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建议(7篇)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我们可以提出自己合理化建议。这次为您整理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建议(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化建议 篇1
作为文化的一大主体,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窗口形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所在。为此,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
一、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从其真正内涵上出发,不能盲从
校园文化包括政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校园政治文化涵盖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等。校园物质文化是客观的实体,涉及到学校的各种基础设备设施、校园绿化、人文景观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一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理念以及作风建设等。校园制度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各种管理和考核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作为一所标准化学校,应当将其丰富的文化内容纳入其中。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总体布局、统筹兼顾、以人为本、为社会服务的原则,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同西方先进文化相互渗透,为“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才培养理念来造就一批科学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全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落实
1、健全组织机构,狠抓落实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可以从政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落实,也可以考虑从学校各个部门出发,采取包保的方式层层进行。领导从大局做好统筹规划,部门从实际情况着眼,做到统分结合,最后合一的目标。
2、争取政府资金投入,科学布局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基于科学规划、着眼长远的目标,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学校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办公楼、教学楼、实验(训)室、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澡堂、运动场等等,做到科学布局、合理规划。
3、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管理,科学用人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人才来支撑,建议相关部门合理核算学校用人编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科学合理利用人才。
4、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考评结合,加强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制度措施来提供保障,建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为真正实现校园文化的科学建设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5、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倡导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某一个领导、某一个老师、某一个学生的事情,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希望学校的全体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6、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
基于学生在校园抽烟、上课睡觉、迷恋上网、夜不归宿等个别现象表明,一些是学生当前课业负担较重,感到心情有些压抑;一些是学生家庭生活拮据,短暂而又漫长的读书生活难以坚持;一些却是因为单纯的课堂教学感到乏味。而老师却因为校园生活单调无味而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打牌赌博等行为。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开展多姿多彩的业余活动,如基于学生举办和开展各种竞赛讲座、体育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展、社会调查和服务、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基于教师教研交流、教师论坛、体育健身、教工之家等,以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教师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真正目的。
7、注重舆论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科学发展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学校顺利发展强有力支柱,新闻报道及校园各种媒体,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舆论阵地,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注意舆论文化的宣传和导向,狠抓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新型的社会话题,科学高效的建设校园文化需要全民广泛的参与!
对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化建议 篇2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载体
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大多高校的体育课授课时间每周一般为2个学时,大约在2小时以内,但要高校体育完成“提高学生体质、增长学生体育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体育精神、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如此众多的内容,仅靠每周2学时的体育授课时间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校园体育文化此时就能完全履行好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重任,因为校园体育文化它会时刻影响、伴随、浸润着高等学校内的每一个成员,运动场上的激情呐喊、校园内的各色运动图片、宿舍周围的运动器材等所有这些,都会时时刻刻为学生传递着正能量,它的教育时间、空间、和影响范围,要远远大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2、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长期工作,各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我校作为一所新建高校,必须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的`建设自己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
2.1、大力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中各种可见的、有形的和自然状态的文化,它们集中显示于校园内的不同空间,它蕴涵着学校群体的文化特色、专业特点、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趋向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校身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全省高校的整体硬件设备水平较高,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我校现有的体育硬件设施确实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学校必须尽快建造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有效地保证体育教学和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这里的物质现代化不仅仅指拥有现代化的场馆设施,同时还包括如何利用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对现有运动设施和场地的合理布置、优化、利用等,从而保证现有的硬件设施发挥更大的使用效能。
2.2、强化校园体育意识的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主体是全校师生,服务对象是面向全校,间接服务社会。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应该在“人”身上下功夫。人对体育的认识、观念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维活动等思想观念的体系,即人的体育意识,才是其最终能否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体育意识包涵着全体师生对体育观念的认识、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对体育道德遵守与传承,所有这些又构成了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中最活跃的主要因素,决定着现代校园体育文化的走向。因此,体育意识建设,是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校园体育意识的现代化,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快乐地、持续地喜爱并参与体育活动,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修养品德、锻炼意志,最终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运用多样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验、分享运动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校园体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的各项体育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体育意识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的重要条件。现代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文化的保驾护航保障,体育制度的建设要体现人性化,确保合法、合情、合理,符合实际需要,强调制度的长效机制建设,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3、加强全员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
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他们的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决定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施进程与方向。为此,学校领导必须适时关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进程,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的高校体育发展要求,协调各部门适时开展工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其它部门以及专业老师、辅导员也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支持,因此,提高他们的综合体育素质,是校园顺利实施体育文化建设的保证。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体育知识水平、策划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倾向、专业特长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不断更新和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展业务能力、丰富人文知识,强化他们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育,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2.4、注重学生兴趣地培养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全面实施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体育课堂教学、各种单项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校运会和对外体育交流等多种形式。为此,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去展开与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综合效益。要十分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应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运动效果做出适时而积极地评价,通过各种表扬、激励手段进一步巩固强化学生已形成的锻炼习惯。要不失时机的发挥学生体育积极分子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建立“自学自练”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由于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在技术传授、项目选择、教学地点等方面一定要考虑到女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女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通过发放问卷、深度访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女生对于体育的理解、需求等问题,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一些符合女生特点的体育项目,从而达到吸引女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例如,健美操、形体操、交谊舞、瑜珈、跳绳、气排球类等项目。同时我们必须时刻注意把文化教育与运动项目相结合,在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板报、展台、校园广播、网络、讲座等形式,进行体育新闻、体育常识、体育竞技、体育明星、健身常识等方面的理论宣传,在体育课的教育当中也要有意识地增加文化知识的内容,如生物力学、运动解剖、体育经济学、体育哲学、生物力学等内容,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相互渗透,更好地体现体育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
2.5、增设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项目
做为一所新建高校,学校体育运动的环境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尽快缩短与其他高校在体育硬件设施上的差距,我们可以采取“弯道超车”的战术,在突出自身特点上下功夫,校园内山地较多、道路起伏较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定向运动、山地自行车、野外生存、徒步、滑板、轮滑、小轮车”等青年十分喜闻乐见的“时尚运动”,这样既解决了场地问题,同时又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综上所述,作为特定的环境创造出来的校园体育文化,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也绝不仅仅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它必须是一个与社会适时沟通的开放系统,既要及时吸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精髓,又要时时履行服务全体大众的社会使命。
对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化建议 篇3
校园是我们所有师生生活的环境,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氛围文化、教育文化、制度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中的核心,为了优化我校校园环境,创设校园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师生的情操,增强师生的工作、生活、学习的兴趣,创建符合我校素质教育的要求,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新人的校园文化体系。现就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环境文化建设方面
1、要使我校校园环境优美、和谐、怡人。
2、做到校园布局合理、整然有序,学习、工作和生活方便舒适。
3、逐步实现校园生态健全,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
4、校园内每一个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需要逐步的、有计划的改善。
5、校园内的各方面建设基地,运动场地、绿化园地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配合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建立新的课程理念,树立全新的课程文化。
2、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
3、努力建设健康文雅的班级文化,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
三、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1、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包括财务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校园管理制度等。
2、创设“以人为本”的运行机制。
3、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让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理解,树立正面形象,使学生的身心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氛围文化、教育文化建设方面
1、需要完善学校的广播站、墙报、远程教育、图书室等多种文化载体。
2、努力营造现代气息的校园氛围。
3、把握特色,创新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4、健全氛围文化,教育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五、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多层面的组织管理。
2、努力提高领导、教师的思想认识,认清形势,更新观念。
3、以人为本,强调一切要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5、重点从推进环境文化建设、氛围文化建设和教育文化建设三方面入手,整合教育资源,使校园文化或为提高师生素质的一本无声教科书。
6、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提高师生的环境、文化理念。
7、利用多种文化载体(如:广播站、墙报、远程教育等)做为宣传窗口,加大宣传力度。
8、加强校园场地、教室、校舍的管理和维修。要求:①校舍应坚固、适用;②布置好教室卫生角;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
9、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
10、积极宣传好人好事,融合师生情感,增近同学友谊,歌颂校园精神,让健康、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11、以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多样的实践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充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2、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等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校园环境创新和校园文化引路,坚持不懈地狠抓学生常规教育、养成教育、人格教育、法制教育。
1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如:体育、文艺、美术、书法、朗诵、演讲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活跃学校氛围,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4、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的公益性活动,学校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的环保机制,有专人负责,校园文化用语,清洁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说脏话、乱丢乱扔的同学进行集中教育,用正面引导,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文化习惯。
15、切实利用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引导师生的行为。
16、由学校领导机构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17、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文明监督队等,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18、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19、把校园文化建设同教学、教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
对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化建议 篇4
摘要:高校体育社团以其特有的广泛参与性、思想活跃性、内容丰富性受到大学生们的强烈追捧,成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当前在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结构内容、适应时代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本文从高校体育社团如何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手,阐述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的现实状况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希望对相关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研究
高校体育社团由来已久,它是高校学生在学校的监督下所成立的自发的、松散的群体性组织。由一群高年级的、有着共同爱好的在校生组建起来。作为高校课外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形式,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之外最为重要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其能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与他人、社会沟通的能力。
1、高校体育社团的特点
1.1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作为一个以共同、相似的兴趣爱好和相似的关注点而凝聚起来的体育社团组织,由于该组织的成立更多的是自发成立的,所以一般相比其他组织,成员的关系都比较和谐与融洽,这恰恰给了很多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平时课业压力较大,很难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交流沟通,高校体育社团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其实对自己个人素质与综合素质提升帮助较多的除了学校的老师、家里的父母,恐怕就是身边的同学朋友,而高校体育社团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拢到一起,其不仅提供学生间互相交流的平台,而且对大学生丰富知识面、扩展视野、增加生活经验、提升团体意识及大局观都大有裨益。
1.2高校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以及道德素质
高校体育社团能够使大学生在课余活动中,不断提高对于体育基本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在团体中,由于有同伴间的相互鼓励,没有课堂中教与学相对压抑的氛围,大学生能够自主、愉快地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不断克服自身心理的胆怯、不自信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最终达到获取成功的喜悦。而且在进行社团活动时,大学生通常会展现出年轻人特有的活力,而且在进行活动时,大家也会以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能够提高自身严于律己的道德品质。
1.3高校体育社团活动能够促进校园文化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大学生通过进行社团活动,提升自信、提升集体主义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大学生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自足与社会的有用人才非常重要。经常举办以社团为首的体育活动,如各类小型比赛、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资料展览等,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使校园文化欣欣向荣。
2、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一些高校大学生自发地组建了“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在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后,高校中注册登记的高校体育社团数量呈现爆发性增加,如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等各类团体不胜枚举。许多高校体育社团通常都是由各自学校传统优势项目而产生的,基本上所有的体育社团在成立之初,都是倡导以“交友、交流、健体、健康”等为口号,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参与进来,在高校中许多社团的影响力以及号召力也比较大。在目前的高校社团管理方面,许多高校社团都是依托于共青团委为核心来开展的,基本上都采用了小团委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来管理社团,这就使得每个社团在管理上都是“双重”管理,既由校团委统一审批登记,又由各社团所下属的院系间接管理。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相关部门没有支持,缺乏管理引导
许多高校团委下设“社团联合会”,由于学校社团较多,事务也多,在实际管理中,学校只是进行例行的登记管理,在其他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所挂靠的院系也基本只是象征性地派老师来监管,对社团的管理精力有限,无法积极引导社团健康发展。
3.2在管理上目标性过强
作为学校在对待社团的管理上过于政绩化,对于团委来说,管理社团,要求举办何种活动时,才会统一组织进行,在平时的日常管理运行时则缺少必要的关心与帮助。许多社团中一年中除了学校需要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以外,剩下的最大一项群体活动就可能是开学初的纳新活动了,这样显然和建立社团时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3.3校区间发展不均衡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屡创新高,许多高校都有许多分校区,但由于地域跨度较大,使得许多体育社团活动较难统一开展,许多新校区的社团负责人需要面临设施缺乏、教师无法及时指导的困境,导致许多新校区的社团只有其名,却没有真实的内容。
3.4经费短缺、缺少专业教师指导
基本上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都来自于收取会员会费、学校划拨以及社会赞助等。但由于各高校的情况不同,学校用于社团活动的经费不足,很少有社会上的企业来进行赞助,就造成了体育社团经费严重不足。在教师指导方面,基于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基本教学工作量,这就导致许多教师无心去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了体育社团发展的举步维艰。
4、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若干建议
4.1相关部门提高认识,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引导
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部门要对体育社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与认识,使其明确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高校各管理部门有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不光是一种风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展良好的今天,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4.2高校管理部门应继续提高场地设施投入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是离不开物质支持的。一个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健全的运动器械,能够营造出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身处校园便感受到浓郁的健身气氛,增强其健身热情。因此高校应继续增加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从基础设施上提高高校体育运动的质量与层次,以满足学生基本的锻炼需要。另一方面,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运动设施、场馆的使用效率,增加开放的时间,提高场地场馆的使用效率。在指导教师方面,高校需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为高校体育社团配置相应的指导教师,并健全相关保证机制,将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给予一定经济回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指导教师应有的作用。
4.3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各部门应鼓励学生积极成立各类项目的体育社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积极引导社团与社会进行交流,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其次,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提升凝聚力。另外,每个高校都有校运动队,可增加校运动队与体育社团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加强学生参与的热情。
对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化建议 篇5
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可利用制作学校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设臵学校校旗、校歌、校徽、校服,创办校报,制作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等。尤其通过坚持升校旗、唱校歌、佩校徽、穿校服等常规活动,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三项教育”,以整体提升教师师德、社会公德水平。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德行政”教育,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的教育,通过开展“园丁颂”演讲与征文比赛,德育案例分析与论文评比,座谈会、报告会、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以德修身”的教育,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
三、利用办学特色优势,健全民主规范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即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建立并实施班务公开制度,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一是实施“班务公开”制度。我校在深化和创新“校务公开”工作地基础上,自行设计并坚持实施了“班务公开”制度,即在各班教室门口设臵“班务公开栏”。既方便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各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监督,同时也方便学校领导对班级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二是加大教室文化氛围营造,广泛开展特色班级创建。在各班级教室内设臵统一的小黄帽不锈钢挂钩、学习园地、黑板报、图书角、卫生角,统一悬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画像、名人警句和班风等。同时,按照“全员参与、自主参与”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特色班级的申报、创建、命名工作。
四、开展多种育人活动,追求多彩的校园行为文化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及学生个性心理都大有裨益,同时也更能够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
要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育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结合传统教育的升降国旗制度和国旗下讲话制度,举行“祖国在我心中”现场书画比赛,“迎国庆”电子小报绘画比赛,“颗颗童心心向党”演讲和歌咏赛。结合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组织“校园拒绝邪教”图片展览,让广大师生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形成高尚的行为文化是目的。它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特色发展。
对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化建议 篇6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师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形成爱校如家、师生互敬、勤奋好学、遵规守法的风气。
一、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是校园文化活动内涵不深,成效不大。不少学校的文化活动很少开展,甚至没有开展。即使开展也是组织不够科学严谨,随意性强。
二是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缺乏特色与活力。不少学校看起来布局合理,却缺少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内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等缺少管理,导致学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教室布置整齐划一,墙面整洁干净,感觉不到文化氛围,放弃了学生个性生成的主要阵地,丧失了开展实践活动的多样舞台。
三是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偏重物质文化,忽视精神文化;重视校容校貌等室外文化,忽视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文化;重视学生文化,忽视教师文化。这些都制约了校园文化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
四是校园制度文化缺乏群众性和人文关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少,但缺少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和人文性,执行的严肃性也不强,制度不能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意识,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纽带,活动文化是载体,四者协调联动,和协发展。
2、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各校地域不同,校情也各具特色,因此,应根据当地条件,扬长避短,在校园文化的特色上下功夫。
3、方向性原则
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注重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确保校园文化沿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领导和教职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建立学生自我教育、共同参与的激励机制,才能使他们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品格。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方法。
根据馆陶县情,农村中小学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不妨从以下方法进行思考: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农村学校不同于城市学校,尤其是馆陶县财力薄弱,各种教学基础设施和校舍比较简陋,但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从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校园文化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我认为主要从“五化”即“净化、绿化、美化、硬化、规范化”入手:
净化。净化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
绿化。绿化要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种植廉价、生命力较强的植物等,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
美化。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园静态环境的美化,应符合儿童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
硬化。保证校园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保持干净,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使校园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规范化。学校要做到“五有”,即有宣传窗、阅报栏、黑板报、广播、少先队活动室等的同时,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激励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并督促师生加强维护、保养。
对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化建议 篇7
一、立足学校定位,建设体现大学精神、学术氛围的文化环境
大学是育人场所,更是学术圣地、精神圣地,所以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必定要围绕富有文化底蕴、学术氛围这一基本理念来开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富丽堂皇、现代气息。
建设富有聊大特色的环境文化,首先应该明确学校的发展建设定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建设与之相符的、体现大学精神的环境文化。
创建校园环境文化必须坚持全校一盘棋、统筹规划、集中实施的原则,确保校园环境文化在风格格调、思想内涵等方面的一致性,避免 “你建设你的,我建设我的”,杂乱无章、良莠不齐,最终造成不伦不类、没有特色。
二、根据学校区域不同创建各具特色的文化环境
学校面积大,场所多,环境文化创建要在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基础上,根据校园区域不同,创建各具特色的文化环境,打破千篇一律的状态。这又涉及学校各个区域功能定位问题。例如,西校区南大门广场,其主要职能就是升国旗仪式,那么就把它的功能定位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围绕这个定位建设红色主题文化长廊、雕像雕塑等相关文化设施;东校区世纪广场,它的主要功能是文艺演出,那么就把它的功能定位为文化广场,建设高科技的室外LED屏、音响舞台设备等;西校区五四广场是学生举办小型户外活动的场所,既然命名为五四广场就应该承担青年学生教育引导的功能,就应该建设五四火炬等标志建筑和能够播放户外电影、时事新闻等内容的大屏幕;逸夫图书馆前有个孔子圣像,后边有个日晷,那么就把逸夫图书馆周围定位为传统文化广场,建设文化名人雕塑、经典雕刻长廊等相应的文化设施;学生宿舍区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那么就应该建设学生休闲设施和木椅长凳等休读设施;校园道路两侧的导引牌、广告标识牌也应重点突出聊大特色文化,而非干涩的励志名言;等等。
三、大力整顿商业文化
大学校园的商业气息往往与文化气息成反比,杂乱的商业气息会冲淡文化氛围,所以,大学校园的商业文化建设也很重要。现在的情况是,校园能 “无处不商”,不但影响校园环境,而且不便于管理,很多学生对校园的商业环境不满意。
应该有专门的部门来具体负责校园商家和商业活动的管理,可以在学生生活区设置专门的校园商业区,统一建设场所、统一布置装潢、统一管理监督,从整体上淡化校园商业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