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1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13篇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梨,一种大众水果,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大家都来说说吧。
2、山梨味道鲜美,在李辉英的文章里,更有着特殊的含义!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通过回味山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文章写了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3、将课文分为三大部分,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读第二部分。思考:故乡的山梨有什么特点,具体是怎样写的。
(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从山梨的外皮、肉质、味道三个方面介绍山梨的特点,突出山梨的`“酸味”。
2、作者仅仅是回味山梨的酸味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课文通过回味山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五、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你也有过课文中的感受吗?请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8、回味山梨
山梨留恋故乡
外皮
不能忘怀肉质
味道
爱更爱故乡
美术教案 篇2
[课型]新授制作课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在对印造型的基础上可适当添画,把无意识创造平面肌理效果与有意识的创造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应知: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应会: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隐形内容和目标:通过分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工具与材料]
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版)、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课室安排]
全班60人,每4人一组,分成15组。
[教学过程]
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
生:西瓜、苹果——————
师:揭纸展示。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把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的课件。
生:观赏图形造型。
(猜问题,易引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可以起
到诱发学生从中发现美的欲望。)
学生自主探究。
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
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
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
(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并进行创作。
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的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而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
生:尝试制作,并大胆上台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通过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
生:分组制作,要求制作一幅构图新颖,有个性特色,不失现代肌理艺术效果的版画作品,要讲究用色、用水、构图等要素。
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艺术贵在创新。
生:对本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幅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幅抽象作品。讨论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生:将本组作品自由张贴于黑板上,组合成一幅大的抽象壁画作品。
(通过这一活动,把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下课礼仪
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现场示范实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传授理论知识,示范作品,都较为系统,正确的辅导,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整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积极的参与精神展开,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精神。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
该课题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篇3
一、分析教材(备教材)
备好课的前提是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就是我们教师要备课,要常备课,常备常新的原因。正确理解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抓住重点
(1)初中化学知识点
根据中学化学《课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在《中考说明》中归类非常详细。
(2)知识点的作用
把握教材内容的核心所在,就是要确定教学的重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核心内容具有后延续性,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不一定是考点,有可能渗透在考点之中。
例如:原子的结构决定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决定化合价。
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决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药品的取用原则。
2. 领悟教材的教学价值
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就是要分析和挖掘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对学生认知结构、技能、思维培养等的作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对化学现象进行分类、提出有关的假设、设计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探究等。” 因此,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分析和挖掘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所在,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
[案例] “第五章 燃料”的教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种元素多种物质
本单元中涉及含碳元素的一系列物质,如碳的多种单质、氧化物及碳酸、碳酸钙等,一方面是物质组成与分类、物质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碳的多种单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等内容,反映了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相同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化合物的化学观念,加深了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多样性的认识。
2.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初步建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物质的性质影响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出物质的一定性质等化学学科思想。
3.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思路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本实验技能。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是在氧气制取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
4.学会“对比”科学方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蕴含着“对比”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如碳跟氧气的反应,实验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也不同。通过对照、比较,可以找出不同物质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寻找共性可以建立物质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发现特性是为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从而理解物质的鉴别方法以及不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5.认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联系
碳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一氧化碳有损健康,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影响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的问题做出价值判断。
6.建立物质转化观
在此之前 ,学生通过学习氧气O2知识,从化学角度认识某一具体物质的一般思路已有了初步了解。本单元的重点是引领学生从单一物质的学习向含有同一元素的多种物质的学习迈进,帮助学生初步把握物质间的联系,找寻物质间的转化规律初步建立物质的转化观。
例如: 在粗盐中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中作为选择合适的药品的依据。(铁铜混合物除去铁的方法)(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物中除去一氧化碳的方法)
因此,学生学习本章 ,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领悟和学科观念的初步形成。
二、分析学生(备学生)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与技能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到对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通过多种方式了借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认识、已有认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什么作用、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如、;哪些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等,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2、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
难点是指学生理解和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内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某些关节点。难点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分化点,部分学生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点,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优质材料。
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确定教学难点。一般来说,难点的产生原因是:(1)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难易理解,(2)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属于微观世界,不能直接感知,难以形成真实的表象;(3)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等多而复杂,容易混淆不便记忆。
三、确定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是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那么,教学目标对老师就是一个“导演”的方向,对于学生是学习过程中要达成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非常明确、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测量。
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既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又要保证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由于每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代表着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在注重教学目标全面性和整体性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持教学目标间的平衡和侧重。有的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应表述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教师打算做什么。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可能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水平,应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目标。
例如:《原子的构成》
1、以汤姆森发现电子和卢瑟福α散射实验事实为基础,推论原子内部的结构奥秘。
2、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及运动情况分析,推论出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3、根据镁原子与氧原子的结合情况分析,推论出不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结合的原因。
4、通过学习和反思活动,进一步认识到实验验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价值,通过对原子结构奥秘探究,认识到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智慧,体会到科学真理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四、 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了 “为什么”教和学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着重解决“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和条件。
从一定意义上说,要搞好学科教学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将各种教学资源(主要是课标和教材内容)整合、转化为合理的学科知识逻辑,即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二是将学科知识逻辑转化为学生的认识逻辑,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为此着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主线的构建
教学内容主线的构建主要解决“教什么”、“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等问题,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
教学内容主线构建的三种策略
策略1:按照学科知识逻辑构建教学内容主线
化学教科书中的不少内容是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内容体系的,如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学习,是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这一线索组织起来的,它遵循的是化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在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也常常以学科知识的内在�
但,作为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要活用教材。
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需要用到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也是就发挥氧气的化学性质,那么我在平日教学中,先带领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当学生认识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在选择与氧气反应的物质的过程中就有了能力,明确了原因。
例如:在第三章学完《实验室制取氧气》后,学生初步建立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为了巩固也为了应用展示。我接着引领学生学习第五章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谓一气呵成,一节课高效率地完成本节的内容,既是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巩固,也是对二氧化碳的制取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仅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针对异同,此过程中涉及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自然就掌握了。
策略2:以学生体验探究活动构建教学内容主线
学生感受和体验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为主要线索,也是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式。
例如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可按照“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反应)—得出结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什么反应)—拓展应用(酸和碱反应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的这一线索组织教学内容,这有利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新的现象事实, 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体验了探究过程。
策略3 以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或社会生产实际的问题等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现象入手学习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使学生切身体会化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以生活中的可乐雪碧为导入。
燃烧和灭火,以学生的经验为导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探究。
2. 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创设是实施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化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实验、生活现象、图片、史实、谜语、故事等进行教学。
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策略1:结合学生已有认识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例如:学习空气之前,让学生谈谈对空气的认识,可以请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或生活现象说明空气的存在。
策略2:联系实际问题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境
例如:通过介绍或视频资料说明火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与生火、旺火、灭火有关的生活做法。
策略3:利用实验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境
需要指出的是,化学教学要尽可能借助实验提供生动直观的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本质。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化学实验可用于某一教学过程的不同教学阶段,以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不同作用。如:利用实验创设情景,制造认知冲突,引发新的思考;利用实验呈现宏观现象,增进学生对微观本质的理解;利用实验揭示事物本质,澄清学生的模糊或错误认识等。
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在学生实验中,不仅实验现象明显,而且设计方案的全面性,都得到充分的验证。
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实验,对于实验结论的分析,误差的分析让学生有了一个理性的分析依据。
3.教学问题的设计
合理有效的问题可以增强教学的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教学问题的设计实施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活动设计需要进一步注意的问题
a 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b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c 重视让学生经历思维过程
d 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结构化
e 注重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古人云:学贵有疑。老师设计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问了让学生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的思维特点。
【总结】
教学设计,看重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为什么教(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二是教什么(体现教学重点)
三是怎么教(体现教学活动)。
这些问题是进行教学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认识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要注重联系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以问题和活动驱动学生积极思维和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幼儿园教案模板 篇4
一、按照教学大纲做好课堂内容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及相关的教学指导,安排好一月或一周的学习内容,再根据学习内容制定每节课的课堂教案,如果需要多媒体教学,那么就应该制作PPT课件等。
二、幼儿园教案的编写
因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决定,教案的编写尽量简单,突出,要有特色,根据儿童心理制定教学流程,选取教具,活动过程中应考虑到安全、健康等影响因素。
教案的基本内容
1、教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可以一个教学内容(单元)或一次课(2-3学时)编制一个教案。
2、根据幼儿年龄和接受能力,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年龄段,来设计内容。
3、教案设计要有自己的风格,幼儿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利用道具、游戏、引导、手工等步步引入课程。
4、教案编制基本格式
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教学、能力发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作业布置:(布置手工或与家长的互动等)
教学后记:教师可以自己做教学过程中的感想及启发总结,便于个人的存档及提升。
以上教案的写作方法仅提供一些参考,并非在教学中的定式,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调整,以利于教学。
万能的教案模板 篇5
出题方向:
故事,儿歌,折纸,游戏,绘画,弹唱(舞蹈贯穿其中)
试讲模板:
游戏
1.开场白:小朋友们,你们好。
2. 导入——1~1.5 分钟
(1)做早操导入(2)健康歌导入
3. 教学过程——6 分钟
(1)讲规则和注意事项
(2)练习法
(3)语言指导
(4)游戏巩固,组织游戏(进行分组,场景逼真)
4. 延伸
(1)放松结束(巴啦啦小魔仙变小雪人——融化)(2)整理玩教具
(3)排队喝水
故事(儿歌 )
1.开场白:小朋友们,你们好。
2. 导入——1~1.5 分钟
(1)做早操导入
(2)健康歌导入
(3)儿歌导入
3. 教学过程——6 分钟
(1)范读,讲故事(有动作,有表情,完整讲述)(2)理解故事(提 3~4 个问题:集体、分组、个别)
(3)角色扮演
4. 延伸
(1)夸奖讲得好的小朋友
(2)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小班不复述)
绘画
1.开场白:小朋友们,你们好。
2. 导入——1~1.5 分钟
(1)图片导入
(2)故事导入
(3)歌曲导入
3. 教学过程——6 分钟
(1)师幼讨论(提问方式)
(2)示范画 (观察法)
①分组说
②激发幼儿想象力,要有互动(围绕色彩、线条、图像提问)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4)展示作品(集体 / 个别)
4. 延伸歌曲《小小蜡笔》
5. 注意事项
(1)搜集十二生肖(除去龙),选择一种来练习
(2)熟练唱《小小蜡笔》
折纸
1. 开场白:小朋友们,你们好。
2. 导入——1~1.5 分钟
(1)手指谣导入
(2)故事导入
(3)儿歌导入
3. 教学过程——6 分钟
(1)教师完整示范折纸步骤(创设情景,师生互动)
(2)幼儿折纸,教师指导(个体差异)
(3)添画环节
(4)展示(集体 / 个体)
4. 延伸
(1)以游戏结束
(2)画画(美工区)
5. 注意事项
(1)语言:童趣化,生活化
(2)讲课不要跳步
(3)个体差异
弹唱
1.开场白:小朋友们,你们好。
2. 导入——1~1.5 分钟
(1)做早操导入
(2)健康歌导入
(3)儿歌导入
3. 教学过程——6 分钟
(1)范唱歌曲,弹唱
(2)理解歌词(提问)
(3)教唱环节,加入创编(完整唱加律动),使用比赛形式(男女组、接唱、示范唱)(4)表演歌曲,角色扮演
4 延伸
(1)给歌曲配一个插画
(2)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公开课教案 篇6
沙田中学:叶卫华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初步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3、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认识、理解化学反应的同时,体会物质变化的规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变化知识可以帮助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重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重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下列各种物质间哪些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1) Fe2O3HClCaCO3
(2) CO2 NaOH CuSO4
学生:1、 学生书写复习中的化学方程式。
2、提出问题:根据上述反应复分解反应?归纳出复分解反应有哪些形式? 小结:复分解反应:A + B — C + D (成份交换,化合价不变)
观察反思:上述物质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课题)
分四个小组,分组各做一个实验,结束后每组派一名组长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怎样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交流、讨论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水生成。
演示实验:往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HCl溶液,观察现象。 在有些反应中虽然没有现象,但不定就没有发生反应,有些反应可以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课堂练习: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1)H2SO4+ BaCl2
(2)BaCO3+ Na2SO4
(3)Mg(OH)2+HNO3
(4)ZnO+H2SO4
(5)Cu(OH)2+MgCl2
(6)CuSO4+Ba(NO3)2课后练习:
1、作业:P75 3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初中化学到了第十一单元已接近尾声,教材在编排上没有按知识体系进行,所以显得比较散,但通过重新组织教学素材,使学生学起来更系统、更流畅。
这节课对比以往的教学,最在的不同可能就是中心非常突出,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学生能够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去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社团活动教案 篇7
本学期竖笛兴趣小组队员来自四年级的部分同学,共有学生30人,活动18次。现将活动作以下小结:
(一)辅导内容:
结合以前训练的经验,我仍然把发声方法和吹奏技巧作为训练的重点,同时加强了识谱和视唱、节奏学习,为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心理,我在做好基本教学的同时,还适当的教学生一些优美的歌曲,在平时的训练课上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听一些竖笛独奏,看一些合奏表演,学习他们的表演的技巧。
(二)出勤情况:
作为辅导教师每次我均能提前到达音乐教室,做好本节课的准备工作,学生也做到了按时到、按时走,身体不舒服能及时向老师请假。活动开始前实行点名制,及时记录每次学生训练的出勤情况,本学期参加活动的学生除生病、参加比赛外均能出满勤。
(三)管理情况:
为了便于管理,我在每次上课时都能和学生平等对话,让他们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每次活动时都能保证课堂纪律优秀、训练时间不浪费、训练效果良好。除了课堂上做到这些,课外我还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练习,增强手指的灵活,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因此,在训练的管理上比较轻松、有效。
(四)学习成效:
通过几个多月的训练,学生知道了气息放松、吐音要干净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会了二首曲《我和竖笛是朋友》和《小夜曲》。
存在问题及下学期打算:尽管有了一些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学生的视唱及音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高音的吹奏不到位。
(3) 姿势有陋习
下学期我的打算:在进一步加强基本训练的同时,要精心准备学校艺术节的演奏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演奏水平和效果。
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3、背诵全词。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号,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苏轼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
2、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诗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3、前人对东坡的词的评论
《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为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历代诗余》引晁以道云:“绍圣出,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醒,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减,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4、词牌的来历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二、文言知识梳理,理解整首词意
1、字音
公瑾()羽扇纶()巾樯()橹酹()
2、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3、古今异义
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
4、特殊句式
多情应笑我
5、特殊修辞
樯橹灰飞烟灭
三、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 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四、研读课文
1、找出有关描写周瑜的诗句,诵读并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的:有哪些景物?如何描写的(手法)?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幅景象中去写?
4、为什么单单怀周瑜?(结合作者自身状况)
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五、答疑解惑
六、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的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七、有感情的诵读全词并背诵全词
关于教案模板 篇9
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3.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 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 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式教学 师生相互质疑、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
2、 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
3、 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导学案赏析《玉楼春》
学生教师补充质疑:描绘了一个什么场面,想象一下,给你什么感觉?那些地方可以展现出来?
二、复习词的基本知识
1. 提问学生
2. 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
三、播放虞美人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和刚才那一首词一样吗?
四、朗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忧伤,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
李煜的愁有哪些。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国家灭亡“国家灭亡”。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投影呈现: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愁”离家之痛思家之苦投影呈现: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无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学生再次体味词的意境。
五、集体朗诵
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
七、简介作者品味诗歌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提问: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 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 宇宙之永恒不变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
(比喻)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5. 知识延伸 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会词的意境。
九、学生背诵全词。
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十、延伸阅读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
赏析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意象
浪淘沙① 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罗衾不耐五更寒。④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十一、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
学生学唱,体味词的意境。
教案 篇10
教材内容:
1、传接球(原地行进间)
课的任务:
1、学生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初步掌握动作技术。
2、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反应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不怕苦累的毅力
准备部分:
(1)绕篮球场慢跑
(2)行进间徒手体操、扩胸、震臂、体转、体侧、腹背、弓步、跑跳步,各4×8呼。
组织:
成一路纵队队形,前后间隔1.5m左右。
(3)熟悉球性练习。
要求:
精力集中、练习认真、动作整齐、有力度有幅度,使各关节和肌肉韧带充分活动开。
基本部分:
传接球(原地行进间)
技术要点:
(1)双手胸前传接球
传球:持球胸前肩肘松,倒腕伸臂向前送,拇指下压腕外转,腕屈指拨将球送。
接球:伸臂迎球要对准,接触快收来缓冲,收时注意护好球,肩肘腕臂都放松。
重点、难点:手型正确,拇指下压;伸臂迎球,注意缓冲。传球到位,落点在同伴胸腹之间。
(2)单手肩上传球(以右手传球为例)
张肘引球右后方,右手托球微后翻,蹬地转体臂速摆、转正压臂又屈腕。
重点难点:托球引臂,转正挥臂又屈腕。
(3)双手头上传球
持球头上腕微翻,传球用力速而短,小臂前振腕压正,发力就在指和腕。
重点难点:持球头上,以肘为轴,指腕用力。
(4)行进间传接球:奔跑如常莫紧张,面对来球向前方,一步接来二步传,不停不跳莫慌张,接球主动传球快,落点要有提前量,接球要向前跑出,传球之后要跟上。
重点、难点:侧身跑传接球,一步接二步传;传球及时、到位。
教法:
1、教师逐一讲解示范、提示动作要点。
2、原地徒手模仿双手胸前传接动作练习。
3、原地二人双手胸前传接球(相距4-6米)。
4、原地二人双手头上传接球(相距4-6米)。
5、原地二人单手肩上传接球(相距10米以上)。
6、二人传球推进上篮(如图)
7、三人传球推进上篮(如图)
组织:2人一球,原地练习时成二横排面相对,左右保持适当间隔做传接球练习。二人推进上篮和三人围绕跟进上篮。组织如上图。
要求:
手型正确,传球时拇指下压、传出的球向后旋转,球速相对要快,飞行弧度较小。
2、接球时,伸臂迎球,触球后收,注意缓冲。
3、推进上篮传球及时、到位,上篮成功率力求达50%。
4、围绕跟进上篮练习时,接球者向中间插,传球者从接球者身后绕。
5、注意安全,保持间隔距离,前一组过中线后,后一组才开始练习,上篮不中不补投。
易错与纠正:
拇指未下压、传出的球不旋转。多做原地两人对传练习、掌握正确手型。
2、传球力量不够,抛物线太高,落点不好。可用实心球对传以增强臂力和指力,建立正确动作概念、低弧线、落点在同伴胸腹之间。
3、移动中传球时横向移动;走步违例等。讲明在侧身跑的动作基础上传接球、一步接二步传,传出的球“提前量”以同伴伸臂能接住球为宜。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课堂小结
3、布置作业
4、师生再见
关于教案模板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真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真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那就把我们新学的歌曲一起唱一唱好吗?(歌曲内容与课文有关)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无意注意较强,设计此环节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又可有效的将所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出对课文的学习。)
3、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
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
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识字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星。
(设计意图:把检字环节设计为小组内完成,并合理利用评价机制,这样可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使学习真正成为一件乐事。)
3、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读读悟悟
1、教师配乐范读,大家认真听。
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机板书。如: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后,下一步该怎么办?教师追问:对于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把课文真正弄懂;同时,教师对学生注重了方法的传授。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的胆小。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读法并练习朗读。(2)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不害怕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情相机点拨、引导。重点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体会。
(设计意图:教师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们理解文中内容。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5、总结后播放“美丽的夜景”图片。
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采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谈论夜景与播放实景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升华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使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6、教师: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7、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四、游戏背诵:
1、 猜词游戏。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活动中合理安排游戏,即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延伸拓展:
1、美读课文。
2、搜集所学生字。
3、观察夜色。
(设计意图:从小培养学生们搜集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由课堂延展开去,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渴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中班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
1、多媒体画面
(1)认识一周日
师: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幼儿讲述)
(2)星期宝宝“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
小结:这七个星期宝宝就组成了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2、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师: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小朋友,你们谁会帮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
(幼儿讨论)
3、多媒体画面-多媒体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传说故事教师导语: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
接下来怎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
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
二、一星期怎么排
1、游戏“开火车”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2、你是星期几?
(星期六)
“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几?”
(星期日)
小结:星期是循环的。
三、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1、多媒体画面
(1)师: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
(2)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3)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
2、游戏“找朋友”
玩法: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昨天和明天。
四、小结幼儿活动。