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及解释(精彩10篇)

发布时间:

成语是汉学精髓,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本文是细致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10篇成语故事解释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常用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1

东床坦腹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王导领来人到东厢房去看,只有王羲之独自敞着衣服,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来人回去向郗鉴汇报说东床坦腹的就是。

【典故】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释义】指女婿。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指女婿

【近义词】乘龙快婿、东床娇客

【成语示列】我是李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床坦腹。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回

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2

【成语】: 事半功倍

【拼音】: shì bàn gōng bèi

【解释】: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举例造句】: 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邹韬奋《经历·前途》

【成语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个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学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

后来人们便根据孟子所说的这两句话,引申为“事半功倍”,用来形容做事所花力量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

中国成语故事 篇3

【成语】: 江郎才尽

【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

【解释】: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常用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4

大公无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出处】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歌颂人的品德

【相近词】舍己为公、铁面无私

【反义词】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心

【成语造句】

◎ 把银行里面的**分子清除出去,是不会影响银行的。信誉的,能秉公办事,大公无私,敢于处理,信誉还会提高。

◎ 无产阶级是大公无私的,敢于面对客观的真理,所以我们研究历史能够作到高度的科学性。

◎ 只有人:才有纯粹的、理智的、大公无私的快乐和热情--只有人,才过理论上的视觉节日。

◎ 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大公无私,以身作则,他下达的工作意见,就容易被职工接受。

◎ 和大生产相联系的无产阶级,把大公无私的思想,提高到新的高度。

常用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5

短绠汲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颜渊从鲁国到齐国去,准备与齐国的国君谈治理国家的大道理。孔子不放心,子贡问何故,孔子说:“我想起管子的一句话‘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对待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颜渊难以做到。”

【出处】故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战国·赵·荀况《荀子·荣辱》

【解释】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能力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近义词】绠短汲深

【示例】顾才不称物,短绠汲深。  唐·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

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6

手足胼胝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冶城,谢安凝神遐思,王羲之对他说:“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又谈到当时盛行的空谈误国,谢安反感地说:“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出处】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战国·宋·墨翟《墨子·备梯》

【释义】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用法】作谓语;形容辛勤劳动

【相近词】手足重茧

【示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经典成语故事(一)熟能生巧 篇7

【故事】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释读】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8

善贾而沽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自认为当权者会推行他的仁政,在鲁国任职期间,鲁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感叹:“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鲁君没有重用他,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行。”于是抱着“善贾而沽”的念头去周游列国。

【出处】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论语·子罕》

【释义】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怀才不遇的人

【近义词】待价而贾

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9

舍生取义

【成语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典故】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

【释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近义词】以身报国、舍身求法

【相反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成语示列】我们为了革命事业要舍生取义。

成语故事及解释 篇10

始终如一

【成语故事】战国末期,哲学家荀况在楚国做兰陵令时,与楚国将领临武召在赵孝成王面前议论用兵的要领,将领要做到“五权”与“三至”,采取军事行动前要考虑慎之又慎,这种周密的态度一定要始终如一才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出处】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荀子·议兵》

【解释】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始自终一个样子

【近义词】一如既往、始终不渝

【反义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