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案【9篇】
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案【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生物八年级上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注健关康。
2、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3、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全面理解健康的概念。
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能说出健康的概念;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合作探究。
1、完成P89-90项目测试,看看你能得多少分?健康状态如何?
测试题中哪些题目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社会适应方面的?
2、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3、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__________,搞好_________,还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___________。
4、保持愉快的心情
(1)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2)儿童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心态是
(3)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创新
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
(二)、非选择题
1、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良好的和适度的 ,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3、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小南是一个品学兼优、真正健康的人,因为他:①情绪经常保持稳定;②和任何人都相处得很好;③体育成绩都已达标;④能成功地调整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合理地适应环境;⑤有良好的身体素质;⑥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争取班级的荣誉。
在这些表现中属于身体健康的是 ;属于心理健康的是 ;属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是 。
二、课前预习
1、自我检测: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的含义,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
①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⑤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以上10条,体现了健康所包含的身体、心理的良好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方面的内容。要想拥有健康,就必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质疑:什么是生活方式?
3、讨论小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
三、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大家在课余时间收集哪些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资料?
2、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小组同学交流。
3、你们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教材P94的“资料分析”,并结合下面的两个讨论题进行分组讨论。
资料分析:1957年和1999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
讨论:(1)4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题?
4、结合数据资料,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再与同学一起阅读教材P95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5、小结: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6、探究活动: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探究实验计划
实验指导:这个实验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时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和重视。如选择什么样的酒精浓度、水蚤心脏的位置、心率的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等等。在实验中,每一组的学生选择3个以上对照实验完成,即清水中水蚤的心率、两组以上有一定梯度的酒精溶液中水蚤的心率,每一组必须有一定的实验次数以求取平均值,然后从这几种组的平均数据中分析现象和得出结论。如果是选择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则应注意在实验前用不同体积的清水浸泡一种品牌的香烟烟丝。
表达交流:探究活动的过程及方法,统计表格的设计。
7、汇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讨论教材P96的两个题目。
学习任务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根据自己的探究活动结果,说明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2、投影展示材料:
当人喝了含有酒精的饮料后,酒精在胃和消化道上部直接吸收入血液,吸收的速度与酒精的体积分数(浓度)成正相关。酒精在被最终分解前,能对多种器官组织起作用,尤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最为明显,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血管扩张。饮酒过量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又称“醉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慢性酒精中毒主要表现在对胃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的损害。酒精还可使脂肪在肝脏积累,持续饮酒过量会导致脂肪肝。因此,饮酒过量的人,肝硬化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吸烟是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烟草燃烧后生成的烟雾成分有几百种,其中明显有害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等。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肺癌发病率急剧上升,其中约有80%的肺癌病人是因长期吸烟引起的。吸烟时,烟草的烟雾中只有约10%被吸烟者吸入,而其余的90%却散布于空气中。这些烟雾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使不吸烟者被动吸烟,间接受到伤害。吸烟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联合国已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吸毒对人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吸毒者为支付吸毒巨资而不惜诈骗、偷盗等,严重危害社会。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吸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
3、以上的材料说明,不良的生活方式给人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们要想拥有健康,怎么办呢?
4、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
5、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情况向全班汇报,不完善的地方同组的同学可进行补充。
6、师生共同总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营养配餐好,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7、补充:学生生活方式不科学会影响健康
八年级上生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重点和难点
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整体感知本节内容。
方案二:学生观看水分进入植物体的CAI课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方案三:学生迅速浏览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老师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学生阅读课本P111《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结合平日的观察,大胆猜想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组讨论归纳确认猜想的正确性。
方案三: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四: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指导课外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暂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知识扩展不断完善。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随着知识增多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水分运输的途径
1、茎的结构
方案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茎的结构,再通过观察茎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了解茎的结构,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最后了解茎的结构。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方案三: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茎的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俗语、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茎的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
方案一: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方案二:对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学生可个人看书自学,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经同学间的表达和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看书,参与小组间合作学习。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二:先让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讲述自己参与教师制作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茎的过程以及对所观察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阅读课本Plll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学生个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学知识要点和教学目标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教版教科书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生态学为主线,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同时渗透了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育,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了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能力体系。
2、强调对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思维和应用等能力的培养。
具体内容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认识生命,这里总括地介绍了生命的世界里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也简要的介绍了生物学的来历和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单元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单元具体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和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同时用实验和演示的方法介绍了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验证了生物体由器官和系统组成。这两单元内容不多,具有综合性,但必须要慎重对待,特别是要介绍本学科的重要性,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同学们一下子进入学习生物学状态,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第三单元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本单元的内容较多,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详细的介绍了绿色植物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这部份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难点。也是、本教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要多运用生活实例,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第二部份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在这儿告诉我们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生长。第三部份是绿色植物与生物圈,这部份是需要同学们多看课外资料,多观察生活环境,明确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到为什么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城市。
二、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教法方面
1、课前充分备好课,备好教材、教参、教具及学生基本状况。
2、上课有目标,突出教这重点,引导学生攻破难点。
3、活跃课堂气氛,让部分同学能对本科产生浓厚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法方面
1、注意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例如:可布置课外做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能力,也获得了知识。
2、注重训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利用现有资源:教科书、课外书、网络资源获生物学知识。
3、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给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的课题题目就是:校园绿化设计方案。
教学措施:
本学科运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式。探究是生物学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学教学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物学的这一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的特点,获取知识和能力,形成科学态度,本教材在每个单元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选题的探究活动,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不应成为唯一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还会运用多样化的教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式:讲授与演示、模型制作,小组讨论、角色游戏等。
三、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加深和巩固本学科的知识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和倡导学生勘察本校园绿化状况,收集资料并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篇4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考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结构。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结构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方案一: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二:根据问题,仔细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交流,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四: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花习惯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八年级上生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由于学生未学到物理课中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
教学重点
1、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
2、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方案一: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体验气体交换的意义。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方案二:联系自己的身体结构,对照模型或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方案三:观看录像,小组交流讨论。
播放录像,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
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2.1测量胸围差
方案一:阅读有关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课后每位同学测量自己的胸围差。
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和观察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
方案二:上讲台演示的同学故意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强调要仔细观察,引导学生纠错。
方案三: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胸围差,上课时小组成员将测量结果展示出来,并果进行交流讨论。(课前布置,上课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讨论分析提纲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2.2在测量结束后,尝试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测重出示讨论提纲,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提纲如下:
你和其他同学的胸围差有区别吗?你认为你们的胸围差的差别和什么有关?
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 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呼吸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活动:将手置于肋骨处,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交流讨论,归纳出由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增大和缩小的结沦。
2.3组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探究呼吸时胸廓的变化。
2.4观察录像或模型演示,在教师的引导厂思考,并得出结论。
2.5放映有关呼吸时胸廓变化的录像或演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明确容积变化引起气压变化,气压变化引起换气。
2.6质疑: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到底是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呢?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观察,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的演示说明。
2.3模拟膈肌运动
2.3.1观察教师的演示,分析讨论并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
2.3.2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2.3.3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概括小结: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容积变化,容积变化引起肺内气压变化,从而完成呼吸运动。
2.3.4引导学生小结呼吸运动的过程。
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关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关系的例子(如冬天盖厚被子感到胸闷等)。
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说出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的关系,留下悬念: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提问: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有何关系?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内容: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进入肺内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
a.按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装置操作;
b.取两个锥形瓶,分别装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为什么在实验置中设置甲瓶?
c.用口吹入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了什么?
d.人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耳球向另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气体交换原理
嗅到教师喷出的香水,理解气体总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向教室内喷洒香水,引导学生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说明气体进入人体也遵循3.1扩散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1.1观看挂图,认真听老师讲解。理清思路,综合概括。
3.1.2回忆所学知识,合作交流,归纳问题的答案。
3.1.3引导学生归纳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内的过程,并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反馈。
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自己解决疑惑。
提问:进入血液的氧最终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引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3.1.4小结和练习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蛄本节内容,并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
课后实践
课后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和其他同学的肺活量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参与课后活动,并给予评价。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6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篇7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2)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老年人的特征
以老年人的衰老特征提问,引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二、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三、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衰老的特征:一大(细胞核)
一小(细胞体积)
一多(色素含量)
四低(代谢速率、酶活性、呼吸速率、运输速率)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
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细胞凋亡举例
蝌蚪尾的消失、胎儿手的发育
3、细胞凋亡的特征
有益、主动
4、细胞凋亡的`意义
完成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五、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细胞坏死的概念
种种不利因素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2、细胞坏死举例
割伤、烫伤的细胞
3、细胞坏死的特征
有害、被动
4、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区别
凋亡强调主动、有益,坏死强调被动、有害。
六、课堂练习
书后练习
生物八年级上教案 篇8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得高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肤、黏膜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教学时应从感性知识入手,根据认知规律组织数学。
1、 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三节免疫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线
2、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二、计划免疫 教学后记 1、对三道防线应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多举事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时间关系,练习做的不够多,应当注意。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
2、 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
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
资料1:
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
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
(阻挡病原体入侵)
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
(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挡病原体)
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思考:1、皮肤受伤为何会红肿?2、伤口红肿为何会自然痊愈了?回答
非特异性免疫问:以上这两道免疫防线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在形成的?答:生来就有
问:这两道防线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吗?答:不是
述:那么这两道防线应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3
特异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的往往患病。
问:为何接种过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体内产生了抗体)回答
述: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抗体,什么叫抗体呢?阅读课本
(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体、淋巴结等)
述:提到抗体我们又可以想到另一个相关的词--抗原
问:什么叫抗原呢?(抗原,抗体示意图)
述:由此可见,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前两道防线都抵御不了时,人体学有这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述:这样一种免疫方式和前两种方式不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小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概念,两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线)
问:为什么接种疫菌可以预防传染病?思考交流
计划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这就是计划免疫。
(北京市儿童免疫程序表)
述: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出生起,就要有计划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问:我国卫生部规定,一岁以内的儿童要接种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国将每个的4月25日定为"全田儿童预防接种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练习完成练习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9
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
3、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
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
实验二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方法步骤:
1、。用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
2、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
观察与思考:
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
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有无细胞核?
4、最小的是哪种?
反馈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
小结: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板书)
2、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
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
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
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生:运输氧气的功能。)
教师指出: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
.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伤口化脓时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3)血小板的功能
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
体,即是血清。)
由此,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教师讲述:由于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但有一种遗传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难破裂,不能释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质——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损伤,无法止血而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
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4、血量与输血
可见血液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体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过多怎么办?
(1)血量
提问: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血?
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板书)那么,请计算一下,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他的血为多少?平均为多少?(学生计算后并回答:4.2~4.8千克,平均为4.5千克)。(教师举起3个1.5升可乐瓶里装的3瓶的红墨水说:就是这么多的血。)
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让学生计算一下体内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血?)
经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让学生计算大约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问:你们知道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毫升)
人一次就献200毫升血,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损害,但对那些病危躺在医院急需输血抢救的人来说,却是救人一命。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献血的条件:献血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但同学们目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提倡义务献血,当你们到了18岁后,对于每一次献血应该踊跃报名参加。
(2)、输血(板书)
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但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输血时,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输血的原则是:应该输同型血。(板书)L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输血前应该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受血者的血与供血者的血液相实验,是否出现凝血现象。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同时还对输血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
四、板书设计:
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