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优秀8篇

发布时间: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世说新语》读后感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世说新语读后感 篇1

《世说新语》这是一本讲述南北朝时期社会上流传的新鲜故事的一本书。那么何为层次?有钱或有权?现代人大多都这么认为。但真正有层次的人,他的层次感是从言行中表露出来的。

陈元方,出生在太丘长的家中,也是当时上流社会的人。7岁时,他在门外玩耍时,来了一个人,是他父亲的朋友,他是来赴约的。但当时他父亲陈太丘因朋友未能按时赴约,而已经走了。朋友得知后很生气,甚至还心有怨言,骂了陈太丘。陈元方告诉他,赴约迟到是不讲信用,对着他的儿子辱骂他的父亲,是不讲礼,友人听后自觉很惭愧,想要道歉,但是元方却自顾进了家门,不再理睬他。

有一个较为广泛的想法:不要以你不喜欢的方法去对待别人,友人已经无礼,是应该说说他。但是这体现了一个人的'层次感,体现了元方思想境界高。如果,只中说友人两句,叫他日后要改正,那就成了老子教训儿子了!相反,他用行动告诉了友人:你这是没有人会喜欢你的,包括小孩子。

层次,不是钱或权,也不是说出多么深奥的话,而是做出最有意义,却又看似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深奥,却又不做作的言行,才能让人感受到强大的层次感,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敬佩。

《世说新语》读后感 篇2

很惭愧,《世说新语》这本书现在才看完,由于时间关系,我一天只翻阅几页,中途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换书看)。最终还是凭着自己那股倔犟劲儿坚持把它阅览完毕,而且越看到后面越是意犹未尽呢!书中的故事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类,每类都有若干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主要记述当时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述说出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

有两个故事让我很有感触,不仅反复看了几遍,还打上记号便于再次阅读。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说了很多日常琐事,子敬只是寒暄几句。三人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哪个更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凭什么知道他最好?”谢安说:“贤德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由此推断而知。”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语,特别跟人初次见面时,说得越多,越能让人看明白你是什么样的人,会失去很多做事和交友的机会。话少才会定下来,定才会静,静才会生智慧,有智慧的言语别人才喜欢听。《弟子规》里“话说多、不如少”,《增广贤文》里“贵人语迟贫子话多”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另外一个故事陶侃年少时就胸怀大志,家境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范逵被举荐为孝廉,上任途中到陶侃家投宿。当时陶侃家家徒四壁,而范逵的马匹和随从很多。陶侃母亲对陶侃说:“你只管出去留下客人,我来想办法招待。”母亲头发长,于是剪下来做成两副假发卖掉换成几斛米;屋内柱子砍下一半做材火;草席铡碎了做草料喂马。最终摆上了精致的饭食,大家都不缺乏好的招待。范逵被盛情款待甚感愧疚。最后范逵到了洛阳盛赞陶侃,于是陶侃名声大噪,后来被推荐为孝廉。这个故事名字叫“截发延宾”,虽以前在学堂给孩子们讲过,这次阅读又被打动。陶侃有一位贤惠善良的母亲,对陶侃的教育影响深远。杨晫说:他可不是普通的人。杨晫对陶侃的评价是“坚固贞正,足以干事”。这个点评很准确,因为当时清谈流行,身居高位的都是手拿羽扇言谈玄远的名士。而陶侃是个寒族,不喜欢夸夸其谈,喜欢做实事。随后而来的天下大乱,终于让名士们靠边站,让他这个实干家扬名天下。“实干家扬名天下”七个大字让我为之动容,我身边的老师们在智博老师的带领下不就是这样吗?少说话,就是一个字“干”。学堂老师们和孩子们所具备的素质可能再高明的教授也教不出来的,而是来自《弟子规》在生活中的力行。

《世说新语》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而且每个故事都通俗易懂、意蕴深刻,大家可以多阅读,日积月累,不仅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还可以从中找到共鸣的声音,比如“实干家扬名天下”激发了我的斗志。.。.。.

世说新语读后感 篇3

最近,继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后,我们班又读完了《世说新语》。它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它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

它由36个主题作为一章的标题,分别是:德行、言语、政治……每篇里都有数量不定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虽然大多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却也引人深思。我读的时候,有许多故事都没读懂。故事中有许多人,他们说的很多话看的我云里雾里,可能这就是它的高深之处吧。

书中经常会用到许多巧妙的比喻,和一些巧妙地回答,这些很多都是在《言语》篇中,其它篇也有不少,因此很容易读到这些小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在这个故事中,邓艾听到文王的问题后,邓艾有一点不满的情绪,但是很镇定,他没有直接回答,直接回答的结果不是得罪人就是自己变成一条摇头摆尾的狗。偏偏邓艾读过一点书。他说:“凤兮凤兮,也就只有一个凤。”这个回答利用了巧妙的比喻成功的化解了那份尴尬,真是了不起。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世说新语读后感 篇4

诚信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如果你勇于说真话,那么你纯净的心灵将得到升华,反之,你的良知便会向黑暗的地狱靠进一步。在《世说新语》中,一篇篇小故事告诉了我们诚信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过了中午还没来,太丘便离开了,走后友人才到,元方和友人的一番对话,让友人感到无比的惭愧,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去一点也不姑息,这父子二人身上提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质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诚信,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很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像陈太丘的友人,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有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诸葛亮解字

诸葛亮在吴国时,一次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你思的是什么呢?诸葛亮回答:在家里思的是孝敬父母,侍奉君主思的是忠诚,交友思的是诚实,如此而已不管是侍奉君主,还是交友的路上,都找不了诚信,诚信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桥梁,是我们彼此的信任。

王朗渡船

华韵和王朗一起撑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韵很为难,王朗还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韵说: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脱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王朗开始乐于助人,但在危难时,却言而无信,背信弃义,而华韵当初就谨慎地抉择是否帮助别人,一旦决定帮助,就要坚守诺言,不离不弃,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但往往因为受不了利益的诱惑,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有些人,平日虽默默无闻,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才是我们应该效仿与学习的对象。

诚信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关键一步,我们必定成功,我们注定辉煌。

《世说新语》读后感 篇5

印象最深的《世说新语》故事是王蓝田吃鸡蛋这一则。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短短六七十个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罕见的天真和傻气,而且幽默风趣地暗示我们:性情急躁的人,一旦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极不耐烦,可是发脾气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事情引向更糟糕的一面。急躁,其实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遇到问题时应先平静下来,调整好心态去对待,事情才有可能得到合理解决。

仍拿王蓝田来说,他暴躁地的和一个鸡蛋过不去,而面对谢无奕的谩骂却能一言不发,这又体现出他心胸宽广。

东汉末到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时期之一。但《世说新语》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士人的纯真和痴情,这一点点纯真,历经千年一直感动着无数读者,包括现在的我。

世说新语读后感 篇6

刘墉的《世说新语》应该出书现已好久了,很不好意思,仅仅上星期才看到这本书。

今日再翻开这本书的时分,看到刘先生改动的一句话:“人无近忧,必有远虑。”放在近前的问题不处理,真实是可怕之极的。假如处理眼前问题不必久远眼光,就会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了。有意思。刘先生一起引荐还有孔子另两句话:“正人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正人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幸运。”任何一个成功都不是无意做的,尽力才是底子啊。刘先生引荐的爬山领队的也值得爱惜:“现已了解的路,作进一步计划;不了解的路,要作退一步计划。”经典的危险控制论。读书才是硬道理啊!那些有用的原理或行为的成果,要靠自己去力行,恐怕做不了几件作业。趁便记载一下读来的语句。

庞加莱说:科学家研讨天然界的原始动力来自于天然本身的美。狄拉克说:我认为哲学永久不会导致重要发现,它仅仅人们议论已发现事物的一种办法算了。狄拉克给莫斯科大学的黑板题词:任何物理学规律都有必要具有数学美。在阅览以及听骆教师解说《名教与天然》进程中,我注意到魏晋文明中一位无足轻重的人物——王弼。所以查阅了一些材料,了解了一些相关王弼的信息,以下便是有感而发。

骆教师的《世说新语精读》一书中说到名教源于孔子的正名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骆教师讲的理念与实存,用理念来标准现实;而道家却认为“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而王弼从道理的高度讲这两者结合成了一体,认为名教出于天然。我个人认为这既表现了他作为形而上学开创人的思维,也是其时魏晋士人思维的描写,对思维文明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效果。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粥未弱冠,往见之。晏闻粥名,因条向者胜理语粥曰:“此理仆认为极,可得复难不?”粥便作难。一坐人便认为屈。所以粥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世说新语·文学》)。王弼谈锋拔尖,辩得世人哑口无言,自己还罗列观念持续佐证。王弼是其时最出色的清谈家和哲学家。由此看出其时文风仍是很盛的,并且清谈适当盛行,士人们都崇尚这样的习尚。而在宣传形而上学的进程中,王弼提出的关于家族制度中等级联系的“分”与血缘联系的“合”,便是在相爱中有敬,在同中有异,构成调和的社会全体,表现了其时遍及奉行的家族制度的价值取向,可见魏晋时期人们的观念现已被遭到了形而上学的影响。并且在世说新语形而上学与清谈的进程中,不只表现了名教与天然和调和一致,更协调了儒道文明,促进其时人们的思维的思维交融。

由此,王弼等人开创的形而上学正始之音开端了魏晋清谈年代。从此,议论人物着眼于议论和义理,即不只看人的谈吐辞藻,并且要看他对义理的领会,而王弼等人也被后世名士奉为典范。魏晋人士对正始谈风之敬慕,于此可见一斑。

世说新语读后感 篇7

从我读书时代起,我就很喜欢看书,特别是关于散文类的书,这方面的作家很多,譬如刘墉就是比较出彩的一位散文作家。如今,我已经迈入工作的第N个年头,刘墉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从他的书中我学习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并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让我受益非浅。

最近,我阅读了刘墉的新作—《世说新语》①处世秘笈,这本书的内容简单易读易懂,实用性很强,很贴近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之所以刘墉这么受欢迎,可能就是因为他写的书通俗易懂吧!这次我想我的介绍准没错的,想必大家看完这本书后一定会拍手称赞的!在我的大力推荐下,我们部门参加这次学习的员工个个都说这本书好,具体它的好在哪里呢?请听我一一说来,总结两点如下:一是学习怎么说;二是学习怎么做。这听起来没什么,但是说话艺术的学问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如刘墉在书中所列举的例子吧,比如你是职员,老板问你今天客户一共叫了几箱货。平常一天有一百多箱,那天特别少,只叫了十箱,你是不是很可能答:“报告老板,今天只叫了十箱耶!”刘墉告诫说,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小主管,你这么说就错了!除非你是合伙人、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不要说“今天只叫了十箱”而应该只讲“叫了十箱”。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是老板,你应该先客观地把实际数字告诉老板,下面他要跳起来或大吼:“什么?才叫十箱?怎么搞的?”都是他的事,你没有资格用你的主观去影响他。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一个有纪律的公司,对一个领导者,或对一个需要作出正确判断的领导阶层,做下属的都应该先提供客观的事实。

从一个人的说话可以看出其的素质和水平,从一个人所做的事可以看出其在工作是否称职,就如刘墉所说的有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刘墉举了几个很简单的例子,他说每一行都有它的职业道德,如今天你在旅馆、餐馆工作,不能随便透露顾客的行踪,这是你的职业道德,就算有人打听,某某人是不是常来啊?你也不应该说;如今天你在银行工作,为顾客的财务保密,是你当然的职责,虽然在电脑上,你可以看到顾客的每一笔交易资料,但是绝不能到外面去说半个字。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一个工作者都有义务替顾客做好保密,因为这是你的职业道德。

通过对刘墉《世说新语》这本书的学习,结合我们自身工作的实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提高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整个大家庭更加和谐美满!

世说新语读后感 篇8

最近,我看了本好书-----《世说新语》,这是一本蔡志忠漫画。蔡志忠把许多故事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故事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构的,但都诉说着一些做人的道理。通过漫画,这些深刻的道理一下就容易被人理解了,寓教于乐。

比如:《舍命全交》。这个故事讲述了苟巨伯到远方探望重病的朋友时正好碰到了胡贼,他没有丢下朋友自己逃命,而是陪他留下。胡贼看到他这么有义气,深受感动就退兵了。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人要有情有义。

又如:《谢安教子》。谢安的夫人常常亲自教育子女,而谢安只在一边做事,谢夫人问谢安为什么不亲自教育子女,谢安说我常常在教导呀。这个故事告诉我言教不如身教,做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

再如:《救人救到底》。这个故事中王朗在避难途中一开始考虑到实际情况不愿让人搭船,同意后在遇到水贼时也不放弃。他与同伴共同努力,逃到了安全的地方,而华歆一开始劝说王朗同意,却在遇到水贼时要弃人而逃。通过这个故事我悟到了两个道理:第一,做事要多加考虑,要量力而行;第二,答应了的事就要做到底,要和大家共同努力。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故事,我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蔡志忠还有很多这样的漫画,如《论语》、《老子》、《孟子》等。以后有时间我都要看,让自己尽情遨游在这好书的海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