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印度地理教案 篇1

印度地理教案

(总结板书)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承转)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提问,出示印度农业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板书)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

(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入)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也可提问学生)。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提问)印度从位置看,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我们相邻,那么大家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家了解多少呢?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世界文明古国

(承转)在印度有一种动物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大家知道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简要介绍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民族众多的国家)

(展示)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承转)一个国家要想社会安定及不断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农业生产作为保障,而农业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从地形及气候两方面看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

(展示)(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

(展示印度农业分布图及降水量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承转)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展示)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教师总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七年级印度教学设计 篇2

授课章节

第七章第三节

课 题

印度

授课课时

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   知道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文明古国。

2.   记住印度的季风气候特征以及西南季风给农业带来的影响。

3.   记住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4.   知道印度重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5.   明确印度的北中南三大地形区。

能力目标:

1.能在印度季风图上介绍印度旱雨季盛行的季风,并分析西南季风所造成的水旱灾害。

2.利用作物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3.利用矿产与工业分布图,分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与工业分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人地观念。

2.树立人定胜天的必胜观念。

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2、3、4

能力目标1、2、3

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2、3

教学方法

提纲教学法,读图导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    具

板图、地图册、课本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阶段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谈话导入

讲授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它记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唐代高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最后到达了佛教发源地——天竺)同学们知道天竺是现在的哪里吗?(现在的南亚)打开课本第三页在图上找出南亚,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国呢?(印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日本之后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另一个国家——印度。(板书课题,手绘印度板图)

(一)位置

对照地图,介绍一下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二)历史

印度和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说出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板书: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三)邻国

印度的邻国很多,有陆上邻国,也有海上邻国,对照投影图,完成活动1(1),找出邻国,并说出它们各位于印度的哪个方向上。

学生互相交流。

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照世界地图,介绍印度的位置。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印度的悠久历史。

学生从课本上找出印度的主要邻国,然后在黑板上指出介绍。

阶段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地形

在印度的国土上,南北分布着三大不同的地形区,在地形图上,依次找出,并分析印度地形的分布特点。

学生到板图上填出三大地形区的名称。

(五)人口

印度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增长很快,看图说出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亿?(10亿)仅次于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板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由图推算,未来印度人口增长趋势会怎样?(继续增长,增长数目会越来越大)

读材料分析:印度人口继续增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政府没有采取行动吗?(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分析统计图表,讨论从表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总结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你想对印度的老百姓说些什么?

学生黑板填写出三大地形区的名称。

学生回忆印度的人口数量。

读图计算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

读材料了解印度的政策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差异。

学生通过总量与人均占有量相比,了解人口众多对经济的影响。

学生有感而发。

(六)水旱灾害频繁

1.看两幅水旱灾害图,说明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水旱灾害频繁)

2.看“印度气候类型图”,说出印度属于什么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季)

3.对比印度与东南亚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讨论为什么印度多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雨季降水量特别多,易形成水灾,其它时间则降水过少,易形成旱灾。)

4.印度降水变化为什么这么大,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季风)对照“两种季风走向图”,明确不同源地、风向、盛行的时间、带来降水的多少?完成投影连线——

学生看图了解印度的自然灾害。

查找印度的气候,读图总结这种气候的特征。

了解两种不同的季风及带来降水的多少。

完成表格连线。

内化知识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西南季风对印度的农业影响最为严重,它的时间长短与风力强弱会造成不同的水旱灾害,分析讨论活动内容,弄清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6.如何抵御水旱灾害呢?印度人民做了哪些?结果怎样呢?(修了很多水利工程,仍显不足,但是,印度政府和人民一定会想尽办法,治理好水旱灾害,相信人的力量一定会战胜大自然的。

老师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掌握知识要点。

应该说,印度和我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水旱灾害频繁,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相信我们都有信心团结起来,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学生思考讨论,填写表格。

学生自己了解课本知识。增强战胜大自然的信心。

学生复习巩固本节所讲知识,做基训相应的练习题。

学生谈论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印度教学反思 篇3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带地理课已经快一年了,对于我来说,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也有很多不足要改进,这就需要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反思。我认为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反思如下。印度是初中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章节。印度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本节有四个重要内容: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和学生一起学习前两部分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有关天气、气候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因此我把印度的季风气候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两个与印度季风气候的成因有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的非常认真,非常积极,但是效果不太理想。这时候我应该即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于是我就问:“有问题不明白的请举手。”结果没有一个学生举手。于是我就继续往下进行课程内容。课后我对此进行了深思,印度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如果我能想些办法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该多好!这是本节课我最大的失误,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吸取教训改进教学,更加完善自己的课堂。

印度 篇4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内容,进行沉浸型双语教学。

本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运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让学生沉浸英语环境中,达到自然而然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2.认识印度的位置,明确地理方位,培养学生地图分析能力;

3.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并通过分析人口数据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印度的地理位置 2 . 印度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英语语言环境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

自制地理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英语沉浸法 2.探究式 3.谈话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影片《西游记》剪辑片放映, 引出主题“印度”

[教师提问]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tv plays? what is it about? 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 of “trip to the west”?

[学生活动] 学生用英语讲述西游记的故事

[教师承转] in the story, where does ‘west’ really mean?

(西游记的放映,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西游”的目的地是印度,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主题;另一方面,由于西游记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教师用英语与学生交谈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积极性,并在心理上消除学生语言障碍,克服学生不敢用英语表达,怕说错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再次,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的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英文水平的平台。)

[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 we have heard of india, and we know it’s one of four ancient nations of civilization,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ndia ?

[图片展示] pictures of indian girls and women (including the charming pictures of the miss world title-holders from india in 1966, 1994, , and __.)

[教师介绍] indian girls are very beautiful. they are so beautiful that they have won the miss world titles more than once. not only are indian girls beautiful but also they are good at singing and dancing. let’s enjoy an indian song and dancing.

[影片放映] 印度歌舞欣赏 (在优美欢快的印度音乐观看印度舞蹈,让学生感受印度风情文化,接受美的熏陶)

[图片展示] a few more pictures of indian little boys.

[学生活动] students talk about what they saw from the picture. some students say they are black and they say it’s because it is hot in india, some students say they are poor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in india and so on. (学生发言中,教师在旁边及时鼓励和引导,改正学生表达的错误,帮助学生表达,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更加愿意说英语,用英语。)

印度商务礼仪 篇6

印度商务礼仪

礼节礼仪

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摸脚、吻脚。一般两手空着时,口念敬语“纳马斯堆”,同时要施合掌礼。合掌之高低,对开者宜高,两手至少要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颌之间。若一手持物,则口念“纳马斯堆”,同时要举右手施礼。对于长辈,或对某人表示恳求时,则施摸脚礼(即用手摸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头,以示自己的头与长者的脚相接触)。摸脚跟和吻脚礼是印度的最高礼节。印度东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与客人相见时,总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紧紧贴在对方的面颊上,并用力地吸气,嘴里还要叨念着:“嗅一嗅我!”,以示其对客人的崇敬。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森蒂耐尔人,在与久别挚友重逢时,双方要交替互坐膝头,并热烈地拥抱数分钟,以表示相逢后的喜悦心情。印度伊斯兰教徒的见面礼节是按其传统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时点头,口念“真主保佑”。现代在社交场合上的印度男人们,也开始运用握手礼节了,但印度妇女除在重大外交场合外,一般与不与男人握手。

一般礼仪

正统的锡克教信徒头戴包头巾,不抽烟,不吃牛肉并且不剪头发。

进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脱掉鞋子。

称谓与问候

见面与分手时,男人与男人握手。如被引见妇女,男人不与她握手而应双手合十,微微弯腰。男人不能触碰女,在公共场所不能与单身女人说话。

款待与馈赠

虽然正统的穆斯林妇女通常不与男人见面,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来到印度人家里时,主人会给你戴花环,你应马上把它取下来以示谦让。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圣的动物。

穆斯林不吃猪肉,恪守教义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接受或传递食品时,一定要用右手。

作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交谈

印度人喜欢谈论他们的文化业绩、印度的传统、有关其他民族和外国的情况。

不要谈及个人私事、印度的贫困状况、军事开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饮食习惯

印度人素食者多,且等级越高荤食者越少,等级低者才乐于吃肉食。由于印度南部气候炎热,当地人一般味重,嗜好辛辣性食性,北部印度人的口味相对就轻多了。印度是个香料之国。印度菜的烹调也极重视对香料的运用,主要调料就有十几种,几乎做每种菜肴都离不开。印度北部人烹制羊肉和家禽最为拿手,一般的炮制方法是将鸡肉、羊肉或其它肉类切成小块,腌好后用铁扦串起来挂在天多炉内,用火烘烤制熟。印度人喝菜的方法别具一格,一般都是把茶斟入盘中,用舌头舔饮。他们一般都不爱喝汤,认为任何一种汤都无法与无色无味、冰凉爽口的白开水相比。他们喜欢吃中餐,喜欢分餐制,不习惯用刀叉和筷子,一般 用手抓食。

印度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颇感兴趣。

④副食 爱吃鸡、鸭、鱼、虾和羊肉;蔬菜喜欢西红柿、洋葱、菜花、鸡蛋、鲜辣椒、豌豆、土豆、元白菜、菠菜、茄子、洋山芋等;调料喜用黑茴香、黑芥末子、黑胡椒、小豆蔻、丁香、咖喱汁、玉桂枝、芫荽、辣椒粉、茴香、豆蔻皮、姜、玫瑰香精、黄豆粉等。

⑤制法 对炸、烤、烩、烧、煮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苏菜。

⑦菜谱 很欣赏咖喱鸡、糖醋鳜鱼、烤填鸭、干炸明虾、烩鸡丝、红烧茄子、糖醋里脊、青椒鸡丝、炒辣椒、黄油炒豌豆、鸡火煮干丝、番茄鱼片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伊斯兰教徒均戒酒,喜爱咖啡、酸奶、凉开水等。印度人最爱饮奶茶。有的则习惯加姜或小豆蔻的“马萨拉茶”。

⑨果品 爱吃香蕉、桔子、楷杷、西瓜、甜橙、番木瓜、椰子、荔枝、芒果等水果;干果喜欢杏仁、花生米等。

印度信仰忌讳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他们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表示内心的悲哀,习惯用百合花当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的图案。他们把1、3、7视为不吉利的数字,所以总要设法避免这些数字的出现。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也不愿见到有人使用双手与他们打交道。印度教徒最忌讳众人在同一盘中取食,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也忌讳使用猪制品。由于印度人敬牛如神,所以他们也禁食牛肉。

印度耆那教徒有忌杀生,忌食肉类,忌穿皮革和丝绸的民间习俗。他们甚至把飞虫等都列入不能误伤的忌项,就连地里种的萝卜,胡萝卜等蔬菜也都忌吃。印度阿萨姆邦的居民,对来访客人不接受、品尝他们敬让的槟榔果是极为不满的,认为这样是对主人的不友好和不信任。印度的锡克教人禁止吸烟。印度人不爱吃蘑菇、笋、木耳、面筋、烤夫等,也不喜欢旺火爆炒而成的菜肴。

《印度》教案 篇7

课题第8课  印  度(一)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执教教师:

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 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 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2.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法学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 度是一个什么样的 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板书:第8课  印度

重难点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图9.27“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 、恒河平原、德干高 原,说说印 度地形分布的特点。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 度位 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 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 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3.课件展示:图9.28“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xx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xx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5.学生朗读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6.学生讨 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②课件展示: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总结应用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反馈练习]1.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来源:第一范文网]2.印度产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西南季风不稳定   b.东北季风势力强c.东北季风势力弱      d.气候炎热降水少3.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的大河是(    )a.印度河     b.恒河 c.雅鲁藏布江  d.布拉马普特拉河4.印度最主要的地形区是(    )a.德干高原   b.恒河三角洲c.印度河三角洲   d.喜马拉雅山地5.下列国家中,不是印度邻国的是(    )a.巴基斯坦   b.中国  c.尼泊尔     d.巴勒斯坦参考答案:1.c  2.a  3.b  4.a  5.d※活动与探究1.借助印度的人口问题,联想我国的人口 问题及人口政策。2.借助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国情,试分析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讨论应如何防灾减灾。

板书设计

典型错例分析

课题

第9课  印  度(二)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执教教师:

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 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 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2.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法学法

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下面我 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重难点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图9.29“印度季风示意”和图9.30“孟买气温与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 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①印度雨 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表格1

月份

风向

吹向

降水季节

6~9月

西南风

海洋—陆地

雨季

10月~次年5月

东北风

陆地—海洋

旱 季表格2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 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板书:水旱灾害频繁3.提出问题,分组讨论。(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由于水旱灾 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 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 (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板书: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5.课件展示:图9.31“印度年降水量与农作物分布”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6.小组讨论,评价点拨。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通过对照可以发现,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 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对比印度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同我国类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样)7.承接过渡:近代历史上,印度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本国工业发展缓慢;独立后,印度工业得以迅速的发展。 板书:完整的工业体系8.图9.32“印度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分析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格。

工业部门

分布地区

主要工业城市

钢铁工业

煤、铁产区

加尔各答

棉纺织工业

棉花产区

孟买、班加罗尔、新德里

麻纺织工业

黄麻产区

加尔各答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般规律:工业中 心应接近原料产地。通过讨论,使学生树立以下信念: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产 业都是落后的。比如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是可以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以腾飞。板书: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中心是:班加罗尔0

总结应用印度与我国同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经济发展中有许多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比如印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的“绿色革 命”,印度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思路等。[反馈练习]1.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b.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c.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d.印度目前已是发达国家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玉米   b.小麦、玉米c.水稻、小麦  d.棉花、茶叶3.印度最大的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是(    )a.加尔各答    b.马德拉斯  c.孟买       d.新德里4.在印度各民族工业中,迅速发展的是(    )a.机械工业、电子、石油                           b.采矿、纺织、航空c.电力、机械工业、钢铁               d.核能、食品、空间5.印度的矿产主要有铁、煤等,它们分布在(    )a.印度的东北部地区               b.恒河平原的上源c.印度半岛的东北部               d.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参考答案:1.d  2.c  3.c  4.c  5.d※活动与探究

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与我国

板书设计

典型错例分析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3、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频繁多发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资料、图表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以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对信息加以整合,探究成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提升审美情趣;深刻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养成关注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应对水旱灾害。

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过程

幻灯片放映: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

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

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读图7.34“印度地形”,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找出主要的地形区。

2、读图7.35“印度人口增长”,计算:从1951年到,印度每隔,人口增长了多少?50年间人口增长了多少?想一想,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读图6.10“亚洲气候分布”和图7.38“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印度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读图,查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空白地图上填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绘出北回归线──了解其三面环海、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理位置。

在空白地图上填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

1、读资料“印度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印度如何控制人口的增长”,小组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社会经济、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什么影响?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压力大,会给我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当如何解决?

2、看图片印度的洪灾与旱灾,分组讨论: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何治理?我国东部也是季风区,我国的季风气候与印度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在水资源的利用中,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抗灾减灾?

展开讨论,明确: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适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找印度主要气候类型,结合气温和降水图,讨论其气候特征。

角色扮演(讨论完成):

(1)如果自己是印度的官员,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水、旱灾情?

(2)如果自己身处在连降大雨的印度,怎样做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

课后小结

1、教师画一幅印度空白轮廓图。

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板书,形成重点鲜明的提纲。

课后习题

1、对印度的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是( )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2、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C、目前印度已出口一些粮食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3、关于印度正确的是( )

A、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水稻、棉花、茶叶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C、西部沿海城市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全国最大的“硅谷”

4、印度的农产品产量很大,但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 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量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 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不合格

5、印度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A、森林草原广阔 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煤铁资源丰富 D、甜菜、棉花、黄麻原料丰富

6、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30°之间,多属于热带

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年降水量变化大

D、人口众多

《印度》反思

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成功之处,课间利用风光片和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异域风情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选取日本地震海啸自然灾害照片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灾害无情人有情,自然产生预测灾害,战胜灾害的决心和迫切学习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度---印度的热情;活动一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印度相关信息主动到台前展示完成对印度的初步了解;活动二自主学习---找一找“印度位置、范围及地形区”,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及利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学案指令读图查找、描图和填图,课上我利用多媒体辅助由学生上台指图、填图等验收自学成果的形式完成,任务型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活动三合作探究与思考---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取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填表及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活动四----算一算的预测题和图片让学生更清楚直观的认识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本节课是在我对新课程改革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技巧等方面综合考虑,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确立了以“学案导学”为操作平台,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将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前置自主预习阶段和课堂合作探究阶段,通过“学案与多媒体”的完美结合,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读图用图能力,合作探究与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世界,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特别是合作探究训练的主要学习效果在于过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系列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使学生精于语言表达,善于倾听并接纳别人的意见。

课后发现,本节课实施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设计较多,学生思考与练习时间显得有些紧张,知识点的掌握不够透彻;另外,我对新的多媒体设备功能了解不全面,使用不熟练也耽误了部分时间,在这两方面应不断完善。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尽早创建出丰润地理高效课堂模式。

《金色花》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导语的设计亲切自然,再加上多媒体的辅助,使课伊始,便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简介作者

1.教师设问: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借助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

3.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明确并质疑: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但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这首诗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1.过渡:同学们刚才朗读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出示,师生共同探究。

⑴“我”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

⑶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圣洁 美丽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要凝固学生的思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连线,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的主旨。此时,学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八)板书设计:(出示)金色花

我 嬉戏

妈妈 圣洁 美丽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九)布置作业(出示)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例句:母爱就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