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优秀18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
教师培训研修工作总结 1
6月26日~7月1日,我们河南省王朝南名班主任工作室的15位伙伴携手走进三商之源的商丘师范学院,与来之新乡各县200位班主任,参加了五天的班主任核心素养培训学习。源自河南本土的八位大咖们的精彩讲座,让我感如泉涌。
一、羡慕——名师牵手,为成长开路
身在座无虚席的大教室里,让我有种游子回家的感觉。我是一位农村一线教师,有33年的教学和连续28年的班主任经历。曾在20xx年为河南《教育时报》首届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候选人之一,但正所谓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远。之后的我就如同一匹独行马,时走时停时徘徊,如今的我已泯然众人矣。这几年,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中原名师工作室等如雨后春笋,一群群年轻有为的班主任在这些名师的引导下,快速成长,让我甚是羡慕。我既不是沉船,更不是病树,我是伏枥的老骥!
二、转变中成长——以人为本,做幸福老班
1、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
以人为本是杨卫平老师人文班级的理班之道。从护卫人的身心健康到优化人的情绪,从发现人的价值到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再从尊重人的理想和追求到激励人广开思维和发明创造的班级,都彰显了班级管理中杨老师对学生特别的尊重,灵活运用不同方式努力完善学生人格,顺应其人心发展需求。
我的班级管理是一个从“制度管理”到“自主管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两种管理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如班级秩序井然,全班学生各负责,也确实可以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但它们却有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缺少了人情味儿和学生的'积极创新。杨老师的人文管理,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亲密,她去对特别学生的尊重和细心呵护,真正达到了关爱全体学生和全面发展学生。一个个生动的师生故事,无不显示出杨老师的博爱和亲切感。
只有亲近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特别差异、以人为本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的“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我必须学习做到的最重要一项内容。
2、写作是成长的必要途径
学习要有反思,实践要有反思,而反思的最好表现就是写作。无论是杨卫平老师还是都鹃老师,他们之所以能快速的成为名师,讲起来案例来头头是道,我想最重要的是离不开他们及时且持续不断地写作。老杨想起案例来会声会色如在眼前,都娟老师的有温度的教育系统全面。无论是都鹃老师给学生写的一封封信,还是“站在学校门口做教育”中的一篇篇微语,都在告诉学习中的我,只有在不断的认真反思中写作、在写作反思中总结提升,才能快速提高自己!
三、要做一位会折腾的班主任
我们常说最好的教育是活动育人,虽然说这几位老师都很优秀又各有千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折腾事。平日里看起来很平常的体音美劳活动,在他们的精心建构下,都能精彩纷呈。可见教育无小事事事能育人。所 这也是我应努力做到的。
四、建好教育“统战部”
教育孩子成人成才是家校共同的事业,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家校矛盾常常是困扰班主任的棘手事。6月30日上午,闫付庆老师,倾情分享了”家校沟通的忌和宜”。从家校的责任分工和定位,到沟通的态度和方法,再到班级微信群、家委会的构建及如何召开家长会等,通过详实案例逐一阐释”八忌八宜”。这些方法原则详细适用可操作性强,如同及时雨一般,一扫家校沟涌之间的阴霾。其精心设置的陪伴性家庭、书香型家庭、好家风家庭、学习性家庭等拉近了家校距离,将家庭和学校牢牢粘合在一起,实现了“战线”的统一和真正的家校合力。学习的我们不仅收获了强力的粘合剂,还穿上了坚固的防弹衣。
最后一句话自勉,“想要收获职业幸福,就让自己成为优秀”。
教师培训研修工作总结 2
20xx年x月12日,我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在集中培训的20天中,我认真地聆听了黄光、郭丽、王洪芳等十多位教师的教诲,听取了钱志亮,丁千秋等多位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其他地区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多、获益匪浅。9月起,我上了二年级的数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并到实习学校实习两周。在实习期间,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汇报课。经过培训、实习、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使教育观念更新了,也使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
这次的教师培训,给我了一个求学的机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教出好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些年的工作里,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上,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每天重复着这样的五步曲。随着培训的深入,我深深地意识到: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再提高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学校后,我更加努力,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小学的教学工作。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备课,精心设计,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xx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现在,我的教学更注重反思了,我上完每节课都认真反思,反思这节课的成功和不足,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写好课后小记,教育叙事,单元小结。这对我今后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次小学教师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了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的方法、形式等老师都做了具体的引领。让我认识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不断地思考,对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地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就是研究。一定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反思提炼总结,专业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教书匠转向专家型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我将不辜负老师和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悉心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混合运算》教案 3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王老师到文化用品商店为学校的棋类兴趣小组买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看看吧。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她一共要会多少钱?买象棋比买围棋少付多少钱?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3+15×4,15×4-12×3
老师引导:这是几步式题?你准备怎样算?在随堂本上算一算。
(2)交流汇报。
交流中,如果发现错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来想一想,并请做对的学生说说想法,使学生发现:先算乘法才与实际相符合,即:
12×3+12×4 12×3+12×4
=36+15×4 =36+60
=36+60 =96
=96
2、掌握简便算法
在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后,再来比较上面两种计算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必须先求出3副象棋的价钱和4副围棋的价钱,然后再把两种棋的价钱合起来,所以我们还可以将算式中两次乘法运算同时进行。
3、观察比较,体会运算顺序。
老师提问: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让学生独立计算:15×4-12×3
5、拓展运算顺序。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集体订正。
(2)完成“试一试”:150+120÷6×5
6、运算顺序。
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处,再改正。然后请学生说出题目的错误之处,并说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对比两小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2)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老师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解题过程中又有什么异同之处?它们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四、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在课堂作业本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
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13
=43×6-13
=258-13
=245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类似于25+18×6-13的题太少了,难怪学生会做错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120
=60÷6+120
=10+120
=13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混合运算》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第二层次,告诉学生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完成计算。第三层次,引导概括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结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观察算式,说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120÷6+4×2120÷(6+4)×2
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集体口头解答。
2、小结计算顺序。(小黑板出示)
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提问:比较这两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巩固前两课所学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整理信息。
谈话: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2个小挂图)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信息)
根据回答板书相关信息: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谈话:请你列综合算式,算出美术组有多少人。
指名板演,并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提出问题,分步解答。
继续出示挂图:合唱组及问题。
板书:合唱组:84人
提问: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
提问: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你想到了哪个数量关系式?
板书: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先求出什么?(美术组的人数)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只要再加一步。
板书:84÷28=3(口答)
3、尝试列综合算式。
谈话: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自备本上试试看,只列式。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4、说明: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出示方法三:84÷[(8+6)×2])。
谈话: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
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谈话: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
有信心试一试吗?(独立完成计算,最后集体校对)
5、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提问: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
84÷[(8+6)×2]
=84÷[14×2]
=84÷28
=3
谈话:口答。有错的同学请你订正一下。
谈话: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谈话: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6、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谈话:打开书39页,请你把书上的空白填一下,填好了和黑板对照一下。
设计意图:把例题分解组合成两问的题目,利于以旧引新,充分发挥旧知在学习新知中的“脚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使教学直指本课的要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顺序,能使学生对中括号的作用以及运算顺序有更深的了解。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重点说运算顺序)
同桌相互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做“想想做做”第2题。(比一比,算一算)
(1)观察每组的三道题,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同桌活动,每人说一组题。指名说:重点讨论同样的数、符号,为什么运算顺序会不一样)
(2)男、女生各计算一组,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总结:看来,虽然每组的三道题目数据一样、运算符号一样,
(还可让学生说说体会,仔细看题、细心计算的习惯培养)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2)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比算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有更全面的认识。
四、拓展知识,评价总结
1、谈话:每一个数学知识、任何数学方法的背后,总是凝结着人类漫长的探索过程。一个个括号的产生,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人类无穷的勤劳和智慧。阅读“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交流: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
(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混合运算》教案 5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 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 (2)0.630.570.36
(3)4.321.72.54 (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 (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有小括号还不够用,就要用到中括号‘[ ]’
教师板书:中括号[ ],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 3.6[(1.2+0.5)5]
=3.6(1.75)
=3.68.5 (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 (15.38-1.74)37
=4.0628-0.41 =13.4637
0.145-0.41 4.557
=0.005 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教师培训研修工作总结 6
这次中小学农村教师国培培训计划活动,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名家视频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1、名家视频讲座,让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只有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会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此外,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己反思和批判,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2、教育信念,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方向。有理想,才会有行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并存,容易让人迷茫,失去方向。在这次远程培训学习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不管教师的社会地位、降级地位如何,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职业幸福感。“追求自己的教育之梦,是每一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3、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培养,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教师是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好老师能飞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优秀教师应加强个人品味的修炼,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生命去关照学生。我从课程中、从教师们的教学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师的品味在于内外兼修、在于人格与专业的共同提升,修炼、激情与创新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4、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学识。优秀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间去学习充电,“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深深感悟到:读书学习,永无止境,方能使自己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
本次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通过这一个月的培训,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也使我进一步地明白了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混合运算》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6。
教师培训研修工作总结 8
7月xx日,我参加xx区小学语文教育培训。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讲座、课例观摩,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实时视频教学更是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课堂的艺术。几天的培训学习,是对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通过与同行们的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发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 由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价值,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三、重新认识到数学教学应重视交流与沟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重要性,尤其对课堂导人这一方面加强努力。
古话说得好:“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远程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网上交流的方式,除了自学之外,尽可以与同学、教师自由沟通,探讨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当你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应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尽可能获得家人、朋友和教师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消除不良心理影响,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
通过小语教育培训,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教师的一天,学生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力 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呵护学生学习兴趣的萌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混合运算》教案 9
【教学目标】
(1)题估算方法有多种,孩子只要能准确有条理的说明理由即可。
(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课时教材分析】
第2课时(P58~P59),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买水果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就会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从而理解两级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初步感知一个算式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道理。活动二,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摘黄瓜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类推将含有加、乘的算式添上小括号后列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独立计算。通过上面两个活动,进一步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习,复习准备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5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2、生认真读题交流。
3、(随着学生的回答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桔子?
4、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5、师:你能试着写出一个算式吗?
6、生讨论交流并板演。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此时可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因为小括号)那哪一种列式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7、(师出示50-14÷3):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8、生:应该先算14÷3。
9、师:而我们在解答剩下的钱能买几千克桔子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
10、生:买香蕉之后剩下的钱,也就是50-14。
11、师:所以这道题应该怎么办?
12、生:我们要在50-14÷3这个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13、师:也就是说这道题正确的算式应该是
14、生:(50-14)÷3。
15、师: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用?
16、生:改变运算的顺序。
17、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解答这道题。
18、生:独立进行计算。
19、师: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先算50-14。(因为有小括号)这就告诉了我们,在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我们可以加(生齐说小括号),当有小括号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先算(生齐说小括号里面的)。
三、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1、师:今年李大伯家的黄瓜丰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摘黄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课本58页下面的情景图)
2、生自由读题,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
3、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4、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5、师:谁来说说你的解决方法?
6、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板演。
7、教师整理总结学生中出现的情况
①34+27=61 61×4=244
②34×4=136 27×4=108 136+108=244
③(34+27)×4=244
④34×4+27×4=244
8、师:同学们都运用自己的办法解答出了这道题,这些方法都可以。那现在你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究竟哪一种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呢?
9、生得出3、4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再引导学生比较它俩哪一个最简便,直到得出(34+27)×4=244是最简便的方法。
10、师:列出两个或三个算式的同学,能不能将它改写成一个算式呢?”
11、生自己改写。
12、师:在(34+27)×4这个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34+27)它表示什么?(李大伯这一天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瓜)然后算什么?(×4)这又求的是什么?(李大伯一天摘的黄瓜能卖多少元)在这里如果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13、生讨论交流。
14、师:通过刚才这两道题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5、生:混合运算中,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多找几个学生说)
四、完成练习,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指名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答案。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改写成一个算式,全班交流。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页?”,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4、出示课后练一练第4题: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五、课下作业
完成课本64页练习三的第1、5题
第3课时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P60~P61)
【课时教材分析】
第3课时(P60~P61),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习,检复铺垫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得数。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教师投影出示下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了,掌握了混合运算中一定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看谁才能成为生活中合格的小主人。(出示课本60页的主题图)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生完整叙述信息和问题。
3、师: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试着独立解决。
5、师:谁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思路和方法?
6、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①65×6=390(元)
17×6 =102(元)
390+102=492(元)
②65+17=82(元)
82×6=492(元)
③65×6+17×6
④(65+17)×6
7、指名说一说每种算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8、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最终都能解决问题,这些算法都可以。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便?
9、生:(65+17)×6
10、师:指名说说他的运算顺序。(然后出示65×6+17×6 )那么这个算式又该经历怎样的计算过程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11、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指名板演。
12、师:整理学生中出现的两种情况
①65×6+17×6 ②65×6+17×6
=390+102 =390+17×6
=492(元) =390+102
=492(元)
13、师:(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第1种情况是两个乘法同时计算;第2种情况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两种形式的。脱式都是正确的,但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14、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左右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1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65×6+17×6
=390+102
=492(元)
16、师:“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17、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8、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的不同解答方法,除了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外,还要让学生说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19、小结: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新收获?
三、完成练习,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先指名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每组一道,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名读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自由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问题讨论,补充延伸
1、问题讨论
出示教材61页中的“问题讨论”,指名读题后组织学生先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判断思路和方法。
2、补充练习
在每道题中的两个( )里填上相同的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 )×5+ ( )×4=81
6×( )+2×( )=96
28÷( )+42÷( )=10
第4课时 探索乐园 (P62~P63)
【课时教材分析】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课堂实录】
一、 探索规律。
1、师: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二、按顺序操作。
1、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四、数学游戏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 10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表面上是混合运算,实质上是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我为本节课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性目标:
通过参观养鸭场,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必要性。
2、发展性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策略
(1)读懂图是学习的前提。
因为本信息窗内容比较多,感觉比较乱,所以带领学生认真读图,让他们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是训练的重点。
要求还剩多少个鸭蛋,解题思路有两种,第一种先求卖了200个后剩下的鸭蛋,再求卖了150个后剩下的。第二种解题思路是可以先求一共卖了多少个鸭蛋,再求还剩多少个?
(3)由分步到综合。
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综合算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会做分步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因为只有在综合算式中才能体现括号的作用。
(4)解决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学习的落脚点。
因为学习带有括号的运算是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学的落脚点是有括号的算式怎么算。对于运算顺序的学习,要和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起来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参观养鸭场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混合运算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
2、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混合运算》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做书上第80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99-68×2 38-[2.44×(8.5-5)]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A、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 )顺序进行计算;
B、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 ),再算( );
C、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 ×18+35 ×18 (25 +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培训研修工作总结 12
20xx年7月13日,带着常年在基层教学岗位工作“铸就”的一身困倦风尘、带着教育教学中积攒下的几许困惑疑难、带着对重新返回校园学习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我参加了20xx省级骨干教师《模具设计与制造》培训班的学习。在江苏大学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时间里,能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精英们一起学习和交流,能得到高校名师的谆谆教诲,能聆听学术专家精辟的讲座,能学到名师的教学方法,能参观天煌科技等知名企业。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些将会是我一生受益的宝贵经历和财富,它也将会是我日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前进和提高的垫脚石。现将一个月来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模具基础理论学习
本次培训的第一阶段是模具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模具钢及其热处理、冲压模具工艺设计、注塑模具结构、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及模具研究、现状与发展等等。江苏大学机电培训学院承担了这次培训任务,学院领导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明确要求做到“严密组织实施、严格培训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组织专家、知名教授反复研究探讨培训方案,明确培养需求,使整体培训方案合理、针对性强。学校为我们配备了很强的师资,并且邀请模具专家为我们作报告,名师的精心指导、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我这个非模具专业的教师,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学习的好机会,每堂课都能能做到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多问多交流,既系统了解了模具的结构、工艺、材料等基础理论,还领略到了模具行业的新工艺、新方法及发展前景,受益颇丰。
二、模具设计UG三维绘图软件学习
UG三维绘图软件在模具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所有学员都非常感兴趣,学习特别认真。江苏大学的沈春根老师更是孜孜不倦、耐心地解答每位学员的问题,就这样边讲边练,总是忘了下课的时间或者是放学的时间。三天的软件学习时间非常短,师生的配合最默契,学习的氛围最浓烈,收获也最多,从简单立体的建模到草图绘制,最后到装配图的绘制并转换成工程图等,整个学习辛苦却很充实。
三、模具设计制造实践操作学习
模具设计、制造是本次培训的一个主要环节,设计任务分组进行,一组设计落料模具、一组设计压印模具。首先根据老师下达的任务书做冲压模模具设计,包括冲裁力的计算、冲压设备选用、排样与搭边计算、模具型式选定、模架、模柄、定位装置、卸料装置、顶出装置的设计等等,再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然后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最后是到各车间进行零件加工,包括热处理。整个过程就是企业完整的一个模具设计制造的过程。我们在短短2周之内就完成了模具的设计、制造,装配、安装、调试、试生产,最后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了我们自己设计的设计产品江苏大学校标,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我培训前曾经也带过模具设计的毕业设计,通过培训自己亲自参与的设计全过程,发现了以前教学中的很多失误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能加以改正并做的更好。四、企业参观学习
在培训期间,学院组织我们培训班的学员到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天煌科技参观,我们参观了该企业现代化的生产、仓储、物流,了解了企业的企业文化,听取了有关企业管理、经营策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讲座,尤其了解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现实和培养的方法,探讨了学生择业、就业及创业的状况,真实感受了生产企业与职业教育的紧密联系、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间共同面临职业培训的新任务,为今后向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
一个月的培训时间与人生长河相比虽然非常短暂,但对我的教学很有帮助,本学期我就担任了《模具制造工艺》这门课程的教学,我一定能将学到的本领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后,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一次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
《混合运算》教案 13
教学内容: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和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8+9+1=2+4-3=9+6-5=
18-4+2=20-7-9=14-7+5=
16+3-9=7+6-4=15+3-8=
2、计算下面各题。
5597302658100
+38-29+19-17+41-73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小组讨论,指名列式计算:
56-27+19=48(人)56+19-27=48(人)27-19=8(人)
5629567556-8=48(人)
-27+19+19–27
————————————
29487548
2、练一练:
85-49+27=56+42-69=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一、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68+25-39=92-47+36=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8+32-16=39-13+47=
96-34-35=87-32+45=
56+21+21=93-69+25=
二、课堂: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三、板书设计: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56-27+19=48(人)56+19-27=48(人)27-19=8(人)
5629567556-8=48(人)
-27+19+19–27
————————————
29487548
《混合运算》教案 14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不带括号的同级运算的顺序
重点分析
脱式计算是一种新的书写格式,这节课较难的部分就是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分析
学生可能存在知道是怎么算的,但并不知道怎样去表述计算过程,还会存在计算顺序是对的,但由于口算能力比较弱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教学方法
演示法:充分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都学过哪些运算符号吗
加号、减号(同级)
乘号、除号(同级)(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同级运算)
(不同级)(不同级)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同级运算还是不同级运算:
16+9—8=5×2-10=
3×2÷6= 48÷8+17=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要知道下午有多少人,要先知道什么?走了要怎么办,又来了又要怎么呢?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5.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①53-24=29(人)② 53-24+38=67(人)
29+38=67(人)(口算)(划线法)
③53—24+38=67(人)
5 3
—2 4(竖式计算)
___________
2 9
+ 3 8
___________
6 7
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2)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刚才我们用划线法、竖式计算都计算出了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一种新的书写方法叫脱式计算。7.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动态出示出示:32-14+10脱式计算整个过程
(4)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5)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53-24+38,15÷3×5,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第一关:牛刀小试,越练越行
23+6-11 2×8÷4
= □○□ = □○□
= □ = □
2。第二关:熟练运用,快速改错。
34-17+3 3×8÷4
=34-20 =24÷4
=14 =6
小结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 15
重点分析:“不带括号的同级运算的顺序”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难点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能列出简单的综合算式,但是很少见到乘除混合算式,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乘法口诀
2、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探索新知我们要怎么列式计算呢?
可以先求出中午走了之后剩下的人,再求下午的总人数。
第一步:53—24=29
第二步:29+38=67
2、还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吗?
可以列综合算式。
53—24+38=67
3、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4、你发现了什么?
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我们知道了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那下面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15÷3×5
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6、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一道题中有乘法和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请列式计算下面算式。
48-8+17=
24÷4×5=
小结: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 16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 4×3+7 7+(4×3)
12+7=19(人) =12+7 =7+12
=19(人)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
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3 43-24÷6 18÷3+67 54÷9-3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12-3×4 4+4÷4
=24+4 =9×4 =8÷4
=28 =36 =2
( ) ( ) (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单纯的计算练习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倦和懈怠,所以适当采取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教师培训研修工作总结 17
平时学校安排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有限,学校教师人数又多,这样的好事能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可能性也很小。再次邂逅远程研修,省课程专家团队为我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足不出户就能与专家进行近在"咫尺"的交流,这让我怎能不珍惜?
认真观看一个个视频,细致拜读一篇篇资源,用心体悟一份份随笔……有"久旱逢甘露"之喜悦,又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觉,不分白天和黑夜,如痴如迷。自己专业素养的提高不必言说,意外的收获同样令我兴奋不已。
一、发现自己——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我是个爱说爱笑的人,时间经常在谈笑风生间不经意溜走。做事追求"精益求精",我总是 研修在即,我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大口允吸着她给予我的营养,但作为班主任,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一样不能落。对照工作任务表,有计划安排各项任务:走路的脚步变得匆匆了;带操、送路队时,不忘构思着下一步的工作任务,抑或琢磨着专家的。讲座;坐到办公桌前就心无旁骛,争分夺秒,埋头苦干。业务例会布置的十几样工作,我都会统筹安排,挤出时间网研。以前三节空课时间完不成一样工作,现在一节空课时间几乎能完成三样工作。
"时间的宝贵",从来没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二、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原定周二测试数学三单元,告知学生暂时取消。学生不解,部分学生有些许遗憾。
"老师,为什么不测试了呢?我们复习很充分了,想大展身手呢?""这两天学校工作挺多,老师又在研修,没时间批卷子……""老师我们自己批行了……"考试如期举行。
考试结束,班长征求大家意见后,由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研究批改。不到五分钟大部分小组批完了,这期间个别组长询问一些问题。我发现一些重点题,他们都在热烈的争辩,而且连标点、数字写的不规范都圈出来了,比我还严格。接下来,组长帮扶组员改错,最后班长按等级收取试卷,提供给我了解全班情况。
批阅、讲评、改错所有工作学生自主完成,积极性很高,效果不言而喻。我为之慨叹不已。
我的收获还不止这些,自己儿子不满六周岁,平时玩耍、看书、吃饭、洗刷样样都要我来陪。自从恋上研修,任凭儿子千呼万唤,自己坐在电脑前无动于衷。儿子委屈的哭几声,然后自己"摸索"去了。事后,我来几句夸张的表扬,儿子自豪极了,凡事自己去做,很少找我了。全家为之大喜。
我由衷的感谢你,研修,助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真可谓是:乐在其中,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混合运算》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 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