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内容【优秀15篇】

发布时间:

《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内容【优秀1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7.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1

1、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

2、守岁: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

3、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

15.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2

年初一不扫地不倒垃圾

以前过年的时候就最喜欢年初一,因为不用扫地不用倒垃圾。

大年初一不能睡懒觉

大年初一就睡懒觉,我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以后就容易睡懒觉。

2.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3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10.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4

大年初一不杀生

一般年三十的话可能会杀两只鸡或者是两只鸭两条鱼,但是大年初一的时候是不可以杀生的,为家人积攒福气,还有一些地方大年初一甚至是连肉都不吃,要吃素的。

1.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5

正月初一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5.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6

正月初五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按照传统习俗,大年初五的子时就开始接财神了,老百姓都会争先恐后的上香迎财神。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11.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7

大年三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年兽。要是不守岁第二天见不到你了可怎么办呢?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新年有吃馄饨的习俗,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

6.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8

1、贴红春联: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2、贴年画: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

3、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8.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9

1、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

2、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

3、逛庙会: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3.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10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为了地里的收成,早早的睡觉吧!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13.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11

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这天要贴窗花了啊。

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说法,是说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

“贴花花”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12.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12

腊月二十九

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称“小除夕”,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且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最后一天。那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14.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13

过年不小心摔破碗,要说岁岁平安

过年的时候万一不小心摔破碗的时候,不要骂孩子,也不要打孩子,就说“岁岁平安”就行了。

大人要给孩子压岁钱

有一些是在年三十的时候会给孩子压岁钱,就是压在枕头底下,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9.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14

年三十到年初一年初二都要开灯过夜

代表着亮亮堂堂的,小时候特别喜欢开灯,因为小的时候电是一种奢侈物,甚至煤油灯都是奢侈的,所以过年的时候整个房间亮堂堂的,就特别的开心。

但是到了现在长大了之后,晚上开灯是睡不着的,所以妈妈一般是建议路灯和客厅的灯开着,房间的灯可以关上,特别是家里面有小婴儿的话,晚上睡觉可以把房间的灯关了,只要开客厅的灯就行了。

4.春节习俗手抄报文字 15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