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影片观后感【精彩6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满江红影片观后感【精彩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电影《满江红》的观后感 篇1
一、拍摄的院子
我是一个很喜欢大,宽敞的人,大江大河最好,立意深刻是我的心头好。
当看到开篇拍摄的院子,是那种并排只能微微通过2人时,一种拥堵的氛围感,我下意识有些排斥,意识也剥离出来。心想这是什么电影,怎么是这种调调的呢?
(因为在买票的时候,时间有些紧迫,我也没有上网搜索过《满江红》的相关信息,因此看电影时,完完全全是基于自己过往的喜好与想法)
但当后续是讲秦桧时,拍摄地点是在他丞相府中,我略微有些意识到,为什么导演会选择这样子的场景,为什么会有一种拥挤感,不由得赞叹导演的。明智。
二、全军朗诵《满江红》
整部电影看下来,最让我满意的就是全军朗诵的片段,因为实在是完全踩到了我的喜爱点上。
心中默念,力量之震撼。随着情节的推进,好像我也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成为其中朗诵的一位军官。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略微的。遗憾
整部电影看下来,不知为何会有一种遗憾,或许是因为个人喜好的参差以及不同的审美风格。
稍微的觉得前期与后期的画风有一些不搭,感觉前期的铺垫略微不足,以至于后期全军朗诵《满江红》时,会觉得中间空了一段,但是又不知道空的是什么,突然间就上升到家国情怀,让我霎时间接不上,有一种从片段A跳跃到片段B的感觉。
最大的收获:
看完整部电影,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爱上了《满江红》这首词,被岳家军和岳飞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能写出如此振聋发聩的词!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啊!为了家国可以做到如此这般地步!
电影《满江红》的观后感 篇2
大年初三,终于看了第一部贺岁档电影《满江红》。之所以选这一部,完全是冲着张艺谋导演去的,当然也对沈腾、张译、雷佳音、岳云鹏充满了期待。
四字弟弟我不太熟悉,但他的《奇迹。笨小孩》很不错,而这部满江红也让四字弟弟的演技愈发成熟起来。
电影时间很长,两个多小时,总体感觉很棒,前面铺垫部分稍稍有些冗长,熬过去就好了。
如果非要说个缺点的话,我有些不太适应冷不丁冒出来的类似秦腔的配乐,有人说是豫剧,我听着像秦腔,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出来的太突然又太刺耳,睡意一下子就没了。
整部电影如果只看前90%,很少有人知道片名和电影到底啥关系,只有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满江红》的由来啊。
以下内容可能会涉及剧透,我尽量控制,但不保证一定不剧透,慎看。
电影开始就是凶杀案现场,死者,地点,时间,涉案人物,很清楚,唯一需要解开的秘密就是杀人动机以及引出来的物证——密信。
如果说整部电影是一个洋葱的话,歌女瑶琴和打更兵丁三旺就是第一层洋葱皮,以后层层推进,一层层剥开,最终核心谜底出现时,观众已经是满眼泪水。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密闭空间下的局,是局中局,只不过没人想到做局人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一个人或者一条命,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
南宋高宗时期,岳飞死后五年,宰相秦桧准备与金人会谈,前夜金人使者突然被杀死,小兵张大莫名参与其中,并且在查案的过程中牵扯越来越多的高层人物,案件也越发扑朔迷离,直到最后,真相大白,而观众也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却又合情合理。
但这是不是真的历史呢?无人知晓,至少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岳武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就像我从来没有想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词是如何流传至今的一样,因为我们一出生的时候它们就在那里,在我们的血液里,骨髓里,它们一直都在,也将持续都在。
电影里张大、丁三旺、刘喜、瑶琴等人费尽心思做局,就是为了接近秦桧,寻找一个可以刀挟宰相的机会。但在这个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亲卫军副统领孙均、宰相府总管何立、副总管武义淳从中发现了浑水摸鱼的机会,纷纷陷入局中,让局势越来越混乱。
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引发的连串反应,让人眼花缭乱,也就有了多次的反转再反转,增加了张大等人实现目标的难度,也绷紧了戏剧张力,引人入胜的同时增加了观众的紧张感。
最先发现命案带来机会的人是孙均,他借机除掉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亲卫营统领王彪,自己则顶替了他的位置,由副转正。但其实,他的'这个举动都是张大设计好的,借刀杀人的目的就是一步步将孙均拉到自己阵营。但最后,目睹张大等人舍生取义全过程的孙均,完成自己的蜕变,做出了发乎内心的抉择。
第二个发现机会的是武义淳。他本来就是皇帝派到秦桧身边的奸细,一心想要拿到秦桧的把柄,在皇帝面前立功受赏,这打乱了张大的计划,但本来武义淳就是计划中的一部分,也给了张大借力打力的机会。最终武义淳因为自己的愚蠢成了何立的垫脚石。
第三个露出欲望的人是何立。原本是宰相府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总管,突然发现有机会可以控制宰相,他动心了,然后给了张大将计就计的机会。何立是宰相府里智商仅次于秦桧的人物,他阴险狡诈却又心狠手辣,一次小小的失误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张大虽然只是一个大头兵,但在复杂的环境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推进计划实施,最后不惜用死间计实现了自己最终的目标。看似小混混一样的大头兵,真实的身份却是岳飞的亲兵,也是整个局的策划者、实施者以及最终的推动者,而岳飞抗金精神的感召让他一生都在践行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最终他成功了,尽管他没能看到他最想看到的结果,但这也才是舍生取义的真正含义。
只不过,作为整部电影的大BOSS,宰相秦桧一直都在幕后掌控大局,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也成了最后的大赢家。
当然输赢如何界定,存乎于一念之间。如果说保住性命,保住权力就是赢的标准,那么秦桧赢了。但如果说丢掉名声是输的标准的话,秦桧输的极惨,输了一千多年。
看到秦桧没有被杀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张艺谋多年前的电影《英雄》。也是在最后,李连杰饰演的无名没有刺下必杀的一剑,原因是为了天下一统的大义,是为了免除六国征伐不止百姓战祸连年的大义。而不杀秦桧,则是为了让秦桧遗臭万年,受尽世人唾弃,警醒世人,也是一种大义使然。
我挺喜欢这部电影,最后众将士齐声朗诵满江红这首词时,我莫名感到激动起来,眼中不由自主地盈满了泪水。
最近正在看网文小说《绍宋》,主角穿越成宋高宗赵玖(宋高宗排行第九),逃亡中他最大的期望就是见到岳飞,因为每一个现代中国人都知道,岳飞是一心抗金的名将,有了岳飞就有了南宋王朝百年国祚。
可惜,历史上的赵构不是《绍宋》里的赵玖,他想要的不是重整旧山河,而是偏安一隅,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这也是岳飞冤死风波亭留下这首悲壮《满江红》的真正原因。
我想,无论历史如何演变,那些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人永远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是我们这个民族持续发展下去的精神内核。也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英雄的前仆后继,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才能够连绵不绝,才能在历史的逆境中给与我们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我们相信自己相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关键时刻,唯有自信才能自强。
满江红读后感 篇3
这首词主要讲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他在写作《满江红》词时,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奴隶主贵族的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岳飞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他一生征战,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光明磊落、治学严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到一个高度,故《满江红》一词,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和岳飞本人的高风亮节一起在中国神州大地传颂。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显示了岳飞的报国豪情,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但这样爱国的忠臣却遭小人秦桧的暗害,我对这样的小人真是恨之入骨。
不由让我想起练习中的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看着这群小人跪在岳飞的遗像前,真让人好不解恨。
让英雄名垂青史,让小人永留骂名,给世人以警醒。
观看《满江红》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抽时间观看了贺岁档电影《满江红》。起初看预告,得知是部悬疑剧,后来又见电影贴着喜剧的标签,加上沈腾、易烊千玺双男主的设定,我很好奇这部电影到底会演个什么。
事实上,我在看电影的时候,确实摸不着情节走向。一开头就是一桩凶杀案,然后接连引出一堆人物,阵营在人物之间来回切换,直到最后时刻都还有个反转,不得不说整个故事构思得很精妙,张艺谋的镜头语言张力也给得很足。这些年太多烂片看开头就能直接猜到结尾,《满江后》着实给了我惊喜,两个多小时都全神贯注,非常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一部好电影离不开一个好剧本,一个好剧本通常得讲清楚一个好故事。张艺谋在电影的文学性基础上,还赋予了这个故事艺术性。整个电影故事简单概括来说就是演绎了岳飞那首《满江红》是怎么来的,情节跌宕起伏,吊足了观众胃口。本身剧本上就比较吸引人了,张艺谋还将文字无法展现的内容用镜头画面表现了出来,逼仄高耸的城墙,来回走不完的路,画面亮度由暗渐亮,我当时还很纳闷为什么他们在路上跑要给那么多镜头,后来想大概是为了后面给《满江红》能在这样深的院府中被传诵出来的不易做了铺垫吧。
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是能给人带来力量的。岳飞精忠报国家喻户晓,电影在众所周知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大概率虚构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后来看到有人说这个电影不尊重历史,可是它本就是根据野史改编的。而且《满江红》这首词的出处的确存疑。我们都认为它是岳飞写的是因为这首词是明代某官员刻在岳飞庙的碑上的,但是到底是不是岳飞本人所作,文学界争议也颇多,但是大家都倾向于把它认定为岳飞所作。电影至少没有改得太离谱,合理地解释了,在秦桧那么痛恨岳飞的情况下,这首词是如何流传下来的。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下过,能让后人记得已实属不易。臭名昭著的秦桧为了活着不择手段,他不在乎自己效忠的是谁,他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得到荣华富贵,他确实叱咤官场,但他算不得一个忠义的人。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秦桧背《满江红》那段,他越背越起劲,越背越激情澎湃,当时我就很纳闷,他怎么对自己死对头写的东西那么有感情,这不符合逻辑啊。直到结局替身出来,才明白,只要是个正常人,人性未被泯灭,那便都还会有正义良善的一面。比如那个叫何立的总管,虽然也心狠手辣,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杀了那个小女孩。岳云鹏演的武副总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的那句话:“我没有背景,我的一切都是我努力所得。”套在岳云鹏身上也确实合适。可惜在剧中,这个角色即便拥有免死金牌,有根深叶茂的庇护,可最终还是死了,他掏出来金牌那一刻刀已经划破了他的喉咙,那个镜头真的很巧妙。倘若将电影延伸到现代,那更是把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虚与委蛇诠释得淋漓尽致,人性二字血淋淋地摆在眼前。还有易烊千玺的角色,我当时只想用“丑”来形容他。在他杀了张大的时候,我都还在想为什么易烊千玺会接这么个“反面”角色。这个人物始终让人摸不清,他既冲动又细心,既有手段又有良善,人物饱满立体。他是秦桧的亲兵,本应该对秦桧忠心耿耿,可是最后在大义面前,他做出了他认为正确的选择。原来人性中的那些良善总会在某些时刻熠熠生辉。
沈腾那张自带笑点的脸看一回笑一回,处刑那段我又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折服。他能演出笑星的气质,又拥有影帝的气势。他饰演的张大杀了自己同党以证清白的时候,眼眶里的泪已经快抑制不住了,为了合情合理地发泄也为了触动孙均,在出了院门后放声边骂边哭,那些眼泪也借此流给了朋友。这个社会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人都是多面的,也都是立体的。一个吃喝嫖赌的小兵在岳飞的影响下竟能将心中大义做到如此,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变了呢?或许那四个字也远远不够表达吧。小时候读《满江红》,满脑子只记得一句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以为岳飞只是想勉励后代珍惜时间,后来才明白,将个人人生与家国命运相连是需要充足的准备和莫大的勇气的。他最终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心愿,湮灭在这历史漫漫长河中。但他的精神却影响了一个民族。岳家军后来的前赴后继,以及电影故事里那些死去的角色,他们甚至连上史书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他们却仍然将这种精神传递了下去。历史唯物主义中说,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些留不下来名字的人才是历史的大多数,是他们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记得电影里有秦桧叫史官写史书的一幕,大概张艺谋也是想借此表达,我们现在所见的历史也并非都是真的。历史只是胜利者的表扬信和失败者的批判词。正是这样,才会有一些人前赴后继地想要一个真相,想让那些正义忠良的品质永远流传下去。
历史或许就是由你我这些无数的小人物所书写铸就的,只是大多数的小人物永远不会出现在史书上。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在当下的选择都没有错,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地活着。只是张大他们的活是为了让真相浮现让生命更有意义。历史永远只能留给后人来评判。但别忘了,我们在观看历史的同时,不也正在创造着历史吗?做不成史书上的大英雄,也可以活得像个大英雄。
愿大家都能为了自己的心中所念,过好此生的岁岁年年。
满江红读后感 篇5
我读过很多的读词,如《浣溪沙》《采桑子》《水调歌头》等等。可其中最让我受教育的是《满江红》这首词了。
记得上幼儿园时,我曾经为《满江红》编排的节目伴过舞,印象犹为深刻。那时,我虽然不知道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听见歌唱演员铿锵有力的声音,就觉得它很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读完了《满江红》,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头戴钢盔、身披铠甲的威武将军。他面对强敌入侵,内心充满了爱国激情。词中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对“还我河山”有信心和决心。“架长车,踏破贺兰山身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愤怒的心情,更表达了英雄壮士之气,让人读完都热血沸腾。
在这首词中,我最喜欢的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意思是让我们小时候不要浪费美好时光,要发奋读书,不然等到长出白发时都后悔了。
因此,我们要学习岳飞的壮志豪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发奋读书,不要虚度年华,长大之后报效祖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观看《满江红》心得体会 篇6
前天看热映电影《满江红》,观感颇佳。结尾全军复诵岳飞词《满江红》令人热血沸腾,一众实力派明星的精彩演绎入木三分,别出心裁的场景转换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豫剧元素的融入为电影平添一份别样的风格……除了这些之外,情节的一再反转出人意料也是电影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的一大要素。
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讲好一个故事,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转的运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密信是线索,这是不变的;但其中有很多变的因素。赵大虽是小人物,但运筹帷幄;虽计划周密,但仍有不可控的变数。孙均胸有城府,不动声色,心理和行为上都有摇摆,但心怀大义,最终成为完成任务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歌姬瑶琴吞下密信让人始料未及。反派人物桧,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坏事做尽却心存幻想不留骂名,费尽心机设计替身,替身却慷慨激昂背诵《满江红》,领全军复诵令人动容……
这些“变”的因素,使情节一再反转。特别是结尾,观众都以为所有人物前仆后继的目的是杀掉奸臣秦桧,但孙均告诉大家,人们想要的,其实只是一段文字——精神的力量,流传千古。至于秦桧,暂时留下一条命。但是要记住,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故事发生在寅时到卯时短短的一个时辰,紧凑紧张,暗潮汹涌,反转迭起。于是电影很好看。
闲暇时,我还在看芒果台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感受到的是舒缓的节奏。剧里面怡人的洱海风光,慢节奏的生活,淳朴的邻里感情,都让人感觉熨帖舒服。
选择舒缓节奏,当然是与所讲的故事有关。曾与朋友交流,喜欢看没有坏人的故事。没有坏人,并不是没有冲突,只是这冲突都是为了最终的美好结果。平淡的日常里,喜欢充满反转的叙述;紧张的生活中,需要舒缓的故事抚慰,讲故事,即是讲人生,看故事,亦是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