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先生读后感 篇1

一、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写

本以为主人公是一个叫汉修先生的男子,读了才知道这是一个叫做雷伊的男孩子的成长的故事。关于汉修先生的正面描写并不多,只能从他的信以及那位女作家的口中了解到这是一个智慧的作家:他用巧妙的方式带动了雷伊,激发了雷伊的表达欲望,再现了雷伊从讨厌写作到爱上写作的过程;他是一个幽默的作家,从他的回信中可见一斑,雷伊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文笔也有了幽默的因子。

他是一点懂孩子的作家,所以雷伊愿意向他倾诉。小说把雷伊的信与雷伊的日记按照章节交叉排列,从第一章还有错别字的短短的书信,到后面有精彩的场景描写,情景交融的表达,我们看到了雷伊的进步。

在小说中的确有给大家习作的建议,都是通过雷伊的回信和日记呈现出来的,包括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看、多写。在雷伊不知道怎样写日记时,汉修先生建议雷伊假想一个人物,以写信的方式来倾述,于是有了"亲爱的‘假’汉修先生"这样的书信体的日记。

书的结尾,雷伊的爸爸回来了,还带回了小狗土匪,可最终妈妈没有答应复合,这种构思还原了生活的真实,这时的雷伊已经走出了自我的烦恼,相信自己已经能应对一切了,如果改为大团圆的结尾个人觉得反倒不太好。

二、薄薄的一本书,浓浓的一份情。

让我更感动的不是雷伊习作水平的提高,而是他心灵的成长。作为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转学后的雷伊是孤独寂寞的,他渴望父亲的爱,曾那么埋怨父亲,特别是从电话中听到了一个男孩子的声音后,但他最终也释然了,从爸爸的角度去思考,谅解了爸爸。在书的结尾,雷伊的爸爸找到了小狗土匪,雷伊却决定让土匪跟爸爸在一起,去陪伴爸爸翻越雪山;他想方设法制作了报警装置想抓住偷他午餐的小偷,最终在法兰德林先生的影响下,决定不再追究此时,也许,小偷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雷伊没有因为打击而一蹶不振,是因为他的身边有爱他的、带给他正面影响的人:

雷伊的妈妈离异后自己带着孩子,谈及离婚的原因,她说是因为雷伊的爸爸太热爱他的卡车,在雷伊出生前她也是如此,但是后来因为有了雷伊,妈妈长大了,而爸爸还没有长大。她没有埋怨,更没有数落前夫的不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怨妇。她让雷伊明白彼时他们是有爱的,现在的分开是有原因的,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辛苦的。

校工法兰德林先生宽容、乐观、善解人意,他乐呵呵地清扫孩子的呕吐物,和雷伊交流,时刻关注他、提醒他,是雷伊在学校最喜欢人。

那位共进午餐的女作家贝乔称呼雷伊为"小作家",尽管雷伊说自己只得到了荣誉入围奖,贝乔却说:"那有什么差别?每个评审的意见都不同。我就很喜欢你那篇文章,因为它的作者很诚实地写出自己熟悉的事物,而且表现出很质朴的感情。你让我觉得身临其境,感觉自己好像开着卡车在陡坡上载着好几吨葡萄。"这样的称呼,这样的话语,这样的肯定,给了雷伊无限的鼓励。

图书馆理员知晓雷伊希望汉修先生的作品,于是在第一时间把汉修先生的新作品借给雷伊,让雷伊体会到别人对他的在意……

小说中呈现出的爱与痛的挣扎,不正是生活的真实吗?我注意到,雷伊在校园内的孤独,注意到他没有提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其实雷伊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子,愿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给予每一个孩子,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能给予他们阳光、雨露,愿他们像雷伊一样完成自我成长!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篇2

听说这本书对于孩子在写作方面会有很大的启迪,封面上的的宣传口号也有这样一句话: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抵过所有作文书。带着这样的期待读后,慢慢品味,渐渐进入小说描绘的场景中的从读第一二章时是质疑,到掩卷时为之叹服,这才明白它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是实至名归的。

一、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写

本以为主人公是一个叫汉修先生的男子,读了才知道这是一个叫做雷伊的男孩子的成长的故事。关于汉修先生的正面描写并不多,只能从他的信以及那位女作家的口中了解到这是一个智慧的作家:他用巧妙的方式带动了雷伊,激发了雷伊的表达欲望,再现了雷伊从讨厌写作到爱上写作的过程;他是一个幽默的作家,从他的回信中可见一斑,雷伊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文笔也有了幽默的因子。

他是一点懂孩子的作家,所以雷伊愿意向他倾诉。小说把雷伊的信与雷伊的日记按照章节交叉排列,从第一章还有错别字的短短的书信,到后面有精彩的场景描写,情景交融的表达,我们看到了雷伊的进步。

在小说中的确有给大家习作的建议,都是通过雷伊的回信和日记呈现出来的,包括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看、多写。在雷伊不知道怎样写日记时,汉修先生建议雷伊假想一个人物,以写信的方式来倾述,于是有了"亲爱的‘假’汉修先生"这样的书信体的日记。

书的结尾,雷伊的爸爸回来了,还带回了小狗土匪,可最终妈妈没有答应复合,这种构思还原了生活的真实,这时的雷伊已经走出了自我的烦恼,相信自己已经能应对一切了,如果改为大团圆的结尾个人觉得反倒不太好。

二、薄薄的一本书,浓浓的一份情。

让我更感动的不是雷伊习作水平的提高,而是他心灵的成长。作为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转学后的雷伊是孤独寂寞的,他渴望父亲的爱,曾那么埋怨父亲,特别是从电话中听到了一个男孩子的声音后,但他最终也释然了,从爸爸的角度去思考,谅解了爸爸。在书的结尾,雷伊的爸爸找到了小狗土匪,雷伊却决定让土匪跟爸爸在一起,去陪伴爸爸翻越雪山;他想方设法制作了报警装置想抓住偷他午餐的小偷,最终在法兰德林先生的影响下,决定不再追究此时,也许,小偷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雷伊没有因为打击而一蹶不振,是因为他的身边有爱他的、带给他正面影响的人:

雷伊的妈妈离异后自己带着孩子,谈及离婚的原因,她说是因为雷伊的爸爸太热爱他的卡车,在雷伊出生前她也是如此,但是后来因为有了雷伊,妈妈长大了,而爸爸还没有长大。她没有埋怨,更没有数落前夫的不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怨妇。她让雷伊明白彼时他们是有爱的,现在的分开是有原因的,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辛苦的。

校工法兰德林先生宽容、乐观、善解人意,他乐呵呵地清扫孩子的呕吐物,和雷伊交流,时刻关注他、提醒他,是雷伊在学校最喜欢人。

那位共进午餐的女作家贝乔称呼雷伊为"小作家",尽管雷伊说自己只得到了荣誉入围奖,贝乔却说:"那有什么差别?每个评审的意见都不同。我就很喜欢你那篇文章,因为它的作者很诚实地写出自己熟悉的事物,而且表现出很质朴的感情。你让我觉得身临其境,感觉自己好像开着卡车在陡坡上载着好几吨葡萄。"这样的称呼,这样的话语,这样的肯定,给了雷伊无限的鼓励。

图书馆理员知晓雷伊希望汉修先生的作品,于是在第一时间把汉修先生的新作品借给雷伊,让雷伊体会到别人对他的在意……

小说中呈现出的爱与痛的挣扎,不正是生活的真实吗?我注意到,雷伊在校园内的孤独,注意到他没有提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其实雷伊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子,愿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给予每一个孩子,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能给予他们阳光、雨露,愿他们像雷伊一样完成自我成长!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篇3

还记得二年级时,我第一次在我家书柜里发现《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当时我只是觉得这个书名挺有趣的,就翻开看了起来。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里面的故事一点意思都没有,就是写信、写日记,写信、写日记……而且这些信和日记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情,就像一杯白开水。可这次当我再看这本书时,我却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原来我觉得平淡无味的语言,现在读着觉得特别真实,鲍雷伊的喜怒哀乐都展现在我的眼前。书中“午餐袋之谜”让我觉得有趣;鲍雷伊父母离婚后,他爸爸来看他的场景让我感动;书信中鲍雷伊每一次署名的变化,又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在这本书里,我很佩服汉修先生,他让鲍雷伊通过写信的方式,爱上了写作。我更加佩服鲍雷伊,虽然他开始也不太情愿写日记,但还是坚持下来了,一直坚持以假装自己在和“假”汉修先生写信的方式写日记。

鲍雷伊不但在写日记这件事上坚持不懈,在“午餐袋之谜”中也让我看到他的坚持。他的午餐袋里总有些好吃的东西,可常会被别人偷走。这让鲍雷伊很气愤,他想了很多办法:如上学途中就把午餐吃掉,但是到了下午就很饿了;在午餐袋上写个假名,不久也被识破了;更夸张的是他用大捆胶带把午餐袋封起来,最后差点连自己都没吃上饭……虽然这些办法都没有成功,但他没有放弃,继续想办法做防盗警报器……

这学期谢老师让我们写“侃侃”,每天记录生活中的小事。一开始我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没写几句就没话可说了,好几次还拖拖拉拉没有完成。看到别人的“侃侃”写得那么真实生动,还有些同学坚持写了一段时间,得到了爆炸星,直接升级为班级小写手,我可羡慕了!

我也想升级,我也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表扬。妈妈说,你看鲍雷伊是怎么做的?我恍然大悟,我也找一个假汉修先生给他写信,把文字写在纸上,就有种跟远方的朋友对话的感觉,那一定是件很好玩的事情。鲍雷伊能坚持下来,我也要努力坚持下来。

好几次写侃侃我都感觉无从下笔,妈妈说我没留心生活。于是,上体育课时,我细心观察身边的同学;午餐时,我也在搜寻写作素材;课间,我会回忆一天中哪一点最值得记录……

就像《犟龟》中的那只意志坚定、不达目标决不言弃的小龟一样,我每天都认真完成侃侃随笔。渐渐地,我写侃侃的时候不再需要抓耳挠腮了,文笔也越来越流畅了。坚持真的很难,但坚持的魅力也是无穷的。也许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会遭遇讥讽,也会有热情的挽留,有不屑一顾的眼神……但只要“一直在路上”就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先生读后感 篇4

范仲淹有云:“山云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上高水长。”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先生是老师的又一称谓。师者,先生于人,他们经历了更多,白云苍狗间由黑发少年成长为睿智长者,他们曾切身感受过这个世界的温柔与残酷,在岁月的长河中撑一叶小舟,争渡出一条条窄窄的航道,这中间凝结着他们的汗水甚至血泪。他们曾执著于岁月,却并不因此而狭隘,当再有后来者的时候,这些先生们无私地出让自己全部的经验和教训,只为了新一代的成长,恨不得让广大的青年们踏着他们和着血泪的脚印向前向上。这是先生们的坚守,亦是先生们的博大。

在这个假期中,我仔细阅读了《先生》一书,那些先生们的身影也照亮了我目前短暂而终将漫长的教学之旅。在未来漫漫的征途中,先生们将如同佛前的一豆青灯,照亮我漫长的等待,沉着的坚持,和无数个枯守的岁月。世事如洪流,正如书中所说:“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而先生们的那些被岁月的刀斧不断砍斫的精神却透过时光的纸背,留下亘古绵长的墨香。

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陈寅恪、梁漱溟、陶行知……先生们是勇敢奋进的一代,也是于无望中创造希望的一代,在他们所生存或是挣扎过的岁月里,中华民族正湮没于漫漫的征尘和喧嚷的闹剧之中,而先生们却用他们一身悍勇的气魄劈开重重迷雾,为中华民族之繁衍挣得一次又一次的喘息之机。就如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时《中华新报》发来的致电:大风雪中来此学界泰斗,如晦雾之时,忽睹一颗明星也。而实际上,如同明星般照亮了那个时代的人并不只蔡元培一人。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先生们正是如此。也正是他们的坚持才使得这个民族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战乱,一次次的流血,一次次的自毁自戗之后,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就是这样的一群先生们,他们是书生,是笔者,是乱世中柔弱的飞蓬,亦是尘埃中细小的纤尘,他们也被投入到时代的洪流里,随之斡旋不息,却不甘就此沉沦。而他们所坚守的无非是教育,也只有教育的事业才能有这般改天换地的勇气,才能有这般脱胎换骨的决然。面对死气沉沉的中国,维新者誓言铿锵:“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他们希望新生的少年带着少年的中国走向更远更美好的未来世界,为此他们甘为人梯,甘愿后辈们能够踏着他们的肩膀奋进,哪怕被人践踏也支撑起一个更美丽更富饶的中国:这其中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最终成就了桃李芬芳的学者之北大的蔡元培;有惟愿教育之花常美艳,不辞身是挑粪人的南开校长张伯苓;有提出“所谓大学者,所谓大学者,非为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清华校长梅贻琦;有办平民学校,教授一战华工,以造就“新民”,立志不为官、不发财终身先给劳苦大众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们不是力可拔山气可盖世的勇士,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者,他们唯有一身青山处处可埋之忠骨,唯有一颗甘将热血沃中华之心。

那是的教育与国运相连,国破山河在华夏儿女,仁人志士在战火硝烟中撑起一面希望的大旗,指引着少年青年们想着未来大步迈进,时光飞逝历史的车轮旋转至今日,我们迎来个一个更加繁盛更加美好的崭新的纪元,身为后来者的我们没有改天换地的勇气,没有背水一战的决绝,但我们却没有丝毫理由可以退缩,新的使命在召唤我们,趁着这东风,迎着这朝阳,踏着前辈的足迹,扬鞭跃马,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篇5

书,是巨大的力量;书,也是逆境中的慰籍;书,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然,也有人会觉得书根本其实读来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当他们长大过后,就会发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了。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做《亲爱的汉修先生》的书。这本书不仅仅得过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而且胜过所有的作文书。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名叫雷伊的孩子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的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她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手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这本书中,雷伊的妈妈也让我非常感动。她能正确地引导孩子,让他能乐观坚强的面对人生。她说:“我每次望着海浪,都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妈妈对人生坚强的态度,对雷伊产生了影响。

这本书可以让我从雷伊的书信和日记中接触到他的内心世界。这本1948年得奖的作品,并未随着潮流的变迁而褪色。

先生读后感 篇6

五个小时,可以帮你揭开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可以帮你深入了解心理咨询是怎样带来改变和成长的,你是不是也很心动?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了一只热情又爱冒险的蛤蟆先生,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失利导致心情抑郁,然后去做心理咨询,每一次的心理咨询都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收获,一点点从抑郁状态中走出来,最终恢复了热情和活力。全书只有10.8万字,人们的阅读速度一般是每小时2万字到4万字,按最慢阅读速度2万字/时,5个多小时也完全可以读完本书。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你要不要尝试一下?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消除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比如有些人觉得只有得了心理疾病才做心理咨询,或者像书中所说那是针对经历过严重或者可怕事件后进行的一项神秘活动。不是的!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件普通的、科学的事情。每个人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或者说是心理困扰,比如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抑郁、亲子关系紧张让人烦闷、亲密关系无法调节让人痛苦、绝望等。心理咨询师帮助人们解决的是心理问题,不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属于精神科医生的职责范围。

另外一个误解就像书中的蛤蟆先生一样,以为心理咨询就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见了心理咨询师就说:“是他们让我来做心理咨询的,你告诉我怎么做才能好受一些”。其实,心理咨询应该是一个自发自愿的过程,来访者有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改变自己,也就是所谓的“助人自助”。来访者不能像学生时代一样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学点新知识就算完成任务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痛苦的来源并摸索出解决痛苦的方法。咨询师在整个过程中会倾注全身心的关注和陪伴,使来访者更高效的完成自我改变和成长。

书中描述了蛤蟆先生每一次咨询的详细过程,从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对话中,我学会了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联系过去再看向未来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帮助我更好的理解自己,有效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有一次,爱人开车送我去办事然后他再去上班,因为时间紧张导致他有可能迟到。一路上他在不停的表达自己对于迟到的焦虑,而我却一直默默无语。自己事后一直在疑惑,当时的自己为什么那么冷漠无情,跟平时相差很大呢?我尝试着用咨询师的话问自己。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我有点内疚、有点不知所措,我想要安慰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种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小时候我妈对我说‘我这么苦、这么累都是为了你,你还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吗’。那种内疚感、无力感很相似,甚至还有点愤怒。”

“现在的你,理解了当时的自己吗?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是的,我理解了。默默无语的我其实回到了‘适应型儿童状态’,体验着跟童年时候一样的感受,然后用相同的沉默回应了那种感受。如果是现在这种‘成人状态’,我可能会向他表达因为自己的拖延导致时间紧张的歉意,会安慰他帮助他缓解焦虑,也可能会跟他一同探讨避免迟到的其他解决方案。”

从问题中看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然后回忆小时候是否有相似的情境,再回到当下用理性大脑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式不但揭开了我的疑惑,也让我有了建设性的方法。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的内疚感和无力感,我相信可以更快速的理解自己,帮助自己跳出“适应型儿童状态”,回到“成人状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篇7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是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创作的,获得了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毫无疑问,这是一本所有人都值得一看的小说。这本书里没有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写的尽是主人翁对一些生活琐碎事情的叙述,但足以让读者从中产生共鸣,似曾相识。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直到脉络清晰。

故事是通过鲍莱伊读了汉修先生写的《狗儿快乐秘诀》展开的,因为那本书对他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鲍莱伊也有一只叫“土匪”的爱狗,剪不断,理还乱,有很多问题需要寻求答案,便写信同汉修先生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一篇作家专题报告,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鲍莱伊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渐渐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在写信过程中,从他如实地回答汉修先生的十个问题,到对自己真实境遇和内心世界的剖白,一发而不可收,并且越写越好,在描写“蝴蝶树林”时,已经能让人动容。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

这应验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鲍莱伊在成长过程中,妈妈是他的一盏灯,为他照亮前行的路;汉修先生是他的阳光和新鲜空气,为他的写作作了最好的指导,给他指明了方向。相信鲍莱伊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作家的。

这本书之所以能得金奖,我还认为他能给读者有很多层面的遐想空间。如果说汉修先生为鲍莱伊打开了一扇窗,鲍莱伊却把自己的心灵之门敞开了。他是一个普通的和我们一样的孩子,他所叙述的事情和想法,在不同的时空里,类似的也在同样发生着,不管是今天、明天还是将来。

在鲍莱伊写到自己的午餐常常被偷的事件,使我不禁回忆起幼儿园时,我从学校带回一块折成小动物的漂亮手帕,在妈妈面前炫耀,没想到妈妈不但没有笑容,反而神情严肃地告诉我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准拿回家。第二天,我就将它交还给了老师。从此我就知道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即使是特别想要的东西也不能随便拿。但这些事情,也都在别的小朋友身上发生着,上一年级时我书包上的小挂件没了,虽然扣得很紧,还有像剪刀、橡皮、蜡笔一类的,也没少缺过。当时我的心情是很糟糕的,并且痛恨那些拿走我心爱东西的同龄人。也经常会碰到别的小朋友说什么什么不见了,明明是放得很好的,控制不住的小朋友还会大哭一场。难怪鲍莱伊想尽办法要在饭盒上装一个警报器。原来这是孩子的共性,大家都喜欢得到和拥有自己心爱的东西,只是有些小朋友会缺少一些辨别能力,事情就上演了。可见,我们就是一块未干的橡皮泥,有着极大的可塑性,这本书无疑给父母、教师们许多启示。

在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之后,我也庆幸自己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学习之余,有时候好朋友会到我家来玩。有一次,我偶然到好朋友家去玩,发现她放在床头的指甲贴、小黄鸭发夹、小装饰包跟我的一模一样,觉得很奇怪。结果回家来一看,我的这些东西全然没了踪影。我就开始怀疑她的会不会是我的,妈妈却指责我不能随便怀疑别人,我就暗暗着手调查,经过反复调查取证,这些东西确实是从我家里拿走的。经过一个月的内心纠结,我终于下决心打电话告诉她妈妈,在她爸妈的耐心指导下,她终于说出了实情,而且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重犯。

妈妈对我说,小朋友拿了东西不能说“偷”这个词,有了缺点互相指出来才是真正的朋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们依然是很亲密的朋友。

“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阳光说。

“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空气说。

“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梅子涵说。

这些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阅读经典,它能触摸我们的灵魂,它能净化我们的心灵。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篇8

今天我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一本书,这本书是纽伯瑞儿童文学晋江,是我看了许多遍都不过瘾!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鲍雷伊的孩子,他跟我们世界上许多孩子一样,不喜欢写作,不喜欢额外的作业,让我们感到像是自己身边的人一样!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是由信和日记组成的,很别致,而且书中的语言很幽默!

《亲爱的汉修先生》带给我们了许多,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篇9

终于又读完了一本好书《亲爱的汉修先生》。

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在信中,雷伊因为父母离异无法理解,转学后没有朋友而苦恼。汉修先生通过书信,让小男孩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雷伊坚持每天写作,他从一个普通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乐观自信的孩子,真是了不起。

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先生读后感 篇10

老舍先生的作品大都很幽默,大都是表面上在开玩笑,在轻松逗乐,实质上却在把国民思想里一些落后的、丑恶的东西呈现给读者,试图启发读者在笑过之后去思考、去反省。有人评价说老舍先生的文章“笑中有泪”,这个我还没能体会到,但至少我明白读他的文章不该只是笑。

《马裤先生》算是一部短篇小说吧,它主要是在描写马裤先生的行为,以及他和茶房之间的互动。老舍在这篇文章里的用语极其幽默、夸张、讽刺。马裤先生这个人可称得上是集负面之小成:他为人小气,好虚荣,不懂基本的礼仪,不知道“耻”为何物,我们好多人的身上多少有他的影子呢。展开来谈几点,如下:

“……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我倒有点迷了头,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难道由哪儿呢?……”典型地没话找话,不知道说什么,但总不能不说吧,那样显得多没涵养呢?这就是爱充大,爱慕虚荣的心理在作怪。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假如不是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马裤先生为什么喊声茶房,还要几乎用尽全身的力量,是怕茶房听不到?我猜想他是怕周围车上的人听不到,更是怕“我”听不到,他想成为焦点,毕竟在这之前他受到了“冷遇”,为了挽回面子,他必须行动起来。但在旁人看来,这种方法是多少蠢笨!

马裤先生忙不迭地喊茶房拿毯子,拿枕头,拿毛巾……难道他就不怕茶房会烦吗?或许会吧,不过我想在他看来,他付了钱的,所谓花钱买服务,为了对得起自己“送出去”的“银子”,他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服务,这也就是他在得知老舍与另一位乘客都没有带行礼时而为自己没有带上四只皮箱与一口棺材感到遗憾的`原因。马裤先生这样不遗余力地争取自己的权利想来倒也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车上不只他一个乘客,只管自己享受而不去顾及其他人的死活,这多少有点自私吧。

从马裤先生的“小动作”,比如在大众面前挖鼻孔呀,站在车箱的过道里堵着别人呀,把一口痰吐到车顶上呀,在别人头顶上摔打鞋子呀……可以看出来他的素养高不到哪儿去,或许是个暴发户吧。懂得不多,却还要故意趾高气扬,以示与众不同或者鹤立鸡群,但让人遗憾的是他几乎稍一动作,就会被别人看出破绽。

其实老舍先生在故事一开始描述马裤先生的穿著时就赋予了他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形象,以这个开场来暗示读者接下来的故事将会是一种讽刺性的幽默。马裤先生的形象是如此的惟妙惟肖,动作是如此的鲜活,仿佛他就站在我们的面前,响雷似地喊茶房,让人反感不已,同时也忍俊不禁。

马裤先生这个人表现出了人性刻薄的一面,但往更深一层看,他并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毕竟大部分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点虚荣,或者一点刻薄,也许还有一点趾高气扬。马裤先生就是我们自身缺点的大集合,被老舍先生故意夸大了以后,让人读来心有戚戚焉。

我想大概老舍先生就是想使用马裤先生――这一夸张的人物形象来写人性的某些缺陷,努力使读者在发出会心的微笑之余,顺便做些自我观察与自我反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