转,会想到要叱咤风云……一书在手,好像世界在胸中。读得多了,感悟深了,潜移默化中思维开阔了,感情丰富了,知识提升了,人格更具魅力了。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展现作品的动人魅力。让学生学会创造性阅读,不人云亦云,不迷信经典,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可以进行专题研究,加大阅读深度,要有能看到文字背后"一把辛酸泪"的本领。要能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加以辩证地分析,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像《水浒传》里的水浒英雄,他们都是侠肝义胆,义盖云天的英雄,令人敬佩;但一味愚忠的结果是英雄魂聚蓼儿洼……这一点在辅导阅读中要让学生感悟到。另外像人物评价也要实事求是,用辩证的观点看。要善于从经典名著中汲取文化营养,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推动自己的进步。

享受经典,享受语文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是需要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的。没有辛勤的耕耘,哪来丰硕的成果?相信日积月累的努力,必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倪文锦主编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 篇2

论文关键词:陈忱,水浒后传,续书

《水浒后传》原本四十回,题为“古宋遗民著,雁宕山樵评”,是一百回本《水浒传》的续书。据考证,作者名陈忱,字遐心,浙江乌程(今吴兴)人。

笔者统计,20世纪以来对《水浒后传》的研究及对其作者陈忱的研究的单篇论文有36篇,学位论文2篇。中文版研究专著未见到。在胡适、鲁迅等大家的文集中,在各种水浒研究专著,各种版本的古代文学史中提到《水浒后传》片段的有50余处。诸多的研究,使人们对《水浒后传》作者陈忱,包括其生卒年、字号、诗作的认识,以及对《水浒后传》版本、主题、艺术特色、影响的认识都不断深入、真切。

但是从研究的广度看,《水浒后传》的版本研究较少。从研究的深度看,也有值得深入发掘和探讨之处,例如,对陈忱的生平、字号以及作品的评析等方面都存有偏颇,这其中既有处于缺乏资料发掘而停留于已有材料所导致的考证性谬误,也有出于阐释视角和方法僵化单一所导致的雷同性的解读缺失。有鉴于此,作此《水浒后传》的综述性研究就成为必然。

一陈忱研究

对于陈忱的生年,众多研究者提出了诸种看法。胡适仅仅假定他“生于万历中叶,约当1590年”,缺少有力的史料证据,难以证实。但此论对后学的影响巨大,直至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依然采纳了胡适的观点,认为陈忱生于1590年;谭正璧认为陈忱“约明思宗崇祯三年前后在世,年约八十岁”,崇祯三年即1630年,据此陈忱生于1550年左右,然此论材料根据不足,亦难以信服;徐扶明认为陈忱生于1608年;熊德基认为是在1613年后(《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亦持此观点);郑公盾、袁士硕皆认为陈忱当生于1615年。而海外学者魏德曼(WidmerEllen)则认为其生于1614年。由于多数研究者仅仅停留于已有的文献资料基础上,且缺乏对已有资料之间相互考证,故而众说纷纭。

笔者根据《东池诗集》对陈忱生年予以补正,认为陈忱当生于1615年。兹将部分叙文摘引如下:

“崇祯甲戌予年二十,潜居南浔野寺,面平林,枕古墓,萧条旷莽,篝灯夜读……”

崇祯甲戌即1634年,陈忱时年二十,故陈忱当生于1615年。

与撰《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生活年代相仿的还有两位陈忱,后人对此颇多混淆,容易将著述与字号张冠李戴,如汪曰桢《南浔镇志·著述一》认为秀水陈忱字用亶,《四库全书》则认为其字遐心,而当代亦仍有研究者照录《四库全书》的观点。但大部分研究者已经有了正确的辨析:“忱生于明季,其先自长兴迁南浔镇,忱又迁郡城,居乌程已数世。成、弘间别有一陈忱,归安人,陈恪之从弟,字克诚,号醉月,著《宿松县志》、《瓦缶集》、《览胜纪游》、《见湖录》。国初又有一陈忱,字用亶,秀水人,顺治甲午副贡,著《诚斋诗集》、《不出庭户录》、《读史随笔》、《同姓名录》、《东宁纪年》。见《嘉兴府志》及杨凤苞《南疆逸史跋》。前人记载,每多牵溷,特辨证之。”

今人对陈忱字号的认识也存有偏差。首先,陈忱是否字“敬夫”。胡适在其《〈水浒续集两种〉序》中提到:“顾颉刚从《汪志》(汪曰祯《南浔镇志》,笔者注)里辑得陈忱的遗诗三首:明陈忱敬夫。(顾颉刚案,据此,可知其字为敬夫)”。以胡适和顾颉刚在学界之地位,此论对后学影响颇深。谭正璧所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与所著《中国小说发达史》都认为“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夫”,《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等著述均采纳了同样的观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赵景深与冯保善均明确地加以考述。但不足的是,赵景深并没进一步论证“敬夫”所指何人,而冯保善在进行臆测性的论述时不仅所据资料有误,而且论证亦不足以使人信服,故而有必要于此重加辨析。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杨志平在其硕士论文《陈忱研究》中,进行了详实的考述:据《东池诗集》记载,陈忱与吴楚均为诗社成员,且均为名望较高者。在陈忱作序的《东池初集》中对吴楚有介绍:“吴楚,原名心一,字敬夫,号西溪”。

其次,“陈雁荡”与“陈雁宕”之辩。谭正璧在《中国小说发达史》中认为陈忱“号古宋遗民,又号雁荡山樵”,而在其他著述或史料中,陈忱多被介绍为“雁宕山樵”或“雁宕”,如迄今所能见到的《水浒后传》最早刻本(康熙甲辰本)的扉页题为“水浒后传·雁宕山樵评”。而其他史志或著述皆录为“号雁宕”,如汪曰桢《南浔镇志》、范来庚《南浔镇志》、沈彤《震泽县志》、《同治湖州府志》以及《诗兼》序、《茶香室续抄》等。杨志平在其硕士论文《陈忱研究》中根据陈忱的诗作交游考证,陈忱即可号为“雁宕”,也可号为“雁荡”,二者随取其一均不误。

陈忱的著述情况,主要见录于以下几则史料,邓之诚《骨董三记》转引范锴《得溪记事诗》记述:“几编乐府与弹词,今古何人可卖痴?争似一声渔唱起,晓风残月是芳时。”注引《琐录》(即《研志居琐录》,笔者注):明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所著如《痴世界乐府》、《续二十一史弹词》以及诗文杂著,皆散佚不传。

惟《后水浒》一书,托宋遗民刊行。

《光绪乌程县志·卷三十一》“著述”:

陈忱:《雁宕杂著》《雁宕诗集》二卷。

《同治湖州府志·卷五十九》“文略”:

陈忱:《雁宕诗集》。

从以上材料可知,陈忱著述大致主要有《痴世界乐府》、《续二十一史弹词》、《雁宕杂著》、《雁宕诗集》以及《水浒后传》(前四者亦散佚)。

二《水浒后传》研究

关于《水浒后传》的版本,1929年9月,郑振铎刊登在《小说月报》第20卷第9期的《〈水浒传〉的演化》及刊登在《文学周报》第9卷第3期《〈水浒传〉的续书》两文;1980年南京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水浒研究资料》;1983年大连图书馆参考部编《明清小说序跋选》;1986年马蹄疾编《水浒书录》;1996年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下);2000年黄俶成著《施耐庵与〈水浒传〉》;张国风2003年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及近代);2005年杨志平的硕士论文《陈忱研究》等均有研究。

根据以上研究可知《水浒后传》版本流传至少有以下大致特点:其一,总体上存有“八卷四十回”与“十卷四十回”两种结构体制,并且自乾隆年间开始蔡元放评改本较为流行。从故事情节安排等方面,两种体制也存有差别,如“八卷四十回”最末一回“大聚会弟兄同宴好结果君臣共赋诗”写君臣赏戏《水浒记》,对李俊最终结局并无明显交待;而“十卷四十回”最末一回“启故观灯同宴乐,赋诗演戏大团圆”则写君臣赏戏《定海记》(虬髯公事),将李俊结局安排为出世修道而终。另外,每回评点形式多有不一,反映了版本之间的较大差异。其二,从诸多版本的小说题名来看,均题为《水浒后传》而并无题“后水浒”或“后水浒传”者。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泛指《水浒传》续书时以“后水浒传”或“水浒后传”皆可,但在细称水浒续书时还应注意到名有所指,因为“水浒后传”与“后水浒传”分指二书,称《后水浒传》显然己指向了“青莲室主人”所撰之水浒续书。刘廷矶于此有着较为清醒地认识“如前《水浒》一书,后《水浒》则二书:一为李俊立国海岛……一为宋江转世杨么、卢俊义转世王魔……”

《水浒后传》的主题。诸多研究中,肯定了《水浒后传》延续了《水浒传》中的农民起义式的反抗斗争。显现当时社会的两大矛盾:人民与朝廷的矛盾;人民与金朝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现状和人民疾苦。肯定了李俊、阮小七等“我虽不负朝廷,也绝不让朝廷负我”的行动。即主张“忠”是有条件的。作者在《〈水浒后传〉原序》中,对宋江的愚忠进行了指责,把肃清乱臣贼子当作忠君的前提条件。在谈及以挽回宋室作为忠君条件的时候,还得联系续书的结局来作具体分析。李俊海外建国与其说是逃避现实,不如说是在明末清初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者希望缓和阶级矛盾以对付异族统治者的一种思想表现。

诸多研究认为《水浒后传》的艺术特色是《水浒》续书中最好的。具体的小说叙事结构之技与“天人之道”结合,营构成整体结构。前半部分大体以朝廷“收管甘结”梁山旧党贯穿,后半部分则是在民族冲突线中铺展。与《左传》相比,虽略有逊色,但也有几个任务比较出色。作者善于在语言行动中展示人物性格。如乐和。文中善于采用对比、烘托、渲染等方法塑造人物性格。作品还有意识的弥补了《水浒传》中拉杂凑迫人物上山的弊端,使重新聚义的人物有一个明确的理由。典雅清新的语言是小说审美趣味文人化的有力表征。叙事性语言中大量融入抒情性、描写性、说理性语言,使叙事性与抒情性、描写性、说理性相结合。

《水浒后传》的影响。京剧《打渔杀家》、《讨鱼税》由此书情节改编,阮小七易名肖恩与女桂英为反抗豪强恶霸丁自燮,愤而杀其全家,流落江湖。是京剧保留的优秀剧目之一;汉剧、蒲剧、闽剧、粤剧、晋剧、河北梆子等都有相关类同剧目。

参考文献

1 马蹄疾辑录 水浒资料汇编[C]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1977年

2 水浒研究资料[C] 南京大学中文系资料室 1980年

3 胡适著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 上海书店 1980年

4 水浒》研究论著目录索引(1903-1981.5)[M] 湖北文学学会 《水浒》研究会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 1981年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 篇3

一、在朗读中感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让学生在变化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我教学《二泉映月》一课,在指导学生的朗读时,将二胡曲《二泉映月》作为背景音乐,因为阿炳的悲惨命运就体现在他的这首二胡曲中,学生从音乐中能体会到阿炳深沉的呼唤,伤心的哭泣,倔强的呐喊……配乐朗读就能读出阿炳的内心感受,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语感。再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主要采用范读的形式,先调动自身的情感,再引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老师那饱含深情的范读下,他们仿佛看到了在忍受着不打麻药的剧痛,数着医生的刀数,竟然抓破了崭新的床单,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对的敬佩。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在赏读中领悟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饱含着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思想道德观念。学习这些文章对培养语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文章应该精读,但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抓住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赏读,领会遣词造句之精妙,学习其语言规律,增强语感。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学生对北大荒这个地方的了解是陌生的,如仅靠教师的介绍,学生感受到的北大荒秋天的美丽也是肤浅的,如果我们能抓住文中的一些优美语句让学生赏读,就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文中有一段对天空中流云的描写: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去赏读流云的美,进一步体会北大荒的秋天因天空中流云的美而变得更加美丽。《推敲》一课中诗人贾岛也在不停地斟酌诗句中的字眼,“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经过诗人韩愈的指点,昀后还是觉得用“敲”好,因为“敲”字能表现友人的礼貌,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正如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三、在积累中体味语感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巧、语言运用都十分典型。因此,要求学生将那些感受较深的,精彩的有价值的语段或句子进行摘抄,并加以点评。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语言积累方法如《九寨沟》中对九寨沟周围美丽景色的描写部分写得很美,课堂学习时学生很积极,印象颇深,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忘了这些精彩的语言。如果经过摘抄,再加上批注,印象会更深刻。如果坚持摘抄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积累一些好的词句,而且有助于形成敏锐的语言感悟力。

阅读中语感的培养只靠课堂,只限课文中摘抄的语句是不够的。还要重视阅读的拓展延伸,扩大读书的范围,把学生的读引向深入。在教学中除了紧紧抓住多读、多背、多记,发挥好教材的示范作用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我介绍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去感受施耐庵对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去体味《水浒传。的语言魅力。

四、在想象中深化语感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想象是思维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语感与想象是紧密联系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含蓄性。我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总喜欢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如《海伦・凯勒》一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词语描写,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想象海伦付出的艰辛努力,从而体会她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此外,也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遭受到了和海伦一样的悲惨命运,是不是也会像海伦一样,不分昼夜,拼命地摸读盲文,直到手指头都摸出了血呢?这样通过想象、对比,感悟课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从中培养语感。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 篇4

关键词: 名著阅读; 命题趋势; 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39-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句话道出阅读的真谛――提高学生的个体素养。但是由于升学的压力和快餐式、图文式、电子式文学作品的冲击、需要考查的名著量较多且分值不高等原因使文学名著淡出了学生的视野。考虑到当前学生漠视和淡视文学名著的令人担忧的现象,为了积极倡导学生珍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遗产,从07年开始我省中考命题虽削弱了名著的分量,却增加了难度与灵活性,这成为了中考命题的一个亮点。关注07、08、09年的命题篇目虽然由三部变为一部,但考查的难度增加了,从名著的“远射”演变为“绝杀”,从目录阅读发展到内容阅读,反映在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考查上。

名著阅读的考查,从历年中考来看,名著题失分较严重,答案五花八门,反映了学生对初中要求的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名人传》等名著不是很了解。如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名著,就无空子可钻,导致失分严重。题目的设置越来越灵活,特别注重细节的考察。如10年陕西:根据原著填空。祥子以为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努力的工作,辛苦攒钱。他买的第一辆车___。为买第二辆车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后来,他又有了一辆车,却因埋___不得不把车卖掉。祥子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11年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朱赫来一边想事情,一边把短烟斗从嘴里抽出来,小心地用手指按一按里面的烟灰。烟斗灭了。

……

省党委的会议已经开了将近两个钟头。那秃头的家伙是铁路林木委员会的主席。

他用敏捷的手指头翻弄着一叠文件,高谈阔论地说:“……大家看,就是这些客观原因使得省委和铁路管理局的决议不可能实现。我再说一遍,甚至再过一个月,我们也还是不能供应比四百立方米更多的木材……”

本段文字节选自长篇小说《_____》的第二部第2章。此章节写的是叛乱平息后,朱赫来等人此时不得不面对的另一种艰难处境:_____。这些题型都要求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深入阅读名著,培养学生一定的概括、欣赏和感悟的能力。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语文教师: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名著阅读的最好方式就是认真阅读原著。由于《课标》规定需阅读的名著量多且分值不高,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如果不认真阅读原著就不会答题或不可能得高分。教师必须做好思想工作,可以设置一些较难或较偏的题目来难倒他们,借此提高认识,引起他们对名著的重视,因为态度决定一切;还应让学生明白,通过大量阅读经典名著,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生命价值观,更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其次是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未产生、方法还未掌握之前,教师的检查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还得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现在很多学生的阅读方法很不得当,表现为比较随意、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等。此时教师必须定时定量地布置阅读的篇目。另外还应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或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介绍,比如――关注人物,更要注重评价能力的培养,收集一些有关文学名著的评论文字(可以参照名著的序言和导读部分等),善于总结,把人物,相关情节,性格特点等内容提炼出来,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逐一阅读。可以是每一周或两周温习一部。然后提供时间让学生畅谈阅读内容、评说书中人物、进行精彩片断赏析、谈谈阅读自我感受等等;或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名著。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来了,他们便会主动地去看,也使得阅读有了成效。

第三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由于《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半文言文半白话的大部头小说,对于部分阅读能力较低的同学和部分女生而言,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不妨从提高兴趣做起。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名著阅读中去。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多种多样:(1)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名著的乐趣。可以采用课前5-10分钟的时间讲《三国演义》或讲《水浒传》,这样既可以提高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用写小作文的形式规定重点回目(如群英会蒋干中计、舌战群儒、空城计等)的故事梗概或人物评价(如怎样看待林冲、武松、鲁达等)或事件评价(如怎样看待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等,其他的或续写或改写形式不拘。也可以通过书面竞赛的方式,初赛先面向全体学生,以检测某一阶段阅读的成果,然后根据成绩的优劣评出优秀的学生进行复赛。此外还分阶段举行名著精彩篇章或片断(如舌战群儒、武松醉打蒋门神等)朗诵会、名著阅读心得交流会、讲故事比赛、手抄报赛、黑板报赛、名著故事大赛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2)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将它和《武松醉打蒋门神》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品评这两个章节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印象。(3)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作用。例如我们班的钱春、陈东、曹旭东等同学对《三国演义》或《水浒传》非常熟悉,在平时不妨多创造一些让他们发挥的机会。比如把他们的作文尤其是采用了一些有关名著的一些材料当作范文来读或多让他们来讲名著故事,从而树立榜样作用。(4)联系已有体验辩论交流巩固。许多名著已被翻拍成动画片或影视剧,学生大多看过,利用早读时间围绕某一人物某一情节展开交流汇报,学生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 篇5

本来可让学生爱不释手的古典名著,为何从学生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呢?原因很简单,如今学校领导注重的是平均分、升学率。作为语文教师必然急功近利搞题海战,美其名曰“让文科理科化”。学生必然无法体味语文中的文字美、情韵美、哲理美,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阅读理解题,反复地进行作文训练。这样导致部分学生讨厌语文,更不愿阅读经典美文和古典名著,反而对言情、武侠小说青睐有加。

不阅读经典,不与大师对话,怎会有健全的人格、丰盈的思想及飘逸的才情呢?如何让农村中学生们尽情地享用古典名著的玉液琼浆,让他们在阅读中滋养心灵,提升素养?这是值得每一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反思并面对的难题。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作品。特别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仔细品读的。对中学生来说,阅读这些作品能提升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通过阅读古典名著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第一步,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如果周围的环境和你的要求背道而驰,那么你再怎么努力,也如河中浮萍站不住脚,很快就会随波逐流,和大伙一起又回归到应试教育中。因此,平时就应该时不时地利用机会让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知道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性。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古典名著阅读已经进入考纲。例如中考试卷中有这样的题目:梁山好汉中有几位是将门之后?(呼延灼、杨志、关胜、花荣、彭)像这样的题目如果不认真仔细地阅读《水浒传》是无法回答的,一定要变“浅阅读”为“深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得大声疾呼,让领导不再认为让学生阅读名著或看由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取得家长的支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孩子购买名著。当学生看这些书的时候,家长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看闲书,不会认为不如多做几道数理化题目有效。这样你就不是孤军奋战了。

第二步,要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教育大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古典名著产生了兴趣,还怕他们不会读得“欣然忘食”吗?因此,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关键。我就以《水浒传》为切入口,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浒传》能与《三国演义》 《红楼梦》并列,可见它自有独特的魅力。金圣叹说:“天下文章,无有出《水浒传》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前一段时间,《水浒传》被翻拍搬上荧屏。我先组织学生收看由该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当然因为时间关系,只能看部分影视作品,其他则放到假期看。这样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第三步,回归原著,教师进行适当引导。一般影视作品因为各种原因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原著进行改编,因此学生一定要通过对原著进行“深阅读”,和影视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阅读中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学生在阅读名著时,把书中的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摘抄的片段可在课堂上交流,特别是文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正好可以复习一下描写人物的方法。例如对鲁提辖的外貌描写:“史进看他(鲁提辖)时,是个军官模样;头里芝麻罗方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这段外貌描写,表现出鲁提辖粗犷豪放的性格。

还有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动作描写:“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突出了鲁提辖办事鲁莽、暴躁而又直爽的性格。动作描写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调动起了读者的各种感官。通过这样的阅读交流,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 篇6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偶然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儿童文学》,由此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捧着书,爱不释手,深深陶醉。12岁那年的暑假,中考过后,我有了最长的自由阅读时间,对书的渴望似乎是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爷爷的《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译林》等都被我借来阅读。开始,我看书只是看热闹,粗粗地读,囫囵吞枣,不认识的字就一带而过,不问也不去查字典,书中的情节至今早已成为一片模糊,但阅读的画卷已经展开。

最美好的读书记忆,至今还珍藏在我的读书笔记里。

初中时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可以到阅览室阅读45分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找自己喜爱的书,坐在阅览室,读得很急,因为还想多读几本。多数时候,好书要等待别人放回去才有可能拿到。通常我们三五好友,会把喜欢的书“抢”到手,排排坐,约好互相交换,谁如果违反诺言就可能会被“记恨”好几天。《读者文摘》、《青年博览》、《故事会》、《小小说》等是我那个时候的最爱。当时没有网络可以随手查询,我们带着摘抄本去上阅览课,随手抄下名言警句。我们用最原始而美丽的方法留下了读书的印记。这个阶段我收获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和随笔日记,开始热爱记录。

高中三年,阅读暂时停滞,大学时我再次开始了自由阅读。

那时的文化生活还比较简单,我们去图书馆借阅专业的书籍辅助毕业设计,排队,检索,预约,得来不易,书拿到手通常会在半年以后才肯归还。我们还会用菜票、粮票到私人出租屋租来“闲书”消遣,多是琼瑶和金庸的著作,然后会抓紧时间在归还期限内尽可能多几人传阅。那时,宿舍的舍友在熄灯后还保留了“说书”的项目,以弥补读书时间的不足。一人讲,其他人听,或者还有人补充和演绎,其乐无穷。

我不停地读,成了爱好读书的人。

近来,我开始用博客记录读书生活,读书成为我生命乐章中不可缺少的音符。走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我慢慢收起那颗发散的书心,爱上专业书籍。《电脑爱好者》、《计算机世界》、《NOI导刊》等期刊带给我最新的科技动态。在翻阅中,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使得我面对学生的询问时可以对答如流;《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方法》等专业书籍给我的工作以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高原现象”等教育理论,让我面对工作中的困惑时恍然大悟,让我在教学中事半功倍;《C语言》、《数据结构》等信息技术专业书籍虽有了很多版本,但握在手中参考的依旧是十几年前的大学课本,这是我翻阅次数最多的书籍。每次翻阅,都觉得知识的加深、思想的成熟,由此我也越来越熟练。我想,一定是阅读的功底促使我心智开启,触类旁通。

20多年的阅读生活,我渐渐有了收藏书的冲动。

旅行中,我会把心仪的书采购回家,《幸福女人的七大品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就是在某家宾馆的读书角偶遇到的。在闲暇时光,交替阅读收藏的几类书籍。定位自己的《商情水浒》,人也需要适应自己的环境,才能发挥作用,否则,纵然你有浑身力气,也无法运作,正所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困惑时,找出禅师的《与生命相约》,没有无常,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有了无常,每一扇门都为变化敞开着。失落时,重温薛雅文的《女人风向标》,魅力可以给女人的生命新的希望和活力,但需要女人付出足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