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计划【最新4篇】

发布时间: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课外活动计划【最新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课外活动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数学看成一系列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不断把与实际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活动。通过活动的持续重复和不断积累,带来更高的水平的概括,用这种“模式”去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的机会,体验从现实生活开始,沿着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人类活动轨迹。

同时,通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洞察力,发展生存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数学课外活动课,使学生尝试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3、通过课外活动课的开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和意志品质,真正谋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活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2、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原则:数学课题学习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将跨跃时间界限,有短期活动,也有长期活动。

3、主题性原则:各阶段的课题活动必须围绕各单元教学实际开展,且富有层次性,主题鲜明,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4、合作性原则:各项活动的开展将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四、活动步骤

1、科学分组,构建和谐有效的活动小集体。课题活动是小组合作、互助互补的研究活动,因此应建立相对稳定、优势互补的数学活动小组。

2、分章节确定各阶段的活动主题,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并给予恰当的活动培训,指导学生加强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合成成果。每一次活动结束,组织学生将相关的文字材料及活动作品整理成册。

4、成果交流共享、过程反思。定期进行活动成果评奖及展示,并组织学生反思活动得失。

5、成果归档。学期结束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整理,确保活动有过程、有效果、有痕迹。

五、活动安排

本学期的活动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一:帮助家庭记录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计算当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节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妥善保存账目,作为日后家庭理财的参考资料。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把正负数的学习应用到具体的时间生活中,从生活中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具体时间:9月14-18日)。

活动二:熟悉计算器的有关有理数的运算功能和操作方法,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和体验使用计算器的简便性。

(具体时间:10月12-16日)

活动三:用火柴拼三角形和用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活动目的:让学生尝试合作交流,协同完成任务,体验规律的快感。

具体时间:10月26-30日

活动四:月历中的数学秘密。活动目的:让学生更生动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增加数学的应用意识。

(具体时间:11月9日-13日)

活动五:寻找规律。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把所有涉及找规律的题汇编成集,扩大知识面,逐步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具体时间:11月23日-27日)

活动六:学多姿多彩的图形以后,让学生设计校徽。

(具体时间:12月7日-11日)

活动七:迎新年贺礼:数学小论文——《我更爱数学了》。目的是总结回顾本学期的学习经历、探索历程,从中寻找出学习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为后段学习作铺垫。另外,开展数学小制作等评比活动。

(具体时间:12月21日-25日)

活动八:优秀成果展。通过举办本学期所有的活动成果中的优秀成果展出,进一步诱导学生正确的、恰当的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确的概括调查结论,充分地表现数学内容。

课外活动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与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及“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有关精神,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真正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成为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受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拟订以下方案。

二、活动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教育计划。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

1、保证学生上足体育课。每周上3节体育课,按照国家课改新标准要求执行。

2、上好眼操和课间操。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指导学生规范做好每一个动作,提高两操质量。

3、配合学校“大课间”40分钟文体活动,按班级活动区域活动,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跳绳、踢毽子、打球、拔河等。主动到学校器材室借用体育运动的器材,鼓励学生主动配备体育运动用品。

4、在班级内组建体育特长活动小组:呼啦圈小组,跳绳小组,乒乓球队,篮球队等。

四、活动保障措施

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本着“以生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文体科技等综合性活动在课程建构中的重要性,从新课程观出发,珍视和有效利用这一类课程。

课外活动计划 篇3

一.课外学习和实践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办法,真正把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制定本计划。

二.课外学习和实践预期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的常规管理。。

2、认真组织相关的学生参与活动中去,要一半学生参加培优补差。

3、通过培优补差,使绝大部分(90%)的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参加学生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优和补差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三、课外学习和实践内容

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四、课外学习和实践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及时做好辅导工作。早读和晚自习下班要准时到位。

2、认真制订培优补差工作计划。定培训人、培训内→←容。

3、重视个体差异,针对个别学生知识缺漏下班个别辅导,并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不占用自修或课余时间集体讲课。

4、定期对培训的学生进行考试和检测,及时了解培训情况。

5、优秀生的辅导,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作业设置与批改落到实处。

五.课外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实践方式

1、地点:各班级教室

2、实践方式及时间:

(1)集体辅导,利用辅导课,解决集体存在的问题。

(2)个体辅导,利用辅导课或其它空余时间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3)课堂辅导,授课间隙有目标、有意识地解决当时的问题。

课外活动计划方案 篇4

《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或创设生活情景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在这学期我准备这样开展数学活动课。

一、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如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后,我打算组织安排学生先测量校园内各建筑物,确定它们的位置,然后确定比例尺,画出校园的平面图数学课外活动最新计划数学课外活动最新计划。在学习了第三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后,我准备安排学生调查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并计算出自己家一天、一月、一年浪费的水量。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明确数学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体验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数学”。

圆柱、圆锥和球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立体图形,如易拉罐、八宝粥罐子和铅笔,堆起的麦子和玉米,乒乓球、玻璃弹和地球仪等。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不但是生活所必须,同时从中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数学密切相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操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有关这些立体图形的信息,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带回有关信息,同时也将带回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这种学生应用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