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31篇)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通用31篇)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
元宵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不但可以吃到热乎乎的美味的汤圆,而且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灯。
天色刚刚擦黑,我便催促着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灯。来到大街上,哇,大街上可真热闹啊!喜气洋洋的人们摩肩接踵,处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快到滨河路了,远远望去,挂满了花灯的滨河路宛如一条缀满了五彩斑斓的宝石的丝带,真是漂亮极了!
我们来到了滨河路,一盏盏花灯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今年是虎年,最流行最常见的自然是老虎灯了,平日里威风凛凛的虎大王变成了温顺可爱的小宠物,调皮的孩子们还时不时地伸出手去逗弄他们呢!接着一枚正准备发射的“火箭”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它载着五星红旗,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似乎马上就要腾空而起……奥瑞金公司展出了一个卡通玉米小博士灯,它顽皮地微笑着,指着一穗颗粒饱满的大玉米棒,仿佛在向人们夸耀:瞧,我多棒!接着是宫灯、走马灯、八角灯、动物灯、莲花灯等各式各样的灯,它们栩栩如生的形象引得人们啧啧称赞,纷纷在灯下拍照留念……
花灯看完了,回家的路上爸爸对我说:“这些美丽的花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幸福和平生活的赞颂,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啊!”我思考着爸爸的话,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变成现实,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强大,欣欣向荣!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
元宵节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的过法稍有不同的是,过元宵节被称作“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狂欢气氛表达得极为生动。如果说春节是团圆节,那元宵节则是全民“狂欢节”,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然而,元宵节并非仅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碗汤圆那么简单,更多在于强调共同享受、传承的文化氛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不会变,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
在明月高悬的元宵节夜晚,表面上是人们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阖家欢乐,其乐融融,而实质上,却是中国民间世代相传的民俗体现出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全民共乐闹元宵,细品元宵节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过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彰显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在坚守与传承中与时俱进地创新“节文化”,才能使元宵文化更富活力和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元宵节的理解,多局限于“吃元宵”的节日。公众对元宵节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甚至有偏颇。这表明,元宵节的文化传承还存在不足。应该重视这一现象,利用好元宵这个难得的节日,多组织和引导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让元宵节闹出更多传统文化味。其实,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民间很在意过传统节日,这是因为传统节日里的各种活动,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春节演绎了举国同庆的欢乐祥和,元宵节则承载了新年新希望。只要元宵节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就一定能为民众带来节日的精神福祉,也必将催生新的文化年俗和风尚。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追求。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3
在我国很多的地方,元宵节比春节更热闹,举办邓展,猜灯谜,放烟火,舞狮子。
今年元宵,我们吃过晚饭,来到了步行街上,欣赏休闲广场元宵节别具一格的夜景;观赏壮观的大场面;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表演。从步行街到广场的一路上,这里全部都灯火通明,美丽极了。在茂盛的松树和柏树上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一闪又一闪,好像眨着神秘眼睛的星星。这树上的每一片树叶在十万盏灯的照耀下,似乎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充满了希望的树。在广场的入口处还挂着一排排的大红灯笼,为元宵节增加了色彩。这五颜六色的灯照耀着广场雄伟的建筑物,照耀着每一个人民的笑脸,使人心中感到亲切,感到光明,更感到温暖。
走进毛石市,又是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这里的人群再加上灯光,壮观得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这里人声鼎沸,美丽的景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了。节目开始了,首先是秧鼓队的上场,她们用双手创作了一段有节奏的秧鼓,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美好极了。接着是八队跳摆手舞的表演者一拥而上,顿时填满了整个场面。她们动作优美,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最后是放礼花。只见五彩缤纷的礼花朵朵绽放,然后就星星点点地向大地扑来,好似一些希望的种子洒在大地上,迎接一希望的美好的未来!
啊!这个热热闹闹别具一格的元宵节真美好,它仿佛寄托了每个人的希望,向着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4
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盛行了,放彩灯,举国欢庆。但,我今年在学校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x月x日那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学校早已焕然一新,操场上挂着几个超大号的灯笼,张灯结彩。等到第二节课过去,变化更大了,操场上贴着很多灯谜,以及由许多同学组成的“大海”。
等到上课铃响过后,猜灯谜活动开始了。我左瞧瞧右看看,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灯谜。再看看别人,都猜对一两个了,我急得直冒汗。忽然,我看见一个超级简单的灯谜:雪中送炭(打一歌名)。这也太简单了吧,不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嘛!我马上撕下来。可命运总是和我作对,我不知道209班在哪儿。
我以为在老教学楼,可是没找到。后来我才打听到原来在办公楼,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四楼。可教室里空无一人,我顿时感到我的心好累啊!找了这么多次,难道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当我要放弃之时,旁边办公室里传来一阵笑声,这笑声像是天籁之音,我似乎又看见了希望。只见老师们在里面聊天。我把灯谜给老师看,老师也真大方,一条巧克力飞来,哈!原来我猜对了。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又开始在茫茫人海里搜索灯谜,第二个灯谜很快被我猜对了,一根棒棒套到了我的手里。在欢乐中,下课的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了起来,宣告这次活动圆满结束……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5
因为元宵节是星期一,所以爸爸、妈妈就提前带我到水街去看花灯,这次灯会的主题是:“盛世中华、和谐盐城”。
晚上7点多钟我们打的到了水街附近,那儿人山人海,还没到水街站台,交通警察就不给往前开了,我们只好下车步行。走了好远才到了售票处,一看傻了眼,那排了五、六条长长的队,都在等着买票,还好老爸机灵三下五除二就买到了3张票,我激动地抱住了老爸的脸亲了又亲。
进了水街,我好像身处灯的海洋里,水街处处都是喜洋洋的灯笼和彩灯,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我们首先看到了代表盐城的各个景区丹顶鹤、麋鹿的灯组,我们继续向前走又看到了一组龙凤花灯。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一组代表着地方戏的淮剧灯组面前,看着淮剧灯里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们立刻有一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就这样我们边走边看,忘情地徜徉于灯火辉煌之中,不知不觉我们开到了最后一组灯面前:这组灯生动形象描绘了我们盐城人过去晒盐、卖盐的场面,我立刻为有这样勤劳勇敢的祖先而感到无比自豪。爸爸说:“现在我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
今晚虽然没吃到元宵,但是我已经提前过了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6
正月十五,我国最热闹的节日――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今晚奶奶“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奶奶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奶奶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奶奶给我打了一个九十三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汤圆给大家品尝。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7
元宵、花灯、舞龙是附着情感的物质载体,如果只追求物质上的花样翻新,节日就会失去凝聚力。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变,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需要不懈努力。如何“打磨”作为文化表达载体的传统节日,是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一个传统不是因为古老才有价值,相反是有价值才古老。元宵节传统的价值经历了千年岁月的锤炼与淘洗,历久弥新。今天,在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新时代环境之下,元宵节传统民俗迎来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新机遇,积极看待传统节日习俗在当代的变化与发展,背靠传统,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古老的元宵节将以青春的姿态,不断吸纳新的节俗元素,柔软而持续地更新着自己的民俗传统。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8
无论是过节也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好,这都与放假无关,只要我们能够品味出节日的真味道,照样能够把元宵节过得美美满满,过得传统文化厚厚重重。“元宵节”贵在过出“真味道”。
过出“美食”真味道。元宵是元宵节的美食,虽然这道美食在今天可以四季皆吃,但是,只有在元宵节这天才能吃出独特的味道。这独特的美食是人的情怀与美食融合在一起的味道,在品味美食中感悟生活的真味道,节日的真味道,精神的真味道。美食真味道,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美丽生活,美丽情怀,美丽营养。品味到美食的这个真味道,是过好元宵节的基础。
过出“团圆”真味道。天上月亮是圆的,地下灯笼多是圆的,桌上元宵是圆的,人们团聚是圆的,团圆是元宵节的真味道。而且,这个真味道与春节的团圆味道不同,春节的团圆味道是亲朋好友的团聚;与中秋的团圆味道不同,中秋是一家亲人的团聚;元宵节的团圆则是天下的团圆,是家人与陌生人的团圆,元宵节是走出家门与天下人团圆的节日。这个团圆的的真味道让我们感悟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在这里得到了的体现。天下一家,其乐融融,在元宵节得到了最精彩的诠释,品味到团圆的这个真味道,就品味到了元宵节的真谛。
过出“文化”真味道。元宵节,猜灯谜是固定节目,从古到今,生生不息,日久弥新。虽然元宵节的习俗更更迭迭,但是,猜灯谜却始终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永不衰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人们在猜灯谜中感悟文化魅力,生活智慧,美好未来。猜灯谜是元宵节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人们在雅俗共赏的文化之路上行稳致远。品味到文化这个真味道,就能在元宵节的日子里思想升华,生机勃勃,充满憧憬。
“元宵节”贵在过出“真味道”,美食的真味道让我们的嘴巴香甜,团圆的真味道让我们的情怀圆满,文化的真味道让我们的精神璀璨。在品味“真味道”中过元宵节,不放假又何妨?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9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伴随着新学期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元宵节是个快乐的日子,更是热闹欢腾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更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今天早上我们世纪星的全体老师和阿姨带领孩子一起搓汤圆、品尝汤圆。下午宝宝班、小小班、小班的小朋友是从家里带来的灯笼,各种各样美极了!唯独我们中班的小朋友是和老师一起用红包动手制作的灯笼,也让大家打开眼界。提着这些大小不一的灯笼我们一起去公园游灯,孩子们提着灯笼在公园里走呀,跑呀,跳呀,到处都荡漾着他们的欢笑声。
此次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加深对我国传统“元宵节”的认识,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也让孩子感受到元宵节的欢乐的气氛,更是激发孩子门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元宵佳节是快乐的日子,更是热闹欢腾的日子,2月14日我们世纪星幼儿园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团聚在一起举行“快乐迎元宵”的活动。
在教室里教师向大家介绍了元宵节的来历,让孩子们更近一步的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元宵节特殊的日子里,在这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和教师们共同感受民间文化的博大情深。
上午,老师们介绍元宵汤圆的制作材料和方法,并让孩子亲手搓汤圆。下午,老师们带领孩子们提着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的元宵灯或者购买的灯笼集体到安海公园进行游园活动。大家在公园游玩、照相,整个公园到处充满着快乐的笑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节的喜庆。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应尽量提供给孩子动手、动脑及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们无时无刻地体会到快乐在自己身边。
这次元宵庆祝活动,孩子们感受到在幼儿园过元宵节的快乐,也学到了不少本领。我们体会到在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推出更新和新颖的活动内容,创新各个活动形式。相信以后的活动将会越办越好。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0
“哦--看灯了、看灯了”!车门一打开,我和妹妹便兴奋地大喊起来。家里的小狗“虎子”犹如一只脱离铁笼的小鸟,飞快地奔向草坪。
放眼望去,整个公园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在公园门口,一个“大棚”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边信步走过去,眼前的美景简直把我惊呆了:一串串红灯笼挂在上空,下面吊着银色的风铃,风轻轻地吹着,风铃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音符,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个个小太阳,散发出无际火红的霞光,风铃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点点银光,在红灯笼的衬托下,耀眼极了!
其它的灯也令我着迷,有象征丰收喜悦的花灯、有城市未来建设蓝图的花灯......,我们走到一个长廊里,我最喜欢一个由玻璃杯做的灯,里面是红色纸卡折叠出许多千纸鹤灯笼。瞧,那晶莹剔透的小灯是多么惹人喜爱。走出长廊,一个柱形的花灯让我十分喜欢,四条色彩不同的大龙攀爬在柱子上,栩栩如生,好像在为我祝福!
傍晚,灯渐渐亮了起来,灯光一闪一闪,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远看,那红红的灯笼犹如新生的太阳!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1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正月十五我们那里到处都在放烟花,就是一个烟花集会,你走在路上,从街这头走到街那头你就能看见各个地方的个人或团体组织的放烟火。
先从家门口出发,我们就能看见院里的邻居放的烟花。一会儿就一个响声,然后在天空中就绽放一朵紫色的烟花,一会儿又一个响声,天空就一朵亮蓝色的烟花。就在院里看了一会儿一会儿的,小小的烟花,慢悠悠的一个个的在黑色的天空里开放。不过这个可是看着不过瘾的,所以我们就往广场上走吧。
正月十五的的日子,路上人可真多啊。走在路上一会儿冬天一个亮火,一会儿西边一个彩色焰火,看的我可是眼花缭乱的。快接近广场的人就变得更多了,看来人们都等着广场的大号烟花呢。真正的烟花宴会可是在广场上嗯。
等了一会儿,烟花宴会终于开始了。先是一连串的普通的彩色烟花,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都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在空中绽放。有的时候那些彩色烟花还会交错在一起。然后放的就是变色烟花了,在天空中爆开先是金黄色,然后就是绿色的,接连不断的烟花引起人们的接连叫好。
正月十五看烟花,看完烟花笑哈哈。看完烟花盛宴后,我们就可以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2
元宵节到啦,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这一天要弄好多好多的菜,最主要的一碗是汤圆。元宵节嘛,当然得要有汤圆咯,没有汤圆的元宵节怎么算是过了元宵呢是吧。今天是元宵节,过完元宵节以后我就该去上学啦。我在还没有过年之前就开始想着要去学校了,现在真的要去学校了,又不想去了,感觉好不舍啊。过完元宵以后,一家人就该东奔西走了,我和姐姐去读书,爸爸和妈妈去打工,家里就没有什么人了。就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里了。家里原本是热热闹闹的,等元宵一过我们大家就要各奔东西啦。到时候家里一定会变得很清静很清静的。我知道那清静的环境里待着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因为我尝试过那种感觉,那感觉令我至今未忘。我不想再体验那种感觉了,那种感觉很凄凉。
这个元宵节我既期待他的到来又不希望他来的这么早。但是他始终还是到来了,他的到来让我知道了,家人马上就要一个一个的去打工、去读书,家里就会变得很安静、很安静。
元宵节下着雨,这雨下得让我感觉好伤感,好像是快要离别的那种伤感。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3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各民族的节日风俗不一样,我们家乡过元宵节热闹非凡,喜气洋洋。这天的活动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啊,似乎要把所有喜庆都融入这一天。
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他别是舞龙、舞狮最热闹,龙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个人舞,龙头前面有一颗珠子。这个珠子叫“龙珠”,龙舞起来时很好看,像真的的龙一样,观众不断叫好,有些观众去摸龙,他们说摸了龙能治百病,一年都不会生病,舞的人舞的满头大汗,观众拍手叫好。
说舞龙精彩,还有根有意思的,这天人们都要走出户外,到处游玩,亲戚们一起去游玩,听他们说,又完了以后一年都不会生病,不过我想人们出去走一走,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春节间吃的好,喝的好,人们出去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当然不会生病。过元宵节这天还有个最吸引人的节目——看烟花,6点钟时广场已经来了很多人了,都在那里寻找好的位置,7:00了,到处人山人海,只听见“呯”的一声,礼花爆开,照亮了天空,接着又放了一个礼花,礼花爆开的时候是紫色的,非常好看,接着把礼花爆到水面上,礼花在水面上跳舞,大家都高兴的欢呼起来,我们闻到了许多火药味,突然,一个礼花爆开了,绿色马上变成红色,又变成了黄色,隔了几秒,又发出了几发,精彩的时候到了,一个礼花爆开了,像一帘瀑布飞流直下,真是有一落千丈的感觉。焰火晚会结束了,但是人们还留恋在晚会之中。
家乡的元宵节真是个快乐的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4
当春节的脚步渐渐远去,当如钩的月牙逐渐饱满,农历正月十五迎来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来了,这是大地回春的一个夜晚,人们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合家团聚,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猜迷嬉戏,并且共吃元宵,以示庆祝。但无论是哪种庆祝,都表达了人们“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意愿。
我特别想念小时候过元宵节情景。元宵节吃汤圆,还没到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吃汤圆的时候,早上一起床,我就嚷嚷着“要吃汤圆,要吃汤圆!”。母亲听了特意为我做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那滋味实在太美妙了!想起昨天晚上一家一起做汤圆,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母亲负责和好米粉,搓成长长的细条,然后用刀子将细条切成小小方块。全家聚集在一起,每个人将切成的小小米粉方块放在手中心,把它搓成一个一个的小圆团,做出了好多圆圆的汤圆。汤圆是不包馅的,母亲一边搓一边唠叨着:“做人要实实在在,汤圆也要实在的,实心的汤圆实在,自己做更实在。”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节日几乎都和吃联系在一起,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有句俗语“嘴馋媳妇盼节到”,真是穷则思吃。各家各户在节日到来前,总是要准备上各种丰盛的菜肴,到了过节这一天,全家聚集在一起饱食一顿就是最快乐幸福的事了。而外国的狂欢节、圣诞节等,活动丰富多彩得多,大家都是涌上街头狂欢。真是中国人过节少不了吃,要吃就只能都在自己家里过,讲究个团圆吧!
今天是元宵节了,当圆圆的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们和父母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热腾腾的汤圆,看着中央一台的元宵节晚会,看着得奖的节目,时而欢笑,时而怀念。我觉得过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的“出年”了,虽然春节过了,但我们还是觉得是在过春节,每天都一样.
今年我们的心愿:只盼望我们一家人的身体健康,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赚多一点钱,我学业有成,我们期待着。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了。每当这个日子,人们都要吃大餐,然后出门观灯,观礼花。我家也不例外。
我们的晚餐是排骨汤加汤圆。这次晚饭真是太丰盛了!可我最爱吃的汤圆他们却只给了我六个。怎么办哪?我便说:“你们谁知道比利时在那个洲?”他们都答不上来。我便从他们的碗里夹走了两个汤圆。
我们又去博物馆看花灯。那里的花灯可多了,连每棵树上都绑了四个花灯,亮起来可好看了!每当这个时候,博物馆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那里不光有花灯,还有各式各样的礼花:有的象绽开的花朵,有的象飞走的火箭,还有一种礼花,刚放出来的时候不太亮,等一会才亮。亮的时候好象天上又多了一个太阳……
真希望以后能多过一些象元宵节的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6
元宵佳节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祝福节日,象征着中国人民心中对团圆、圆满美好生活的祝福,同时也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每逢元宵佳节,当白白圆圆的元宵香气飘满屋即将出锅时,总是会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从前,追忆曾经的每一个美好的元宵佳节,心中也充满了对温情满满的追忆和对曾经、现在、将来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和深深的祝福。
曾记得儿时、少年时期的元宵佳节,那时的元宵都是在大街现做,所以基本都是在元宵佳节早几天就开始在街上叫卖,孩子们则跟随大人排队静静的看着在眼前快速被手搓成形的一个又一个白白胖胖的元宵,被装进袋子里,然后蹦跳着跟随大人将一袋子的白胖元宵带回家;在元宵节晚饭那天,孩子们都会围着锅沿,看着满满一锅白胖的元宵从锅底飘起翻滚,映衬着大人孩子们的笑脸,当把元宵吃到嘴里更是香甜无比,欢笑声充满着家家户户;社火队在元宵节这天都会在龙羊峡的大街上进行热闹非常的表演,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龙戏珠,后面紧跟着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社火队都是由水电四局各单位有社火才艺的职工组成,职工社火队的技艺丝毫不差专业社火队伍,像踩高跷、划旱船、龙戏珠……的技艺都很是精湛,引得围观的群众喝彩声、欢笑声层起不断;在元宵佳节这天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孩子们都会在围观的大人们站着的缝隙中不断的穿行、追逐玩耍;当天还没有檫黑时,在大街两侧已经挂满了由水电四局各单位职工手工制作的各式各样的花灯:有花鸟灯、人物灯、动物灯、丝料灯、画绢灯、走马灯、宫廷灯等样式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漂亮非常。满天空绚烂绽放的烟花,更是照亮了人们仰空观望的红红的笑脸,美丽的烟花在绽放的那一刻,引来了人们声声的惊呼和喝彩。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7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以及“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往今来,众多与元宵节相关的诗词歌赋,为我们重温和细品元宵文化的绵绵远香,提供了参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有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进而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每一个人都需要足够的文化自觉,在元宵节让传统文化热起来,如此才能在欢乐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在深层次上向传统文化致敬。
而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节庆文化,让人们知晓怎么过节,发自内心地过节,把节日过出文化的味道,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尽管现代社会纷繁复杂,文化价值取向也呈多元化趋势,但延续民族文化根脉,激发爱国热情,无论如何都应成为传统节日的主题。元宵节里张灯结彩闹元宵,体现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历史氛围,也在传承中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今天,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使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人接轨,以此提升精神境界和民族自信,当是文化传承所追求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把元宵节过得更意义。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8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马上来临。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因为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此,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正月十五有“闹元宵”的习俗。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刘氏宗室深感愤慨,吕后病死后,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有了一个普天同庆的“闹元宵”习俗。
一提起元宵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汤圆”。“汤圆”也叫“元宵”,随着时代的发展,汤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由传统的芝麻的、花生的、豆沙的、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水果馅,琳琅满目。元宵节吃汤圆也是有着浓厚的传统意义,民俗专家表示,因为汤圆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闹元宵”的闹法也各有不同。曾经的元宵节,因各地习俗不同庆祝的方法多彩多样:舞狮子、走高跷、划旱船、耍龙灯、送孩儿灯、猜灯谜、走百病、迎紫姑……当下的元宵节,我们丢失了很多这些最珍贵的传统文化本真。我们并不缺少汤圆,需要的是“文化节礼”来丰富精神生活。小家庭里的一颗汤圆、一只灯笼,大社会里的一次灯谜竞猜、一场舞狮表演,所有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共同坚守。
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不会变,老祖宗留下的民族精神、文化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过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彰显文化特色的元宵节,在坚守与传承中与时俱进地创新“节文化”,让元宵佳节更富活力,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追求。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19
新年刚过,又迎来了一个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早上妈妈带我到超市里,这里的人真多呀,一个挤一个的。我问妈妈问什么这么多人,妈妈说今天是元宵节,也是情人节。元宵节是吃元宵,家里团圆的节日,情人节那就是大大家过的节日了,不管它。我发现超市里人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卖巧克力的地方和汤圆的地方,我跟着妈妈来到卖汤圆的地方,刚走到,有个穿工装的阿姨就过来介绍这里汤圆的品种,价位,她们对汤圆特别了解,从原料到工艺,她们都能说出来,我真羡慕她们对自己东西的熟悉程度,妈妈选择了两袋水果汤圆,也是我最喜欢的口味儿,然后我们离开的那里。
妈妈煮汤圆的时候说,吃汤圆象征团圆的意思,天上月圆,家人团圆,祝大家团圆团圆。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0
“闹元宵”的“闹”法不一、习俗很多,只有多一份亲身体验,多一点主动参与,才能让节日生活显得真切而热烈。于此而言,我们不妨腾出点时间与家人一起动手搓汤圆、与邻里一同猜灯谜、与好友一块儿赏花灯,在有滋有味的文化节味里共享快乐、尽享喜悦。这种团圆和欢乐,何尝不是农历新年的本义。
事实上,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不会变。在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过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彰显文化特色的元宵节,需要我们精心打造、悉心经营,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新的花样。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1
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全家人回家乡欢度元宵节。
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家乡虽然偏僻,但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几乎都回家,所以家乡到处人来人往,欢声笑语。
进家片刻后,我随妈妈去点香。我们要点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么粗大,一米多高,而且这一柱香非常精致漂亮,表面有一条张牙舞爪的龙盘着,那条龙栩栩如生,正要腾空而起,真是“神龙盘玉柱”。到了大宗祠,这里早已香烟袅袅,许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们来到自己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见盘在香上的龙张着大嘴,好象要来一招“灵龙吐珠”,又像是对我们说:“主人,你们终于来了,我已经等很久了,快把我点上吧!”大伯和二伯合力将桶和香搬到一边。接着二伯拿出随身带着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后点着火。顿时,微小的火苗就迅速变大,变成一条火龙。很快油燃烧完,火灭了,“龙香”上不停地升起缕缕烟雾。
点完香,我们又来到二伯家门口,吊上鞭炮,等待欢庆的队伍的到来。听二伯讲,村里有个习俗,就是每逢元宵佳节的时候,乡里都组织迎春,的队伍来到哪家门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的队伍所过之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二伯正谈着,队伍已经来到门口,只见长长的队伍像一条长龙,东不见头,西不见尾,踏着平坦的村道缓缓向前进。有的吹横笛,有的弹琴,有的打鼓,还有的扛锦标,锦标上写着“万事如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大字。我正看着,爸爸已经点响了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鞭炮声伴着欢庆队伍动听的笛声、琴声、鼓声,组成了一首欢庆元宵的歌。
望着缓缓离去的队伍,我想:元宵的庆祝活动,不正象征着人民的日子蒸蒸日上,祖国繁荣昌盛吗?看到这样热闹非凡、欢声鼎沸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大喊:“我的家乡,我爱你!”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2
每年的元宵节,妈妈都会给我买兔子灯,但是在我大班那年的元宵节却让我难以忘怀。
“今夜月明人尽望……”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像玉盘似的。我们全体小朋友一起在丰镇公园里“溜”着心爱的灯。丰镇公园里可真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小灯笼上还有一个个灯谜。有的人在看灯,有的人在猜灯谜……
我们的灯各有特点,吸引了很多游客。我拉的是红红的.桃子灯,只要轻轻一拉它就会慢慢地打开,忽然从里面“飞”出一个腾云驾雾的孙悟空,游人看了不停地拍手叫好。小宇的孙悟空灯会挥动它的金箍棒。小李的龙灯会跑来跑去,眼睛还会发亮呢!小天拉的是最可爱的兔子灯,小乐也有一个会打开的莲花灯。
兴高采烈地拉着灯。我们一会儿并排向前跑,一会儿互相追逐,一会儿你追我赶。所有的灯中,最多的是兔子灯,因为它善良、可爱,给我们的节日带来了幸福平安。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具有民族特色,我喜欢过中国节。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3
春节刚过,一年一夜的`元宵节就来临啦。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家乡,元宵节这几天可热闹啦!
古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还没到正月十五,人们就早早地开始扎花灯,作灯头,准备元宵节的舞龙活动。正月十三那天,从早到晚,你都能听到大街小巷里传来“哐——哐——哐——”的锣鼓声,这是在告诉大家“今天晚上要开始迎龙灯了。”民间也叫“起灯”。于是,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在大门上方挂上两盏喜气洋洋的大红灯,准备好烟花爆竹,有些大户人家还要准备几个大红包,好在晚上龙灯迎过来的时候包给舞龙队。天色刚暗,就有龙灯开始出村,村民们做的龙灯式样很多,有板凳龙,就是在一条板凳上固定好两盏描着精美图案的灯笼,把这样几十条板凳连在一起,加上庞大缀满精美小灯笼的“龙头”,就成了一条漂亮的龙灯;有的每人举一根木杆,木杆顶端是一节圆圆的布满“龙鳞”的红灯笼,再用红色拉花把几十节“龙身”连在一起,就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龙;还有的龙灯是用布做成的……随着天色渐渐黑下来,越来越多的龙灯迎出来了。小孩子兴奋地举着自家的小灯笼,呼朋引伴,跟着龙灯走。
龙灯时而在大街小巷穿梭,时而在广场上进行精彩表演。龙灯迎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锣鼓声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人人欢呼雀跃……龙灯一直要迎到正月十五才结束。正月十六的夜晚,人们要把龙灯舞到溪河边或有水的沟边,把龙放在地上,进行烧龙仪式。把龙燃烧完后,将灯龙残骸送入水中,浇水冲去,意为送龙归海。这样,元宵舞龙灯才算真正结束。
在家乡,元宵节晚上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元宵我们也叫“汤圆”,用糯米粉搓成圆形,里面常用豆沙、肉作馅,有团圆美满意。
元宵节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别提有多美了!
家乡的元宵节真热闹。我喜欢家乡的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4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5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6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耍龙灯,闹花灯的习俗,而耍龙灯这一活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人间风调雨顺,王母娘娘趁着天气好,就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但是,玉帝很爱喝酒,而且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这不,这一天他又喝醉了。宴会结束后,他又忙着写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写错了。这下人间可大乱了。有的地方洪水暴发,有的天地干旱…有条青龙知道了,悄悄地飞上天,偷偷改了雨簿。这时,玉帝也察觉到雨簿写错了,所以,他打开了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了!他马上派人查找是谁该了雨簿,最后,他才知道是青龙改的。他很生气,所以,他马上派丞相到凡间去追杀青龙。
丞相来到凡间用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处死了青龙。死后的青龙化作一只神鸟,天天在灵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内疚,明明是自己写错了雨簿,还要处死给自己改错的青龙,所以,玉帝让百姓们隆重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
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就会用竹子扎成龙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扛着龙灯游街串巷,以表示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现在。
每年的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也要去看耍龙灯,真是很热闹。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过后,元宵节是最值得纪念的节日。又是一年新春到,又是一年闹元宵。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一家去看花灯,尽管有小雨,但是也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这一路上说说笑笑,车道都快变成“人行道”了。到了侨乡体育馆,我兴致勃勃的看起了花灯,花灯有星形的,三角形的,梯形的。在场馆的西面有一盏是“兔子放鞭炮”一只兔子拿着鞭炮,意思是说:大家要快快乐乐的生活。咦?那里怎么有那么多人?哦!是“年年有鱼”灯吸引了大家。六条小鱼跳了上来,这小雨的形象很可爱。在场馆的东面是“大家喜气洋洋”,一只小兔子在大街上走路,手里还拿着爆竹。在场馆的西南面。在桥乡体育馆这里的花灯各式各样,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做工细致,真让人眼花缭乱!在这茫茫的灯海中,要数有趣的就是龙灯了。一条“巨大巨大”的金龙了,她那炯炯有神的两只大眼睛,龙舌吐在外面,银光闪闪的龙须,是呐样的精神,那样逼真!微风习习,金龙摇头摆尾,一副威风的样子。另一盏龙灯更好玩。一只兔子站在他的背上,仿佛在戏弄它,龙须飘然,龙尾摆来摆去,那只兔子笑得嘴巴咧开了,眼睛笑得眯着。还有一盏龙等更威风。龙威大摇大摆,龙爪刚劲有力,扶摇直上,龙眼只等前方,好像它要往上腾飞,老师有讲过一篇课文叫“龙的传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也要加速前进。
人群渐渐稀疏,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但观灯的人络绎不绝,来来往往。渐渐地下起了小雨,人们撑起了小伞,与灯笼在一起,大家都是分不清哪是灯笼,哪是花伞。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啊!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8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要看舞狮子和吃元宵。
元宵节的时候,爸爸带我去看舞狮子。来到那里,只见人山人海,我和爸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进去。虽然挤了进去,但是戏也快结束了,但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突然一只“狮子”爬到另一“狮子”的头上,跳了下来,我吓得闭上了眼睛。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只见那两只“狮子”生龙活虎,没受一点伤。突然,“它们”各爬上了一个很高的板凳上,嘴里吐出了一幅对联,人们纷纷鼓掌。
回到家后,只及一碗又大又圆的汤圆,正等带着主人的到来我顿时饿了起来,就连忙吃了一个。啊,是芝麻馅的,不但香甜而且光滑。这种味道,至今还使我元宵节回味无穷。
我盼望着下一个元宵节快快地到来。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29
一个人不是孤独,思念一个人才会孤独,思念一个失去的家就会满怀孤独——陈樟玙璠。
又是一个蓄满念想的日子——元宵节。
元宵熟了,漂在锅里,轻轻一拨打着旋儿,像我扑棱扑棱的心跳,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心花摇曳思念的时刻。
满怀柔情,几丝眷念,花开有声,落英无语,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我在想元宵节真是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日子,它是个让甜蜜和思念、离愁和失落、遥想和回忆占据春帏意闹的日子。
为了过年的圆满,今天人们又放响了鞭炮,向年发表最后的祝词,蔓延高挂的灯笼瞪着红眼乐淘淘地在春风里微笑,应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元宵上桌了,我是一个善感的人,总觉着这鞭炮声在此刻是如此的颤动思念的心,我想此时有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又会增添几丝念家恋亲的愁思;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更是心头盘旋萦绕难以下咽的悲苦。
元宵啊元宵从感性上讲成了过年的句号,人们的喜悦也将在一天随着爆竹烟花的鸣响、盛开、飘落,零落成狼藉的碎屑,最后归于灰飞烟灭·····
年啊从初一到十五算起,追溯的远一点,从元旦起年就让人沉迷,沉醉,沉沦,撩拨澎湃着这人们的心潮。因而说每一个节气里都有约定成俗的物象在推波助澜渲染气氛,当然属年的的物象最多,鞭炮,年画,春联,糖果,饺子等。元宵节元宵成了主角,各种口味的元宵代表着人们的饮食喜好和心情。
正月里来闹新春,元宵节一过你就算过完了,一切都变得平淡无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美轮美奂的繁华似锦又要归于平静。
生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轮回。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个念想串起人们的共鸣,只因为每个节气里都蕴含着相似的温暖,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里流淌着不同的眷恋。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才算完满,节日里你会被宠着,疼着,爱着,念着,幸福着,当然也会被孤单和寂寞包围着、画心为牢、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期盼、痴念、纠结,难过,但无论怎样日子都得过。
说白了年不过是一个字,元宵节也不过是个词,一个延展着生命时光与感情沾亲带故的词,人们寄予美好的憧憬。
元宵节里看看过年最后的焰火,嘴里一裹元宵,此岸的烟花在甜蜜见就变成彼岸的重温和回忆,人们又开始遥想下一个粘着念想的日子······
元宵节啊,你知道今日又让多少人感怀吟叹,编情为经,织爱为纬,细细地密织思念的网,用丰润晕染的唐诗念你,用豪放婉约的宋词粘你,用饱满情怀的丹青妖娆你,用感人心魄的乐曲萦绕你。
一锅元宵煮飘摇,一场团聚,一世离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个元宵都有亲人的疼爱,粘着血缘亲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浅,或甜或淡····
元宵啊本身就寓意着团圆的圆满。所以我要说,你快乐,天天像过年,你悲伤,日日像末日。
过了今天的元宵节就算过完了年,元宵就是年最后的疼爱!但绝不是生命最后的疼爱!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30
据说人们最喜欢生活的朝代就是宋代,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代。”由此我畅想,当我穿起麻布衣服乘坐宝马香车来到宋代,过一个元宵节挺有意思的。
苏东坡虽曾说:“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我更愿选择的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展开的北宋都城汴京(开封),当然钱塘(杭州)也不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看不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但在不经意间就能碰见一个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那里有五的娱乐场所叫瓦子,咱也不是来这里卡拉OK的,皇宫前的御街自然是去处,那里一定宝马雕车香满路,皇上还经常微服出宫观花灯,说不定在某个火树银花的'地方还能碰见他呢。
宋代的元宵节共五天,我选择正月十五,不吃火锅,虽然它是在宋代发明的;也不去吃火腿,东京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那时“东坡肉”刚隆重上市,人们也不像现在的人怕胆固醇高,想大快朵颐机会多的是。如果在北宋,就吃油锤;在南宋,就吃元宵(汤圆)。这两种元宵节食品现在还有,但到宋代吃才有原汁原味,不像现在,心境变了,过节的氛围也淡了。
顺便也大口吞咽一些节日的喜庆气氛。其实,无须用嘴,耳朵里灌满的声声爆竹早已将元宵的热闹渲染,抬头看天空,缤纷的礼花给宋代的元宵夜开出各种色彩的花朵,比春天更早。
找一位宋代诗人,跟在他的背后,感受盎然的诗意在灯树上千光照,跟随你身后的是逐人来的明月。如果你跟随的是苏东坡,“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这是宿州的元宵;“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这是苏东坡眼中的灯火钱塘三五夜。元宵节的氛围不仅在舌苔上缭绕,还会在你的鼻翼上温存。“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那香会在我们的心底萦回,让心灵如化冻的河流。
跟随王安石也不错,你可以看一看花灯,猜一猜灯谜,还会看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你答不出不要紧,答出了就会被招为快婿,那就少了王安石的一段传奇。你只需默默地品味着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然后感慨那时的学问真值钱,不像现在随房价的上涨不断贬值。
吟咏着欧阳修(一说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跟在他的身后,想起去年的元夕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你可以给柳丝打一个结,挽住明月;然后以诗词为道路,约来那个在多年以后走失的人,柔情脉脉地向她倾诉你藏在心底一千年的话语。“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今年的元夜当是到了现代了,那个在诗意中走失的人还在宋代的路上,在路上的宝马雕车里,那满路的香和盈盈的笑语渐渐消失了,你的泪水和惆怅都是纯粹的,只与爱有关,只与情有关,不似现在掺杂了很多杂质。
在宋代过一个元宵节,不用红玫瑰,有诗歌和脉脉的眼神就够了。你可顺着辛弃疾的视线众里寻他千百度,那期待和失落都是实在的,很有质地,可触可感。在宋代的你不必像现代人一样感慨“听说爱情会回来”,那时的爱情也是纯粹的,就在不远的地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关于元宵节的心得体会 篇31
“正月十五闹元宵”,又是一年月圆夜。那圆圆的月儿啊,如同一只明亮洁白的大玉盘,无私地将银光洒向大地,也使在外的游子们寄托了无限的思念……
我爱那圆圆的月儿,也爱这份长长久久的思念,但我更爱在这月圆之夜和亲人一起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汤圆。
“哈哈哈,好丑,你看我的”,班里洋溢着快乐的声音,那时,我们班正在做着传统节日的食品——汤圆。
老师让我们先分组,各自各对做着团圆的汤圆,今天是元宵节,所以要做汤圆吃。我们先开始把面粉放在一个小盆里,其思不解的我们乱弄一通,我看着女孩子那一队搓的汤圆是真圆,真好看,哇,女孩子那一队好快,而我们这一队却沉思在怎样和糯米粉的套路上,简直比乌龟还慢!
小谢可是我们的好帮手,他那迅速的速度可帮了我们队的大忙,我们着急用温水,他二话没说,不到十秒便急如风的回来了,一会儿帮我们加糯米粉,一会儿搓汤圆,我们队有的都在看小谢一个人从东跑到西,再从西跑到南,有的都在一起包汤圆。包汤圆可不能随便乱包,一定要小心,要想汤圆更美味,可以把汤圆内加一些好吃;比如黑芝麻,花生粉等;这样就好吃了,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要想料在汤圆内不漏,一定要把汤圆和好,如果汤圆硬的话,那虽然料不漏,但包不住;如果汤圆软的话,那料就很容易漏出来了。所以和糯米粉的时候,一定要平均,一定要刚刚好,不能多也不能少。小谢快是快,但快不能代表一切,我们看他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就一切都交给了小谢。小谢给了半包糯米粉,却给了5勺温水,后来半包糯米粉就这样浪费了,小谢准备把四包糯米粉放进去,哇,盆不够装,剩下的全部都掉下地来了,怎么办?本想用手拿起来,可是老师过来说:“算了,不要了,”我们组只能等吃了。
汤圆煮好了,虽然汤好喝,但汤圆却是难吃的想吐!我们班做的汤圆虽然不是很好吃,但是我觉得这是幸福的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