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济学心得体会【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学习经济学心得体会【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学习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1

这学期我选择了管理经济学这门学科,刚刚开始有点不习惯,因为别的课程都是有书本的,而选修课却没有课本。并且,在我的认知中,文科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但是上到这门课程的时候,我才发现里面的内容各种各样,不仅仅是一门文科,更是一门综合课程。学习方法全变了样,管理经济学这门课让我颇有感触。

首先,我对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自我感觉众多理论中,我对企业理论听得最多。当然里面包括了成本理论,生产理论等等。

因为我对企业方面比较热衷,毕竟我们即将离开学校,步入企业,在进入企业之前,必须要对企业有一定的理解。到时候对我们的收益必然相当的可观。

其次,学习了管理经济学之后,我对金钱有了更多地认知。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出去打工,兼职。还有人花了更多地时间在学校周围上网,泡吧。这都是浪费了自己学习的机会成本。作为一名理性人,做事必须考虑其收益。有人在考试时作弊,但是在考试过程中所承受的煎熬是多么的难受。这种过程和看一点书相比,哪一个收益更高,大家自然明白。

对这门课的学习,武老师的要求是我们对管理经济学有一定的理解。能够知道周围一些围观经济学的现象,我们都觉得比较难,但是学完以后,我们做的都是有意义的。感谢老师将我们带入管理学的领域。

学习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2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让我有机会第一次真正地有机会接触了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学是当今非常热的学科领域,我一直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了解它,更别说是掌握和运用了。幸运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课给我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让我得以开始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

关于经济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非常多,记忆和理解起来也就相应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前段时间的那次讨论课这样的形式特别好,通过自已认真思考您提出的问题并在上课时听同学们的发言,了解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对于我正确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您提过这样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在课下想了很多,课上也想来发言了,而且当时课堂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非常激烈。在综合了同学们的观点和自已课下的查阅资料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下面想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以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

首先讨论一下劳动价值理论,这个对于解释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的是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的问题。马克思曾经多次明确地指出,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对于“劳动”的定义却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认识这个“劳动”。根据查阅的资料,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本成了除劳动力之外的两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明显,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要素由以体力劳动占绝大部分变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共存,而且体力劳动的地位还是迅速提高。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再回到老师提出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和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的答案是能。因为,首先,知识和资本本身就是从劳动(转标记。)中获取的,没有了劳动,知识和资本就无从谈起,所以从本质上说,知识和资本本身实际上就是劳动,只不是可以看作是经过转化的劳动,从这点上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第二,知识和资本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脑力劳动的过程,这就到了刚刚在上面的讨论了,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也可以创造价值。所以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在我查阅的资料中,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单纯指的就是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商品中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不再适用了,商品价值应该从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知识含量”决定、由知识来计量。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对的。事实上,马克思从来就没有忽略过脑力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每当人们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时就使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何种商品,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生产的,只不过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由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体力劳动居于主体地位的时代,因而《资本论》中更多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例来分析。但以体力劳动为例分析并不代表所有的情况都是体力劳动创造价值,坚决不能这样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提到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劳动最终会被脑力劳动所取代,但由于他处的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并没有深刻地讨论这一现象。不过,体力劳动会被脑力劳动取代并不代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再适用,因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从始至终都包括了脑力劳动,机器劳动归根到底也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所以说,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劳动价值理论不仅没有失效,反而还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不管如何发展,商品的价值仍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是不会变的,只不过这种劳动具有高效性的新特点。

所以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原理,并用它来指导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课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真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平台。很幸运能通过这门课接触到真正的经济学,也希望老师能再组织一次类似上次的讨论课,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学习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3

“最有效的配置稀缺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是《管理经济学》课程中李平教授反复强调的观点,为期四天的学习,也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阐明方法,结合案例,提纲挈领、有理有据的论证了管理经济学这一系统而又有逻辑的分析方法在企业各项管理决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管理,本质上来说,是对企业拥有的内外部资源的管理。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有效配置资源,合理做出决策,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需要思考和面对的核心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这些听起来枯燥空洞的问题,在李平教授深入浅出的系统讲解下,在全班同学热烈积极的案例讨论中,也变得鲜活起来。

“中关村E世界综合服务费纠纷”案例,通过对各方核心利益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均衡分析方法在市场经营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往往受到有限的资源、利益相关方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如何在相互制约的条件下,确定各类因素的比例关系,使企业得到最有利的发展,均衡理论为我们在制定价格、明确规模及确定要素组合上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

“漫无边界——《喜羊羊与灰太狼》”案例,通过对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企业无边界运作的巨大魅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企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无边界发展之路,在经营层面上:超越产品边界、超越时间边界、超越空间边界、超越运作边界;在管理层面上:超越垂直边界、超越水平边界;在操作层面上:虚拟研发、虚拟制造、虚拟销售、虚拟物流。通过对核心能力的复制,以连锁或联盟的形式在全球价值网络中延伸,以其灵活性、合作性、协同性、有机性,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通过无边界发展,打造一个小核心大外围、小脑袋大躯体的企业,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苹果——基于创新的品牌”案例,通过苹果公司创新及品牌策略的发展过程,充分论证了需求理论及影响需求的各类因素。通过不断创新形成差异化从而引导消费者偏好进而树立其品牌形象,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为重要。新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树立全方位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投入创新研发成本,提供积极创新氛围,最终形成企业的生命力。

“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案例,通过对江龙集团从鼎盛到没落的发展历程,论述了生产与成本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天的《管理经济学》课程,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思考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谢武汉大学EMBA的课堂,让我们学以致用,受益良多。

学习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4

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虽然对于我来说,政治经济学中的很多概念都很难理解,造成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了不少枯燥与乏味,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昏昏欲睡,但是当整本书学完了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一学期所学的东西,却发现我们的确学了不少东西,甚至有很多东西对我们都有启发性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是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对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认识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指南,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基础。

学习政治经济学能提高人们的理论水平,加强分析辨别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助于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有助于通过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认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用以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和经济行为。

由此可见,学习一些政治经济学知识,对广大自修学生来说是很必要也很重要的。它不仅是一门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必修的基础知识课。政治经济学在全部课程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必须认真学习,弄懂弄通其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原理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导我们创业经营的实践,掌握和运用这些原理使之对现状的创业经营有所帮助。这样,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不仅是为了考试过关而学,而是要把它作为一门终身受用的科学来深入地学习和领会。

而在学这门课以前我一直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经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经济,自从开课后,我才发现这门课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等等

通过这一个学期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很多,尤其是对于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东西有了一些深入地思考、探索,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规律。对当前的经济形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不仅对政治经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所以应该说,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学习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对我们如何学习政治经济学,如何看待政治经济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政治经济学中出现的矛盾,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因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概括总结了各家、各派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共性要素,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政治经济学理论。学习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因为很多学科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而方法论本身就是具有哲学性基础的学科,可以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其它学科,更加有利于说明问题的本质。

学习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经济学,我初步的了解到了现在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该注意问题。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分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从微观方面说,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

①、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这个行为所研究的是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②、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是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的。

③、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

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定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等。

从宏观方面说,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

①、宏观经济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从总体分析经济问题。

②、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为进一步的了解经济学,我认为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它们,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以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正确的树立消费观,要从感性的消费观念上升到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要总是盲目的去消费,并且总是在消费后又后悔当初。

学习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6

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微观部分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是理性人,即以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生产什么,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组合,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产品数量采用什么分配机制分配等等。

一需求,供给与均衡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需求量主要受商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影响。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意愿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量主要受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影响。供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因此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而供求曲线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而缺乏弹性的商品(如食盐,味精,洗洁剂)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如苹果与香蕉。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如磁带和录音机。

二效用论

需求的背后是消费者,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效用。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唱片,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认为消费一块巧克力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唱片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叫一块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在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效用取决于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即商品的使用价值;

2)主观因素,即人的主观心理感受。消费者的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而在一定的收入或支出的水平下,对所消费的不同商品组合具有同等满足程度的曲线,就是无差异曲线。所以要想获得市场,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其能获得自身能获得的最大效用。预算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所能购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预算约束线是由收入和商品价格两方面决定,收入增加价格不变或是价格降低收入不变都会使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最优购买组合只能出现在预算线上。

三生产论

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厂商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厂商投入劳动和资本是生产要素。在短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种不变的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短期生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且始终大于平均产量。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因此生产者连续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以增加总产量。第二阶段是生产者进行决策的区间。开始,劳动的平均产量达最高点。终点处,劳动边际产量等于零。第三阶段,平均产量继续下降,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生产者不会增加劳动投入量,而是通过减少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以摆脱劳动边际产量为负值和总产量的下降局面。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四成本论

先来看一个经济学小故事,它讲的是:乔丹能用2小时修剪完自家草坪,而他的邻居女孩珍妮用4小时修剪完他家的草坪,所以乔丹在这件事上有绝对优势。那么,乔丹应该为自己家修剪草坪吗?若他自己修

学习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7

两天的课程,听了一大堆新名词“针尖式头位法”、“五品五行”、“成长6度”、“6W4H”、“边际效用”、“经济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等等,单从字面上有点难理解,但在课堂上聆听老师娓娓道来,不但轻松解惑,而且茅塞顿开。

第一天《品牌营销管理》,张镌铭老师用其丰富的实战智慧诠释品牌营销的重要性,特别是大量的例证,顿时令课堂妙趣横生。

很多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出众,让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如何才能做到?张老师说把握好一句话就行——“我、他、妈是谁?”“我”就是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品牌,“他”就是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妈”就是上帝,我们的客户。只要搞清楚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好这三者的定位,品牌、形象、营销策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品牌,我理解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但它是如何累积而来的呢?自己并未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深入去研究,我经营的朗逸商务酒店(WARM YES BUSINESS HOTEL)也走过了8年了,它在品牌战略上有什么成功之处,又有什么忽略的地方呢?许多人(朋友、同学、合作伙伴)一听到“朗逸酒店”,就会问朗逸有几家,好像在大家心目中,“朗逸”就是一个连锁品牌。为什么会这样?在每年两届广交会期间,我们酒店接待的外宾人数一般都达到总住店人数的70%,这在周边同档次酒店中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外宾(我们酒店接待过几乎是我听到过的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宾客)都认同warm yes?从张老师这一课的引经据典中,再加联想就把一些点滴的认知串联起来了,也豁然开朗了。为什么大家觉得“朗逸”是一个连锁酒店品牌,我觉得可能“朗逸”二字寓意天舒气朗,和风飘逸,极易让人产生温馨、温暖、舒适、舒畅的联想,符合“品名”的四易要素;而获得外宾认同也是因为英文品名(根据调查数据),因为“warm yes”寓意“温暖舒适(的酒店)正是这一家”。可见品牌效应的威力。这更促使我要将“朗逸”(warm yes)这个品牌建设好、维护好。

看来品牌建设的某一部分,朗逸获得了一定的优势,但老师说“五品五行”关键要在“品位”上下功夫,即在品牌文化建设上不断投入才会有鲜明的个性显现。这可是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啊!

第二天,孙洛平老师的《管理经济学》。本以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但孙老师用了许多显浅的例子把那些生涩难懂的经济学名词通俗化了。给我最大的启示有两个:一是市场价格机制不是建立在个人思想觉悟上的,所以要用“以利己行为制约利己行为”这个经济方法;另一是利润最大化原则(亦即边际决策方法思想)就是“让过去的成为过去,不要让它影响你未来的决策”这个观点。

以前,我们在经营管理中总希望通过培训、教育、开会、学习等手段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觉悟,一直认为,只要他们觉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就高了,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就高了。无可否认,这也是一种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效益增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就是不能持续。那什么是持久有效的方法呢?孙老师说,就是要用经济手段,“以利己行为制约利己行为”就是好方法。在市场经济中,自利行为无可非议,关键在用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价格机制)来引导人们的行为,用消费者的利己行为制约生产者的利己行为。

“让过去的成为过去,不要让它影响你未来的决策”这个利润最大化原则,看似简单,实际上能做到并不容易,在决策时,一点不受过去影响,一点都不受以往的成绩、经验、失误、环境(人、事、物)等因素影响真的是非常的难,但以前未明了这个原则而受影响了,那现在弄懂了,就尽量地不要让它再来影响以后的决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