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精选13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案例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19世纪丹麦著名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2、说说你对安徒生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
3、老师简介卖火柴小女孩的写作背景。(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互相帮助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提出要求。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渎,思考勾画,共同学习。
3、汇报交流,把课文内容分为“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三个部分。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1、课文中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A、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B、展开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C、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有没有新衣服?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
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2)、不敢回家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4)、潘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B、谁来谈谈?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引导有感情朗读“奶奶,啊,请把我……”读出恳求、读出迫切)
生: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引导朗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读出同情、读出悲伤)
师: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生: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
生: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师:一个会读书的人,就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忧同乐。
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生: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 )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你怎样的启发?(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要读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3、领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过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 安徒生已� 我们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 死悲惨
火炉
圣诞树
烤鹅
擦 燃 灭 捏 微笑
奶奶
飞走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学要 珍视儿童独特的理解。
2、采用对文本细读的方式,教学生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思考。
3、通过对小女孩的“小”,发觉对应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一个个的“大”,体会童话永恒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亮火柴的内容,整体上加深和感受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
3、能抓住重点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本内容,认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
难点: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并能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配乐诗朗诵,老师朗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学生读一读)。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觉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
师:那么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
【设计意图:在凄凉的音乐中,让小女孩可怜的形象刻印在学生的心中,引出文本,为学习下文做下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可怜、穷苦、美丽、缺少疼爱)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刚才你们所谈到的这些感受的。或许会丰富你的认识,提升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故事,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
三、学习探究1—4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1)重点品味第一句。
师:读到一个“冷”字,这是告诉我们什么?“雪”呢?它告诉什么季节?那“黑”呢?
(2)指导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形式。语气一种是由弱到强。一种是由强到弱。随着老师的手势齐读。)
师:还是这句话,我们再读。读到“冷”,什么感觉?
生:我们感觉到冷,再加上“冷极了”,说明真的很冷。
师:注意紧跟这“冷”后面又出现了一个“雪”呢?
生: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让人感觉更冷了。
师:再注意,这两个词后面又多了一个“黑”,又是什么感觉呢?
生:已经是三个“冷”了!让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极了!
师:我们在“冷”的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才能体现这不是一般的冷呢?
生:加一个“极”,就是“极冷”。
生:不,我觉得加一个“寒”更好,“极冷”是说冷的程度,而“寒冷”的寒,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冷的程度,更让我们感到寒气逼人,令人觉得冷得可怕。(板书:寒冷)
师:这句没有写小女孩,去掉可以吗?
生:不可以,这是环境描写。让我们感觉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此恶劣,预示着故事的悲惨,小女孩的不幸。
师:看,小女孩向我们走来了。请同学们细读这句后面的几句话的描写,看哪个词语、句子触动了你,把你读出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学生默读,后发言。)
生:我从这句 “光着头、赤着脚”说明了小女孩的穷苦。
生:这里说是“大年夜”,“大年夜”本来是一家人快快乐乐温暖地在一起,而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很可怜。
生: “一向是他妈妈穿的”说明小女孩家非常穷,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双鞋。
师:(教师因势利导)那就是说,小女孩一向就没有鞋穿。
生:“小男孩说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摇篮”一词说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这是用了夸张的写法。
师:小女孩已经够可怜的了。
幻灯出示:“她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从 “吓”字看出了什么?想象小女孩的心里。(板书:“恐惧”)
师:就在这样寒冷环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满恐惧,但没有办法。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引读)这一整天,谁也——(学生接读: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学生接读: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谁”强调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幻灯片出示:这一整天,小女孩 ( 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 ),小女孩( 没有挣到一个钱 )。
师: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理解。)
师: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恐惧,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雪上加霜!)
3、从三、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学习。看哪个词哪句话触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生:“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我觉得小女孩“又冷又饿”。
师:这一整天,那可是从早到晚,这里的“饿”是我们平常说的饿吗?
生:小女孩是饿极了,那叫(板书:饥饿)
师:寒冷,再加上饥饿,小女孩整个是(饥寒交迫)。
生:我读到了这一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我觉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美丽。而且课文还写道,“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说明富人家很有钱,而小女孩却在这个大年夜在街上走着,冷着、饿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师: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没有人和她一起过大年夜,可是她却忘不了,我觉得这个对比,更让我感觉到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
师:“可怜的小女孩!”这是谁站出来说话了?
生:我觉得是作者在说,是安徒生在说。我发现这里用到的是“!”,这也说明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内心的这种情感很强烈。
学习第四自然段。
幻灯片出示:“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可她觉得更冷了。”(引导学生从天气、家穷、没有关爱几方面去理解)
小女孩在外面受了这么多的苦却不能回家,心里就觉得更冷了。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她家里是多么贫穷!用草和破布堵住,可是风还是能灌进来。这里“灌”可以感受到风的威力,因为我们平常说风刮进来、吹进来。说“灌”,那是说风像水一样倒进来,可以想象她家该怎样的冷!如果她爸爸能给她一点温暖,小女孩也不会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在墙角呆着,一定会回家呆一会儿的。
师:此刻,她是(心灰意冷!)此时,小女孩是多么(板书“孤独”)
【设计意图:细读文本,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意思,谈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师:无助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她一共点燃了几次?(5次。师引导学生说出相关内容)
四、幻灯片出示文中体现小女孩可怜的部分语句。
1、配乐朗读。教师用感人的语言引出幻灯片的句子,学生读幻灯片的句子,增强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整体感受。
师:这寒冷,这饥饿,这恐惧,这孤独,当我们把这些散乱四处的句子规整一起,整体阅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板书“痛苦”)
师:饱受这样苦难的小女孩,可以想象,当她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时,她会怎么呼喊?
2、重点引导学生读在亮光中幻觉见到奶奶的句子
(1)、“奶奶!”(学生带着惊喜的语气朗读。)
师:她那么饥寒交迫,这回终于看见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她又会怎样的呼喊?
(2)、“奶奶!”(学生带着快乐的语气。)
师:她要驱散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该怎么请求奶奶?
(3)、“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学生带着急切的语气)
师:她必须请求奶奶带走她,因为——
(4)、“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读出了恳求的语气。)
师:此刻她的脸上一定还留着伤心无助的泪花,声音哽咽,谁再来呼喊?
(5)、“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6)、多种朗读形式体验“啊”的情感。读出抽泣,哽咽无声的声音。
(7)、学生把双手伸向天空再次朗读,体会。
师:尽管如此,火柴还是熄灭了。随火柴一起熄灭的还有——小女孩的生命。
师:她死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嘴角还挂着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
的微笑!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悲剧的气氛,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想象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对小女孩悲惨生活的同情。同时也欣赏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五、总结
师:故事结束了。我们发现,在这矮小、瘦小、弱小的女孩的生命里,对应着我们读到的,却是那些看得见的“大”——
生:那双可以用来做摇篮的大鞋。
生:那两辆冲过来的大马车。
生:那些不肯买火柴的大人。
生:还有那堵高大的墙。
师:这都代表着小女孩所生活的是一个强大的冷酷的世界。透过这个强大的世界,我们还读到了那些看不见的大——
师生一起总结
板书:不尽的寒冷,无边的饥饿,不尽的恐惧,难掩的孤独和无限的痛苦。
师:同学们有这么深的感受,是因为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味了这篇课文,才读到了这么多感受。也是因为你们有一颗富于同情、怜悯的心。
板书设计:
(不尽的)寒冷
(无边的)饥饿
(不尽的)恐惧
(难掩的)孤独
(无限的)痛苦
【设计意图:了解童话故事幻想性的写法。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感人的字眼,更让人感觉到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长舒了一口气,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本班学生是多了些。但任务完成还是较满意。特别是刚走下讲台,一位老师对我说:“符老师,这节课我听到流泪了,真感人。”当时,我真的有些成就感。
我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 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 感悟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读、思、议结合,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2、配乐诗朗诵,创设情景,在悲伤、凄凉的气氛中引出文本,感染学生,为学习课文做下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细读文本,慢慢地品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而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把描写小女孩现实生活的句子整合在一起配乐朗读,在悲惨的音乐中感受小女孩的情感,让学生欣赏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激起学生对小女孩悲惨生活的同情。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选择读、说内容,全班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感受深刻,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和独特的感受体验。使前面“抓住一个句子反复推敲,联系上下文感受”的学习方法得到了迁移。
4、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流畅。指导朗读重于全班读,忽略指导学生个别朗读。如:“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如果先指名学生读后,再指导全班齐读,效果会就更好。没有关注到每个同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3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最后二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3、感受小女孩在残酷的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读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西方,把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大年夜”,也就是我们中国的“除夕之夜”。那么,同学们,你们每年的除夕之夜是怎么度过的呢?(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是,你们知道此时此刻却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那么,在这个大年夜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去看看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3、请大家看多媒体,听老师朗读。(配乐:火柴天堂,师朗读第一部分。)
4、好的,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十页,找到老师刚才朗读的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1-4自然段)
5、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引起你注意的句子,并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6、找出一句最能概括对小女孩评价的话。
(可怜的小女孩!)
二、学习第二部分,走进火柴的幻想里
1、明确擦燃火柴的层次。
小女孩一共擦着了五次火柴,分为五个层次。
2、讲读第一层(第五自然段),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通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女同学读)
是啊,她渴望火炉正是她的现实需求,多么合理的想象啊!我们把这种想象中的景象叫做幻象(板书)。
师:幻象中,小女孩是多么幸福啊!(板书:美好)
但现实是什么样的呢?(男同学读)
出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书:现实残酷)
师:幻想太美好了,读—(女同学)
现实太残酷了,读—(男同学)
(4)小结:小女孩美好的幻象就像这熄灭的火柴一样破灭了,这样虚实结合,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3、讲读第二-三层(第六-七自然段),自学第二-三次点燃火柴。
(1)学法指导:第一次擦燃火柴作者是怎样写的?
(现实、幻象、结果三个部分。)
(2)分小组讨论学习第二-三次划燃火柴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描写现实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幻象的句子。
(3)下面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思考:小姑娘眼前的现实是什么?眼前出现什么幻象?结果怎样?
小结:现实就像这堵墙一样冷酷无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4)学习第三次点燃火柴。(第七自然段)
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师:这么美的圣诞树究竟有多大,有多美呢?请大家用你的朗读来给老师描绘一下吧!
分组朗读描写圣诞树的句子。
出示句子: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天空之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小结:美好的幻象就像这天空划过的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也暗示了小女孩走近死亡。
4、学习第四五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由读,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2)师:注意是“叫”!这是撕心裂肺的叫呀,再来一次好吗?(角色扮演读)
(3)角色扮演朗读。读前指导: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这种高兴的心情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些。
(4)师: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然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5)出示句子:
a、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然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b、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6)师小结:从不敢到敢,从一根到一把,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所以她已经不顾一切了。(全班读)
(7)这里的“光明”和“快乐”指的是什么意思?“飞走了”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她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两部分。(分男女生朗读课文,配乐:天鹅)
2、出示课件: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3、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
4、师小结。(配乐:二泉映月)
播放音乐二泉映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后,小女孩的面前仍然是那堵又厚又冷的墙,实写与虚写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层层递进,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也让小女孩那可怜的形象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
四、介绍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这个感人的童话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写的,他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出示幻灯片,推荐《安徒生童话全集》。)
五、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残酷)
幻象现实
火炉→冷
烤鹅→饿
圣诞树→痛苦
奶奶→孤单
命运悲惨
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通过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再由老师来述说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在老师配乐《火柴天堂》的朗读中,很好地创设了悲剧气氛,使学生迅速融入其中,利于他们深入理解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
最后顺着课文延伸,想象小女孩就是学生自己,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形成高潮,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了学生渴望关怀,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这一开放性的朗读训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更适时有效地对他们渗透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 5
设计背景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童话故事题材作品由于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容易被幼儿所感知和接受,于是这节语言活动课我选择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内容简单。描写细腻,情感丰富的童话作为欣赏教材。
活动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
2、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幼儿同情心及爱心。
3、尝试用自己的行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有表情的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活动准备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运用问题,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每年过年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在除夕夜里没有回家,她光着脚在街上卖火柴,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吧。
2、整体欣赏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3、分段欣赏,通过问题感受并理解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童话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3)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鼓励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请幼儿想一想你如果遇到这个小女孩,你会怎么做?
5、情境游戏,加深理解。
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根据自己对故事和角色的感受尝试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
6、结束活动:完整重温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7、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活动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这些幻觉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最后二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3、感受小女孩在残酷的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读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西方,把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大年夜”,也就是我们中国的“除夕之夜”。那么,同学们,你们每年的除夕之夜是怎么度过的呢?(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是,你们知道此时此刻却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那么,在这个大年夜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去看看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3、请大家看多媒体,听老师朗读。(配乐:火柴天堂,师朗读第一部分。)
4、好的,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十页,找到老师刚才朗读的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1-4自然段)
5、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引起你注意的句子,并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6、找出一句最能概括对小女孩评价的话。
(可怜的小女孩!)
二、学习第二部分,走进火柴的幻想里
1、明确擦燃火柴的层次。
小女孩一共擦着了五次火柴,分为五个层次。
2、讲读第一层(第五自然段),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女同学读)
是啊,她渴望火炉正是她的现实需求,多么合理的想象啊!我们把这种想象中的景象叫做幻象(板书)。
师:幻象中,小女孩是多么幸福啊!(板书:美好)
但现实是什么样的呢?(男同学读)
出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书:现实残酷)
师:幻想太美好了,读—(女同学)
现实太残酷了,读—(男同学)
(4)小结:小女孩美好的幻象就像这熄灭的火柴一样破灭了,这样虚实结合,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3、讲读第二-三层(第六-七自然段),自学第二-三次点燃火柴。
(1)学法指导:第一次擦燃火柴作者是怎样写的?
(现实、幻象、结果三个部分。)
(2)分小组讨论学习第二-三次划燃火柴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描写现实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幻象的句子。
(3)下面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思考:小姑娘眼前的现实是什么?眼前出现什么幻象?结果怎样?
小结:现实就像这堵墙一样冷酷无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
(4)学习第三次点燃火柴。(第七自然段)
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师:这么美的圣诞树究竟有多大,有多美呢?请大家用你的朗读来给老师描绘一下吧!
分组朗读描写圣诞树的句子。
出示句子: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天空之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小结:美好的幻象就像这天空划过的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也暗示了小女孩走近死亡。
4、学习第四五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由读,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2)师:注意是“叫”!这是撕心裂肺的叫呀,再来一次好吗?(角色扮演读)
(3)角色扮演朗读。读前指导: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这种高兴的心情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些。
(4)师: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然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5)出示句子:
a、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然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b、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6)师小结:从不敢到敢,从一根到一把,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所以她已经不顾一切了。(全班读)
(7)这里的“光明”和“快乐”指的是什么意思?“飞走了”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她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两部分。(分男女生朗读课文,配乐:天鹅)
2.出示课件: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3.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
4.师小结。(配乐:二泉映月)
播放音乐二泉映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后,小女孩的面前仍然是那堵又厚又冷的墙,实写与虚写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层层递进,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也让小女孩那可怜的形象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
四、介绍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这个感人的童话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写的,他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出示幻灯片,推荐《安徒生童话全集》。)
五、板书设计:
3、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残酷)
幻象现实
火炉→冷
烤鹅→饿
圣诞树→痛苦
奶奶→孤单
命运悲惨
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通过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再由老师来述说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在老师配乐《火柴天堂》的朗读中,很好地创设了悲剧气氛,使学生迅速融入其中,利于他们深入理解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
最后顺着课文延伸,想象小女孩就是学生自己,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形成高潮,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了学生渴望关怀,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这一开放性的朗读训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更适时有效地对他们渗透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7
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大屏幕出示图片“丑小鸭”、“拇指姑娘”)它们是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它们吗?知道是谁笔下的形象吗?学生答。那谁能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安徒生?学生简介,教师补充。今天我们就随着这位童话大师的笔,走近这样的一位小姑娘,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在字准句顺的基础上,想一想安徒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读文,思考、汇报。
师:孩子,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答:可怜、悲惨等。
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孩子,你从哪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快速浏览课文的1——4自然段,有了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举手说。
学生汇报:
重点抓住“大年夜”:孩子,对于你来说大年夜意味着什么?可对于这个可怜的女孩来说呢?
“冷”:从哪体会出了小女孩冷?学生答。孩子,你感受到冷了吗?来,把这种冷读出来。学生读。
“饿”。
“家”:是什么让这个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学生答。
师:是的,现在,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只能蜷缩在墙角,伴着她的只有那一把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三、研读,情感升华:
师:浏览下文,小女孩和你想要的一样吗?
学生答。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对她的同情,再次走近这个小女孩,走进课文的余下部分,动笔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可以和小驵内的人交流交流。
学生读、画、交流。
学生汇报:
第一次:
师:一个“敢”和一个“终于”道出了小女孩什么样的心理?为什么会这样?你能把小女孩的这种矛盾体现出来吗?指导朗读。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光?体会出什么了?
学生答。
师:然而火柴灭了,她面对的只是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多么可怜,孩子,你感受到她的可怜了吗?试着把文中的第三人称换成第一人称“我”来读一读,你会感受更深刻。指导朗读。
第二次:
抓住幻想和现实的对比,突出小女孩的饿。
第三次:
抓住幻想和现实的对比,突出小女孩渴望快乐。
师:然而她这美好的愿望却变成了天空中的一颗流星,那么你知道流星对于小女孩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学生答)她却没有想到这一颗会是她自己。
第四次、第五次:
师:(出示小女孩呼喊奶奶的话)孩子,小女孩是怎样呼喊她的奶奶的?你从哪体会到的?看她的话中的标点符号,四个叹号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
师:她是如此急切,让我们听得如此凄凉,孩子,你能不能帮助她呼喊她的奶奶?(指导朗读)让我们一齐帮助她吧!(配乐)
师:可是孩子们,火柴一灭,奶奶就会不见的,怎么办?她该怎么办?
学生答。抓住“赶紧”、“一大把”和第一次的“敢”、“一根”进行对比体会。
师:就这样,小女孩终于和她的奶奶“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答。
师:也许死对于这个可怜的孩子来说才是真正的解脱。于是出现了这了的一幕:每二天清晨(配乐,学生接读)。孩子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谈体会。
师:是的,过路的人也许只是想到了“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但谁都不知道(学生接读——)。孩子这两个“幸福”怎样理解?
学生回答。
四、拓展积累
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生活是那样凄惨,幻想是那样美好,而结局却是这样悲惨,大家也一定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中国有个小女孩叫刘倩倩,她看了这个故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生读。
师: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这个小女孩说,有很多事想为这个小女孩做,请你也仿照这种形式续写小诗。
学生动笔写,全班交流。
五、总结
两百多年过去了,可是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却依然活在我们心中,课后请大家去读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相信你会从中受益匪浅。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 8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二)情感与人格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通过理解这一童话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物质准备 VCD、电视机、录音机,故事主要内容汉字字条,故事人物图像每人一份,文字故事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提出要求,重温童话。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童话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四要素)
2.向幼儿提出要求后,完整重温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引导幼儿讲出故事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童话内容并尝试复述童话。
1.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故事四要素,师出示汉字对幼儿所说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规范。
2.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材料,复述故事,教师用正确的书面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并在黑板上出示。
(三)跟随录音朗诵童话内容,激发幼儿根据情节自由表演(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分三组进行,让幼儿自由选择。
1.表演小女孩。
2.运用人物图像跟读故事。
3.边指字,边跟读。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提供头饰,让幼儿自发地表演。
健康:组织幼儿参加扶贫助困的捐款活动,让幼儿养成乐于助人,同情他人的品质。
生活:餐前和午睡前让幼儿听优秀的童话故事。
环境:让幼儿自制表演服饰和道具,并展览、评比。
家庭: 建议家长选择童话故事讲给幼儿欣赏。
五、活动评价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好、中、差;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三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9
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光亮中看到的种种幻象。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知道在遥远而古老的丹麦王国,安徒生的故乡,有一个小女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小女孩的处境吗?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表现小女孩悲惨可怜的句子。
2、想象这一整天,小女孩是怎么求别人买她一根火柴的?
3、感情朗读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想一想,小女孩几次划火柴,她看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
a、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b、自读、互读。
c、交流汇报。
四、总结升华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5、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安徒生有关资料、本课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
谁能介绍一下安徒生?(生介绍安徒生资料,如果生没有收集到,师作简要介绍。)
二、自学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1、自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完课文后,把生词多读几遍。(抽读、齐读)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小女孩卖火柴部分。自己读读1—4自然段,勾出体现小女孩处境的句子。
2、你能从这一部分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可怜?(从冷、饿、无人疼爱三方面引导)
学生答到写小女孩冷的句子。(板书:冷)师引:还有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小女孩的冷?
(1)“天冷极了“与”“天冷“天很冷”“天非常冷”比较。
(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3)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4)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当生答到该句,师引:仅仅是冷吗?还能看出什么?(小女孩饿。板书:饿)
(5)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 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能够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又冷又饿吗?(抽生读句子)
3、这么冷,这么饿,� 板书:无人疼爱)
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都是比较清楚能看出来的,其实书中还有别的地方也可看出小女孩的可怜。
(1)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没有鞋穿)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这么美丽的小女孩却是如此悲惨的命运,用美好烘托出可怜。)
(3)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课文一开始就点明了这个特定的时间。后面又强调,这里两次写“大年夜”,为什么?因为这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小女孩也渴望过美好的生活。所以“她忘不了这个,她可忘不了这个”。加上“可”更加强调忘不了。)
小结:就在这个象征着团圆、幸福的大年夜,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冒着风雪,在寒冷的大街上走了一整天。她又冷又饿,还不能回家。身边的人来去匆匆赶着回家团圆。没有人注意她,没有人关心她,她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知道了在那个冷极了的大年夜里,那个又冷又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成一团,孤零零地坐在墙角。等待着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一起来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指导理解第二部分
(一)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线勾出表现小女孩最终命运的句子。(生浏览勾画)
抽生交流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生自由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小女孩死得悲惨。她在幸福中死去。)让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二)生说到幸福,师:她曾感受到哪些幸福呢?请孩子们默读5—11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每次她都看到了什么?她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抽生汇报。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三)重点指导第一次:
1、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生说:火炉)师板书:火炉。
2、她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生说句子)师出示句子:“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舒服呀!”生自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带着这种体会来读一读。
师引读,让生在朗读中体会温暖带给小女孩的幸福。
(四)略处理后三次擦燃火柴。教学流程为:说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再在读中感悟小女孩在幻觉中一次次体会到的幸福。师相机板书:烤鹅、圣诞树、奶奶、
(五)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多么美好的东西呀,当她把一大把火柴都擦燃时,又看到了什么?(当生答到和奶奶一起飞走了。)示句子: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生自读后,说体会后感情朗读。
小结:是呀,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一次次地看到了自己所向往的东西,感受到了快乐与幸福。所以,(师引)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生接读)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六)从这微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她曾经是多么快乐与幸福呀。(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她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生读。
三、回顾小女孩是不是真的幸福
(一)可是她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生答没有)从“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句话理解小女孩死了。对于一个无法活下来的人,是谈不上得到幸福的。可是因为特殊的背景,对小女孩来说死就是幸福。(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她不可能得到幸福。)
(二)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小结: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要表达自己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愤怒。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觉 卖火柴
冷 —— 暖和的火炉
饿 —— 喷香的烤鹅 小女孩 擦火柴
无欢乐——美丽的圣诞树
无疼爱——慈爱的奶奶 死去
无幸福——快乐的飞走
安徒生:对穷人的同情
教后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奠定学文的感情基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部分我相机介绍安徒生的资料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搜集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探究意识。
二、自主朗读,图文结合渲染气氛。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落实目标。我先是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读出感情来,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相互交流。如此实施,效果甚好。孩子们在读中议,议中读,懂得抓住“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起来简单,学生学起来轻松。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11
人教版小语教材十二册第五单元, 十九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讲读课文。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训练重点,借助课件,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感受作品中蕴涵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以“享受读书”为主题,以情感为线索,
一、教学目标 :
1、借助MTV精美的画面,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剧,社会的不公,从而产生高兴------悲伤------悲愤的思想感情。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女孩之死谁之过?”这一问题,从而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深入体会本文的中心。
2、感受作者用最美的表现形式,描写最凄惨结局的写法。
三、教学设计: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是围绕教学目标 来进行的。因此,在运用课件时,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根据本课主题和重、难点,从“情感领悟”“朗读指导”几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课件的运用,能渲染氛围,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出示幻灯片(一):
一张“天鹅”的图片,同时播放圣桑的《天鹅》,营造一种悲剧气氛。同时显示本课主题“享受读书”动画效果出示“卢老师寄语”,并指名读。
“去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卢老师寄语
通过读这段话,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对话,从情感入手,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幻灯片(二),彩灯闪烁的圣诞树和本课课题。
1、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
(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好,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自由读”
2、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高兴------生气------难过
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三)借助MTV动画《火柴天堂》,进一步加深感受,关掉MTV音乐,老师根据画面配音解说。
画面上小姑娘那闪烁的大蓝眼睛中交替出现的希望与失望的眼神,能让所有在场的人为之动� 这一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利于课文内容的展开。
(四)看完动画后,继续谈感受。
生:我想哭
生:我想揍那个拿女孩鞋的男孩一顿。
生:我想给那个女孩送吃的。
生:当女孩眼前产生幻象高兴时,我也替她高兴。
(1)文章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到高兴、难过、生气?
(2)找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受?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高兴的句子: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美丽幻景。怎样才能读出小女孩当时高兴的心情呢?
抓住重点词语,注意语气助词。
重点指导第一次擦燃火柴。
精读本段: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
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大火炉那喜悦与舒服的感受。
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讨论:
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火柴的光亮中看到大火炉?
依照这段的读法读其余四次擦燃火柴看到的。
(六)通过对比,揭示中心
1、幻景的美丽,现实的残酷,造成了什么结果?
找出描写小女孩死了句子。(文后三个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三)小女孩冻死在墙角,手里捏着一把火柴。图文对照,朗读后三个自然段。
3、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
多数学生认为是痛苦的,部分学生认为是幸福的。
小女孩愿意死吗?
生:愿意,因为她活着太痛苦了
生:不愿意,她还太小,还没尝到生活的甜头。
一个学生说:如果在生活中你爸爸总是打你,那你不愿意死吗?
全班交流,找出依据。
4、动画出示:“女孩之死谁之过?”几个大字。
5、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并简单列出原因,作好记录。
(1)小女孩太冷 (2)小女孩太饿 (3)小女孩没人同情她(4)她爸爸打她(5)社会不公平
小女孩的死对她来讲是一种解脱。可现实生活并没有天堂,那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此处对学生进行生命可贵的教育。
(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
1、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你对这样的结局满意吗?
2、如果让你改写结尾,你将怎样写?
(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美好,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八)回归全文,经历整个过程。
这个童话以它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人们把这个故事排成电影,编成歌,制成动画。下面让我们再次用心灵来感受一下这篇童话的美丽与凄惨。
再次播放熊天平制作,齐秦演唱的《火柴天堂》。使学生的整个身心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之中,达到享受读书的目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案例 12
一、文本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残酷的现实(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写小女孩看到的五幅美丽的幻景(第1幅,闪亮的大火炉;第2幅,喷香的烤鹅;第3幅,美丽的圣诞树;第4幅,温和慈祥的奶奶;第5幅,搂着自己的高大美丽的奶奶);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
课文在写作上注重合理想象与残酷现实的对比,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人吃人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6个读写生字(乖、裙、兜、币,哎、橱)及6个读记生字(哆、嗦、蜷、哧、梗、捏),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灵魂、橱窗等词语。
2、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及美丽幻想,同时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生抓住课文题眼质疑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语境、语感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幻想图。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写片段:“小女孩—我想对你说”)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女孩面对的悲惨和痛苦的现实生活,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重点)。
2、通过体会小女孩悲惨辛酸的生活,感受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丽、和谐的现实生活(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导语: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刘倩倩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听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共同去安徒步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题质疑:小女孩怎么了?九岁的刘倩倩要把蛋糕、棉衣、歌片给她,
二、听范读,略读课文整体感知,解读重点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听汇报7分钟)
(教师预设: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景,最后讲小女孩冻死街头。)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3、出示重点字,指出读音及书写:乖:撇—横—竖—竖—横—提—撇—竖弯钩。(结构:独体,部首:丿)币:撇—竖—横折钩—竖(结构:独体,部首:丿)兜:撇—竖提—撇—竖—横折—横—横—横折—横—撇—竖弯钩(结构:独体,部首:儿)4、提示多音字,让学生自己注音组词:冲—觉—挣—薄—缝—曾—几—喷—当三、品读课文,感受不幸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1——4自然段,把� 学生交流,体会:
1、从哪些地方读出寒冷、贫穷?
a、出示:“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体会到了什么?(寒冷:自然环境恶劣)。
b、出示:“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家庭贫穷)
2、从哪些地方读出恐惧与社会无情
a、出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体会到了什么?
(大年夜——使我们自然想到了什么,这是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对比手法)
b、出示:“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的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内心恐惧及马车夫的无情)
c、出示:“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体会到了什么?(小孩无情)
d、出示:“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社会冷漠,大人无情)
e、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家庭的冷淡亲人的无情)
总结:好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回过头来再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了,还有社会环境的冷漠。可以说小女孩从头冷到脚,从外冷到内,从身体冷到内心!)
此刻,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恐惧,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3、从哪些地方读出饥饿?
a、“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体会到了什么?
(她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光着头,赤着脚”走,“又冷又饿”。)
b、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体会到了什么?
(小女孩的渴望食物:饥饿,以美写哀)。
c、“她可没有注意这些”,“她可没有忘记这个”。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更让我感觉到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
4、从哪些地方读出孤独?
a:她在一痛苦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体会到了什么?。(孤独)
5、总结痛苦
当我们把体现“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的句子整理在一起,整体阅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板书“痛苦”)
过渡:无助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她一共点燃了几次?看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四、精读课文,与小女一起分享美丽的幻景(抓重点句及关键词)。
1、第1次点燃火柴,她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幻景?
(出示图片1:闪亮温暖的大火炉)
2、第2次点燃火柴,她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幻景?。
(出示图片2:喷香的烤鹅)
3、第3次点燃火柴,她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幻景?
(出示图片3:美丽的圣诞树)
4、第4次点燃火柴,她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幻景?
(出示图片:4:温和慈祥的奶奶)
5、第5次点燃火柴,她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幻景?
(出示图片5:搂着自己的高大美丽的奶奶)
6、组讨论学习,整体回顾“擦火柴”这部分内容完成表格(出示表格)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美丽的幻景
原因
结果
五、齐读第三部分,感受小女孩悲惨结局论
1、配乐读这部分内容,读后思考。
a、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大年夜冻死街头)
b、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c、感情朗读,体会“幸福”含义
d、小女孩迫切的心情从何体现?
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六、朗读及学法指导
1、课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从什么地方可看出?
a、虚实结合;如残酷的现实是实写,美丽的幻景是虚写。
实写如下:
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②“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走着。”
③“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④“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⑤“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⑥“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⑦“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⑧“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⑨“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b、对比写法,
小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
c、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
d、合理的联想
种种的“美好”幻景,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2、课文哪些哪些部分用低沉的语调朗读?哪些用充满喜悦,兴奋的语调来朗读?,哪些用急切心情读出来?
a、实写用低沉的语调朗读;
b、虚写用充满喜悦,兴奋的语调来朗读;
c、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话用又急切心情读出来。
七、背景介绍,感受作者用心,学会选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
创作素材: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
创作源泉: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六、总结全文
故事结束了。我们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命里读到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小女孩信命运如此悲惨?请听《爱的奉献》(寒冷,饥饿,恐惧,孤独和无限的痛苦)
过渡语、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小女孩不再寒冷、不再饥饿、不再孤独、不再痛苦。同学们现在知道刘倩倩为什么那样做了吧!
七、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完成习作。
1、请问: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还可以是一篇文章……
2、比起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在你的一身中,你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全身心投入正在做的事情)推荐阅读《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3、课外阅读推荐: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童话大王”,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他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请爱好的同学抽空去欣赏《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
4、分层作业
a、熟读课文,特别是幻景部分,完成生字书写及多音字组词。
b、填写美丽的幻景图,体会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冷漠。
c、习作练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
d、模拟语境,用恰当的语气朗读全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13
素质教育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生字:烤、灌、焰、烘、填。
2、 新词:烤鹅、灌进来、火焰、填满、暖烘烘。
3、 理解重点句:
(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 能力训练目标:
1、 训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2、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构思剧本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 分段,归纳段意,抓重点编写剧本。
2、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想办法朗读课文。
3、 写一个片断作文,实际运用展开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如何当导演、如何扮演角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1、 板课题,明目标。
同学们,看到这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为什么要大家学这一个故事呢?请四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然后结合课文的“导读”、“预习”、“思考与练习”完成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 听歌曲,做填空。
(1) 拟定出学习目标后,教师接着配乐朗读,把学生带进童话所描绘的氛围中。
(2) 播放儿歌《ty》,“最伟大导演少不了,找人选,去扮演……”激发学生当导演、去扮演的兴趣。
(3) 我们该怎么想剧本呢?请各学习小组讨论,抓住课文的脉络层次,剧本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段,归纳段意。
二、读中想象,试演童话。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练习中体会课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童话里的特殊背景。读中想象出小女孩的外貌特征及她的悲惨命运。
三、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 读词语,并抄一抄。
2、 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按照学法领会深刻词句,体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
2、 自由想办法感情朗读课文。
目标完成过程:
一、 评演技,明目标。
1、 过渡:“上一节课,大家都试演了童话,现在老师来检查检查一下。”
2、 (请一、两组表演。)他们演得怎么样?失败乃成功之母,他们为什么演得不够感人?因势利导,总结出演不好的症结所在:文章中词句没有细细品读。
3、 板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按学法领会深刻词句,体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
二、 议学法,自己评。
1、 指导学习课文第一段。
我们理解课文是按一定的方法去理解的。看,方法可多了。
(1) 小女孩的细节描写你怎么理解?(介绍并出示读课文找重点词理解的方法。)
(2) 小女孩不愿回家的原因,你怎么理解?(介绍并出示画图找对比理解的方法。)
(3) 小女孩的头发描写你怎么理解?(介绍并出示表演中体会理解的方法。)
2、 这三个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请学习小组自己好好品一品第一段。
让学生合作学习,寻找合适的方法体会一下第一段的关键处怎么演,为什么这样写,应如何读。
3、 总结学法。
大家可聪明了,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第一段的。(根据学生的回忆整理出学法:1、演一演;2、找一找;3、品一品;4、读一读。)
4、 按学法自学二、三段,先演一演,再找一找,完成以下cai课件的子页4的练习:
一、填空。
第几次擦燃火柴 看到什么 说明什么
一 大火炉 渴望得到温暖
二 烤鹅 渴望得到食物
三 圣诞树 渴望得到欢乐
四 奶奶 渴望得到疼爱
五 和奶奶一起飞走 渴望得到幸福
二、 较带点词语有什么不同。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三、 理解句子:
1、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飞到什么地方?这说明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 谁也不几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指什么?第二个呢?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我们该怎么朗读理解了的句子?
领会了深刻的词句后,让学习小组各自在cai课件的配合下,小组再从头到尾表演一次,然后自由想办法感情朗读全文。
五、 做总结,学写法。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指导学生按目标来总结,让学生说出课文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
学生补充完整板书,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想象合理性。
六、做作业,再巩固。
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的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围绕中心,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 指导写一段学习通过合理想象来丰富作文内容的话。
目标完成过程:
一、 检查朗读。
检查朗情况,质疑学生朗读的原因。
二、 学习表达。
1、 这一篇童话,为什么那么感人?
2、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作者运作了什么表达方法?
3、 合理的想象让童话使大家深受感动,你们想想也来试试这一写法?
三、学法迁移。
指导学生写一段学习通过合理想象来丰富作文内容的话:
1、 观察秋天校园的紫荆花。
2、 学习小组展开丰富想象,说说紫荆花的静态和动态的美。
3、 老师点拨,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合理的想象,并归纳出一些合理想象板在黑板上。
4、 学生根据集思广义的合理想象进行片断练习。
知道:她曾经看到多么美丽的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
擦燃火柴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美妙的幻象: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飞走了
悲惨的现实:
(学生补充) 寒冷 饥饿 孤单 痛苦 冻死 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飞到新年的幸福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