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讲教案3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教学重点 1
1、 掌握游记的特点。
2、 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 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峡》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峡》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参加过《辞海》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发展史》等。
2.基础字词
崩bēng甚狭xiá玲珑líng潇洒xiāosǎ
袅袅niǎo耸立sǒng蔚蓝wèi褐hè
夔kuí滟滪堆yànyù
奇伟:奇特雄伟。
甚狭:很窄。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迷蒙:昏暗看不分明;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清寒:清朗而有寒意。
3.理清思路
(1)作者是
(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人瞿塘峡。过瞿塘峡,到自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愉快的感受,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4.自主探究
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语、典故感觉
四、研读课文
1.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2.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一下这些诗、谚、典故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开头引用谚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的险恶,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引用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三峡大坝工程已竣工,搜集有关资料,比较如今的“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与课文所写的风光,说说自己的“游感”。彭盼
《三峡》教案设计 4
课文感知:
这篇课文是郦道远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学习目标:
1、识记与积累
郦 阙 溯 属 略无 绝 重岩叠嶂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哀转久绝
2、知识简介:郦道元及《水经注》
3、应用:
①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②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我爱三峡教案设计 5
我爱三峡精品教案设计
我爱三峡
知识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美丽景色;
能力目标:
能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
情感目标:
能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的教学网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师导: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养育了无数代人的河流——长江(教师画图板书:长江)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的地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板书)三峡以其秀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著称。上节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游览了这令人向往的地方。你们还记得我们去看了三峡的哪几个峡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小导游”介绍,复习旧知
(1) 师导:通过课文的学习,三峡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神秘的风光,雄伟的气势吸引了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前去一睹它的风姿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去做做三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
二、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1、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正确者可获“最佳游客”的胸章;
3、学生回答后的题目,教师点击,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关于三峡的知识,它神秘的面纱正被我们轻轻揭开,三峡确实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希望课下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浏览关于三峡的网站,了解三峡,关注三峡,赞美三峡。
《三峡》教案(七年级教案设计 6
《三峡》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课 题:三峡(郦道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三峡的壮丽风光。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方法:讲读、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下江陵》),这是诗人笔下的三峡;“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日》),这是散文家笔下的`三峡。在地理学家笔下,三峡又该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阅读郦道元的《三峡》。
二、阅读主场
(一)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作者情况,疏通字词。
(二)安排两个同学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停顿掌握情况。
(三)合作学习:
1、将学习小组分成四个部分按课文层次分别学习理解,完成后每个层次抽一个同学尝试讲解。(其他同学对所讲提出异议或进行订正)
第一层(开头--“不见曦月”)(两岸连山)
第二层(“至于夏水襄陵”--“不以疾也”)(夏水状貌)
第三层(“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第四层(“每至晴初霜旦”--文末)(秋天景象)
2、老师提出下列应重点掌握的词语,分别请几个学生作讲解。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略无阙处(通“缺”)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 虽乘奔御风(即使)
不以疾也(不如/快) 绝t多生怪柏(极高)
良多趣味(的确,实在)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空谷传响(回声) 哀转久绝(消失)
故渔者歌曰(唱)
3、问题讨论:(小组交流后在班上发言)
写三峡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文章百余字,要穷三峡风光,尽四时景物,确非易事。先写七百里山势,接写夏水迅猛,继写春冬美景,末写寒秋肃杀,自有其匠心。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四)学生自由诵读。
三、阅读尾声
(一)引导讨论“探究练习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向家长朗诵课文,抄写并解释“二(三)2”中应重点掌握的字词,再将课文翻译成。
周智
《三峡》教学教案设计 7
《三峡》教学教案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 齐读:屏显 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属引? 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 齐读:屏显 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自 阙? 奔 霜? 绝? 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 明确? 提示
山:怎样的山? 连绵高峻 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 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 奔放美? 《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 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寂静 凄婉美
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除了抓住特点写景之外,还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舒缓自然。你能具体说说吗?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发现了三峡的----是静态美或动态美,你看-------------------------------------。他(她)多像一个--------啊。”
有一定的难度,启发、归纳、思考写出来,展示欣赏
? 例 :我发现了三峡的山是 静态美,你看,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耸入云,遮蔽天空,挡住阳光。他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山---高峻美? 夏水---奔放美? 春冬-----清幽美 秋景---凄婉美
男子汉? 英雄汉? 美少女 怨妇
顶天立地? 风风火火? ?? 清秀文静 忧伤孤独
高大壮实? 闯九州 色彩艳丽 望穿秋水
平静舒缓 激烈紧张? 静中微动 静寂忧伤
? 过渡:动静结合,美妙无比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 (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平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江,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中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巴东三峡》教案 8
目的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浣妆:
玲珑:精巧细致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四、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二(3—10自然段):按游踪的前后,分别具体描写游三峡的见闻。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作者即景诗轻松、悠闲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成窄门。崆岭才是鬼门关
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三峡离我们现在所在地并不远,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难点: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巴东三峡教案设计 9
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
(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5、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三峡》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2分钟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2分钟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 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A(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中等生):背诵课文,理解内容
C(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巴东三峡》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参加过《辞海》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发展史》等。
2、基础字词
崩bēng甚狭xiá玲珑líng潇洒xiāosǎ
袅袅niǎo耸立sǒng蔚蓝wèi褐hè
夔kuí滟滪堆yànyù
奇伟:奇特雄伟。
甚狭:很窄。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迷蒙:昏暗看不分明;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清寒:清朗而有寒意。
3、理清思路
(1)作者是
(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人瞿塘峡。过瞿塘峡,到自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愉快的感受,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4、自主探究
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语、典故感觉
四、研读课文
1、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2、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一下这些诗、谚、典故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开头引用谚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的险恶,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引用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三峡大坝工程已竣工,搜集有关资料,比较如今的“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与课文所写的风光,说说自己的“游感”。彭盼
《三峡》教案设计 12
1、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等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疑释难,教师只作适当指导。
教学媒体: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目标 13
1、 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 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 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 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巴东三峡》教案 14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 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老师总结: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三、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
二、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2、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三、讨论:本文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参见教参)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巴东三峡》教案 15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三峡不同景物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章,学会欣赏。
4、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讲授新课
1、朗读课文
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2、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3、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二(3—10自然段):按游踪的前后,分别具体描写游三峡的见闻。
4、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归纳:船从宜昌上驶,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三、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三峡离我们现在所在地并不远,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巩固
朗读课文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七。板书设计: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具体描述三峡: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无味,即景诗轻松、崆岭峡牛肝马肺峡: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总结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巴东三峡》教案 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 、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作者即景诗轻松、悠闲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成窄门。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附板书设计:
1巴东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夔府的江岸
三峡教案设计优秀 1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
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 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 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àn)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 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 或王命急宣(有 )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 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确实)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 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问题展现
问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它有 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 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 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 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 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 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 布置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巴东三峡课堂反思 19
本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所以学习本文要了解 一些游记文体的知识,要弄清作者的游踪,把握各峡特点和两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很关键的。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把握三峡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作者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内涵。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巴东三峡》教案 2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在头脑中形成总的印象。
B、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
C、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比较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培养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教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认了解生字、解词进行基础认知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
玲珑(líng)潇洒(xiāo)袅袅(niǎo)情绪(xù)
短促(c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
秭归(zǐ)壑(hè)耸立(sǒng)蔚蓝(wèi)
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堆(yàn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二、导入:
导入课题切入课件
三、探究学习(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附:文章结构提纲
四、作业布置
课件展示《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二、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四、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阅读拓展》
《三峡》教案设计 21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师:早在15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 郦 巘 阙 溯 属
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师范读课文(或再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在此,教师应指出注意听的事项,如:字音的校正、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等。)
5、朗读比赛: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6、讨论:疏通文意。(分成六个人一组,每组讨论一个文段的大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7、把各小组的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8、在初步理解文中的基础上,在读课文讨论: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9、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出示挂图,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写作训练
把你曾看到的山川、名胜的美好景色描述下来。
课后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非浅。在课文,我们要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课后练习
①用正楷抄写课文,并背诵。
②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笔来描绘眼前的景色。
教后反思
课堂上,把舞台让个学生,自己退居幕后。让在想法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使课程资源扩大到更大的限度。
《三峡》教案 22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用具】
投影、三峡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话说三峡 (投影)三峡风光视频。(1分钟)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走近作者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
(投影)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齐读)
《三峡》选自《水经注》,哪么可以想见它应该是以描写
三、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投影)要求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
(1)生字词拼音预习考察:
阙(quē) 嶂(z àng) 曦(xī) 襄(xāng) 溯(sù) 湍(tuān) 巘(yǎn) 漱(shù) 涧(jàn)属(zhǔ)引
(2)重点词语预习考察: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3)一词多义考察
自三峡三百里中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
自 绝 绝山献多生怪柏 其间
自非亭午夜分 哀转久绝 飞漱其间
四、听读课文,注意语气、感情
(投影)注意:
1、听准读音,听出节奏、停顿,听懂作者的感情变化。
2、注意停顿,节奏。 视频录象朗读。
3、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投影)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仿读课文
1、请同学们模仿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六、朗读挑战赛
(投影)请同学们做好准备,男生、女生各选派一名代表,挑战课文范读老师,看看谁读得音最准、节奏停顿最到位、最有感情。也欢迎我们的评论家来说说,看看他们读的好在哪里。
七、领略美景,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1、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2、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3、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4、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八、析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问题讨论:
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山、水)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1)请同学们找出三峡山的特点,男同学读关于三峡山的句子。
提示: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一种高峻美
(2)请同学们找出三峡水的特点女同学读关于三峡水的句子。
提示:三峡的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的水急猛,有一种奔放美。春冬的水及景色清幽秀丽,有一种清秀美。秋天则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有一种凄婉美。
3、写水是按什么顺序来写?为什么不按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
提示:作者是为江水做注,重点是写水。写山是为了给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水的主要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秋天—凄婉。夏天水最盛,春冬次之,秋水逐渐枯涸。
4、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峡》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写,显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教师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九、品读:课文图片对对碰,请你用最美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投影)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象,对照着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出。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十、对比阅读。(投影)
从文中找出语句来印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相关诗句内容。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幛,隐天蔽日
十一、课文试背。
(投影)要求:快速背诵课文。方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开展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十二、看图说话。
如今随着三峡工程的逐渐完工,往日的三峡的背影已经逐渐远去。请同学想象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四人一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明确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教师总结:
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十三、试做小导游。
美丽神奇的三峡,因无数文人雅士的文笔介绍而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北庭这座历史名城,如今的吉木萨尔县同样有着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今20xx年“欢乐北庭””之旅旅游推介会在我县召开,请同学们来做小导游,借鉴三峡的写作方法,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旅游推介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北庭的风景特�
四人一小组,由组长组织思考讨论,书记员记录。小组代表宣读。
十四、作业。
1.熟读成诵。
2.从文中选你最欣赏的一节,改写为一段现代的写景文字。
3.喜欢绘画的同学可根据课文画一幅山水风光图。
板书:
山——奇险 雄壮美 热爱
夏 急猛 奔放美 欣赏
水 春冬 清幽 清悠美 赞美
秋 凄凉 凄婉美
课文说明 23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24
1、 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 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 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 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巴东三峡》教案 25
巴东三峡
何明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在头脑中形成总的印象。
B、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
C、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比较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培养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教 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认了解生字、解词进行基础认知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 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玲珑(líng) 潇洒(xiāo) 袅袅(niǎo) 情绪(xù)
短促(cù) 崆岭峡(kōng) 谚语(yàn) 浣妆(huàn)
秭归(zǐ) 壑(hè) 耸立(sǒng) 蔚蓝(wèi)
峰巅(diān) 瞿塘峡(qú) 夔门(kuí) 滟滪堆(yàn 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二、导入 导入 课题切入课件
三峡地图及简介看课件,初步了解三峡地理位置。
三、探究学习(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附:文章结构提纲
四、作业 布置
课件展示《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二、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四、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阅读拓展》
教学反思:
《巴东三峡》优秀教案 2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滪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三、作文训练
教师活动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请学生朗诵。
3评价。
学生活动
1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朗读
3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八年级语文试讲教案 27
巴东三峡教案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八年级语文试讲教案 28
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八年级语文试讲教案(三)
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巴东三峡》教案 29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
(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5、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巴东三峡》教案 30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削: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
葱c ng:青色。
袅ni o:细长柔弱。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渺mi o小:藐mi o小。
潇洒: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浣hu n妆:梳洗打扮。浣,洗,洗涤。
玲l ng珑l ng:(东西)精巧细致。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壑h :山沟或大水沆。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大杰(1904~1977),文学家,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博览世界名著,撰《支那儿女》、《昨日之花》等作品。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建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颇受赞誉,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关于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这一篇,是传统游记的典范,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游记精华之一。刘先生是从宜昌起,逆流而上地游览三峡的。他按照游览的顺序——从西陵峡、巫峡到瞿塘峡一一描绘了三峡中各处不同的水势与山势,大到高峰险滩,小到石崖上倒悬着的红色、紫色的小花,全部收入笔下。应该说,刘大杰先生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精妙的山水画,三峡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0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写三峡地势险恶。
第二部分(3~9),分述三峡各段的地理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6),西陵峡:共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第二层(7、8),巫峡:最奇险最美丽(山、水、云)。
第三层(9),瞿塘峡:水势险急;人文景观丰富。
第三部分(10),叙写游览三峡的感受:愉快轻松。
三、写作方法
⑴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抓住不同峡的山、水及其他景观的特征来写。如:巫峡抓住了“最奇险最美丽”来写;瞿塘峡抓住了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的特点来写。
⑵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等等。
⑶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有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就突出了巫峡阴森、恐怖的特点。另外,也使得语言优美,增强了文化内涵。
四、重难点导析
⑴第七、八段对巫峡的描写。
第七段描写巫山的山水。先一句总写“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采用多种手法进行描绘,生动形象。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使人感觉危险异常。在写到山时,运用拟人手法突出其高峻。如“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围”“咬”二字用得极妙。此外,作者还运用了烘托的手法,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出山峰的高峻。最后一句用江水冲击山崖、石滩发出的声音形成的声势来突出“奇险”,照应了开头。总之,这段采用多种手法描绘巫峡的山水,强烈冲击人的视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八段写巫山的云。巫山云雾天下闻名, ”并且与庐山比较:“发地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样就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写作文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写法,使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丰富文章的内容。
⑵最后一段的作用。
最后一段主要写走完三峡后人们的感受。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的心情,这些关于心情的描写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由此可以想象出在经过三峡时人们的紧张与惊惧。
【类文品读】
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二百零四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三峡的第一个峡叫瞿塘峡,又叫夔峡。长江流到了这里,骤然变窄,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一百来米。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峡口有夔门,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说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
瞿塘峡全长只有八公里,人在船上,抽两支烟的工夫,就经过了。这八公里是三峡最险峻的地方,江水的最大流速达到每秒八米,每小时二十多公里。在这样的峡谷里航行,峭壁参天,奔涛拍岸,使人惊心动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描写;“舟行瞿塘口,两耳风呜号……扁舟落中流,活如一叶飘。”郭沫若同志的诗中也有“若云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瞿塘峡内,以前有一块巨大的礁石,叫滟濒堆。船进峡的时候掌握不稳,会被汹涌的急流冲到滟颃堆上,撞得粉碎。解放后,人民政府疏通河道,把滟顽堆炸了,过往的旅客不用再为葬身鱼腹而提心吊胆了。
过了瞿塘峡就进入巫峡。巫峡自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四十公里。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船在江中行驶,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是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状变幻无穷,这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
欣赏罢这条“山水画廊”,就到了西陵峡。西陵峡自官渡口到南津关,全长一百五十六公里。古人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这里有几个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的轮船都可以安稳地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了。
在这条长选二百零四公里的峡谷里,不但自然景色雄壮瑰丽,还流传着跟许多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瞿塘峡的白帝城,是三国时代“刘备托孤”的地方。相传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率兵征伐东吴,为义弟关羽、张飞报仇,不料被东吴大将陆逊杀得大败而回。刘备退到白帝城,无脸回成都见群臣,就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宫,扎了下来,不久郁闷而死。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召来,托诸葛亮扶助他儿子刘禅料理国事。因为有这段故事,白帝城成了历代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这里的每一段峡谷、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美丽的传说,其中以“巫山十二峰”的故 传说有十二位天女悄悄到人间游玩,看见巫峡航道险阻,决定留在这里保护过往的航船。日久天长,十二位天女化成了十二座突兀的山峰,其中最俊美的叫做“神女峰”,传说是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化成的。“神女峰”在长江北岸,远远望去,有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毛主席《游泳》词中的“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里的“神女”指的就是这座“神女峰”。
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对这段不平凡的航程,抒发自己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为人类造福。长江从重庆到宜昌河道长五百公里,落差达一百四十米,可以分段筑坝,利用水力来发电。毛主席在《游泳》这首词中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就绘出了这幅宏伟的图景。
现在,利用三峡水力的想法正在开始变成现实。宜昌上游的葛洲坝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在兴建中,峡口水上、岸上,正是一片繁忙景象。水上,装载着建筑石料和其他物资的驳船,穿梭不断;岸上,起重长臂耸然林立,载重卡车呼啸而过。这里将筑起一条长达二千米的大坝,把长江的水截住。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一百三十八亿度电力。这将抬高三峡的水位,改善三峡的航道,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也可以基本解除。
到那时候,三峡不但更使游人们神往,而且也为四化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1.概括下列各段的内容要点。
(1)第一段总写三峡: 、 、 和 。
(2)第二至四段写瞿塘峡,它的突出特点是 。
(3)第五段写巫峡,它的特点是 。
(4)第六段写西陵峡,它的特点是 。
2.第七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文章介绍三峡的壮丽景色,第八段以后为什么又介绍了与三峡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哪些语句表明“瞿塘雄”?巫峡被称为“一条曲折的山水画廊”,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这篇文章与《巴东三峡》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⑴特点起止点长度修久的文化⑵雄奇、险峻⑶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⑷急
流险滩(或险滩) 2.承上启下。承上,总括长江三峡自然景色雄伟瑰丽;启下,介绍三峡地区许多与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3.这些名胜古迹都出自三峡地区,应是三峡的组成部分,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既表现了三峡地区丰富的文化景观,及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又使文章的说明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峡口有夔门,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状变幻无穷。 5.文章叙述了三峡的雄壮瑰丽和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6.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皆应予以适当肯定。注意要做到中心突出,意思完整。如喜欢《巴东三峡》,可陈述理由为: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拟人、比喻、反复、烘托等手法很值得学习,同时作者的叙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也随作者一起在三峡中游览。如回答喜欢《壮丽的长江三峡》,可陈述理由为:在介绍三峡自然风光之外,还侧重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刘备托孤”的故事,“巫山十三峰”及“神女峰”的传说,既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印象。)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恐怖( ) 渺小( ) 单于( ) 浣妆( ) 崆岭( ) 秭归( ) 瞿塘( ) 险峻( ) 夔门( )
2、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是现代 、 、 家。他是 人。
3、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
⑵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⑶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
4、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巴东三峡巫峡长, 。
⑵ ,也有垂杨也有花。
⑶ ,生长明妃尚有村。
⑷青滩叶滩不算滩, 。
⑸三峡形势险恶:谚语:“ , ”
5、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6、本文在写景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你能结合实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二、同步解读
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以前那么急,山崖却更加高峻。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妆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前人用字之妙。一个“赴”字,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所谓“赴荆门”,那形势是一点也不假的。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地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名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此峡最短,不过十三四里。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因有夔门滟濒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过瞿塘峡,北岸有一峰突起,树木青葱,玲珑可爱,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山顶上有一古� 颜色为瓦白色的墙,隐约地从树林中呈现出来。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苍冷。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的遗迹。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
7.上面三段文字分别描述了长江三峡即 、 、 。
8.第一段提到的王昭君生活在 朝代。她最著名的历史事迹是 。
9.第一段引用了在工部的两句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请问杜工部指谁?你还能写出他的其他诗歌吗?请举例本段引用的这两句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请用文中词语写出巫峡的特点: 。
11.第二段文字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以不同角度描述巫峡。请找出形容山势的两个句子,分别找出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绘的角度。
(1)句: 修辞手法:
(2)句: 描绘角度:
12.第三段文字提到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是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的 朝代。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表现 。
13.第三段提到了“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英雄落泪”或“游子思乡”的内容的诗句。
14.你认为选文哪一段最精彩,给你印象最深。请写出你的理由。
三、美文赏读
家园落日
⑴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⑵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⑶……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⑷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⑸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⑹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地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⑺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⑻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⑼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⑽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⑾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⑿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
⒀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⒁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⒂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⒃……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⒄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⒅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⒆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⒇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21)最终承认:仅
(22)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23)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24)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25)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26)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注释]
①雾霭:霭,云气、轻烟。
②舐犊:舐,舔。
③旷达:心胸阔大,遇事想得开。
15.“我”为 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模仿此种手法写一段文字。
19、找出文中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