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及影评心得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少年的你》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电影,辐射了高考背景下的考生心理和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是一个青春期少年们从迷惘孤独,走向彼此救赎,终与世界和解的成长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及影评心得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1

猫眼9.7分,淘票票9.6分,豆瓣8.7分。毋庸置疑,“仓促定档”的电影《少年的你》,在上映首日,便获得了不俗的口碑。

截至发稿时间,票房成绩已经累积1.3亿,稳居单日票房冠军。业内甚至有人给出总票房超10亿的预测,作为一部华语青春片,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那么,电影《少年的你》到底如何呢?

小电君一早跑去了影院,阅毕之后,决定必须第一时间把这部电影安利给大家。

在电影宣传前期,大家不免被“校园欺凌”和“易烊千玺主演”这两点吸引,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发现影片就像是一个包装精美的盲盒,这两个卖点如同精美的包装,在拆开之后,里面还有更大的惊喜。

必须肯定的是,导演曾国祥胆子太大了,他敢直接把镜头怼到了演员的脸上,让演员尽可能地用表情去把戏一点点表露出来。周冬雨继《七月与安生》之后,演技再次大爆发,很好地诠释了陈念身上的脆弱但又隐忍的复杂性格,但又把这一切藏在了她好学生的外壳下。

易烊千玺作为新人演员,更为难得。他几乎抛开了偶像的身份,彻彻底底把自己藏在了小北这个角色里,内敛但不失张力。两位演员互补的戏份,好学生和小流氓的反差人设,反而成就了这部电影。

《少年的你》实际上讲的主题是关于“保护”——保护弱者,保护爱的人以及保护自己。

事实上,在面对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去年上映的《悲伤逆流成河》,那同样是一部关于校园欺凌,讲述残酷青春的电影,它把对欺凌者的控诉,不断地通过主演易遥的咆哮来抒发。

《少年的你》则在这个维度下,更为直接。同时导演曾国祥用影像把这个意图延伸给观众,作为被欺凌者,你该怎么做。

“欺凌”和“保护”

在电影定档的前一天,“中国拟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话题曾登上热搜,修订草案中,就是针对当前频发的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问题,进行一定的防治工作。

其实这点非常微妙,大家习惯谈及校园暴力,常常忽略了校园欺凌,甚至把两者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同。前者是更为直接的犯罪行为,而后者往往是某种失范行为,可能并没有前者那么过激,后果比其来得更为猛烈。

《少年的你》就像是一把刀,稳准狠地把“校园欺凌”这块“脓包”挖出,必不可少地会见血,但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往往最见效。

我们在电影中能看到什么?言语上的侮辱、行为上的排挤,甚至是肢体的冲突,而这丑恶的一切都藏在了那些看似纯洁善良的笑脸之下。

直接,残酷,但是现实。

如果只是这样就完事了的话,那对于导演曾国祥而言,就太小儿科了。他把“这把刀”插得更深,直击这颗“脓包”的诱因。

我们成长面对的是什么?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少年的你》在讲述每个角色的时候,或多或少地都展现了他们的家庭。在社会和学校近似平等的教育下,家庭则成为了最不可缺失的一环。

陈念(周冬雨饰演)出生在单亲家庭,母亲沉沦在传销组织,而小北(易烊千玺饰演)则是从小被父母抛弃。所以他们自强,他们有足够的信念去相信未来,同时面对施暴者的欺凌,他们有隐忍,也有相应的反抗。

反观魏莱(周也饰演),作为一个优等生,家庭环境优越,同学也都围着她转,但反而在这种环境下,成为了一位欺凌者。

问题出现在哪里?问题便是她在家中实际上是一位被欺凌者——因为她的复读,父亲一年都不和她说话了。她试图在学校中寻找家中的缺失,她在同龄人面前,永远扮演着胜利者,用高傲的一面去弥补那个缺口。

奇怪吗?并不!研究数据早就指出,50%的施暴者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

面对这一切,被欺凌者得到的回复是什么呢?“你为什么不报警呢?”“你以后可以告诉老师”,但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电影给出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让欺凌者退学。这并不是简单的戏剧设定,在过往现实的新闻中,我们看到的解决结果就是退学或者转校,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如同电影里陈念的好友胡小蝶说的,“她们一直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那么,做点什么呢?电影到最后其实给出了答案,或者说,至少给出了一个想法。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故事发生了高四,主角们的年纪恰巧徘徊在18岁。对于大家而言,那是少年的年纪,也是最美的年纪。

电影故事在编排时,其实做了非常讨巧的对比。除了放大描写陈念和小北,镜头同时对准了案件的追踪者警察郑易(尹昉饰演)。在陈念第一次报案之后,郑易在车上和她说了很多关于成人世界的话语,那些话语背后的现实,可能更为残酷。

但对于陈念和小北而言,他们都还太过纯粹,太过真实。即便他们正在面对着和大部分少年不一样的生活,但他们依旧带着某种自我防御,去应对遇到的欺负。

结束完高考,他们很快就会进入成人世界,可是他们到底以什么姿态成为成年人呢?

陈念说,“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这句话似乎成了注脚,变成大人,好像就会失去保护,就不再会那么简单。就像当女警官不认为小北为了陈念而背上那么重的罪名时,郑易却说,“我和你不会,但他们会。”

因为他们还是少年,更因为小北坚持他的那句承诺,“你保护全世界,我保护你。”

最后,影片结束,字幕出现,我们想和陈念、小北说一句,“欢迎光临,这个美好,但更现实的成人世界。”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及影评心得 篇2

电影的确挺好看的,旁边的外国人一直被逗笑,自己也跟着剧情发展担心主角们被坏人抓住而紧绷着一根弦。但针对剧情本身说三点我自己的看法:

1在天台上,雪人和小衣第一次见面认识,原本紧张害怕的雪人因被小衣善意搭救从而躲过反派的抓捕,看直升机走后小衣打开帘子,雪人竟然睡。着。。了。。。Excuse me, 生死关头居然这样,简直太不惜命了。

2身穿印有“保安”二字的所谓“保安”,居然配枪还随意开火,我怀疑要么反派是黑社会要么就是在黑中国,观影完毕我觉得后者可能性更大。

3阿俊手机是哪个牌子的,续航可以这么久!

(或许更应该用“孩童”的视角来看这种动画片吧,这样就不会觉得自己感动完了,还要较真下剧情,显得没童真了一样)

电影《少年的你》影评观后感心得 篇3

昨晚和大家聊这部片,有人说,成年人不会喜欢这电影。我接着说,对,只有我们这些还对十几岁的自己有恨有爱的青春僵尸,才喜欢。

又这么一直聊一直聊下去,聊到群里的每个孩子都把十几岁的伤疤翻出来大哭,我们在陈念的泪水里,小北的眼睛里,都看到了太多太多的自己。

片子里,理性冷静的女警问郑易,怎么可能有人为了另一个人,去坐几十年牢,承认自己强奸和杀人。郑易的心,明镜一般:你和我不会,但他们只有十几岁。

你还记得你十几岁里想要守护的人吗,无论是友谊还是爱情,那时候你们真的是相信生命里只有眼前这个人的对不对。没关系,这不是什么逼供,没必要说那都是小孩子的屁话和游戏,我相信你,那就是我们整个青春赖以结盟,互相确认的全部力气。

有差评说,我们只是在为廉价的,表现了伤痛的一种形式而感到过分激动。我想,如果这算过分激动,那长大可能不是如郑易所说往水里跳,而是往冰柜里一站:成人世界,冻着我算了,我没有心。

冬雨的演技千玺的演技我不想分析了,不知道七八成的特写还有哪里让人出戏或者可质疑的,如友邻所说,这片子几乎全靠二位的各种微表情(包括肢体表情)在支撑,大人们,除了尹昉,几乎全都微妙地表现出了各自的狼狈和掉链子,从角色到演技。这是一部充满了“冒犯”的电影,它的被“压抑”,一定与这种“不尊老”,冲决“长幼有序”有着某种几乎可以确定的关系。

不是太纠结结局,我想,即便是少男少女版《末路狂花》,也是折堕,反正天生青少年在这个社会里挣得的话语空间就是很小的。哪怕我们进行了能动性的“脑内剪辑”,剪停在魏莱死亡那一刻,或者小北继续忍下去一个人背负所有那一刻,又或者干脆自己脑补出一场少男少女联手杀所有人然后胜利大逃亡……都是折堕,没用的,青少年就像那笼中兽,请问这宽广的人类马戏团,可曾有某些时刻,管过兽的感受?

这不是一部用一个简单概念或话题潦草对付观众的电影,如果它如批评者言,只有一个正向的壳,它的公开不会这么艰难。正是因为它讲出了许多成年人或抓到了权势的成年人想拼命擦洗遗忘否认的东西,才会让他们想锐叫,想甩脱,想审判。仿佛能听见和能看见,审看这片子的,是魏莱的母亲甚至缺席的父亲:“我们的‘好孩子’死了?被‘坏孩子’杀的?我们还是这么虚伪地用钱教育孩子?我们是这样的人吗?怎么可能!你们要为‘坏孩子’‘穷孩子’唱赞歌吗?胡闹!荒〔〕。唐!”

我知道洗干净手,带着喷香食物,漂漂亮亮坐在影院里的很多人,都没想到这是片如此“万箭穿心”,它关于我们最初的被害、被爱与第一次想承担什么并自我坚信可以通过承担这个变成我们想变成而非父母老师强加给我们的“大人模样”。假如高考或“成材”天然正义,或许有谁也会想听听十几岁的身体里涌动的,并不只有一条窄路或者单一未来,那已经是一株枝桠很多的树了,如果只允许主干生长而强行剪枝直至创口过多,树也是会鲜血流尽的,不是吗。

作为盒中人,套中人,我们太习惯,也会觉得更安全的,就是被各种超人道德与超人目标绑架,“就和大家做一样的事就好啦”。震惊于第一次警察问话的思维:为什么你会去用校服把胡小蝶的尸体盖上?难道问题不该迎向所有只知道用手机拍照的其他孩子吗?是怎样的教育,让你们没有一个人拿出校服把同学的尸体盖上?这些孩子背后的家长和老师,有进行过哪怕一次的,尊重生命与尊重人的教育吗?

由此觉得片中智能手机和微信的时空错乱倒也没有问题,那些站着的甚至真的只觉得刺激不觉得悲哀的看客,即便没有手机,没有微信群聊,也不能阻止他们的眼睛摄录下了什么,头脑扭曲了什么,口舌传播了什么。这具象化的拍照录音和放肆嘲笑,甚至也指向观众,这太冒犯了,这太刚烈了,曾国祥做到了。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早就离题甚远,本来想写这份爱情,本来看完电影只想抖机灵写“好于95%的爱情片,剩下5%,留给我的爱在三部”,写不出了,写到这里我觉得我已经空了。昨晚还有一丝丝胡闹般地说要为___打架,什么我见犹怜的俏皮话,甚至都轻到有些亵渎。作为电影我们都清楚它还有不足,但作为以如此刻骨的方式为青少年发声的作品,我只想以酒逢知己的心境,抱住全体主创痛哭。

无论是为考学重荷,还是为无疾恋情,又或者为一整个成年人自己都负担不了却请求孩子们忍受的痛苦生活本身,这部作品都交出了80分以上的深切回应,属于当事者,属于十几岁的我们的回应:我们是在不被爱的教育中,忍受着拳打脚踢,最后学会去爱的。请不要以为我们咬碎的牙齿,被划破的脸蛋和被撕破的校服没有觉知,当初只要有哪怕一个人愿意陪我们走完从学校的回家路,或许我们就不会把某些恨意储存十几年,时至今日,要在黑暗的,继续不被人所看见的,匣子一般的影院里,无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