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实用3篇
《孙权劝学》讲述了吴国大将吕蒙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被孙权教育一番后开始学习,不再是吴下阿蒙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孙权劝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孙权劝学读后感
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这一课后,对我启发很大。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用现身的说法,来劝他人,就会有意外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学习和道德修养。并应敬才爱才,善于发现人才、知错就改。
首先我认识到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一个从小被狼养大的孩子,自然没有学习的机会,甚至连一点人类的基本技能都没有学会,她17岁时的智商才是我们正常人3岁的智商。我又想起小鹰学飞的故事,当小鹰羽翼丰满的时候,老鹰就会叼上小鹰狠心地从悬崖上摔下去,因为老鹰知道,搏击万里长空,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学飞开始。当前,我们面临的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淘汰旧的羽毛,而代之以新的羽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被淘汰,也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我认识到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吕蒙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忙是肯定的。可贵的是他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获。不久后,鲁肃经过浔阳,与他相聚,听了吕蒙的谈吐,大为惊讶,认为吕蒙已经不是昔日的吕蒙了,真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我想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我明白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我又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于是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全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一会儿,他又很懊悔,捡得太少了。
我们的学习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今天学的东西,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平淡淡,甚至枯燥无味,但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他们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我感到学习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一个化平淡为神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财富和过程。
一则《孙权劝学》的故事,读来给人教益。三国时东吴名将吕蒙,原是个“老粗”。孙权教他读书,努力提高自己。吕蒙开始则以军务繁忙为由,不想读。孙权说:“如果说忙,难道你比我还忙?我小时候虽读过《诗经》、《书经》、《礼记》等书,现在主持国家政务,还读了多种史书和诸家兵书,觉得大有裨益。”后来,吕蒙听从了孙权的话,发愤学习,终于卓有成就。在这则故事中,吕蒙在不惑之年发愤学习的刻苦精神固然可赞,但孙权教人先教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出样子更是可敬。你看孙权,身为一国之君,小时候又有基础,大可借口国事繁忙不学。但孙权在繁忙中抓紧学习,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的教育者,方能使部下信服,说话才有人听。反过来,孙权自己不读书,而去叫吕蒙读书,吕蒙自然不会去听他的。
推及家教,道理是一样的。有道是“子不教,父之过”。这一古训的意思之一就是:子女是被教育者。于是,千百年来形成了这样一种事实:父母是教育者,不管这个父母自己做得如何?自己的行为又如何?!这其实是一种误区,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父母,其实是没有资格来教育子女的,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作为父母,确实负有教育、教导子女的责任。然而,这不等于说作为父母就是天生的教育者,就可以逍遥于“教”之外,就可以言行不一,就可以不以身作则。尽管子女与父母有一层特殊的关系,但这层特殊的关系是不能替代一切的。许多事例证明,一些家庭父母在教育子女上的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其中一条原因就是父母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一些父母自己做得很差,很不道德,甚至违法乱纪,却教育子女要如何如何,焉有不引起子女反感甚至跟你“开顶风船”的?那么,如何使家教收到好的效果。关键还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教子,先教己,这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每每被我们的家长所忽视。我想,如何我们的父母能像孙权那样以身作则,那么,教育子女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孙权劝学的中心思想
此文记叙了抄三国时期吕蒙袭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孙权劝学知识点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卿今当涂掌事(通“途”,道路)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
2.但当涉猎(应当)
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常识积累
⑴作者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制的借鉴。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⑵文学常识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五、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六、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