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读后感(优秀4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这次为您整理了再别康桥读后感(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1
你来或者不来,去或不去,康桥都在那里,不喜不悲。倒是来这里的人在康桥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袂飘飘。挥手之间,西天的云彩成为你永恒的背景,。当时伊人在,曾伴彩云归。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喜欢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欢了哪里的一草一木。轻柔的晚风,吹拂河畔渡满霞光的柳枝,摇曳出一份妩媚,晃动出一丝娇媚,荡漾成粉红色的回忆。回忆会褪色吗?波光里的艳影告诉我,依旧如昨。所有的前尘往事一同随波荡漾起来。
还是那条河,还是那湾水,清凉氤氲在心头。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吧,悠闲自在地摇摆,用自己喜欢的姿势,没有嘈杂与喧嚣,没有羁绊和束缚。没有争夺与血腥。如果这里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树,简简单单,别无所求。
一条水草也会有梦,绝不因它是一条水草而卑微。自由的空气,静美的恬淡,爱的馨香。倘若这是卑微的,也是伟大的卑微。因为梦里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阳光,纵使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纵使梦想别现实割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碎片都会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尘封在心底,也会随心动而鲜活。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2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3
初学《再别康桥》时,诗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收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样轻盈柔和的诗句,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平静,但在当时并未有太多感觉,很多时候都不能很深刻的体会到诗人那种依依惜别之情。但当我深入学习这首《再别康桥》并且理解了里面诗歌语句的意思之后感,才真正受到这首诗歌的所呈现出的魅力。
《再别康桥》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作为一首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部分: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离开康桥,踏上归国的船只,面对这浩瀚的大海,徐志摩内心在想什么呢?毕竟那是他曾学习生活过的地方,留下了他最美好的记忆。行走在湖边,阳光撒在湖畔的柳树上,宛如夕阳下的新娘。看着水中倒影,似乎在心头荡漾。在这黄昏美景中,就连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招摇的样子都会使他顿生羡慕之情,竟甘心成为康河中的一条水草,渴望着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中。榆荫下的清泉也被夕阳点染,如同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之间,沉淀着他那对康桥情有独钟的梦。正是这个梦,让他撑起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的夜里,行着小舟,向着青草更青处漫溯。他想放歌,但却无心放歌。连夏虫都为了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无论是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还是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属于康桥,以及那彩虹般的梦,他并不能带走。再别康桥,告别的是给他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
从一开始的不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再到深入学习,查阅资料,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这一过程已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康桥那份依依难舍之情和无尽的眷恋之意。而通过上述对诗歌内容的大体复述,更加让我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康桥的爱恋,诗人用最温柔的语句表达对康桥生活的不舍,眷恋之情。但在那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不只能感受到诗人所表达出来的不舍之情,我觉得在这句诗中也表达出了一种的豁达之情。
所以在整篇诗歌里,我最喜欢这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的一生不断经历着相遇、离别,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到现在踏入大学的校门。离别高中那枯燥乏味的环境,与大学的新环境相遇。回首高中那段时光,我也会像作者对康桥那样,有不舍之情、眷恋之意。怀念往事,对往事赋予强烈的内心情感固然是好,但更应该学习作者那一份洒脱和宽广的境界,怀着忧愁,却能表现出潇洒与风度。挥手作别,那是不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又是何等的洒脱呢。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4
高中的时候接触了现代诗歌,记得语文书的第一课就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当时只觉得这首诗韵律很协调,文字很美,并没有从诗的深层次来剖析!现在看来,当时其实是处于读诗的初级阶段。呵呵,但是《再别康桥》这首诗一直深深映衬在脑海里,一直到园地举行读书活动,才把《再别康桥》这首诗又拿出来读了几遍。现在把我的一点感受和心得写在这里,希望大家多多讨论指教!
《再别康桥》诗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清风一般来到康桥,不仅在韵律上达到了回旋的好处,而且一下子将读者的心带入了一片别时万千离愁的感情宣泄的环境中。我在读的时候没把握好,速度太快,并没有很好的掌握这种感情,这是我不足之处。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好的,足以唤起所有读者的喜爱之情,应该是及其愉悦的语气朗诵出。到“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里应该是一个高潮,语气也应该是最高兴的。
恰似“文章看山不喜平”,极端繁华之后必然是深深的落寞,作者此时由喜转为惆怅,融情入景了。这时的“悄悄”和前面的狂喜构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画面,正是“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所谓的欢喜只是为最后的落寞做铺垫。这时候语气应该做到极致的慢加缓,将读者带入深深的思绪当中!
总的来说,我所朗诵的《再别康桥》并没有做到上面所述的种种要求,存在很多硬伤。但是作为一个新人,第一次朗诵出自己喜欢的诗歌,我还是很开心的,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