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精选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为您整理了八年级生物教案【精选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流感期间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不易被传染?这与什么有关?------人体的免疫功能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1、P102分析与讨论中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4、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上个学期我们好多同学都患过水痘,那这部分同学以后就不再得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104,思考一下问题。

(1)为什么患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袭?

(2)患过水痘的同学对腮腺炎有同样的抵抗力吗?

(3)人体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练习达标1、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A病原体B病毒C抗原D病菌

2、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D血小板

3、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

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

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会产生免疫反应

4、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一般不宜成活,这种免疫属于免疫。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拓展提升根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实验,回答: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免疫,其原理是。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作业设计A、什么是计划免疫?

B、你打过预防针吗?举三个例子。

C、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

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 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

三、教学用具

桃花模型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完成的。

3、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生殖,马铃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 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 和。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什么为“有性生殖”?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 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3、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 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

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

5、 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① 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② 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 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

①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

② 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7、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2)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3)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 六、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与设想)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4

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

3.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

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

实验二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方法步骤:

1、.用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

2、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

观察与思考:

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

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有无细胞核?

4.最小的是哪种?

反馈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

小结: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板书)

2、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

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

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

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生:运输氧气的功能。)

教师指出: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

.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伤口化脓时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3)血小板的功能

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

体,即是血清。)

由此,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教师讲述:由于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但有一种遗传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难破裂,不能释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质——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损伤,无法止血而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

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4、血量与输血

可见血液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体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过多怎么办?

(1)血量

提问: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血?

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板书)那么,请计算一下,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他的血为多少?平均为多少?(学生计算后并回答:4.2~4.8千克,平均为4.5千克)。(教师举起3个1.5升可乐瓶里装的3瓶的红墨水说:就是这么多的血。)

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让学生计算一下体内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血?)

经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让学生计算大约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问:你们知道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毫升)

人一次就献200毫升血,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损害,但对那些病危躺在医院急需输血抢救的人来说,却是救人一命。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献血的条件:献血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但同学们目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提倡义务献血,当你们到了18岁后,对于每一次献血应该踊跃报名参加。

(2)、输血(板书)

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但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输血时,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输血的原则是:应该输同型血。(板书)L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输血前应该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受血者的血与供血者的血液相实验,是否出现凝血现象。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同时还对输血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

四、板书设计:

血液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能力目标:区分相对性状。

情感目标:关注生物性状的差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三、教觉用具

相关图片、投影、小黑板、课件、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章我们讨论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了解了植物、昆虫、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的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了解到通过生殖和发育生物圈中的生命才能得以不断地延续。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经由母亲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上的,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为什么会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现在我们已进入了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探究了。下面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25-26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圈画记忆和思考。)

自学提纲

(1)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

(2)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什么是相对性状?

(4)子代的性状与亲代的性状有关吗?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观察分析P25观察与思考内容,师生共同补充、归纳、展示完成活动:小组成员相互观察人体的下列性状。

(1)耳朵有没有耳垂?

(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3)能否把舌头由两侧向中央卷曲?

(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2、小组分析、讨论,完成观察与思考中的问题

(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2)试着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4)任选上述一种人体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5)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能遗传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例子说明。

(6)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请与同学交流,并试着作出解释。

3、精讲点拨

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归纳本节知识要点,画出知识结构图。

2、学习这些知识你运用了哪些方法?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学习这些知识在创造和发明发明你有哪些想法?

(五)达标训练

选择题

1、下列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是:xx

A.豌豆的圆粒和高茎B.圆圆的O型血和芳芳的A型血

C.兔的白毛和鸡的单冠D.花猫和花牛

2、转基因鼠的实验证明了xx

A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种相对形状B. DNA是遗传物质

C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基因是DNA上的片段。

非选择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就叫_________。

2、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叫做______________。

3、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4、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 ________ _

5、讨论:转基因技术有什么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