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优秀27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科学的教学设计 1
活动名称:
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汽车的类型和特征。
2.了解一些汽车的特殊用途。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我知道的汽车
1.教师:大家平时见到的汽车长什么样?
(幼儿的讨论)
2. 特殊功能的车(播放PPT1、2、3、4)
教师结合课件,小结汽车的基本特征以及功用。
二。找一找:儿歌里的汽车
1.教师:除了刚刚说到的小汽车,你还见到过哪些车呢?
(1)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出示PPT 5、6、7、8、9
(2)这些车有什么用呢?和之前我们看到的车有什么不同呢?
2、欣赏儿歌: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新的儿歌——车,我们先来听听。
3.教师:儿歌里都说了哪些车?它们长什么样?各有什么作用?
三。学念儿歌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边看PPT边逐句学念儿歌《车》。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教学设计 2
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1课时
一、导课:
大家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问:那么什么叫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三、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不理智的爱。这种爱超越了地位身份。他抛弃侍萍正是由于这份原始的美好的爱情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对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协。所以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在于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2)探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他不想提旧事?他深爱着记忆中的侍萍,但饱经沧桑的鲁侍萍出现在现实中,他所处的环境不能够再提旧事,不提爱情。他变得很冷静,很理智。所以他不想提旧事。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这依旧是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3)探讨:鲁侍萍为什么向周朴园说出真相?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情感是什么?
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我总是觉得这份美好的爱情也是她坚韧地活着的理由。但是这份爱情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她的内心还有对周朴园的恨。
我们来看看曹禺是怎么谈《雷雨》。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可以用四凤与周萍的遭遇和他们的死亡来解释,因为他们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这主宰,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字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么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够自己主宰。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或者环境的捉弄。
2、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自然环境:郁热。暗示着人物的心理、个性、生命状态等。播放大屏幕。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这样说:文章多次出现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感的郁热中——欲望与追求中。但所有人物所有的情热(欲望与追求)都被人的残酷命运压抑着。
曹禺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就是我性情中的郁热的氛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人们会时常身不由己的回归原始野蛮的路,不是爱便是恨,不是恨便是爱,一切走向极端,要如雷雨一样轰轰烈烈,中间不容许有一条折衷的路
3、下面让我们激情表演朗读一下文章的两个片断:
(1)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她叫侍萍。
(2)你来干什么——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4、屏幕显示:曹禺自讲述写作《雷雨》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我才明白我正沉浮在无比惨痛的人海中,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细地望穿这些叫做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么样复杂的个性和灵魂。
从人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复杂丰富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在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是愚蠢。
分组讨论:(1)周朴园是怎么一个人呢?不幸者
(2)鲁侍萍是怎么样一个人?不幸者
5、学生讨论:你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什么感情?
《雷雨。序》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意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睛不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屏幕:尹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禺研究专家)这样说:《雷雨》中充满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无可柰何的悲哀,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对热情与激情的憧憬。当我阅读《雷雨》的时候,往往被互相对抗互相搏斗的力量所打动,一种是人的热情与追求,一种是人与命运不可放弃的对抗。生命的热情之力与命运的冷酷之网就构成了曹禺悲剧的核心,沉重浑厚但又光彩照人。可惜的是,曹禺戏剧的生命质感在那个阶级斗争的社会语境中慢慢被淹没、被扭曲了,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要匡正什么、讽刺什么、攻击什么。然而在起初,逗起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写作《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后来当曹禺在朦胧地追认自己的《雷雨》的主题是表现封建专制大家庭的罪恶的时候,他就开始自觉用社会的共同视觉来代替自己的生命视觉,逐渐他的剧作开始与当时的多数作家的创作趋同了,以致于他后来的作品都没有达到《雷雨》。曹禺晚年也叹息:明白了,你却也残废了,这也是悲剧,很不是滋味的悲剧。
四:小结:《雷雨》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生命,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感情。让我们每个人用一名话总结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是:爱情是一朵美丽的脆弱的花,青春是一个美丽的伤感的记忆。
五:自己欣作业赏阅读四幕剧,写一篇评论文章,分析能够让你感撼的一个人物。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你的观点会更趋于正确。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3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知识与能力:
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小说题材接触过一些,对三要素的内容有所了解,但是理解分析、鉴赏文章主题和写作手法远没有形成系统,感性多,理性少。所以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体验感知,思考领悟,提高他们的品味鉴赏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前几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
(播放歌曲)
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音。(幻灯片出示生字)
2、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 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3、与小说有关的文学常识。 (幻灯片出示题目)
三、研读细节——“称呼”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学生找,教师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学生讨论:
请同学大致分分类,说说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按时间顺序。
3、明确:
占钱——赶
赔钱——盼
有钱——赞
没钱——躲
4、教师小结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一副对联来概括两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幅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出示对联)
5、学生试拟横批,明确文章主题。
参考: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四、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1、教师提问:前面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分别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注意下面的细节描写:
①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④“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2、学生明确:“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等人的语言各有特色,通过人物语言的分析,让学生明确: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
3、表情诵读这些语句。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延伸——金钱观
1、你如何看待本文的几个人物?
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2、你如何看待金钱?
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探究文章的主题。
思考: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渡难关才对。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结束语: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4
一、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小说,应该能运用简洁的语言理清其脉络,品析人物的言行,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提炼小说的主题,表明自己的看法。还应该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
遵循课标中的指导思想,在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着重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构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教材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是本单元第三课。课文通过于勒的故事,着重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态,引发我们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考。
二、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储备点:熟悉莫泊桑及其作品
能力培养点:通过人物的个人简历来梳理故事情节:
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体验点:体会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三、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已经有了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也具备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四、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
本节课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习当中,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
五、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及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激发和支持学生想象的情景,如用温馨的亲情画面激起情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检测预习内�
教师不局限于使用信息技术,还应该鼓励学生超越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看过之后,你有何感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
展示课题
看画面,谈感受,读课题。
运用温馨的图片,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课前热身
大屏幕展示作者资料和需要掌握的字词(需要学生回答的先隐藏起来。)
学生抢答
迅速地了解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梳理情节
大屏幕展示于勒个人简历的相关内容,待学生归纳后,出示课件。
根据教师的提示,快速浏览课文,准备抢答,填写于勒个人简历。
以于勒为线索,了解故事情节。
品析人物
教师提问:在于勒身世变化的同时,他的亲戚变没有?其中,谁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并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找出描写印象最深刻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可以读,也可以演,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去品味人物,得出他们自己的感受。
提炼主题
教师提问:1、本是兄弟,关系怎么会忽好忽坏呢?
2、作者想通过于勒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展示板书。
学生可以立刻回答出:这一切都是因为——钱。
结合自己的社会经历,谈出最深刻的感受。
和教师一起完成板书。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升华感悟
教师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你想对谁说?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引导学生认识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拓展延伸
请充分挖掘你的想象力,续写语段:
哲尔赛岛到了,菲利普一家正准备下船,这时,突然从背后传来一声:“喂,菲利普!”………
发挥想象,续写语段。(课后完成)
在充分认识人物的基础上,用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方法,加深理解。
七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可以是教师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并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在本课的课前热身和梳理情节的教学环节中,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信息技术手段在创设情景方面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课前热身就“寓学于乐”,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梳理情节就由难而易,品析人物就因繁就简,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胜,再加上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有助于实现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让所有学生有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更能体现课改精神。
教学点评
1、在新的各科课程标准中,普遍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面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中小学教学目标综合化、多样化的趋势。《我的叔叔于勒》这一案例从教学目标的界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2、《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根据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全面的、综合化很高的教学目标,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课文情景的理解。为了引导学生实现上述目标,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而且各任务及其教学环节切换比较自然,引导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学习、理解、和体会。
3、本案例体现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上述多种教学目标,并服务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原则:
利用信息技术突出显示文学常识和生字词,可以快速地检查预习情况。
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支持学生发言。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设计板书,深化主题。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5
教学目标:
一、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二、认识“金钱置于亲情之上”的主题。
三、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作者)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 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写法国中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的精神的堕落。
二、分析情节
1、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提示:(小黑板)
开端:()于勒发展:()于勒
高潮:()于勒结局:()于勒
明确: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恨)、躲于勒
2、思考:
①情节从什么地方开端?这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如何?
②于勒去美洲后,故事情节有了怎样的发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③船上巧遇是高潮。菲利普夫妇突然见到于勒,态度又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
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3、自读全文,找出“盼”、“避”的主要细节。
如“永不变更的话”、“挥手帕”、“拟计划”;“赶到美洲”、“暴怒”、“躲避”等。结合图片完成问题。
(1)个别读完“盼”的细节,师问:为什么他们热切的盼望于勒归来?生回答。
明确:因为家庭生活十分拮据,样样都要节省,而于勒在美洲发了财,盼望早日归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2)读完避的细节后,师问:当真的遇见时,他们反而不认,又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说明)回答这个问题由于学生是初步接触课文,思考问题或许过于表面化。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1、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
2、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3、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4、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们委有钱,就会认下于勒。
5、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好面子,则结局不会如此。
6、是菲利普夫妇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在他们的头脑中只认识钱。
7、是那个社会制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
明确: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点拨:说明他们的希望不过是个虚幻的肥皂泡而已,是一场欺骗自己的白日梦。
三、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研讨本课的主人公是谁。
△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最终明确: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惟利是图、势利
3、分析小说中“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对若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力、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的原因。
四、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于勒:穷——富——穷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菲利普夫妇:撵——盼——躲
点拨: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
小说主题: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点拨: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小结
六、作业
教学设计策略 6
一、设计思想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2、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五、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介绍獾的图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
3、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什么是称赞?
课文中谁称赞谁?
因为什么而称赞?
称赞的结果怎样?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开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带着问题去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知道通过读书要明白那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5、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通过自学初步学会生字,再读中学会生字。学会生字后在去读课文,这样读文和识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思考: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称赞了吗?
2、如果你得到别人的称赞心情会怎样呢?
3、课文中是谁称赞谁的事?怎样称赞的呢?为什么呢?
4、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他们是怎样称赞的?
指导朗读。
5、学习小獾称赞小刺猬。
小组自学汇报。
6、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读中感悟,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意图,使学生受到启迪。】
(四)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练习,指名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读,然后在向大家汇报。】
(五)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写字的时间。每一课中的生字应分散在不同课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九: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刺猬小獾
消除疲劳有了自信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十:作业设计
1.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把你对他称赞的话儿写下来,并亲自对他说说。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7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1、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组长:
组员: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8
1、音乐欣赏《劳动最光荣》
2、拓展训练
1、通过歌唱,表演等活动,在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的同时,并使他们懂得要力所能及地为家庭做贡献,培养关爱家人,热爱劳动的品德。
2、学习多种歌曲的表演方式,为歌曲添彩。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关爱家人,热爱劳动的品德。
打击乐器、课件、等。
一、导入
1、组织教学。(歌曲《铃儿响叮当》,学生自由做律动)
2、师问:同学们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请学生上台来讲故事。
大灰狼为什么没把第三只小猪的房子给推倒?(因为第三只小猪的房子是砖头盖的,说明这个小猪非常勤劳。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朋友,大家想认识吗?师介绍打击乐器及演奏方法,(鼓、双响筒、三角铁、串铃、沙槌)
2、请学生上台表演。
3、你能有节奏的用打击乐器模仿刚才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吗?
4、同学们真棒,不但会模仿小动物们的叫声,还会用打击乐器有节奏的敲打小动物的叫声,大家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师问:这种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的呢?(靠劳动来创造的)
5、按节奏读这句词(师问生答)
6、出示课件:大家看看大屏幕的这些小朋友都在干吗呢?他们勤劳吗?
7、有的同学刚才在听歌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轻声地演唱一遍。
8、师带唱一遍
三、歌曲拓展
1、师:同学们唱的可真棒,不过,胡老师觉得如果能配上动作来表演一定会更好的,你们说对不对啊?那胡老师是教还是同学们自己想动作来配上歌曲呢?(全班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生:可以配上打击乐器。
3、师:那么,今天我也想让大家来当一回小小音乐家,,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回家用日常的生活用品做了些简单的小乐器,老师今天也想唱歌,请
4、跟着音乐一起有节奏的用手上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劳动最光荣》,胡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我们班的同学今天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家务,下节课告诉胡老师你都帮爸爸妈妈干了些什么?胡老师看看我们班谁会是那个最勤劳的小朋友。
教学设计策略 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 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 “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温暖
科学的教学设计 10
活动目标:
探讨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图书>
2、手电筒、蜡烛
3、粉笔
活动流程:
讲故事《熊的影子》——引导幼儿在室内做出影子——去室外找光和影子的关系——观察光源和影子距离的关系——游戏:〈〈捉影子〉〉
活动过程:
1、给幼儿讲故事>。(这是一个讲一只熊想去掉自己影子的故事。)
提问:
(1)你知道影子是什么吗?
(2)你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影子?
(3)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影子?
2、引导幼儿在室内做影子。
(1)教师启发:你在教室里看见过影子没有?那怎样才能在教室里看到影子?
(2)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的想法: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材料,如手电筒、蜡烛等。
3、去室外找影子和光的关系
(1)带幼儿去阳光下,让他们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观察他们怎么做。
(2)提问:把你的影子藏到大的影子里会怎么样?在游戏场的阴凉处呢?
(3)启发幼儿动脑:怎么改变自己的影子,让自己的影子变得大些、小些、瘦些、宽些?怎样改变影子的形状?并让他们试着用不同的物品制作影子,如伞、书等。
4、观察光源和影子距离的关系,并学习记录。
让幼儿结对在走道上游戏观察,并互相记录对方的影子。每2~3小时回到同一点,看看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变大了、变小了、还是变宽了、变长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又是什么样子?
5、游戏:>。
一个幼儿试着通过踩另一个幼儿的影子去捉住他。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踩影子,如用自己的影子去碰别人的影子或用自己手的影子去碰别人的影子等。
3你认识我吗?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11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结合课堂师生互动的及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思考,进入哲学的思维,使原理课的教学能够有一个好的效果。
1、知识方面:
(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
(2)理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3)理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初步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等辩证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和师生互动相结合。
1、运用达尔文《物种起源中》关于“猫和三叶草”的案例,引入本课件的教学。在社会中,借用最近热映的《同桌的你》电影中主人公提到的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论”以及“蝴蝶效应”,让同学们讨论人类社会中普遍联系的生存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著名论断作为本阶段课堂讨论的结束语。
2、以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导引,引入哲学上对“联系”范畴做出的定义。
3、以对联系范畴的理解引入联系客观性的特点。引入古人对“日食”现象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例子加以详解,让同学们举出生活中主观臆造的联系的例子,并展开讨论。“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幸运数字等等。得出结论,联系是客观的,不能主观臆造的,恋爱中的情侣切忌捕风捉影,主观臆断。
4、由此引入联系的普遍性的特点。播放视频《十分钟看懂金融危机》,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论证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依存的紧密度和普遍性。
5、普遍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偏西是多种多样的,引入联系的多样性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论证。
6、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运用纪晓岚祝寿的例子,论证听言务尽,切忌断章取义,主观臆断。“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尊。”
1、利用多媒体信息教学,并结合案列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课堂讨论,能够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和活跃度,增强师生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增加大学生对哲学原理课的兴趣,加深了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理解,哲学本就是生活。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学生改变对原理课“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旧认识,真正认识到源自生活的哲学,本就是生活本身。从而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加深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而不再是“死记硬背”、“背过就忘”。使哲学真正能够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
教学设计策略 1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满湖通红、山神、省下、灰心”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坚持天天学,认直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背诵第二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第2段的语言文字训练;难点是通过第3段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悟出
道理。
三、课前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小黑板、录音机、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
2.指名读第1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2、3段
引入新课:王冕的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背上还要读书,真是勤奋好学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王冕是怎样勤奋学习画荷花的。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
学习第2段:
1.自由读,标出有几句话。
2.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傍晚是什么时候?
3.问: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给“忽然”换个词。
4.大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
(1)看图说话: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们看去这湖面怎么样?荷花怎样?荷叶呢?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划出课文中写大雨过后湖面、荷花、荷叶的句子,读一读。
(3)理解“满湖通红”,并板书。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书:清水滴滴)
荷叶上的水珠还滚来滚去的,(板书:滚来滚去)
真美啊!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女读。
5.这么美的荷花,难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那多好啊!”后面用了感叹号,表达了王冕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王冕心里很想把它画下来的语气?指名
6.这一段写得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一段背下来呢?自己试背,齐背。
7.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湖里有十来支(),花瓣上(),荷叶上()滚来滚去。王冕看得()。
学习3段
过渡语:下雨后的景色这么美,王冕多想把它画下来啊!那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呢?带着问题自己读第3段。
1.指名读第1句。画画用的画笔、颜料、纸,王冕是怎样得来的?理解“省下”。
2.后来王冕画的荷花像不像?从课文哪句话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较:
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朗读这一句。
4.同桌讨论: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这么像?
交流,板书:不灰心,天天画
5.假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向王冕学习呢?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谈一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27学画
(课文插图
放大)
满湖通江画不像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像……一样
六、教学反思
这课文的重点是对第2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了突出重点,在第2段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先进行看图说话(“湖面有哪些景物?我们看去这湖面怎样?荷叶、荷花怎样?),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科学的教学设计 13
活动目标:
1、通过“饲养”小动物,了解并制作一些小动物爱吃不同的“食物”。
2、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情感。
活动重难点:通过撕纸、涅泥、涂色等方法给小动物制作“食物”。
活动准备:各种小动物玩具、制作“食物”的材料(纸、泥、卡片、彩笔等)、塑料小盆若干。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出示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玩具。
——“喜不喜欢这些小动物?”
幼儿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玩具。
——“你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2、动手制作:
引起“喂食”的欲望。
——“我们来给小动物喂食吧。可以做哪些好吃的东西喂它们?”
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撕纸、涅泥、涂色等方法,制作“食物”。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幼儿把制作好的“食物”放在小盆里,喂小动物吃食。
——“小动物吃饱了吗?”
述说给小动物都吃了哪些东西。
科学的教学设计 1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秋天是水果成熟的季节。
2、引导幼儿用简短的句子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名称、形状及颜色。
活动准备实物水果:苹果、梨、橘子、香蕉、石榴等若干,篮子一个,图片一幅。
重点难点
重点:是幼儿能说出几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及味道。
难点:是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是在秋季里成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里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有的变红了,被风一吹就会怎样?秋天里也是水果成熟的季节,你们知道果园里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谜语:黄金衣,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谜底:(香蕉)。
教师出示实物香蕉让幼儿观察后提问:果皮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教师讲解:是长柱形的,稍有棱。)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2、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石榴等水果,让幼儿观察后说出它们的形状、颜色及味道,让幼儿知道它们都是秋季里成熟的水果。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认识的这些水果都是秋天里成熟的水果,它们的形状分别有圆形、椭圆形、长柱形的;它们的颜色分别有红、黄、绿等;有的剥开皮吃,有的用水洗洗就可以吃,味道有酸有甜,它们的水分很多,又有营养,希望小朋友们每天吃个水果,这样身体就会茁壮成长。
4、出示图片,让幼儿连线。
5、做游戏:《猜猜我是谁》。
三、结束部分
科学的教学设计 15
活动名称:我是中国小娃娃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图片或录像。
2、《他们爱吃什么》的图片一张。
3、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
1、出示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上的中国小朋友。
2、中国的小朋友长得什么样?除了中国小朋友,图片上还有谁?
3、启发幼儿将中国小朋友与其他国家小朋友进行比较,说说他们的不同之处。
二、观察与操作
1、讨论:我们最爱吃什么?外国小朋友爱吃什么?
2、请幼儿帮助不同国家的小娃娃选择餐具和食物。
3、鼓励幼儿学各国小朋友相互问好的语言。
三、寻找发现中国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图,以“中国娃娃住在哪里”为题,请幼儿在世界地图上找找中国的位置,并用笔做上记号。
2、共同认识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图上的特殊标记。
3、引导幼儿尝试在世界地图上找到某些外国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并将他们送回家(粘贴在地图上)。
四、感受祖国真大
1、在世界地图上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大小,知道中国很大。
2、看中国地图,启发幼儿说说中国地图的外形像什么,通过比较知道中国很大。
3、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诗歌:
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们,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教学设计 16
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仅靠观察使不够的,因此,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而言,要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还是有一些挑战性的。
学生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了解能有多少?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天平秤、两个球、绿豆、铅笔、鸡蛋、苹果、盐、2分硬币盐(每组2袋)、2分硬币(每组1枚)
教学设计策略 17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
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
例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渗透学法。
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形成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学生准备: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1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黄彩条长8厘米。红彩条长5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电脑显示:两条线段。一根长10厘米。竖放;另一根长11厘米。横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条线段。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
设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开课。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刻度尺教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讨论。
电脑显示讨论题:
1.拿出你们的尺子。认真观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中。
(二)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
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通过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出: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18
一、学情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学生,经过对本单元的整体预习,还有对《故乡》的详细解读,学生已经掌握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同时,我给学生推荐了作者的其他优秀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莫泊桑小说的构思技巧,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
二、教材解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篇幅短小,却博得学生青睐。本单元为小说单元,均是名家作品,艺术技巧精湛,思想内涵深刻,内容丰富多彩,文笔摇曳多姿,既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享受,也激发读者对人生社会的无尽思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鲁迅说:“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小说的教育功能,是以一定的审美感受为前提的。所以,重在激发和启迪。
三、设计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用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以此让学生在梳理情节分析形象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四、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
2.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梳理情节,分析形象
2.难点:理解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方法与策略
默读法,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1:通过预习课文,请同学们谈一谈这篇小说哪一个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 并说明理由。
初读文章,结合学生知识积累,情感认知,审美体验,了解本篇小说的情节脉络,主要人物,作者态度取向。
预设:
谈情节的曲折性---出人意料,引人入胜
谈人物的复杂性---人物变脸快,前后反差大
谈细节的生动性---
教师: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如果说情节是小说的躯体,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血肉,那么主题就是小说的灵魂,是小说的核心。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分析小说主旨。
(ppt展示教学目标)
概括主题,首先要理清作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命运,然后细心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便可凭此归纳小说主题。
问题2:我们通过哪些途径都可以分析小说的主题呢?(请抢答)
预设:情节,人物,环境,背景,抒情议论句,标题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试图让学生理解小说三要素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学会知识迁移。
ppt展示
1.人物是小说主题的承载者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够顺利地分析主题。
2.情节是小说主题的表现渠道
情节是现实生活中矛盾展开的过程,也是揭示主题的过程。故事的中心必须以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3. 背景环境是打开主题之门的钥匙
阅读小说,必须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才能比较准确、深入地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思想。环境背后的大背景往往能充分体现小说的真实主题。整个故事,作者是要批判或者赞扬某种精神,作者是要揭示某个社会现象的弊端还是讴歌某种文明的行为,有时会选择在行文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揭示或者暗示。
4. 关键语句是小说主题的窗口
小说一般不直接表达主题,但有时一些议论抒情性的语句是分析小说主题最便捷的标志。
(二)小组合作讨论:
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小说主题。
1、2组:人物
3、4组:情节
5、6组:环境
(边讨论边整理,共计5分钟)
培养学生的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成果展示
请3位同学,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小说主题。
投屏展示整理要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预设:
1.情节
(1)菲利普一家因于勒挥霍家产陷入困境
(2)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回来解困
(2)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4)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穷弃他而去
在“赶于勒----盼于勒-----骂于勒-----躲于勒”四个主要情节中,金钱是推动情节的核心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于勒有无钱财来决定他们之间的亲疏关系,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人物
文中主要塑造“若瑟夫”,“菲利普夫妇”,“于勒”等几个人物形象。
(1)若瑟夫是菲利普夫妇的小儿子,是于勒叔叔的亲侄子,是故事的见证人,是线索人物。天真淳朴,真诚善良,有同情心 。
(2)菲利普夫妇:是于勒的哥哥和嫂子,自私势利,冷酷无情,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吝啬贪婪,爱慕虚荣
(3)于勒是若瑟夫的亲叔叔,爸爸的亲弟弟。在菲利普夫妇眼里,因之前因挥霍家产,被叫做败家子,坏蛋,流氓。听说他在外挣了大钱,要求主动赔偿,变成了全家的希望救世主,正直善良的人。后来又老又穷时,又被称作贼,流氓。在若瑟夫的眼里,是穷困可怜的叔叔。
我们认识了这几个人物,就不难理解以菲利普为代表的社会,只是以金钱为基础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反倒是“我”这样一个涉事未深,天性善良的少年,却能直面事情的本质:船上的于勒是一个十分可怜的穷人,是自己的亲人。这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期盼。
3.环境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丑恶的金钱关系。
(四)归纳整理
小说主题的几种类型:
1.人物角度---价值取向---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人文精神
2.环境角度---反映民族心理,生存状态
3.情节角度---针砭时弊,寄寓人生哲理
(五)小结
请学生谈谈对金钱的看法
八、学习评价
1.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能够明晰学习任务。
2.设计思路完整,内容完整,活动安排有可操作性。
3.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4.教学环节完整,衔接自然,教学任务符合学段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5.在教材的处理上,化难为简,有浅入深。
九、作业设计
阅读莫泊桑的《项链》,结合本节课所学方法,请从小说三要素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小说主题。
教学设计 19
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6、57、87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数与生活联系,会用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煤体课件、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电话等。
教学设计:
一、课前轻松:
我们齐唱数字诗《一去二三里》和歌曲《找朋友》。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谁想自我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叫什么?你今年几岁?你在几年级几班?你家里有几口人?你喜欢什么活动?在谈话中表扬讲文明守礼仪的同学。
2.师问:通过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回答中
都有数)
3.我们已经认识了0~20各数,我们一起来边拍手边数数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行吗?
4.师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三、合作探究:
1.揭示课题:生活中的数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和我们一起做活动,你们开心吗?(开心)
2.下面我们一起快乐地过第一关:我能说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数?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数图: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计算键盘上的数字、电话机上的数字、街道小区编号,车牌号,温度计,路牌,电子表,日历,音乐上的简谱,钟面,跑道,交通灯,人民币,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xx年奥运会我国获得28枚金牌等。
(3)师问:你们听过同学们说生活中的数和看过屏幕演示生活中的数后,你们感觉得怎么样?
(4)师小结: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数学离不开数,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方便,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和别人交流和谈话。
(5)课件演示课本第46页图“生活中的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观察图中的几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问:第一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她点了几支蜡烛?她说了一句什么话?(我7岁了。)
第二位小朋友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在一年级4班)
那么你们呢?(我们在一年级3班)
最后一位小朋友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在302)
请问:你们知道302指的是什么?(门牌号码)
学生回答后,师进行思德教育(上学路上和放学路上都要注意安全,不能随便
和陌生人说话。
(6)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也能说一句带数的话吗?
如果学生在说一句话中出现有几个数师作肯定,还要表扬。
(7)学生答后,师再问:今年是几年?明年是几年?明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
行!同时出现5个福娃图一起庆贺。
(8)我们有信心过了第一关,那么你们有勇气过下一关吗?(有)
3.我们开心地过第二关:我能摆
(1)课件演示有某个地方着火,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帮它们走离危险。请问:
你们有什么办法?(拨打火警电话)。师再问:你们会打电话吗?师随着举起电话,(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说如何打电话)你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请问:谁知道火警电话,学生答后再请一个同学在投影机上摆出来。摆后再演示图消防员赶到,火扑灭。在交谈中渗透思德教育,小朋友们一定要切记:不要***,***很危险。除了火警电话,你还知道哪些求助电话?报警电话110等。师注意提醒学生这些求助电话号码是不能随便乱拨打,如果乱拨打就会影响警察叔叔工作。
(2)师问:你们最熟悉的电话号码是哪个?学生可能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此时师马上就问: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请同学们拿出数字卡片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摆好后,生汇报。请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
(3)师小结:我们麻涌镇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8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8个数字一个也不能掉。
(4)你们想知道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吗?(想)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
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要带上纸和笔!(播放轻音乐)在记录前,师有一个小小要求:音乐停了,请同学门马上回座位,开始!在活动中师注意提醒学生的站姿。师巡视,看见有个别同学摆了其他电
话号码(小灵通,手机号码)接着提问:小灵通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8位。而手机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11位。用数字组成的号码除了电话号码,还有什么?(门牌号码)等。
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打电话给老师。
(5)轻松一下齐唱《数字歌》
同学门勇气可佳,福娃和“数字娃娃”都为我们打气!
4.下面我们勇过第三关:我能猜
(1)课件演示:小动物去旅游,它们坐在不同的车厢,其中几只小动物车厢号知道,其余的让学生猜。此时进行安全教育。
(2)课件演示赛跑场面动画片:一年级小学生参加跑步比赛,小明跑第一。请问小亮跑第几?跑在小亮前面的女同学跑第几?一共有几人参赛?提醒学生要注意运动。
(3)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他们在电梯里关于自己家所在的楼层的对话,猜一猜小红和小刚分别在哪一层?提醒学生坐电梯要注意安全。
师:生活中的数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三关我们都能过关,你们有信心再过一关吗?(有)
5.我们有信心过第四关:我能算
(1)开火车口算:8-7=8+2=等题目。
(2)数学小比赛:派3名代表参赛,从袋里自由挑选题目,然后再作答。哪个同学作答的时间少,就是冠军,如此类推。答后发奖
牌。
(3)看谁是计算小能手。限定时间。
我们能轻松快乐地过了四关,5个福娃和“数字娃娃”都替我们开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说,师再小结。这节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生活中的数,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也可
五.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表扬鼓励自己!谁学得最棒!谁是今节课的数学之星!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
1.我能说
2.我能摆
3.我能猜
4.我能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教学设计 20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对称性等特征。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发现圆在图案设计中的规律。
教学重点:用圆规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环节一:看一看,欣赏由圆组成的图案
1、同学们:这个学期的数学课上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就是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圆呢?
2、是啊,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还真不小呢!它也正无处不在地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世界。
3、课前老师给大家收集了一些有趣的圆的图案,想不想一起来看看?
a、请同学们看屏幕,你眼中的这些图案像什么呢?想说哪幅就说哪幅。刚才这组是黑白色调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从这组图形中你看到了什么?
(色彩鲜艳,而且都是由曲线构成的。对,这四幅图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曲线的美,而且这些曲线都是圆的一部分,这些图案的设计都
离不开圆。)
b、想不想自己也设计一下?好,这节课我们就一同与圆为伴当一次设计师,上一节欣赏与设计课。(板书:欣赏与设计)
环节二:涂一涂,设计喜欢的图案
1、同学们,要想当一位设计师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看,书中有三幅图,请同学们先构思,再涂一涂,最后跟同桌说说你的作品。(有顺序地涂色是种规则的美,没有顺序地涂是种不规则的美。建议大家能有规律地涂。)
总结评价:刚才的活动对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的四班同学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更让薛老师高兴的是:大家具备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态度,先想再做,真让薛老师对大家刮目相看。
2、同学们知道吗?要想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不仅要有想象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比如:这幅图,大家看看它像什么?你能把它画在本子上吗?
a、(大家画)你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里面的曲线看着简单画起来不太容易,虽然画不好,但是你没白� )谁跟他的画法不同?(说画的过程,跟书上一样。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呢?真高兴你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谁能再来说说它的设计过程。同桌互相说说,现在请大家按这种方法再画一次。
b、看看这幅图象什么?谁能说出它的设计过程?先同桌互相说说,再全班交流,最后画一画。
c.看,这幅图,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动手画一画。
环节三:做一做,设计美丽的图案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看看刚上课时的这幅图能说说它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方法一: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以对角线的中点为圆心画一个圆。以此类推,就画出了这幅图案。方法二:以一个基本图形的右下点为中心点旋转90度,再旋转90度,再旋转90度。方法三:平移的方法。方法四:对称的方法。那有几条对称轴呢?四条对称轴)对!很多时候设计中也少不了平移和旋转这方面的知识。好了,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设计一幅由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合的图案吧!小组交流,全班介绍。
2、刚才我们一直在设计图案,其实设计图案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最后,请同学们以圆为基本图形,添上几笔,设计成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或标志。
环节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对于这节课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请大家写在书上,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大家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快乐!希望今后同学们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装点我们多采的生活!
让北二小数学电子教案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二年设计人:xiao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
课题
欣赏与设计
计划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对称性等特征。
能力目标
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发现圆在图案设计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用圆规设计图案。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展示一件衣服,师出示平面图形。师:今天我门们就来欣赏和设计由这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漂亮图案。
出示课题:欣赏与设计: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衣服上有学过平面图形。
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5分
欣
赏
图
形
二1、欣赏课本上的6幅图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图案,请看。漂亮吗?请仔细欣赏,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和你同桌说说它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用了什么颜色?
学生同桌讨论。
2、交流汇报
(1)由2名学生选择喜欢的图案回答。
(2)教师指定一幅图案学生回答。
师:喜欢第5幅的同学请举手。这幅图案用了什么图形?红色的六边形由几个三角形组成?在红色六边形的周围你还发现了什么?这幅图案像什么?
三、生活中的图案
师: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来自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你在哪里见过像这些一样由平面图形组成的,有漂亮颜色的图案呢?
四人一组,充分利用学具,开动脑筋,想办法,共同讨论。先商量方法,再共同研究。
(三角形、六边形)
(6个)
学生回答:地板砖、衣服、广场等。
10分
巩固与拓展
1、师:刚才这幅图案是淘气设计的学校厕所瓷砖图案的效果图,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
师:你想设计吗?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怎样设计?
2、设计要求
(1)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
(2)图形的形状、颜色排列要有规律;
(3)设计的图案要美观大方。
3、学生设计图案
4、展示学生作品
师:请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师:谁来说说他设计得怎样?
学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5分
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5分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教学设计 21
《设计活动方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能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的“设计活动方案”教材呈现的编写的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一是提出设计方案的要求。在学生学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自主地设计活动方案,其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对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提出设计的方案后,教材呈现几种提示性的设计情况,这是反映了学生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当然,在学生的实际设计中,各种方案会丰富得多。“练一练”是通过另一个实例进一步让学生尝试设计。而“实践活动”的内容,则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请学生根据相关的条件,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设计一个促进销售的设计方案。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先复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随后,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开展自主的设计,因此,可以把这一设计活动安排在小组的讨论中进行。各小组在设计时,教师不要作过多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学生设计出各种与众与不同的方案。在开展交流时,首先请各组汇报设计的方案并说一说设计时的想法。对于学生设计出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教师
也不要急于否认,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并从他们的想法中加以引导。学生在交流汇报后,教师可以把每一种方案的设计均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方案中的共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
在开展练习中,如果学生能比较好地理解与掌握,那么可以把练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仍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供小组共同设计,以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与掌握。
〖实践活动〗
本题的设计是呈开放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的种类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打折的销售设计。打折的销售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均打折,另一种是根据购买的数量多少确定打折的范围。二是摸奖销售设计。摸奖销售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每销售一个商品,都有一个摸奖的机会,而且得奖的数额相同。另一种是得奖的数额不同。三是打折与摸奖混合的销售设计。即商品先打折一部分(在10%以内),剩余部分的让利进行摸奖。当然,无论开展哪一种设计,其让利的总数都应是1000元。学生在设计本活动中,可以是独立地设计,也可以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设计。对设计的结果尽可能开展交流,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
〖数学与生活〗
本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由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与面积计算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一活动目的是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迎新年〗
在开展活动前,可以组织学生适当地先复习分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知识内容,随后按顺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迎新年”的活动在呈现数据表后,可以请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自己解答。而后,当场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本班学生迎新年的设想(如果本级的人数较多,也可以把调查活动安排在小组内)。
〖接力长跑〗
“长跑接力”的活动应组织学生开展多次讨论,第一次讨论5个接力点的位置。每个位置的确定都应是有根据的,不要出现盲目的现象。第二次讨论位置设计的合理性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为什么不合理的理由。第三次讨论重新设计的问题,在讨论前也可以行让学生独立的思考,然后再组织讨论新的设计。
〖有奖游戏〗
“有奖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学生在回答第⑴个问题时,并不一定以中奖的可能性大小来确定参加的游戏,它还包括各人对奖品的喜爱程度。所以,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先把每一种游戏获奖的可能性表示出来,随后再说一说每个学生愿意参加的项目,并说出理由。第⑵题的设计也是开放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当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在课前进行布置(也可以安排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设计),这样在教学时可以直接进行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教学设计 22
1、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进行一次动物知识大赛怎么样?师:请听题: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师:蜂鸟在刚出生时还不到1克重呢!
师:请听第二题:肚上大口袋,装个小宝宝,是什么动物?师:恭喜你们又答对了!最大的袋鼠体重可达到90千克。师:最难的题目来了,世界上最小的狗是什么狗呢?
师:你来说,你知道的真多!这就是可爱的茶杯犬,大约重1千克。
2、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师:看到这些有趣的信息,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情况1)生: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
1、初步感受克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
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我们先来认识1克有多重。
(情况2)生:克和千克是是什么?(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节奏快些)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
师:要想认识克和千克,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问题)
2、感受1克
师: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师:猜一猜桌子上哪些物品会和1克差不多重?(1枚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
师:你们也找到了吗?那我们猜的对不对呢?还得通过这个小助手来验证一下。(课件加实物)师:他是谁?你会用吗?你来说说看。
(如果孩子说不到点上)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有一个小疑问:如果两边一样高呢?说得真好!
(如果说到点了)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也明白了:如果两边一样高就说明两边的物品一样重,是吗?你说的真好!师:除了像这样比较物品的轻重,天平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师:这就需要用到砝码。他们专门用来称出物品的轻重,砝码有200克、100克、、、等等
师:天平的托盘里已经有了1克的砝码,你们不能用它来验证一下硬币和花生米是不是1克呢?注意:在另一个托盘里放东西时一定要轻轻地放,明白了吗?好,开始验证吧?师: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师:那1枚2分硬币是不是重1克呢?(1克),一粒花生米呢?、、、、、、
师:猜对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接下来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掂硬币、花生米,体验1克有多重)
师:你掂了1克的硬币,还掂了1克的花生,你觉得1克怎么样?大家觉得呢?
师:是啊!真的是很轻很轻!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一起说,用什么表示?
3、进一步感受1克
师:现在记住1克的感觉了吗?这次不用天平称,你能不能通过掂一掂,来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吗?师:这些物品就在桌子上的小盒子里,组长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卡上,聪明的孩子们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有结果了吗?那就以最好的坐姿给老师看。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
师:下面的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小组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师:你跟大家说说吧!
情况一: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大家估的都一样准啊,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情况二: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对呢?大家赶紧用天平来验证一下。有结果了吗?(找错了的小组回答)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钙片)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呢?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4、体验20克、60克、500克
师:从桌箱里拿出一个小面包放在右手,再将一克的硬币放在左手里,对比着掂一掂,估计一下小面包大约有多重?、、、、、、
3、4人,有猜到大约20克)师:同意10克的同学请举手,同意20克的请举手,同意x克的请举手。师:到底谁估的更接近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师:大约多少克?
师:刚才谁估计的是大约20克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不但知道1克有多重,还知道了20克有多重,真是了不起!其他的同学要加油哦!情况2:(没有人估的接近)到底有多重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
师:有结果了吗?多少?师:一下子估这么重的物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估错了也没关系,赶紧掂一掂小面包,感受一下20克有多重,把它记在你的心里。
师:小猴子去超市买了两样物品,我们来看。这次不用电子秤,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对比着20克的小面包来掂一掂、估一估这两样物品呢?把你估计的结果先记录在探究卡的这个位置,听明白了吗?好,从桌箱里拿出小盒子,开始!
师:估计出来了吗?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把结果页填写在探究卡上,我们比比哪个组完成的最快。开始!师:哪个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生1交流)估的这么接近,真准!还有谁想交流一下?(生2交流)你的小秤也真准
师:他们两个估的可真准!你们也估的这么准吗?
师:看来有的同学估的准,有的同学估的还不是很准是吗?我们再比比谁的小手更灵活?
师:请同学们把qq糖、鸡蛋和苹果都放到小盒子里,三个数放回桌箱,
师:既然大家估的这么准,那快速掂一掂桌子上的一袋盐,你觉得它有多重?
师:好了吗?你来说!
(有说到500克的)就是5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也来找找看,找到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就是包装袋上的标识,通过它就知道这袋盐重?(500克)很多包装上都有这样的标识,大家回去后找一找、认一认好吗?
师:赶紧再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拍手坐好)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用克来做单位?师:看来都是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是吗?你觉得老师的体重用克做单位合适吗?为什么?那用什么作单位?
1、师:你知道的真多!在计量像老师这样较重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来做单位,(板书)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一起来说,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师:你能从桌子上找到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我们比比赛,看谁最先找到?
师: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大家都觉得两袋盐重1千克,我们找的对不对呢?要验证1千克是不是还要用天平来帮忙呢?
(收天平:将放有砝码的托盘轻轻拿下来放在另一个托盘上,再轻轻地把天平放回材料箱)(师拍手坐好)
2、师:我们一起来看,称较重的物品都用到了哪些秤?(图片)师:你会看秤吗?我们来试试看师:它有多重呢?
(提醒说完整,反馈的语言)
3、师:刚才找到的两袋盐是不是大约重1千克呢?我们还得请上盘秤来帮忙验证一下。可以两个人轻轻地抬上来。好,开始吧!师:称出来了吗?两袋盐重多少呢?(板书:1千克)师:我们找的对吗?真了不起!
师:再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回想一下,一袋盐重?两袋盐就是500+500等于1000克。
师:同样的两袋盐,用秤称是1千克,而计算出来的却是1000克呢?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师:你的意思是1千克=1000克,是吗?说的真对!用字母表示就是:1kg=1000g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示范)生读
师:那2千克就等于?6000克就等于?真聪明!
4、感受1千克
师:轮流掂一掂这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可以和硬币对比着掂。师:掂完了吗?你觉得1千克和一克比有什么感受?大家觉得呢?师:所以在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千克)来作单位。
5、称1千克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
师:记住1千克的感觉了吗?那你觉得几个这样的苹果能有1千克?(学生估)认为是3个的举手,4个的,5个的。师:到底谁估的准呢?赶紧来称一称,看看有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交流)
师:赶紧在小组内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拍手坐好)
6、估计比1千克重的物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千克,如果是再重一点的物品,你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这里有一棵大白菜,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觉得大约有多重?(交流)
师:你们俩(最靠前的同学)再来掂掂试试,估计有多重?师: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呢?你们小组帮忙验证一下。多少?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真是厉害啊!
师:你俩在提白菜时有什么感受?(很重)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拎回家是不是很辛苦啊?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分担一些,好吗?
师:同学们,这么重的大白菜你们都能估计的出来,那如果是更重一些的呢?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找一位坐姿端正的孩子上来,还是小组内估计一下,他大约有多重?(再找两个同学上来抱抱试试)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体重秤,你上来称称看,多少?师:估计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要出几道小题考考大家,敢闯关吗?
1、第一关:这瓶墨水有多重?你是怎么算的?同意吗?
2、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快速抢答!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
3、加大难度!第三关:你知道一袋有多重?几袋重1千克吗?
4、第三关也顺利闯过,来看第四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有信心顺利过关吗?赶紧拿出桌箱里的练习纸,快速做一下第1题。
师:这是谁做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同意吗?全做对的举手!恭喜你们顺利过关
5、最后一关:你会填吗?快速做一下第2题。(交流同上)
师:咱班的同学学的太好了!真是一群聪明的好孩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计量较轻物品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如果是计量像大象、汽车这样特别重的物体,我们还会用到一个新单位,这个要留着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设计 23
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服装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2、启发幼儿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服装,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观看课件,欣赏各种服装。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分组进行讨论:说出自己喜欢身上衣服那些地方;
2、教师进行总结(了解衣服不同款式、颜色、面料);
3、教师对自己的衣服进行设计、修改,激发幼儿设计创作的兴趣;
4、让幼儿设计出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教师巡回指导;
5、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开展“小小设计展览会”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进行总结。
-----------------------
“小小服装设计师”教学反思
“小小服装设计师”这个数学活动上下来,发现有好多值得探究的问题,:1、如何让幼儿更科学、更准确地量出衣服、裤子的数量?2、是一个幼儿操作呢还是一组幼儿操作为好?3、准备给幼儿的材料为一张好呢还是人手三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几位老师也进行了商讨,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 我觉得如果让幼儿一组合作操作的话,建议让幼儿手里的衣服放在纸上,象拼七巧板那样,看看完整地能拼出几件衣服,裤子和围巾的方法同样如此。不要让幼儿和别的组交换了,这样比较乱,在每组上多准备一些花布。
2、 如果让幼儿个人操作的话,我觉得因该给他们准备好三张彩色的纸作为花布,让他们都动动脑筋,独立完成。
3、 如何让幼儿科学地量出衣服的数量呢?这个问题,我想分两步完成比较好,首先让幼儿自己来探索,随便用什么方法,然后等幼儿的结果都出来以后,老师和他们一起评价,同时引导并教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方法,之后,让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在正确的方法下统计出正确的数量,得到正确的答案。
下次再开展这个活动,我想改进方法之后,效果一定会更好 。
教学设计 24
教学论,我国学者一般是根据其所研究的对象和任务进行定义的(顾明远,1998;施良方等,1999;邵瑞珍等,1994)。从教学论所包含的研究范围看,可以区分为广义的教学论和狭义的教学论。前者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作为研究的对象;后者则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教师的“教”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
如果需要把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通过教学设计。或者说,教学论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果离开教学设计是不可能对教学实践发挥指导作用的;反之,如果缺乏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实际问题,教学论的研究也会失去最直接、最鲜活的材料反馈。可见,两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的一个整体。
教学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我国的中小学等普教体系中非常普遍,属于基础性的常规工作。但在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却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当前职业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对传统课程和课堂进行广泛和深入地改造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指把学习与教学原理转化成为对于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规划这一系统的、反思性过程。
仔细分析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某些重要特征:
首先,教学设计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要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有机地、有效地融合进入施教的全过程,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标,或者根据不同的反馈修改教学,进行学习补救。可见,教学设计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与既定情境中的材料进行反思性对话的过程”(shon,1987,1991)。
其次,“设计(design)”并不等同于“规划(planning)”。比较而言,“设计”要求更高的精确性,更高的关注水平和在计划、开发、评价过程中更强的专门化知识。比如,教师希望利用今天的90分钟课时,能够教授完成“外购材料成本的计算和会计分录编制”这一教学任务。这属于“规划”或者“计划”的范畴。而“设计”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高水平的关注和深思熟虑,它需要确定的是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需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怎样知道达到了目标等一系列详细、具体的信息。因此,“设计”具有天生的复杂性。或者说,“设计”是源于“规划”却高于“规划”。
第三,教学设计不同于课程教授。“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教学(instructional)”,而不仅仅是“教授(teaching)”。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既包括影响教学方案实施的因素,也包括受到教学方案实施影响的因素,“教授”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自然属于教学设计的重点对象,但这并不能影响教学设计对其他教学环节的关注。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25
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任务;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它需要教师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特点与发展水平,设计出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并组织实施,那么幼儿园课程设计方案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课程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到各位。
【设计意图】滨州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著名的特产,浓厚的风土文化都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八角龙井酒、范公特曲等都是滨州的特色酒。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乡土文化,而作为老师更有责任让家乡的乡土文化走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此来愉悦幼儿身心、弘扬滨州风土文化。既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又培养孩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与幼儿的音乐感,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激发幼儿对家乡乡土文化的热爱,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扁担、自制圆顶帽、酒字图片(扮演酒坛子)、喜庆音乐。
【活动过程】
2、谈话引出游戏活动
教师;我是一个大酒坛,想找一个小酒坛伙伴,邀请幼儿扮演小酒坛 。
3、随音乐幼儿做热身活动
随《朋友请你干一杯》音乐,分角色大酒坛子和小酒坛子一起舞蹈。(舞蹈中贯穿活动头、手、腰、肩、腿等动作,为活动做准备)
4、开始游戏:抬酒坛子
(1)、讲解抬酒坛子的方法:3名幼儿一组,2名幼儿当运酒师傅同向站立,头戴自制圆顶帽,肩扛扁担,双手紧握扁担。1名幼儿当酒坛子,双手交叉挂在扁担中间,身体下蹲,双脚站立准备。听口令酒坛子双脚向后勾起,抬酒师傅一步步前进,一手紧握扁担一头,一手可垂下前后摆动,也可双手紧握扁担一头。
(2)、伴随着喜庆的音乐声,幼儿分成两组,“酒坛子”要努力挂在扁担上,双脚尽量不着地。抬酒师傅尽量把扁担扛在肩上。抬酒师傅将酒坛子运到目的地后放下酒坛子,回来交换队友,到队伍后排好队。
(3)、运酒坛子比赛。
幼儿组织两组抬酒师傅,进行抬酒坛子比赛。决出酒坛子运得最快的一组为胜。活动中教师鼓励有毅力、能持久坚持的幼儿。
5、讨论运酒坛子的方法并进行演示(抱酒坛子、抬酒坛子、移酒坛子等)
6、结束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回家与爸爸妈妈做抬酒坛游戏,与父母同乐。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手脚协调地在滑板上“花样游泳”。
2、能看信号较整齐地表演。
3、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滑板24块,事先布置好场地。
过程:
一、小乌龟做操
1、导入语: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本领——花样游泳,先来活动活动身体吧!
2、热身运动——乌龟操。
二、小乌龟学本领
(一)、学习向前游
1、出示滑板:我们要在滑板上学习花样游泳……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游泳的动作,总结。
4、再次练习。
(二)、学习转圈游
1、(幼儿示范)他是怎么游的?……
2、幼儿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三)、学习侧游
1、什么叫侧游?学学动作……
2、交代要求,幼儿练习侧游,教师观察指导。
(四)、小乌龟看信号练习花样游泳
1、认识红旗信号,知道不同的信号做不同的游泳动作。
2、提出要求,幼儿看信号练习花样游泳。
三、小乌龟彩排
1、带领幼儿到舞台,交代彩排要求。
2、幼儿看信号表演。
四、结束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的早晨,常常会看见拿着早餐来园吃的幼儿,也会遇到边走路边匆匆喂孩子早餐的家长,早餐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不吃早餐的孩子越来越少,但早餐食用的科学性往往也是保障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我班孩子和家长确实被早餐的问题所实困扰着,主要突出在:孩子不爱吃白煮蛋、有些偏食,不满意早餐的搭配、常常不得不在车上吃早餐等。
本活动从一则故事出发,从食物推测到相应的动物,从单一答案到多种答案,在思维的跳跃中,引发中班孩子对早餐产生兴趣。而之后的情景表演是再现其所经历的真实问题,选择情境表演比直白的提问或说教更富有感染力,借助同伴互助,提升“变着法儿吃”“干湿搭配吃”等一些科学的早餐方法。
这是一个基于孩子们早餐问题而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家庭是修正问题的主要场所,教师可选择在家长开放日进行此活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关注自己的早餐情况,逐渐养成健康的早餐习惯。
2、能够运用“可能”“或者”等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1、各种早餐图片;餐盘若干。
2、《早餐,你喜欢吃什么》白板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逐渐养成健康吃早餐的习惯。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法、猜测法、讨论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了解自己的早餐情况。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你们早餐吃了吗?都吃了些什么啊? 讲述自己早餐的情况。 活动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谈话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早餐情况,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打开幼儿的话匣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铺垫。 二、故事《早餐,你喜欢吃什么》。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早餐,看看都是谁喜欢吃的?
师:喜欢吃鱼的,有可能是?
2、师:喜欢吃骨头的,有可能是谁?(请用完整话告诉我好吗)
3、师:喜欢吃胡萝卜的,有可能是谁?(请你跟老师说一说)
4、师:喜欢吃青草的,有可能是?还有可能是?
(喜欢吃青草的,有可能是一头牛、也可能是一只羊、还有可能是一只骆驼,喜欢吃虫子的,有可能是天上的鸟、也有可能是水里的鱼、还有可能是地上的小鸡) 1、猜测喜欢吃鱼的小动物。
2、猜测喜欢吃肉骨头的小动物。
3、猜测喜欢吃胡萝卜的小动物。
4、猜测喜欢吃青草的小动物。
5、猜测喜欢吃虫子的小动物。
6、师:哇~~这个图片上的东西真多啊,看看都有些什么?
师:样样东西都爱吃的,有可能是谁?(健健康康的人)
7、再次完整讲故事。
8、强调样样东西都要吃。
(1)师:哦,原来样样都喜欢吃的是人,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人都吃些什么早餐呢?
(2)师:我们的早餐包括:粥、豆浆、牛奶,他们都是干干的;饼干、包子,他们都是湿湿的;苹果、香蕉都是水果;胡萝卜、青菜都是蔬菜;番薯、玉米是粗粮。
(3)总结:早餐我们要样样东西都要吃,这样我们才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做个健康的小朋友。
9、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还会吃一些特别的东西。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到了我们就要吃青团子…… 7、与教师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8、观看人吃的早餐并分类。
9、观看特别日子里吃的特别的东西。
在看看、说说、猜猜中,让幼儿明白健康吃早餐的方法,逐渐养成健康吃早餐的习惯。
在观看人要吃的早餐和节日要吃的东西中,进一步拓宽了幼儿对各种各样早餐种类的认识, 三、寻找问题——逐渐养成健康的早餐习惯。
1、情景一:不肯吃白煮蛋。
2、情景二:天天只吃面包和牛奶,宝宝吃腻了。 观看白板课件,寻找问题,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 用课件中再现生活中爸爸妈 妈经常遇到的问题,请幼儿来帮助解决。使幼儿逐渐养成健康的早餐习惯。 四、幼儿搭配早餐。
1、师:早餐的品种真丰富,那我们也来为自己搭配一份既营养又健康的早餐好吗?师:谁愿意把他搭配的早餐介绍给大家。
2、师:那我们再来重新为自己搭配一份明天吃的早餐吧,这一次搭配的时候要注意适量搭配,还要注意干湿搭配哦。 1、第一次自由选择搭配早餐。
2、介绍自己搭配好的早餐。
3、第二次自由选择搭配早餐。 给幼儿提供了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既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满足了幼儿喜欢动手的喜好,还给了幼儿一次表达的机会。在前后两次搭配早餐的操作中,提高了幼儿对合理吃早餐的观念的理解,使幼儿逐渐养成健康的早餐习惯。 五、活动延伸。
师:老师有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一周早餐安排表,小朋友们今天回家和妈 妈好好商量商量,为我们搭配出一周既丰富又合理的早餐好吗? 回家和妈 妈搭配好一周的早餐。 这是一个活动延伸的部分,目的是为了巩固幼儿对健康早餐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幼儿形成健康吃早餐的习惯。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体验赤脚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勇敢、坚韧、进取等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录音机、 音乐磁带 、 各种玩具、
各种颜色的纸 、 脚丫表情。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 幼儿听音乐走入活动场地。(脚跟脚尖 、跑跑跑)
2.幼儿进行脱鞋,脱袜子(教师讲清规则)
师:新的一天来到了,小脚丫要开心地出来活动了。请幼儿脱鞋袜,坐在地毯上。(老师也光脚)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小脚丫都有什么呀?自己说一说。脚背(用手拍一拍)、脚趾头(自己动一动)。脚指甲(手指敲一敲)、脚后跟(拳头捶一捶)。
3、做脚操:主要做脚腕,脚趾,小腿等部位。
把小脚丫伸出来,挠一挠脚心有什么感觉?(痒)幼儿互相挠一挠,抓一抓,用脚趾互相挠一挠,看一看感觉一样不一样。小脚丫伸一伸,小脚趾勾一勾。
4、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用小脚做不同动作。(用脚尖走路、跳舞、见面打招呼、互相拥抱、碰一碰、蹬车等)。
二、提供活动材料,幼儿自由探索、交流游戏。
1、幼儿创造性地用小脚丫取东西,锻炼小脚的肌肉力量和协调,发展思维
a、练习用小脚取物品:
b、幼儿自由创造性地用小脚丫送物品,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幼儿的方法。请一,二个幼儿示范。
师:其实每位小朋友的小脚丫都很能干,它可以把不同的物品用不一样的方法送到其它地方去,可以用小脚丫抓住物品,也可以用小脚丫夹住物品。
c、幼儿再次练习用小脚丫取物品
幼儿自由取物品。
2、游戏“撕纸”锻炼小脚丫的灵活性、协调性。
a、“我的小脚丫也挺能干的, 小脚不仅可以单独游戏,还可以它能把这些纸撕成一片片的,不信呀,你们仔细看一看。”老师示范用脚撕纸。
b、你们的小脚丫会撕纸吗?想不想试一试?好,我们一起用小脚丫试一试,看谁撕的又碎又快。
c、幼儿分散自由探索用脚撕纸,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鼓励幼儿合作。
d、将用脚把纸片捡入筐内,并教幼儿要保护环境
4、小脚丫听小朋友这一说,它非常高兴,你们看脚丫妈 妈笑了。(老师在自己脚背上粘贴眼睛和嘴)我们小脚丫也笑一笑好吗?(指导幼儿自己粘贴小眼睛和小嘴巴)
5、小脚丫笑了,小朋友们高兴吗?
三、活动结束:
穿袜子比赛:咱们的小脚丫这样有本领,快穿上鞋袜,把它保护起来好不好?(随音乐穿好鞋子、袜子。
设计意图
平日看到幼儿特别喜欢玩梯子、山洞、轮胎等,我在看到课本上合作运宝这个体育游戏时就想到何不将这些幼儿喜欢的器材与这个体育游戏结合到一起,既达到了课程目标,又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我根据大班幼儿竞争性开始加强这一特点,设计了本节课。
一、活动目标
1. 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跨跳能力。
2. 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增强幼儿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篮球;小椅子;布袋;梯子;小山洞;轮胎;圆筒;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
2.接力比赛:将幼儿分成红、黄、蓝队,幼儿每人抱一球。
走平衡木(梯子竖放,走两边)—爬过山洞—跨过小山(两个小椅子)—跳过轮胎—将球放入圆筒。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遵守游戏规则。
3.接力比赛
走平衡木(梯子竖放,走两边)—爬过山洞—跨过小山(两个小椅子)—将球放入轮胎—用木棍将球夹入圆筒。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遵守游戏规则。
4. 接力比赛:幼儿两人合作运宝(用布袋装球)。
合作将球装入布袋—走平衡木(梯子竖放,走两边)—爬过山洞—跨过小山(两个小椅子)—跳过轮胎—将球放入圆筒。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遵守游戏规则。
5.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坐放松动作。
6.结束,师生共同收拾器材。
教学设计 26
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了解项羽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
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1、总体把握《项羽本纪》的内容,了解《项羽本纪》在《史记》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品读第1—2节了解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从而自主归纳项羽早期性格特点。
3、通过疏通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4、品读第3节,疏通文意,了解巨鹿之战,并掌握各种文言现象。通过把握“巨鹿之战”,分析并了解项羽的将帅神威。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提问:课前让大家查阅有关项羽的故事或诗文,下面请几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明确:(1)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故事(2)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其中着重描绘的是这个英雄人物在短暂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个关键阶段:1、吴中起兵,是项羽一生事业的起点;2、巨鹿之战是他辉煌功业的顶点;3、鸿门宴,是他生平、事业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4、垓下战败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终点。清人郑板桥曾说:“《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本文节选了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巨鹿之战、垓下之战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项羽身世及其性格中“才气过人”和“不肯竟学”两个侧面,并以个性化的语言,初步展现共心胸器度;“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从而以极尽辗转腾挪之能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传达出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形象与神采,表现出司马迁极为高超的人物形象的刻划艺术。
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品读,归纳项羽早期性格特点。
1、疏通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文言现象
第一节: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第二节:②去:放弃,丢下。③竟学:学到底。“竟”,终于,完毕。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⑤请:求,要。书:信。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⑥以故:因此。已:止,了结。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项梁。⑧繇:同“徭”。⑨阴:暗中。部勒:部署,组织。宾客:“指客居吴中依附项梁的人。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⑩妄言:胡乱说。(11)族:灭族,满门抄斩。(12)扛:两手对举。(13)虽:即使。惮:害怕。
2、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提问:第1、2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一介绍项羽家世:世代为楚将,祖父为秦戮;
二介绍项羽少时由项入吴后的学习情况(求学项梁),突出“才气过人”和“不肯竟学”;观秦王巡游时的“言志”之语“彼可取而代也”(观帝出游)。
3、思考以下问题:
①文章开头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明确: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
②项羽早年的学习态度以及面对秦王的“言志”所显示出的性格特点,和他以后的成功与失败,有什么潜在联系?
明确: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使之缺乏谋略。
③试比较:三人话语在内容、语气、思想上的异同。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也。”----看不起,胸怀大志。( “悍而戾” )
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豪情壮志,大丈夫气概。(“津津不胜其羡”)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平等的观念,激励人心。
③说明:按纪传体史书惯例,人物传记开始要介绍传主的家世及生平初期的情况。古人认为“不凡之人,必异其生”,即凡是后来做出非常事业的人,必定会在其人生之初显示某种征兆。本段对项羽的有关描写,似也有此寓意。
因项羽一生的成败都与项梁的影响有关,所以文中对项羽这二层内容的介绍,都笼罩在项梁的形象之中。但项羽的形象已初见端倪。
4、选文随后省略的“吴中起兵”一段,叙述的是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响应陈涉、起兵反秦的情况。
同学们课后可在网上或图书馆找到这段内容自行阅读,想一想省略的这一段在主体描写项梁的同时,侧面交代了项羽的哪些事迹?从中显示出项羽怎样的气质性格,这对以下集中描写项羽的事迹及塑造其形象,有什么作用?此外,同学们还可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及思考结果写出表达观点,抒发感想的议论文章;
①项梁自身的性格器度及其对项羽早期的培养教育,对项羽日后的性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产生了哪些影响?
②项羽早年情况对其一生起制约作用的事例,对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为未来发展而明确学习态度、培养气质性格、选择事业方面而言,可提供哪些启发?
项羽随项梁在吴中响应陈胜、起兵反秦后,接受如召平以陈胜名义的命令,从江东吴中“渡江而西”。沿途收编或兼并了好几支军队,气势大振。陈胜死后,刘邦也来投奔。项梁采纳范增建议,立楚怀王的孙子为楚怀王。其间项羽受遣攻下襄城,之后项梁又屡败秦军,
项羽与刘邦还率军斩杀了秦宰相李斯的儿子李由。一连串的胜利使项梁骄傲起来,拒绝了宋义“将骄卒堕者必败”的劝谏,终于导致以楚为首的联军被章邯所率的秦朝援军击败,项梁也战死,从而使反秦义军在陈胜死后,又一次遭受到重创。秦军则趁机将反秦阵营的赵国君臣及军队包围在巨鹿城,与赵国及诸侯援军形成决战局面。
1、疏通文意,概括大意。
(1)重要文言词语:
河:这里指漳河。②少利:胜利不多。③釜:锅。甑(zèng,憎):做饭用的一种瓦器。④冠诸侯:在诸侯军当中居第一。⑤壁:壁垒,营垒。⑥纵兵:出动军队。“纵”,放。⑦惴(zhuì,赘)恐:恐惧。⑧辕门:即营门。古时军营用两辆兵车竖起车辕相对为门,所以叫辕门。⑨膝行而前:跪着向前走。“膝行”,有膝盖行走。
2、说明:在这场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性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神威,使他的一生功业发展到了顶峰。明代茅坤说,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文中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镇楚国,名闻诸侯”以下对巨鹿之战的正面描写部分,虽文字不多,却极有气势,尤为精彩,值得反复诵读。
3、在巨鹿之战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战争?表现了项羽什么的形象?大量采用短句有什么效果?
明确:明人唐顺 在这场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性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神威,他的一生功业发展到了顶峰。故而侧重展现其将帅神威形象。破釜沉舟、势如破竹,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三个“无不”、两个“莫敢”从侧面极力渲染烘托项羽的将帅神威。
4、随堂思考:
(1)我国古代散文中的战争描写,与小说中侧重于兵戎相见的正面描写不同,多侧重于双方战略的形成、人心向背、双方的内政、外交等战争诸因素的交代。对战争的交锋场面及结局,一般不多着笔墨。思考这种写法和传奇、武侠小说中侧重交战场面描写的手法相比,有什么好处和不足?
(2)回顾必修三《鸿门宴》
巨鹿之战基本消灭了秦军主力,并使秦王朝内部出现分裂,导致秦军首领章邯投降。项羽在纳降秦将,并在新安坑杀秦朝20万降军后,继续向秦地进军,于公元前206年12月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此时项羽年仅28岁,即成为各诸侯军的统帅,事业上可谓如日中天。
巨鹿之战是项羽等人受楚怀王派遣,从北路击秦时为救赵国而遭遇的大战。同受派遣而从南路攻秦的刘邦,则由于项羽主战的巨鹿之战吸引了秦军主力,而得以长驱直入,率先入关,从而与因战争耽搁而后来入关的项羽,发生了反秦军队中的内部冲突。这一冲突导致了鸿门宴上刀光剑影的明争暗斗,并由此拉开了继秦代灭亡之后楚汉数年相争的序幕。而项羽性格中的长处短处都在鸿门宴上得到集中体现,他毕生的功业及生命历程,也
鸿门宴一段已选入必修课本,本书对这一段内容予以简单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品读本文所选的《垓下之战》时,对项羽生平和垓下之战的背景,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把握,并由此思考或讨论:鸿门宴的结局对项羽的人生历史和楚汉相争的最终结局,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巩固前知,预习4—8小节。
1.品读第4-8节,疏通文意,掌握主要内容。
2.体会项羽在“乌江自刎”时的悲壮。
1.掌握各种文言现象。
2.能用辨证的眼光来看项羽的人物形象。
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楚汉相争的序幕,项、刘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政权争夺战。项羽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烧杀抢掠后又东归,分封天下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击杀楚怀王。刘邦被项羽分封到蜀地为汉王,仅三个月就率先引发了楚汉战争,并于公元前205年春率50万军队东伐项羽。虽屡遭败困,但均得逃脱,并用反间计除去项羽身边的范增。公元前203年,刘、项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议和罢兵后,刘邦又违约击楚。几经反复,项羽不断被削弱,终于在公元前202年,被刘邦主力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项羽在悲歌别姬后,率仅28骑残部,与数千汉军展开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战”,终于自刎于乌江边。
1、品读第4节:悲歌别姬
(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并翻译句子。
原文:项王军壁(于)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解词:壁:营垒,名词活用为动词,扎营、驻扎兵:军队及:以及之:代词,指代项王军
翻译:项王军队在垓下驻扎。军队很少,粮食也完了,汉军以及诸侯的兵马把他们包围了好几层。
原文: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解词:夜:在夜晚,名作状楚:用楚地方言,名作状惊:惊异
这句话,所显示出来的一个成语:四面楚歌。
翻译:在夜晚听到汉军营的四面八方都用楚地方言唱歌,项王于是非常惊异地说道:“难道汉军已经全部占有了楚国吗?(不然)这汉营中楚人怎么这么多呀!
原文: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解词:则:于是夜:在夜间,名作状
翻译:项王于是夜中起床,在营帐中饮酒。
原文: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项王)常骑之。
译文:有美女名叫虞,常受宠幸而跟随在项羽身边;有匹骏马,名叫骓,(项王)经常骑着它(行军作战)。
原文: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
解词:于是:在这时忼慨:同“慷慨”,情绪激昂(忼,慷的古字)
译文:就在此时,项王情绪激昂悲愤地唱起歌来,自己作诗唱道,
原文:“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解词: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啊,呀盖:超过时:时运逝:奔驰
译文:“力气能拔起大山呀,英雄之(豪)气超过全世,时运不利啊,乌骓马也不奔驰。原文: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解词:奈何:怎么办若:第二人称代词,你奈?何:固定句式,对?怎么办译文:乌骓马不奔驰啊,我可对你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对你怎么办呀!”
原文:(项王)歌数阕,美人和之。
译文:唱了好几遍,美女虞姬也应和着唱了一首诗。
原文: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解词:泣:眼泪;哭莫:没有谁
译文:项王流下了几行眼泪,左右的将士都哭起来,没有人能仰视。
(2)赏析项羽的《垓下歌》,可与刘邦《大风歌》比较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明确:《垓下歌》“悲歌慷慨”“泣数行下”体现项羽的多情。无奈的悲愤,表现英雄末路的悲哀。项羽霸王别姬的悲歌形象与他叱咤风云的形象,融合于项羽一身,人物形象丰满。在垓下被围悲歌别姬,主要是渲染一种悲剧氛围,表现出作者对项羽的怜惜之情。
《大风歌》是刘邦在彻底击败项羽,做了几年皇帝后回家乡沛县时,在欢乐的宴会上哼唱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豪情满怀的歌。
《垓下歌》和《大风歌》说不上有多少艺术性,但十分确切地表明了“诗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
(3)思考:“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效果如何?
明确:项羽意识到无可挽回的失败命运已经降临到头上了。“泣数行下”,一个英雄的哭,一脸英雄的泪。热泪滚滚,迸涌而出,是不可遏止的悲痛,不期而然的流泻。
周围的人一方面受感染不忍看,因同情而跟着悲泣,一方面因敬畏之情而不敢与项羽的目光相遇,怕伤他自尊。
本文虽是历史传记,其中却多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并且在这些细节多有对历史事实合理的艺术加工,如“慷慨悲歌”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悲剧英雄形象。
3、说明:
近人郭嵩焘评论“垓下之战”的描述是“项王自叙七十余战,史公独记巨鹿、垓下两战为详。巨鹿之战全用烘托法,??而垓下(则)显出项羽兵法及其斩将搴旗之功。”其实,在司马迁笔下,无论是悲歌别姬还是快战东城,无论乌江拒渡还是“为德”自刎的描写,都能“于势穷力尽处自显神通”。阅读时可仔细体味。
司马迁在《垓下之战》中对项羽形象的刻画,不仅极为生动极具神采,极有气势,而且笔法曲折多变,极具戏剧性和艺术韵味。品读本段时,注意细读项王别姬一段,分析其中展现的项羽叱咤风云的性情中的另一个侧面。
1.随堂讨论:自主探究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分小组讨论)
2.教师说明:投影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思考:以下三位诗人对项羽兵败自杀各持什么态度?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明确: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李清照持赞扬态度,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杜牧持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明确: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确: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兵家用兵)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得出。(民心向背)
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这首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气节)
李清照持赞扬态度,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杜牧持肯定态度,又对项羽未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表示惋惜;王安石持否定态度,认为项羽自杀是历史的必然。王安石的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他反驳了杜牧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观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确: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思考:项羽悲歌别姬的描写,后来曾被改编为多种形式的作品。如元杂剧《楚霸王别虞姬》、元散曲《项王自刎》、京剧《霸王别姬》、琵琶曲《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有条件可让学生视、听或阅读相关作品,并指导其分析其与《史记》原文的联系与差异。
教学设计策略 27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