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教案【精选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水循环》教案【精选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水循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

教学难点: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序言: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如画”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的比较,显示出水对生命非常重要,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水的良性循环。

在水的循环中,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引入第1节)

(一).情景导入:

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多媒体展示),学生就此图开展短暂讨论: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讨论后请学生尝试回答此问题。

(二).实验探究及分析:

1.请部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有学生准备实验过程的录象)

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总结分析:

多叶: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少叶:试管中水位下降稍明显,袋内壁水珠较少。

无叶: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2.提出问题: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实验(请学生上来):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

现象:从上下表皮上冒出了气泡,且下表皮冒出的气泡多

结论:水以气体形式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这就是蒸腾作用。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3.提出问题: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低倍镜观察叶表皮

(3)画图

总结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评价,对一些学生的实验失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叶表皮、气孔的结构。

4.气孔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叶表皮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气孔的结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侧细胞壁容易伸长,引起整个保卫细胞向外侧弯曲,于是气孔就开放了;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整个细胞的体积缩小了。

气孔的张开或闭合可以调节蒸腾量的大小使植物体内经常持着适量的水分。

5.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用一个FLASH动画演示

讲述:科学家们测定,植物体因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量是惊人的。

例如: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的水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则被蒸腾掉了。

问题引入:“根吸收进来的水,绝大部分都散失掉了。这不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吗?”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让学生现场体会一:给每位学生分发酒精棉球,在手上涂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涂抹酒精的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酒精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意义1、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受高温的伤害。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一部分热量的缘故。

让学生现场体会二:(分发给每位学生半杯橙汁和吸管)我们用塑料管喝饮料时,如果嘴不用力吸,饮料能进入到口中吗?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不能。因为缺少使饮料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

意义2、蒸腾作用同样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里,这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分。

感受:我们喝饮料时,吸入的不仅是水,还有溶入其中的无机盐、糖分等

意义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这是因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所以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无机盐也随着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叶片。

(四).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FLASH动画)

总结: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蒸汽的形式送入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如海洋湖泊,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

(五).爱护植被,绿化家园

1.请同学上台扮演主持人,播报昨日“新闻”:

xxxx年,长江两岸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侵袭。调查表明,由于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5%下降为10%,长期的滥砍乱伐,毁坏了大片的生态保护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水变浑、河床升高是造成洪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水循环有重要作用。

2.算算账:一棵树的价值

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教授德斯先生对一棵树算了两笔账:“一颗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价值来计算,其价值却多得多。据粗略估算,一颗生长了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 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 500美元的蛋白质,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 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 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 250美元。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是165 000美元了。

3.保护自然遗产

人类从森林古猿发展而来,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但到20世纪中叶,全球森林减至40亿公顷,至1980年仅有20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为工业革命开始时的1/80。生态学家认为,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遗产,20世纪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这一宝贵资源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害。森林破坏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其他生态灾难。绿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通过以上的活动,来增强同学们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反思

课后学生反应,整个上课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而是同学们在“做”,不会开小差,思想很集中,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一改以往的“被动听课”为“积极主动的过程参与”,亲身经历的事情很难忘,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就掌握得很牢。

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思维。记得让学生喝饮料感受吸力时,有个学生说:“吹,也能把饮料吹到嘴巴里”。我当时感觉该生瞎扯,然后对他说:“那请你吹给我们看看”。学生说杯子里的不行,要密封的剩下半盒的。课后我按照他的说法做了一下,果然如此。吸,是减少口腔里的空气压力;吹,是增加饮料盒里的压力,都是造成压力差。所以,老师虽然年龄大,知道的、经历的不一定就多,师生间的学习是相互的。

《水循环》教案 篇2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析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以及相互关系;

2.知道什么是水循环;

3.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4.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思路

复习引入→复习地球的外部圈层,引入水圈

案例分析→引入长江为案例,分析水体相互关系和水循环

案例内容学习目标

长江流域水体的分布→地球水体的类型

长江水源的来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动力、类型→归纳水圈的特点

水的三相如何变化,水的空间分布如何变化→水体之间通过水循环的环节相互联系,并伴随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长江各水体的作用,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的分析→水循环的意义

引用黄河断流案例→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归纳总结

★学习过程与方法

[复习引入]在第一章我们学过地球的圈层结构,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这当中能以固、液、气三相并存且能相互转化的是哪个圈层?水圈里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水不仅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正因为有了水,地球才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这一章我们将探讨和学习地球上的水圈的基本运动规律和水资源对我们的影响。今天首先让我们一起探讨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案例分析]打出以下歌词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设问和读图分析]

1.你能说出这首歌曲的歌名吗?请你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长江的地理特点。

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长江属于哪一类水体?读长江流域地形图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试在图上指出长江流域上存在哪些陆地水体?

结论:

(1)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2)陆地水体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生物水、土壤水、沼泽水。

3.读图思考、讨论:长江的水源来自哪里?歌词里为什么说“你是无穷的源泉?”

回答:

(1)长江的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其中最主要是来自大气降水。

(2)大气降水是来自大气水,而大气水是来自海洋水和陆地水的蒸发。

(3)水蒸发的动力来自:太阳辐射

(4)海洋水通过水汽输送(大气运动)到达陆地上空。

(5)长江水最终流入海洋,这说明水完成了从海洋à陆地à海洋的水循环的运动过程。这种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因此称为海陆间大循环,这一循环过程使长江水源源不息,并且不断得到更新。

4.根据以上分析,请你归纳水循环是通过哪些环节完成的?你认为哪些环节对我们人类影响最大?今年入秋以来我省出现大旱是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结论:(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5.请在《评价手册》上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

6.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相是通过哪些环节产生变化的?水在空间分布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结论:(1)液态水通过蒸发变成气态水,气态水通过降水变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在三相的转变过程中,使能量得到不断的转换,也使各种水体得到不断更新。

(2)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空间分布也在不断变化,从海洋à大气à陆地(生物圈、岩石圈)à海洋,说明水循环使水在四大圈层中不断转换,同使也通过水循环使四大圈层紧密联系在一起。

7.假如你是太平洋中的`一滴水,有机会通过水循环到长江流域进行一次旅行,请你说一说你的经历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注意水的形态变化、流速变化和地形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出示长江干流地形图和上游、下游的景观图,思考为什么长江的上、中、下游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回答:长江属于地表径流,长江能塑造地表形态,上、中游河流侵蚀形成峡谷,下游河流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8.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不断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调节全球水热平衡,还塑造地表形态。

([活动:讨论]课本p60活动题,通过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举出实例。

结论: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板书]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海洋循环、陆地循环

三、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不断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调节全球水热平衡,还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布置作业]完成《评价手册》p63-64第1、2、3题

《水循环》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2.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

2、能力目标:练习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难点: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这里生有大量的。

2、导管能自而运输,而筛管能自而运输。

二、导入新课

想象“假设没有水,一棵树会怎样?”一分钟后回答,那么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是什么呢?

三、合作探究: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取一段带叶的茎,插进滴有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取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完成: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1、阅读p110-113,做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参照教材第112页图3-29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认识气孔并叶片的结构。

2、阅读课本112页,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保卫细胞与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何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2)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是 ,它的'开闭由 控制。在白天和黑夜,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观察课本113页图,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对照图讲一下生物圈的水循环吗?

2、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3、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四、交流展示

五、归航拾贝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由茎运输到叶,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保护绿色植物。

六、达标测试

1、P1141

2、P1142

3、P1143

4、P1144

5、我们给果树剪枝时,往往会发现从枝条的断面上渗出许多汁液,这主要是( )

A、来自木质部导管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来自韧皮部筛管中的有机物

C、来自韧皮部筛管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D、来自木质部导管中的有机物

6、在茎的结构中,导管、筛管、形成层分别属于什么组织( )

A、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 D、分生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7、若将一段帯叶的鲜嫩幼茎浸入含有红墨水的水里,光照2—3小时后,取出幼茎横向切断并观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在上述操作中,采取光照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

8、温带地区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会脱落。植物落叶的主要意义是( )

A.减少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 B.减弱植物体自身的蒸腾作用

C.使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能力加强 D.使植物体避免寒冷气流侵袭

4、在移栽植物时,将无色塑料喷到植物的叶面上,结成一层二氧化碳、氧气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透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其原理是( )

七、学习感悟:

《水循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之后引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置悬念“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来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问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都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

【学生回答】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

教师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呢?

【学生回答】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教师总结】水循环最基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并请学生演示。

3.水循环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水循环的意义有哪些,同时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提示河流对地貌的影响,海边气温变化等。

学生通过分析教材,理解生活中的案例,最后与教师一起总结水循环的意义。即: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等。

环节三:小结作业

教师与学生通过再次学习水循环示意图,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同时让学生课下去查找资料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课题:地球上的水同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新课导入]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

[教师精讲]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

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

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

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

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师: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考讨论图右的“读图思考”。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通过读图观察,可以得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当河流与湖泊之间存在补给关系时,假若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则存在两种情况,即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由河水补给湖泊水;反之,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由湖泊水补给河水)

师: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

生1:有冰川融水、湖泊水。

师:还有吗?

生2:大气降水。

师:对。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一下,谁来说说长江水的补给?

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板图:长江中下游河段及与之相连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师:非常好!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当湖水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时,湖水会补给河水,但当雨季到来时,长江水位高涨,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会怎样?

生:(齐答)河水补给湖水。

师:对,所以长江水和湖泊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长江处于洪水期时,湖泊对河流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调节洪水的作用。

师:非常好!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吗?

生:我们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湖泊——水库来防洪。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事实上,不仅河流与湖泊之间可以相互补给,河流和地下水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相互补给关系,补给的方向均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差。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我们研究的水体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看就不科学了。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课件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思考该河段河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师:这是黄河下游,河床远远高出周围地面,最大的高差要达到7~8米,那么河水和地下水之间会是怎样的补给关系?

生:河水补给地下水。

师:很好!李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吟诵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奔流到海后真的就不复回了吗?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动画

(动画演示: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水循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第59页“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屏幕展示思考题)

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

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你能用更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各种类型的水循环吗?

(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回答所列问题)

生1: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主要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生3:水循环可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师:大家都回答得很正确!三种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也是环节最完整的是海陆间循环,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这一循环过程,大家要注意每一个箭头所代表的环节的名称。

(用边讲边画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加强学生对海陆间水循环每一个环节的记忆)

师:海陆间循环我们一起完成了,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完成其余两个水循环。

(两学生板画完成后,师生共同指认所画箭头的含义)

师:正是生生不息的水循环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生机,同时人类活动也在时时影响着水循环。教材第60页的活动题给我们列举了两个例子,我们在课前布置大家分别收集与这两个例子有关的资料,下面就请两组同学派出代表分别上台谈谈各自的研究结论,可以在投影仪上投影你们收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前先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也可以更好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比被动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资料得到的感受和效果要好得多)

生: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但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根据学生提供资料的情况,可补充自己准备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黄河断流的严重性)

(课件展示:黄河断流图片和资料)

师:刚才我们第一小组的同学代表的发言非常精彩,语言表达思路非常清晰,前因后果的分析也是有条有理,并且还收集了黄河断流的图片,大家看了是不是很揪心啊!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我们一代一代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可由于我们无节制地对她进行索取,致使出现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1997年断流时间竟长达226天。黄河断流,除了刚才我们同学所说的原因外,黄河源头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大量退化,黄河上游河段的森林大量砍伐使乔木林覆盖率几乎不到0.35%,这些都是黄河断流日趋严重的原因。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行为!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小组又是如何解答另一个同样让我们忧虑的问题的。

(第二组代表上台发言)

生: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师:这位同学说得也很好!由于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泉眼枯竭在全国很多地区极为常见。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人们常常不顾客观自然规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上面两个事例都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不良影响,你们有没有发现主要是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必然对水循环产生不合理的影响,那么,人类能否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呢?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生1:人类可通过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变降水这一环节。

生2: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改变地表径流。

师:很好!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还可以通过补充地下水、植树造林、改变地下径流等。

师: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原理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视频1:“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长江水属于水循环中哪一个环节?

生:地表径流。

师:它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生:因为不断地有降水补充。

师:正因为不断进行的水循环,使长江水得到了不断的——

生:(齐答)更新。

师:对!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几个素材又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些意义?

(图片:“黄土高原地貌”)

师:黄土高原当初形成的时候地表是平坦的,是什么使它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再加上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表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

师:回答得很好!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它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图片:舟山渔场)

师: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呢?与水循环有什么关系呢?

生1:处于大陆架,阳光充足。

师:还有原因吗?

生2:暖流与沿岸北下的冷水相遇。

师:很好,它的成因还和长江、钱塘江在其附近入海有关,谁来具体讲讲?

生3:因为长江、钱塘江入海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这里饵料很丰富。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材料分析和总结一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讨论后发言,课件展示结论)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塑造地表形态。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圈的构成和特点,各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写一篇小论文,课后评比。

2.请你提出10条节水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