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0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
课堂教学设计 1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丰富关于鱼的视觉经验。
2、在把握鱼的基本结构的前提下,能够迁移欣赏经验,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出不同造型的鱼,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装饰。
3、共享空间,体验合作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写生过鱼,了解鱼的基本外形特征,观看过《海底总动员》的动画片。
2、各种海鱼的图片,以白色、浅蓝色为主色调的海底背景图。
3、勾线笔人手一支,水粉颜料(黄色、红色、粉紫色、黑色、白色),水粉笔若干。
4、《水族馆》音乐。
活动过程
1、播放《水族馆》的音乐,幼儿随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
教师:鱼宝宝们,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大海里游泳吧!
2、欣赏各种鱼的图片,感受鱼的不同造型及花纹的多样性。
(1)教师:我们画过鱼,鱼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2)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鱼的不同造型。
教师:一起来看看大海中的鱼,你最喜欢哪一条?为什么?和我们前面写生时观察的鱼一样吗?哪条鱼让你觉得很特别?特别在哪里?
(3)简单欣赏鱼身上的花纹。
教师:我们来看看鱼儿身上的花纹吧,是什么样的呢?
3、幼儿分小组合作,在背景纸上绘画各种形态的鱼。
教师:大海里要举行一场庆祝会,许多鱼儿都来参加了。我们一起来设计一条特别的、独一无二的鱼,让你画的鱼儿在这场庆祝会中特别的耀眼!想一想,你准备在鱼的什么地方做特别的设计,让它成为我们大家都没有见过的鱼呢?可以为这条鱼设计什么样的花纹呢?
4、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教师:大海里的鱼真多呀!看一看,特别的鱼儿在哪里?哪些地方特别?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提供油泥,引导幼儿学习用搓长、压扁、围合等技能,用三角形、圆形、方形等组合创作各科r各样的鱼。
②益智区:提供鱼的图片、钓鱼竿等,进行钓鱼游戏。
☆环境创设
①将幼儿创作的“海底世界”作品布置于班级环境中。
②布置“海底世界”图片展,供幼儿欣赏交流。
☆家园共育
①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海底生物的图片,供教师布置“海底世界”的环境,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欣赏。
②亲子活动: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幼儿一起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各种形态。
③介绍和欣赏: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画的鱼的造型特点;在图书中找找自己最喜欢的鱼。
教学设计方案 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2、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
3、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4、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启
同学们,送别亲人和朋友是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事情,古人还为此写了不少的著名的诗句,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大家背诵一些?
同学们背的挺好,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送别时真切的依恋和不舍。其实,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关于送别亲人和朋友,英国著名的作家比尔博姆却从不同的视角上,看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共同的渴望,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他的散文《送行》。
板块二:读
请学生速读课文,要求:
借助资料或相互帮助,疏通重点字词音义。
体会文中描写送别场面和作者的态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即:————————的送行,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
板块三:议
请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课文,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自行作答或者和同学一起讨论。
1、指导质疑:
A.找寻关键词句质疑。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抓好以下八种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内容或提示记叙的脉络;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论点或论述范围;说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②中心句。一个语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撑句或扩展句、叙述句,分析时要迅速从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转过渡句。敏锐地抓住这类句子,可以准确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时他还有交待叙说中心的任务。④警句。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褒贬抑扬的句子)。⑦修辞句。(写景状物、传情达意时运用修辞格的句子)。⑧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引人思考,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B.根据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质疑。
C.质疑的角度?
①所勾画的词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勾画的词语能不能用其它的词语代替或删除?为什么?
③勾画的句子有什么含义?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怎么样?
④勾画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⑤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主要内容怎么概括?
⑥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⑦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⑧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
2、请学生自由质疑,自主或者和他人合作讨论作答。
板块四:讲
1、讲解学生们质疑了却没有解决了的有价值的问题。
2、补充讲解学生没有质疑到的重点问题。
板块五:练
同学们,下面我请你们看的是一首我们同龄人写的一首现代诗,内容就是描叙父亲送别自己的情景的,我想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体会一下,作为写作的参考。
2、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被亲人朋友送行过?请你描叙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你当时的发现和感触。
板块六:结
同学们,通过比尔博姆的文章《送行》,我们懂得了人其实在内心的最深处对于真切的关心和理解是十分渴望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善待和关爱,是一种人情美,而能够给予他人关心爱护,与人为善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性美的体现。
最后我想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英国文学大师狄更斯的现代诗《别挤了》,再一次感受一下人们对于宽容、善良、真诚的渴望,相信它也能让你的心灵受到洗涤。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重点)
2、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
3、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重点)
4、学会质疑,培养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难点)
二。自学内容
1、收集有关古人送别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画疑难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注音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文中描写送别场面和作者的态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
即:————————的送行,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
4、学习质疑:
A.找寻关键词句质疑。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抓好以下八种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内容或提示记叙的脉络;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论点或论述范围;说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②中心句。一个语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撑句或扩展句、叙述句,分析时要迅速从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转过渡句。敏锐地抓住这类句子,可以准确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时他还有交待叙说中心的任务。④警句。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褒贬抑扬的句子)。⑦修辞句。(写景状物、传情达意时运用修辞格的句子)。⑧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引人思考,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B.根据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质疑。
C.质疑的角度?
①所勾画的词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勾画的词语能不能用其它的词语代替或删除?为什么?
③勾画的句子有什么含义?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怎么样?
④勾画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⑤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主要内容怎么概括?
⑥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⑦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⑧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
D.提出的质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疑难问题再记录
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明白,请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作练习
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被亲人朋友送行过?请你描叙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你当时的发现和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一:《送行》作者:佚名
父亲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
目视着即将远行的儿子、书、钥匙、行李袋父亲没有洗泪为我饯行
只是默默地提着我的行李袋
送了一程
又一程车启动了
父亲吐出两句话
注意身体
与人和气车走了
父亲依旧立着
凝视道路
默默无言
附二:《别挤了》作者:狄更斯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面对着它,你应当问心无愧;给人们生的权利,活的余地,可千万,千万别挤!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 3
一、谜语
1、“老师不说话,肚子学问大;有字不认识,可以请教它。”打一学习用具。
2、对,是字典。(板书:字典)
3、谁会查字典?谁教你们查的字典?你能告诉老师什么情况下需要查字典吗?(遇到不认识的字,不会写的字,不明白的字义、词义,还有要给生字组词时都可以查字典。)
4、查字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部首查字法,一种是音序查字法。要想掌握音序查字法,必须先学好汉语拼音字母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板书:汉语拼音字母表)齐读。
二、学习读法。
1、出示字母表。同学们请看,汉语拼音字母表分为大小写。它的大写字母特别像英文字母,而小写字母像我们学过的声韵母。谁能按照声韵母的读法读一下小写字母。
2、范读。其实汉语拼音字母的读法和声韵母的读法是不一样的。它读起来特别好听,听老师读一遍好吗?
3、找发音特点。有几个字母的读法是和声韵母的读法一致的。(板书:读法 同声韵母音)仔细听,哪几个是一致的?(6个)还有一些字母是发ê(ai)音。(板书:发ê音),听听是哪几个字母?(14个),还有几个是其它发音的,(板书:其它发音),看看是谁?(6个)一共26个字母。
4、师领读。指名读。找人领读。小组互读。齐读。
三、学习写法。
1、小写字母与声韵母的写法和占格是一致的,我们都会写。
2、大写字母需要一个个仔细观察才能把它们写好。看,它们的占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对,大写字母都占上中格。再仔细观察,哪几个字母的大小写是一致的?(C、K、O、P、S、V、W、X、Z大小写字母的写法是一致的)写它们时也容易多了,从书中圈出大小写一致的字母。
3、我们来看其它字母的写法。轻轻地拿出汉语拼音本打开,翻到新的一页。(教写大写字母)
四、复习读法。
【板书设计】
汉语拼音字母表 (26个字母)
1、同声韵母发音 6个
读法 2、发ê音 14个
3、其它发音 6个
教学设计方案 4
教学的目的:
1、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
切割制作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信心。
3、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感知体验切割艺术的美,学习以形状、颜色、选材、切割制作动物并介绍自己的想法。
2、 蔬菜瓜果的制作及切割布局。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用蔬菜瓜果制作的造型样品、录音机 、磁带 、头饰、 奖励标饰、板书 、吸铁石、教案。
(学生)课本、蔬菜瓜果、头饰、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这是我们常见的食物,我把它简单的改变了一下,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蔬果造型。[板书课题:蔬果造型]
这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新伙伴,他叫Jack。Jack 好像在说话,我们来听听他说些什么呀,哦!Jack向大家问好,同时还想问问同学们,为什么我的身体要用黄瓜来做,而不用别的什么来做呢?[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Very Good!看来同学们平时喜欢看动物世界,知道鳄鱼有什么特征,那除了鳄鱼之外,根据黄瓜的形状和颜色特征,还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东西?[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板书“形式”﹑“颜色”],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用水果和蔬菜的特性也做了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作品,可带下去走动,并适当做出一些动作],这是……。现在想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在欣赏的同时告诉大家,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要用这种蔬菜和水果做他,并观察一下他的制作方法。[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板书“选材”﹑“切割”]欣赏完老师的作品以后,同学们就以自己手上的蔬菜和水果讨论一下,用他们做些什么。讨论好了以后可以举手跟老师说说,怎么会想到做这个东西的。[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发言的学生]同学们的创意都很好,其实在做的时候并不是很复杂,能大致看的出就行,那现在同学们就可以做一做你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注意安全。[学生做作业,板书“制作”]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教师放音乐]
四﹑小结
请做好了的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学生展示]说说你做的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或是学一下你做的小动物的叫声,或是讲述一段或一句有趣幽默的话,还可以说说你做的东西用英语怎么讲的。[学生回答,表扬奖赏同学们]同学们不仅做的好,说的也好。通过这次制作,我相信同学们会对蔬菜和水果有了另一种认识。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哦。
五﹑板书
蔬果造型
形状﹑颜色
选材﹑切割
制作
教学设计方案 5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6
教学重点: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认识等比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数列模型之一,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遇到具体问题时,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和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等差数列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引入: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细胞分裂模型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由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猜想,发现等比数列的特点
进而让学生通过用递推公式描述等比数列。
让学生回忆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过程然后类比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
1、公比q是任意一个常数,不仅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2、当首项等于0时,数列都是0。当公比为0时,数列也都是0。
所以首项和公比都不可以是0。
3、当公比q=1时,数列是怎么样的,当公比q大于1,公比q小于1时数列是怎么样的?
4、以及等比数列和指数函数的关系
5、是后一项比前一项。
列:1,2,(略)
小结: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9练习1,2,3,题
2、作业:P60习题1,4
教学设计策略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p68、69和练一练,P72第1-3题。
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尝试过用画图、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解决过用列举、转化等策略的实际问题,并在五年级时能够用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倍数关系的问题容易掌握。据资料,有人做过前测,在没任何指导和提示的情况下,约有63%检测对象能做对例1的答案。但学生不太关注假设策略的提炼和升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决一些特定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如何用假设的策略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两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把握假设后新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
1、媒体出示下面的热身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答。
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提问:为什么可以用720÷9来计算?
3、隆重推出例1,并齐读。
4、谈话:例1与热身题相比,这道题主要难在哪里?(上道题倒入一种杯子,这道题倒入两种杯子里,题中有两个未知量。板书“一种未知量两种未知量”)
5、揭示课题:这道题怎么解答?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这样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略作解释)
二、探索策略
1、教学例1
(1)梳理数量关系(基本策略)
谈话:刚才阅读了题目,想必知道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根据题意想一想,你能找到哪些数量关系?
学生思考梳理后,汇报并板书:
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
大杯的容量×1/3=小杯的容量
小杯的容量×3=大杯的容量
(2)挑名思考方向
谈话:我们知道,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你有办法使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吗?老师在此明确地告诉大家:可以采用假设的策略,把两种未知量假设成一种未知量,把大杯、小杯假设成同样的一种杯子。
假设
相机完成板书“一种未知量两种未知量”
(3)布置:请大家先联系刚才找到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再在作业纸上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个别指导。
个人独立完成后,同位分享一下,相互质疑,说说思路。
(4)全班展示汇报分享(老师巡视时选择几种代表性的解答方法,请学生拿自己的作业纸上讲台展示汇报)。
预设思路一,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
提问,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结果会怎样?1个大杯要换成几个小杯?把大杯换成小杯后,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杯?(第一个汇报的同学要口头检验一下)
预设思路二,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
提问,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结果会怎样?6个小杯要换成几个大杯?把小杯换成大杯后,一共需要多少个大杯?
预设思路三,列方程解。
提问,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1大杯的容量可以怎样表示?可以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5)师精心板书一种方程解答,作为范本,强调方程解答的格式和注意事项。
解:设小杯容量x毫升,则大杯容量3x毫升。
6X+3x=720
9x=720
x=720÷9
x=803x=3×80=240(口头检验)
答:小杯容量80毫升,大杯容量240毫升。
假设
(6)小结,相机完成板书“一种未知量两种未知量”
调整
三、反思过程,提炼策略
思考:
●解答例1的开始,我们遇到怎样的困难?
●你是怎样解决这一困难的?
●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策略?
●说说你对假设这一策略的认识和体验?
即:假设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假设是要注意什么?假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谈话: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运用假设的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四、比较回顾,丰富策略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如果学生想不出,师提示)如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把除数当成整十数试商,276÷43,把43假设成40试商;把接近整百或整十数,估算出大致的结果,298×41可以看做300×40进行估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把大数假设成小数相等,或者把小数假设成河大数相等,利用和与差的关系求出两个数……
五、应用巩固,内化策略
1、完成练一练
根据例1的结构特点,换成桌、椅子的价钱素材编题。
出示“练一练”:
1张桌子和4把椅子的总价是270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1/5。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要求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可以怎样进行假设?
让学生按讨论的思路完成解答,教师巡视。
规定学生统一用方程解答,写在书上。核对,师巡视抽改。
六、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一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2、做练习十一第二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题与前面例1的不同之处(3大4小,而例1练一练均是1大几小)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样假设?如果加上全部用小货车来运,一共需要多少辆?假设全部用大货车?
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并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3、做练习十一第三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读一读题目,并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再提出假设,并列式解答。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假设的,怎样解答的。
七、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问?
送同学们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华罗庚爷爷
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假设
一个未知量两个未知量假设都是同样的大(小)杯
调整
解:设小杯容量X毫升,则大杯容量3X毫升。
数量关系6X+3X=720
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9X=720。
大杯的容量×1/3=小杯的容量X=803X=240
小杯的容量×3=大杯的容量答:小杯容量80毫升,大杯容量240毫升。
附:板书设计
略
教学设计方案 8
【教学设计思路】
《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散文。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概述四个场面,分析三大人群的特点;探究主旨,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还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课堂教学应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深入探究,学以致用,除了进行必要的语文基本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认识勃兰兑斯及其创作成就。
2、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
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 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 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⑴“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生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⑵“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⑶“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2、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 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策略 9
教学之余,静下心来读了《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一书,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本书着重探讨了如何使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进入到课堂之中。通过介绍西方课堂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总结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对于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诸多因素中,教师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教师如果不掌握有效教学的理念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技术,即使具备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其他因素,其结果仍然是纸上谈兵。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有以下一些想法:
1、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到每一节课要有有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能检测,能够在课堂上真正达到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
2、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像电影的导演,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就像演员,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对学生什么时候动脑、动手、动口等都要预先进行设计和调控,并避免流于形式。例如,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要避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而要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提问时也要注意技巧,可以多一些个别提问,少一些集体提问,让学生精神集中,避免滥竽充数。在让学生讨论问题时,也不能一句“开始讨论”就让课堂变成了集市,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讨论的目的,选出陈述结论的小组长,在小组长回答后还要让组员加以补充,尽可能让多数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3、及时进行有效的学习反馈
我们可以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评价表等方式多角度进行有效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业不宜多,宜精。测试的试题要精选,可以对平时训练过的题目进行改编,测试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同时,在测试后注重让学生进行错因的分析,写考后感等也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授课结束后,还可以用课堂评价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内容自己整理出该节课的知识要点,并记录自己的掌握情况和疑难点,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4、加强学法指导,促进有效教学。
“教是为了不教”。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有句名言: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能抛弃自己的课本、笔记和琐细的记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最高层次的教育!如学会“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
教学设计方案 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2、读一读,写一写:
徘徊、媲美、笃信、幼崽、啮齿
仓皇逃窜、饶有兴趣、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东跑西颠、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道听途说、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l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l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l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
l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l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a)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b)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七、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课练。
3、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