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的教案设计(优秀21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1

1、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像巨龙,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像绸带,这是京杭运河,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搜集的信息

1、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2、在地图上,我们看长城和运河只是一段线条,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长城和运河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自学课文。(出示要求)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

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的诗篇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绸带 中华民族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 这首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长城,第二部分写的是运河。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四、精读课文,感受长城外在特点与内在精神

1、赏词析句体会“奇异”的外在表现——雄奇英姿: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请画出有关词语。◆(出示1-6句)

奇异: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板书)

(1)看图理解上述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

巨龙: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长城的长。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穿行:与“横卧”一词比较。长城像长龙一样自西向东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写出了长城的矫健与壮丽,赋予长城以动感。

(2)这些词语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绵延万里 曲折起伏 雄奇壮观

(3)选用文中和补充的词语说一段话表现长城的特点。

(4)朗读体会“奇异”的外在表现——雄奇英姿:是啊,长城雄姿英发,宏伟壮丽,你看他——(引读4句话)

2、描述体会“奇异”的内在含义——“不朽的诗篇”:

(1)在“我”眼里,令人感到奇异的不仅仅是长城的雄姿,更是因为他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出示拓展内容,思考:你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有怎样的表现?(惊叹、高歌)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惊叹。(教师引读前两句,学生跟读后四句)

(2)在这里说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的诗篇呢?

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

历代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因此后来长城就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同心同德的象征,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有成语“众志成城” 和国歌中的“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说得就是这种精神;有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说得就是这种文化。长城不朽的是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同心同德的凝聚力啊!

让我们用诵读来弘扬这种精神 。齐读第一部分,突出“不朽”。

3、比较体会设问表达作用: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

(◆出示:下面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一种表达方式呢?)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以设问的方式,激起读者的思考,突出本文的中心,表达内心的情感)

敬佩并自豪地朗读最后两句诗。

五、总结学法,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学习第一部分的经过,我们通过什么方法体会长城“雄奇壮观”的外在特点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抓住中心词“奇异”,通过看图想象、朗读体会、资料拓展等方式。)

五、布置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四字词语写一段表现长城外形特点的句子

例:长城真是雄伟壮观啊!他绵延万里,曲折起伏,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内容和方式。(抓住“奇异”一词体会运河的外在特点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1、在作者的眼里,运河是怎样的?画出有关词语。

2、读读有关句子想想运河的样子。

3、观看图片 ,体会词语含义。

4、阅读补充材料,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三、小组学习1-2。

讨论交流1-2

1、指读有关描写运河样子的语句。要求通过朗读表现出你对内容的理解。

四、小组学习3

◆观看图片,思考: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 全长1747千米自北向南流经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2)柔:水波流动;

(3)有光泽:闪光的绸带,水清澈而闪着银光。这是银光闪闪,如果是早晨,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

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

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如果说长城给你的印象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的印象呢?(清秀柔和)

指导读诗句3-4。

五、小组学习4

◆出示阅读资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南北的运输流通。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至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还要长。

我们现在的京杭大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他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能借用诗中的词句来表达吗?

讨论交流4: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祖先们这种创造力的高度概括。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们神六载人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指导朗读诗歌5-8

小结:是啊,这清秀柔美的运河就是一首动人的诗篇。

◆齐读小诗:

运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聚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

运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造的美,是灵动的美。

指导自豪地读诗的第二部分

六、总结升华

长城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

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齐读诗歌

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部分。

2、看图上几个四字词语写一段关于运河的话。

3、搜集资料: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板书2 长城 和 运河

奇异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穿行 像绸带飘落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雄奇壮观) (清秀柔和)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 “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板书:

2   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案 3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略)

导入新课:

一、出示中国地图,说说中华奇迹

1、听说同学们上课前,都作了预习,对吗?对课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你们一般都通过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迹是怎样解释的呢?(出示幻灯:)

2、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居住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的中华奇迹,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奇迹?

3、学生的回答力求简练,只要说出名称即可,不必具体描述。

二、在图上找出长城和运河的位置,导入新课

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人间奇迹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的横线运河)

2、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今天啊,佘老师就带着304班的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3、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俯瞰),长城和运河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想知道吗?哪赶快打开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

三、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

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2)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可 出示幻灯片: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dié

dàng)跌宕起伏

小结:运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叫举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

2、在我眼里,这是一和什么样的景象?(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

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的前六句。教师指导读,要读出惊奇,要读出对长城雄伟壮美的那种情感来。

四、了解长城的建筑,指导自豪的读。

1、想想看,这样一座前不见到,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而我们最应该赞美的是谁?(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面对着我们如此智慧的祖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祖称真了不起,赞美我们的祖先,内心充满自豪)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长城部分的诗。

五、了解长城的历史,理解不朽,指导深层次地感悟长城。

1、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在这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2、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流着我们祖先的血汗。

3、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明入山海关依然轻面是易举,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每一块砖石,每一方泥土,都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象征!)于是: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巍然峨然的一个民族的魂

出示图画: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所以画家用画歌唱这种精神(出示画)

诗人用诗传颂这种精神(出示图片)

那么我们呢?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去读这种这种精神

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

第二部分:运河的教学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播放录像)

二、了解运河的特点,指导美美地朗读

1、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如果说长城给你的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的是什么?(运河是美丽的)

2、诗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 这是银光闪闪,如果是早晨,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

4、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5、这又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6、指导读诗句,运河是美的,谁能读出这种美?

三、了解运河的创造,指导动情地朗读诗文

1、回到课文中,伸向天边说明什么?(运河长)是啊,这条运河是从哪到哪?

2、(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3、它连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4、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

5、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流通,你说,能有这样的想象的人,怎样?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

6、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们神六裁人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7、指导朗读诗歌

四.了解运河的历史,指导自豪地朗读

1、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2、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3、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4、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出示幻灯):

运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聚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

运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造的美,是灵动的美。

5、指导自豪地读诗

第三部分:结课

出示地图:

一、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二、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三、听诗

四、读诗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索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学习运河片段,了解运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学习运河片段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8、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9、指导读:

10、总结: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11、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四、读诗,指导背诵…

五、同学们,除了长城和运河,我们国家还有那些人间奇迹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介:故宫、天坛、兵马俑……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5

今天开始了《长城和运河》第一课的教学,上课前后翻看了很多资料,对长城和运河的知识也更多的认识,对于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我做了些思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地位在读通课文读流利,完成生字新词的教学。

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了我的教学,今天感到欣慰的是课堂上为了上出文本的体裁——诗歌的味道。

1、孩子们在自由读完课文之后,我请孩子们决定请几名同学来读课文比较好,孩子们说出要两名同学自然也说出了其中的缘由,课文写了长城和运河两个部分。

这个主意很高,让孩子来决定,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把阳刚与阴柔之美的区别化于无形,非常棒!

2、在多人次的朗读之后,我再次让孩子们比较这两部分文字的异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每小节的头尾相同,我告诉孩子这就是现在诗歌的特点,文字往往是一咏三叹。

3、对于不同的部分,我们师生对比读,在读中孩子们明白了异中有同,在长城和运河的介绍中都是先打比方说明特点,然后在说地理位置和赞美之情。这样几番读来,孩子们不仅把课文读通读畅,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初步感受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动人,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的整齐的节奏和韵律。

简单的处理,抓住了诗歌显著的特点!这里,姐姐强调了“初步”。我很想知道,姐姐明天准备怎么来突破难点——两个比喻句的理解、看图写话的处理、资料介绍的处理?一节课两处言语拓展显然有些吃力。不知道姐姐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两大难题?

生字的教学我借鉴了鸿雁版主帖子中的点子,重点指导了“族”、“蜒”和“驾”。对于“族”,这个生字的出现,我是让孩子猜猜我今天隆重推出的是哪个生字,怎么猜呢?我先写了同类的字施肥的“施”,国旗的“旗’,孩子们兴奋得大叫是“族”。顺势讲了“族”这个字,由“旗帜+箭矢”构成,表示同一旗帜之后的用武器保卫自己、猎取猎物的共同体,即氏族、家庭、民族。

对照自己设定的课堂目标,今天的课堂可以说是成功的。呵呵,给自己加油!

长城和运河课文原文 6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录象资料。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长城图、运河图,认识长城和运河。

(1)说出画面上所画的地方。

(2)板书:长城 运河

(3)运河: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道。

2、揭示课题:15 长城和运河。

二、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1)学习生字:驾驶、壮

(2)读句子。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课文,说说:诗中写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并完成课文填空。

填空内容: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 。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 。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 观看介绍长城的录像片。

(2) 听录音,展开想象,模仿读。 (看图,做动作理解:连绵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 学习生字:谱、创、华。

(4) 自由练读。

(5) 指名或分组赛读。

3、展开想象,自主学习,朗读第二节。

学习生字:丝、首、京、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

2、总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们。

3、指导背诵。

4、拓展练习: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其他一些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想象说话: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 ,它像 ,又看到了 ,它像 。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壮”。

3、自行练习,书写其他生字。

板书设计:

15、长城 和 运河

像巨龙 像丝带

中华民族的祖先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析两个小节的词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基本常识,体会它们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

1、感知课文。

录音机范读,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a、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b、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

欣赏描写“长城”奇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观,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长城有多长?

(2)穿行在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3)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的前四句。(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的语气来。)

(4)出示地图让学生找找山海关到嘉峪关所跨越的省市,深化学生对长城”长“的特点的体悟。

(5)课文里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这里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拟人)这里为什么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3、了解长城的建筑、作用、规模等方面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样一座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们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呢?这奇迹是谁创造的呢?(我们的祖先)面对如此勤劳、智慧的祖先,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赞美祖先)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赞美咱们的祖先。齐读最后两行诗。(带着敬佩和自豪的语气)

三、自学课文第二节

1、同学们,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高大、雄伟、壮观的景象,而京杭大运河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请同学们各自读课文第二节,然后结合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小组交流讨论,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举手提问。

2、学生分小组自学。老师适当进行个别点拨。

3、全班结合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着重体会运河如“绸带漂落大地”的美景,了解运河的基本常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开凿运河所付出的艰巨劳动。

4、朗读第二节。

(1)各自练习朗读。

(2)指名感情朗读。

(3)同桌间互相品读。

四、总结深化

1、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

文章两部分的读法完全一样吗?(第一部分应该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1)从形式和内容上把握这首诗歌的层次和特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长城”、“运河”是中国的两大奇迹,本文仅仅是赞美了它们吗?

总结:“长城”、“运河”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奇迹,但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如故宫、圆明园、秦始皇兵马俑、三峡工程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和搜集相关的文章及资料。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9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长城和运河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

长城和运河课文原文 10

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长城。在这十一黄金周里,我与爸爸来到了北京八达岭长城。

十月三日,我和爸爸还有爸爸的朋友以及一个小妹妹,来到了长城。北京的车极其多,在路上堵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八达岭长城。我们吃过午饭后,乘免费公交车来到了长城门口。

万里长城是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的。经过历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它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长约1多华里,因而名为万里长城,小学生作文《长城》。

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台四部分组成。城墙平均高7。8米,最高达14米,城墙的外侧一般都选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难。烽火台专门传递军情。规定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如此传递,千里之外的敌情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使朝廷了解。

登上西门城楼,长城向两侧依山而筑,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城墙墙高8。5米,底宽6。5米,顶高5。7米,可容五马并驰,十人并行。至今在长城的关隘上还能见到数千斤重的大炮。

万里长城就是壮观,有一些外地游客来北京,就是冲着长城来的。我爱长城!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设计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朗读、讨论等方式,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想象,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长城和运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指导正确书写生字。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长城和运河各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长城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把长城比作巨龙?

(3)指导朗读,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

学习第二节:

(1)过渡:长城的雄伟壮丽让我们感到震撼,那么运河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

(2)指名交流运河的特点。

(3)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把运河比作绸带?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感受运河的绵长美丽。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回顾全文,思考:通过学习,你对长城和运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爱国情感。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收集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准备交流。

《长城和运河》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俺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发明奇迹 天堂

2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发明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局部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案 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

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

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设计 15

教学目标:

1、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11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壮创华京堂”5个汉字。积累词语“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

2、通过阅读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壮观,感受她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1、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这首诗歌。

2、能在熟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并通过适当的资料补充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感受她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驾驶(注音)指名拼读,齐读词语。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两个形声字。

2、师:今天,就要由我这个临时机长驾驶着飞机带你们飞上祖国的蓝天,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我带着你们先去了哪里,后来又去了哪里?(师读课文)

3、指名学生交流。出示图片(长城、运河)

出示词语: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谁来读好它们的名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位列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大家都很熟悉;运河不同于黄河,它是由人开凿、挖掘出来的,是一条人工河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就让我们亲自驾驶飞机飞上蓝天,去领略长城和运河的独特风光吧!

2、字词重点反馈:一副曲折蜿蜒嘉峪关中华民族创造丝带首都北京

(1)开火车抽读,注意读音

(2)齐读词语

3、将生字送回课文,分男女生再读课文。

4、现在,老师想看看小朋友默读课文的本领怎么样?(不动唇,不出声)边默读,边想想,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表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是哪个词语呀?(你们真了不起,都能边默读边思考了)

2、指名交流出示:壮丽。(学习生字“壮”,板书)。——

3、壮丽就是壮观、美丽的,你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1)自读

(2)指名读,评价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这么壮观的美景,我们可得好好欣赏一番,你们轻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长城和运河的特点,用直线划一划。

(1)自读,直划

(2)同桌交流,互相补充。00

(3)集体交流,出示: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从首都北京到天堂杭州

借助图片读好词句

(1)图1:你们看,这就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她跟山脉一样,连绵起伏:同飞腾的巨龙一样,曲折蜿蜒;指名读句: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齐读。

(2)图2:她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那里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雄关”,总长6700公里。长城气势之壮丽,跨度之长,难怪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指名读: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3)图3:谁已经能借助图片读好这几句话:(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从首都北京到天堂杭州。

学习“丝”,板书,注意笔画。

师补充:读得真好。是呀!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读出长城与运河的壮丽景象。师生配合读文。

(去掉相同的两句)

师过渡: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赞叹: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长城,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的运河真不愧为——板书:人间奇迹

2、通过补充资料,了解课文内容

听一听,老师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间奇迹的。要仔细听。

长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她长达6700公里,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她规模浩大、气势壮丽、历史悠久,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她传递了南北两地的经济、文化,也是世界建筑奇迹。

她们的建造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所以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3、现在你们对长城和运河一定有了更多的了解吧!让我们来放松一下,来个脑力风暴吧!

要求:把相关的内容连一连

长城运河

2000多年历史

6700公里

1794千米

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丝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山海关——嘉峪关

北京——杭州

军事工程交通工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课外。

1、现在让我们通过照相机的。镜头再一次从高空欣赏祖国这壮丽的景象吧!

2、师: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财富,在啧啧称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让古老的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16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师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城运河。

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赞美长城运河的诗歌。出示课题:长城和运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丽、创造、中华民族”。

(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

(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近字“状”进行比较区别。

(3)词义重点:壮丽(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习中进一步理解。)

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 万里长城像  巨龙    穿行在大地。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

(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真是一幅   壮丽     的景象。(再次理解“壮丽”)

(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

5、男女生比赛读,挑战读。

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板书:不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运河又谱写了怎样的诗篇呢?

自由读第二节,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丝带、首都、北京、天堂

指名读词语。

(2) 出示实物“丝带”,感受银光闪闪。

2、比一比,第二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出示填空:京杭大运河像     飘落在大地,            ,          。

(2)看图体会“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板书:像丝带

(3)师补充: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在她的哺育下两岸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运河的感激之情读课文的第二节。

3、小组比赛读第二节。

4、找好朋友读。

5、师引读:京杭大运河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百姓,浇灌着万亩良田。她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板书:动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小结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驾驶、壮丽、中华民族、首都、北京、天堂

2、写字指导“壮”。(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小结: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一刚一柔,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一)拓展

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也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出示媒体:人间奇迹)

(二)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到课外了解一下。

附板书

长城和运河

不朽    动人

像巨龙    像丝带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9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会在田字格里写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熟读这首诗歌。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特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知道万里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索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学习运河片段,了解运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学习运河片段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 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8.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9.指导读:

10.总结: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11.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四、读诗,指导背诵…

五、同学们,除了长城和运河,我们国家还有那些人间奇迹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介:故宫、天坛、兵马俑…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运河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绵长柔美)

《长城和运河》教案 18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略)

导入新课:

一、出示中国地图,说说中华奇迹

1、听说同学们上课前,都作了预习,对吗?对课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你们一般都通过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迹是怎样解释的呢?(出示幻灯:)

2、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居住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的中华奇迹,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奇迹?

3、学生的回答力求简练,只要说出名称即可,不必具体描述。

二、在图上找出长城和运河的位置,导入新课

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人间奇迹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的横线运河)

2、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今天啊,佘老师就带着304班的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3、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俯瞰),长城和运河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想知道吗?哪赶快打开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

三、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

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2)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可 出示幻灯片: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dié

dàng)跌宕起伏

小结:运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叫举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

2、在我眼里,这是一和什么样的景象?(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

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的前六句。教师指导读,要读出惊奇,要读出对长城雄伟壮美的那种情感来。

四、了解长城的建筑,指导自豪的读。

1、想想看,这样一座前不见到,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而我们最应该赞美的是谁?(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面对着我们如此智慧的祖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祖称真了不起,赞美我们的祖先,内心充满自豪)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长城部分的诗。

五、了解长城的历史,理解不朽,指导深层次地感悟长城。

1、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在这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2、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流着我们祖先的血汗。

3、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明入山海关依然轻面是易举,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每一块砖石,每一方泥土,都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象征!)于是: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巍然峨然的一个民族的魂

出示图画: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你说,还有什么样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达这样的精神呢?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

所以画家用画歌唱这种精神(出示画)

诗人用诗传颂这种精神(出示图片)

那么我们呢?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去读这种这种精神

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

第二部分:运河的教学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播放录像)

二、了解运河的特点,指导美美地朗读

1、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如果说长城给你的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的是什么?(运河是美丽的)

2、诗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 这是银光闪闪,如果是早晨,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

4、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5、这又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6、指导读诗句,运河是美的,谁能读出这种美?

三、了解运河的创造,指导动情地朗读诗文

1、回到课文中,伸向天边说明什么?(运河长)是啊,这条运河是从哪到哪?

2、(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3、它连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4、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

5、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流通,你说,能有这样的想象的人,怎样?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

6、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们神六裁人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7、指导朗读诗歌

四.了解运河的历史,指导自豪地朗读

1、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2、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3、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4、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出示幻灯):

运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聚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

运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造的美,是灵动的美。

5、指导自豪地读诗

第三部分:结课

出示地图:

一、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二、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三、听诗

四、读诗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19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20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难点:在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的同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或图片)、歌曲《长城长》

一、音乐导入,渲染氛围

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长城,你们还记得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吗?[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这句话。]

生:(出示)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们再一起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2、我们都知道奇迹是指(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不平凡的业绩。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难能可贵的)。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录象走进长城。(播放录象)

二、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长城远景图片):如果要为刚才那个短片配上一两句话,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合适?

3、a: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 读了这句话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哪个词让你体会最深刻?

(2) 看完了图片后,你一定更明白“崇山峻岭”这个词的意思了吧?再看一看图中的长城的样子, “蜿蜒盘旋”也不难理解了吧?

(3) 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长城长这一特点的呢?你觉得这样写好吗?好在哪?

(4) 同学们越来越善于思考了。谁能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大家说读得怎样,你能把它的气魄雄伟读出来吗?

过渡:还有哪句话可以做这些图的解说词?

4、b: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长城长)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绍长城“长”这个特点的?(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两个地方。(出示图片:山海关、嘉峪关)

(1) 我们再看看要从山海关到达嘉峪关一共要经过哪些地方?(出示地图)[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2) 现在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评价长城?(真是气势雄伟……)

(3) 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相信更能把长城的气魄雄伟读出来。

过渡: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从更近的角度去认识长城。

三、品读词句,品味长城――学习第二自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成的。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磐台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a、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词语令你感到很新奇吗?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垛口、嘹望口、射口

(2)、听了老师说的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垛子、t望口、射口吧!

(3)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台顶上燃烟放炮,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可以传到朝廷。]

c、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重新感受一下长城的巧妙设计和高大坚固。

{资料:八达岭城墙高6―9米,最高处达到10米:墙体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达3。1米,重1。5―1。7吨;墙体填满泥土、石块、用夯筑实;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汁掺石灰粘结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过渡:长城作为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不仅建得高大坚固,而且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对长城了解了这么多后,你想到什么?

四 披文入情,倾情长城――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你是怎么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的呢?

a、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会遇到哪些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建长城的材料: 一块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我想问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斤?(50斤)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60个)

(2)建长城的工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长城的长度:一万三千里、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出示:据记载,单是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900里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如果将其砖石、土方用来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三四十周。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多少:许许多多,无数)能想象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了吗?让我们再把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

4、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 “ 智慧 ” 的结晶 ? 智慧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长城的长、高大坚固、设施齐全,能防御敌人又能进攻敌人。)

5、此刻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转变成一种崇敬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6、小结全段: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

五、拓展,激发自豪之情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2、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明白长城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六、拓展,激发自豪之情:

长城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许多海内外的名人志士都把登上长城作为自己的梦想,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的元首曾登上过长城。

1、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位国家领导人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指名读。

出示: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总理拉宾”

2、长城,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七、布置课外选做任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

预习设计:

1、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自学生字,划出新词,并给生字组词。

3、  查词典理解:蜿蜒、不朽、奇迹。

4、  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5、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长城和运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3、课堂习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要求学生跟写:长城

2、读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城吧――打开书本,看P6插图

3、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知道的长城?学生交流

4、老师补充:我们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有6700千米。看,它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像巨龙一般。听了老师的介绍,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5、再跟老师来写字:运河

6、读词,看,p7,这条闪着光亮的河流就是运河,因为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因此又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

7、提问:关于京杭大运河,你还知道――?

8、老师补充: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47千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9、现在,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10、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长城和运河,读题

11、这是一首诗歌,共有两个部分。请同学们赶紧捧起书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驾驶 谱写  创造――表示动作的。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形容词

奇异  奇迹  不朽  ――区分奇异、奇迹

民族  绸带  诗篇  ――注意平翘舌音

山海关 嘉峪关 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表示地点的词语

(2)指名读这些词语,并关注同组词语的共同之处

(3)词语来自课文,课文你能读通了吗?分部分读课文,正音。

注意指导诗歌的节奏

注意问句的读法,语调上扬。

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课文内容评价。

(4)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是谁创造了它们?()读到这里,你感到――(自豪)

(5)集体自豪地读课文,培养语感。

三、生字指导,课堂习字。

1、看生字,哪个字比较难记、难写?

2、重点指导“蜒、谱、族”的记法和写法

比较并组词:延(  )  谱(  )  族(  )

蜒(  )  普(  )  旅(  )

3、习字册描红并书写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通过文字、图片了解它们的奇异景象。

3、比较组词,巩固对生字的积累

驾(  ) 朽(  )  篇(  )  绸(  )

架(  ) 巧(  )  遍(  )  周(  )

4、划词,准备默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或者运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

驾驶 谱写 创造 曲折蜿蜒 不朽的诗篇

中华民族 绸带 奇异的景象 人间奇迹 飘落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3、长城很长,又被称为“万里长城”(板书)运河从北京直通杭州,被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仔细欣赏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阅读探究: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长城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

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总长约6700千米。6700千米是多长呢?举个例子来说吧,从我们张家港到首都北京的路程大约是1105千米,6700千米就等于我们从这道北京三个来回。讲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难怪我们把长城又叫作“万里长城”。

谁来读读这奇异的景象?

你能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说这奇异的景象吗?――雄伟、壮丽

(5)引读――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读懂了这个词,你再读这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怎样?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一切我们能想象得到吗?人们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读词。

(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4、齐读。尝试背诵。小黑板出示:

我驾驶着――

一个――

像――

连绵起伏,――

东起――,西到――

万里长城――

是谁――

是――

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还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那就是――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奇异”,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样,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

伸向天边――长。补充:全长1747千米。与我们这到北京的距离1105千米比较,还要长。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样贫乏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读。

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白了这些,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帮助背诵)

7、尝试背诵

三、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

1、长城和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人去拜访,并写下了它们的奇异景象――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

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头,在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像一面明镜,映着两边的绿树、青山、人家。河水晃动着蓝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

2、读读这些句子,再仔细观察我们课本上的插图。你也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或运河吗?

3、学生交流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

3、完成课后练习5,语文自习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