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读后感【优秀3篇】

发布时间: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超然”又想“挣扎”的心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荷塘月色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荷塘月色读后感【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荷塘月色》读后感 篇1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是由我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所写,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

《荷塘月色》主要写了作者心里颇不平静,在夜里悄悄地出来散心,顺着小路走,日日经过的荷塘边,去看那月下的荷塘,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乳交融,但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优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胧的轻纱,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

《荷塘月色》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但作者还是无法摆脱那一缕愁绪,哀愁与喜悦相互交织,给我有身临其境之感。

《荷塘月色》的淡淡荷香,幽幽月色,让我想起了在最近,我去了西湖,在白堤上缓缓行走,山、水、树环绕在我的身边,犹如一幅画。我好像在和大自然愉快地交谈,静静地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我不是第一次来西湖,那还是被它的美深深地震撼住了:老树的叶子几乎都掉光了,只有几片叶子在与寒风勉强地抗争着,在树枝上微微地颤动着,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也让我十分惋惜,错过了一道美景。西湖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十分美丽。湖的另一边,荷叶早已枯萎,和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湖水在一起,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远处,几只小鸭子在湖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一片生机。抬头一看,雷峰塔耸立在山上,塔身若隐若现,碧绿的树丛掩映着它,只有塔尖露了出来。从旁边望月波亭:亭子一半建在水上,和水和二为一;扭头一看,白堤映入眼帘,犹如一条长龙;桥洞映在湖面上,倒影与真身融合在一起,犹如一面大镜子,映出了西湖的美景;就像徐文长所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如同工笔画,景物描绘精雕细刻,细腻传神,是一篇令人陶醉其中的佳作。

《荷塘月色》读后感 篇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著名作品,写的是北京清华园一处荷塘。我最近读了几遍,受溢匪浅。

夜晚的荷塘是宁静的,美丽的,就像睡着了一样。但作者却趁着这万物俱静的时候,来看他家门口这片熟悉又陌生的荷塘。

为什么说陌生呢,因为在满月的月光下,一切都不一样了:“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外人都不知道的一片荷塘,边上栽满了杨柳,湖中的荷花更是茂盛。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绿色作文网。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子。”我想像中那茂密的荷塘不过就是这样,一点也不能再美。

荷塘上不只有荷叶还有零星的白花。花就像诗人的品格一样纯洁像花香一样源远源长。

最美的还是这荷塘月色中的月色。光像流水一般淌过一片又一片的荷叶,让所有的叶子像抛光过一般闪亮,但它一点也不刺眼。因为月光是温和的就像诗一样,是遥远的,渺茫的,这就是诗和远方。

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如是诗和远方就在眼前,那请用心去追寻吧!

《荷塘月色》读后感 篇3

这个寒假里我读了《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专集》。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极富真实感,因此他的许多文章被列入学生的课本;他的作品充满了同情,表现出爱国、爱人民的精神,因此,他的一些作品,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以及反复思考。

在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朱自清先生智慧的结晶。虽然有一些文章使我们耳熟能详的,有一些却闻所未闻,但这些并不会妨碍我们去理解这些文章。这写文章的每一句句子,甚至每一个词,都可以指引我们在浩瀚无根的书海中行进,并“教”我们学会知识、得到灵感、感受友谊……在朱自清先生写的文章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经典文章,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去学习作者的思想与写作技巧,这样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大大提高。他的文章能使我们领略到阅读的乐趣。这些文章,不但有启迪的色彩,更有智慧的空间,帮助我们积蓄奋斗的力量,使我们鼓起力量的勇气,找到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