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观后感【优秀6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该页是小编帮大家分享的《航拍中国》观后感【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1
儿时,总是幻想着自己有一双翅膀,带着自己翱翔在祖国的上空,看遍人间美景。长大后,没想到在《航拍中国》中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是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航拍中国》,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中国,感受极致之美。
从春节开始,央视新推出的纪录片《航拍中国》在网络走红,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4分的作品,以全新视角让人体会中国之美。这部34集的纪录片将分五季,是近年国内航拍规模最大、单集投资金额最高的大型航拍纪录片。
现在第一季正在更新中,我们已经欣赏了丰美多姿的新疆、蓝色的海南、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历史悠久的陕西、古朴的江西等。虽然第一季只有六集,每一集只有短短五十分钟,却囊括了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民风民俗。让我们不出家门便能近距离游览中国。
印象最深刻的是新疆,从未想过新疆是如此的新疆,丰富的物产,湛蓝的天空,广阔的沙漠,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冰川雪山、草原牛羊、广袤的沙漠、一望无际的水域……所有的这些,都被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未被“化妆”的画面,就这样素面朝天展现在观众面前,却震撼人心,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我们总是被国外的美景照片所惊艳而马不停蹄,可是几乎忽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航拍中国》每个镜头和解说词都隐藏着对这片大地的爱,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传递着爱的主题,对祖国的山河,对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我们对未来的憧憬。《航拍中国》更像是为国人制作的一个走心的旅游宣传片,褪去浮夸,返璞归真,这不也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态度么?
几年前被《舌尖上的中国》惊艳了双眼,许下心愿要吃遍舌尖上的美食,如今,《航拍中国》让我们带着爱和感动,去探访航拍下的中国的美景。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2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六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新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新,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的总体方向。而且,新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新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新,真正想把新的魅力拍出来,还得是在大银幕上:“虽然航拍中国得到较好的反映,
但我觉得,新魅力只释放了一半。还要再下点功夫,会更美,更震撼。”王连明说。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3
刷了《航拍中国》第一季最后两集,有点失望…江西这么一个物华天宝的地方,自然风光竟然只有这么点,而人文也并没有很大的可观性…
大魔都虽然除了崇明岛没啥风景可言,可高楼大厂也是特色,比较适合超级工程这种题材…
第一季完整看下来,新疆第一。除了海洋,湖泊、雪山、峡谷、沙漠、盆地,应有尽有。不到新疆,不只中国之美,很可惜只能拍一集。
黑龙江中规中矩,最东和最北还是给这个省份带来了很多独一无二的美景。
陕西有些小惊艳,颠覆了原来课本上的满目疮痍的印象,地图上满满的绿色真是有点不敢相信。
海南美中不足的是没能完整呈现海洋之美,三沙有可能是政治限制,并没有花大笔墨介绍,可惜了。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4
3月8日,央视9套纪录片频道播完《航拍中国》(第一季)最后一集。节目播完,但观众的热度仍然未减退,近日,超过3500名网友在豆瓣上给它的第一季打出9.4的高分。
这部被海外华人盛赞为“每一帧都美到想唱国歌”的纪录片,是中国有史以来航拍规模最大、单集投资金额最高的大型航拍纪录片。在第一季里,海南、陕西、黑龙江、江西、上海六地,成为纪录片拍摄对象。其中,“篇”于第三集呈现。“篇美哭了,是真哭了。”网友这样评价。
实际上,在2017年春节期间,《航拍中国》就已经播出了前4集。3月下旬,这部激起观众强烈反响的纪录片,一气将6集全部播出,最终,难以置信的航拍场面、美轮美奂的中国大地,令所有观众折服,并给出口碑一致的高评价。
要知道,第一季的6集内容,虽然每集只有50分钟,但整整一年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共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4圈。
“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整个团队都很欣慰。其实,我们的。初心,就是将创作模式和最终呈现出来的状态,让更多的大众能够无差别地介入到这个片子里来。这一点,我们做到了。”日前,《航拍中国》总导演余乐在微信中这样回复。
“我觉得的美,只释放了一半,我还想再拍一次。”篇总导演、央视合作单位锐智九洲公司总经理王连明如是说。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5
正所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在茫茫的西北边疆土地上,停留在目光深处的似乎只剩下苍茫戈壁和漫天风沙,似乎只弥留了几座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峰。而在观看了《航拍中国新某》之后,却明白了,何为:万木长毫开丽境,一池浓墨壮河山。
随着自天空之上俯瞰而下的镜头,目光在那一个个瞬间流转,新某这个塞外江南的风姿渐渐展现了出来。虽不是亲身所及,可那美景,确实让人身临其境。
也许,新某美在她的勇敢奔放。新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她未曾拥有浩瀚无边的海洋,可金黄的沙漠之上却有着比海更壮阔的绵延: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浩浩沙丘,积蓄的是祖国北疆那种勇敢而不退缩的磅礴气魄。自高空望去,那抹绝望与希冀交错的`黄色,在脑海中深深地镌刻。
也许,新某美在她的澄澈明朗。那五彩斑斓而蕴藏着诡秘水怪传说的喀纳斯湖,那波光潋滟的博斯腾湖和天池,想必苍穹之上的云翳也因之而驻足了吧。哦,还有那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绿浪滚滚,承载着牧民们的辛劳。
也许,新某美在她的风姿迷离。壁画连绵的高昌古镇,神鹰猎隼冲霄汉的魔鬼城,还有那蕴藏着古文明的楼兰古国一处处,一景景,无不展示着新某的独特的风姿。
难忘,她的瓜果飘香;难忘,她的荡气回肠,而那,却更难忘。
记住了她的芬芳,记住了她的明朗,更记住这片辽阔土地为我们带来的力量,记忆中,守住了每一片繁花似锦,守住了每一寸沃土芬芳,更守住了西北边陲那天镜浮空的模样。
16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166万平方公里的不羁与明媚,一寸寸土地,一丈丈江山,回荡着的是幅员辽阔的祖国永不磨灭的历史和辉煌。这部纪录片当中,我读懂了来自祖国边疆的魅力与感动,更读懂了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潋滟于世的光荣。新某是我们一抹充满绮丽的颜色,激励着我们心怀感激地面对祖国大地辽阔的江山。新某的帧帧流影,让我们学会继往开来,学会为了祖国的万古流芳而努力的决心。展翅吧,我们是雏鹰,我们定要一同努力,共绘祖国明丽的风景!
《航拍中国》观后感 篇6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维吾尔自治区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维吾尔自治区,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维吾尔自治区的总体方向。而且,维吾尔自治区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维吾尔自治区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维吾尔自治区。”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维吾尔自治区,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维吾尔自治区野性的元素。”他说,“维吾尔自治区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维吾尔自治区,真正想把维吾尔自治区的魅力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