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春耕备耕工作讲话推荐三篇
县长春耕备耕工作讲话(精选3篇)
县长春耕备耕工作讲话 篇1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会议。刚才,总结回顾了20xx年的地税工作,安排部署了20xx年的地税工作,我认为讲的很好,你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攻坚克难,奋力而为,20xx年地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xx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克服重重困难,奋力跨越追赶,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县生产总值突破80亿元,达到84.13亿元,较上年增长14.9%;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8.24亿元,较上年增长41.4%;项目建设再掀高潮,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全市城建百项工程项目投资任务排全市第一;完成财政总收入7.17亿元,较上年增长17.2%,连续五年每年实现净增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xx0元,达20706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6709元,增长15%,比省、市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621元、209元;养老、失业、医疗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各项民生实事有效落实,实现了“”良好开局。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广大地税干部职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20xx年,XX县地税系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市地税局的工作部署,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践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深抓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两项核心业务,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组织收入新跨越。全年组织各项收入首次突破3 亿元大关,其中县级收入达2898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0.4%,成为了支撑地方财政的中坚力量,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服务发展新提升。全年落实各项税收扶持及惠民政策减免税款超过921万元,有力推动了我县重点行业、重大企业的发展;地税部门组成由局领导带领的税收宣传队、纳税服务队深入各大项目送政策、送服务,为重大项目进场解决涉税疑难问题,有力推动了重大项目施工进展。三是队伍形象新提升。地税局按照“带好队,收好税”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创先争优,干部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在20xx年7月,还涌现了地税干部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树立了我县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对于过去一年的地税工作,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对税收工作取得的成绩,县委、县政府是充分肯定的。实践证明,地税局班子团结有力,大局意识强,能在关键时刻勇担重任;地税干部职工作风扎实,精神昂扬,是一支战斗力过硬的队伍。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体地税同志过去一年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大家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热烈祝贺!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发展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我县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一年,也是迎接决胜之年。要顺利实现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既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地税部门的贡献。今年县政府给地税部门下达了X万元的收入任务,综合分析我县经济发展的态势和潜力,完成这个任务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从经济形势来看,当前全球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国内经济进入恢复增长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将为我县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XX县情况来看,全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潜在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快发展、大发展的内动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对XX县具有深远意义的沿海高速铁路、X高速公路和二级路等重大建设的不断推进,为XX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县里将继续突出项目建设的中心地位,通过高强度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今年共安排千万元以上项目77个(不含市本级),年度投资超过43亿元,为拉动税收增长注入强劲的动力。此外,各级党委、政府对地税工作的重视,广大纳税人的理解配合,社会各界的肯定信任,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的逐渐提高,为地税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总的来看,今年税收形势要好于去年。
当然,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和今后工作中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就全国全省而言,XX县经济基础仍显薄弱,工业化水平较低,缺乏集团型企业支撑。反映到地方税源上,呈现出“点多面广、零星分散、不稳定、偏重于投资拉动”的特点,税收征管难度大,且容易受一次性不可比因素的影响。而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更是给地税收入依赖度较高的房地产业的税收走势留下很多不确定性。此外,我们还将面临税制改革、政策调整、减收因素增多等复杂情况(一是从去年开始娱乐业营业税适用税率调低、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提高、个体工商户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并在今年再次提高,这三项政策将直接影响XX县地税收入每年减少约800万元;二是今年中央、省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预计今年地税部门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减免税规模将达到1200万元),将对地税收入的增收造成较大影响。
总之,新一年的地税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因此,地税部门要正确分析判断形势,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又要足够估计困难,充分认识到组织收入的艰巨性,紧紧围绕“财政收入连续6年每年增长1个亿”的目标,周密地做好应对复杂形势的准备,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税收工作任务,更好地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完成20xx年地税工作任务 一要着力在保持税收平稳较快增长上下功夫,加强征管,堵塞漏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二要着力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落实好中央、省各项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不折不扣落实扶持弱势群体的各项税收优惠,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三是着力在推进依法治税进程上下功夫,坚持依法治税、依法行政,加大打击涉税违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四要着力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素质建设、廉政建设和地税文化建设,推进创先争优。地税干部职工要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全力以赴推动地税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财力保障,为实现“富民强县、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县长春耕备耕工作讲话 篇2
同志们:
刚才,听了衢江区政府和市农业局等单位春耕生产工作情况汇报。总的感觉,各项工作抓的很紧、很扎实,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高度重视。各级各有关部门对粮食生产十分重视,春耕生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呈现良好态势。二是服务深入。全市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供应基本能满足需求。三是任务正在落实。全市粮食生产基本稳定,种粮大户扩种意愿强烈,“机器换人”速度加快,据种植意向调查统计,全市计划粮食播种面积167.41万亩,比上年增加1.72万亩、增1.04%,高于省下达162万亩的指标任务。
当前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春耕生产落实好了,今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就有好的开头,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就有了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抓好春耕生产等工作再讲五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春耕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曾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1月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69号),推动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李强省长作出重要批示:这是一项政治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细化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杜世源市长批示要求把李强省长的意见落到实处。省政府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预计近期发文。3月13日,全省春耕备耕助农增收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开展了“五送服务”活动。3月19日至20日,省人大副主任程渭山专题调研我市粮食生产安全工工作,这说明中央、省市对粮食生产工作都高度重视。作为我们分管农业的领导和农口部门、乡镇,要按照全国、省、市农业农村会议和有关文件要求,切实进一步强化对春耕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助农支农意识和为农服务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切实做深、做细春耕备耕工作,强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广泛宣传,进一步抓好粮食产销政策的落实。日前,浙江省农业厅、粮食局、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抓好20xx年粮食产销工作的意见》(浙农技发〔20xx〕4号),对今年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予以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扩大政策的知晓面。与往年相比,今年更加注重“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适度规模导向。目前浙江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率约为25%,潜力仍大。根据粮食生产效率发挥、经营主体效益保障和浙江土地资源供给状况,浙江明确现阶段规模经营一般以50~500亩为宜。为引导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今年浙江对种粮大户的补贴起补标准,由20亩提至50亩。二是突出资金整合。为改变粮食补贴政策过多过散的现状,浙江今年起将省级粮油种植大户直补、农作物统防统治补贴等统一归并为规模种粮补贴,资金整合后,对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直接补助,对散户则提供粮食生产服务组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补助。还明确规定,今年对临时拼凑、假合作的农民合作社,一律不予补,且已享受直补的大户不能再重复享受社会化服务等补贴。三是突出统分结合。《意见》明确指出,今后省级只重点加强工作指导、提出原则性意见和确定最低起补面积、补贴标准等政策,规模种粮补贴资金将直接切块转移支付到各县、市、区,至于具体补给谁、补多少、怎么补,这些补贴政策的制定均由地方说了算。
就衢州而言,在抓好省里政策落实的基础上,要更加突出早稻生产,并大力发展旱粮生产,这是我们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围绕这两个重点,各地的扶持政策措施要及早出台,发挥作用。
三、上下联动,进一步深化春耕生产服务。要弘扬“四种精神”,凝聚各方合力,按照“市县联动、条块互动、统分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春耕生产服务工作。一要进一步宣传发动。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运用“佳佳农话”、农家报、农业信息网和农民信箱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把各级粮食政策、措施、价格、服务等,宣传到村、宣传到户,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进一步强化扶持。要抓紧落实粮食订单,让农民吃下“定心丸”。要抓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及时足额发放政策性补贴,扶持政策资金要尽早拨付,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三要进一步深化服务。涉农部门、镇村干部要充分发挥春耕备耕工作的主力军作用,广泛动员、迅速行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大力开展“五送”等惠农服务活动,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搞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及时做好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的组织调运、供应和服务。
四、加快转型,进一步推进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当前,我们要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主要抓手还是农业“两区”建设。特别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只有走规模化生产才有出路、才有效益,才能稳定粮食生产、实现粮农增收。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这一粮食生产的主平台、主阵地。要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一步完善“两区”基础设施配套,对用于晾晒、烘干、仓储、加工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用地给予支持,提高农业“两区”经营规模水平,推动公益性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的衔接,实现育秧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服务全程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要充分发挥粮食功能区的示范辐射和长期管护机制作用,大力度推动粮食生产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专业化,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有序。要加快“机器换人”步伐,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收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增效。同时,要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粮食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广和发展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粮食社会化服务,扩大规模经营,稳定粮食生产。
五、统筹兼顾,进一步强化各项重点工作。春耕生产不仅仅是粮食生产,还有许多重要工作需要我们去落实。一要切实抓好春花作物的后期田间管理。当前,气温上升较快,气候总体上说还是有利于油菜等春花作物以及蔬菜作物的生长,但近期阴雨天气,雨水增多,对春花作物还是有一定影响。相关部门要加大春花作物后期管理力度,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做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及时指导农户做好防病治虫,确保春花作物增产丰收。二要切实抓好农产品安全。当前,春季动物疫情形势比较复杂,要从防疫、监管、责任三个环节入手,切实抓好春季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和监督执法,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三要进一步推进土地规模流转,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宣传引导、强化龙头带动,加快培育壮大多种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而言之,要落实好“六个以”: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及加大粮食生产考核力度为抓手,着力营造“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时准确落实上级补贴政策和制定出台地方补贴政策为抓手,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继续挖掘早稻和旱粮生产潜力为抓手,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以开展高产创建和高产示范竞赛为抓手,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以发展社会化服务和高效农作制度创新示范推广为抓手,提高粮田的经济效益。
县长春耕备耕工作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主要是正确分析我县的教育形势,研究部署今后教育发展任务。刚才,表彰了在全县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以上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广大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下面,我根据上级的会议精神,就我县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完成了“普九”的历史性任务,义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县于1996年实现“两基”之后,又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的“普九”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年,全县适龄人口小学入学率和小学升初中的比率分别达到100%和99%。二是“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实现了教师工资县财政统一代发,对全县教育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并初步实现了教干教师队伍全县统一管理。三是危房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20xx年启动危房改造工程以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危改资金的投入,大力改善了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特别是**年,全县共筹措资金1300余万元,改造危房4.8万平方米,有53处农村中小学完成了危改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校舍安全问题。本着“布局合理、方便就学、减少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到**年,小学数量由20xx年的418所,调整到267所;并且将职业中专、电大合并,高补学校整体划归一中,撤并了县二职中,从而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教育效益。四是完成了民办教师转公办的历史性任务。全县983名民办教师,有693名转为公办教师,为190名民办教师办理了退养手续,并千方百计落实了民师转正后的工资待遇。五是普通高中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全县5所高中学校中,有3所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列全市县区之首。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资金筹集渠道过窄,经费缺口大。三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短缺,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四是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相当严重,大部分乡镇中学辍学率超过国家限定的标准,这直接关系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文明的发展。五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教育科研的力度和氛围还不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形势的需要。六是民办学校的管理比较薄弱,亟待规范和完善。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农村教育是我县教育事业的大头和重点,应优先加快发展。首先,加快发展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其次,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小康、人才为本”的战略思想。抓人才首先要抓教育,抓教育重点要抓农村教育。从临沂市来看,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全市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3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5.8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8.1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96%。我县是农业大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尤为迫切。根据统计局的分析,我县户主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年收入为2972元,初中的是2604元,而小学及以下的农户年收入仅有2139元。农村教育抓好了,就能有力的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文明进步。第三,发展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才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切实抓紧抓好,下决心抓出成效。
二、明确教育工作发展任务,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教育发展的总体任务是: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提高“普九”水平,积极推进“双高普九”,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规模结构合理、质量效益较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是:到20xx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控制在国家限定的标准范围内;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提高到85%。实现上述任务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重点,完善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普九”水平
我县虽然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基础比较薄弱,质量水平偏低,巩固和提高的任务依然很重。为此,要切实采取措施,努力做到“三保一控制”。
一是保工资。巩固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尽快实现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县、乡财政预算要把工资刚性支出留足,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争取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逐步实现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同时,乡镇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清理补发历年拖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
二是保运转。各级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要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确保中小学收取的杂费全部用于中小学公用经费,严禁截留、挪用、平调农村中小学杂费收入,严禁挪用农村中小学杂费平衡财政预算。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从**年开始,要保证每生每年10元的中小学公用经费,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分别由县乡两级财政负担,切实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三是保安全。要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确保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各级继续大力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落实好校舍查勘、鉴定制度,建立健全校舍安全预警体系,加大对危改工程的投入。今年,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继续安排200万元的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弥补乡镇中小学危房改造的资金缺口。教育、财政等部门和各乡镇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四项教育费的征收力度,利用好上级专项贷款政策,采取市场运作机制,多渠道筹集危改资金,确保今年完成近10000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年内实现全县中小学消除D级危房。同时,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严格落实终身责任制,严禁避免新建校舍又成为新的危房。
四是控制辍学。要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各乡镇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的要求,依法履行好组织适龄儿童入学和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建立学生辍学监控机制,做到分级负责,齐抓共管。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辍学严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要建立相应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决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县财政每年将安排8万元专款,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就学,乡镇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采取捐赠等形式,救助贫困学生。要依法保障农村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深化改革,强抓两头,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
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不断巩固提高“普九”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实现教育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共同提高。
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的需要。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争取我县**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实现完全中学的初高中分离,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加大国办高中投入,继续开展争创全国1000所示范高中活动,争取一中跨入全国首批1000所示范高中行列,推动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抓紧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高中资源配置,形成高中学校平等竞争的良好格局;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全民办教育的局面,增加高中教育总量,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力量等多种形式办学的新格局。这里我特别强调,我县的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为缓解国办中学的升学压力、完成“普九”任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中也有不公平竞争、收费不规范、师资力量差、教学不配套、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乡镇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依法加强管理,对不具备办学条件的要取消其办学资格,今后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学校。
学前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发展学前教育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需要,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要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指导、辐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调动社会各界办园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社会力量办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发展学前教育;强化管理,关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开拓发展空间,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远程教育工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将基础教育信息网络作为教育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年内农村中学、大型完小基本配备电子教室,并逐步实施“校校通”工程。争取3年内建成满足中小学多媒体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与中国教育科研网高速互联需要的教育区域宽带网(校园网)。要围绕实施素质教育,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加强教学研究,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强化措施,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三教统筹”
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切实做到为发展农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为推广科技成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是加强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对职业教育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和评估。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下大力气办好县职业中专,充分发挥其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的作用,调整专业结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逐步建立以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型管理体制,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加快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标迈进。要以职业中专和劳动技校为龙头,以乡镇成教中心为纽带,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互沟通的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二是大力推广“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具有熟练技能、适合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或农民。要在农村初中和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积极开展“绿色证书”教育,鼓励学生在获得普教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做好市场调查,按照社会市场需求开设专业,以短平快的方式把学生送到生产第一线。要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农民适当分担的培训投入机制。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劳动力和转岗人员都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今后,全县每年要培训农村劳动力6万人次,其中转移培训1万人次。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要统筹农业、科技、教育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科技培训和推广网络。加强成教中心建设,强化创新意识,改革办学思路,积极与农技、水利、畜牧等部门联合,搞好各种形式的培训,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四)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建立健全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富有活力的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是搞好农村教育工作的根本性措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质量,激发内部活力,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要严格编制管理,最近,县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已对全县的核编方案核定并报市政府。各校要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配备教职工,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反规定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教师聘任制度。要积极推选校长选聘制,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任用校长的主要方式。我县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下一步,要在教育系统全面推开,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选配到领导岗位上来。实行校长任期制,对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者,应及时予以解聘或撤职。要逐步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搞好试点,全面铺开,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重实绩、重能力、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学校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与聘用制度相适应的校内分配办法,将教职工的工资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工作绩效挂钩。要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制度,鼓励教师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可不转户口,工资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浮动一级,返回后取消浮动工资。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1年以上经历。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照顾。对在偏远山区、库区任教的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补贴。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加强领导,依法治教,营造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这段话语重心长,意义深刻。各级领导同志要认真领会,铭记在心,身体力行。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从实践“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的高度,自觉关心下一代,关心农村教育,切实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将基础教育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内容”的规定,建立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基础教育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要向社会公示,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教育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今后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大小,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辖区内教育发展状况。要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农业、科技、劳动、人事等部门要建立“农科教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办好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把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行依法治教。要制定和完善保障农村教育投入、推进农村素质教育、教育为“三农”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教育执法和督导,加强县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把发展农村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同志们,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希望。要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xx大精神,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