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作文优秀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这次为您整理了二泉映月作文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泉映月作文 篇1
二泉映月夜阑人静,泉清月冷,悲悲怨怨,时起时伏,似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诉他的坎坷的一生,凡是喜欢民族古典音乐的人,一定猜得出这是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流传在中国乐坛上的二胡独奏曲不计其数,但我惟独喜欢这首用血和泪谱写,用心拉出的“自度曲”──《二泉映月》。
我父亲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能拉一手漂亮的二胡。那时侯家里穷,惟一值钱的家什就是父亲的那把二胡。记得我几岁时,一到夏天的晚上,父亲就拿上他心爱的二胡,坐在临街的门口石凳上,悠闲地拉上几段小曲,有些好乐的村民还会时不时地唱几口。有一次,我听到父亲演奏这首《二泉映月》,乍一听简直喜欢得不得了,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从父亲那满是老茧的指间滑出,是那么动人心魄,我不由得被它紧紧地吸引了。那时侯,我不懂音乐,冥冥中只觉得自己好象融入了乐曲中,情绪随主人公变化。以后的日子里,每当听到父亲演奏这首曲子,我就立刻静静地凝神平息倾听。但是,这首乐曲真正打动我,却是在我上师范的那一年秋天。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音乐欣赏课,音乐老师拎着录音机来上课,当我得知要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音乐开始了,乐曲继短小的引子后,旋律上行,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从高八度音开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旋律在高音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全曲的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所表达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深化了主题。
音乐时起时伏,忽强忽弱,凝神倾听这仿佛天籁之音,空灵、轻柔;细细品位每一个感觉,飘逸、低回,阿炳用心灵抒写的音乐,滤尽了人间的浮躁,让人抛弃了五光十色的诱惑,深深地牵动我的心,我的心潮湿了,这充满魅力的音乐,那么让人感动,让人情不自禁。这时思想远离了纷乱,灵魂跳起了舞蹈,仿佛神游在隐秘的梦之国。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
多年来,每当我听到这首世界名曲,我依然把它当作一首“依心曲”来听,它是阿炳依心而为,依心而诉,依心而来,依心而去的真实写照。啊,这永远的《二泉映月》,为你的每一次感动都能让我回味很久,是因为有了这美妙的乐曲,像空气、像花香一样弥漫在尘世间;是因为有阿炳走来,将人世间的我拥抱。
泉映月作文 篇2
这是一个潇潇雨夜,我坐在窗边,倚窗而望,数着窗外的小雨滴。这时,从隔壁传来一阵熟悉的乐声,哦,是隔壁的孙伯伯在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着,听着,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位戴着墨镜,穿着长马褂,头戴一顶灰色的帆布帽的盲人背着二胡,拄着拐棍,正在沿街卖唱,他是阿炳啊。
我静静地聆听着《二泉映月》,起初,琴声平稳而沉重,仿佛是阿炳在向世人诉说着他那坎坷的一生。旋律充满了忧伤。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阿炳把自己对旧社会的不满全倾诉出来。我仿佛看到了阿炳正遭受达官贵人的欺压。他们逼着阿炳为他们弹唱,他不从,却遭受了一顿又一顿的毒打。但他并没有屈服,打了又爬起来,继续编唱词批判他们。阿炳从不吃白食,不接受施舍,靠卖艺为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敢于同命运抗争的阿炳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想:在那个年代,不只阿炳一个人受欺压,有许许多多的劳苦大众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接着,乐曲又慢慢弱下来了。阿炳似乎在沉思。他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相信,总有一天世界会变好。
听完这首曲子后,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阿炳虽然经历了苦难的一生,但他仍然队生活充满了希望。一个失去了用明亮眼睛看世界的大师,却用二胡的弦完整地抚摸世界。他给我们后人留下的,不只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铮铮铁骨。
泉映月作文 篇3
说到二泉映月广场,你一定不会陌生,闻名中外的《二泉映月》就诞生于此地。它位于无锡市中心,是当地最热闹,最繁华的城市广场。
瞧!那古色古香的图书馆矗立在广场北端。欧式风格的图书馆白墙黑瓦,庄严气派,它线条简洁,外观宏伟,屋顶上还有一个古典的大钟,每到整点或半点时,就会响起悠扬的钟声,“叮-咚-叮-咚-咚-咚-咚-”。
登上图书馆放眼远眺,整个广场尽收眼底。广场中央坐落着一尊阿炳雕像,它是当代雕塑大师、阿炳的邻居钱邵武所作。阿炳那专注刚毅的神态、无尽的沧桑,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广场南端是一个展台,台外,花团锦簇,百花齐放;台内,一簇簇茁壮的小草紧紧挨在一起。国庆节时,展台上彩灯辉映,红旗飘扬,热闹非凡;春节时,展台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球、灯笼,憨态可掬的阿福阿喜正恭手向人们祝贺。东西两侧,繁华的步行街与古朴幽静的阿炳故居遥遥相对,令人仿佛置身在历史长河中,领略崇安寺的历史变迁。
清晨,当第一缕曙光洒向大地,沉睡了一个晚上的广场又变得生机勃勃。精神焕发的大爷大妈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他们有的打太极,有的做早操,享受着晚年的欢乐时光。
每当节日到来,广场更是热闹非凡、灯火辉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驻足在阿炳雕像前,仿佛在聆听二泉映月那美妙的旋律。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二泉映月广场一片辉煌。新搭起的舞台上彩旗林立,一场场精妙绝伦的节目如同一道道丰富可口的菜肴,纷纷登场,让人目不暇接。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二泉映月广场沸腾起来了!
泉映月作文 篇4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世界第二泉,阿炳曾在这儿创造过《二泉映月》,我第一次听到还是在一个月前。
那时老师带我们了解了《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还当堂给我们欣赏了这首二胡曲。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犹如山泉从幽静的山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让我不禁想到了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渐渐的,旋律升腾跌宕,悲惨凄切,如涛如雨。在悲凉的曲调中,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叹息,一种倾诉与呐喊的声音早已跳出音符,我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苦难和抗争,听着听着我便流下了眼泪。
当我回到家里又听起了《二泉映月》,但这次,我仿佛与琴声融为一体,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阿炳那个年代,我看到了无比美丽的惠山二泉,又望见了阿炳坐在石头上,全神贯注地拉着二胡,我走了过去,握了握他那沧桑的大手,摸了摸他那饱经风霜的脸。
阿炳,本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生于清光绪19年,江苏无锡人。他幼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到8岁随父亲在殿中当小道士,12岁能演奏多种乐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22岁时父亲去世,后因交友不慎沾上恶习。34岁双目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琵琶、古琴,走上街头,自编自唱,说唱新闻。后又患上肺病,57岁时离世。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来到阿炳家,录制了阿炳的六首曲子:《二泉映月》、《寒春风曲》、《清柳》、《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当然,还有很多曲子可以录,但遗憾的是阿炳却在这之前逝世。
这样一位老人,带着一生的音乐才华,离开了人世。但那二泉的琴声,在艺术的天空中久久不能散去……
泉映月作文 篇5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那一首凄凉悲惨的《二泉映月》,就是阿炳的代表作。
阿炳生活凄惨,他年幼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八岁与父亲在雷尊殿当道士,十八岁时,被无锡道教誉为“演奏能手”。可风雨不测,老天妒英才。阿炳因交友不慎染上恶习,被同为()当家道士的哥哥赶了出去,从此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34岁时又双目失明。如今,饱经风霜的阿炳再次来到了二泉……
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树木葱茏,藤萝摇曳,水面上月光如银纱,覆在二泉周围,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潺潺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拿起二胡,想要把这积淀已久的情怀,用琴声倾诉给茫茫月夜。
《二泉映月》的曲目从音响里流出来,我仿佛看到阿炳坐在石头上,颤巍巍地拿起二胡,月光轻轻地洒在阿炳周围,银纱盖在了阿炳的二胡上。阿炳开始拉奏了,起初琴声委婉,不知何时,阿炳的脸上流下了深深的泪痕,滴答滴答,好像落进了二泉之中。
渐渐的,琴声高昂激荡着,好像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音乐强烈的挚爱。阿炳正了正身子,随着一声打旋,二胡被“呜呀呜呀”地拉起来。阿炳嘴角微微上扬,空洞的眼睛仿佛看到了美丽的中秋月夜,仿佛看到了儿时快乐的游戏,仿佛看到了父亲牵着他的手去看花灯时的幸福场景……
一曲《二泉映月》,震撼人心的不仅仅是它的旋律,更是阿炳坎坷一生的经历。
泉映月作文 篇6
初听《二泉映月》,那是在两年前。
那天我正在大街上行走,突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把我的心吸引住了。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让我情不自禁想到了惠山二泉的美丽景色。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挂在天边,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二泉。涓涓的流水缓缓流淌着,阿炳终于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渐渐的,渐渐的,琴声变了,如泣如诉,仿佛是他在哭泣自己坎坷的命运,令听者潸然泪下。
之后,琴声逐渐高昂激越,旋律升腾跌宕,悲怆凄切,如涛如雨,奔腾而来。这似乎是他对命运不公的反抗,是他倔强的呐喊,是他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
在这悲惨凄凉的乐曲中,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叹息,倾诉和呐喊。跳出音符,我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苦难和抗争,听着听着我居然有想要流泪的感觉。
在这虚无缥缈的境界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阿炳的那个年代,看到了江南的小巷,青石板泛着如血的余晖,阿炳的身影被斜斜地长长地拖在石板路上。阿炳一身青衫,手执二胡背挂琵琶,咿咿呜呜地拉着。走上前,我似乎握住了阿炳那双饱经风霜的大手,我感受到了他那无穷的苦难,感受到了他与命运的呐喊与抗争。
如今,《二泉映月》已经不仅仅是一首乐曲,它代表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它蕴含了一种中华民族不甘屈服昂然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