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最新7篇】

发布时间:

实践证明,各级基层组织只有始终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才能将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才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最新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 篇1

一、基层社区社会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和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转变职能,社区在整个社会管理和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新的载体和平台只能是城乡社区。因为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流动性加速,社会开放度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集聚到了社区,先是无单位归属人员,如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之后是下岗失业人员、企业离退休人员,再后来是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以及优抚对象、低保人群,这些群体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沉淀到了社区,不仅有居民之间的自治事务,有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而且原来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大量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也逐步下沉到了社区,如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法律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社区安全、流动人口管理等。

事实上,社区已成为政府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须臾不可少的好帮手;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需求需要社区来满足,居民的很多需求政府无力去做,市场因无利可图又不愿去做,只能由社区去做,社区因最了解居民的需求变化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社会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化解矛盾的平台也在社区。社区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诸方面,具有其他单位或组织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或基础平台,作为社区建设的牵头部门,理应把社区工作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城乡社区是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

党中央对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对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制、经验和做法,但对社会如何协同、公众如何参与尚未形成共识,也还未找到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从我国历史传统和制度经验看,城乡社区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最有效的平台。

社会自治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现实中,我国农村社会生活中有村民自治,城市社会生活中有居民自治,在未来基层管理中推行社区自治,在城乡社区中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善治格局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则是因为城乡居民在社区参与社会管理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城市有《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两部法律是我们城乡居民能够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或者基层管理的重要法律保障,保证每个居民能够在法律的保障下有序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体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二则是因为在社区这个层面,每个城乡居民都可以参与,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参与权。这与其他层面的社会管理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中央和省级层面,居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只能通过自己选出的人民代表来参与管理,自己无法直接参与,但是在基层,我们国家规定居民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选举可以一人一票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成员,决策和管理可以通过村民会议或居民会议,监督可以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方式。这是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参与就使得我们基层社会管理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能保证我们这种管理是民主的、广泛的。三则是因为城乡居民在社区这个平台参与,与居民的利益密切相关。

可以说社区的每一项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都跟居民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都或多或少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所以社区事务管理得好不好,服务周到不周到,居民群众都非常关心、关注。实践经验表明,社区的公共事务要处理好,离不开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参与越多、越广泛,问题就越容易解决,越容易得到居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城乡社区是我们城乡居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有效平台。

三、强化社区管理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提升服务功能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创新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根据居民结构和服务需求,大胆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加快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全覆盖,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规范社区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健全社区组织体系,提高居民的组织化水平,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二是创新以社区参与为重点的社区管理体制。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和乡镇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切实履行政府在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要坚持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带动社区居民民主,规范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与驻区单位、社区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三是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模式。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打造为民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积极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志愿互助服务,大力发展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四是创新以增强凝聚力为宗旨的社区文化建设。要建设社区读书、阅报、上网、健身、文体活动场所,配齐设备设施,支持社区居民创办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和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五是创新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依章依法选齐配强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根据工作需要配齐配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扩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来源渠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优化社区工作者人才结构。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 篇2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社区工作领导核心的要求。社区党组织只有重视自身建设,在领导社区发展中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领导社区工作的能力,才能承担起领导全面推进社区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区的重大任务。

二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需要。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给社区党组织提出了一系列挑战。进程务工农民、流动党员,以及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这些新问题、新矛盾,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高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影响力、渗透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新形势新任务对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保证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保证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和榜样作用,必须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二、奎屯市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的优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奎屯市委、市政府已将社区建设工作列入到年度考核目标中,与各部门、各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全市上下已形成积极建设社区的共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与党委政府和各部委办、社团群众组织的关系密切融洽,社区建设和服务管理形式多样化,充满生机。社区建设队伍有生气有力量。社区建设稳步发展,各项工作载体多样化。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逐年增加,活动平台逐年增多。

三、当前奎屯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和服务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社区的党务工作者认识偏差,有畏难情绪和应付思想。认为社区党组织主要是领导和管理社区事务,不清楚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管理的密切关系,致使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不清晰,主要任务和职责不明确,党的建设存在盲目性,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持久性。

(二)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非公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中党组织不健全,有的党员只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一些党员组织观念日渐淡漠,思想上、行动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成为不合格党员。

(三)社区党组织活力不足。社区党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有:相当多的社区党员对社区党组织认同感不强,部分属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离退休党员、流动和下岗失业等特殊群体党员人虽然在社区,但思想上还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区人”的现实,不愿融入,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四)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社区管理行政化的趋势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日益加重。现在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是在承接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劳动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行政管理服务工作。社区管理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社区工作行政工作日趋增加。二是各部门配合协调的观念差。党委政府各部门在服务工作延伸进社区的过程中,都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各行其事,各发自令,导致社区工作重复负担沉重。三是社区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社区干部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社区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服务协调能力等方面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急需提高。

四、对策思路

(一)社区党务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具备现代文化观念

一是责任理念。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协调起来,把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社区党组织要采取“非权力”的领导方式履行组织、指导、协调社区工作的责任。发挥党组织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作用,保证社区建设和各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服务理念。社区党组织要学会运用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开展工作。尽可能通过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凝聚民气。

三是树立区域理念。社区党组织应改变单一居委会党建的思想,协调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本辖(社)区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四是明确有限理念。社区党组织要改变过去“什么都管、包办一切”的方式方法。由“替人民作主”向“支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转变。要支持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自治,通过健全和完善社区民主管理体制,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增强自治能力,在依法自治中推动社区发展。

(二)创新社区党组织资源整合方式

首先,要理顺社区党组织与街道党工委的关系。街道党工委与社区党组织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街道党工委应从政治、物资、经费上全力支持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社区党组织应自觉接受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按照街道党工委的要求和部署,搞好社区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

其次,要理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派驻社区工作站、社区内群团组织的关系。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居委会、工作站和群团组织的领导。充分保证居委会的自治;支持工作站履行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调动各种群团组织维护群众权益的积极性,铸造社区建设的合力。

再次,要理顺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加强协调共建。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委或党总支,统揽协调社区党的建设。打破过去单纯按隶属关系开展工作、封闭管理的思维定势。形成一个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事务共管、社区稳定共保、社区资源共享的区域大党建的工作新格局,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和社区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三)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首先,要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形式,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党员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要继续探索完善从机关选派、从企事业单位聘任、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任、从社会上招聘的方式,精选一批年轻优秀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立志为社区群众服务的年轻党员到社区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

另外,要继续加强加大社区做为培养干部基地的力度,让社区党员干部有不断进步的机会。制定政策在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优先社区党务工作者或在社区工作者中进行定向招选。

(四)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

一要统一社区承担政府职能部门服务工作的事项。社区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承担协助城市基层公共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的职责,凡依法应由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必须通过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安排部置。各政府职能部门不容许直接给社区安排工作。凡需社区承接的工作必须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做到费随事转。

二要建立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整合社区区域各方、各单位的党建资源和力量,形成社区区域大党建的格局,推动社区区域各项工作;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增强社区的服务能力;以服务群众为宗旨,贴近群众,为群众服务。要通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

三要真正扎实为民办实事。开展各项服务。认真做好低保、计生、劳动保障等相关民生工作,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扎实“送政策”、“送科普”、“送文化”、“送法律”等活动,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密切联动辖区企业,加强对居民群众的帮扶,促进共驻共建。积极主动持续各种慰问和节日走访等互动活动,为困难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四要加强维护群众权益力度。围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排查整治突出问题。利用社区“爱心倾诉谈心”室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五要加快推进社区民主建设。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推进社区居民参与、民主协商。坚决落实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社区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社区民主和谐。

六要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提升社会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利用网络平台倾听群众意见,及时与群众交流沟通,引导网络民意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建立统一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全面覆盖、动态管理、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五)积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利用远教平台资源优势学理论、学知识、学技术、学科学,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身心健康指数。要成立理论学习组、政策形势宣传组、居民实用知识技术培训组、群众文艺骨干等学习组。社区党支部负责理论知识、政策形势学习活动,党员、居民骨干负责实用技术和群众文化学习活动。结合工作需要学,联系实际学。向广大居民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居民群众文化素质。

通过建设型党组织、学习型社区,增强党员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社区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党员和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促进社区各项建设。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 篇3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同时企业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就业载体,就企业而言,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社会的和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和谐程度的影响,可以说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企业要积极构建和谐氛围,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的和谐包括内和谐和外和谐两部分,其中内和谐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部门、组织、员工、管理者等之间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的外和谐是指企业要与社会、环境等相互和谐,以实现共同发展。

企业小区要以营造和谐社区为核心,企业首先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为住户服务、为住户办事”的工作原则,以服务社区居民,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真诚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从而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其次,为加快和谐社区的构建,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另外,依据企业向心力的优势,挖掘发挥离退休员工发挥余热,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提升荣誉感,培养一批热心助民、乐于奉献的楼栋长,从而实现和谐社区的构建。

社区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在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时,必须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将社区管理和群众的意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以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为主要工作任务,确保社区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企业还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逐步扭转住户对企业的依赖和该担当的责任和义务,让广大社区居民感受到企业的关爱,自觉接受管理,从而为和谐社区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防止火灾、偷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企业要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义务巡检职责,将社区巡检工作落实到各个角落,避免火灾事故或者刑事案件的发生。管理人员还要积极组织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如居民学习太极、打羽毛球、乒乓球等,从而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活动,为社区居民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要想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就需要将民生放在首要位置,为民解忧、为民谋利,积极帮助人民解决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要努力改善社区面貌,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尽心尽力为民办事”的工作原则,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整治社区环境,维修公共设施,做好文化宣传和建设联系科普医疗等服务站点,深入居民日常生活,真心实意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要加大对特困居民的关心力度,对于特困户,要积极开展帮扶、捐款、捐物等活动,帮助困难居民改善生活,让困难的居民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怀。对于残疾和低保人员,要按规定申请补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从而有效地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建设、大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群众利益诉求呈多样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需求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坚决打击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良之风,从而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要建立完善的群众利益调解机制,完善民主决策流程,推行公共决策公示制度。深入基层,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物业费、电梯费、停车难等热点矛盾,最大限度在基层、内部化解,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某些重大决策,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从源头上化解群众利益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构建和谐企业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同时这也是我国新环境下的重要战略发展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以和谐社区为核心开展工作,营造丰富的生活活动,积极地帮助困难居民,完善企业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通过企业社区管理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 篇4

一、社区的概况

1、 物业情况

该小区于XX年9月竣工,开发商与三环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定前期物业管理合同。该小区为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54,绿化覆盖率为39.6%,绿地面积为7321平方米。现有居民3171户,11620人。同时,区内还有超市、商店等配套设施。

2、 管理模式

下关镇龙泉新区采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居民自治模式。社区每年召开一次业主大会,讨论决定业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关事项。业主大会闭会期间,授权业主管理委员会执行大会决定事项,处理日常管理事物、协调各方关系,并向业主大会报告工作。业主大会由本龙泉新区内年满十八周岁的全体业主以及直辖公房的法人组成。业主管理委员会由各小区业主选择的小区业主代表小组成员组成。并通过各住宅小区代表小组成员的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4名,执行秘书1名。

3、 特殊情况

大理市下关镇龙泉新区是一个商业性的住宅区,业主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彼此间互不相识。传统依靠单位管理的模式或街道办事处的模式难以实行,因此不得不寻找全新的方式。

其次,整个小区位于公路两侧,属于半开放式住宅区,给社区的治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调查情况

在调查期间,我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龙泉新区业主管理委员会、三环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及龙泉新区部分居民进行双向调查,经认真分析后,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绝大多数居民对小区治安状况感到满意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下关镇龙泉新区是一个半开放式的小区,社区的治安工作有较大难度,但经过双向调查后发现,龙泉新区的治安状况良好,绝大多数居民对小区治安状况感到满意。根据龙泉新区业主管理委员会及三环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资料,从XX年至今,龙泉新区的发案率控制在5起每年,发案率之低在同类社区中遥遥领先。通过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大概有95%的居民对社区的治安状况感到满意,只有5%的人选择基本满意,无一人表示不满意。

2、物管公司与居民在物管费用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3、大部分业主参加了业主大会,但竞选热情不高

在与龙泉新区业主管理委员会主要成员的交谈中,他们反映了一个普遍的担忧,就是业主们的竞选热情并不高,每年都是重复的候选人,有些职位甚至出现人选的空缺,他们担心如此下去,会影响到社区民主的构建。

针对此情况,我专门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此问题,大部分的居民表示能够参加每年的业主大会,但90%的业主对竞选职位不感兴趣,其原因基本上都是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社区事务。

4、 居民之间互不相识,邻里关系冷淡

上文已经提到,大理市下关镇龙泉新区是一个商业性的住宅区,业主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彼此间互(★)不相识。同时,业主管理委员会及物管公司没有组织相应的活动,居民没有机会相互认识,造成了邻里关系冷淡,社区氛围不浓厚的局面。75%的业主希望业主管理委员会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但业主管理委员会及物管公司都表示日常事务太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三、龙泉社区管理模式的优势

1、自治模式能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

民主建设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至关重要,民主状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程度。特别是近来,“基层民主”成为我国政治领域出镜率较高的一个名词,居民自治是我国构建“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泉社区采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居民自治模式。每年召开的业主大会使每一个公民都拥有表达自我主张、行使自我权力的机会,同时每一个居民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经过这样长年累月的民主锻炼,民主意识会逐步深入人心。这样的自治模式既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的难题,有起到了培养公民民主意识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2、选举产生的业主管理委员会更能获得业主的信任

业主大会由本龙泉新区内年满十八周岁的全体业主以及直辖公房的法人组成。业主管理委员会由各小区业主选择的小区业主代表小组成员组成。并通过各住宅小区代表小组成员的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4名,执行秘书1名。

业主管理委员会的所有管理人员都从全体业主中产生,并且人选有大家确定,

选举产生的业主管理委员会比其他方式组成的组织更能获得业主们的信任,有利于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业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本来就是社区的居住人员,他们能真正代表居民的利益。

3、 业主管理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联合便于管理

业主们通过业主大会选举出业主管理委员会,又由业主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代表广大居民选择物管公司进行日常管理。这样的模式有两个好处,其一,当物管公司出现问题时,或业主对物管公司有意见时,业主管理委员会能代表居民与物管公司取得及时的联系,协调双方关系;其二,业主管理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顾及更多的事务,将一些管理权限委托于物管公司,能更好地对社区进行管理。

四、就龙泉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1、三方要加强交流与沟通

龙泉社区每年召开一次业主大会,但除此之外,业主与业主管理委员会及物管公司再无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因此,在这一年当中,社区就会积压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比如说,物管公司与居民在物管费用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这时候,沟通就要发挥作用,物管公司应及时向居民公布资金流向,或与业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进行商议。

我建议,该社区应建立更多的沟通机制,以便于三方的交流与沟通。

2、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制度,并向业主宣传

很多小区之所以频频出现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现在的法律尚未健全,而且很多企业都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认为这些规定脱离了自己的实际,觉得很难实施,从而导致很多不该犯的错误出现,吃了官司。认为很难执行就放弃,按自己的办法实施。这样是很不对的,不仅仅对自己的公司不利,对业主也很不利,会侵犯业主的权利。

因此,我建议物业管理公司能够出更多的关于物业管理方面,关于业主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的宣传栏,让业主们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物业公司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促使他们更自觉,更好地遵守法律的规定,服从物业公司的管理。或者可以作为小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播放相关的电影,这样既丰富了业主的文化生活,又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如果能这样做好,我相信,关于物业公司和业主,业主和业主的纠纷会变的越来越少,小区的生活环境会演绎更多的和谐。

3、应给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提供适当补助或奖励,激发居民参与管理的热情

龙泉新区业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志愿服务,不收取任何报酬。调查结果已经充分显示,尽管居民自治模式给业主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多数居民仍不愿参与社区的管理工作。如此下去,对社区的管理工作及其不利,居民自治的模式也可能难以继续维持。所以,我建议应给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提供适当补助或奖励,激发居民参与管理的热情。同时,一些没有工作的居民也可参与到管理工作,借此可以解决一部分社会就业问题。

4、定期举办文娱活动,构建和谐社区

鉴于社区的特殊情况,业主管理委员会与物管公司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居民间的交流。我们可以采取开设社区文化的方式,如:社区联谊会,板报,体育竞赛等。使居民们相互熟悉,逐步构建一个和谐社区。

五、总结

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既有的生活方式。新的住宅小区不断建立,形成各种新型社区关系,以往的街道社区模式已不适应这种新发展了。人们的流动性增大,对单位的依附性越来越小。政府对单位的控制无法起到象以前一样的作用,改革使政府和企业原来承担的相当一部分社会功能分离出来,转给了中介组织和社区。因此,人们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逐渐增强;人们渴望亲自管理社区,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旧有的街道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是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起作用,户口归属于街道的居民只能服从街道的管理,居委会作为居民代表也只能起“传声筒”的作用。这种单纯的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内在的利益需求。因此,加强社区民主管理是改革的需要。

六、实践感想

通过此次的调查大理市下关镇龙泉新区,让我们收益匪浅,深受启发。在对龙泉社区的管理模式有了一个全面深刻认识的同时,也使我有了一次从书本知识这一理论学习到亲身的实践调查认识的感性认识。使我们深感我们不在离自己的专业很远,不在有那种课本与实际脱轨的强烈感觉。也见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

总的来说,此行收获不浅,我们在学习了课本知识后就应该多去实践认识下才能真正的是我们的课本知识得到运用。我们在获得不少收获的同时也应该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便我们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的适应往后的工作和学习。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 篇5

调查时间:20xx年8月

调查地点: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镇龙泉新区

调查对象:龙泉新区部分居民、龙泉新区业主管理委员会、三环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2.访谈;3.资料分析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一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社区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管理的现状;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状况;为了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更好的与社会接轨,与专业发展相融,我利用暑期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镇龙泉新区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文将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来谈一谈新时期的社区管理问题。

【关键词】社区管理问题

一、社区的概况

1、物业情况

该小区于xx年9月竣工,开发商与三环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定前期物业管理合同。该小区为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54,绿化覆盖率为39.6%,绿地面积为7321平方米。现有居民3171户,xx620人。同时,区内还有超市、商店等配套设施。

2、管理模式

下关镇龙泉新区采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居民自治模式。社区每年召开一次业主大会,讨论决定业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关事项。业主大会闭会期间,授权业主管理委员会执行大会决定事项,处理日常管理事物、协调各方关系,并向业主大会报告工作。业主大会由本龙泉新区内年满十八周岁的全体业主以及直辖公房的法人组成。业主管理委员会由各小区业主选择的小区业主代表小组成员组成。并通过各住宅小区代表小组成员的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4名,执行秘书1名。

3、特殊情况

大理市下关镇龙泉新区是一个商业性的住宅区,业主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彼此间互不相识。传统依靠单位管理的模式或街道办事处的模式难以实行,因此不得不寻找全新的方式。

其次,整个小区位于公路两侧,属于半开放式住宅区,给社区的治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调查情况

在调查期间,我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龙泉新区业主管理委员会、三环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及龙泉新区部分居民进行双向调查,经认真分析后,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绝大多数居民对小区治安状况感到满意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下关镇龙泉新区是一个半开放式的小区,社区的治安工作有较大难度,但经过双向调查后发现,龙泉新区的治安状况良好,绝大多数居民对小区治安状况感到满意。根据龙泉新区业主管理委员会及三环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资料,从xx年至今,龙泉新区的发案率控制在5起每年,发案率之低在同类社区中遥遥领先。通过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大概有95%的居民对社区的治安状况感到满意,只有5%的人选择基本满意,无一人表示不满意。

2、物管公司与居民在物管费用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三环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向各户收取物业管理费680元,工作人员在介绍费用支出后,特意向本人说明,此费用在全市已属于较低水平。但根据调查显示,有70%的居民认为费用偏高,25%的居民表示费用适中,只有5%的业主认为费用偏低。同时,有部分居民反映,不是所有的业主都按时交纳物管费,有的甚至拖欠一年之久。在我就此问题向三环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询问时,工作人员的回答闪烁其词、含混不清。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 篇6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细胞,是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活动最为重要的平台,特别是在众多的“单位人”演变为“社会人”的今天,社区在化解基本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积极强化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必将是社会管理创新整体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近年来,XX区结合自身特点,在加强社区建设,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XX区社区基本情况

XX区现有城市社区53个,农村社区21个。共有社区工作人员2104人,其中民选社区工作人员352人,公益岗位人员1318人,“4050”基地人员434人。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总面积32096平方米,平均面积583.6平方米;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总面积1.61万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700平方米,每个社区的室外活动场地均达到4000平方米以上。

社区组织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通过选举产生的社区党组织,负责领导社区各项工作;二是由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代表组成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社区重要事项;三是由社区居民选举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处理社区日常工作。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社区居民诉求中心,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承接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下沉到社区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化为民服务;社区居民诉求中心受理承办居民各种意见和建议。

二、XX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

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XX区从这一角度出发,积极搭建管理与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建立了完善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形成了居民意见有人听、问题有人管、诉求有人接的新机制,使管理与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惠及群众。

一是建立党组织服务民生大厦,全方位服务与民。为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XX区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一个1万平方米集党务服务、行政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党组织服务民生大厦。大厦设有60多个服务窗口和部门,涵盖了党建综合、行政审批、民事办理、公共服务、社会动员、维稳调解、效能监察、教育培训等8大功能,以此作为全区社区社会管理的工作的中枢机构、服务民生工作的指导调解中心、强化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加强群众工作的坚实基地,为实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居民“三服务”的工作目标提供平台保障。

二是建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畅通居民诉求渠道。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民生服务网络中心为平台,在各社区设立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及时接收、办理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在党组织服务民生大厦设立了民生服务网络中心,开通为民服务和诉求热线,随时了解居民的诉求。同时,还通过政府的网站、信访大厅、区长公开电话、局长接待日、读报读网活动,全面了解群众诉求,变上访为下访,及时发现问题,全方位、无障碍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三是成立居民事务协调机构,解决居民矛盾纠纷。在每个街道建立了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在社区成立了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协调化解社区内的居民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干部大接访进社区,定期开展问题和隐患排查。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在社区配备了“百姓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每20-40户设立了1名和谐促进员,开展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的日常调处化解和社情民意的及时报告。

四是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根据街道社区的辖区居住人口状况、出租屋数量、社区管理工作难易程度等情况,确立了城市管理网格,将辖区以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大型商(市)场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并实行“一格三员”的管理模式。即每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社区)、网格协管员(居民)、网格督导员(街道),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零距离、全覆盖、全天候。在网格化基础上,每个社区的服务中心实行“1+10”社区服务模式。即:在社区服务中心协调下,整合综治、公安、民政、卫生、计生、劳动保障、社保、医保、妇联、物管等十个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使“社区化”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五是建立民情舆情收集反馈制度。网格管理“三员”负责民情舆论的收集、报送、反馈等工作,随时采集“8+x”信息,按时上传。“8”是指本格户籍人数、常住人数、流动人口、就业、社保、计生、教育、物业等8项固定信息,“x”是指群众诉求、安全隐患等特殊信息,街道、社区做到动态掌握、全面了解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 根据职责及时响应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动态化水平。

六是构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行“传统+科技、民警+群众、执法+服务”的工作机制,建设街区防控网、社区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实行“网格化”治安巡防模式。结合天网工程,定期对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进行排查整治,并对新建住宅小区严格实行了“技防准入”制度。

七是实施社会化养老工程。XX区在兴建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区助老行动,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娱乐室,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场所,壮大志愿者队伍,发挥广大志愿者的作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对独居、空巢老年人开展“一天一敲门、关爱进家门”志愿活动,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帮助、电子购物、医疗优惠等各项服务,确保老人安度晚年。

八是创新散旧弃楼物业管理模式。XX区对无物业管理、楼栋相对集中、近3-5年内没有意向拆迁的、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散旧楼宇,采取点、线、面的推进方式进行了模式探索。实行居民自治管理、政府引导后转交物业管理、弃管恢复管理的三种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以北安社区为例,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4个月以来,为居民解决供暖、供电、供水、燃气等生活问题127项,新的管理模式得到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三、强化社区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不断向前推进,一些制约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持续改善的因素也日益凸显,成为阻碍社区发挥化解基本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的障碍。

(一)社区经费保障问题

社区工作经费作为支撑社区开展工作的重要资源,是社区发挥管理服务功能的先决条件。按照现行的社区经费保障模式,其来源应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投入,如:社区办公活动经费、政府职能延伸工作经费、集体奖励经费;二是社区提供便民服务所得的服务收入,如兴办超市、早餐点等的收入;三是社区单位和成员的赞助和募捐等收入。在这三部分中唯一稳定的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但也存在政府职能延伸而工作经费不同步保障的情况,而其他两方面的经费来源数量上寥寥无几,且很难形成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社区人员队伍管理问题

随着社区工作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拓展,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日渐壮大,XX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从2008年以前的395人,增加到2104人。其中民选社区工作人员352人,公益岗位人员 1318人(低保、劳动、妇联、残联、工会、治安、服务员),“4050”基地人员434人。除社区民选委员外,在公益岗位人员招聘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均由劳动部门负责,导致了两大问题:一是民政用人不招人,对人员素质入口关没有决策权,劳动部门招人时,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与社区当前所需公益性岗位具体标准没能对号入座,有时是人招到了,却无法胜任指定岗位的工作;二是民政管人不管待遇,对于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等相关福利待遇由劳动部门负责,社区在人员管理上,很难使用经济杠杆加以制约和控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统一管理缺少制约性,给社区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社区负担过重问题

社区履行的管理和服务职责有十四类,分别是:

(1)宣传贯彻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

(2)发挥社区自治组织作用,执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决议;

(3)协助政府部门或者他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如低保、劳动保障、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公共服务;

(4)组织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建设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

(5)扶持和发展社区服务业;

(6)监督物业管理企业,指导业主委员会工作;

(7)协助维护社区治安;

(8)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公益事业,如:养老服务;

(9)加强社区救助保障等社会事务的管理;

(10)反映社情民意,评议和监督政府部门的政务工作,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11)协助政府部门做好普查、调查等工作;

(12)完成区政府交办的事关全局的临时性工作;

(1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4)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各类工作职责细分后,工作任务总量达到300余项。此外,还承担了大量的迎检、考察、调研等任务,以及上级单位、部门交办的各项事务,造成社区负担较重。

四、进一步做好社区社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使社区社会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真正发挥社区在化解基本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在综合考虑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社区经费保障,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一是建议省市区科学编制社区发展规划,将建设和发展社区的资金纳入预算,保证按时足额发放,避免挤占、挪用等状况的出现。二是在保障基本投入均衡的前提下,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围绕社区各项管理服务职能,科学设置奖项,引导社区开展管理服务活动。三是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在各级政府或政府部门向社区下派任务、交办事项的同时,必须将履行该项工作所需的经费及时拨付,以免挤占社区正常工作经费,造成社区正常运转受阻。四是建议鼓励社区开办便民服务项目,如超市、早餐点、托老、托幼等有偿服务,也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兴办上述便民服务项目,并将利润(或利润分成)作为社区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允许并鼓励社区吸收辖区内外的定向捐助,为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二)规范社区用人程序,强化相关人员管理。在社区公益岗位人员的招聘上,建议采取一体化模式,即无论任何单位或部门向社区派驻公益岗位工作人员,在最后确定招聘人选时都需要至少由民政、人社、派驻部门三家联合进行。各公益岗人员在业务上接受派驻部门的指导,在日常管理上,由所在社区统一管理,接受街道社区考核,社区在人员去留上拥有最终决定权,实现人员管理上的条块有机结合。在执法大队、保洁大队等与社区密切相关的人员管理上,业务、财务上受派出部门管理,社区参与其考核,并根据其服务社区表现对进退留转提出建议。并将网格工作组组长、党组织联络员、网格管理员、治安员、经济服务员、环境监督员等网格工作人员日常管理与考核划归社区进行统一管理,具体管理办法与本社区的公益岗位人员相同。这样,使社区的人员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到统一规范,更好地服务居民提供可靠的人员保障。

(三)减轻社区工作负担,明确社区权责。针对目前社区工作负担沉重、行政性事物繁多的现象,建议适当给社区减负。把那些重复的、形式的、无效的、多余的“活”减去,以集中精力为社区居民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一是建议社区去行政化,逐步减少行政事务对社区工作的牵绊。二是规范对社区的考核。目前各级、各部门对社区的考核、检查、评比名目繁多、且口径多部统一,特别是对基础材料及薄册的考核,更是令社区应接不暇。因此建议将对政府各部门的考核不要落到社区,要直接由各部门承担。对社区的考核要进行合并统一,争取做到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一个考核实现基本工作全部覆盖;各项考核指标的设置上要紧紧围绕社区工作的实际;并且要做到重实际轻簿册。三是尽量避免将政府部门工作强加给社区。严禁各部门直接向街道、社区下派任务。确需向办事处、社区布置的工作任务或者新增考核评比内容的,应经主管区级领导审核批准,以政府名义统一下达。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能够有精力,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服务民生,为辖区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事情。

(四)整合各项资源,形成管理服务合力。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并不意味着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更多是一种资源整合,或者是发挥资源的潜在作用。从XX市区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两项资源是可以为社区管理服务效率提升创造便利条件的。一是正在建设的天网工程。遍布大街小巷的摄像头,不仅应作为打击犯罪、提供线索的有力武器,还应该发挥其在城市精细管理方面的作用,包括市容环境状况的快速巡查、群体性的事件的及时发现等。二是在各社区已经架设起来的内网资源。目前,全市各社区间的内网不仅网络速度较高、安全性较好,但该项资源在全市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建议将其作为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效率的技术手段迅速加以整合,用于信息上报、任务下达、视频会议、工作协调等方面,提高社区管理信息化水平。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 篇7

为保证社区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辖区内群众提供规范、便捷、优质、高效的一站式公共行政服务,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职能

社区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是社区管委会为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持续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而设立的公共行政服务机构。为实现行政业务集中审核,社区根据相关部门职能拟在中心设立6个服务窗口,分别是:党政办服务窗口、经济发展办公室服务窗口、社会事务办公室(民政、文卫体)服务窗口、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窗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办公室服务窗口、工商所服务窗口。

二、服务原则

1、政务公开。各进驻部门对应的服务窗口要具体完整地公开办事流程,明确申报事项所需的材料、条件、要求和收费规定等,通过设置公告栏或印制“办事指南”等形式公布并作出明确承诺。

2、一次性告知。各进驻部门对应的服务窗口负责办理本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审核、核准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每一审批事项由相关部门窗口一家受理,受理窗口应当核对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确定受理件类别,并向申办人一次性说明办理程序、需要申报的材料等事项。

3、限时办结。各部门服务窗口按操作流程和承诺的办理时限办结审批事项。各部门应保证各审批、审核、核准、备案事项一律在中心受理,大部分事项现场办理,现场确实无法办理的,由窗口人员负责全过程流转,按承诺期限办结并答复。

三、管理制度

1、作息及考勤制度。中心工作人员作息时间、考勤及请销假制度严格按照《社区机关考勤管理制度》执行。

2、中心轮值制度。值班主任由社区班子成员轮流担任,值班员由窗口工作人员轮流担任,任值一周。每周五下班前当值主任与下周值班主任进行交接。每月25日前党政办在OA和中心公告栏上公布下月值班表。

(1)值班主任职责:值班主任采取值班窗口巡查制,具体负责处理带班期间行政服务中心的事务处理和上传下达;对中心突发情况进行应急协调;接受效能投诉等。

(2)值班人员职责:负责中心大厅开门关门和卫生保洁工作;工作日需至少提前半小时到岗,做好中心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助值班主任处理突发性事件;下班前负责清场并检查遗留物品和办公场所的照明、空调及办公设施的电源是否已经关闭,门窗是否关好,排查安全隐患等。

3、AB岗制度。指在工作日内中心窗口服务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各岗位A岗责任人因特殊事由不在岗,应通知B岗责任人接替顶岗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四、纪律要求

1、进驻中心的各部门是行政审批事项的执法主体,窗口服务人员接受原部门领导,日常工作接受中心值班主任协调。

2、中心工作人员应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廉洁勤政,禁止中午喝酒,不准接受服务对象的宴请和馈赠。

3、中心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办事程序、办理时限以及“中心”服务原则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违反管理规定的,将追究当事人责任并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