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读书心得(汇总29篇)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精选29篇)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
读了《有效教学》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师的各方面的持之以恒的锻炼。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它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原动力。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给我的学生,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的“活字典”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对《有效教学》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的皮毛,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
课程改革推进至今,在经过课改初期课堂形式多种多样,课堂热热闹闹,探究有形无实,预设过度等现象之后,现在的课堂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的"实"与"活",真正关注学生的收获,思考学生的发展,即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读后感张建设。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本学期数学科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学习了刘加霞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一书,这本书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方法,向我们深刻地诠释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谛。通过学习,收获颇多,感受良多。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真实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有效教学实施的成效。因此,教师进行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有时自己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感烦生怨。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如果讲授的内容在详略取舍方面与学生的心理、基础、要求相吻合,讨论的问题与他们的兴趣、意愿相通,方法运用恰当,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学效果就好。教师要上好课既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学生。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即备学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机、情绪,以及适当的教学模式,提高有效教学。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的备课,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信心。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3
近几年主要从事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学教育和教师教育。她强调将"工作"与个人的"兴趣"整合为一体,并以"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培训工作。她提出并实践着"学习共同体"为培训平台,教师专业素养的两个基本要素——"把握学科本质"与"研究学生"——为培训核心思想,不仅使各层级教师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过程中也收获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华东师大学报》、《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小学教学(数学版)》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等八部著作。
内容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毋庸质疑,留下的是数学的思考方式、数学的思想方法,浸润的是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数学教师需要怎样的底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把握数学本质+研究学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坚定的信念。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阐述了数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技能有哪些、怎么教?小学阶段能够渗透的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么教?学生研究的切入点是什么?怎样研究学生?每个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题、细节,还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诠释。它们都是真实的,都是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它们可能不是灵丹妙药,但给予我们思考问题的视角,给予我们对“问题”深入追问下去的勇气和方法。
精彩分享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学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并且在这学习过程中(既包括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也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领悟过程,更包括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对数学和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态度。例如,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很有趣,学习数学自己也可以“创造”而不仅仅是背诵“定义”“公式”,做大量的练习等。
在共同的教学实践诊断、交流、研讨中,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也真正意识到自身最欠缺的正是对数学学科本质的把握。那么,数学学科是什么呢?落实到小学阶段有哪些呢?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研究者能从高角度上对数学有所把握,还需要研究者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定位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等都有所了解。对这一问题我们有一个初步的思考:
数学学科本质1: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阶段所涉及的数学概念都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越是简单的往往越是本质的”,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基本数学概念内涵的理解是如何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恰当的数学观、真正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的载体。基本概念教学非常重要,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将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不同水平。
所谓“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指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现实原型是什么,这一概念特有的数学内涵、数学符号是什么,以这一概念为核心是否能构建一“概念网络图”。
小学数学的基本数学概念主要有:十进位值制、单位(份)、用字母表示数、四则运算;位置、变换、平面图形;统计观念。
数学学科本质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
基本数学概念背后往往蕴涵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极为丰富,小学阶段主要涉及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呢?这些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在学习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中落实。
小学阶段的重要思想方法有:分类思想、转化思想(叫“化归思想”可能更合适)、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类比法、不完全归纳法等。
数学学科本质3: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
每一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角度,数学也不例外,尤其数学又享有“锻炼思维的体操、启迪智慧的钥匙”的美誉。小学阶段的主要思维方式有;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猜想、验证,其中“概括”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核心。
数学学科本质4:对数学美的鉴赏
能否领悟和欣赏数学美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基本成分,能够领悟和欣赏数学美也是进行数学研究和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和方法。能够把握数学美的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待数学以及数学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成绩。
数学的基本原则:求真、求简、求美。
数学美的核心是:简洁、对称、奇异,其中“对称”是数学美的核心。
数学学科本质5:对数学精神(理性精神与探究精神)的追求。
可以说,数学的理性精神(对“公理化思想”的信奉)与数学的探究精神(好奇心为基础,对理性的不懈追求)是支撑着数学家研究数学而研究世界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研究世界的最原始、最永恒、最有效的动力。例如,自从古希腊时期,人们对欧氏几何的钟爱,使得古希腊人只关注数学的严谨结构及其理性之美,而不关注现实的应用。正是在这种理性精神的支撑下,古希腊人能够探究人眼所不能看见的世界,研究遥远的太空;也是在这一精神的支撑下,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转变:从“地心说”转变为“日心说”;还是在这一精神的支撑下,在19世纪上半叶提出了“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简称“罗氏几何”)以及后续的黎曼几何(简称“黎氏几何”)。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4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我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字不仅局限在课堂中的体现,还应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中、课后的反思中及长期的关注中。只有这四方面都做到了有效,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量和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做到六认真: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首先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其次,教师应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5
假期有幸拜读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这本书,从中获益匪浅。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更多懂得了课堂的有效性对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性,教师要从各方面考虑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变成一种具有艺术性和高效性的活动。下面是我的一些启示和收获。与大家共勉。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开展定量时间的教学活动后,学生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必须考虑以下的三个要素:一,学习时间的投入(长度)。二,学习效果的产出(收获)。三,学生学习的体验(苦乐)。其有效性是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性学习,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 重视课堂环节的合理安排,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意识到课堂的作用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体验生活、接受先进文化、训练灵性的课堂;是学生创新、体现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阵地,课堂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为老师教学定好基调,也是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实施的唯一尺度。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的`书,并教他们一些改善大脑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使他们感到还有希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二、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现阶段造成课堂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理念不正确,重视知识能力的学习,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管理上,求稳定而不求高效;教学要求与学生基础不相适应,一刀切的现象,缺乏选择性和层次性;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的教法;教学内容偏多、教学要求偏高、急于求成、要求一步到位;教学注重预设性发展,缺乏生成性,教师是主角,学生做配角;没有挖掘、理解教学内容,没有清晰把握教学要求的层次,没有精心的预设,教学随意、没有体现学科价值;课堂上只下达学习任务,没有启发、指导、反馈和评价,放任自流。
针对于上述的教学缺陷,给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方法:
课堂上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选取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模式。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在课堂上进行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思维层面的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学模式要灵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和保证。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象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6
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健康成长。但是从出生开始,孩子便步入了学校,踏进了教室,一天下来和老师相处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爱学校爱老师也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近日阅读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书中提到的几种方法让我印象深刻。
一、老师要爱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
爱学生,首先要从注意、关注学生开始。像我接手的一年级孩子,开学的第一天,他们都很有礼貌地和老师打招呼,有些还很认真的和老师谈论起家里的事情。我想:从第一天开始,孩子就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得到表扬、重视和鼓励。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书中讲到:1、要善用语言表达。如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请学生回答问题;用肯定性、赞美性的语言表扬学生;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安慰学生。2、用表情动作表达态度。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夸奖的手势等等,让学生有被重视和被关怀感。3、用眼神交流。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亲切、期盼的眼神会让学生感到温暖,消除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的紧张。
二、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教师必须先喜欢自己的学科。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从郭玉荣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要喜欢自己的数学课,我必须懂数学中的字、词,懂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懂数学课程基本内容安排和总体目标,只有我自己先懂先喜欢数学,才能将我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让学生爱上课,必须创设情境。
活动情境首先要和今天的上课内容是有关系的,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其次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体验社会情感,现在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设计,符合孩子发展的特点,因此课堂内容生活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情境除了生活性还要有形象性,将抽象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容易接受。
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必须要喜欢上你的课,教学中能把快乐带给学生是最重要的.。针对不同的内容,通过演一演,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通过猜谜、魔术引发其好奇心;通过故事、想象加上幽默的语言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爱上你的课,爱上你这个老师。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除了教学之外的一切活动,老师还要时时关注,孩子有没有文明休息,是否安全、快乐,老师要用爱来关爱孩子,让孩子爱上老师、爱上学习、爱上学校。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7
有效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我,读了以后很有启发:
一、有效教学引发的思考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的理念对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呢?首先在于它使我们明白: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教师感到很痛苦、无成就感,是因为我们的多数学生在中专学习阶段无进步或进步不显著,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其次,它引起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教学长期处于无效或低效的'状态?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不是不想学,就是学了没有收获。为什么不想学?为什么学了没有收获?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第三,它告诉我们:教师要有“对象意识”,要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教学需要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教师不能只是站在本学科的角度上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教学的效益。第四,它提醒我们:教学也是科学。教学需要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我们应该依靠科学理论寻找提高教学效益的途径。
二、“自我意象”给予的启示!
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发现之一是“自我意象”。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基础上。一般而言,个体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自己根据环境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根据这些,人们心里便形成了“自我意象”。就我们自身而言,一旦某种与自身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入这幅“肖像”,它就会变成“真实的”。我们很少去怀疑其可靠性,只会根据它去活动,就像它的确是真实的一样。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即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象,就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作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个“荧光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负面的信息;然后感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那么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自我意象的发现至少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能以新理论、新科学为依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去寻找我们的学生不想学习、想学习又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可能会豁然开朗。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8
大家都知道,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第一备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第二备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第三备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习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其次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第三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有效互动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是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用具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二是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关注与倾听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的修养。所以说只有充分考虑到了以上条件,才能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第四有效管理。教师也是管理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有效练习。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要有趣。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
第六有效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教学方法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们说每个教师都是一个创造者,他们所采用的的方法也不会有所不同,因人而异,所以有效教学策略也就难以固化,更不会千篇一律,教学策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它不但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使我认识到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当然,有效教学不止上面讲到的这些,还有更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因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有效教学的水平,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9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和谐互动式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研究》,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
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
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0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促进或维持学生学习的所有的行为。它的逻辑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意向,也就是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是在学生“想学” 的基础上开始的;二是表明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学的内容,也就是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要知道了自己学到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可能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也就是教学语言有独特性——让学生听明白、听清楚,所以,需要借一些技巧,比如抑扬顿挫、深入浅出、反复等。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没有这些条件,那么,教师教得再怎么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所以,有效教学是为了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评价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得到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师教学有没有效益,不是指教师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得不好或学生没有学到什么。假如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么,教师教得再辛苦也可能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习很辛苦,但没有取得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就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体现在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全过程。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是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的教学效果都以学生的参与程度来决定。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定要调动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主动地介入教学活动中去,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书中第六章第4节是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书中提到,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重点培养的能力。即对一幅图画不但要会表达,还要会把看到的图画用完整的话说出来、用正确的文字书写出来,要求在平时的课堂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孩子敢说
我觉得要让孩子自信地说,就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出愉悦、欢快的情景,启动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敢想敢说,激发孩子想说的欲望。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化身,而是一个一起参与学习活动的好伙伴;孩子感到自己是安全的、关系融洽的、能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就迫切地想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课堂成了他们放飞心灵的天空。孩子优秀的心理素质就可以得到锻炼,同时在课堂上树立起大胆说话的自信。同时,在数学课堂的导入、课堂新课的展开、课堂反馈讲评、课堂巩固延伸、课堂小结,各个环节,我尽量都采用和蔼的语气、协商的口气,尽可能地让课堂氛围显得和谐、民主,使孩子思想上变得轻松,敢于提出问题,愿意发表意见。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想说
小学生是以具体的思维为主,他们好动好奇,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想办法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去引导学生,他们一旦被吸引,就去积极思考。例如教学除法的两种分法时,让学生进行分大饼的现场活动,叫五个同学上讲台,其中四个同学排成一排,手里各捧着个纸盘子,另外一个同学手里拿着8个剪纸大饼。老师问:“8个大饼,每两个分成一份,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接着让一名同学在讲台上动手分大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评议,让学生对这种动态化的教学过程感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呈现出高度的活跃。在兴奋的心境中,逐步概括出二种分法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虽然所花的时间比教师独自的演示多一些,但是学生理解透彻,印象深刻,掌握牢固。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得到了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规范自身语言,让孩子仿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完善,但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语言作为典范,使它成为规范小孩子语言的根据。回顾以前的课堂教学,我的语言非常随便,没有起指导示范的作用。所以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上规范精炼自己的语言。
四、游戏教学,让孩子多说,多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不管年龄性别,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小学生能连着几小时地玩,但是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呆坐在一个地方。数学教学中,我总是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课堂教学上来,使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低年级一堂数学课,在巩固练习时,老师让学生又是“抢红旗”、又是“接龙”,还有“猜一猜”、“比一比”,扮小动物还要戴动物帽子,从“大森林”里出来,又要进“知识宫”游玩,学生跑上跑下,很热闹.当数学与儿童的游戏揉和在一起时,学生感受更深的是:数学真有趣。所以,恰当运用游戏在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在合作中交流,表达体验。
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组,科学搭配小组成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了解数学,认识数学,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先设计一个商店的商品部,再展示一些商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买东西”。在活动中,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会读出商品的标价,教师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小数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架起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抽象概念与具体问题之间联系的桥梁。在交流中,学生能自主能动地探索,积极地参与、体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引导和激发每一个学生,学生的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语言是学生潜在的内心思想的表现。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能很好地倾听学生的声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心情和情绪表达,从而对学生的问题可以做出正确的引导和仔细的分析。真正的教育不是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发展。我们教师,也需要学习,不断地发展自我,读懂课堂将是我今后工作的主阵地。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培养,主体作用的发挥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引导。每一位教师必须增强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1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
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
(一)明确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引起意向——学生想学习,即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术中在讲述理论时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操作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四)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所以一些课堂行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脱离了最初教学的意向性,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理解怎样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思考怎样教得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怎样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是:一个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导;最后是专家引领。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书中也有提到,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书中明确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是锤炼思维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对于我来说,懒于记录、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其次是同伴互导。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会坚持不断地自我反思外,还要学会同伴互导。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自己怎么绞尽脑汁都无从着手时,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别人总会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吧,师资少,学校里仅有五位信息技术教师。书中提到一点同伴互导时应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是心态要平和,坦诚相待;第三是学会如何合作;第四是积极行动,共同担当。在师资少的情况下,同伴互导可以激发每位参与者的合作动机或智慧,让每位参与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专家引领。书上的定义说,专家引领是当你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你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在中学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们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有些问题是我们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专家引领。那专家在哪里呢?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专家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当然,如果学校给我们搭建和专家交流的平台那当然更好。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刘加霞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这本书。这本书以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背后都有作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该书作者列举出了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个真实而细小的问题,并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针对性又有扩展性。也许它并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却真正为我们的实际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线教师重点应该做哪些工作呢?为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刘加霞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较深入地探究:一、把握数学概念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二、技能的背后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打造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四、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做到:
课前精心备课。课前精心的准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靠课堂内的发挥。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不可缺少的。课前的备课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知识结构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方案、情况预设等。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有时单纯依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是不够的,这需要老师针对所教授的知识点从知识的结构、知识延伸、内容拓展、练习题型方面收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面性;数学的知识点都是有梯度性,都是上下联系的,作为教师必需要将这种联系弄清,并很好的运用在教学设计中;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进行分析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是基于学生的设计,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条,根据学生特点、课的特点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方案,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预设,对各种情况做出处理。
第二要做到课中周密组织,细心指导。如何组织活动、安排环节、都要在老师的掌握中。教学组织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正常进行、学生能否快乐有效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像一位朋友一位长辈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进行细心的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有时可有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帮助解决,而有的时候必须要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在超过能力范围解决不了问题时,在回答问题“卡壳”时,这时老师的指导和提醒就显得那样的及时而有用。教师的指导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是遇到问题就帮学生完全解决。纠正学生的思维,拉回正确的方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内容要把握,并不仅仅是教学生正确解题,解决困难,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方法指明思考方向。另外,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关心自己的,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学生在老师这样的关注下,学习就是有效的。
第三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练习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我们大胆的设计。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与课堂快乐地一起飞翔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我们不断地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3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和谐互动式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研究》,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
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4
假期我阅读了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一书,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其中谈到了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其中有许多老师的感悟让我觉得这些似曾就在昨日,在我教六年级的时候,我的学生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但当时的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细节就粗略带过,现在想想竟是错过了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学生的每一份思考都闪烁着光芒,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共同思考,让纠正错误的过程成为彰显错误价值的过程。
一、改变教师的错误观念。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想起之前自己在讲课的时候,总是希望把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完美无缺,避免让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错误,学生有了错误也是一带而过,纠正完正确的做法就觉得学生已经学会了。当看到书中记录的教师在坦然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路径了解之后让学生相互辨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钦佩!正如一位心理学家的那句话: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应该成为让学生出错的地方。在真实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有真正的学习,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学会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和课堂上的.“意外”,并充分利用,将其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要巧妙地利用资源,因势利导,化弊为利,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学生的出错,让学生之间相互辨析,通过真正的思考,他思考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课堂中,教师的赞赏、同学们的掌声又能使他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增强他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课堂绽放精彩。
三、关于未来教学的思考。
现在的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教育的功能也要为人的终身发展考虑和服务。本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更让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培养循规蹈矩的书,而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来接替我们更好的生活下去。数学课堂正是如此,数学学科对于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又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善于思考、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善于包容,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为国家培养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人。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5
读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这本书,我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有效教学,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有一定理论者指导,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既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着眼于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
书中讲到有效教学必须要考虑三个要素:投入、产出和体验。投入即效率,也就是学习特定内容所花时间的多少,或单位时间内学到知识的多少。产出即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也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指标。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体验,这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
书中,作者通过理论、教学案例,结合自己的感悟,总结归纳出一些实际教学中的成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读来有如在品香茗,回味无穷。
相比于书中案例里提到的那些教师的教学机智,想想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真的非常稚嫩,上课前已经把课设计好了,但学生的回答离我的预设答案有点远,我就容易自己把答案讲出来,进而失去了本来预想达到的目标。其实,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回答陈述不清,表述不完整的情况非常正常,这时,作为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引导、直观辅助、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领悟、感受。这是我接下去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把快乐带给学生是最重要的。针对不同的内容,通过演一演,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通过猜谜、魔术引发其好奇心;通过故事、想象加上幽默的语言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爱上你的课,爱上你这个老师。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我想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才能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6
今天,学习了《有效教学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又一次触动。当下的有效教学往往在标准化的要求下,忽视学生的差异,追求统一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渐渐走向失败。最让我困惑的是:从当今的课堂教学看,包括有效教学,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智慧被挤压了;仍然以分数为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被驱赶了;仍然以规范为主,好奇心、想象力、那些看起来“不规范”的表现被斥为“违反纪律”;仍然以消极的接受性学习、机械重复的训练为主,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在被重视后又被边缘化了……如此等等,不得不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课堂教学,不得不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次回到课堂教学中。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在鼓励学生有自己精彩的观念,成为会思考、会想象、会提问、会创造的孩子。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虚空、玄妙的,可以很实在很具体,比如保护、引导学生的一个奇怪的念头、一次异常的想象、一种不合常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促使学生新观念的诞生。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学生们会行动起来,探索起来,尝试起来,这样的实践过程,将会培养学生充满思维含量的实践能力。老师们,我们一起学习行动起来,让教育感染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灵魂、独立的思考并自由的表达。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7
课改从倡导“有效课堂”到“有效学习”,教育的本质越来越清晰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获得能力,提高素养为目的。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依靠“学”。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有效学习是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比如掌握一定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正确的逻辑思维,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构了自我的知识体系,因此花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更好,给学生带来积极乐观的学习体验。当然学生逐步形成有效学习的方法,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培养与指导,所以有效学习需要教师重新审视教育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最近几年学校一直在倡导“以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模式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全体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倡导探究、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任务中。不少老师响应并应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我也想尝试,事先做了案头工作,阅读了相关书籍,其中贾志高的《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给了我不少启示,下面结合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做法。
一、“以任务驱动教学”的流程
(一)合理设定任务
“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设定的“任务”可以是具体的知识学习,与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创新发明等;可以在课前布置为课堂做准备,在课堂中布置进行,或者课后为了延伸拓展而布置等。任务应具有挑战性,对学生有提升价值,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包含初级任务的循环,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任务。明确表述任务的目标、主体、活动形式,易于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教师口述、课件播放或发给学生任务单,比较而言,任务单可以留下上课的思路,因此公开课上,教师常常喜欢采取这种形式。
设定任务时,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有逻辑顺序的几部分。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已有思维与能力,将教学内容蕴涵在任务之中,依据综合性、分解性与实践性的原则精心设定每部分的“任务”,设计的任务不仅注重教学上连贯,注重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还要考虑是否有益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1、综合性原则
传统的课堂将知识点按序传授,很少全方面考虑。现在我们通过“任务”将学生已学的内容与将学的知识,将能力、思维的培养都综合进去,“任务”起到了在它们之间铺设适当台阶,激发学生兴趣的功效。当然,教师要根据学情,综合把握学生的已有水平与潜在水平,切实了解学生会做什么,还能做什么,适当地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去设计学以致用的任务。
2、分解性原则
有些“任务”难度大,教师就需要将“大任务”分解成有梯度、有逻辑的“子任务”,层层推进,最终解决“大任务”,获得新知。否则学生由于任务艰巨无从下手,产生畏缩,以致失去兴趣。在“大任务”下设定“子任务”,是考虑到学生已学的内容与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能力、思维距离,通过“子任务”铺设了几级适当台阶,让学生可以达到。
3、实践性原则
具有实践性的任务可以激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方式从被动听、练变成了主动做、想。课例一中画原子模型,课例二中动手实验,课例三中应用知识分析马铃薯的繁殖都体现了“任务”的实践性。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将实践性任务前置到课前准备,或者延至课后作业。
(二)确定活动形式
“以任务驱动教学”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知识缺乏感知和表象,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即使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所以需要通过活动去习得新知识,遵循“先行后知”的行知律。
完成任务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实验、调查、查阅资料、家庭活动、野外观察等等,但是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有效性,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活动不但履行任务,掌握知识,还增强了兴趣,开拓了思维,提升了科学素养,包括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方面。当然课堂上最明显的形式就是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包括讨论、合作实验和互查互评等,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交流不仅取长补短,还会激活创新。
(三)及时反馈与评价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学生对任务的反馈,调节任务的难度,保证整个教学进程活而不乱、有序高效的进行,争取让学生顺利完成。
“以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且牵且行,课堂开放了,学生的自由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多样了,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本质的观察,商讨的口吻,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与鼓励,学生只要努力了,与自己比较有了进步,教师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尤其当学生有创新的想法时,教师要大力赞赏。
评价时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也要委婉指出学生的弱点,促进学生更好完成任务。还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或者是对活动的改进,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8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我们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点知识和我的一点感受,谢谢大家。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9
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许多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有效教学的含义,而且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许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学生活动的研究》,有了几点想法。记录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有效活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
1、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2、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
3、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有效活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
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0
暑假里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作者通过理论、教学案例,结合自己的感悟,总结归纳出一些实际教学中的成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读来有如在品香茗,回味无穷。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35分钟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有准备的课堂。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编写者是从一个普遍适用的角度去规划编排体系和呈现形式的,对于不同的地区资源、不同的学生状况、不同的教学个性,肯定不是最适合的。因此首先要有这样一种态度:尊重、理解并用好教材,这是备好课的前提,在尊重基础上发挥与创造,在理解基础上补充与改变,这是备好课的需要。确定重点,找准难点并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是备课的重心所在,稍有偏离就可能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
二、具有艺术性的课堂。
1、导入设计:“万事开头难”。说书有开讲,小说有开篇,相声有引子,戏剧影视有序幕。那些巧妙合理、引人入胜的开讲、开篇、引子、序幕,一出现就能抓住听众和读者的心,激起人的情趣,很快使人集中了注意力。上课开始有一个好的开头,能够启发思维,一下子就把学生“抓”住。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开头”的'方法尽管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结语设计:民谚有云:“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恰到好处的收尾,才是完整的一堂课。精彩的结尾会对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以前我在上课的时候也不十分注重课的“开头”和“结尾”,不仅没有在课堂的开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也没能让孩子们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现在才知道那是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养成有“头”有“尾”的上课习惯,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语言魅力——逆话顺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为互勉自励的箴言,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即使回答错误也给予一个肯定的鼓励的眼神,现在孩子们大多很喜欢回答问题,课堂也慢慢变得融洽起来。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就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
四、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要成为课堂的管理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中努力做到——有疑问,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有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的任务是积极引导、热情鼓励、及时点拨;有惊讶,释疑学生的迷惘,轻轻点拨后茅塞顿开,惊讶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之情;有笑声,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教态亲切,学态自如,在幽默与笑声中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
教学是让学生高尚和聪明的艺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教学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展示艺术才华,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提高修养、探求知识、陶冶情操的艺术殿堂。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可以说是读书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的伟大,明白了教书育人的乐趣。相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教学,我的人生。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1
卓越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用本书作者余文森教授的话说,“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永远只能在过程中。"需要我们且读、且思、且实践。
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有效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有很多的现实意义。有效的教学,不仅是在口头上,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又注重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马上教,马上会,"即教即学即会","当堂达标".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学的很多效果是要慢慢显示出来的。
每个人都想被关注,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每一项活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空间都以孩子为中心,那就关注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
教学过程应该是愉快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以“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才能培养出一群自信、阳光、敢担当、睿智、机敏、热情、善良的孩子。
日常教学活动安排必须始终从学生的出发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此外,教师应带着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与学生建立真诚、和谐、温馨的情感关系。
沐浴在教师美好的情感中,孩子们的心中会有一片最灿烂的阳光,为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安全的情感环境。
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就需要与学生有一个正常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必须接近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他们亲近。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可以随意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效教学强调纪律、秩序、形式、模式、规定和制度,追求统一的、标准的、固定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预测性太强,"没有意外惊奇".可是,我们忘了"生命不能被保证",真正的教学一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
我想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才能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2
又是一个岁末的到来,寒假,一个学期承前启后的时刻,在假期休息之余,本人认真拜读了宋运来先生的作品《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特别是对于第二篇品课部分,我是颇多感触。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听课我总认为是总结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训而已,这样的心态造就了平时听课的随意性,课后不去细细咀嚼,很难对自己教学路上的创新有所帮助。读了这篇文章后,才真正明白,听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经验,而是需要我们互相去做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看字识意,品就是要我们分三口食,方能得出个中真滋味,品课亦如此。品课到底品什么?在此我谈谈对于我的心得体会。
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德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教师在听、观、评、议课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品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品课让新教师虚心品味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评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品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品课让教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并有更多的教学收获。品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品课让教师能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及时改进,正是这一次次的完善与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品课,是听课、观课、评课、议课的更高一层次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是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人生哲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的渠道。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注重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最被注重的是听课、评课、议课。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就听课参与者来说,应该还有一个意义上的深加工品课,寻求在听完本课的授课和评课、议课后的更高层次的收获:品味本堂课给学生发展带来的欢乐和收获;品味本堂课给授课者本人的成长带来的经验和启示;品味评课参与者在评完本课后的心得和体会;品味我本人在此次活动中的积淀和超越。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品味
所听的.课堂课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最受启示的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会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不清楚?
这课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怎样?
本课中我的学科技能提高了多少?
本课中的教学过程脉络怎样?
通过本课,可以让我把握哪些学习方法?
养成哪些学习习惯?
本课使我的思想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得到了哪些熏陶与提升?
二、站在上课者的角度来品味
课前我的准备怎样?
学情的预见、活动的设计合不合理?
哪些新课程理念在本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课中最成功的教学环节有哪几个?
本课中的知识构建还需改进吗?
本课中的德育资源把握怎样?
本课中师生、生生情感传递、心理交流有特色吗?
众多的评课意见,你都能认同吗?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几条?
三、站在听课者的角度来品味
作为欣赏者,我最赏识本堂课的哪些方面?
作为评价者,我给本堂课打上哪些评语?
作为指导者,我为本堂课提出哪些指导性意见?
作为研究者,我给本堂课提出哪些的探究方向?
作为学习者,我从本堂课中能学到哪些知识,增长哪些见识,借鉴哪些成功经验?
吸取哪些不成功教训领悟哪些理念或动向?
作为管理者,我从本堂课中能着到多少花钱多办事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
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域特色,整体状态?课堂教学研究改革的进程怎样?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状态怎样?
课堂中师生的表现与管理层面提出的理念、方案、要求是否相适应?该做哪些调查呢?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3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通过阅读学习资料,我对“有效教学”有如下的理解:
1.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2.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3.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我认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5“Whatwoulilk,
chicken,hotburger和句型Whatwoulenooathbook,schoolbag,notebook的拼写时,学生用身体的运动写出单词的字母,让有的学生显得很兴奋,而有的学生纯粹是在那里乱扭,甚至连字母都不拼读,只是觉得好玩,好笑。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不能起到真正强化单词的拼写的作用。像这样不能指向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活动我们不能认为它是有效教学。
二、情境创设要真实便于操作,合理分配时间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表演,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pen,pencil,pencil-case,eraser,ruler,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再如在学习“Atthezoo”话题时,我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elephant,cat,onkey,bear,tiger的.特征,并能说Ilikemonkey。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目标明确。
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展示课的课堂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用大量的时间和语言创设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授“Myclothes”的内容时,设计了开服装店,买服装的活动。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分四人小组分别在家里all,short,long,tall等单词时,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演示,“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等,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汉语意思,并且,学生也在一起跟老师做肢体语言表演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强调,尽量使用英语并不排除必要时教师可以使用母语。因为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教师的语言,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无法正确地运用语言,教师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无法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这时如果教师用汉语把意思说出来,学生立刻就会明白该句子结构的意思,这样也能节省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开展其它的教学活动。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技巧有很多。此外,小组活动、两人活动、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合理有效的评价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目标,并鼓励和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学中尽量使用容易理解的教学语言,不熟悉的教学语言则尽量使用体态语,必要时直接使用汉语;以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的依据,建立合理的、有层次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了解评价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4
第五章提到板书的运用策略,板书往往是一节课重难点的体现,板书语言要简明扼要,布局要合理,板书可谓是一种艺术,每个老师各有自己的板书风格。板书要形成一种风格那绝非易事。对于新教师而言,写板书可能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而更多的是依赖课件,要达到像老教师那样“拿着一根粉笔上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会板书骆驼各个部位分别的特点以及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以及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是本课的德育目标也是难点。但我也忽略了辅助板书,辅助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小细节上的知识点,比如朗读上的、语言表达手法上的等等。得心应手地写板书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慢慢摸索、练习。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5
这几天,我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对此颇有一些感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那么,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一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辅以生动的教学手段。原则上讲,针对每节课,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但生动的教学手段必不可少。比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时地配以幽默、打趣,或者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适当且适度地把内容引申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区域,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应当被允许的。否则,均应予以否定。
二、教学重点突出,不要纠缠枝节琐碎。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比如,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要求学生课下自行学习。而对那些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大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三、教学内容正确,治学态度要严谨。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或者说是符合主流观点的,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正确,否则,就是教学错误。不要以为教师对某些问题都比学生懂得多,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没有把握,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哪位同学能回答?”“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咱们可以请教某某老师!”“我想和你们共同学习,好不好?”。
四、教学方法得当,表达手段清晰。教师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面对争议性强的问题,讲授不如组织学生讨论。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事物,讲述不如演示来得直观,等等。除了方法得当,教师的普通话教学和书写能力也非常重要,毕竟流畅的语言结合规范工整的板书,能够更好地促使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互动”。
教学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创造精品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6
我余文森阅读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从中能学到很多,了解了自身的缺陷,发现了自身的问题。通过阅读《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使自己能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生活中去。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的教学、优质教学,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会了才有乐趣这三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遵循了这三条规律。
首先是“先学后教”,也就是以学定教。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要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律、规则。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在我的教学过程,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短,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独立地思考问题。我应该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集体智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同时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然后是“先教后学”,也就是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时,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导,边教边学,但教师的着眼点不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没有贯彻边教边学,以后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都值得我去认真的学习体会。
最后是“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学会了才有兴趣。没有故哪来的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识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温故而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容易了,学生就能学会。因为学会了,学生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如果学生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在我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温故而知新,及时复习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
总而言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有效教学十讲》,我有了不少收获。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高效,杜绝负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今后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7
对《有效教学》一书进行了细细阅读,深有体会,我认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是学校推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教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在遵循双主体互动式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实际情况,灵活先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袒裼裸裎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我们在这里引入有效教学理念旨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据此,我认为:
1、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依据情意原理,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提倡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倡教学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提倡研究中考改革和高考改革,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
2、教学要讲求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要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要考虑到学生整体素养的协调发展。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个学科应最大限度地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提倡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反对用过分耗费学生时间、精力去换取考试成绩。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反对缺乏针对性地低效教学。提倡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反对课堂中“垃圾语言”和无效的教学行为。研究学生知识背景、认知结构,遵循序渐进的原理,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积累过程,是提高效益的基础。
3、教学活动要建立目标反馈机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师和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可以大大改善教学行为,高效地实现目标。提倡一节课留几分钟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提倡教师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和阶段测验,然后根据批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使问题积累起来;提倡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提倡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测量和落实。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8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推进,有效教学被重新提起,并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美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进步与发展的必要因素,它对培养和强化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意义十分重大。下面就谈谈实施有效教学后对美术教学有何帮助: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如可将挂图、模仿、音乐、微机、讲故事等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一节课都可能有新的惊喜、新的发现、新的思路、新的问题,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势利导地教会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
中学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做敢为。不同个性的学生,他们在观察事物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绘画表现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
我们学校对于音美课实施了选课制,其中美术课主要开设素描、书画、工艺美术、普通课四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爱好和特长自己来选课上,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学生在各自的特长和爱好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做美术作业时,个性非常突出的学生,其作业经常地与众不同,他们的想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别出心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对于存在的不足,教师应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活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新鲜有趣的事,时时激发着学生的创作灵感,引起绘画的冲动,要想让那些饶有意味的生动感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是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并对所表现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有这一过程,绘画形象就会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或根本就产生不了的,所以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由此产生的好奇心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动力。
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材陈旧,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尝试。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根据科学的最新发展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进展和动态,同时又具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教学方法改革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是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尊重,即不是要求学生如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求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启迪学生;二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即不只是从某种知识体系出发,还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去实施教学活动。只有更多的教师能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彻底打破日前仍在学校中存在的沉闷、僵化的教学气氛。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表现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当然也首先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是师生共同探险的历程。教学过程就是资源,学生是教师的资源,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资源。在一定的情境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开发别人的同时也在开发着自己。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潜心研究,在探索中求创新、求发展,为美术教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9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是分数提高了?是学生比赛有名次了……书中解释: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可分解为三个子概念。课堂指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我们所要探讨的“有效性”也就该针对“班级授课”而言,它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一种,通俗地说就是在比较固定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对比较固定的学生群体,并在比较固定的有效时间内所完成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以上这些概念综合成最后的“课堂有效教学”,即指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课堂教学有“班”“课”“时”三个特征,那么课堂有效教学也就可以概括为“班有效”“课有效”“时有效”。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我手头上资料有限,翻江倒海,也没能找出直接的具体的答案。大多是有效教学的实践案例或行动指南,基本上是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沿做了一些探究,这对教学一线的教师的确极为实用,往往蜻蜓点水的一拨,就能掀起另一层潜浪。当代课堂教学观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有效教学的最终检验当以学生来完成,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能较为灵活的运用老师所传授的技能等。我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上了这堂课后,有无进步和终生受用的东西。
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分为怎样问课和怎样品课两个篇章,对我帮助很大的是第一篇章。所谓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
从此定义中可以知道我们的“问课”其实范围可以很广,可问成败;可以是课堂的精彩一瞬,缘何精彩?也可以是遗憾一笔,遗憾何在?“问课”,可问大小,大到问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到问一个单词、一个句子的导入处理;“问课”,可深可浅,深到对教学方法的再思考,浅到对一个教学细节的再设计。由此可见,问课是备课、上课、说课的深加工。反思自己发现自己做得真是非常不够。从问课的态度上来说,我做得还算自觉,备课本中都有“教学后记”这一栏,我会及时写上,但从问课的质量上来说,我做得很马虎,我经常比较笼统地概括,我现在认识到这是对“教后问”的敷衍,如不整改,此态度决定我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因此我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的反思方面下功夫,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真正做到反思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思考、琢磨的结晶。只有认真、端正、执着地对待教学反思,才能早日拨开遮在课堂上的迷雾,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从看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发现原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现在我在课前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更多的问题,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更加关注孩子上课时的表现,发言时的情况,他们的学习态度,他们的语言、表情。而课堂结束后,针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剖析,对自己课堂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引起更多的思考,总结课堂的优缺点。如果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天天问一问,问自己,问学生,问同行,那又何愁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