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案设计(精选9篇)
故事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上应层层递进,做好相应的工作安排。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山行》教案设计(精选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山行》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感受杜牧眼中的秋天。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
板书:山行,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结合季节特征,选择悦耳的音乐,配乐朗读,意境更唯美。让学生介绍作者是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再次配乐地朗读,关注学困生,要求人人熟读,为理解打下基础。
二、理解读——领略美
(一)“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设计意图】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中“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设计意图】“生处”这个词最容易写错。在教学中通过想象重现诗中画面,对“生”与“深”的区分在赏画品诗中明晰。
(三)“放手”合作学习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先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
(四)、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三、反复读——品味美
(一)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各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二)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用心读读好。
4、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
【设计意图】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理解一次比一次更深,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三)朗读比赛。
1、播放一组组枫树林图片: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的美呢?比一比,赛一赛,谁最有杜牧的气质。
【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古诗,有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先了解作者,又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的两首诗,《秋词》和《临平泊舟》,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
3、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山行》,拓展学习了两首诗,我想同学们一定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吧!
学生总结,并板书:理解诗意 想象诗境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五、选择作业——表现美
让我们走进作业超市,学了这首诗,你想选择什么作业呢?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杜牧的其它诗作或搜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句段和诗词,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寻美、赏美有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而选择性作业,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山行优秀教案 篇2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 )枫( )雪( )
径( )疯( )霜( )
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
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
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
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师:所以叫秋天的山叫寒山。)
2顺着学生回答引出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3读好诗句。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
1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们顺着山路往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生:我看到了白云。
生:我看到了山很高,都高耸入云了。
生:我还看到在山顶上隐隐约约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儿。
2看图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生:虚无缥缈,就像是人间仙境。
3那几户人家就住在那如仙境般的白云生处,你们想不想到他们家去看看,去做一回客?
生:想。
(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正当我们意犹未尽地赶去做客的时候,我们乘坐的马车却突然停了下来?是什么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诗人?(学生随意说说)
2那我们也下车跟着诗人去看看吧。听!诗人正在吟诵这两句诗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3读了这句诗,教师点拨:在这里“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指的是“比”。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1)诗人是因为喜爱什么才停下了车?(枫林)
(2)秋天的枫叶是什么颜色的?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不是一片枫叶,也不是一棵枫树,而是一大片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一样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绚丽,更加红艳。告诉我,看到这么美的枫树林你们喜欢吗?
(3)此时此刻,我们不禁会想到春天那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来,与它相比,实在是逊色不少,难怪诗人会吟起这句诗——(学生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4)师:这么美的景色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把它留住?
生:我要用数码相机把它拍下来,然后放在自己的相框里。
生:我想写一篇最优美的作文来描写它。
生:我想用画笔把它画下来。
四、吟诵古诗、加深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并谈谈: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2一首《山行》让我们领略到了秋天的美,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唐 杜牧)你还知道他哪些诗?(清明)
3古诗的魅力可真大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杜牧的《山行》。(学生一起吟诵)
山行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下面一个教学片断,我们会有所启发。
【案例片断】
(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把古诗读正确)
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组来帮助他们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师:是吗?(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缭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
生(看了黑板上的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
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所以是“白云生处”。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同学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
生:“霜叶”指枫树的叶子。老师,我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
师:那你说说看。
生:我是从书中看出来的。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老师,我不知道“寒山”是什么意思?
生:“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师反问:真的吗?
生:我认为不是。
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用“寒山”呢?(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启发:同学们你们想想,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呢?
生:秋天。
师补充:而且是深秋时节,这里的“寒山”指的就是深秋时节的山。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因此作者在这儿用了“寒山”。
生:第四行为什么说“霜叶”呢?
师:谁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呢?
生:天冷了,早上就会下霜。所以说是“霜叶”。
师: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被霜打过的枫叶。同学们,杜牧用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山行》教学设计 篇4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溢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同学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同学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经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同学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同学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同学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需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同学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同学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同学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五年级的同学终究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同学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
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同学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同学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指导同学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同学,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同学“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同学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同学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同学试着自身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同学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同学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身学懂。
这样,让同学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和时纠正。
4.让同学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同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同学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同学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协助同学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同学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同学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同学发明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同学—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同学“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同学:
1.同学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干读得美呢?)
2.同学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安排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同学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 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山行优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做幼儿眼保健操,培养自理能力。
2、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男孩手偶。
2、幼儿眼保健操图卡(见材料制作)。
3、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男孩手偶,告诉幼儿男孩已用了一个小时的`电脑,眼睛感到很累。请幼儿说说他应该怎样做。
2、播放音乐,出示幼儿眼保健操图卡,让幼儿认识做眼保健操的步骤。
3、老师念口诀与幼儿一起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
眼睛左看123,数三下后回中间;
眼睛右看123,数三下后回中间;
眼睛上看123,数三下后回中间;
眼睛下看123,数三下后回中间。
闭上眼睛再睁开,明亮眼睛人人爱。
4、待幼儿掌握眼保健操后,请幼儿四人一组,给小班弟弟妹妹示范做眼保健操,宣传保护眼睛的知识。
提醒幼儿做眼保健操时,只需转动眼睛,头不要动。
5、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做眼保健操。
山行 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课后2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的吟诵诗歌并能背诵。
2、理解古诗中字,词,句的意思,继而理解古诗的意思。
3、理解古诗中诗眼“爱”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喜爱枫叶,喜爱秋,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出示词语练习:秋天
小朋友们,看到这个词语,它留给你什么印象?(金色的、火红的、迷人的、凉爽的……)
2、秋天瓜果飘香,农田里金光灿灿,多美的季节啊!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
唐代的诗人杜牧也喜爱秋天,(图)这就是晚唐的诗人杜牧,我们还会背他的诗《清明》呢!他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古诗《山行》。(图)
山行是什么意思呢?(在山中行走)是谁在山中行走呢?(杜牧在山中行走)
学习古诗之前,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每一片枫叶后面都有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会读嘛?(径,霜)
学习写字。径是我们这节课的生字,径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偏旁部首是双人旁。霜是上下结构,上扁下宽,是雨字头。 (教师临写,学生描红)(课件:生字词)
还有谁来读一读? 寒山、石径斜、白云、霜叶、枫林
讲到白云时告诉学生:云是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上升,聚集在空中所形成的。
枫叶在被霜打过之后,叶子当中的花青素会大量的形成,以帮助叶子抵御寒冷的气候。
3、读完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你们能把古诗读得更流利。(出示古诗)
(1)一句一句地读,(2)读整首诗。(要求: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齐读。
4、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注意和你们读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节奏,有停顿。)
5、你们的耳朵真灵敏,古人把我们所说的朗读诗歌叫“吟诗”,吟诗就要吟出节奏,吟出韵味。你们愿意试试看吗?(强调音停而气不断)(评价:有点古人的味道了)
(二)、解释词句
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吟诗的第一步:吟节奏。那么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时候到底看到些什么,又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步伐一起去山中走一走吧!
§1
1、诗人坐着他的小马车走进了一片山林中,你能从第一句中找到诗人走的路是什么路吗?(石头铺的路,石径)
2、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图,手示图)(弯弯曲曲的)这石头小路除了弯弯曲曲的,还有什么特点呢?(向上延伸的)诗中哪个词告诉你小路向上延伸的?(远上)
3、诗人就坐着他的小车,在这弯弯曲曲向上延伸的小路上行走着,边走边看着外面的景色,他看到了什么?(寒山)
4、这山为什么被诗人称为寒山呢? (1、深秋季节气温低,冷;2、感觉上:树叶往下落,枝条光秃秃的)
5、是呀,你瞧这深秋的山林里,没有苍翠的树木,没有嫩绿的小草,植物都凋谢了,天气也让人感到了丝丝的寒意,你能读好这句吗?读出寒山的感觉。(指名读)
6、深秋的山林里凉风习习,寒意逼人,树上只有光秃秃的的枝丫,一片凄凉,我们一起来读读秋天的“寒”。
7、小朋友,我们刚刚学习了词语的意思。(板书:说词意)
8、老师告诉你,古人作诗的时候为了要诗句押韵,常常会把语序颠倒,那么我们在解释的时候就要把语序顺一顺。这也是我们学习古诗意思的第二步,叫顺语句。(板书) 老师现在告诉你这句话的语序应该是:寒山斜石径远上,你能试着解释这句吗?(深秋时节的山林里,一条弯弯曲曲石头铺的小路向远处延伸着。)
§2
1、诗人顺着这条石头小路继续向上走着,抬头一看,看到了什么?(图)
2、读一读第二句,哪些词你懂了?那些词是你不懂的? 先说一说你看懂的词。(白云,人家:住户,住家) 不懂的呢?(生)
3、老师在字典上查到“生”有这些意思:出生、产生、活、不熟的。你来选一选会是哪个意思呢?
4、是的,白云产生之后就聚集在一起,随着风而飘动,远远看着它们一团团在山峰的周围围绕着不断的向上升腾,就如仙境般朦胧优美。而这些住户就住在这白云缭绕的仙境中,逍遥自在,无忧无虑,谁能读好它?(你能把我们带入那如诗如画的仙境吗? 老师觉得你真像神仙一样逍遥 谁还想领我们到仙境中走一走?)齐读。
5、看句子,你能解释吗?想一想,语序需要调整吗? 那就直接解释。
6、诗人在这丝丝寒意的山林中发现了如梦境一般的仙境,心情悠然而舒适,谁能吟好这两句?(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4
1、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眼看傍晚了,心想着得赶紧找找晚上借宿的地方呀,瞧瞧山上那白云缭绕着的农家应该是可以收留他的,于是加紧步伐朝着山上走去。只在此时他突然大叫“停车停车”!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停下车吗?自读第三句。先找一找哪个字的意思是你不明白的?(坐:因为)现在请你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停下车?
3、小朋友,你有没有发现,你在解释的时候有些语序发生变化了?是怎么变的?(停车坐晚枫林 坐晚枫林停车)谁能连起来解释这句话?
4、诗人停下车来欣赏这傍晚时分的枫林,看一看第四句,你准备怎么学习这句话呢?回忆老师教你的首先要解释字词,第二要看看语序,第三再解释句子。
5、学生讨论,向老师汇报成果。(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于:比……还…… 二月花:春天的花)(语序:霜叶于二月花红)
6、那么这枫叶在诗人的眼里为什么会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还要美呢?
(1、 自然的现象,2、霞光照耀:诗人更爱这傍晚时分的枫林,3、整片,满山的枫林)
7、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诗人开始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吗?(寒山)
那么现在呢?你瞧满山遍野的枫林在晚霞的照耀下映得如此的红艳,整座山像是一团团的火球在燃烧一样,那是多么壮丽的景象呀!你能读好这两句吗?
指导:和前面的丝丝凉意比起来,这里还冷吗?在寒意的秋天里找到了火样的热烈,有激情的读好这两句。
8、小朋友们,诗人从开始看见住家住在仙境中的悠然自得的心情一下子爱上了这激情四溢的枫林,你能读好这首诗吗?让我们听出你对枫林的喜爱。
三、感悟升华
1、学到这里,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强烈喜爱枫叶的字是哪个?(爱)
是的,这就是“诗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是的眼睛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传递给我们的情感,这个字就表达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也是对大自然的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热情,这份爱读好这首诗。
杜牧古诗《山行》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山行》描写了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美景。教学时将多媒体课件与古诗巧妙融合,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品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诗句。
3、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欣赏图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有四季,分别是哪四个季节呢?(学生回答)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比方说: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枫叶、冬天的梅花。(展示PPT图片)因为有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美景,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动画,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呢?这幅优美的画描绘的是哪首诗?(学生回答)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动画)。大家都猜得很准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秋天的经典之作——《山行》 。
3、理解题目,了解诗人。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4、资料展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
2、你们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呢?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出示“径、斜、枫、霜”4个生字,指名认读,帮助正音。全班齐读。哪位同学来给这些生字找个好朋友,组个词?
3、指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师评价。
4、指导全班齐读古诗。(提醒:读古诗时语速要放慢,注意句内停顿。)师读一句,学生跟读。 5、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感。然后分别请女生、男生比赛读古诗。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1、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杜牧一起欣赏着秋天的景色。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2)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美丽景色?(寒山、石径……)
(3)寒山是什么样的山?为什么觉得寒山美呢?
我们经常说,距离产生美。那么,从远处看,寒山是什么样的?大家做一个比较了再回答:什么东西矮矮的、短短的,让人感觉丑丑的。
寒山,让人感觉。
(4)复习《七律·长征》中描写山的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理解“径、斜”的意思。(展示PPT:石径图片)
(6)除了寒山、石径,诗中还有什么景色让你感觉到非常美?(白云)
“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什么颜色的?云是厚厚的还是薄薄的?)
云在空中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我们用一个成语怎么说?(若有若无。)
(7)在这若有若无的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隐隐约约的人家。)
(8)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指名读一二句)
学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9)学生说说一二句诗意。
2、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1)前面一二句写的是远处的景色,接着诗人杜牧把笔锋一转,由远到近,他又写
了什么呢?(学生齐读三四句。)
(2)诗人原本是坐在车上欣赏着深秋时节的美景,可这会儿诗人却停下车来了,为
什么呢?用诗句怎么说?(停车坐爱枫林晚。)
①“坐”是什么意思?
②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情感?(“爱”。)
③老师依次问“爱”、“晚”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④学生说说第三句诗的意思。
(3)诗人在这些景物中,最喜欢哪种景物呢?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①老师依次问“霜叶”、“于”、“红于”的意思,学生思考。
②学生说说第四句诗的意思。
(4)请大家思考一下:美丽的景物这么多,为什么他独独最爱枫林的霜叶?
诗人拿霜叶和二月花作(比较),我们来比较一下。
①对比:“霜叶”是深秋时的枫叶,二月花是春天的鲜花。从气候来看,深秋的气温降低,春天的气温回升,这说明枫林霜叶所处的环境比二月花要……? ②提问引出枫叶精神:可是,被秋霜打过的、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枫叶却比温暖的春天中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这说明枫叶具有怎样的精神??(枫叶具有不畏严寒的精神。)
(5)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因为“红如”不过是说霜叶和二月花一样红,而“红于”是说霜叶比二月花还要
红,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更经得起风霜考验。)
(6)那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首诗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更深层次地说,《山行》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
引领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句。两个大组赛读古诗。
四、古诗新唱,拓展阅读
1、大家喜欢唱歌吗?古诗也是可以编成歌曲的,下面让我们跟随动画视频一起唱一唱《山行》吧!
2、其实以前也有很多诗人写过秋天的景色,大家比较一下,和诗人杜牧写的有什么不同?PPT展示:
①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宋玉《九辩》。)
本句大意是:秋天所形成的肃杀气氛多么令人悲伤啊!萧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败景象。
②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③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以前的诗人常常把秋天写得很凄凉萧条,流露出消极伤感的情绪。而诗人杜牧却把深秋的景色写得(充满生气、没有一点伤感之情。)
3、也有一位诗人和杜牧一样,一反常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PPT展示:秋词唐代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杜牧和刘禹锡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希望同学们也留心观察生活,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4、其实,一切诗境皆心境。不管是以前的诗人写的凄凉的秋天还是杜牧写的充满生气的秋天,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情感。
5、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山行》 。
总结: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去外面旅游时,如果欣赏到枫林的美景,能吟诵出诗人杜牧的诗句,或者在心中默念自己即兴创作的诗,唱一唱也行,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妈呀,叶子都掉地上了,有啥好看的呀!”刚才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希望学习古诗可以陶冶你们的情操,丰富你们的想象,提高你们的素养!
五、作业
想象《山行》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象,并把它画出来。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呈现景色的图片)
山行 教案 篇8
一、课 题:山行
二、教材简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作品。写的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人能于一般文人为之伤感叹息的萧瑟秋景中,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枫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颇有一种独得之乐。这是一首秋的赞歌,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的意思。
3、通过学法引导,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验诗人抒发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法引导,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的意境美,体验诗人抒发的情感。
五、设计理念:
1、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球心。着力培育学生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以教材提供的古诗为球面。以《山行》为载体,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安排同是写秋的《渔家傲》进行比较阅读,丰富学生的视野。
3、以语言训练为球体。通过对“远上、寒山、坐、红于”等词意和四句诗意的体会,让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中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技能,并丰富母语积累。
4、以掌握学习古诗方法为经线。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自我探究,自我赏析,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以加强学生诵读训练为纬线。通过五遍阅读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达到背诵的程度。在诵读中理解意思,在诵读中想象意境,在诵读中体验情感。
六、设计思路:“五步五读”,即整节课按导入新课、复习学法、学习古诗、课堂小结、课后练习五个步骤进行,其中在学习古诗中进行五遍阅读,即试读古诗,了解诗人;自读古诗,读通诗句;熟读古诗,理解意思;诵读古诗,体会情感;研读古诗,欣赏借鉴。
七、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板书课题:山行
第二步:复习学法 以前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在学生答后,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小黑板
五遍读诗法:
①试读古诗,了解诗人;
②自读古诗,读通诗句;
③熟读古诗,理解意思;
④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⑤研读古诗,欣赏借鉴。
第三步:学习古诗
㈠试读古诗,了解诗人;
1、学生尝试阅读,思考:
①这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说说读后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初步印象。
②你知道杜牧这个人吗?
2、师生交流。
①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②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㈡自读古诗,读通诗句;
1、再次阅读,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通过看生字表、查字典或同学交流等方式,扫清读诗障碍。
3、指名读古诗,师生适时正音。
4、齐读。
㈢熟读古诗,理解意思;
1、学生自由读古诗,划出不懂的字词或不太明白的诗句。
2、按小组通过“查、换、比、顺”等方式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小黑板:
理解古诗词意的方法
查:查字典、查词典、查资料。
换:用同义词替换。
比:用相近的词语比较,得出诗中原词的意思。
顺:联系词的前后用词,得出诗中原词的意思。
3、按小组通过“连、调、补、变”等方式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小黑板:
理解古诗诗意的方法
连:将每句诗中各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整句诗的意思,将每句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调:将古诗中词序或名序颠倒的调整过来。
补:补充古诗句中缺省的成分,得到完整的意思。
变:对不可直译的诗意采用变式处理,通过意译得到作者想表达的含意。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畅所欲言。
重点词意: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喜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诗意:
驱车沿着遥远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进,
远望山顶白云缭绕那里居住着几户人家。
我不时地停下车来欣赏,因为这枫林晚景太美,
这经霜变红的枫叶远远胜过二月盛开的红花。
㈣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体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师生交流。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3、观察插图,体会意境。有条件的可通过多媒体再现场景,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4、听教师示范诵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开展诵读比赛。
读出“远上”强音,“石径”次强,“白云”强音,“有”次强,“枫林晚”强音,“二月花”弱音。
6、有会背诵的吗?开展背诵比赛。
㈤研读古诗,欣赏借鉴;
1、再通读全诗,这首诗有哪些令你感觉好的地方?
2、师生交流。
第四步: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
2、师生交流。
3、你还知道哪些写秋景的古诗?
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渔家傲》感情基调为“悲壮”。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让读者感到隽永清新。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第五步:课后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2、背诵古诗。3、抄写《山行》。
板书设计:
山 行
杜牧
远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山行优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身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同学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同学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同学发现交流,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黄昏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身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身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