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读书心得(合集3篇)
英语教学读书心得(精选3篇)
英语教学读书心得 篇1
三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有了不少体会和感想。同时它使中小学外语教学在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推动了外语教学朝着素质化教学方面迈进。
一、观念的变化
第一、新教材使我们能做到真正意义上教英语,而不是教有关英语的知识。我们有了这样的共识,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的。过去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地存在着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外语课堂教学的中心围绕着语言知识的讲解,句法的分析以及解题技巧的培养。学生背了不少语法规则,可往往一进入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常常是不知所措。以阅读能力为例,过去的课文教学很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讲解句法结构和词汇典型例子。学生学习文章往往是为了通过它们学习语法和词法,而不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新教材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并辅以一定的知识传授,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更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知识是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基础不等于能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训练学会怎样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思想和情感,怎样获取信息。例如在unit10(a hobby),period这一课的课型是阅读课,课文给出的阅读资料就是同学们熟悉的a hobby ,在这基础上就能做到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把知识及时得应用到实际上来。
第二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必然要包括对文化的学习。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则反映在能否准确、恰当和迅速地交流信息和感情。跨文化意识的教育正受到外语教师的极大关注。一概否认过去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是不符合事实的。一个社会文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语言中来,所不同的是过去中学外语教学中,没有让文化意识的教育“显性”出来,最多是比较一下汉英在语言结构上的异同,很少关注文化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传授文化知识的培养文化意识的自觉意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交际能力方面打了折扣。当我们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时,我们发现学习一种外语不仅学习它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它还涉及到语言以外的文化规则。跨文化间的人际交流离不开文化的理解和沟通。如交际中是否得体,是否符合习惯,这就要求学习者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该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不少语言教学研究者把文化理解能力看作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传统的延续的手段,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的社会准则。没有这种文化意识就会导致在跨文化的交流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会使交流出现障碍,使交流中断,甚至产生误解,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休克”。有人认为,在同外国人交流中,他们一般能容忍我们在说外语时出现的语音或句法错误,而对文化错误却常常耿耿于怀,因为它不合他们的交际规则,在其文化习俗上不可接受,甚至在价值体系上产生冲突。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讲到天气这一单元时,我们教师一般都把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天气做对比,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外国的文化知识。再例外,在讲到乘车时,我们一般都把中国和英国乘车方式作对比。在配套材料中有一组对话“here’s our present for you, miss zhang. we hope you like it.” “thank you very much.can i open it?”虽然是一段简单的对话,但是里面就包含了文化差异的问题。在中国,一般人们在收到礼物的时候都不会当面打开,以表礼貌,但是在外国的文化当中,人们在收到礼物的时候都会当着客人的面把礼物拆开,还要表示非常喜欢礼物,这样才会使客人感到高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掌握语法有助于语句结构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
第三、新教材努力地使课文内容集现实性、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文体性一体、现实的题材。实用的语言使学生对新教材感兴趣,通过学习,立刻能把学到的语言知识用到交流中去。
旧教材中也有不少在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上较好的文章,例如,book4 unit5 thomas edison 。但总体上说,所选文章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性,有些故事学生早已听过,难以对学生产生“信息沟”(informationgap). 在新教材当中使用了大量的学生喜欢的人或事,例如,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王楠、张怡宁、中国宇航员杨利伟等著名人物,美国著名网络工程师扑尔盖茨等。这种素材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二、方法的变化
教学方法是伴随教学观念的改变而变化的。开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的表现就是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
过去外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忽视了教学中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作用。“教师的目标是把词汇和语法规则授给学生,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常常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是为了在日常的交际中使用语言”因此,外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就是教师讲解,学生背记。新教材为教师的语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我们体会到学生的活动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和能力的必要过程。语言活动有两层次意义:“一是把听说读写作为手段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外语的规则,学会正确的用法;另一是把听说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接近真实的交际练习中训练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用法侧重语言形式,培养语言能力;使用侧重语言功能,训练交际能力。”学生活动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师生的关系有过去的单一关系——师生问答变成不仅有师生关系,也有学生和学生的活动,如:双人活动,小组讨论,全班活动。活动形式由教师的讲解变成不仅有教师的讲解,学生有表演、讨论、辩论模拟采访等活动。这不仅仅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使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教学读书心得 篇2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是一本集小学英语教师综合教学技能指导的教材,本书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五部分。旨在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它从教授的对象,教学方法与语言技能,资源世界,教师的管理技能以及教师的个人与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归纳,同时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不失为教师的好帮手。
第一部分介绍了小学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及孩子们如何进行学习。
第二部分就教学方法及语言技能进行了阐述。这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语音教学、全面身体反应、交流、一任务为基础、以故事为基础、交叉课程等六种方法。教学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了兴趣就有了一个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一旦被激发,就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对英语进行学习和探索,兴趣也就越浓.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会更有意志力。教师不仅要有综合的教学技能,还要有语言的示范能力。
第三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各种最新的英语教学资源以及选择教学资源的原则。对歌曲、韵律诗、游戏、故事等教学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详细介绍了在英语教学中怎样使用新技术。
第四部分阐明了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课堂管理的技能是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技能。它是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协调集体所做努力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地顺利地进行的保证。课堂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计划”、“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管理技能包括:开展各种活动的目的性:包括目标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五部分就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做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是,要兼具儿童教师和语言教师的双重身份。文中从语言发展目标及技能和技巧发展目标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达成,我们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在教学中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阅读《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一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如何对小学英语兴趣方面的培养。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小学英语教学是主要是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学生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
阅读了此书,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及时记下课堂中精彩的插曲或悠忽而至的灵感,促进今后的教学。
英语教学读书心得 篇3
这段时间,我趁着闲暇时间,翻阅了王晓阳翻译的《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一书,虽然看的过程对我来说有些吃力,因为它不象小说一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阅读这本书使我了解了一些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外语教学的各种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可以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对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书。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五部分。旨在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它从教授的对象,教学方法与语言技能,资源世界,教师的管理技能以及教师的个人与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归纳,同时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书,对于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来说,是我们最推崇和喜爱的,也是一本使我们受益匪浅的好书。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的第三部分资源世界,给我们介绍了各种最新的英语教学资源以及选择教学资源的原则。对歌曲、韵律诗、游戏、故事等教学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详细介绍了在英语教学中怎样使用新技术。而我对其中的歌曲、韵律诗这一方面最感兴趣。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这一方面,我自己也做了许多的尝试。
学生们喜欢歌曲和韵律诗,强烈的节奏感,押韵的字词,琅琅上口。也是平时教学中最常见、运用最广、操作最简单的一种课堂辅助形式。
如在上课起始阶段,为了调节情绪,营造氛围,我会穿插地给孩子们播放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儿歌,他们会更加兴奋。如
Look up the tree,Look up the tree. What can you see up in the tree. Red kites ,orange kites ,green kites ,blue kites. So many kites, for me and you.
在英语教学中,有时感到记忆单词很难或句型难以掌握,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进行创造,自编儿歌,利用儿歌来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对巩固记忆有一定效果。如: It's a ball, not a doll. It's a doll, not a ball. I like doll , I like ball. 当然歌曲和韵律诗运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还可以进行课外拓展的运用。我不仅在课上让学生使用歌曲和韵律诗,还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编、多说、多演,体验英语学习就在生活中。我常常能听到学生念着课上的歌曲和韵律诗欢快奔出课堂,看到孩子们在课间用自编的歌曲和韵律诗开心地做游戏。这就是歌曲和韵律诗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和极强的魅力,恰当地使用它,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英语教学读书心得范文3:
阅读教学会是高中教学重要而耗时多的一节,她的有效性会决定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多些思考和知识扩充极有必要。《英语阅读教学》分八章,包括阅读动机、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阅读准备活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设计、阅读策略及阅读评价八个方面,全面且准确。编委也是英语教学界学术方面的泰斗及领军人物,很有诚心、内容落地且有价值的书。没有读纯理论时感觉好好好但悬空感,也没有废话连篇的假大空感,更像实践后的娓娓道来,并且还有精心设计的问题。当教师至少有一点是幸福的,你永远需要读一些好书。但身边的圈子很少给我提供像样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类的书,因此读到一本好书,也希望能分享给大家。
先从第一章《阅读动机》说起。
阅读课前要有warm-up,不言而喻,作用是激发阅读兴趣及动机,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但有时课时紧、备课不充分时,常会省掉此环节,忽略阅读动机的重要性,觉得赶路要紧,赶紧地培养下阅读技能、发展下语言能力。但书中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无法强迫其饮水”,一句话说出了阅读动机的重要性:为所有一切提供可能性,特别对于我们学校那些倔驴子犟马。所以不能再忽略下去了。
阅读动机有四方面:第一,阅读的欲望;第二,体验快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第三,阅读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第四,对阅读的兴趣持久。从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学生能否体验快乐?兴趣是否持久且主动?而内部动机阅读者的信息加工层次高、理解较深刻,动机的强弱与阅读能力呈正相关,这就说明了激发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影响动机的因素分个人因素(学习者对阅读的态度,对成败的归因),材料因素(难度,图式,与学生生活相关度),环境因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学因素(教学能否给学生带来期望的东西,快乐,欣赏)。学生的兴趣、接受程度,需要什么永远是备课的重点。
具体如何激发阅读动机。书中有介绍如下几点。一是,赋予阅读真实的目的。读前赋予目的、理由,读后在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活动中运用语言,如设计旅游计划、设计海报、制作操作图等。二是,创设阅读期待。做好需求分析,学生的基础等不说,学生的阅读动机、相关图式要特别注意。寻找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就需要老师打开思路,设身处地,大胆尝试,这都是课前活动。课前活动还有对于学生感到陌生的题材,布置费课程内容的阅读,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可扩大阅读量有起到图式准备的作用,当然,找什么、如何去找都需要老师去引导。在读后活动中,布置任务型阅读任务,而不是机械地技能培养和语言学习,开展内容本位的阅读。另外还有,教学总运用信息差创设期待。
这些真的让我去反思,我的阅读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吗?是否有读前的需求分析呢?是否巧妙地找到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是否只是机械地技能培养和语言学习?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切阅读活动成为可能吗?我又有让学生阅读是产生信息差,还是简简单单地一刀切了,简单而粗暴?第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其实,我有时也挺腹黑的,会想弄点难题让学生领略下高处的风景,但凡人都需要成就感的,总是受打击我们学习动机本来不足的学生谁还愿意跟你玩。所以,循序渐进,搭建支架,这些好说,还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设计活动,以及增加教学评价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就需要多动脑筋,打开思路了。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增加活动的合作,减少竞争,少一些焦虑感。四是,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图式为基础,鼓励学生自己在半开放或完全开放的条件下选择材料这些都好理解。第五,减轻学生的焦虑,“过度焦虑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说的挺胆战心惊的,但本学期我也的确注意到这一点,注意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许有人会认为,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氛围才是利于学习的,学生太轻松,老师似乎不安心。记得高中时的两位老师,数老的特点就是一开学就上难题,难倒众人了,他就很开心,然后说,就是让你们知道自己不会,然后认真学。这样对我们那个年代学习动机很强的内地学生来说,的确能越挫越勇,并且像弹簧,弹得可能更高。我似乎是其中一个也,数学成绩反正越学越棒了。但。。。这样的思想比较太成人,太小众。一位化老,是班主任,不多说,自然是严严严,记得当年上化学课时空气似乎都是凝结的,那时我真切体会到了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的境界,大家诚惶诚恐,而绝对安静时,我反而觉得超搞笑的那种,无法,只能掐着自己的手背,低下头,咬着嘴,大气不敢出地小小翼翼着。
还记得化老在讲课投入时喜欢闭上眼睛,晃着脑袋极沉浸其中,这是我们就会开心地看着他,但当他突然睁开眼睛,要点人回答问题时,那是一片死寂,大家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纷纷低下了脑袋,仿佛和他的目光交错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毫无个性、软弱的民众呀。还记得,一次化老激动了,一拍桌子,我前面体重轻的女生吓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当然我只能心里嘿嘿,皮囊严肃认真啦。毫无疑问,我们是极度焦虑的,我一直没在化学课上消化知识,因为一直处于怕被点名,怕被注意,怕表情不对的境地中。但我的消化道着实出了问题,在高二时,终于,一上化学课,我就犯急性肠炎。说多了,回忆这些点滴的记忆,也只想为自己的教育之路树个路牌。文中有句话很好:“对于科普、地理类的说明文往往学生会有畏难情绪。再者,如果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学生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尤其是很长的人名或地名,也会带来阅读焦虑”。“阅读的第一步是语音解码,如果学生无法自动地将文本符合转变为语音符合,其理解就会数组”。另外教师对学生成败的态度也是焦虑的重要原因。
第一章,对有些内容难免会比较泛,如如何形成性评价学生,别急,慢慢来,相信后面的精彩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