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历作文【精彩3篇】

发布时间:

我的经历作文 篇1

天色已近黄昏,晚霞映红了天边。在学校附近一片凹凸不平的空地上,一群活泼的孩子们正举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赛。

一位身穿黑色T恤,下着青绿色短裤的金发男孩,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叫汤姆,是守门员。他微微弓着身子,戴着手套的双手刚好扶在敷着纱布的膝盖上,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刚刚他在杂草丛生的地上摔了一跤,被碎石子扎破了皮。同学们把他送进了医护室,他出来后依然带伤上阵,赢得了观众席上的一片喝彩,也让对手敬畏三分。

比赛继续。汤姆后面的捡球员急得抓耳挠腮,他们的一名队友被另一方围住了,无奈之下,球被对方夺走了。汤姆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带球的那名队员。对手渐渐逼近,汤姆脸上的汗也越来越多。那名对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汤姆身后的球门射去。眼看着就要进门了,说时迟,那时快,汤姆飞起身子去接……

在场的所有队员都捏了一把汗,不知汤姆能否接住?观众席的。一位大妈更夸张,直接站了起来,伸长脖子观看。只见汤姆大叫:“哇呀呀呀呀呀!”伸手将那个子弹似的足球抱入怀中。在场的人还没反应过来,汤姆又大叫一声:“凯尔,接着。”他快速地把球抛给了凯尔。凯尔接到球后当机立断,直接飞起一脚把球射进球门。

对方的守门员看着飞来的球想用手接住。可是球却诡异地变向了,绕过守门员闪进了球门。顿时,观众席上掌声雷动,欢呼声一片。

比赛结束了,汤姆一方赢得了这次比赛。大家还沉浸在刚才精彩的一幕,汤姆也忘记了腿上的伤痛,与大家一起欢呼着,跳跃着。

我的经历作文 篇2

高尔基曾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快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我十分赞同这句话,因为我有一次劳动就真正感受到了欢乐和美好。

我九岁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英国。在英国,许多人都有自己种菜的地,能吃自己种的菜。我很羡慕他们能自己种自己吃,便打起了种菜的念头。

说干就干,我和妈妈买了花盆、浇水壶、铲子、泥土……一切准备恰当后,我搬了个凳子,带上材料,坐到阳台上。

我把土一铲一铲放进花盆里,然后把土弄松、铺平。没想到就是这个简单的重复动作,我就感觉很累很累了。我终于知道什么是“粒粒皆辛苦”了,当农民可真不容易!

我站起来伸了伸腰,走了几步,继续干活。我用铲子在土上划了三行线,里面放种子。我抓了一把种子,一点一点撒了进去,这就像下雨一样,真好玩!我好似听见了种子柔声对我说:“谢谢你,你把我放回家了,我会茁壮成长,放心吧!”

我轻轻地把土盖上了,就像给种子盖被子一样。我把浇水壶灌满水,开始喷花。看着水慢慢地滋润土壤,我心里也十分快活、欢乐。

播种完的几天里,我每天放学一回家,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然后飞奔到阳台。我精心地养育它们,盼望它们早点发芽。第一天,没有发芽;第二天,仍然纺丝不动……直到第五天,当我冲进阳台的时候,看见了三个绿油油的嫩芽站立在泥土上,看见劳动有了成果,我喜出望外,激动的泪光在我眼眶里闪烁。我感觉一切都是这么美好。

这天晚上,我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我在梦里,看见第二天我再来到阳台时,盆里一片绿色,几十朵小芽朝我微笑着,摇着它那小小的头……

我的经历作文 篇3

“哇------”就这样我降临在一家医院里。我躺在床上,哇哇大哭,好多医生,人们都为我的歌声赞叹,惊叫着捂耳朵,我用力拍打床,来为自己伴奏。

那时的我短短的头发湿润的贴在头上,浑身冰凉,皮肤红红的,小手紧紧握成拳头,怎么都不松开。

我已经不是胎儿了,而是一个新生儿。

幼儿篇

我上幼儿园了,从不和小朋友们抢玩具,总是乖乖的,只是很少说话,很少与别人交谈。

我总是很羞涩,不爱在人多的地方。

每次回家听说哥哥上小学,放暑假、寒假,就羡慕的不得了,嚷着要上小学,根本不知道其实小学比幼儿园还要累。

小学篇

上小学的第一天,别的孩子都鬼哭狼嚎,而我却不哭,总觉得,哭是没有用的,那是浪费时间。

就这样,我在学校里读书、玩耍,也碰到过各种困难,不管怎样,我都克服过去。

有的同学摔倒了,总是大哭,似乎必须大家都来哄她,关注她,她才会停止哭声。而我摔倒不需要目光,不需要问候,只需要一双手,就足够,我有权利自己站起来,没有理由。

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没有哭过,一直让自己坚强着,面对困难也曾想放声大哭,却忍住不让一滴眼泪掉下来。

不知什么时候,我变了,变得喜欢与大家交流了,我的性格内向,我曾认为内向会伴随我的一生,然而我却在为我自己和我的家人努力的改变。

在老师、同学的培养和熏陶下,我尽量尝试去做一些不想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自己拥有广泛的兴趣,积极参加各种校园团体活动,我在为自己大喊加油!

时光飞逝,马上小学毕业了,我的小学成长生活要完结了,我收藏起来校园的点点滴滴,给母校最后一个拥抱,说不定哪一天,长大后的我,再次看到这里,就会欣慰的说: m.jingyou.net “原来,我是这样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