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优秀5篇
我仿佛看见耶莎曼在漆黑的舞台上忘我的起舞,嘹亮而动情的歌声在空旷的舞台上回荡着,舞台中心那点光明慢慢地,慢慢地渗透开去,慢慢地将整个舞台的每一个角落照明。这个舞台,不仅仅是人的舞台,也是艺术的舞台!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舞蹈观后感 篇1
舞蹈观后感
11艺教2班 王晓磊11062206
“ 舞蹈” ,顾名思义,是由“ 手舞” 与“ 足舞” 构成的,由此,也构成了传统舞蹈中东方舞蹈以“ 手舞” 为主,力度上偏重阴柔,空间上向内搜寻;西方舞蹈以“ 足舞” 为重,力度上偏重阳刚,空间上向外拓展等美学分野。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印度古典舞中高度发达,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心醉神迷的手势语言,欧洲学院派古典舞(又称芭蕾)中严谨规范、科学系统,使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的腿部动作。从定义上说,舞蹈同音乐,美术这两种原初性的艺术相比,因其创作材料和存在媒质的不同,可称为“ 人体动作的艺术” ;但同杂技、武术、体操、跳水、水上芭蕾、冰上舞蹈等竞技性的人体艺术相比,舞蹈更趋向于抒情的特征;同哑剧等模拟性的人体艺术相比,舞蹈则更趋向于概括性的特征。这是舞蹈的定义,在我的心目中,舞蹈就是一种高尚的美。
一般而言,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但又反作用于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因此,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就成为整个舞蹈艺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与必要手段。舞蹈是抒情性艺术,无论是情感舞或情节舞,都以抒情为主。因此,舞蹈情感的创新自然成为整个舞蹈艺术内容创新的着力点与动情点。“舞蹈艺术是由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的。舞蹈中的高难动作,也是为了表现一定的情绪,一定的思绪,或营造某种环境氛围而存在的。舞蹈的人体,是由心灵驾驭的人体; 舞蹈的心灵,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表里透明,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这便是舞蹈这种人体艺术所具备的特殊品格。”在这方面,更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山西省歌舞剧院推出的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三部曲”—《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就表现出黄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质朴纯真的思想感情和热烈执著的爱情,展示出黄河儿女的情感新潮与心路历程。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主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单一的作品难以打动观众的心弦,因此需要舞蹈编导们学百家所长,通过汲取中外艺术精华,继承与发扬传统,并不断在传统基础上改良舞蹈动作。随着观众们的欣赏水平提升,我们不能总吃老一辈传下来的舞蹈,而是不断提高创新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才能迎合观众们逐渐增高的眼光,进而创作出高、精、尖的舞蹈作品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篇2
面对苦难,你是抱怨自弃,还是欣然起舞?——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一生”,书的封面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深思。我是如何面对苦难的?每个人生命中常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点缀着。那些在苦难中欢欢喜喜迎接挑战,毫无怨言,甚至献上感恩的满怀信心者一直是我佩服和想成为的对象。当我看完罗伯塔?班迪的《黑暗中的舞者》,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这位伟大的母亲,面对这没有预约的痛苦——先天残疾的婴儿,选择勇敢接受。孩子罗布,他只活了20年7个月零10天,但是他整个生命的过程都在充满爱与希望的环境当中。即使他有严重的智障,只能发现几个有限的声音,右眼失明,左眼的视力也相对微弱,侧凸的脊柱导致驼背,身上所有的关节都严重的错位,有严重的癫痫,经常性的肺炎和呼吸道感染,因此颈椎畸形,头部和脊柱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颈部的肌肉,他更无法独立进食,成天流着口水。当你生下这样一个孩子的时候,你会如何对待呢?在很多家庭当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会选择遗弃,或是送进社会福利机构,毕竟面对这样的孩子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和耐心。而对于孩子父亲和母亲的支撑是他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力量屹立不倒。绝望使人陷入黑暗,虚无之中,而盼望是信心的一部分,因为相信天父必定有他那美好的旨意。虽然他不能言语,但我们似乎听得到他渴望生存的呐喊。罗布和病魔斗争的情景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
罗布心中的平安使她母亲学会了知足、忍耐、奉献和爱。罗布的病弱使父母亲的婚姻愈发坚固,让他们的爱情愈发深厚。上帝使用罗布的软弱建造他弟弟妹妹们的生命,是他们的心智和理解力都早早成熟。罗布使大家保持了一颗纯洁的心,当电视等媒体的报道中充满物语的时候,让他们不至于变得庸俗和败坏。罗布教会了大家什么叫做感恩,看到生活中原本有那么多的快乐,只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罢了。罗布成了那么多人的祝福,虽然他的生命那么短暂,20年7个月零10天。他的生命是上帝奇妙爱的彰显。“每一段友谊,每一种经历,似乎都在推动我们接近那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质疑着,思考着,成熟着。上帝轻轻地推着我们前进一小步,这笃定的一小步又给了我们迈出下一步的勇气。他就是这样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地前进,不徐不急,不紧不慢。”罗布的生命诠释了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的生活如何,而是我们如何生活。
这本《黑暗中的舞者》是罗布的母亲罗伯塔?班迪在罗布离开人世之后写成的一本回忆录,把罗布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快乐与悲伤共存,同享生命中每一个感动的瞬间,上帝对每个人并不可能完全的公平,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化解人生路途上的每一个坎坷与挑战。上帝把罗布带到这个家庭,是为了让罗伯塔明白爱与希望同在,领悟感恩的意义。
当我们遇到罗布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会像戴维还是像罗伯塔呢?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罗伯塔的感恩与拥有的幸福。罗布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不到30岁的生命却这个庭的每一个成员的心中永远的存在。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篇3
这天我们又看了一部电影《黑暗中的舞者》,我先说一下我的感想吧。透过连续几次看电影,我发现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才发现自我每次看的电视都好单调无味,没有什么个性的感想和启发。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应看一下对自我有好处、有感触的那些电影,我当然也不能再沉迷于什么偶像剧了,因为这个档次不一样,不能让自我更加的成熟。
《黑暗中的舞者》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就是母爱的伟大,一位坚强的母亲为了自我心爱的儿子,宁愿自我失去生命也不愿意让亲爱的孩子和自我一样失去光明。一位靠着一点点微薄的工资经营着自我的生活,拼命的积攒钱,为的就是给自我的孩子治病—治眼睛。因为这篇电影的主人翁耶莎蔓自我的视力就很差,基本上看不见,生下来的孩子当然遗传了自我的病因,所以极力挣钱,藏钱,为的就是自我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她还是安详坦然的应对生活。直到有一天,当自我发现自我的钱被比尔偷走的时候,那时她的心凉了一下截,那但是她的命根子。她不顾一切的去要回自我的钱,尽管比尔的妻子说话难听,说她勾引自我的丈夫,但她还是跑上楼去找比尔要回自我的钱,但是比尔为了自我的利益极力抢住钱,莎蔓忍无可忍,无奈之下用枪杀死了比尔。
在被绞刑的法庭上,莎蔓一点也不害怕,怕的是自我的孩子不能够完成手术。即使到了最后关头,她也没有说出真相,没有真正的为自我辩护。最后还是出乎意料,吊死了。但她还是很害怕,一向哭,应对死亡时,她也会因害怕哭得一塌糊涂,哭得异常丑陋。当有可能洗脱罪名但要以儿子的眼科手术为代价时,她还是固执地让人绞死了。当听到自我的孩子完成手术时,她毅然唱起了她最爱的音乐。
比尔和他的妻子无比狠毒,用语言伤人,用卑鄙的手段抢夺别人的钱财,这种可耻的行为,试问谁能够忍受,但是善良的莎蔓死到临头还是维护了比尔的尊严,因为“承诺是金”,这当然就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这篇电影确实感触很多,为这位死去的母亲不值,心里痛恨,痛恨那些卑鄙的小人夺取了她宝贵的生命,心里惋惜。回想到自我的母亲,每年也是拼命的工作,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自我的儿女吗?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一向惹自我的父母亲悲哀,一向让他们担心,我们要明白“天下父母心”,在这大好青春的年华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难道不就应体谅一下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要人为父母,更因该能够体会到这种情绪。
在那里我祝愿所有的父母亲身体健康,你们辛苦了。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篇4
丹麦著名导演拉斯·冯·提尔的《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的电影。这种力量既来自于影片主题中温暖与残酷之间的激烈对抗,也来自于影片视听语言中华丽与质朴之间的强烈对比,还来自于影片超越期待的另类风格。
影片的主人公塞尔玛是一个从捷克移民到美国,在一个乡村工厂工作的单身母亲。她的精神支柱是对音乐的激情,特别是对充满着歌唱、舞蹈的好莱坞音乐喜剧感兴趣。但塞尔玛有一个令她心痛的秘密:她的视力正慢慢地衰退,而且她发现她的儿子因遗传的原因而有同样的疾病。为了使儿子逃脱变瞎的命运,她每天超负荷工作,为儿子做手术存钱。但一开始好心收留他们母子的警官比尔却在后来偷了她要给儿子治病的钱,为了拿回钱,塞尔玛绝望中杀死了比尔。儿子成功地进行了手术,然而她却被处以了绞刑。
作为拉氏“良心三部曲”之一,塞尔玛即是人类良心和美德的化身。她乐观豁达,孩子般的面孔常常带着微笑,你无法不被这种坚强打动。她对音乐有着天生的痴迷,繁重的劳动之余还参加音乐剧的排演,每当生活中遇到困境,她总能通过幻想中的音乐释怀一切。她的音乐深深地感染了我。她真诚善良,面对司机杰夫的爱,她感动而又坦白相告:“我现在不想要男朋友,我没有时间。你很好,如果我想要一个男朋友的话,那个人一定是你。”法庭审判时,为了维护比尔的尊严,遵守他们保守秘密的誓言,她放弃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她的善良和真诚令人钦佩更令人心疼。她的身上闪烁着伟大的母性的光辉,当杰夫绝望地质问她为什么明知孩子会有先天性失明遗传还要把他生下来的时候,她泪光闪烁地回答令人动容,“我只想要一个孩子抱在怀里的感觉”。这是一种天然的母爱。她深爱这她的儿子小俊,为了给小俊治眼睛,她离开祖国,超负荷工作,节俭生活,甚至牺牲爱情,最后她终于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小俊的成功手术。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并没有为了赞扬主人公的奉献和母性夸大其的勇敢,他真实地反映了人性。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塞尔玛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她也会紧张得不停地弹打手指,害怕得不能站立,痛哭流涕。
塞尔玛这一角色极具真实感,这一方面与导演的意识密不可分,除了用纪录片式拍摄手法,拉氏还提倡即兴表演。“只要演员们高兴,他们就可以在画面中走动,他们从不需要做指定的表演动作。在以后的画面剪接中,我们唯一的想法是增加表演的张力,而无须顾及影像是否聚焦,也不去顾及是否越轴。”另一方面要归功于出演这一角色的冰岛流行歌手比约克。对扮演角色一窍不通的她只好让自己成为这个令人痛苦的角色。她还亲自创作并演唱了所有的歌曲,从而达到了歌声与表演,情感与情境的高度统一。
该片的其他角色个性鲜明而丰富。塞尔玛的好友嘉芙很关心朋友,虽然常常说狠话,实际上是嘴硬心软,她常常给予塞尔玛无私的帮助。司机杰夫坚韧、热心,他深深爱着塞尔玛。儿子小俊则和大多数青春期男孩子一样叛逆、厌学,因为眼睛和贫穷的缘故还有点害羞、忧郁。导致塞尔玛走向绝境的房东夫妇,导演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片面丑化。他们一开始是很同情塞尔玛的,常常给予她一些帮助。但身为警察的丈夫比尔软弱而自私,妻子杰奎琳则爱慕虚荣。比尔在无意中发现了塞尔玛的存钱的地方,于是在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将塞尔玛拖入了深渊。他有时甚至让人觉得是值得同情的。
塞尔玛的善良,母爱,朋友们的帮助和关心使得这部影片充满了温情。同时,生活的艰难,疾病的困扰,朋友的背叛,法律的局限又使得这部影片残酷不堪。这两者同时存在,同时作用于观众的心灵和情感,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和反差,起到了强化彼此的效果,从而使观众受到了超乎平常的震撼。
这是一部另类的黑色歌舞片。影片中穿插的歌舞场面与非歌舞场面用的是不同的拍摄手法,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华丽,一个质朴。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导演对视听语言的娴熟运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塞尔玛的现实生活的拍摄遵循了“道格玛95”宣言的精神,大胆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视听语言运用的一次拓展)。用手持摄像机实地拍摄,镜头模糊而晃动,以自然光为主,搭配同期声,给人纪录片式的真实感。视点大多时间保持在肩部的高度。画面色彩灰暗,色调偏冷。画面结构随意。多采用类似人眼观看的移动镜头,特写则用变焦镜头。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中脸特别是眼睛的特写分量很重。它起到一种情绪强调和情节暗示的作用。当塞尔玛视力下降,陷入困境时便会出现她眼睛或者厚眼镜的特写,在塞尔玛感到无力绝望的也时候常常出现她的脸部(如法庭宣判时)或者眼睛特写(如杀死比尔后)。这部分影片的剪辑常常不甚连贯。人物对话时大多采用摇镜头而不用正反打镜头,避免了主观镜头,不让观众沉醉在角色中,而是以一个旁观的视角,持一个客观的态度。特写常是慢慢拉近拉清晰,有时出现失焦镜头,模仿人眼观察的习惯。这些做法使影片显得很粗糙,画面美感不足,但有很强的纪实感,故事和角色本身也更加突出。“我的最大目标是要在角色和环境中找出真理。我发誓会用一切办法包括牺牲我个人口味及美学考虑去达到此目的。”但也有一个例外:在影片最高潮也就是塞尔玛临刑前唱最后一首歌的时候,为了增强感染力,画面罕见地加入了显然不是同期声的心脏跳动声音,也反常地出现了许多角度的特写和较多的剪辑。
还有其他一些地方也体现了视听语言的巧妙运用。比如当塞尔玛告诉比尔秘密的那一段,采用的俯拍镜头。它暗示了塞尔玛坦白了她最重要的秘密,正使自己出于一种不安全的境地,传达出一种弱小感。再如比尔在警车里向塞尔玛借钱时,运用的是“背后”这一特殊视点,逆光仰角拍摄,人物成了看不清表情的剪影,并且还隔着铁丝网,使主人公仿佛是被窥视的犯罪嫌疑人。整个场面隐秘而压抑。还有塞尔玛与比尔争夺钱包的整个过程,用的多是俯拍镜头和摇镜头。拒绝了一般剧烈肢体冲突会采用的仰拍、大量特写和蒙太奇的处理手法,让观众感到自己仿佛就是站在旁边冷眼旁观着这一切的一个人。
该段对特殊的声音——无声的使用也很出彩。最后一个场景,随着塞尔玛被绞死歌声也戛然而止,同时一切的环境声都消失了,画面死一般的寂静,这里一反前面的现实主义声音处理方式,反而使观众注意力更加集中,画面冲击力更强,塞尔玛摆动的尸体更加刺目,让观众在惊愕中情感却不可抑止地大喷发。
塞尔玛的华丽绚烂、令人目不暇接的白日梦则是采用经典的歌舞电影拍摄手法,运用了大量技巧拍摄而成。虽然,为了使画面和谐,仍然采用了手提摄像机,但几乎用的全是稳定的固定镜头,拍摄角度也多达一百多个。频繁的俯瞰镜头,使观众感觉仿佛翱翔于场景之上,使舞蹈也具有了一种抽象的几何美感。场面调度别出心裁,物体多位于趣味中心或几何中心。画面结构多变,多数时候比较稳定,但在塞尔玛杀死比尔后发生的那一段幻觉中采用的了反常的倾斜构图,传达出一种危险不安的气氛。画面光线明亮,对比强烈。这部分的色彩十分鲜艳,并以暖色为主。频繁运用蒙太奇,快速而富有节奏的剪辑,大量远景加特写的组合。在塞尔玛将要做白日梦的时候,空灵的音乐前置,连接提示梦境的出现。在第一次白日梦的结尾,运用交叉剪辑,将梦境结束于现实。其他的白日梦结束时常用跳切,给人如梦初醒的突然感。声音部分,除了最后一次白日梦加入了现实生活中的数数声,其他的都采用的是后期制作的音乐和歌曲。
这些歌曲常常是主人公内心和情绪的表达。比如当杰夫难过地问她是否已经看不见时她在火车的节奏下唱的《我已都看过了(Ive seen it all)》:“我已经看到了我的选择并且我已经看到了我想要的,那就足够了,想要更多就是贪心。我已经看到了我是谁,我已经知道我将成为什么,我已都看过了,没有什么再需要我看的了!”这是在回答杰夫,更是在安慰他,这还是主人公知足、平和的心态的直接表达。在塞尔玛杀死比尔后出现的幻觉中,她对比尔唱“天真的人儿在做梦,就像你这个瞌睡虫一样”,这正是她心里期望的表达,她多么期望比尔没有死,只是睡着了而已!接着她对比尔唱到“疼不疼?”“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好像做错了一切”幻觉中比尔回应她“我伤你更深,所以不用担心我“”一切都好好的,所以你要坚强“,这和后来她唱的”我只是做了我必须做的“”一滴泪水掉下的时间,一条蛇蜕皮的时间,宽恕的时间只需那么短“一样,其实是善良的塞尔玛在说服自己接受发生的一切,说服自己原谅自己。有些歌词还起到了解释的作用,比如塞尔玛在杀人之后逃跑的心理动机,就是通过歌词来说明的”他们(指警察)会拿走你的钱。为了你的儿子逃跑吧!“有些歌词看似前后矛盾,其实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心境,比如幻觉中的塞尔玛刚告诉自己比尔只是睡着了,一切都好好的,接着却向比尔的妻子唱“对不起,我杀死了你的丈夫”其实这恰当地表现了塞尔玛在经历了巨大的惊恐和悲伤后半梦半醒、逻辑混乱的状态。歌词还有提示的作用,比如“你(指音乐)总会在那抓住我,当我失足时”暗示了塞尔玛是将音乐作为她的精神寄托和支柱的,也提示我们注意每次音乐响起时,也都是塞尔玛陷入困境时。
这样,他用声像将梦境与现实,华丽与质朴放在一起相互碰撞,居然达到了一种惊人的感染效果。
与经典好莱坞歌舞片相比,《黑暗中的舞者》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另类。开场即不俗。几幅颜色由暖转冷抽象画随着主题音乐逐个叠化,渲染气氛,引发联想,暗示故事的悲剧性结局,同时将观众渐渐带入影片的情绪中。片中歌舞的插入方式也是不同于好莱坞的。在片中杰夫觉得,好莱坞歌舞片脱离现实,令人费解,“我不明白为什么音乐剧中的人会突然载歌载舞,我就不会突然载歌载舞啊!”而本片歌舞场面是作为主人公塞尔玛的幻想场景出现,合理、自然。也正是由于它的幻想性质,使得观众在观看时体验到的完全不同于看好莱坞音乐剧时感到的歌舞升平、欢乐祥和,它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另类的令人心酸的欢乐,观众看着她欢快舞蹈、歌唱的同时是替她揪着一颗心的,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场梦,而梦总是会醒的。另外,演员即兴的表演,比约克特别的声线和饱含深情的歌唱也使得本片具有了一种另类的抒情风格。本片的意识形态也是与好莱坞电影截然不同的。这在一个细节上有很明显的表现:当律师告诉陪审团塞尔玛曾说捷克的共产主义更适合人类的时候,一直比较镇定的陪审员们却开始骚动起来。这是导演对美国民主及其意识形态的一个讽刺。塞尔玛是抱着美好的梦想来到美国的,她勤劳善良,然而她的梦仍然破灭了,甚至连她自己都毁灭了。这是美国无法忍受的逻辑,无法接受的故事,纽约一位著名影评人曾给它“当年最糟糕的电影“的评价,它在奥斯卡遭到的冷遇一点也不奇怪。最后,还有什么比将温暖与残酷、华丽与简朴放在一个歌舞片中更另类、更出人意料吗的做法吗?
特立独行,打破期待,强烈对比,深化主题。这是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个性,也是《黑暗中的舞者》打开了观众思想大门和感情的闸门的钥匙。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篇5
欧洲电影《黑暗中的舞者》开头向我们展现的只是一个简单纯粹的舞者。欢快的音乐伴着轻盈的舞步,未曾想竟是为苍凉的结局奠下黑色的笔调、
沙曼,一个在美国某个乡村工厂做工的捷克移民,她善良,坚强,勤劳。即使生活在她面前已是千疮百孔,残酷、冷漠、艰辛,但她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冲破了生活带给她所有的黑暗。
筹齐小俊动手术的费用,这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她总把小俊即将承受的痛苦归结于自己的过错。“这都是我的错,我明知道把他生下来就会有眼疾的,但我还是把他生了下来。”作为一个母亲又怎么忍心剥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呢?在她身上,善良,隐忍,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相信任何一个人,不可救药的相信。她相信比尔,向他倾吐自己即将失明的秘密,她说,她已经攒足了小俊手术需要的钱;她相信森姆,那个数次用舞蹈诱使她留下的男人,那个把她送进监狱的男人。她那么相信,现实却让“相信”变得如此不堪。所以,即便她清楚是比尔动了那笔手术费,却依旧对他怀存希望。她不知道的是,贪婪、虚荣却可以泯灭所有的人性。她挣扎着,哭泣着,控诉着!
无从选择,命运充斥着太多的无奈,只能用鲜血、生命为自己赎罪。或许这样的行为近乎疯狂,近乎荒谬,可现实就是逼得你无从自己。杀了比尔之后,沙曼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我那样做只是逼不得已”。她试图用水洗净身上残留的鲜血,用水洗尽她的罪恶,抛却一切,原谅自己。她在音乐的世界里被宽恕了,却没有在现实中被宽恕。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不会像你想象之中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牙走了很长的路。”我想,这句话该是对她生活最好的写照。她脆弱,在得知自己会被判死刑的时候,泪水终漫过她的面庞,直面死亡之时,她甚至都攒不出一丝力量站立。人在生命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无力。她终是坚强的,在得知自己的孩子会无可置疑地遗传她的眼疾时,她却又义无反顾地将他生下,为了这个决定,她付出了青春,付出了一切。
即便脚尖再也支撑不住曼妙的舞姿,眼睛再也看不到缤纷多彩的世界,她还是用耳朵听到了与心灵碰撞的激情。她对苦难无动于衷,却对音乐情有独钟,听不到声音,她就会不安。最后一次,她用生命,完成了这最后一支舞,将它演绎的凄美、动人。
一百零七步,那是她与死神的距离,一百零七步,也是她与音乐殿堂的距离。我相信,在那里,只有纯洁,光明,和平,没有黑暗;在那里,没有那么多争先恐后阻挡她生命舞步的苦难;在那里,她,就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