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揣摩作品主旨,感受文学魅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以文学的四大样式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散文、诗歌。今天一起学习一篇小说。

活动2【讲授】梳理情节,分析人物。

第一部分:咬文嚼字,走近安恩

师:安恩和奶牛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牲口买卖市场上。老师把长长的故事变形为了一首散文诗。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前面部分,帮助我们回顾情节。

瓦尔普峡集市一片喧嚣,/牲口交易场上熙来攘往。/破旧的衣着散发着浓重的土味,/瘦骨嶙峋的老妇人悠闲地打着毛线,/剽悍粗野的嘈杂中,/她旁若无人,闲适安然。//孤独的奶牛,静静依偎在老人身边,/一身浓密的毛发,/好似一幅美丽的锦缎,/它的高大结实啊,/吸引着过往目光的流连。/问津者实在是不少啊,/就连屠夫也兴致盎然。//淡淡的神情送走许多主顾,/再高的价格也是徒然,/坚定不移回绝的,/正是那高得吓人的大价钱……

师:别人误以为安恩是来卖牛的,于是在安恩和买牛人的交锋中,我们的故事展开了。现在,孩子们,我就是买牛人,请你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那两个买牛人的询问的。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请你关注课文3—10段。

(学生很快找出并圈出了安恩的回答。第一句为:它是不卖的。第二句是:它不卖的!)

(师不断模仿买牛人的语气语调和多个同学对话。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

生:第一个句子后面是句号,第二个句子是感叹号。语气不同。

(师转身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句号和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师:真好!咱们这节课啊,就来破解这个句号和感叹号之谜。先说说,安恩的回答有哪些微妙的不同。

生:安恩回答第一个买牛人时很平静,回答第二个买牛人时很生气。

师:安恩仅仅是平静吗?我们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把一个句子放在具体语境中来判断。老师建议你读读“它是不卖的”的后面两个句子。

生(读):然后,像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儿地把鼻孔擦个不停……

生:哦,安恩的语气中应该还有谦恭。

师:她为啥谦恭?

生:她可能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买牛人。

师:那你试一试读出谦恭的语气好吗?

生(读):它是不卖的。(读得很诚恳,同学鼓掌。)

师:请比较着读,再读“它不卖的”这句。

生(读):它不卖的'!(读得很生硬冷漠,同学鼓掌。)

师:你为啥把这个句子处理得生硬冷漠呢?你有理由吗?

生:安恩说这话前有这样的神态描写: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生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师:好!能够用老师刚才说的联系前后文的方法,很棒!同学们,远处到底有没有使她感兴趣的东西,这处神态描写的用意在哪里?

生:其实没有什么东西使她感兴趣。安恩朝远处看其实是为了不想看那个买牛人,她在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师:哦,看来安恩不喜欢那个买牛人,但是也不想太过于表现出来,她只用自己的眼光和语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请再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安恩在努力掩饰的不满和冷漠。

生(读):它不卖的!

师:再体会一下,“它是不卖的”中的“是”字的作用。

生:“它不卖的”直截了当,“它是不卖的”就柔和多了,这个“是”字在这里让语速变慢了,语气柔和了。

师:好!孩子们,这样学习语文就对了,联系前后文咬文嚼字就会有奇妙发现。同样都是要买安恩的牛,为啥安恩的态度截然相反,一谦恭一生气呢?请再深入思考。

生:第一个人问得很有礼貌,他问的是“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而第二个人是这样问的“喂,这头母牛多少钱?”,他没有礼貌。

师:好!找得准!你尝试把两个人的形象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

生:第二个买牛人很粗鲁,他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这让安恩非常不喜欢。

师:安恩怎么不喜欢了?在原文中找出原词来回答。

生: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买牛人粗鲁的行为让安恩怜惜自己的牛了。

师:再仔细一点儿,多研究买牛人的动作。

生:这个买牛人是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而第一个买牛人则是“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动作不一样。

师:比较得仔细点儿。

生:一个是“摸母牛”,一个是摸“干干净净的皮毛”,第一个人显得挺珍视这头牛。

师:真好!有点儿意思了。还要从更小更小的细节中去揣摩。

生:“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和“用手指摸摸”不一样。用“手指”摸显得更加珍爱喜欢。

师:太棒了!你真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孩子们,左手拿起你的笔,如果你的这只笔价值连城且是你的家传珍宝(众笑),你尝试着用右手摸和用右手指摸,比较一下效果。

生:用“手指摸”显得特珍贵特爱惜。

师:你看,名著就是这样的,只着一字,尽得风流。

生:一个是“匆匆”地摸,一个不是“匆匆”。

师:分析得好!同样是买牛人,但买牛的心态还是有差别。

生:我感觉第一个买牛人比较有修养,第二个买牛人却很粗鲁。

师:“修养”,这个很有意思。再说说。

生:他看牛的样子是“端详”。

师:什么是“端详”?“端详”和一般的“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来,孩子们,都抬起头来,体会一下。先“看”我……然后,再“端详”我……感受一下,是不是不一样?(众笑。)

生:安恩说她不卖牛后,这个买牛人的表现是“惶惑起来,踌躇不决地站了半晌”,后来终于不得不走了,但他临走时的眼光仍然“依恋不舍地盯着这头奶牛”,他很失望,但欲言又止,比较克制。他虽然是个生意人,但比较有涵养。

师:第二个买牛人呢?

生:这个买牛人“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是个屠夫,身份就不一样。屠夫当然会让爱牛的安恩不喜欢。

生:他还穿着“血迹斑驳的罩衫”,让人想到屠杀,安恩肯定也不喜欢。

生:安恩不卖牛,他的表现是“扬长而去”,生意做不成,他一点儿留念都没有。他对牛其实非常冷漠。

师:大家读得很透了。真棒!但第一个买牛人也是一个商人啊,虽然他很欣赏安恩的牛,说不定他把牛买回去也是屠宰呢!那不是和第二个买牛人本质是一样吗?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有点儿深了。有一句名言送给大家,长大后你们就懂了:对于人类而言,我们在路边采一把花草回去喂牛是道德的,但是我们随意践踏花草是不道德的。总结一下,安恩态度变化乃是因为……

生:买牛人对牛的态度不同。

师:买牛人尊重牛,安恩就……

生:尊重他。

师:买牛人不尊重牛,安恩就……

生:不尊重他。

(师在黑板上的巨大句号和感叹号上画笑脸和哭脸。写下点睛之笔:尊重。)

活动3【活动】主题探究

第二部分:追根溯源,透析“我们”

师:这就是句号和感叹号的秘密,这就是安恩的秘密!孩子们,我们来读读安恩的心灵独白吧!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这样,我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只好回去了……

师:噢,发现了吗?老师出示的文字和课本中有什么不一样?

生:投影上是“我”,课本上是“我们”。

(师板书“我们”,组织学生读正确的文字。)

师:能把“我们”换为“我”吗?

生:不能。从“我们”中我感觉到安恩是把牛当成人来看的。

生:从“我们”中我看到安恩和牛就像一家人一样。

生:“我们”表现出安恩和牛是平等的。

生:这句话是安恩脱口而出的,我感觉到安恩那么疼爱她的牛。

师:孩子们,“我们”是多么普通的一个词语,能否来总结一下:什么是“我们”!

生:“我们”就是人和动物平等。

生:“我们”就是人不凌驾在动物身上。

生:“我们”就是人珍爱人以外的所有生物。

生:“我们”就是人不高高在上。

师:孩子们,从古至今,善良的人们总有崇高的情怀,就像我们的安恩。请马上检索第一自然段。她的衣服是……

生:老掉牙的旧衣服。

师:她的鞋子……

生:都被磨平了。

师:她的双手是……

生:瘦骨嶙峋的。

师:她的头发是……

生:花白的。

就是这样一个又老又土的老人。但是,她的思想和情怀一点儿不老土。她关注着牛的物质需求,把自己的牛喂得特别健壮收拾得特别干净,她还把牛当孩儿一样疼爱着。她让牛不孤独,有朋友,这是关注牛的什么世界啊……

生:精神世界。

师:多么可爱的安恩,她可能没有文化,但她却最懂得“我们”。她真像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和我为一!

师:孩子们,让我们记住安恩,在对“我们”的思考中,在回顾安恩的故事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安恩和奶牛》是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原先是《“诺曼底”号遇难记》虽然两篇文章的体裁一样,都是小说,都是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特征不同的是,前者表现哈尔威船长敬业爱岗的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乘客的执着的爱;后者表现安恩老太太尽管不富裕,却拥有爱心,拥有自尊,关爱动物,善待动物,在看到奶牛孤单时,就带到集市上和同类聚聚,说明她已经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相依为命文本的改动说明了什么显然,是一种教育的转型,一种“舍身救人”到“仁爱天下”的转型文章就是希望孩子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在自保的基础上,关爱他人,甚至动物,力求“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教学设想及教学目标

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由点及面,先分析人物性格,再通过解题来揭示小说主题结合本文的特点,确定这一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3、感悟和懂得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感悟和懂得对生命的尊重

二、说学情及学法

学会描写,学会把人物写生动,这应该是初一学生的基本也是重要的'要求,因此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阅读感受,体会表现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光辉

在对人物的分析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上,试图通过让学生来想象“奶牛从集市回家的路上对安恩会怎样说”这样的环节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去理解和感悟

三、说教法:

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细致阅读课文,圈点评注,思考讨论:

1、从文中你找到了哪些精彩的描写?你觉得这样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2、小说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描写人物,摘出这些词语,说说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3、在对待奶牛的态度上安恩和买牛人有着怎样的不同?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让教学始终围绕文本而展开,不至于架空分析。

想象环节“奶牛从集市回家的路上对安恩说——”既是基于对主题的深入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

歌曲欣赏,激发兴趣,进入状态

2、走进课文

回顾小说的情节,熟悉课文,指出小说中的人物

3、佳句赏析

从文中你找到了哪些精彩的描写?

你觉得这样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4、词语品味

小说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描写人物,摘出这些词语,说说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5、生命感悟

在对待奶牛的态度上安恩和买牛人有着怎样的不同?

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

6、爱的猜想

奶牛从集市回家的路上对安恩说——

7、让爱延伸(课堂小结)

只要每一个人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多么和谐与可爱,就像安恩和奶牛,默默地处在喧闹的集市,静静地享受情与爱。

五、说板书设计:

每一处描写都能让人物鲜活生动

每一个词语都能让文章熠熠生辉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

每一个生命都渴望交流沟通

每个人的心田都有爱的种子

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3

一、说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 第一单元以亲情为主题。《安恩和奶牛》是本学期第一次选编进教材的一篇小说。主要是通过阅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进一步理解文学的价值发现真善美。

二 、说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标“写作”部分要求“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根据这些要求和建议,结合我校语文“读写结合”教研要求,我对第二课时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明确安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 想象扩写。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小说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以致用,通过扩写故事加深学生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1.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尤其是安恩的闪光点;

2.对故事发展的推断能力。

四、说学情及学法

学会描写,学会把人物写生动,这应该是初一学生的基本也是重要的要求,因此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阅读感受,体会表现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光辉。通过扩写,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描写人物的方法 。

五、说教法

精心设计几个教学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的。结合本次教研课题所要突出的读写结合的特点,设计了“我读我说”、“我善发现”、“我可想象”、“我的舞台”等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突出教学重点,简洁导入。明确本节学习目标。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抓住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这一点,先让学生再次明确本文的主人公,然后自然导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学习,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安恩这一形象的认识。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由读到说,有效导入,认识写法,实现教学目标1、2,为实现目标3作准备。

(二)、自由读小说结尾,说说你的感受。出示课件4

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你能够在行文中发现蛛丝马迹吗?

【设计意图】

学习小说中伏笔的运用,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为扩写故事作进一步的准备

(三)、出示课件5、6 小组讨论交流,先说说,再写写

故事真相还原后,你会不会觉得意犹未尽:想知道安恩和奶牛的其他故事吗?

安恩和奶牛来集市前的。生活情景会是怎样的,安恩道出事情真相后,周围人的反应会怎样?注意要符合安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发展脉络。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出示课件7

学生写约10分钟左右后,教师点名让个别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评价,教师也做适当示范点评。

注意围绕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刚才的写作要求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和评价的平台,最大限度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堂是学生的舞台这一点。

(五)、出示课件8布置作业

1. 课后将本节课所写的片段再修改完善。准备抄到正式作文本上。

2. 搜集人与动物的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设计意图】

使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结合,使学习过程更完美;再者,课外继续关注人与动物,使关心、尊重动物的美好品质成为学生的良好素养。

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

2.把握本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重点)

2.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这一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走进一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解读一个给人无穷启发的温馨故事。

二、自主预习

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

明确: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最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三、合作探究

(一)情节设计

1.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让它与同类相聚,这样的考虑合理吗?

明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安恩富有同情心,善待动物,她认为自己唯一的奶牛孤单,无奈之下想出这个办法,这是一位农家老奶奶的智慧,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了解释后,为什么没有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应?

明确:这样结尾,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许有人会恍然大悟,对安恩的`做法表示理解,甚至称赞她的智慧;也许有生意人仍然不理解,因为每个养牛人也要生存,何况安恩并不富裕;也许有人会想到安恩的仁爱如同天使,他们会敬仰这样一位老奶奶;也许会引发一些人的思考……

(二)探究主题

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风波结束了。引发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通过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讨论、明确: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怜惜、尊重,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三)写作技巧

1.明暗两线,并行结构。本文有两条线索,安恩拒绝出售奶牛是明线,而奶牛自始至终的孤独则是暗线,正是因为这一点,安恩的行为才会遭到众人的误解,情节才会跌宕起伏。

2.形象描写,栩栩如生。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第一自然段主要用了外貌和神态描写,叙写了安恩是个不太富裕,但自尊、勤俭、有高尚趣味、沉静、安详的老太太。除此,第一自然段中还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意在反衬安恩的沉静和安详。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头年老、美丽、健壮结实、甘于奉献的好牛。文中通过买牛人和安恩的对话描写等,写出了安恩的态度是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对于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出的疑问,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对于猜测,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对于不满,安恩感到愤怒和无助。的确,就此而言,安恩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3.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四、板书设计

安恩和奶牛

安恩——淡泊、坦然的人

奶牛——平凡、温顺的动物人性美体现在对一切动物的关爱

五、课外拓展

安恩回到家后依然过着清苦而平淡的生活,奶牛日渐衰老,将要死去。这时屠夫又出现了,提出买奶牛的请求。请你设想一下二人对话的情景,续写一个结局。

解析: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续写结局,既要发挥想象,又不能脱离原文作者的写作主题。

答案示例:“你的奶牛就要死了,现在你卖给我,还能得到一笔钱。我们来做这笔交易吧!”屠夫说。

“它不卖的。”安恩平静地说。

“你仔细考虑考虑,否则你会后悔的。”屠夫感到不可思议,又进行劝说。

“它不卖的,你不会明白的,你走吧。”安恩依旧平静地说。

屠夫看了看奶牛,看了看安恩,最后离去了。

奶牛最终死去了,安恩把它埋葬在了山坡上。

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把握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解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体会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被选入丹麦语文教材,还不时在广播中朗诵,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这就是《安恩与奶牛》,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

2、在复述的基础上,概括故事内容。

三、研读课文,认识人物,理解主旨

1、读这篇小说时,你对后面发生的事有没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

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

2、作为读者,在谜底揭晓之前,我们很难想象得出安恩带奶牛到集市上做什么来了,

来到市场进行牲口交易的人们更想不到,所以在安恩拒绝了众多的买主之后,终于有人对此寻根究底,不断追问。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很耐人寻味。请你谈谈他四句问话的思路。

“那么,它是已经卖了不成?”——已经卖出,所以不再理睬别人。“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既然不卖,为什么要来这里?“是你自己的奶牛吗?”——有可能她不是奶牛的主人(看看她的衣着),不能卖。

“难道你站在这里是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既然是你的,却又不肯卖,实在不可思议!

总结:集市是做买卖的地方,买牛人对安恩带着奶牛到集市却不卖有很多猜测。他的话都是根据安恩的回答而问的,完全符合符合正常的思维。这四句话有理有据,义正词严,掷地有声,由猜测到质疑最后到愤怒,步步深入,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3、那么被质疑、责难的安恩呢?她为什么坚持不卖奶牛?

学生结合具体内容谈安恩和奶牛的感情。

小结:安恩对奶牛,喜爱、尊重、怜惜、爱护,奶牛是她生活中的伙伴,她把奶牛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看待。

4、你喜欢安恩这一人物吗?你觉得她是怎样一位老人?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探讨安恩勤劳、朴实、善良、富有爱心、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

教师随机点评小说运用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结:人物形象及情节特点。

情感诵读最后一段。(口头创作诵读脚本)

5、总结:

师:随着我们对文章的解读,安恩,这一平凡农妇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她勤劳、朴实、善良、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作自己的同类,带着奶牛到集市上散心,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这一人物形象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过的。这句话,不正是对安恩形象的阐释吗?

6、引导深层思考:

课上到这儿,似乎该画上句号了。但老师想请同学们进行再深一层的思考:从安恩身上,我们还能读出点什么?旧衣破衫,老牛相伴,闲适安然,传递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探讨。

我们更可读出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在里面,一种淡泊与坦然的生活态度。

四、联读《钉子户传奇》,比较两位老人身上的相似点。

学生讨论、比较二人相似点:

她们都并不富有,她们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坚持。

她们固执的外表下,是澄澈的心灵,她们在简单朴素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乐。

她们简单的愿望、本色的心灵引发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让人感悟精神的力量。

梅斯菲尔德正是现实版的安恩。

五、总结:

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解疑的过程,最初读这篇文章,我们心中满是不解和惊奇,随着我们的深入阅读,一种温暖温馨的感觉逐渐升起,而且越来越浓,安恩,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们的心灵,我们被她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启迪人生,升华灵魂。

六、拓展。扣单元主题,漫步文学经典人物画廊,体会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的感情。

七、作业:

以“我对安恩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