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优秀17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1
一个充满理想和艺术的东方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他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圆明园是用了世界最好的各种材料――大理石,玉石,青铜等建筑而成的。但是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却一声不响地把这个东方的瑰宝“圆明园”给烧了,还要把圆明园里面最珍贵的大理石,玉石等珍贵物质洗劫一空,然后平分,卖的卖,展览的展览。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珍贵的遗产,每一份遗产都有着他们的故事和历史,如今都已� 可是,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在那些地方的'角落上写下那些“留言”,严重地破坏了该地的环境,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犯罪。
虽然祖先给我们留下不少珍贵“记忆”但也不算太多,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都有责任去保护它们,让它们留芳百世,要让我们的子孙看到他们祖先的光辉,要让他们因生长在这个民族里而感到自豪,骄傲。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2
新授课时:2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朗读法、引导法。
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麽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9、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课后记: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3
尊敬的雨果先生:
您好!今天,我读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我感到很感动,也非常的惊讶。您是一个法国人,您应该为你们的祖国感到光荣。自豪。高兴才是,但你却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愤怒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感动了我幼小的心灵。特别是您在信中提到的'句子“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您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十个字,却能体会出这么深刻的含义。
再想想我们身边的事吧,现在我们正在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有的人却为了帮助自己的朋友,明知他的朋友是做错了,也要帮助他的朋友;在我们学校里,有的人为了能帮班级里拿多一点分,明明看见自己的环境区里有垃圾就一脚地把它踢到别人的环境区里;如果拿我们生活中的事跟雨果先生的事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
如果人人都能像雨果那样那该有多好啊,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自私自利的人了。读了这篇课文,让我读懂了许多,让我读懂了做人应该像雨果那样公义。正直。公正。无狭隘的民族之情。我感到非常的震撼。感动。惊讶。我也非常的感激您为我们祖国做出的贡献。
此致
敬礼!
中国初中生:xx
20xx年9月8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4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
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
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
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师准备
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
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战争)3、圆明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5.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学生朗读所划的语句,细细体味语言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点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五、拓展练习
1.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能够这样做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了,请具体说说他的难能可贵之处有哪些?
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都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了文明的创造者。
2.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六、小结全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心: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七、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3.预习下一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5
对于你们,我想说:如果你们没有财富,而且还穷到需要去偷、去抢才能生存,我告诉你们,那样做不值得。如果是在现代,你们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是严惩不贷!你们 不,应该说,已经在痛恨你们了。你们的罪恶,将永远记录在中国的历史中,永远也别想抹去了。是你们,是你们毁灭了着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我知道,因为你们穷的无路可走,才会走这条路的。可你们为什么不为全人类想想?‘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两句话,是作者雨果先生在文中所写的,你们看,连你们欧洲的大作家都对你们的可�
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
1, 导入。
2, 检查预习。
3, 整体感知。
4, 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 感受雨果精神。
6, 小结。
7, 布置作业。
1,导入:(2分钟)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5分钟)
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
(珐)琅 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 (瞥)见 给(ji)予
恍(huang)若 朱鹭(lu)
3, 整体感知。(10分钟)
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
[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
[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
4, 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20分钟)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比喻)
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
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引用)
4,“丰功伟绩……装满了箱箧。”(反语)
反语是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词格叫反语。运用反语可以产生讽刺的效果。“悲���⑷松�的有�r值的�|西���缃o人看�o喜���⒛��o�r值的撕破�o人看。�s刺又不�^是喜�〉淖���的一支流。”(��迅)。
1, 以正当反。“从前对……荡然无存。”
2, 以反当正。“你坏死了。”“你个杀千刀的。”
①, 讽刺类:“丰功伟绩……装满了箱箧。”
②, 非讽刺:“你个杀千刀的。”
举例:
1)你努力作弊,�k於得到高分,真是辛苦啊!
2)作�i都不��的孩子,得好好「疼」一下了。
3)他�@��人最有�x�猢o那次�|窗事�l�o他第一��逃了。
4)秦始皇焚��抗儒的�s功�タ�。
5)你的理��非常『高超』�o��在『可敬可佩』。
6)“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7)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的《藤野先生》
8)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9)你长得很有创意,活着是你的勇气,丑并非是你的本意,只是上帝发了一点脾气,你要勇敢的活下去,如果没有了你,谁能衬托世界的美丽。
10)你长得很抽象!你长得很朦胧!你长得很模糊!
使用反语应注意:1,区分对象不可滥用。
2,力求鲜明,切忌含混。
对圆明园美丽的描写: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以全球的眼光,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2,“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作者调动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光”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
3,“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展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圃,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神像、异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圆明园美的赞美。)
4,“希腊有巴特勒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
5,“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窥一斑而见全豹,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象征。)
5,感受雨果的高尚精神。
[提问]通过课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雨果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人类的立场,人民的立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表现出雨果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的正义感和骨气。)
[提问]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从这篇课文中看到,我们祖国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文化与艺术有国界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观点合理即可)
6,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们领略了法国文豪雨果的文风特色,从中学习了反语的修辞效果。此外,文章强烈渗透着雨果崇高人格的魅力,他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惋惜,为本国侵略军的不齿行径而愤怒,体现了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的正义感和骨气。
7,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第二题,明天交。
2, 预习《亲爱的爸爸妈妈》,理解文章,疏通文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反语――讽刺效果:“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
“野蛮”、“全部赞誉”
1, 以正当反。2,以反当正。
讽刺类:“丰功伟绩……装满了箱箧。”
非讽刺:“你个杀千刀的。”
赞美圆明园同情中国人类的立场
“赞誉”(反语)
嘲讽巴特勒谴责英法正直的立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6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二)能力目标:
辨别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掌握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朗读法、引导法。
投影仪、录音机。
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师:准备配乐朗读课文。
一课时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很多同学都读过他的小说。今天学习他另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小组交流查阅资料,教师投影学习目标。
教师配乐朗读,投影思考题,学生听读思考: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态度?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学生听读后,讨论交流,教师点拔。
雨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思考问题。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提示:用圈点法精读,体味精彩语言,了解反语的作用。
四、自主评价
教师导学。学习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后的感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读后感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六、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7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辨别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掌握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朗读法、引导法。
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
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麽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9、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课后记: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8
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精彩的反语特色。
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反思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圆明园。
多媒体投影、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一、情感导入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相关圆明园图片)看着这些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法国作家雨果得知圆明园被毁,不无悲痛的说:“老天哪!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
为什么圆明园毁灭了,中国就跌得粉碎了呢?今天让我们来解读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看看他是怎么来评价这件事的。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正直的法国人的声音吧。
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二、诵读感知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诵读中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展示: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一方面表达了对圆明园的____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____之情。)(赞叹、谴责)
三、合作探究,诵读体悟
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世界奇迹”)
⑴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⑵具体讲园中之物;
⑶耗费了巨大劳动;
⑷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圆明园介绍: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 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2、请生诵读,读出作者对圆明园的赞叹之情。
(圆明园复原图片)
3、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读。
找出作者讽刺谴责英法联军的语句。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美”。
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见课本)。
反语,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4、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对强盗进行了愤怒的谴责,这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胸怀博大。)
四、拓展延伸,主题深化
1、“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1860年10月18日,让我们记住这一天,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火。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
圆明园毁灭了,中国在地上跌的粉碎!1988年我们建成了圆明园遗址公园,江泽民1994年来此植树时指出:“圆明园为什么叫遗址公园,就是为让大家看到这颗灿烂的东方艺术明珠,当年被外国强盗毁坏的惨痛历史,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圆明园被毁图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也许应铭记这段历史,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应思考: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必须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2、情感渲染,诗歌朗诵:
那也许是
一杯苦酒的诉说
那也许是
亘古艺术之园的凋落
但这一切的也许
都无法抹去
游人心头沉重的负荷
那歪扭的石柱
还有那殿宇的基座
都在印证
这里曾被强盗燃过一把
毁灭人类文明的大火
遗迹在哭泣
岁月如穿梭
圆明园昔日盛况
无� ”的确,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尽艰难坎坷,正大步走向繁荣富强。圆明园虽然毁灭了,但毁灭不了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应该毁灭的是我们身上的劣性。反思历史,躬身前行,让我们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五、作业
给圆明园遗址管委会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圆明园遗址保护的看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9
适逢深圳市读书月活动进行快速阅读比赛,学校亦邀请专家举办了相关讲座,学生当中燃起了一定程度的快速阅读兴趣与热潮。
本单元课文皆为记叙文,如散文。小说重点皆在于“情”,而本文相对而言在“情感”之外还蕴涵着较为丰富的信息量(尤其是雨果对艺术的见解及对圆明园的评论),而且篇幅适中,较为适宜当堂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然后再通过对圆明园的感性认识及雨果独具魅力的语言进行爱国教育。
知识性目标: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技能性目标:进行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
情感性目标: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
1.运用快速阅读训练的方式来处理课文知识性较强的部分达到了省时、高效的目的,使学生在极短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消化吸收,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强化了阅读训练。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的精神,重视朗读,以个别赛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等方式反复诵读。重视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预留了足够的时间深入课文,与文本直接对话,而非越俎代庖,以教师的个人阅读经验影响和代替学生进行感知。而课堂在赛读过程中频频响起的掌声也说明了学生在其中的收获,形成“亮点”。
3.教学设计避免面面俱到,处处分析,无微不至,而致使课文支离破碎。相反,牢牢抓住重点环节以点带面,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后半部分的探究思考,使教学思路清晰可感,起到管窥全豹的效果。
4.运用多媒体手段介绍圆明园,其丰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事半功倍地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性目标。
5.注重学生阅读、写作、思维想象能力的多重培养,设计“给雨果回信”的教学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锻炼了积极创造与合理想象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及时反馈了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1、课文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仍未足够,虽然学生朗读课文及回答问题不乏闪光之处,但教师本人的“精讲”功力仍须深化提高。
2、速阅读环节的设置增强了知识性气息,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性气息,应在其他环节上注意倾向弥补,以更凸显语言学科的人文气息。
3、教师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练,点评学生答题还可更加简练而富于变化。
4、教态过于随便,不必要的肢体动作应注意避免,这也是年轻教师不够严谨的表现之一。
一.快速阅读测试
包括课文及注释约1400字,3分钟内读完(根据中学生速读标准500字/分钟而定),要求看得快,记得准。
1.雨果是哪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哪些?
(法国,《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2.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一是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3.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____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圆明园)
4.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奇迹)
5.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答出四样即可过关)
6.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7.两个“强盗”指谁?当时两国统治者分别是谁?
(英国和法国侵略者;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三世)
8.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小额尔金)
9.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洗劫,放火,行窃。)
10.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
(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或答“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亦可算对。)
二.感性认知圆明园。
我以为我可以忘记
只要我不回过头来
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
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
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
唤醒我的心中对你
不能忘却的思念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10
1、 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 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作者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言。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今天学习他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1、 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11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
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中二年级、两课时
实物投影、多媒体投影、教师讲解、学生讨论
激趣法
目的:通过两则驴的故事的讲述,使学生对什么是讽刺性的语言有初步的认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用多媒体投影打出本课的题目--《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并向学生提出本文的学习重点: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的:使学生对作者雨果这位伟大的作家有总体的认识。
zhuì chóu fà láng piē xī qiè cái
缀 满 绸 缎 珐 琅 瞥 见 晨 曦 箱 箧 制 裁
目的:通过以上的内容,检测学生预习课文的效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请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用ppt展出)阅读课文,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稍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问题一: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在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问题一答案: 总评:“世界奇迹”
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分说: ②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⑶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说明:教师在归纳学生答案同时用ppt展出巴特农神庙以及圆明园景物(包括有名园概况、名园风光、名园奇珍等),务求使学生能在感性及理性两方面理解课文。
问题二答案: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说明:教师在归纳完学生答案后,用多媒体展出遭受空前劫难后的圆明园的图片,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并了解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屈辱的历史,及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来看,雨果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
(二)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但雨果是一个法国人也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说明:此处是由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教师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对待这件事他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这里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怀博大。
作业: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12
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2.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重点)
3.整体把握文章,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重点)
4.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短文的深刻内涵。(难点)
讨论法、点拨法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战争) 3、圆明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3.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4.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13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整体把握文章,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为主,点拨法为次。
教学媒体:cai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请问: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1、雨果cai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背景(1856年,第二次***战争爆发。10月,英法联军在焚掠圆明园。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
3、圆明园cai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个别朗读),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2。齐读文中第三段:
雨果是怎样赞美(或评价)圆明园的?(教师提问)
明确:
代表性句子有:(cai演示)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总结:(cai演示)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请大家阅读课文(5―10段):(方法:自由讨论)
①雨果在信中怎样描写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
明确:(cai演示)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将英法帝国主义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②这是雨果对巴特勒上尉参加远征中国的评价,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运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cai演示)
明确: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讽刺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全部赞誉”有极其尖刻的嘲讽意味
4、通过阅读课文我们能感觉到语句上形成鲜明对比:(方法:点拨法)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语言上充满感情,语句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谴责态度,反语修辞的运用使语言尖锐深刻。
5、在鲜明的对比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但是他作为法国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方法:自由讨论)
明确:(cai演示)
人类的立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他认为“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四)教师总结全文:
雨果以一个艺术家对人类文化的珍视,愤怒的谴责了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他对被侵略、被侵略者的巨大同情!也体现出他所具有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令我们深深感动。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建设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cai演示)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的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出发点: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何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你是怎样看待的?
(3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14
这是一节留下遗憾的课,成功之处已表现在教学设计并在说课稿中进行了分析,现在谈留下遗憾的原因:
由于对教学对象的认识不足,缺乏对他们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用“反语”表达讽刺,学生不能解决,让教学发生了困难。同时,又因为要赶进度,又没有给学生将知识分析清楚。
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书信,文本也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一些大胆取舍。我想,在这节课中至少可以舍去如下几个问题:
1、课前导语,直接开门见山,切入正课。
2、预习的检查。
3、压缩谈圈点词句的感悟。
4、对“难能可贵”的认识,将之融合到第二个问题之中。
如果舍去了这样几个问题,就能够留出时间进行朗读训练。
有这样两处,导语时对学生进行的一番说教,分析“难能可贵”时教师谈到的题外话。
另外,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教师代替的讲解过多了一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15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的语言。
1、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2、教师:准备配乐朗读课文。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很多同学都读过他的小说。今天学习他另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小组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投影学习目标。
2、教师配乐朗读,投影思考题,学生听读思考: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3、学生听读后,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4、预期达到:
(1)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2)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思考问题。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3、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4、预期达到:
(1)用圈点法精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了解反语的作用。
(2)自主评价。
(四)教师导学。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1、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4)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样做呢?
2、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考虑读后感的内容。
3、预期目的:与雨果对话,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升华思想情感。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读后感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16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
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
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
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师准备
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
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战争)3、圆明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5.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学生朗读所划的语句,细细体味语言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点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五、拓展练习
1.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能够这样做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了,请具体说说他的难能可贵之处有哪些?
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都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了文明的创造者。
2.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六、小结全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心: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七、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3.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